道德经

合集下载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如下: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道”,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言词来称呼的“名”,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正是天地的开始,有正是万物生长的母亲。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都同样可以用神秘、深远来形容。

再往上推,就说不清了,因为那是来自冥冥之中的宇宙本源。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全称为《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道德经》原版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贫,故能广大;不尚功,故能成器;不欲独,故能有德;不为大,故能成名。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此为《道德经》的前三章,全文共有81章。

)注释:- 第一章注释:此章主要讨论道的概念,指出言语无法准确表达道的真谛,道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 第二章注释:引导人们理解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比,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真实本质。

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圣人无为而治者,不为功利而行事。

- 第三章注释:提出不攀附于财富、权力,不过分追求功名,不独善其身而忽视他人的思想,主张守中的道德观念。

《道德经》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因此常常无欲望,以观察其奇妙;时常有欲望,以观察其界限。

这两者,虽然从同一源头而有不同的名称,都可称之为玄妙。

玄妙之中再玄妙,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是美的,于是丑恶就产生了。

人们都知道善良的是善良的,于是恶劣就产生了。

因此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声音的和谐,前后的跟随,都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圣人在处理事务时,不事而治,行动中不言教;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命自然而然地存在,做事自然而然地完成,功绩完成而不自居。

唯独不自居,所以永不离去。

第三章不崇尚贫穷,所以能够广大;不崇尚功劳,所以能够成就器物;不追求个人的独立,所以能够具备德行;不追求伟大,所以能够有名声。

多言多语是有限度的,不如守中而安静。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及译文(思维导图)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及译文(思维导图)

道德经1~30【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3【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5【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7【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8【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9【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全文及解析

道德经全文及解析

道德经全文及解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共有81章。

下面是《道德经》全文及简要解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的开篇,表达了道是无法言说、无法名状的,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一章强调了对于美和善的定义,认为只有相对的存在才能体现真正的美和善。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这一章主张以平等、简朴的方式治理国家,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一章强调了道的虚无和无限性,认为道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存在。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一章讲述了天地和圣人的慈悲和无私,以及人们应该效仿的道德行为。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这一章强调了道的持久和无穷,以及它是万物之根的概念。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一章讲述了道的永恒和不变,以及它的存在为万物提供了持久和生命力。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一章比喻道的优良特性,认为道具有柔软、顺从和养育万物的特点。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一章告诫人们要保持适度和谦虚,以免陷入骄傲和失去。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满脑宏杳,能以取天下乎?这一章强调了内心的专注和柔软的品质,认为这是实现道的方式。

以上只是对《道德经》的一小部分进行解析,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将所有章节进行详细解析。

《道德经》是一部深奥而富有智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人们的人生和社会治理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文〗【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

《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

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修改版: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解释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

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

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它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

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但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叫做“玄”。

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ù)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jiào),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

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

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

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

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标榜贤才,使民众不起争心;不炒作炫耀难得的货物,使民众不去做盗贼;不展现能引起人私欲的东西,使民众心不受惑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众虚心、饱腹;减弱民众的欲望,强壮民众的身体。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讲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讲解

老子《道德经》全文译文及翻译讲解《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

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

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

《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

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

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道德经》是一部古代中国哲学经典,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

全书由81章组成,内容丰富,涉及诸多道家思想的核心议题,如无为而治、天道自然、返璞归真等。

以下是《道德经》全文及简要解释: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一章开宗明义地表明了道的本质无法被言语和名字所描述。

道是宇宙的起源,万物的母体。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和善是相对的,有了美就会产生丑,有了善就会产生恶。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治理国家,通过不崇拜贤才,不追求珍贵财物和私欲的满足,使人民不争斗、不偷盗,使人民的心境平静。

他们以虚心接纳智者的建议,不敢自作主张。

他们不为个人意图,而达到无为而治,无事而耕,无味而饮。

他们固执小事,结果解决了大问题。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宇宙的根源,它是众多事物的根本。

解除烦扰,汇聚光芒,共存干扰,它像是一片深渊。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子孙,似乎来自于上古之神。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对待万物如同对待草芥一般,圣人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草芥。

天地之间就像是一个空箱子,虚而不倚弯,动而能够产生更多。

过多的言语只会带来烦恼,不如保持内心平和。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永生不灭,这叫做玄牝。

玄牝之门就是天地的根基。

永恒地存在,却不被使用。

第七章:天长地久。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
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译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
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治。 〖译文〗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巳;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巳。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巳;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老子: 「道德经」: 第一章道可道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欲以观其妙﹔常有 ,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 , 音声相和 , 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 , 为而弗恃 ,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 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章不尚贤 ,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章道冲 ,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 似万物之宗﹔湛兮 ,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章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章谷神不死 ,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 用之不勤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 事善能 ,动善时 ;夫唯不争 ,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第九章持而盈之 , 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 ,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 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 ,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一章三十辐 , 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 ,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 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 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 ,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 得之若惊 , 失之若惊 ,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 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 , 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 , 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 若可托天下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 名曰夷﹔听之不闻 , 名曰希﹔搏之不得 ,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 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 ,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 ,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 , 无物之象 ,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 ,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 是谓道纪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 微妙玄通 , 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 , 不欲盈 ;夫唯不盈 , 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六章致虚极 , 守静笃;万物并作 , 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 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 知常曰明 ;不知常 , 妄作凶 ;知常容 , 容乃公 ,公乃全 , 全乃天 ,天乃道 , 道乃久 , 没身不殆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七章太上 , 不知有之﹔其次 , 亲而誉之﹔其次 , 畏之﹔其次 , 侮之 ;信不足焉 , 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 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八章大道废 , 有仁义﹔智慧出 , 有大伪﹔六亲不和 , 有孝慈﹔国家昏乱 , 有忠臣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 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 ,少思寡欲 , 绝学无忧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 , 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 , 不可不畏 ;荒兮 , 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 如享太牢 ,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 , 其未兆﹔沌沌兮 , 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 , 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 , 而我独若遗 ;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 ,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 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 , 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 , 而贵食母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 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 ,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 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 , 其名不去 , 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 以此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 枉则直 , 洼则盈 ,敝则新 , 少则得 ,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 , 故明﹔不自是 , 故彰﹔不自伐 , 故有功﹔不自矜 , 故长 ;夫唯不争 ,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 , 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 天地尚不能久 , 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 , 同于道﹔德者 , 同于德﹔失者 , 同于失 ;同于道者 ,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 , 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 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 , 有不信焉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 , 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 , 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 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 , 强字之曰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 逝曰远 , 远曰反 ;故道大 , 天大 , 地大 ,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 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 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 ,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 , 躁则失君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 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 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 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 ,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 , 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 , 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 是谓要妙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 守其雌 , 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 , 常德不离 , 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 , 守其黑 , 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 , 常德不忒 ,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 ,则为官长 , 故大制不割 ;老子: 「道德经」 :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 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 , 不可为也 , 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 , 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 , 故无败﹔无执 , 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 , 去奢 , 去泰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 , 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 , 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 , 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 , 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 , 果而勿伐 ,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 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 , 是谓不道 , 不道早已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 , 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 , 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 , 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 ,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 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 , 而美之者 , 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 ,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 , 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 , 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 , 以悲哀泣之 , 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朴虽小 , 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 , 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 , 以降甘露 , 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 ,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 , 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 , 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 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 , 故能成其大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 , 天下往 ;往而不害 , 安平泰 ;乐与饵 , 过客止 ;道之出口 ,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 听之不足闻 , 用之不足既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 必故张之﹔将欲弱之 , 必故强之﹔将欲废之 , 必故兴之﹔将欲取之 , 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 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 , 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 , 天下将自定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 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 ,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 , 忠信之薄 , 而乱之首 ;前识者 , 道之华 ,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 不居其薄﹔处其实 , 不居其华 ; 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 , 谓天无以清 , 将恐裂﹔地无以宁 , 将恐废﹔神无以灵 , 将恐歇﹔谷无以盈 , 将恐竭﹔万物无以生 , 将恐灭﹔侯王无以贞 , 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 , 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 ; 非乎 ; 故致誉无誉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 , 珞珞如石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 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 ,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 , 善贷且成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 , 唯孤、寡、不谷 ,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 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 , 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 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 , 无为之益 , 天下希及之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 身与货孰多 ;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 知止不殆 , 可以长久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 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 ;静胜躁 , 寒胜热 ; 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 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 , 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 , 常足矣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 , 知天下﹔不窥牖 , 见天道 ;其出弥远 , 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 不见而明 , 不为而成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 及其有事 , 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 , 吾善之﹔不善者 , 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 , 吾信之﹔不信者 , 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 , 歙歙焉 ,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 圣人皆孩之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生之徒 , 十有三﹔死之徒 , 十有三﹔人之生 , 动之于死地 , 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 , 路行不遇兕虎 ,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 , 虎无所用其爪 ,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 德畜之 ,物形之 , 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 , 德之贵 ,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 , 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 ,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 是谓玄德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 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 , 以知其子 ,复守其母 , 没身不殆 ;塞其兑 , 闭其门 , 终身不勤 ;开其兑 , 济其事 , 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 , 守柔曰强 ;用其光 , 复归其明 ,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 , 行于大道 , 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 , 而人好径 ;朝甚除 , 田甚芜 , 仓甚虚﹔服文采 , 带利剑 , 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为盗夸 ;非道也哉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 ,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 其德乃余﹔修之于乡 , 其德乃长﹔修之于邦 ,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 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 ,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 ,以邦观邦 , 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 以此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 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 , 猛兽不据 , 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 , 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 , 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 , 谓之不道 , 不道早已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 言者不知 ;挫其锐 ,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 , 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 , 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 , 不可得而贱 ; 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 以奇用兵 , 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 以此:天下多忌讳 , 而民弥贫﹔人多利器 , 国家滋昏﹔人多伎巧 , 奇物滋起﹔法令滋彰 , 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 , 而民自化﹔我好静 , 而民自正﹔我无事 , 而民自富﹔我无欲 , 而民自朴 ;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 其民淳淳﹔其政察察 , 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 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 , 善复为妖 ;人之迷 , 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 光而不耀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 莫若啬 ;夫唯啬 , 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 可以有国﹔有国之母 ,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 , 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章治大国 , 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 , 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 , 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 ,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 , 故德交归焉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 , 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 , 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 , 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 , 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 , 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 ,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 , 大者宜为下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 善人之宝 , 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 , 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 , 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 , 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 , 有罪以免邪 ; 故为天下贵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 事无事 , 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 , 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 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 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 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 ,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 , 故终无难矣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 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 ,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 , 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 ,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民之从事 ,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 非以明民 , 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 , 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 ,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 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 , 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 , 远矣 , 与物反矣 , 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 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 ,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 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 , 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 ,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 似不肖 ;夫唯大 , 故似不肖 ;若肖 , 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 ,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 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 , 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 , 以慈卫之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 不武﹔善战者 , 不怒﹔善胜敌者 , 不与﹔善用人者 , 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 , 而为客﹔不敢进寸 , 而退尺 ;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 ,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 , 哀者胜矣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 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 , 莫能行 ;言有宗 , 事有君 ;夫唯无知 , 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 , 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 尚矣﹔不知知 , 病也 ;圣人不病 , 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 , 是以不病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 ,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 ,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 ,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 , 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 , 孰知其故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 , 疏而不失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 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 , 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 , 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 , 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 , 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 以其上食税之多 , 是以饥 ;民之难治 , 以其上之有为 ,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 以其上求生之厚 , 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 , 是贤于贵生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 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 ,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 , 柔弱处上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 , 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 , 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 , 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 ,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 , 则不然 , 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功成而不处 , 其不欲见贤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 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 , 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 , 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 是为天下王 ; 」正言若反 ;老子: 「「道德经」」 :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 , 必有余怨﹔报怨以德 ,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 , 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 , 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 , 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 :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 ,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 美其服 , 安其居 , 乐其俗 ;邻国相望 ,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 不相往来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 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 , 利而不害﹔圣人之道 , 为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原文”结束,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成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认识打听四达,能蒙昧乎。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ù)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jiào),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hè)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chù)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yǐ)。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道德经》全⽂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的哲学作品,⼜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李⽿)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道德经》全⽂,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01.道可道,⾮常道。

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

⽞之⼜⽞,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

万物作焉⽽不辞。

⽣⽽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常使民⽆知、⽆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为,则⽆不治。

04.道冲⽽⽤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不屈,动⽽愈出。

多⾔数穷,不如守中。

06.⾕神不死是谓⽞牝。

⽞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是以圣⼈後其⾝⽽⾝先,外其⾝⽽⾝存。

⾮以其⽆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

⽔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於道。

居善地,⼼善渊,与善仁,⾔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尤。

09.持⽽盈之不如其⼰;揣⽽锐之不可长保;⾦⽟满堂莫之能守;富贵⽽骄,⾃遗其咎。

功遂⾝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能⽆离乎?专⽓致柔,能如婴⼉乎?涤除⽞览,能⽆疵乎?爱国治民,能⽆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四达,能⽆知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与道教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正一、五斗米道、全真、王重阳、丘处 机、龙门派),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 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 教的主要经典。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 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 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 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 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 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称名称为 “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也是 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2020/3/28
老子
2020/3/28
出生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而彭 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的后 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 王之女理氏(又称玄妙玉女)腹中。理氏(玄妙 玉女)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 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 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 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 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 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 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 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
浩然,不尽叹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钟馗
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洋洋洒洒五
2020/3/28
千言,由尹喜记录,世谓之《道德经》是也。
• 道德经分为九九八十一篇,道经有三十七章。德经有四十 四章。
• 道德经的注本有西汉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明清之际王夫 之《老子衍》、清魏源《老子本义》等。古今有关《老子》 的注说千百种之多。秦汉魏晋以来,流传较广的当推王弼 注本和河上公注本,版本纷繁芜杂。老子的《道德经》只 有五千字,但世存的注本已有五百万字。可见其之博大精 深。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德经是曹魏时期的王弼所注的。 (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德经德经于前德经于后)其顺序有 被篡改的嫌疑。其真实性仍有待于考证
读书交流会

道德经
老子其人
•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 老子,姓李名耳,一字聃(dan),或曰谥伯阳。华夏族,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 约 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 (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 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是永生的。老子与后世的庄子 并称老庄 。
任法融对道的释义: • 1、虚无 2、自然3、清静4、无为5、纯粹6、素朴7、平易 20208/3、/28 恬淡9、柔弱10、不争

•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 业。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 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 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 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 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 是德与道的关系
• 道为体德为用 •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
焉?王:引申为应用。? • 仁义之道节来源于道德。仁义早在上古之时便有但人们更
注重于道德,仁义只是分流中的应用。
2020/3/28
《道德经》中的大智慧
2020/3/28
不争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 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20/3/28

•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 “终极真理”。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万物,道 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 流派诸子百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道 有非恒道,恒道,可道,不可道,可感知,不可感知,可 想象,不可想象,有属性,无属等等·.....之分。道,这 个字包含无数法则,它是形而上的本体论和形而下的变化 相结合的。是一元的。《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 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或者说:阴 阳是世间万物的父母。
2020/3/28
老子与道家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最早质疑宗教, 反对迷信的人
道家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 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 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 宗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020/3/28
老子与道德经
• 春秋时期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
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被逼)辞官随老子
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
到将军山下,只见此处祥云缭绕,四季如春,溪
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龙飞凤舞,牡丹
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
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
• 天下都说我道大,大到无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无形;若有形,早 已成为细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 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 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现在有人割 舍慈爱而搞勇武,舍弃节俭而搞大规模行动,舍弃退让而搞领先,就 会死亡。那慈爱,用于作战就可取胜,用于守卫就会坚固。天将建立 之事,则以慈爱去卫护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