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 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 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第六单元
当代文明的新趋势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 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争 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走向联合、 政治 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 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 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影响 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 国。 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 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现代世界: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二)
(读本P56) ⑴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背景;形成、发展、扩大的过程;影响)
⑵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原因、表现、影响)
⑶中国的振兴
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 亚非拉) (读本P60)(宗旨和原则、影响)
5.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读本P60)
(原因、影响)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演变 1.20世纪40-60年代末: 形成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 2.20世纪70-80末年代: 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3.20世纪90年代至今: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上: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⑴背景: ⑶评价: ⑵内容: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 (1944年7月) (读本P57)
【知识梳理】
政治上: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读本P59) (背景、表现、影响) 2.苏联的改革及解体(读本P59) 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烈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读本P56) (表现、原因)
4.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IMF)
世界银行标志 (WB)
②关贸总协定(GATT)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2.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区域集团化 (读本P57)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读本P58) 关贸总协定 (1948—1994) 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⑴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 (读本P58)
2022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3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至今)(解析版)
专题13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1945年至今)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
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
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答案】C【详解】1951年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面对黑人团体在联合国大会上的指控,认为民权大会的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以此来反对民权大会的指控,美国政府对待种族问题的做法显然是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C 项正确;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美国历史上白人残酷对待黑人,民权大会的指控有事实依据,排除B项;战后美国政府关注到了种族平等问题,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2·山东·高考真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
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2·6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现代文明的探索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1945年至今)
1945年至今,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政治上:政治格局——冷战对峙与多极化趋势;国际局势——和平发展与中国方案。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
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浪潮空前高涨,众多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经济上:发展趋势——制度化与体系化;两种制度——宏观调控与放权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一度增长较快。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变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苏联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都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上:现代科技——信息时代与人工智能;文学艺术——现代主义与多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一、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四、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国际法的发展(1)《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及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2)二战后,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1)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3.现代社会治理与社会保障(1)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2)社会保障①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第七讲 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
第七讲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1945-至今)1、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主要是美苏两极冷战的格局,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世界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苏联解体后,特别是世纪之交,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但是直到现在世界格局最终局面仍未形成,世界仍处在多极化演变进程中。
2、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为称霸世界而进行的除战争之外其他一切手段的的对抗。
一部分战后国际关系一、美苏冷战格局形成(1947-1991)1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苏等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安排战后世界的会议,该会议实质是美苏划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的安排。
①二战结束,美苏失去合作的基础;②战后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计划(实力膨胀的体现);③苏联实力增强并努力扩大世界影响;④美苏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⑤双方存在猜疑与不信任。
注意:美苏冷战的根源在于两国的超强实力与称霸世界计划的冲突,两国对抗局限于冷战则是因为两国认为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2开始标志及冷战表现①开始: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要求公开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并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这就是杜鲁门主义,随即美苏进入冷战时期。
②表现:A注:济领域的运用,该计划是美国旨在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发展经济,增强抵抗苏联扩张的能力。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与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联系和援助的组织。
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是苏联联系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机构。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12月,是美国为首的对抗苏联的军事组织,一直存在至今。
华约:全称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波兰首都华沙,是苏联在军事方面与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对抗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组织。
该组织一直存在到苏联解体前后。
同时华约的城里也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柏林危机:二战后,德国领土与首都柏林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苏冷战开始,西方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德国因为美苏冷战分裂,后来,斯大林为打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举动封锁西占柏林区,由此导致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出现。
高考历史复习第26讲二战后的世界文明(1945年至今)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21
目录
知识梳理
难点释疑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2
目录
知识梳理
难点释疑 图解识记
易错易混
1.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 正确。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 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2.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 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 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 势。 3.世界贸易组织在争端解决机制上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 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 实施的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江苏单科T18、
T19
全国文综ⅡT40
浙江选考T25
天津文综T10 北京文综T37
27
目录
情景导入 高考回望 考题研究 主题探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2018·天津文综,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于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
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
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评价: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
失衡。 发达国家 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广大发展中国家
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
答案 D
主真干题梳典理例 巧点妙回拨归互基动础探究 史要料点研深读化 高考研通析史视把角握考向 高课效后预作测业演练
通史作业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 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起到了沟通的作用,迁移当时的时代 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故选 D 项。A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这一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无关,排除 B 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 年,故 C 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不符,排除。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 A
主真干题梳典理例 巧点妙回拨归互基动础探究 史要料点研深读化 高考研通析史视把角握考向 高课效后预作测业演练
通史作业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将集体农庄的劳动报酬由每年发放一次物 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结合时 间“1953 年”可知,这一措施旨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斯大林时期 农业集体化造成的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 济管理体制的改变,故 B 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不能消除 城乡之间的差距,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 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通史作业
推动上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 真题回扣 考向1 从探究视角考查两极格局演变的特点 例1 [2015·全国卷Ⅱ]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 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通 史 主 干 整 合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文化 1.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产生:________ 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 网。 (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考向2 从时政评论角度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例2 [2015·重庆卷]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 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 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 ” 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 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二战后世界格局
⒈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⑴起因:①1958年2月,埃及叙合并,使以色列 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 ②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开展武装斗争,对以 色列构成了威胁; ③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 阿拉伯国家。 ⑵时间:1967年6月5日----10日。 ⑶交战双方:埃及、叙利亚、约旦与以色列。 ⑷结果: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国家的失败。 ⑸影响:①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 ②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 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 中东局势更加复杂。
⒊结果:1953年7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 定》。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 胜利 ⒋性质:中朝: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美国: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半岛:内战。 ⒌影响:⑴对中国:保障了我国的安全;提 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 对状态;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国际 主义精神;使我国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国防军; 但人员,经济损失惨重。 ⑵对朝鲜: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 和平
一、概念 二、背景
三、形成
四、特点
五、影响、评价
一、概念: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 的国际政治格局,得名于1945的雅尔塔 国际会议。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 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 战。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 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 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联方面。 国家 对外战略
积极进攻
第二阶段
具体原因
具体表现
在亚洲和非洲 扩张;1979年 出兵阿富汗
经济实力与美国的 苏联 (勃列日涅夫 Nhomakorabea 差距大为缩小,军 备上赶上了美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十七现代世界(1945年以来) -3
右图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三位重要宇航员,请说出他们名字、国籍及其各自在航天 史上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航天技术 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1.加加林、苏联、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地球人。阿姆斯特朗、美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杨 利伟、中国、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中国人。 2.原因:20世纪以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物质条件的形成;技术条件的具备;人类社会发展和高 技术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促进等。 3.影响: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妙,扩大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促进高科技和相关技术的 发展,为人类利用太空资源作了前期准备,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总之,对人类社 会的发展会产生广泛深远的积极影响。频繁的卫星发射必定要进一步增多的人类太空活动会产生 “太空垃圾”、造成“太空污染”,这可能给人类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警惕。
条件:工业发展的需要;科学家们对电研究不断深入,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电气技术 过程:(1)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用,电力成为新能源。(2)发 的应用 电技术和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3)在20世纪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生活电器产品普及。
影响: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
(3)文化: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 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主题三: 信息技术与现代主义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WWW是World Wide Web (全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称为Web,有人译作“万 维网”“环球网”“web网”“3w网”,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统统连接起来,使用 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这是因 为,它能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音像)无义无缝的集成起来。WWW 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 代名词。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一览表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4、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协调,这超出私人资本的承受能力。
5、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根本动力。
这些调整在政治上是为了稳定政局,在经济上是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保证科技领先,从结果看,这些调整是成功的,促成欧洲50-7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
高中历史复习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4.(2017·湖南怀化四模)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 概 括 为 Universahty, 即 所 有 公 民 不 论 职 业 , 都 应 被 覆 盖 以 预 防 社 会 风 险;Unity ,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 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 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 C.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 D.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2.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联系密切。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认识: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会在不断改革中 发展完善。 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 力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采取政府干 预和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政策。 (2)建立“福利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社 会保障政策,实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 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拓展 了经济活动的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 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大事记
二战后世界的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2.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年至今)
【典例3】(26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 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 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 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 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 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 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2)正确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积极方面 (1)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 际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稳定。 (2)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各地 经济的发展,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以更多的得到先进 的产品和技术。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典例精析】
【典例1】(2009年江苏高考24题)(8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 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 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 ,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 地位。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 系是如何设定汇率机制的?这一机制对美国有何 特殊意义?(6分)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 什么影响?(2分)
◆消极方面 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 美国向外扩张的工具。
2、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
(1)发展历程
①产生阶段(15~18世纪中期):影响的因素:新航 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②发展阶段(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影响的因 素:工业革命
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影响 的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困境阶段(一战后至二战后):影响的因素:苏联 (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1929~1933年经济危 机,各国设置关税壁垒、世界大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专题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至今)(测)(原卷版)
第16专题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二战后的世界 (1945年至今)能力提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3·河南名校高三10月联考·23)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正式签署《罗马条约》,其中规定:建立六国关税同盟,筹组农产品共同市场,并实行六国共同的农业政策。
根据该条约,六国对外关税税率、对外贸易、对外农业政策等方面的权力,逐渐转移给了欧共体这一超国家组织。
这说明()A.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B.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C.主权让渡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D.欧共体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2.(2023·河南名校高三10月联考·24)“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由法国人口学家艾尔佛雷德·索维于1952年首先使用,意指不属于美苏集团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的概念广为流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
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
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之间激烈争夺中间地带B.第三世界走向了国际舞台中心C.发展中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D.新兴力量崛起助推多极化趋势3.(2023·河南豫南九校高三联考·22)长期以来,苏联农业的发展是由机器拖拉机站即国家来决定的,一切计划安排都得接受以国家身份行事的机器拖拉机站的制约。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把机器拖拉机站的机器和设备卖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将机器拖拉机站的技术员分配到各个集体农庄去工作。
这种改组()A.扩大了集体农庄自主经营权B.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促使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大增D.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律4.(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23)二战后到70年代中期,美国国有固定资产规模比战前有了较大的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 煤 肉 蔬菜与瓜类
1.45亿 3.9亿 2500万 4700万
1.15亿 3.35亿 1230万 1300万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二、知识重组
2、经济: (3)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5— 1973年)和关贸总协定的签署(1947年)
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
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真题演练】
例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工具。
正式形成。
【真题演练】
例1.(2019·课标全国Ⅲ,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
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
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
第二阶段:二战后的世界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博弈
教材内容:
必修一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
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例2.(2017·课标全国Ⅲ,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
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
由于20世纪70年代国家财政压力过大,政府开始缩减福利政策范围,故C项错误。
二、知识重组
2、经济 (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56-1964)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6—1990)
指导 异 都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的局部调整 思想
虽进行根本性变革,但背离社会主 义方向
易错点提示:①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多极化格局尚未定型。 ②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 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真题演练】
例.(2015·课标全国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
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二、知识重组
1、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过渡 (1)二战后至20C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序幕
1946年,英国丘吉尔“铁幕演说”
表现
美国“冷战”
苏联反击
政治 1947年,“杜鲁门主义”;公开反苏反共,美 1947年9月,苏、南、波等9国成立“ 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冷战”正式开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和帮助。从题干 信息,从1968年到1981年,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贷款总额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 随着新兴独立国家的大量增加,贷款需求增多,故选A项。
二、知识重组
2、经济: (3)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体系化和制度化 ②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A、欧洲一体化(1967欧共体、1993欧盟、1999欧元):一体化程度高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一体化程度较低、成员差异性大 C、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②福利国家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 重负,工作积极性受挫。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拓展经济活动领域,改善资源配置 ④“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 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真题演练】
例1.(2019·课标全国Ⅲ,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
经济 1947年,“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 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济 西欧将其纳入美对苏实施“冷战”的战略步骤 互助委员会”。 上来。
军事 1949年,成立“北约”,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 1955年,成立"华约"。两大军事集团
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 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二、知识重组
1、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过渡 (2)20C60~8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67年),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有利 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不结盟运动(1961年)兴起,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④中国的振兴。
解析 找错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 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精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项错误; 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 析主旨:“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 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根据时间信息 “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 ,B项正确
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
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 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 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同 都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
内容 异 侧重于农业
侧重于工业
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向政治体制改革
同 都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改革,最终都失败
结果 前期取得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 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真题演练】
例1.(2018·课标全国Ⅲ,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措施的弊端日益显现,西方各国 纷纷减少国家干预。材料“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说明美国 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
减少干预并非完全放权到地方和恢复自由放任,故B、D两项错误;
【真题演练】
例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
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
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必修三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阶段特征] 时空坐第标二★次知世识界结大构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共同发展和相互
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整体发展进一步加强的二时战期后,的体世现界 在世界政 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方面。
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
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知识链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指导性); 财政调整政策(如税收调整)、扩大政府开支等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 析主旨: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 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 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真题演练】
例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
一、阶段特征:
1、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过渡。二战后初期形成了 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 格局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的调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3、科技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 了迅速发展。
二、知识重组
1、政治: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过渡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1年12月),两极格局结束。 ②欧盟(1993年)、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 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