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读叶澜老师的文章,每次都受到很大的冲击,每次都有新的体会。
打开《新基础教育论》,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映入眼帘:“(‘新基础教育’)从设计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呈现出的是一种积极而富有生气的生命状态:在更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更新。
它的目标是宏大而具体的,它的行动是现实和更新的。
它是生长的,非停滞或重复的;它是情境中互动式的‘具体生长’,并非普遍的、割裂的‘抽象生长’;它关注事理和事实的真实状态与变化过程,又着力进行基于现实、具体的综合抽象。
就我本人而言,‘新基础教育’的十年历程,让我策划和亲历了一个以前研究生涯中从未有过的复杂式研究的全过程,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智慧和情感,体验了它的全部丰富性:机遇与挑战、退出与进入;发现与捕捉、批判与重建;挫折与成功、继往与开来……这些亲历和体验有时是无法言表的,它凝聚在我的生命的深处,成为我精神世界独具的富有与力量;它很难被处在另一种生活世界和思维方式的人理解,但可以和共同走过的人和愿意同行的人分享:我从未祈求过所有人为‘新基础教育’鼓掌,但我庆幸自己从事了‘新基础教育’。
‘新基础教育’让我存有的学术能量有了一次绽放,又孕育出我新的学术能量和生长出指出未来的学术生命。
”成事来成人,是教育活动内在的事与人的关系。
无论在教育领域哪一个层面上的工作,都期待有更多热爱人、尊重人、看到教育在实现自我和提升他人生命价值、增添人生幸福和尊严作用的人来加盟。
‘教师是太底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颂词,在我看来,并非只是因这一职业神圣、重要和应该受到尊重而生;更是因为这是一个直面人世间最宝贵和丰富的生命,是要用人自己的生命之火去点燃,并化作更多人的生命成长的事业,是一个充盈着生命之光和热的职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人对地位、金钱、功利、享受等浮华之物的过度热望,使他们看不到这一平凡事业内蕴的生命光华;是人对教育仅限于现成知识传递的价值定位,使他们悟不出育人过程所内含的创造需求;是社会教育机器日益的庞大与复杂、层级化,是技术功能神话的过份渲染和过度期望,使教育中事——事相关的性质得到了强化,人——人互动的核心关系却被疏离淡化,使教育这一为了人的事业,恰恰忽视了人的存在和价值。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1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提到的“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名独生子女,对自身所属的这一群体有着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另一方面,我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放眼望去,今天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而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教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观点,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的特殊儿童,甚至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其实,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独生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独生”导致家长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
一般而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个性发展的优越条件,如更好的家庭氛围、环境,充分的爱的满足。
有一研究证明,独生子女的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多56、81%。
但同时,这些优越的家庭环境和条件也导致了独生子女的“自私”、“专横”,这使得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由家庭延伸到学校。
在《新基础教育论》中有一份1996年发表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报告,其中提供的一系列数据,让我体会到学校所要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品德教育,还需要提供让学生可以通过班级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品格特征,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的“自私”这个问题,班级活动相比起家庭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这方面缺点,毕竟他们的这方面缺点就是由于缺少群体生活、生活安逸、家庭的过度保护、遇事太一帆风顺才造成的。
我在教学中最常见到独生子女出现以下常见的性格心理障碍: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
2023年《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心得
2023年《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心得学习心得:《新基础教育论》(以下简称《论文》)是一本关于基础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对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建议。
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同时也对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论文》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论文》的作者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他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教育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我认识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其次,《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点和建议。
例如,作者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个观点让我深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应该将学生固定在一种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中。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注重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观点和建议得到了我深深的认同,我认为它们能够有效地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再次,《论文》对于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强调,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他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这也对我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以更好地履行我的教育责任。
最后,《论文》的阅读给我启示深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我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职责。
2024年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6、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以前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认为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从来不会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话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我有个建议”“我还想补充”……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
“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这句话,已经成为打动众多教师的一句名言。也许,这句话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正来自于它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新基础教育论的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论的心得体会新基础教育论是指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并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潜能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新基础教育论,我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新基础教育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而新基础教育论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潜能。
它认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新基础教育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新基础教育论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认为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
新基础教育论的这种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基础教育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新基础教育论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它认为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基础教育论提倡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基础教育论的这种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新基础教育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传统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新基础教育论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它认为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念。
新基础教育论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
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新基础教育论的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方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
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践。
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书中的只言片语触动着自己的内心深处。
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新基础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基础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1在领悟社会转型与学校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新基础教育”呼唤着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个体的出现。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出于每个人生命深处的呼唤与需要。
正是由于回到了任何人都具有的“生命”这一原点上,“新基础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少数人,而是拥有生命、向往生命发展的所有的人。
“新基础教育”的召唤力正来自于此。
它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达观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追求一种坚实的探究性的生命成长过程,追求一种自我寻求发展资源、积极实践、综合互动的复杂的思维方式,追求一种主动的生存方式。
“新基础教育”是相信生命的力量的,是相信学校教育的力量的。
生命有着内在的力量,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有生命活力的人不会缺少希望、不会缺少信心、不会缺少力量。
而学校教育,能够给生命以力量、给生命以阳光。
“新基础教育”追求着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个个新生的、充满绿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学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获得成长,这是“新基础教育”的一贯追求。
“新基础教育”关注着教师的生命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这句话,已经成为打动众多教师的一句名言。
也许,这句话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正来自于它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学的观点与理论、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教师也要学习。
教育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像商品一样,放在你手里,你接过来,就学会了。
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的过程,它需要发生一个主体的转换。
两个主体之间通过互动实现知识的一种转换,由外在的转化成内在的,成为构成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新基础教育读后感在新基础教育体系下,读后感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业形式,它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籍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并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读后感作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新基础教育读后感的标准格式。
一、标题读后感作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或核心思想。
标题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标题也要与文章内容相符,不能误导读者。
二、引言读后感作文的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应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概括出书中的主要内容。
引言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有趣的事实或者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开篇。
通过引言,读者能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主体段落主体段落是读后感作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对书中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和思考。
在主体段落中,可以选择几个重要的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在写主体段落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组织文章。
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准确、生动,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四、结尾读后感作文的结尾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再次回顾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
结尾可以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结束整篇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语言表达在写读后感作文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
可以运用一些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也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错误和病句。
六、思考和感悟读后感作文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概括,更重要的是对书中的思想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育基础的读书笔记
教育基础的读书笔记教育基础的读书笔记篇1教育基础读书笔记当我读到《教育基础》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所吸引。
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作者指出,教育的基础在于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同时也需要得到情感支持和关注。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作者认为,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修正。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关联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实。
例如,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教育历史和文化的知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总的来说,《教育基础》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育基础的读书笔记篇2《教育基础》的读书笔记背景介绍:《教育基础》是一本关于教育基本理论的书籍,主要探讨了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两位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通过对教育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建议。
深入分析:本书认为,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它应该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适应。
作者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作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新基础教育读后感在新基础教育体系下,读书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读后感作文作为读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读后感作文的定义、写作要求、写作步骤以及一些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读后感作文的定义读后感作文是指在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文体。
它既是对书中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对书中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写读后感作文,学生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写作要求1. 概括全书内容:读后感作文要求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不仅要包括故事情节的主要线索,还要涉及到人物形象、背景环境等方面的描写。
2. 分析主题思想:读后感作文要求对书中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3. 表达个人感受:读后感作文要求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谈及自己的情感体验、触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认同或反思等。
4. 注意语言表达:读后感作文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避免使用太过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等修辞手段。
三、写作步骤1. 阅读全书:在写读后感作文之前,首先要彻底阅读整本书,确保对书中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2. 思考整理:阅读完后,可以先进行思考整理,回顾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背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思考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概括总结: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可以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也可以按照主题思想的线索进行组织。
4. 分析主题思想: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观点,并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
5. 表达个人感受:在分析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感受和思考,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进行个人化的陈述。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在新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读后感作文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学生们可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并通过写读后感作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新基础教育下读后感作文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首先,新基础教育下的读后感作文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
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读后感作文往往是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学生们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作,缺乏主观性和个人独特性。
而在新基础教育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自由地选择书籍并写作。
这样一来,学生们更容易产生阅读的兴趣,也更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新基础教育下的读后感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读后感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所读的书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通过书写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种思辨和表达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读后感作文的写作,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此外,新基础教育下的读后感作文也有助于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在过去,学生们可能会选择不喜欢的书籍,或者只是匆匆地读完一本书,而不会去深入思考和品味其中的意义。
而在新基础教育下,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通过仔细阅读并写作读后感作文,学生们会慢慢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想启迪。
最后,新基础教育下的读后感作文也有助于学生们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通过写读后感作文,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出来,并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培养自己的情商和同理心。
总之,新基础教育下的读后感作文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们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新基础教育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新基础教育读后感在新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读书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读后感作文作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一种考察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就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作文的标准格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题目读后感作文的题目应该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给读者一个直观的印象。
同时,题目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章的阅读欲望。
二、引言在读后感作文的引言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事实、数据或者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引言部分应该简要介绍所读书籍的背景和主题,为后续的内容展开做好铺垫。
三、主体部分1. 概括内容在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应该对所读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
可以提及书籍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等等,以便读者对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分析思考在主体部分的第二段开始,可以对所读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主题思想:分析书籍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读者的影响。
(2)人物形象:分析书籍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3)故事情节:分析书籍的故事情节,探讨故事的起伏、高潮和结局,以及这些情节对读者的触动。
(4)语言表达:分析书籍的语言表达方式,探讨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等,以及这些语言表达对读者的感受。
3. 个人感受在主体部分的最后一段,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对所读书籍进行个人的评价和感悟。
可以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对书籍中所传达的思想的认同或者质疑。
四、结尾在结尾部分,可以对整篇读后感作文进行一个总结,重申自己对书籍的评价和感悟。
同时,也可以对读者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引发他们对书籍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以上就是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作文的标准格式的详细介绍。
通过合理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引言、准确概括书籍内容的主体部分以及有深度的分析和个人感受,可以使读后感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
最新-《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心得 精品
《新基础教育论》的学习心得最近认真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的有关章节,想就新型教师的教师观谈一下自己的几个观点。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1、让教师成为学生潜质的开发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另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
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其能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让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上的文化的继承者,给予者,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
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没有创造加入的教育教学工作将非常枯燥的。
所以,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种“行动研究”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3、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克服求同思维模式,培养其全而发展的同时,促进成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学习有关青春期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0707zhou
读《“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有感一、通读全册——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刚到吴小就听校长介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第一次青年教师开会,详细记录的也是大家学习叶澜教授三篇文章后的体会;在此教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专家引领、到实践体验也一直围绕着“新基础教育”,但所有的理论学习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零碎而肤浅,因为在我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一本书,要谈的方面真的很多,要表达的感受也异常的丰富,心中有似一泻千里的冲动。
但为了防止本人的一大毛病“漫无边际”,暂且结晶为一语——它是“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之所以“经典”是作者就连提纲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系列的选择、取舍、提炼、建构的过程,使作者要阐述的问题不断清晰化和系统化;之所以称“新教育理论”是通篇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与立场的时候都列举对比了古今中外各大派系教育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实际;之所以讲“实践下的”是我深感这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我读来一点也没有想抛弃的感觉,没有如同嚼蜡的感觉,没有读政府文件一样或听新闻报道一样的感觉,因为它来源于五十多所初中、小学自1999年秋天开始持续五年的发展研究。
正如叶澜教授自己所言,“新基础教育”这个生命体由“儿童”成长为“少年”。
所以它是活的理论,怎么能不让我欣喜若狂呢?二、细读第九章——课堂教学改革1、立足点与着手点——站在更高的山峰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转型性变革,从最日常、最为基础性的日常教育实践着手研究。
叶澜教授在对于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中不但很理性揭示了,学校教育改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都尚未成为趋势清晰的走向,更不是现实,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则更为遥远。
这样的务实精神实在让我钦佩,教育理论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当下的时代要求与实际需求出发才具有生命力,不是吗?另外,叶教授对于各种相关变革构想的思辩更显示了他具有唯物辩证的哲学精神。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读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论》,文章比较深奥,站在教育的高度上去剖析社会问题,觉得这样的理论离自己很遥远,但文章中提到的有些观点还是值得我思考的。
尤其在学生观方面,过去的传统教育是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而如今,想当然的做法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但从学生发展来看,从人的内心情感来看,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
扪心自问,我没做到。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成才都是发挥了他个体的优势而成才的。
仔细想想,学生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别人头脑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无论你是否喜欢他,他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学生到学校学习是要以学习为主,但也不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会带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来学习。
他们渴望得到好成绩,更渴望友谊、健康、进步、放松。
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压力,把许多时间都挤占了,只留下了学习、学习……这无形中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
学生要有完整的生活世界,要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要有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不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谈何发展呢?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就是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
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我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了么?我给孩子们自信和赏识了么?没有。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很不合格,我始终都是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
不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出了问题,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
例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注意力的不集中,纪律的涣散,不能仅仅从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这个方面去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难道不应该从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上去反思考虑吗?再例如学生成绩考得不理想,就责怪这些孩子学习不努力,智力落后;学生课间吵闹,就批评他们不能遵守纪律,调皮捣蛋。
《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
《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新基础教育》读书笔记社会的发展、变革引起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又势必影响到教育的改革。
教育要革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书中就提有这样的论述:新教育观念系统是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魂,是变革传统学校的理论武器。
基础教育的观念更新,就是价值观、学生观和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
教育具有着未来性、社会性与生命性。
这些新观点的提出,就是针对现在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的弊端。
强调教育的“终身化”联系,体现了基础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上时间维度的变化。
“教育不只是旧观念中个体生命里程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学生个体而言,教育须承担起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有可能创造有意义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的责任。
“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生命的成长。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
”通过读《新基础教育理论》这本书,能使教师认识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的心里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心人,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书中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生观的更新上,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
在这样的认识上,开展学校的育人活动,是注重沟通教育理想“彼岸”与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
教育活动最常见的形态是持续渗透,犹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新教育活动观的核心是激活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命活力,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而开展的师生积极互动。
”整本《新基础教育理论》从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生态到世界宏观变化、中国社会转型、古代中国的教育回溯与反思,侃侃而谈到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任务、策略,基础教育的重建论,甚至精细到日常教育实践(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过去、现状以及面向未来的特殊意义,读来令人收获颇丰。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春节期间,我又捧起了叶澜教授的书,认真研读,再次深深感受了新基础教育带给我的新理念。
“没有知识,构不成教育;只有知识,不能称其为当代的教育。
”“过去的教知识,是就事论事;现在要挖掘知识内涵的育人价值。
”“建立一份自己的责任,课堂是一个自由的空间。
”……这些话是多么精辟啊!越是深深思索,越是被深深地感动。
新基础教育”的改革走过了好多年的路程,我的女儿也是新基础教育下的受益者。
“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推广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乐在其中。
在新理念的不断冲击下,我的教学教育观有了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它无时不刻在指引着我们的教育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所以,“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新的水平上发挥教学过程“重组者”、动态生成“推进者”的重要角色。
读新基础论有感
读新基础论有感读了叶谰教授的论著使自己对新基础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
新基础教育是把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发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没接触新基础之前,只考虑到我应施予学生什么,而新基础使我并使意识到某种认识很片面、很肤浅,课堂教学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功夫。
怎样努力学习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课中自己也尝试通过开放式提问导入新课或者操练,但始终局限在点的开放,究竟怎么样的开放才当更有效,要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困惑着我。
但认真阅读了叶教授的著作后使我茅塞顿开。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考虑课堂结构的开放:(但同时通过学习也意识到,开放不等于主动发展战略,虽然有的中学教师在课中运用了开放,但他并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英语是要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清晰度的,因此机械操练决不能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冲到另一个极端。
有的环节需要开放,有的处理过程不需要开放。
同时各个环节的练习要有层次性,要有递进性。
如果的层次性在一节课中不能体现,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学习即便的热情,特别是对低年级家长来说,就会出现疲倦感,也就别说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叶教授同时指出,当代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与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自然现象,不断发现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施展才华。
但外语教学中学生大量的活动为模仿、记忆和机械操练,较少提倡学生主动、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提问。
甚至当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根据已学知识灵活使用一个确切的同义词时,教师也不予以肯定,而要求学生改用教师规定的词汇表达意义。
教学过程中只顾将字词点在规定的课内灌输下去,较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总结学习和使用规律外语的规律性,探索与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时,有的课外活动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采用一些肤浅的教学活动,促使这些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未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教学目标,也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有感
一、通读全册——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刚到吴小就听校长介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第一次青年教师开会,详细记录的也是大家学习叶澜教授三篇文章后的体会;在此教学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专家引领、到实践体验也一直围绕着“新基础教育”,但所有的理论学习在如今看来都是那么的零碎而肤浅,因为在我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一本书,要谈的方面真的很多,要表达的感受也异常的丰富,心中有似一泻千里的冲动。
但为了防止本人的一大毛病“漫无边际”,暂且结晶为一语——它是“实践下的经典新教育理论”。
之所以“经典”是作者就连提纲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系列的选择、取舍、提炼、建构的过程,使作者要阐述的问题不断清晰化和系统化;之所以称“新教育理论”是通篇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与立场的时候都列举对比了古今中外各大派系教育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紧密结合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实际;之所以讲“实践下的”是我深感这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我读来一点也没有想抛弃的感觉,没有如同嚼蜡的感觉,没有读政府文件一样或听新闻报道一样的感觉,因为它来源于五十多所初中、小学自1999年秋天开始持续五年的发展研究。
正如叶澜教授自己所言,“新基础教育”这个生命体由“儿童”成长为“少年”。
所以它是活的理论,怎么能不让我欣喜若狂呢
二、细读第九章——课堂教学改革
1、立足点与着手点——站在更高的山峰全面深入地分析教育转型性变革,从最
日常、最为基础性的日常教育实践着手研究。
叶澜教授在对于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中不但很理性揭示了,学校教育改革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已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客观地指出,对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构想,即使在当今发达国家都尚未成为趋势清晰的走向,更不是现实,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则更为遥远。
这样的务实精神实在让我钦佩,教育理论只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当下的时代要求与实际需求出发才具有生命力,不是吗
另外,叶教授对于各种相关变革构想的思辩更显示了他具有唯物辩证的哲学精神。
书中有一段是,废除学校、削弱教学、强调个别化学习和非学科的与生产、生活相一致的内容,不仅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的理解变革的简单化倾向,与现实生活和事物从不同方面存在着复杂关系的事实不相一致,而且并未对人在儿童时期的成长特殊性问题足够的研究,故难以且不宜成为当今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依据。
自然而然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基础性地位进行了有力地再确认,它是建立在历史的教训、现实的需求、国际的比较和变革的可能等认识的基础上,是立足于教育变革的需要与可能统一意义上的在认识。
至此,真感谢教授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毫不迟疑地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当我再次踏入课堂一定会站在更广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2、关注中心与目标——关注师生生存状态与生命质量,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实
现师生在校生存方式的变化,才能实现新人的培养。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是一切教育活动不可忽视的起点——突显课堂教学中“完整的人”的教育价值的实现;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
有些话我甚至希望可以背诵,与您一起重温:
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他们个体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于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教师的生命价值——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本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起自觉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激活书本知识,教书育人——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与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
“新基础教育”对教师准备教学的新要求是,实现书本与三个方面的沟通:即书本知
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
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以上的三段经典论述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在不为过——当然要做到做好实非易事!
三、让梦想插上坚实的翅膀,实现我教育的理想!
我喜爱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惊喜地发现教育与经济实在是紧密联系的。
特别是有关“资源生成”、“教学时间配置”、“学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等等,都让我想起大学时最得意的最喜欢的课程《西方经济学》,当时的老师是我们管院的何书俭教授。
他的一句话直到现在都是我实践的方向——管理就是研究人的行为。
其实经济、教育何尝不是呢虽然我没有象同专业的其他同学一样在管理或经营一个公司,赚年薪多少多少万,但我却在管理一个一个充满希望的班级,天天让我体会自身的价值、体验生命的意义。
做了三年的老师一点也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好混日子、简单的、大材小用的活,相反,它充满了挑战、机遇与生命活力。
之所以热爱是因为我是那么挚着地付出,之所以更加热爱是因为这本启人心智的书——《“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其实我仓促地写下心得是因为看了第九章就晓得会重翻好几遍的,生怕自己漫无边际的毛病又犯,所以有一点感受就记录下来,也好将来再有读后感记下来,可以前后比较,相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动。
梦想插上坚实的翅膀,一定会离目标会越来越近,理想的实现也就不是梦了吧这本好书就好比是我打造坚实翅膀的好材料。
再次感谢推荐好材料的校长,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20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