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
诗句解析
虚指:广阔的 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
诗意:辽阔的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树红花相映。
诗句解析
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意:水乡村庄山边 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诗句解析
虚指,指寺庙之多。
南朝四百八十寺,
诗意:南朝以来兴建的四 百八十座寺庙。
南朝统治者信奉佛教, 建有数以千计的寺庙。
诗句解析
佛教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
诗词朗诵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 烟雨中。
理解注释
绿映红: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 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 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南 朝: 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楼 台: 佛寺中的建筑。 烟 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四百八十寺: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诗意:有多少楼台笼罩 在蒙蒙的烟雨之中。
全诗翻译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 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 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 风里飘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 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笼罩在迷蒙 的烟雨之中。
想一想
想想《江南春》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 天的特点的?
理解注释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 河相通。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 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 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 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 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 会一次。
诗句解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写出了黄河雄伟壮阔的气势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 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 ,如 巨风掀簸来自天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日暮
泊
烟渚
旷
客
理解诗意
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边 的景色, 抒发了 。 对家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全诗是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写的?
愁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思考:为什么“日暮” 会使“客愁新”呢?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 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 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 为黄昏,江面上水烟蒙蒙。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骤降的情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翻墨”说明云势变化快,“跳珠”形容雨点非 常急。
主要作品:《赤壁赋》《浪淘 沙·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 猎》等。
理解词语
翻墨:打翻的墨汁。本课形容乌云像打翻的墨汁, 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白雨:骤降之雨,雨量很大,落在湖面上泛着白色。 跳珠:跳动的珠子。诗中是说雨点大,杂乱无序。
1.这首诗分别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哪些词句表现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3.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宿建德江
资料袋
孟浩然, 唐 代山水田园诗人, 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这首 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吴越之 时。
基础知识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宿 ( )渚 ( ) 暮()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宿 ( )( )(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如今直上银河去 想象
同到牵牛织女家
豪迈气概 奋发精神
图解课文
江南春
[唐]杜 牧
1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其 诗风格豪爽清丽,内容深刻,独树一帜,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江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这番绿意盎然的春景,还有人 们临水而居的那一番惬意!从哪一行诗里读懂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
地形和风貌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
虚指,不是实数。指很多。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 宋、齐、梁、陈政权。
楼阁亭台。此处指 寺院建筑。
2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拓展练笔
依据《浪淘沙》《江南春》这两首诗歌的 内容,任选一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 诗配一幅画。
将迷信 改为信奉
句意: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 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 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 仿佛可以看到——很多寺庙,很多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仿佛可以听到——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仿佛可以闻到——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香、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明诗意
在浪淘沙后加(其一)
浪淘沙 唐唐代代曲曲名名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远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入夜空的银河,请你带上
我扶摇直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晴景、写今
“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 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句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 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悟诗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景、怀古
“四百八十”是个虚数,告诉我们在 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数量很多。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8张PPT)
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
出了江南 春光景色
水村山郭酒旗风。 之美,也
描绘出江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后两句写到
南朝四百八十寺, 了另一面---
数量众多、
这里有数不清的寺庙
楼宇重重的
南独特的 地理风貌 和生活气 息。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寺,在烟
雨蒙蒙之下, 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17.古诗三首
本课所选的《古诗三首》都是描写自然景 物的千古佳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 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或描写江南春色,烟雨楼 台的空蒙之美;或状九曲黄河雄浑神奇的瑰丽 之美;或写湖阴先生家庭园的清幽与洁净。三 位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进展祖国如画江山,尽 抒心中热爱之情。
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 首一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之美。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书写指导:“厂”要窄 长,里边两个“土”上 下排列,要匀称。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谢谢
形容湖面像天空 一般开阔平镜。
自主学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 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在诗中圈画你最喜欢的字(词), 并作相应批注。 小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说说你通 贴 过这句诗仿佛看到了什么。
士
汇报交流
比喻
暴雨之 大,雨 点之急
突出速 度之快
湖水平静
黑白狂雨云雨风后翻散跳西墨云珠湖图图
地点 事件
六月二十七日登 上望湖楼饮醉时 写下的作品
明诗意
形容云很黑 雨点,形 容雨点大, 杂乱无序。
大意:黑云像打翻了 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亮亮的 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 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遮盖,遮挡
明诗意
狂风席地卷来
大意:突然,狂风席卷 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 云飞,凭栏而望,只见 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 镜。
二、读诗句,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呈现的 画面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 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 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 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 倾倒而下。
初读课文
朗读本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一读
寂寞 孤独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喜悦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欢快
主题概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 景: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 蛙声一片 。全词从 视觉 、 听觉 和嗅觉 三方面抒写 夏夜的山村风光,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宿建德江》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六⽉⼆⼗七⽇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前⾬后的变化情景。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宋代词⼈⾟弃疾的⼀⾸吟咏⽥园风光的词。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课⽂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泊烟渚, ⽇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近⼈。
六⽉⼆⼗七⽇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云翻墨未遮⼭, ⽩⾬跳珠乱⼊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如天。
西江⽉.夜⾏黄沙道中 [宋]⾟弃疾 明⽉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说丰年, 听取蛙声⼀⽚。
七⼋个星天外, 两三点⾬⼭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3课《古诗词三⾸》教案1 教学⽬标 1.会写3个⽣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默写《西江⽉•夜⾏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想象三⾸诗词所描述的画⾯,并⽤⾃⼰的语⾔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 教学⽬标 1.会写“德”这个⽣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七⽇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古诗的⼤意,⽤⾃⼰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体会诗⼈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丰富的想象⼒和语⾔表达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对⼤⾃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宿建德江》课件(共15张PPT)
整体感知
了解完写作背景后,再读《宿建 德江》,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 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
愁
整体感知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歌大意?
诗句解读
停船靠岸。 黄昏时分。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指诗人自己。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 暮色。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诗句解读
日暮客愁新
省)的一段。
诗题: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
走进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 唐著名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合称“王孟”。主要作品有《春 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等。
写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 越,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即作于作者漫游吴越 时。
诗句解读
一边读一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置身这样的情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 空旷
江水清清显得和人很近。
孤寂忧愁、思念故乡的心情
诗句解读
假如你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起 了从前,想起了故乡,想到了亲人和朋友, 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诗句解读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 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 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 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
诗句解读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 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 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广阔, 远方的天空好像与树相连,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好像 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 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优课件
结构梳理
蜿蜒曲折
对
美
河流漫长
好
浪淘沙
波涛汹涌
生 活
的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概括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江南春
注释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风: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南朝四百八十寺,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多少楼台烟雨中。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江南春 天的特点的?请你在诗中圈画出来。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 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于迷蒙的 烟雨之中,这就更加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 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这幅“江南春” 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课后第三题)
江南春
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 绿树红花
南朝四百八十寺, 酒旗飘扬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朦胧
黄莺啼叫
齐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
虚指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 啼叫,绿树映着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 酒旗随风飘动。
讨论: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你知道哪些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 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 薇”“杜樊川” 。杜牧诗歌成就尤高,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 《樊川文集》。
形容黄河弯弯 曲曲的样子
风浪滚动
大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 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 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天边
明诗意
一直; 径直
大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 源头——银河冲去,和传 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 牛郎织女家。
资料链接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 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的 《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筏来 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 这两种记载混合,说是黄河和天河相通,张骞追溯 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夸张
波涛汹涌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逆流而上,直 冲九霄的豪迈 气概。
读一读
在朗读前两句 诗时,语速放缓, 语调沉稳有力,读 出黄河九曲的绵长 曲折之感。
读第三句 时,节奏可稍 微加快,语调 转向激昂,表 现诗人欲直上 九霄的气概。 第四句再转向 平缓悠长,读 出其中的憧憬 之感。
资料链接
关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的不同解读:一方面有人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 上以佞佛著名,杜牧所处的时代佛教也在恶性发展, 因此这两句诗表达了讽刺;也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 是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者 认为本诗是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 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另一方面, 也有人认为这两句仅仅是描绘江南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田”“送青”把山水拟人 化,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 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 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 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 “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 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 人相亲,正是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诗中虽然没有下面写人,但写山水 就是写人,景与人 处处照应,句 句关联,融化无痕。
诗意: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 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家做客。
探究
1.“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九曲”极言黄河的 _蜿_蜒_曲_折_,“万里”写出了黄河的_源_远_流_长_。
2.“浪淘风簸自天涯”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情状呢? 大风掀起层层巨浪,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 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 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 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 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 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 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 河,你能想起哪些关于黄 河的诗句?
“无苔”。
3.手自栽可以看出什么?
主人对花木殷勤侍弄。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句意: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一尘不 染,更没有青苔。屋前一畦一 畦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 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句意: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 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推门 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 中晚时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 任监察御史。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回京,却又因《游玄都观》一诗触 怒当朝权贵,因而再度被贬,后历任和州 刺史。起起落落的人生并没有使作者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就是他这种不屈命运的写照。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 《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
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
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
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
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
有《樊川文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 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现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 朝政,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或抒写对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 题发挥讽刺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 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 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 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 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 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
《绝句》(唐杜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去 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取境优美。 2.精炼含蓄。 3.默写这首诗。 4.积累刘禹锡的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孟浩然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 杜牧)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句子解析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流经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被大浪淘洗。 风簸:被巨风掀翻。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 ,如巨风 掀簸来自天际。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 径直。 银河去: 古人认为黄河和银河想通。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1句写出了溪水温柔多情,曲折多姿。 第2句写出了青山山势若奔,翠色欲滴。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干净的庭院、 修整一新的花木、清澈的溪水、 翠色欲滴的青山。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主人家庭的 清幽与洁净,以及对山水的深情, 来衬托主人的生活情趣的高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Biblioteka [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2、《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那些 特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书,书写。
湖阴先生,本命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 年居住金陵(今南京市)时的意味邻里好友。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 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走进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
(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
陈四个朝代。
楼台: 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课文解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以来兴建的四百八十座寺庙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多少楼台点缀在烟雨迷蒙之中
辽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 鸣唱,遍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 边的村庄,山下的小城,酒店的旗子在 风里飘着。南朝时候建造的许许多多寺 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蒙 的烟雨之中。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已呈现 出衰败的趋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而当朝统治者却依然醉生梦死,效仿 南朝,不惜代价大建佛寺,想祈求神 灵保佑,江山稳固。《江南春》既描 写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无限 风光,同时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 慨。
课后练习:
1、这首诗里有三个与数量相关的词语: “千里”“四百八十寺”“多少”, 它们各表示什么不同的意思?
《江南春》可谓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千古名篇, 里面用到很多映衬的手法,使得作者笔下的春天 多姿多彩,意趣盎然。你能找出哪些?
有(红绿色彩)的映衬 有(山水)的映衬 有(村庄和城郭)的映衬 有(动静)的映衬 有(声色)的映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 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 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中,这就更增加 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 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 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惊叹 流连。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 样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 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 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 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簸荡 涯 [yá] 天涯 生涯 绕 [rào] 围绕 环绕
走近黄河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 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 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 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 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 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 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 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 化静为动,显得自然而生动,既生 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 先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 趣的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 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 象。应是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 相亲。
注释:
①茅檐: 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②无苔: 没有青苔。 ③成畦: 成垄龙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④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园。 ⑤将: 携带。 ⑥绿: 指水色。 ⑦排闼: 开门。闼:小门。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1.谁家的茅檐?
杨德逢的庭院。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庭院的干净?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 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 水和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课后作业:
1.背诵三道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 说三首诗的意思。 2.比较三首写景诗的不同特征。
排山倒海,滚滚而来。
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浪 涛汹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 迈气概。
3.黄河是雄伟壮阔的,作者为何会 想到银河去寻找牛郎织女的家呢? 他们的家会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