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学1-70
印刷设计第一章
![印刷设计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95d7fc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a.png)
图1-7唐代王阶刻的《金刚经》首页
雕版印刷的过程,是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和图像,再 经过刷墨、铺纸、压力后所得到的一个复制品的工艺过 程。材料一般采用硬度较强的木材,通过锯开、刨平、 刷*强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贴在木板上,文字图 像朝下,待干燥后再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及图像,经 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得到正写的文字图像印 刷制品o
活字印刷
图1-13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
元代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王祯在发明木活字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转轮 排字架,将木制的单字分别排放在韵轮和杂字轮两个转轮排字盘上,在排版时, 一人按文稿内容念出字韵,另一个人在两个转轮间按字韵拣字,大大减轻了劳动 强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宋代的木活字排版法如图1-14所示。尤其重要的是 王祯将制造木活字、拣字、排字、印刷的全部过程都系统地总结和记载下来,并 编写成一本《造活字印书法》,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 献。明清两代木活字非常流行,清政府曾用木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2 300多卷。明孝宗弘治年间(15世纪末期),无锡人华燧首创铜活字,并使用 铜活字印制了《宋诸臣奏议》等书籍,也是现存最早的铜活字的书本。元代蝴 蝶装书籍《梦溪笔谈》如图1-15所示。印刷术发明以后,从公元7世纪开始,留学派、回国人士通过贸易等途径, 将印刷技术传播到国外。中国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 重要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节 印刷的分类
现根据印版情况、色彩要求、印刷产品用途等要素进行以下分类。 一、印版分类 1.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属于直接印刷,如图1-26所示。凸版印刷主要使用铅活字组成的活版,便于校版和改版,成本比较低,对纸张的要求也不高,粗糙的纸 面也能进行印刷,损耗率相对也很少。但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较严重,适应小幅面印刷,不适合大幅面印 刷,更不适宜彩色连续调为主的产品。到20至今还在采用凸版印刷技术 的,只有以感光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柔性版,针对包装产品和报纸印刷。
印刷工艺流程及印刷套色
![印刷工艺流程及印刷套色](https://img.taocdn.com/s3/m/625129333968011ca3009167.png)
印刷工艺流程及印刷套色四个网版先在导轨上按基本一致的安装好,再把菲林贴在印物上,在导轨上套好,印刷物与菲林不动,取下网版。
涂好感光浆并烘干,再把四个网依次对上在跑台导轨的印物菲林,这时候在网版上用笔画上与菲林对位的哪个套色孔(十字架)画上记号,两头都画,其它三个也这样,好了后拿去晒,四张菲林套色孔(十字架)依此对上四个网版上的记号,晒好后再把其中一张菲林贴在印物上,把印物(菲林)与网版对好(这时候印刷物是可以随动的),对好一个后,把其它三个来对(对套色孔),如果有误差,就调下网版的靠导轨处,一定要调网版上的,好了后,把印刷品在跑台上依此摆放好就可以开印了一、确定印刷色序必须遵循的原则(1)透明度差、遮盖力强的油墨色序靠前,透明度好的油墨色序靠后;(2)黑色排在第一色序,是为了套印准确;黄色排在最后一个色序是因为在温压湿的状态下,其他油墨在黄墨上的附着力很差,故把黄色放在第四色。
(3)以文字和黑色实地为主的印刷品,印刷色序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
但若有黑色文字或实地套印黄色实地,则应该把黄色放在最后一色;(4)以色调的冷暖来确定印刷色序,暖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先印青、黑、后印品红、黄;冷色调为主的印刷品,先印红,后印青。
(5)墨量小的先印,墨量大的后印;(6)当印刷中有平网和实地叠印时,一般先印平网,后印实地。
(7)印刷时套印要求比较高的两种色,可以安排这两种色在相邻两个色组印刷,以提高其套准精度。
(8)纸张平滑度差时,颜料颗粒度粗的油墨放在第一色印;纸张紧度差时,浅色先印。
专色的印刷也基本遵循以上规律,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实验,找出最能表现预期效果的色序。
四色印刷的印刷色序,可以有24种不同的排列组合,选择符合油墨特点和叠印规律的印刷色序,才能使印刷品的色彩更忠实于原稿,才能使图像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实现正确的灰平衡。
所以要合理的安排印刷色序,最大程度的消除相互叠印、油墨本身的缺陷以及纸张质量等不利因素,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印刷工艺及报价学习资料(更新)
![印刷工艺及报价学习资料(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f54c38f1aef8941ea76e0557.png)
1,印刷分印前,印中,印后。
印前:包括拍照片、平面设计----文件处理转PDF-----出菲林-----晒版(出PS版)(制版)------CTP技术激光直接烧制成PS版四色的文件,就有四块锌板转PDF后还要仔细核对文件,有的时候文件转换过程中会出现错误。
出了PS版后还要再次核对,清除污点之类的,都是印刷厂的事情。
其它名词:阴图、阳图等,还不懂。
不是属于胶印的,比如丝印、柔性。
网上还有很多印刷工艺的文章,有的感觉是很早以前的印刷工艺的书,和我们现在一点都不相关。
不用去管。
印中八卦岭基本为四开机、对开机、机器就像照片上的,有四个滚筒,每个滚筒就是一个色,出好的锌板是裹在滚筒上的,在不停旋转,把锌板上的图文沾上油墨转到纸上。
印的时候纸要留叼口,所以是印不满全部面积的。
开印前一般会调色,还要调位置等,所谓套印要准确,就这个意思。
刚开始出来的几张,颜色和位置都是很差的,是要废掉的,后来经过调整,就正常了。
印都是一面一面的印的,先印好一面,再印另一面。
一般三千印的话,估计调好颜色过后一个小时就能好。
所以只要印刷厂愿意安排,印东西是很快的。
印的过程中,工人会不断的抽检,颜色是是否一致,有的时候会有简单的调整,印出来后一般约200张纸堆放在一起,中间格子隔开。
印好了,就直接堆在一起,放着,晾干,然后就可以后加工了。
专色:专色是买的市场上已经有的专色油墨,印刷和印其它颜色是一样的,印专色价格,1-2个专色都相当于四色,专色,一般看起来不是很正常的颜色就是专色。
但也有很多专色和四色类似印中,黑色和灰色的比较难印,容易偏色,黑色最好看的,最黑的是100黑加40或者30的蓝色,尽量避免四色黑,基本印出来都是不准的,而且说不定就不好看。
颜色要印准是很难的事情。
铜版纸颜色是最准的,印好后堆放一两个小时后就可以后加工了,特种纸颜色很难调,印好后和电脑上看差很远的。
而且要堆放比较久才能后加工,堆放过程,随着墨的吸收和水分的挥发,颜色和刚印出来还会有差别。
印刷工艺流程介绍
![印刷工艺流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610f3bb69dc5022aaea00f0.png)
一.(笔记)印刷的历史与发展1.印刷术发明之前记录方法的发展: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图画→文字文字的发展: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记录工具的变化:甲骨文青铜纹竹简石头绢→纸(东汉蔡伦)刻刀毛笔(公元前3-4世纪)朱砂石墨漆墨鱼墨汁→松烟墨2.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条件--------------最早的印刷术3.雕版印刷的发展产生:唐初(公元7世纪)工艺:木料(一定厚度,大小)→刷浆糊→反铁原稿(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去非图文部分→印版→印版上置→铺纸→刷印→揭下同时,产生印刷通用字体(不同于手写体)书籍装订:卷轴装到对页折叠装订成册4.5.近代印刷术的发明由西方传入:凸版→平版→凹版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照相制版→电分制版→DTP→CTP→铅排→激光照排→计算机排版→单色→多色→HiFi6.印刷的五大组成要素原稿:设计版式文件文字和图片印版:模板:凸版,平版,凹版,滤过版油墨:凹版油墨、胶印油墨、凸版油墨、孔版油墨。
承印材料:纸,塑料,薄膜,金属等印刷设备:制版,印刷,装订机7.印刷的作用和特点:大众性政治性严谨性机密性工业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二.(笔记)工艺流程图印前:设计稿→图片扫描→页面设置→图片文字制作→数码打样或彩喷→拼版→菲林输出→打样→校对样稿→客户签样→印刷印刷:拼版→晒版→打版校色→印刷→UV→过油等1.打样在印刷前,为了能看到最终的成品效果,排除电脑屏幕和彩喷稿的误差,在出菲林(软片)后,用印刷的传统工艺CMYK打一份油墨稿。
一可以为客户提供审稿校样的依据,是签样稿;二可以作为上级印刷的墨色、规格、纸张等参照依据。
2.校对菲林出片后,在亮台上核对四色菲林,检查是否有撞网、套印、出血位不准等一些细节问题,然后拿有文字的菲林对样稿,检查是否有跳字或字体变异,保证后道印刷的正确率。
3.页面的术语一张纸有2个PG(Page),在印刷前要弄清楚是单面印刷,还是双面印刷;单页还是成册的书刊。
印刷工艺——丝网印刷
![印刷工艺——丝网印刷](https://img.taocdn.com/s3/m/3af6b2ebb307e87100f69680.png)
操作简单,制版时间短,分辨率和耐印力都 比较高,但费用较高,版膜容易发生伸缩。
3、工艺流程(以LS感光膜为例)
丝网准备 → 感光敏化 → 贴膜 → 干燥 → 曝光 → 显影 → 干燥 → 修版
u 印料
u 印料
一、 抗蚀印料
抗蚀印料是耐化学腐蚀的印料。 作用:印制电路中不需处理(腐蚀、电镀、焊接等)
(5)镀镍聚酯丝网
一种在单丝聚酯网上镀一层厚度2~5微米的金属镍而制 成的网。
它具有了聚酯网和不锈钢网的优点,能制得高张力、低 伸长的网版,克服了金属网因金属疲劳而松弛和聚酯网 与模版结合力差等缺点。
具有良好的版膜粘附性、回弹性,耐磨性和透墨性,导 电性好,能抗静电效应,适合于高精度丝印。
(1)木质网框
材料可以是红松,柏木和硬质木材。
它具有制作简单,重量轻,操作方便,价格低等优点。 但是由于在感光制版过程中,吸水变形,已被金属网 框所取代。
(2)金属网框
金属网框大都采用中空铝框,个别情况下用铸铝框和 钢铁框。
中空铝合金网框具有操做轻便、强度高、不易变形和 生锈、耐溶剂性和耐水性强、美观等优点。中空铝框 分普通铝管型、横向加强筋型和纵向加强筋型,铝管 壁厚1.5~2毫米。
的部分预先进行丝印,形成耐腐蚀(或耐电镀、阻焊) 膜层。
1、耐腐蚀印料
耐腐蚀印料是一种耐酸性的抗蚀印料。它分 为 热固型(或称自干型)和紫外光固化型。
(1)热固型 绝大多数高分子成膜物质都能经得起各种蚀
刻溶液的腐蚀,对印制图形起到保护作用。
热固型印料分为水溶型和溶剂型。
①碱(水)溶型抗蚀印料
2、刮板准备
刮板又称墨刮,其作用是通过一定的压力将 网 版上的油墨均匀的透过网版,完全的印到 板子 上,直接决定了印刷的质量。
丝网印刷工艺
![丝网印刷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738525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a.png)
平网磁辊丝网印刷机原理 1-油墨 2-磁辊
T恤衫丝印机
静电丝印机
静电丝网印刷装置 l-不锈钢丝网 2-膜版 3-承印物 4-对抗电极板
第四节 丝网印刷的油墨
丝印油墨概述 对丝印油墨的要求 纸用丝印油墨 塑料用丝印油墨 玻璃陶瓷用丝印油墨 金属用丝印油墨 织物用丝印油墨或色浆 电子工业用丝印油墨
7. 丝印完成后,网版上的油墨应便于清洗干净,以保证 网版的再利用。
丝印油墨的性能:
(1)粘度:4000-12000厘泊。 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差,印刷困难,印迹缺墨; 粘度过小,印迹扩大,图文模糊,废品。 (2)触变性:油墨静止一段时间后变稠,粘度变大,搅
动后变稀,粘度变小的现象。(可逆) 要求:触变性越小越好。 (3)屈服值:对液体施加一定外力,从弹性变形到流动
B. 丝印升华移印
在涂有硅胶的移印纸上进行常规丝印,成为升华 移印花纸,与织物覆合进行定时、定温热压,使花纸 上的图文升华与织物纤维结合完成升华移印。 用于精细纹样。
C. 丝印熔胶移印
与丝印升华移印相似,所用印墨可以结成皮膜, 各色印完后再印一层结合层皮膜(白色),最后印一 层热溶胶,成为熔胶移印花纸。后与B同。 用于织物、 服饰、标志、飞机、车辆等。
为了刮墨板再次印刷时有足够的油墨; 将油墨刮回到初始位置; 防止网孔内的油墨干燥。 材料:木料(手用)、铝、不锈钢(机用)。
三、 印台
印台是承受印压、定位印版和承印物的底台,要求平 整、光洁、具有一定的刚性。
印台有各种规格,也有为特殊印品临时制作的。 有手工印台,也有丝印机上的专用印台。
根据丝印的压印形式,丝印版、承印物和印台都有所 变化:
A. 双圆孔定位型 B. 一圆一长孔型 C. 三长孔型 D. 三点式定位
印刷工艺基础知识
![印刷工艺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294c51452d380eb63946d01.png)
• 黄+品+青=黑 • 色料三原色 • 黄+品=红 • 品+青=蓝 • 黄+青=绿
3、色料再现
印刷的颜色是由网点形成的。 印刷负责控制纸张表面油墨量的转移
3、色料再现
一 、加网线数:沿网格方向,单位长度内网线 行数(L/inch);线数越高,图像的细微层次 表达的越精细;一般:175 L/inch,
b.单面车印。纸张牙口反﹐正反版不共享。印版数量为正版印色加 反版印色总和。
c.底面车印。纸张牙口反﹐正反版不共享。印版数量为正版印色加 反版印色总和。
纸
正规
正版牙口
纸
反规
反版牙口
6、印前案例分享
死色位印前文件设计(彩盒类):折线位尽量避免出现“死色位”,因为裱坑,模切均会有 公差,容易导致色位外露质量问题发生;如确实有“死色位”要求,建议将“死色位”往折盒 方向至少延伸3mm;
印刷油墨
油墨是由颜料﹑连接料﹑填充料和附加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量相混合﹐经过反复研磨﹑轧制等 工艺过程而成的复杂胶体。 6.1 颜料﹕颜料是色料的一种。油墨的颜色﹑着色力以及耐碱﹑耐水﹑耐酸﹑耐光的性质 ﹐基本都取决于颜料的性质﹐而油墨的细度﹑干燥性﹑遮盖力和比重等也部分地取决于颜料 的性质。
6.2 连接料﹕连接料是油墨的主体﹐也是使油墨成为流体的原料﹐它的作用主要是使颜料 的填充料能很好地固着于纸面上﹐并使印刷品有一定的光泽。它又是油墨中唯一的媒介物质 ﹐它的粘度﹑色泽﹑拉力﹑抗水性﹑干燥性﹑气味等﹐大都是决定油墨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
6.3 填充料﹕填充料是白色或无色的粉末状物质。它的作用是减淡一些颜色的饱和度﹑减 少颜料的用量﹑降低油墨的成本等。此外﹐它还可以调节油墨的流动性﹑调节颜色等﹐它的 质地也会影响油墨的质量。
印刷尺寸常规以及印刷工艺说明
![印刷尺寸常规以及印刷工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352353beefdc8d376ee3280.png)
正度纸张:787×1092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781×10862开530×760 3开362×7814开390×543 6开362×3908开271×39016开195×271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大度纸张:850*1168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844×11622开581×844 3开387×8444开422×581 6开387×4228开290×422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正度:大度:8K:370*260 420*2854K:520*370 570*4202K:740*520 840*570一、一般海报尺寸(普通海报尺寸)42cm × 57cm (宽×高),大度四开57cm × 84cm (宽×高),大度对开二、宣传海报尺寸、商用海报尺寸50cm × 70cm (宽×高)57cm × 84cm (宽×高),大度对开三、标准海报尺寸13cm × 18cm19cm × 25cm42cm × 57cm50cm × 70cm60cm × 90cm42cm × 57cm50cm × 70cm四、电影海报尺寸50cm × 70cm (宽×高)57cm × 84cm (宽×高),大度对开78cm × 100cm (宽×高)五、招聘海报尺寸90cm × 120cm (宽×高)六、印刷纸张规格正度纸张:787×1092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781×10862开530×7603开362×7814开390×5436开362×3908开271×39016开195×271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大度纸张:850*1168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844×11622开581×8443开387×8444开422×5816开387×4228开290×422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开本尺寸:787 x 1092对开:736 x 5204开:520 x 36816开:260 x 18432开:184 x 130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对开:570 x 8404开:420 x 5708开:285 x 42016开:210 x 28532开:203 x 140正度纸张:787×1092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781×10862开530×7603开362×7814开390×5436开362×3908开271×39016开195×271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大度纸张:850*1168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844×11622开581×8443开387×8444开422×5816开387×4228开290×422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16开大度:210×285 正度:185×2608开大度:285×420 正度:260×3704开大度:420×570 正度:370×5402开大度:570×840 正度:540×740全开大:889×1194 小:787×1092大四开纸张的算法公式: 大规纸张尺寸:1194mm x 889mm; 掉毛边后尺寸:1190mm x 885mm 大四开就是:595mm x 442mm 最大可印刷面积:591mm(每边要减去裁切成品时的2mm毛边)x 430mm(除每边要减去裁切成品时的2mm毛边还要减去8mm的咬口位,此咬口位在某些印刷机需的尺寸都是不一样的,但四开机一般都是8mm)。
(完整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完整版)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caf7bfb90d6c85ed3ac66f.png)
核心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定位“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印刷过程实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过程,能正确选用、分析、设计新印刷工艺。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具有应用印刷压力、润湿、油墨传递理论进行工艺分析与设计管理的能力;进行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
传统的模拟印刷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的原理及方法;(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1)掌握印刷工艺实现的基本原理: 印刷压力理论、油墨转移理论、补充润湿理论;(2)印刷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凹版印刷工艺;凸版印刷工艺;孔版印刷工艺;(3)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内容标准1、内容设计2、学习情境一:3、学习情境二:4学习情境三:(二)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1、实验环节实验环节主要设计如下表所示。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1、教学模式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合格的、具有专长的,并能适应市场变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而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减少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做到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
因此,课程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通过主要如下途径实现。
(1)教学过程实训室完成基本理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的强化。
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顶岗实习教学,通过顶岗实习,强化专业意识,体现专业基本能力,感受企业氛围。
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2)教学内容选用生产案例作为工艺教学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融合。
(3)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结合。
2、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个环节构成。
《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习题
![《印刷原理与工艺》课程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0e2c1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0.png)
《印刷原理与工艺》习题第一章印刷过程中的润湿1.固体表面愈粗糙,是否润湿性愈好?2.以表面自由能与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平版印刷中,为什么要先给印版供水,然后再给印版供墨,印刷才能正常进行?3.采取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平版空白部分的润湿性?说明理由。
4.试用润湿方程分析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的条件?如何调整润湿液才能使其在平版空白部分良好地铺展?第二章印刷压力1.印刷压力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印刷机的印刷压力是怎样获得的?2.在同一台印刷机上,用120g/m2的铜版纸和胶版纸印刷,试问哪一种纸张需要的印刷压力大?为什么?3.用网线印版、线条印版、实地印版印刷,哪种印版需要的印刷压力大?细网线印版和粗网线印版,哪种印版需要的印刷压力大?为什么?4.胶印机的滚筒半径为150mm,在相同的压力下,用A包衬获得的最大压缩量为0.18mm。
用B包衬获得的最大压印宽度为5.8mm,若A、B两包衬的厚度相等,试讨论哪种包衬的弹性模量大?5.蠕变、应力松弛、内耗等对橡布的印刷性能有什么影响?6.平版印刷过程中,橡皮布可能产生哪些主要的变形?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有什么防止的措施和方法?7.什么是滚压比?在胶印油墨转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8.表5-18列出了某种型号胶印机的数据。
假设纸张厚度为0.1mm,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间隙以及压印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间隙合压后均为0.2mm,要求橡皮滚筒包衬后的直径为260mm,印版滚筒包衬后直径为260.26mm,试计算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包衬量δ版、δ橡应为多少?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压缩量λ版-橡、λ橡-压应为多少?表5-18 某型号胶印机的测量数据9.对于海德堡102V胶印机,如希望得到λ版-橡=0.10mm,λ橡-压=0.15mm,已确定印版滚筒的半径为135.5,印刷纸厚为0.40mm。
算出(1)、橡皮滚筒的包衬厚度?(2)、调压器的刻度?(已知刻度为0时,滚枕间隙为0.35mm。
smt基础之印刷工艺(精华版)
![smt基础之印刷工艺(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3bc7931b765ce050814d7.png)
smt印刷工艺印刷工艺有关的辅料和硬件 2.1 PCB ,2.2 钢网,2.3 锡膏,2.4 印刷机印刷工艺的调制和管制1、概说:锡膏印刷是把一定的锡膏量按要求印刷分布到PCB(印制线路板)上的历程。
它为回焊阶段的焊接历程提供焊料,是整个SMT电子装联工序中的熬头道工序,也是影响整个工序纵贯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印刷工艺有关的辅料和硬件:模板,锡膏印刷是个庞大的工艺系统,是多种技术的整合。
印刷效验的好坏与以下的因素有关:PCB基板、钢网、锡膏、丝印机(包孕刮刀)2.1 PCB基板:对PCB 的要求,应:a尺寸准确,不变,整个PCB板应平整,不克不及翘曲,否则会造成钢网和刮刀的磨损,出现其它印刷缺陷,如连锡;b MARK点的尺寸及平面度,亮度需要不变,否则影响印刷辨认;c设计上完全共同钢网模板,如焊盘小,钢网厚钢网开口小,造成不克不及脱模或脱模不良;c和模板能有良好的接触,这要求阻焊层避免高于焊盘,焊盘的保护层也要平展;d适合安定的在丝印机上定位;e阻焊层和油印不影响焊盘;PCB的布局,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把重要元件如BGA,FINE PITCH元件居中布局,如许不至于因钢网在印刷时受力微变形而影响印刷的精确性。
这对于有间隙印刷影响较大。
45°角方向可提高QFP的印刷质量,印刷方向上开口距离越大越好印,印刷效验越好。
45 °印刷的方向对两方向PAD不异,印刷均匀性好。
2.2 钢网2.2.1外框及钢网拉力a 钢网边框:质料可选用空心铝框或实心铝框,公司目前标准网框为边长为736 +0/-5mm的正方形(29*29英寸),网框的厚度为40±3mm。
小网框为边长为584 +0/-5mm的正方形(23*23英寸),网框厚度为30±3mm。
网框底部应平整,其不平整度不成跨越1.5mm。
a 因绷紧钢网拉力较高,一般要求在30N/mm2以上,它必须承受如许高的拉力,和印刷机的夹紧压力, 否则,会造成钢网位置的偏移,或因外框变形造成钢网不克不及绷紧,印刷时不克不及紧贴PCB的表面,造成锡膏渗漏到钢网下面。
印刷工艺试题
![印刷工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c919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1.png)
印刷工艺试题印刷工艺1. 印刷术的概念简单讲,印刷术就是将图文复制成印刷品的技术。
现代印刷是利用数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基础理论和现代化技术,准确、迅速、大量、经济地在各种承印物上复制便于广泛传播和长久保存的图文的综合技术。
2. 印刷的工艺印刷的基本工艺过程概括为:原稿设计、制版、印刷、装订四道工序。
但是,随着电脑扫描分色、电脑合成处理、电脑制版、电脑印刷流水线以及高智能数码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发展,使印刷的工序越来越简便,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印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3. 印刷的意义印刷的范围,除其开始的宣传教育与美化生活的使命外,还是说明产品、宣传产品、树立形象等重要媒介手段。
印刷为人类进人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现代生活离不开印刷、印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称印刷为“文明之母”。
第二章印刷的要素与种类第一节、印刷的五大要素构成印刷的五大要素为:原稿、印版、油墨、承印材料和印刷设备。
1. 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复制还原效果和艺术效果。
就设计者而言,原稿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始图片,原始图片的性质(底片、照片、印刷品或数码文件等)、大小、清晰度、效果等是我们要关注的,图片要与最终的印刷品幅面相对应考虑。
幅面越大、印刷效果越好,对原始图片也就越要挑剔。
当然在商业设计中,我们都希望看到印刷品图片的精美效果,因此要力求保证高质量的原始图片,它是无法通过后期再造的。
同时大量的原始图片素材并不能满足我们设计的直接需要,还要靠筛选、裁切、修正、处理、合成等大量工作来实现最终的画面。
2. 印版印版即供印刷用的原版(或称为模版),它是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
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印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印刷。
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滤过版(孔版)四大类。
《印刷工艺学》ch12网点转移的计算方式 教学课件
![《印刷工艺学》ch12网点转移的计算方式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019b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e.png)
1.玛瑞-戴维斯公式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因为纸张即使很白,也不可能把光线 100%反射,必然有一部分光被纸纤维 吸收,因此,设纸张有某个Rp值是符合纸张实际情况的。可是,由于纸张的种类繁多,测定Rp值很麻烦 ,故为了方便起见,常把纸张的反射率定为 1(假定 100%反射光线),将其反射密度定为零,虽然在理论 上不能完全反映纸张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样计算其精度是比较准确的。这就是在使用反射 密度计之前,要首先把纸张的反射密度调为零的原因。 当RS=0时,为黑色油墨理想吸收,此时,式(12-3) 可以改为
2.网点的传递与网点扩大值
平版印刷的网点除方网点外,应用最普遍的是圆网点,圆网点的扩大也是由圆网点的周长来决定的。不同 网点面积率的圆网点扩大情况如图 12-6 所示。由于圆网点本身的特性,当网点面积率为50%的时候,网 点之间还没有互相衔接,因此圆网点扩大率最大者不是50%圆网点,而是 70%圆网点,这是因为 70%圆 网点之间才开始接,其周长最长,故扩大率也最大。圆网点的扩大情况如表 12-4 所示。
1.玛瑞-戴维斯公式
根据表 12-6 所示的计算值,分别在坐标系上找出对应点,然后把 各对应点连接起来,制成网点面积率 a 和反射密度D的曲线,如图 12-10 所示。
1.玛瑞-戴维斯公式
由图可知,印刷品的反射密度与网点面积率不成直线关系,而是遵循曲线关系。 换言之,就是当网点面积率增大两倍时,反射密度并不随之增大两倍。 假定高光部位从10%扩大为20%,两者的反射密度差为 0.090-0.0420048:而暗调部位从 80%也扩大 10% 为 90%,两者的反射密度差0.806-0.602=0.204,虽然同样扩大10%,但暗调部位的反射密度增大量为 高光部位的 4.25 倍。 显然,高光部位的反射密度增加 0.048,视觉很难察觉;而暗调部位的反射密度增加 0.204,视觉很容易察 觉,这就是网点扩大后,暗调部位阶调变化明显的原因。
印刷工程导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印刷工程导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d6d016c85ec3a87c2c5bc.png)
印刷工程导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印刷综述1.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有哪些记录文字的方法?答: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图画、文字。
2.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有哪些文字复制方法?答:印章、拓石。
3.简述从雕版印刷到彩色套版的发展过程?答:(1)雕版印刷:产生:唐初(公元7世纪)工艺:木板(一定厚度、大小)---刷浆糊---反贴原稿(薄而透明的纸上)---刻去非图文部分---印版----印版上墨---铺纸----刷印----揭下(2)套版印刷:14世纪发明,源于朱墨本同一幅面上印两色以上的印刷方式(只套不叠)用于印刷文字书籍(3)鋀版印刷:17世纪发明根据原稿设色的深浅浓淡和阴阳背向不同分色,刻成多块印版,依据色调套印或叠印。
用于复制图画。
4.活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第一阶段: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工艺:制活字,排版,印刷(原理同铅活字印刷)第二阶段:元初(13世纪70年代)锡活字。
第三阶段:元(1297-1298)王桢发明木活字,轮转排字架。
第四阶段:15世纪末铜活字(晚于朝鲜1403)。
第五阶段:15世末16世初铅活字(晚于朝鲜1436,欧洲1450)。
5.谷登堡对近代印刷术有哪些贡献?答:(1)以字母为活字。
(2)应用压印原理制成简单的木质印刷机——为印刷机械化开创了道路。
(3)创造金属字模使活字规格得到严格控制,便于排版。
6.什么是短版?答:短板印刷又称数字印刷,是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数据化,并将数字文件直接转换成印刷品的一种印刷方式。
数字印刷过程中不需要印版和压力。
7.什么是印刷?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印版上图文信息部分所粘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传统印刷中需要印版和压力,且压力原理是传统印刷的基础。
而数字印刷不需要印版和压力。
8.常规印刷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在印刷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答:(1)原稿: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对象,是载有需要印刷复制的图文信息的实物或记录媒体。
原稿是制版、印刷的信息源和依据,是制版和印刷的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工艺学 习题库
![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工艺学 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ca2fa10650e52ea551898f5.png)
《印刷工艺学》复习思考题集刘昕西安理工大学复习思考题一1.什么是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为几类?润版液中为什么要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阿拉伯酸的分子结构形为如下,试回答:阿拉伯酸是表面活性剂吗?说明理由。
4.Gibbs 吸附定理反映了什么?它为什么较精确? 5.应用ΓC -曲线,试分析溶液表面膜的状态。
6.用重量百分数法计算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C 12H 25O (C 2H 4O )10H 的HLB 值。
并根据它的HLB 值,试说明它的用途。
7.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它和溶液的表面张力有什么关系? 8.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机理是什么?单分子层吸附有哪几种方式? 9.乳状液有几种形式?如何区分?胶印中通常以哪种形式发生乳化? 10. 加入润版液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试以2080为例说明。
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版液有什么优点?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版液,应注意哪些问题?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80的分子结构式为: 33333CH H H H H H ||||||H (o )(o )(o )H C C C C C C ||||||H H HH H H -------试用格里芬定律来计算,说明其亲水与亲油的性能如何? 13.试分析油墨在墨辊上附着的条件?14.举例说明如何保护橡皮布和墨辊的润湿性?你认为橡皮布和墨辊的清洗剂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到生产现场考察清洗剂的使用情况,举出一种分析其优缺点。
复习思考题二1.胶印中使用完全拒水的油墨(即完全不和润湿液混合的油墨)印刷,行吗?为什么?2.印刷中,乳状液有哪几种类类型?形成何种乳化油墨对胶印有利?为什么?3.试述胶印水墨平衡的含义。
4.胶印中使用润湿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润湿液一般分为几大类?各类润湿液的特点什么?6.试分析H3PO4、NH4H2PO4在润版版液中的作用。
印刷工艺学教材
![印刷工艺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79b24865a8102d277a22fb7.png)
第五节 Gibbs 吸附原理
Gibbs 吸附方程式:
Γ C dγ RT dc
一、表面过剩量的概念:
界面相示意图 A
:
S
B
溶液的摩尔浓度(M) 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 绝对温度 气体通用常数 表面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的量(mol/cm2)
α
σ
A’
S’
β
B’
•体系中,组分i 的摩尔数:
ni CiV Ci V
30
20
θB
10
0 10 20 30 40 表面处理次数
第七节 乳状液及其性质
一、乳状液的稳定性 二、胶印水墨乳化的类型
习题 一
1、什么是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为几类?润版液中为什么要选用非离
子表面活性剂? 3、Gibbs吸附原理反映了什么?它为什么较精确? 4、应用Γ-- C曲线,试分析溶液表面膜的状态。 5、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它和溶液的表面张力有什么关系? 6、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机理是什么?单分子层吸附有哪几种方
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9、为什么要掌握润湿液的浓度?
10、怎样掌握润湿液的浓度? 11、为什么“糊版”不一定是润湿液的酸性太弱? 12、为什么“花版”不一定是润湿液的酸性太强? 13、何为铺展系数?从铺展系数看,选择什么样的表面张力的润湿液润湿印版 的效果好?
14、润湿方程来源于Young氏方程,而比Young氏方程应用广泛,为什么?
二、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色彩学、制版工艺原理A 等。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习印品质量控制、进行毕业设计和 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
第一章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第一章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3cef1d4c3b3567ec102d8ab3.png)
形成了化学腐蚀凹版
19世纪初完成凹版印刷 ●印刷机械的发展 圆压平印刷机、圆压圆印刷机
3.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直接雕刻凹版 ●印版的发展 化学腐蚀凹版
手工雕刻
机械雕刻 影写版 照相加网凹版 道尔金制版凹版 电子机械雕刻凹版 激光雕刻凹版 电子束雕刻凹版
电子雕刻凹版
●印刷机械的发展
圆压平印刷机、圆压圆印刷机
●纸的发明
纸发明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
蔡伦
蔡伦发明的纸
西汉的纸 (前206-8)
造纸过程基本与现代相同
准备造纸原材料
制浆
成纸
为印刷做好了承印材料的准备
3、盖印与拓石
盖印——雕版技术雏形
印章阳刻
印章阴刻
汉代印章的图片
周朝封泥
秦砖
汉瓦
拓石(拓印,碑帖)
拓石:一种把碑刻上面的文字图样印下来的简单 方法
第二节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印章: 公元前4世纪 种类:阴文反写印章,阳文反写印章 方法:盖印 反刻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公元4世纪 拓石: 阴文正写 方法:刷印 阴文正写文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 雕版印刷: 阳文反写到阳文正写 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准备了技术 条件,为印 刷发明的先 驱。
铸造铅活字的工具
铅活字
印刷机 拉丁文圣经
成就:改变了油墨的性质;制造了木制印刷机
发明了铅活字;规范了字体的大小
•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 虽然比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 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 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 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 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 • 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 型,制成的活字印刷性能好,像这样的配比成分, 甚至到5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铸字 的工艺上,谷登堡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 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
《印刷工艺学》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 教学课件
![《印刷工艺学》ch15汕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cc61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e.png)
第一色油墨与第二色油墨的印刷间隔对ƒ值的影响不大,但b值却因印刷间隔的增长而变小,故万值支配 着叠印。
2.叠印率
1.质量表示法
供给印版一定量的油墨,印出第一色,然后精确地称量转移到纸面上的油墨量 有 y1,再以同样的油墨量, 在第一色上加印第二色,并称量出油墨转移量y1+2,叠印率为
(2)胶辊脱墨。由于油墨乳化,在平滑的胶辑上形成了亲水基础,使它脱墨。解决的办法是铲 除掉乳化层,将脱墨胶辊用汽油洗净,用 5%的 NaOH 溶液与浮石粉混合打磨,同时对金属 辊做同样处理,另外还应从水斗药水上找一找原因。
胶银掉“渣”。胶辊老化再加上化学药品的侵蚀,容易造成胶辊掉“渣”。排除方法一般是 将松软皱裂的胶层打磨掉或经车磨加工后改变辑径。
q2.影响剥纸的因素
6.纸张性质与剥纸
纸张性质对剥纸影响很大,一般来讲,剥纸随填料的增多而加剧。涂料纸的涂料性质、涂布方法都对剥纸 有影响。普通纸的正面较反面更易发生剥纸。纵丝缕纸的抗张力强,不易发生剥纸。
q2.影响剥纸的因素
7.温度与剥纸
根据Andrade公式:η=η0e-a/T(T为绝对温度,a=-E/k)可知温度是影响剥纸的主要因素之一。温度升高,黏 度降低,黏着力减小,从而剥纸减弱。 除以上各种因素外,剥纸还受版材、包衬材料等的影响。
q2.影响剥纸的因素
2.滚简曲率与剥纸
圆压平型印刷机的 设印刷适性机的印版滚筒、压印滚简半径分别为 5cm、10cm,则
q2.影响剥纸的因素
2.滚简曲率与剥纸
设印刷适性机剥纸开始时的速度为 V,圆压平型印刷机的剥纸开始时的速度为V’,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3
36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习题(P55) 1、2、4、5 、8、34、36、38
2019/12/3
37
第三章目录
内容提要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印版变形
第二节
耐印力
第三节
印版检查
习题
2019/12/3
38
2019/12/3
11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四节 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自由能
一、表面张力
l
1、几个定义:
界面、表面、表面张力
2、表面张力:
f 2
f
γ:表面张力系数
二、表面过剩自由能
' a
此式表示单位液体表面的过剩能量,或称表面过剩自由能。 尔格/ cm2
2019/12/3
12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五节 Gibbs吸附原理
2019/12/3
Γ-C曲线
C
15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2、分析溶液表面膜的状态: 1)当浓度低时: 2)随浓度增大: 3)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
2019/12/3
16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3、表面活性剂在润版液中的浓度
1)γ-lgC
γ
γ
C(%)
2)胶团临界浓度 Cmc
Ccm
lgC
3)利用r-C、r-lgC曲线,通过Gibbs公式求算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 面的吸附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印刷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 握常用印刷质量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印刷工艺新技术在 包装印刷中的应用,印刷过程中质量检测的方法;会把一般印刷工艺技术问题抽 象为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会使用印刷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仪器检测印刷质量、并 能对印刷设备进行及时调节等方面得到系统基础训练,具备正确选用常用不同印 刷工艺和测量技术方法,以及进行抽检测量的基本技能,按照测量结果及时调节 机器,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二、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色彩学、制版工艺原理A等。学 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习印品质量控制、进行毕业设计和参加工作打下 坚实的专业知识。
2019/12/3
2
目录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第三章 印版与图文 第四章 印刷压力的合理选择 第五章 包衬与图文变形 第六章 调墨
第七章 油墨传递转移 第八章 柔印、凹印、丝印的油墨转移 第九章 数码印刷 第十章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 第十一章 印刷颜色复制 第十二章 印刷中的网点转移
2019/12/3
3
本课程的要求与考核
要求:1)了解润湿的基本原理和胶印原理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水墨平衡、油墨转移方程,会用该 方 程解决和分析问题。
Gibbs 吸附方程式:
Γ C dγ RT dc
一、表面过剩量的概念
界面相示意图: A
S B
溶液的摩尔浓度(M) 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 绝对温度 气体通用常数 表面层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的量(mol/cm2)
α
σ
A’
S’
β
B’
2019/12/3
13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体系中,组分i 的摩尔数:
21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介绍了构成印版亲水性、亲油性的基本理论,然后分析常 用四种胶印印版的表面结构,润湿原理和润湿方程及接触角的测量;再 讲述胶印水墨平衡中的静态和动态水墨平衡;以及润湿液润湿印版非图 文区域的基本原理;对印版润湿液具体成分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 提出如何正确使用润湿液,提高胶印印品质量。
2019/12/3
8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
一、分子结构:
O OS O
O
Na+
二、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两性表面活性剂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12H25SO4Na
2019/12/3
9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三节 HLB值
一、HLB值的定义(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
rSL
26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2、浸湿:
G
G
G
S
+
L
S
Wi SG SL
可见: Wi0是恒温恒压下发生浸湿的条件
2019/12/3
27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3、铺展:
G
L
a
s
d
S SG ( LS LG )
推广:
S SG (SL LG ) SG SL LG 2LG Wa Wc
物质液体表面的表面张力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 三类:
A:浓度改变,张力几乎不变。
B:随浓度增大而张力减小。
C:当浓度升高时张力迅速减小,但当浓度增大到某一值时,张 力不再发生变化。
γ
A
B
2019/12/3
C
C%
7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几个基本概念: 1)表面活性:
2)表面活性物质: 3)表面活性剂:
Wa LG (1 cos) 0 Wi LG cos 0 S LG (cos 1) 0
<180 <90 0(或不存在)
2019/12/3
30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五、两种不相混容液体的界面张力
对于非极性的饱 和碳氢化合物:
AB
A
B
2
L A
基本要求:1)了解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及其分子结构。
2)了解HLB值及其用途,掌握HLB值的求算方法。 3)了解表面过剩自由能,掌握Gibbs吸附定理及应用。 4)了解掌握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及界面现
象。
5)了解乳状液的性质和胶印水墨乳化类型。
2019/12/3
6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第一节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物质
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第一节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 第三节 HLB值 第四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第五节 Gibbs吸附定理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 第七节 乳状液及其性质 习题
2019/12/3
5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介绍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作用以及其降低液体表面张 力的原因,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其分类。主要介绍对表面活 性剂的HLB值及其求解算法;介绍了液体吸附的重要定理---Gibbs 吸附定理。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乳状液的形成和胶 印水墨乳化的类型。
三、控制
静态水墨平衡是对动态水墨平衡的理论解释。 动态水墨平衡是通过多次乳化使油墨达到一定含水量而实现的。 调节水墨供给量,使水墨的乳化保持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15-26%体积 比)。
2019/12/3
34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一、分类
第五节 润湿液
普通润湿液 酒精润湿液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
2019/12/3
B
A
h A
L A
B
L B
2019/12/3
31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六、接触角及其测量
1、直接测量:照相放大后用量角器测; 斜板法 2、间接测量: 长度测量法
γLG
2r
注:利用相交玄定理求解
sin 2rh r2 h2
h
近似:tg h
2r
2019/12/3
32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第四节 胶印水墨平衡
3)熟练掌握图文变形原理,印刷工艺循环图的 制 作和使用。
4)会把一般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考核:在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并合格通过课程实验的 基础上,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课(不迟到,不早 退),方取得参加课程结束考试资格。平时成绩、 作业占总成绩的10% 、实验占总成绩的10%。
2019/12/3
4
第一章目录
一、目的
1、形成水膜,防止脏版。 2、增补印刷过程中被破坏的亲水层,保持水层不变。 3、降温。
二、两种水墨平衡
1、静态:
γ
γW γ0
γW
水
油水
γ γ
γ0
γW
油水
γ0
油
γo<γw
γo>γw
γo=γw
2019/12/3
33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2、动态:
四种辊隙合压状态: 水辊与印版空白部分 水辊与印版图问部分 墨辊通过印版空白部分 墨辊通过印版图文部分
2019/12/3
19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
习题一
(P23)
2、4、8、7、9、11、14
2019/12/3
20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第二章目录
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第一节 印版的表面状态 第二节 润版原理 第三节 润湿方程与铺展系数 第四节 胶印水墨平衡 第五节 润湿液 习题
2019/12/3
4)离子交换吸附:
50
θA
二、吸附状态及界面现象
40
1)在固液界面上的单层吸附状态: 30
2)固液界面上的双层吸附状态: 20
θB
3)接触角滞后现象:
10
0 10 20 30 40 表面处理次数
2019/12/3
18
第一章 表面物理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