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案例.ppt

合集下载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农作物生长旺盛 形成的锋面雨未到
【探究活动】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南岭以南的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湘赣南部; 东北旱灾区: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南部;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 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0%。
台风
(分布、时间、成因或条件、 危害、措施等)
旱灾
梅雨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能够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和评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收集气象灾害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气象灾害应对演练,培养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并鼓励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我还邀请当地气象部门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救助等方面的知识。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灾群众、救援人员、新闻记者等,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场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气象灾害应对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2.掌握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应急救助方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灾害的图片、视频资料,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如模拟气象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疏散、救援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强:本节课通过设计气象灾害应对演练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实践操作。
4.设计气象灾害应对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如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掌握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4.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讲解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如预警、避险、救援等,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气象灾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如何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出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加深对气象灾害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身边发生的气象灾害案例,提出应对措施。

强降雨事故案例

强降雨事故案例

强降雨事故案例强降雨事故案例引言:强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经常导致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事件发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由强降雨引起的事故。

本文将以中国某地区的一起强降雨事故为例,详细介绍该事故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背景介绍该案例发生在中国某地区,该地区位于山区,气候湿润,年平均降雨量较大。

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山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事故经过1. 强降雨开始在某年夏季的一个下午,该地区突然遭遇了持续数小时的强降雨。

由于当天天气预报并未预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很多居民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2. 水库溢流由于大量降雨导致河水急剧上涨,当地一座小型水库的容量超过了极限,开始溢流。

水库周边的村庄和农田被洪水淹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3. 山体滑坡降雨导致山体土壤饱和,引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山体滑坡。

滑坡带走了几十栋房屋,导致多人伤亡。

4. 道路封闭洪水和山体滑坡导致该地区的多条道路受损或被封闭,使得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灾区。

三、事故原因分析1. 气象预报不准确由于强降雨并没有在天气预报中提前预测到,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应对措施的准备。

这导致了许多居民无法及时避难,增加了伤亡人数。

2. 基础设施薄弱该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包括水库、道路等。

水库容量不足以承载大量降雨导致的洪水;道路抗洪能力差,无法承受山体滑坡引发的泥石流。

3. 居民缺乏安全意识由于该地区平时降雨较多,居民对降雨可能引发的灾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很多人没有及时撤离或采取防护措施,增加了伤亡人数。

四、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和失踪该次强降雨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失踪,其中包括被山体滑坡掩埋的居民和被洪水冲走的人们。

这些伤亡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 财产损失洪水淹没了农田、村庄和城市建筑物,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许多居民因此失去了家园和生活来源。

3. 经济影响该地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洪水对农田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我国的气象灾害_刘洋

我国的气象灾害_刘洋
教育技术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扩大了参与度,利用网络、媒体、博客、论坛等现代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与传统课堂相比,可控性要差些,师生互动方面也做得不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扬长避短,争取形成一套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顺应当代学生特征,有效促进他们学习、思考、成长的教学路子。
网络
建立博客圈子,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和要求。
学习主题相关要求
各组学生
网络资源
报刊图书
计算机word
收集一种气象灾害多发时间、地点、危害、成因、防治措施的相关资料。
整合成word文档上传到地理论坛
课堂1
各组学生
网络教室
将小组成员收集信息用于本组成员交流探究、分析筛选,最终整合成word文档或以ppt格式呈现结果。
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四十五分钟之外的广阔天地,教学活动应将课前、课堂、课后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构建全程学习模式,生活即学习,学习即是生活。
教学环境及资源(媒体)准备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3.高一学生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但知识的系统性不强。
4.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较低。
5.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研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
6.高一学生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比较高,利用网络搜索资源的能力较强。

气象灾害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气象灾害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气象灾害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了解气象灾害,做好防护措施》
一、课前活动
1. 观看气象灾害视频,激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兴趣。

2. 分组讨论,分享有关气象灾害的经历或故事。

二、课堂教学
1. 介绍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1)台风、暴雨、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2)暴雪、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分享气象灾害的常见防护措施:
(1)正确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方法;
(2)在暴雪、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来临时,应该如何准备和自救。

三、课堂讨论
1. 学生围绕气象灾害的知识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说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气象灾害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四、课后作业
1. 撰写一篇关于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的作文;
2. 家庭作业:家长带领学生整理家中应急物资,做好气象灾害的防护准备。

五、教育目标
1. 增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知,提高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护措施和方法的掌握。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危害,掌握应对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面临气象灾害时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气象灾害(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气象灾害(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案例探究 为什么我国旱灾多发区往往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旱灾和洪灾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的 多少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从而导致旱灾 和洪灾的出现。
1. 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
春夏之交
6月份
9月上中旬
P102活动
夏秋季节
冬春季节
冬麦区冬春连旱 (华北、西北)
华西、黄淮
长江中下游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南地区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
2. 表中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
不稳定的季风气候的影响,时间上交替、空间上交错出现。 • 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如黄淮地区、西南地区的重庆和四川、长
① 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难点) ② 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③ 结合实例及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④ 在分析气象灾害成因并寻找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到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培养人地协调观。
2016年夏天湖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
河流交汇处,水量大; 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人为:长江中上游开荒毁林,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
5、洪涝灾害的影响——危害
生命健康
人员伤亡 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传播疾病,威胁身体健康 饮用水困难
财产损失
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农业的财产损失。 水电、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破坏基础设施 城乡商业活动停止,生活秩序紊乱,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等。
夏秋多 冬季少 年际变化大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

6-1 气象灾害 洪涝和干旱课件(34张PPT)
1、干旱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 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 当干旱持续时间长较长,影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世界上旱灾频发区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2.干旱灾害的分布(世界)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 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2.干旱灾害的分布 (我国) Distribution of drought disaster
读图,说出我国旱灾多发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 发区
为什么华北地区旱灾发生最 频繁、影响最严重?
华北地区:旱灾频繁、严重
“春雨贵如油” 春旱
——F-C and d-reduction
5.洪涝灾害的对策 The harm of flood disaster
工程措施:
建分洪、泄洪区 裁弯取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恢复植被、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还河
非工程措施: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监测预报
贵州望谟县特大洪涝灾害
案例
•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
带海洋性气候区
—— Climatic factors
•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 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 Topographical factors
3.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西南地区 夏季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 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发生的旱灾
3.干旱灾害的危害 The harm of drought disaster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情境创设:本案例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气象灾害发生时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如模拟洪水来袭、干旱干旱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小组合作: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1气象灾害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气象灾害”,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的内容。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条件异常变化,导致天气现象极端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互相交流作业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指导。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应用性:本案例以气象灾害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气象灾害时能够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4.通过气象灾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PPT

当台风来临时,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3.洪水
(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形成原因:
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植被护坡实验
实验表明,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的危害增大。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就与流域内森林破坏严重有密切的关系
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引发洪水或增大洪水的危害?
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海口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律: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
3.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1)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全年降水比较丰富。
(2)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⑴、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找出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干旱、半干旱)的地区。
由强冷高气压活动起
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
台风半径有数百公里。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风平浪静,云量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坚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0
200
800
1600
降水量(毫米)

中国自然灾害.ppt

中国自然灾害.ppt

(1)试解释此次地震的产生原因
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
(2)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余震多;地形复杂,岩石破碎,产生范围广和 极其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形闭塞,交 通、通讯中断增加了救援工作难度。
(2)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进台风眼里 避难?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 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无云,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 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 风中的“世外桃源”。
【案例一】 (2010· 山东文综)下图为登 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发生时间
形成原因
降水多,且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 排水不畅;人类经济 活动不合理 随气温升高,积雪、 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4~9月 4~5月融 雪洪水, 7~8月冰 川融水
类 分布地区 型 河流从低纬 流向高纬的 河段,如黄 冰 河上游的宁 凌 夏、内蒙古 洪 河段和部分 水 下游河段及 松花江部分 河段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 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 海拔4000多米)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外墙用红土夯建,此次 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的建筑倒塌,造成了比较 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 (2)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大部分人还在睡眠,应急能力较差; 海拔高,高原反应强烈,气温低,为救助带来困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气象案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气象案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气象案例在日常生活中,气象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象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出行、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和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气象预警,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一、人民至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要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

在发布气象预警时,要确保信息准确、恰当,并尽快将信息传达给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

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生命至上——防范气象灾害风险面对气象灾害的威胁,我们要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防范工作。

首先,要加强气象监测能力,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迹象。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机制,确保信息传达到相关单位和群众手中。

同时,要加强抗灾救灾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要加强气象灾害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三、案例分析——气象灾害中的生命至上以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台风灾害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性。

台风来临之前,气象部门发布了台风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相关单位和群众积极响应,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台风过程中,气象部门通过实时的气象监测,及时预测台风路径和强度变化,并将信息及时传达给各级政府和公众。

政府组织人员转移危险地区的居民,提供紧急救助和安置。

同时,公众也通过气象信息准确判断台风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

四、总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的原则。

气象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要始终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确保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只有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人民的生命和幸福,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目标!。

农业气象灾害案例

农业气象灾害案例

农业气象灾害案例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农业气象灾害案例吧!你知道吗,那年夏天,我们村子就遭受了一场大暴雨的袭击,这可真的跟天被捅了个窟窿似的!那雨下得呀,简直就像有人拿着大水桶从天上往下倒一样。

我们村的老李头,他种的那一大片玉米地啊,平日里可是他的心头肉。

那玉米长得那叫一个好,杆子粗粗的,叶子绿油油的。

可这场暴雨一来,就全完了。

雨水呼呼地往地里灌,可怜那些玉米啊,就像被欺负了的孩子一样,东倒西歪的。

老李头看着自己的玉米地,心疼得直跺脚,嘴里嘟囔着:“这可咋办呀!”他那表情,别提多无奈了。

我记得他当时还冲天长叹:“老天爷啊,你咋这么狠啊!”
还有隔壁村的王大娘,她种的那些蔬菜,本来都快能收成了。

可这场暴雨过后,全泡在了水里。

王大娘那眼泪啊,止不住地流,她哭着说:“我这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呀!”
你说这气象灾害是不是特别可怕?就像一个捣蛋鬼,专门来破坏农民们的心血。

这暴雨啊、干旱啊、台风啊,哪一个不是让人头疼的主儿?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农民就是靠天吃饭的呀!真的太对了!要是天公不作美,那农民们可就遭罪了。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农业气象灾害,多想点办法来应对呢?比如说建设更好的排水系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等等。

不能让农民们的汗水和心血就这么轻易地被灾害给毁了呀!总之,我们一定要好好关注这个问题,为农民们的未来出一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沙尘天气给我国制造了厚厚的黄土高原 • 随着地质学上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 随着地质学上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隆起, 阻隔了南方印度洋上来的夏季风深入内陆, 阻隔了南方印度洋上来的夏季风深入内陆,中亚地区降水 量减少,气候日趋干燥。干燥地区夜冷昼热, 量减少,气候日趋干燥。干燥地区夜冷昼热,岩石逐渐被 风化成为沙粒,形成沙源。 风化成为沙粒,形成沙源。同时青藏高原使东亚高空温带 西风急流分支, 西风急流分支,绕过高原的北支西风急流正好把由地面风 化成的、刮到高空的粉沙细粒输送到东部地区, 化成的、刮到高空的粉沙细粒输送到东部地区,从而形成 了我国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了我国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 由于输送过程中沙尘粗粒先降,细粒后降,因而黄土高原 由于输送过程中沙尘粗粒先降,细粒后降, 上黄土颗粒也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校例如陕北榆林土粒平 均直径0.0045毫米,而关中西安只有0.0015毫米以下。 0.0045毫米 0.0015毫米以下 均直径0.0045毫米,而关中西安只有0.0015毫米以下。而 黄土层厚度也从西北向东南减小, 且,黄土层厚度也从西北向东南减小,例如兰州地区最厚 可达300米以上,而陕西洛川就只有135 300米以上 135米 可达300米以上,而陕西洛川就只有135米,到了河南洛阳 就仅约50米了。 50米了 就仅约50米了。 • 240万年堆积起来的黄土高原其实还是一个自然环境和气 240万年堆积起来的黄土高原其实还是一个自然环境和气 候变迁的忠实记录者, 候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因为百米厚的黄土层从上到下并非 均一,而是黄色和褐色(或黑色)土层交互叠置。 均一,而是黄色和褐色(或黑色)土层交互叠置。黄土层表 示气候干旱;褐土层表示气候暖湿, 示气候干旱;褐土层表示气候暖湿,说明当时的地面有茂 密的植被,生成了腐殖质等有机物的结果。 密的植被,生成了腐殖质等有机物的结果。
1993年5月西北地区特大沙尘暴
据初步统计,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4省(区)共有 1200多万人遭受大风、沙尘暴的影响,死亡85人(其中 小学生57人),失踪31人,伤264人;毁坏房屋4412间; 受灾农作物37.33万公顷,其中10.93万公顷减产或严重减 37.33 10.93 产;1.63万公顷果林受灾,减产3~6层;牲畜死亡和丢失 12万头(只),因草牧场被毁,73万头(只)受灾;沙 埋水渠2000多千米,刮断刮倒电杆6021根,供电、通讯、 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处公路、铁路因风蚀沙埋运输中断, 其中吉兰泰专用铁路中断4天,兰新铁路中断31小时,造 成37列火车停运或晚点;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1)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 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 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2006年4月北京“下土” 北京降尘量 历史罕见
4月16~18日,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共同影 响,我国北方又出现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 程,影响范围约12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 120 古中部出现了能见度只有200米的强沙尘暴 据估算,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北 京人口总数大约为1400万人,这样的话人 均可分配到23.57千克。如此大的降尘量在 北京的气象史上实属罕见。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 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 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 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 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 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 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 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沙尘暴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 污染大气环境 沙尘暴天气,狂风裹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 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几小 时到十几个小时极其恶劣的能见度,凡是经过的 地区空气变得浑浊,呛鼻迷眼,不仅容易使人心 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影响正常上班和工 作,严重时还会引发呼吸道等疾玻如1993年5月5 日发生在甘肃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 室内外空气含尘量,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 气含尘量标准的数十倍。使一些密封不严的厂房 和实验室无法开展工作。
形成原因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 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 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 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 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 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 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天气概念:
• ◆ 沙尘是有利于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 据观测,沙尘颗粒并非圆形,而是表面凹凸不平,这样十 分有利水汽在其上凝结、上升而成云。 •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虽然年雨量多在50毫米以下,气候 极为干旱,但是天上云量并不少。例如年雨量仅16毫米的 吐鲁番,年平均总云量却高达4.4成(北京也不过4.8成), 即天空平均44%被云所遮,沙尘天气最多的春季更高达55% 左右。虽然这种云多是四五千米以上的薄薄高云,但对地 面干旱高温总还有一定的缓和作用。 • 日本已经观测确认,“根据对包括富士山顶冰晶核(凝结核 )数量季节变化在内的研究表明,来自中国的黄沙粒子到达 日本后,成为了日本冰晶核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过冷却 云滴的冻(凝)结核,对降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 ◆ 影响交通运输安全 •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中断航运、铁路、公路运输,造成飞 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破损,甚至停运或脱轨等 事故。 • ◆ 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 特强沙尘暴的破坏力可以跟台风相比,它能摧毁建筑物,甚至造成人 畜伤亡。狂风和恶 的能见度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人的生命安全。如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使十几名小学生被 狂风吹到深水渠里,丧失幼小的生命。 • ◆ 造成当年农牧业减产 • 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 牲畜死亡。所到之处使农作物和牧草根系外露,刮走种子和幼苗,覆 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当年农牧业 减产。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 灾农田250多万亩,受损树木4万多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 ◆ 加剧沙漠化、荒漠化 • 沙尘暴会使沙漠向边缘地区扩张,造成广大地区地表层土壤风蚀,使 大片农田、草原、草场林地沙化,加剧了我国的荒漠化,特别是在一 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已是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当地牧民只好迁移, 寻找新的居住地。
历史重大沙尘暴事件
1983年4月下旬西北地区大范围沙尘暴
1983年4月下旬,全国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新疆东部和南部、青海中部、甘肃平 凉、宁夏中部、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榆林发生沙尘暴。 22-28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自治州、克孜勒苏自治州、喀什地 区等地(州)大风8-11级,36个县受灾,2.44万公顷农田受损,毁坏树木5.1万株,倒 塌和烧毁房屋393间,埋没渠道125千米,97条坎儿井断流,8人死亡,死亡牲畜3万头 (只)。兵团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47万公顷。 27日甘肃平凉出现特强沙尘暴,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最小时为0米。青海德令哈、 大柴旦等地最大风速达30米/秒以上,部分地区伴有沙尘暴天气,刮断树木772株,毁 房12间,倒围墙1395米、电杆35根。宁夏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青铜峡、同心、 海源、兴仁等地风力达12级,能见度一般在20米以内,盐池为0米,全区受灾农田 13.33万公顷,同心、盐池、固原、青铜峡、灵武、石嘴山有14人死亡,失踪3 人,重 伤46人。 27-2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及呼市和包头地区发生的强沙尘暴,最大风 力达11级,能见度降为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因风寒加窒息死亡33人,冻伤46人, 死亡牲畜9.8万头(只),丢失4万头(只),损坏房屋6400余间。陕西定边大风25小 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死亡6人,失踪10人,大小家畜损失近8千头(只), 1.53万公顷油作物受到严重损失;榆林地区2.9万公顷作物被沙压、冻坏,15人死亡。
沙尘暴“ 沙尘暴“利”的展示
• ◆ 沙尘暴能有效中和酸雨 • 我国北方工业和车辆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数量决不 比常降酸雨的南方许多大城市少,可是北方一般并没有酸 比常降酸雨的南方许多大城市少, 雨发生。 雨发生。这就是因为北方的沙尘天气要比南方出现的次数 多得多,而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 多得多,而沙尘中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它们能有 效地中和酸雨。 效地中和酸雨。 • 日本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天气过程的下游。因此春季我 日本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天气过程的下游。 国沙尘暴天气中的细粉粒常可东移到达日本和韩国, 国沙尘暴天气中的细粉粒常可东移到达日本和韩国,造成 当地浮尘天气,这种黄色沙尘也中和了那里的酸雨。如日 当地浮尘天气,这种黄色沙尘也中和了那里的酸雨。 1984年春天 次浮尘天气前后的对比观测:长崎、大阪、 年春天3 本1984年春天3次浮尘天气前后的对比观测:长崎、大阪、 东京和横滨四市浮尘天气前的降水酸度(pH (pH值 分别为4.69 东京和横滨四市浮尘天气前的降水酸度(pH值)分别为4.69 4.51、4.99和4.65,即都是pH值小于5.6的酸雨(pH pH值小于5.6的酸雨(pH值 、4.51、4.99和4.65,即都是pH值小于5.6的酸雨(pH值5.6 以下为酸雨) 可是沙尘一到,立刻分别上升到7.40 7.40、 以下为酸雨)。可是沙尘一到,立刻分别上升到7.40、7.33 7.10和6.85,即酸性消失。据韩国1988 1988年 、7.10和6.85,即酸性消失。据韩国1988年4月的多次观测 有沙尘天气时,雨水的pH值可上升到6.0 6.7之间 pH值可上升到6.0~ 之间, ,有沙尘天气时,雨水的pH值可上升到6.0~6.7之间,也 比平时4.7 5.9高出不少 4.7~ 高出不少。 比平时4.7~5.9高出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