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稳定与固位、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
(二)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特点类型、支持形式、临床操作步骤、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损的其他分类方法、可摘局部义齿各部分的制作及修理。
二、教学内容(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优缺点、类型及支持方式(1.牙支持式、2.粘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
(二)牙列缺损及可摘义齿的分类,包括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Cummer分类、王征寿六类分类、Kratochvi1分类。
(三)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诊断模型、工作模型)观测。
(四)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1.支托的作用及要求(位置、大小、材料、与基牙关系、厚度)。
2.固位体的功能、要求、种类及各类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
3.连接体,包括大连接体(腭杆、板、舌杆、舌板、唇杆、颊杆)及小连接体。
4.基托的功能、类型、制作要求伸展范围、厚度、与基牙及邻牙的关系、与粘膜的关系、形态和美学要求)。
5.人工牙的作用、选择原则、种类。
(五)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要求(适应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口腔硬软组织健康、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舒适、美观、坚固、耐用、容易摘戴)。
2.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组成、影响因素、调节固位力的具体措施与稳定)及不稳定的原因、临床表现、转动性不稳定的消除方法、临床处理。
3.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原则,包括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固位设计的原则、稳定设计的原则、咬合设计的原则、连接设计的原则、加强设计的原则、牙合学的原则、美学的原则。
4.固定-可摘联合修复。
(六)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修复前准备、印模、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模型设计和模型预备)。
(七)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铸造支架的制作、弯制法制作支架和卡环、排牙、完成)。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

口腔修复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专业临床课建议课时:96课时第一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病症、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利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从而恢复其正常形态和功能,以促进患者的安康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牙体缺损或畸形、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病因、机制、病症、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掌握口腔修复的根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根底。
〔二〕设计思路在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中,以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思想,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表达以能力为本位,以开展临床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表达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
教学内容符合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核标准和临床岗位需求,强化专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口腔修复学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理论根底,强化根本操作技能训练,合理安排生理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安排各类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法,及时融入口腔医学新材料、新技术,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修完医学根底课和口腔专业根底课之后的第二学年开场学习本课程。
其预修课程包括"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学"、"口腔材料学"等。
印模的制取与模型的灌注

印模的制取与模型的灌注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印模材料和模型的性能特点。
2熟悉选择托盘的要求。
3熟悉制取印模是医生和患者的体位。
4掌握制取印模和灌注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准备器材】
一次性口腔器治疗盘(口镜弯镊探针弯盘)有孔托盘藻酸盐印模材模型石膏橡皮碗调拌刀漱口杯
【方法步骤】
印模的制取
1调整椅位
2选择托盘上颌托盘后缘应覆盖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则盖过磨牙后垫。
3调拌印模材按照水粉比例(质量比)2~2.5:1调拌,时间30~45S,调拌好后置于托盘内,左手,持口镜牵拉患者左侧口角,右手将托盘自左侧旋转放入口内,托盘手柄对准牙列中线,均匀轻压,托盘就位。
最新 口腔CADCAM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CAD/CAM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教案(供四年制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使用)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CAD/CAM技术实验》教学大纲教案前言目前,CAD/CAM系统的修复体设计和制作已经成为各技工厂普遍使用的技术方法。
为适应当前口腔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所吸收的知识与新兴技术信息接轨,我校在口腔医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开设口腔CAD/CAM技术课程。
以口腔医学技术本科4年制学生为对象,以口腔医学院修复工艺学教研室现有多套CAD/CAM系统为基础,精心编写相应的教学和实验教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口腔CAD/CAM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培养一名合格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
口腔CAD/CAM技术实验与口腔医学技术其它实验课程一样,均是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
它涉及口腔医学技术知识、计算机知识、数控机械加工等多学科工艺操作,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实验室技能培训在口腔CAD/CAM技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口腔CAD/CAM技术技能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理论课要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内进行必要的口腔医学技术实习前操作培训,培育规范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的口腔医学技术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通过大量的经验性、流水式的演示、验证和个体化设计实验室教程安排,将整个口腔医学技术教学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材《口腔技能实验室实验指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自编教材,2007,3参考教材各品牌厂商提供的CAD/CAM技术资料《口腔修复学》第5版,主编:马轩祥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修复技术与工艺学》第1版,主编:赵云凤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2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第2版,主编:王嘉德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Fundamentals of Operative Dentistry》Second Edition. James B. Summary Bylj.《Periodontal Surgery: A Clinical Atlas》 First Edition. Naoshi Sato.教学时数分配表(共108学时)教学内容实验课学时口腔CAD/CAM技术的初步认识 4模型扫描仪校准技术 4扫描数据接收、订单创建及数据发送 4印模及模型扫描技术16前牙底冠桥CAD技术20后牙全解剖冠/桥CAD技术20桩核、嵌体、高嵌体、贴面CAD技术16附着体CAD技术16CAM软件技术12CAM设备操作技术12连接杆切除技术 4氧化锆内染色技术8结晶炉设备操作技术8合计 144实验一口腔CAD/CAM技术的初步认识(看录像、讨论)(4学时)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口腔CAD/CAM技术的制作流程(2)熟悉:口腔CAD/CAM技术基本原理。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家知识]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家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9561fcdd3383c4ba4cd24f.png)
若多数后牙缺失,不能维持正常垂直距离者,需在口内重 新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颌关系,具体方法可参阅全口义齿 颌位记录。
行业精制
24
2.上颌架技术 颌架也称咬合架,是一种用于固定上下颌模型
颌位关系的器械。临床常采用的颌架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调式颌架,它能模拟人体的前伸、侧 向及开闭口运动;另一种为简单颌架,只能作 开闭口运动。固定修复体制作一般多用简单颌 架。
3.灌注方法 一般灌注法:指预备印模后不做处理直接灌注
模型。 分段灌注法:是指在灌注模型时在印模组织
面灌注硬石膏或超硬石膏,其他部分用普通石 膏。
行业精制
8
4.灌注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调拌模型材料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中水/粉比和调和时间
进行操作,否则可使模型质量下降。 调和时搅拌速度不能过快,搅拌快不但造成人为陷入气
泡增多,还会引起结晶中心形成过多,导致石膏膨胀降 低模型强度。 灌注模型时应将模型材料从印模的高点处开始灌注,并 逐渐从高处流向四周,使模型材料充满印模的每个细微 部分。也可以采用从一侧向另一侧灌注的方法。 不同的模型材料灌注模型后所要求的模型分离时间是不 同的。
行业精制
9
5. 脱模 脱模时,应先用工作刀修去托盘周围的石膏,使托盘边
最新 口腔医学固定义齿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固定义齿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固定义齿工艺学是研究各种口腔固定修复体的设计、加工和修补工艺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口腔医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与活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修复能够更好地恢复缺损或缺失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同时其美学仿真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活动义齿,因此患者更愿意选择固定修复体。
目前大多数口腔修复临床使用的修复体为固定修复体。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牙科材料和义齿制作加工技术的进步,是的固定修复的适应症逐渐扩大,从单个牙齿的缺损修复,到多个牙齿的牙列缺损,甚至咬合重建,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固定修复的适应症。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期,总学时36学时。
开设为必修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类固定修复体组成以及制作工艺和制作要点。
为今后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材《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于海洋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6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导论 2 0见习(固定义齿介绍)0 2模型和代型 2 0熔模 2 0熔模 2 0铸造技术 2 0金属烤瓷基底的设计与制作 2 0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金瓷修复的塑瓷技术 2 0见习(全瓷固定义齿介绍)0 2全瓷修复工艺技术 2 0见习(CAD/CAM加工工艺)0 2瓷美学修复的仿真设计与制作 2 0见习(美学比色、设计)0 2 焊接和修补 2 0 金沉积修复工艺技术粘接修复工艺技术 2 0 义齿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2 0 答疑及讨论0 2 合计 28 8第一部分:理论课(24学时)第一节导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各种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2.熟悉: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及工作授权书的意义3.了解: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二、教学内容:1. 固定义齿的类型2. 固定义齿的组成3. 桥体的设计种类4. 固定修复的临床就诊步骤5. 工作授权书6. 医师、技师、患者的沟通协作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固定修复体的种类、组成,固定桥体的设计种类。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五、六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和制作工艺

如何做? 摸一下脸面部?
主动:大张口,活动上下唇;伸舌,左右摆动. 被动:一固定托盘,另一手牵拉两側口角,唇颊 部,进行肌功能修整。. 可以主动与被动同步进行.
第七节、可摘局部 义齿的制作工艺
材料完全硬固后,先脱后部,沿牙长轴 取下;托盘与印模无分离.
注意:避免大力.
检查印模
比照口内,仔细检查印模. 合格印模的标准:
选择合适的托盘
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 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
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 牙后垫区。
个别牙缺失,可用部分托 盘,缺牙多,可制做个别托 盘。
个别托盘制取印模法 先取初印模灌出初模型,
在初模上画出托盘边缘线, 在承托区铺一层蜡片,用自 凝塑料或印模膏制作一个带 柄的个别托盘。去除蜡片后 盛印模材料制取印模。
取上颌印模
用左手持口镜或手指牵拉患者左 侧口角, 右手持托盘,以旋转方式从左侧口角斜行旋转 放入口 内,托盘后部先就位,前部后就位.颤动 方式向组织方向推进.到最佳位置. 托盘柄与面中线对准。
取下颌印模 方法基本与取上颌印模相似
舌头的动作 伸舌,左右摆动! 范围不超出口内.
肌功能修整
印摸材料未硬固前,在保持托盘固定不 动的条件下完成肌功能修整。
合平面与地平面 关系
取上颌时,坐直,头可微微前倾,不可过分 后仰.
印模材后流--恶心--紧张
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取下颌时,头可微微后仰. 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印模材料的调拌
印模材料的种类较多,目前主要采用藻酸 盐和硅橡胶印模材料。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藻酸 钾和藻酸钠印摸材料。
托盘就位 (取印模)
调椅位
第五章印模与模型技术 (2)

3mm 2mm 10mm
后堤区制作和要求
2 4-5 1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模型的检查与要求:
修整模型: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模型的检查与要求:
画基托边缘线: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模型的检查与要求:
倒凹区与缓冲区的处理:
模型的基本要求
能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结构,要求尺寸稳定、 精确度高、模型清晰、无表面缺陷等。 模型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模型的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 模型的基底面要与假想咬合平面相平行。 模型的后面及各侧面要与基底面垂直。 模型的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 模型表面应光滑,硬度高,能经受修复体制作 时的磨损。
模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超硬石膏 硬石膏 普通石膏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一般灌注法:指预备印模后不做处理直接灌 注模型。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围模灌注法:
围模灌注法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分段灌注法: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模型的检查与要求:
3mm
2mm 10mm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支架和印模重新放回模型,用黏蜡固定以防止包埋盒和 灌模型过程中支架移位。 置换好的矫正工作模型的颊棚区记录在功能状态,其他 区域记录在解剖状态。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步骤: 1.选择托盘: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步骤: 2.取初印模:
口腔修复学: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

▪ 主承托区 ▪ 副承托区
▪ 边缘封闭区 ▪ 缓冲区
选择性压力印模,托盘应符合下面的要求: • 在制取印模时,只有位于主、副应力承托区上的印模托盘 与其下的组织发生接触。 • 在取印模过程中非应力承托区的托盘不与组织接触。 • 为达到这一效果,要在这些区域的托盘相应位置应形成缓 冲间隙,亦即在制作个别托盘之前,在诊断模型上的非应 力承托区上铺一层基托蜡
第五节
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
取印模 灌注模型 颌位记录
试戴 排牙
义齿完成 初戴 复查与修改
一、印模 Impression
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上、下颌牙槽 嵴和周围软硬组织的阴模。
准确的印模要能反映口腔解剖形态和周围组 织生理功能活动,以便使义齿基托与口腔粘模高 度密合,有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取得全口义齿良 好的固位。
(一)印模的分类
开口式印模 (Open mouth technique) 闭口式印模 (Close mouth technique)
(一)印模的分类
解剖式印模(anatomic impression):
没有粘膜变形时的印模 (无压力印模、静态印模)
功能性印模(functional impression):
(3)印模材料的选择: 氧化锌丁香油Zinc oxide-eugenol:
流动性好, 细腻, 无弹性, 用于取终印模
29
(3)印模材料的选择: 印模膏棒 (Stick Compound / Modeling Compound): 用于边缘整塑
30
(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二次印模技术 取初印模 制作个别托盘 取终印模
边缘整塑(Bolder molding):
在取印模时, 利用印模材的可塑性, 通过唇颊舌肌及周围 软组织的运动, 来确定印模边缘的位置(伸展范围)和形态。
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制度范文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卫生质量与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印模和模型消毒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防止交叉感染的传播。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印模和模型消毒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监督和评估等。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任务分工第五条卫生院应设立印模和模型消毒管理组织机构,由院长或副院长负责,具体负责人负责制定制度、组织培训和监督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
第六条卫生院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
第七条卫生院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和设备,保证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所有卫生技术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的印模和模型消毒操作资格证书。
第九条卫生院应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每一次印模和模型消毒过程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
第十条卫生院应定期对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对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第三章印模和模型消毒操作流程和要求第十一条卫生院应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印模和模型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第十二条卫生院应保证印模和模型消毒间距离医疗活动场所不超过30米,与其他卫生间隔不少于3米。
第十三条卫生院应定期检测和维护印模和模型消毒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卫生院应制定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第十五条卫生院应为每个印模和模型消毒操作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第十六条卫生院应为患者提供印模和模型消毒知识宣传,加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第四章监督和评估第十七条卫生院应定期对印模和模型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十八条卫生院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印模和模型消毒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十九条卫生院应与其他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

精选可编辑ppt
25
(1)简单颌架结构 由上颌体、下颌体、固定上颌体的调节螺丝、连接上下
颌体的穿钉螺丝及调节上下颌体间距的升降螺丝等构成。
精选可编辑ppt
26
(2)上颌架方法 颌位记录完成后,将模型放在水中浸湿。 调节颌架上的螺丝,使上下颌体只能作开闭口运动,不 应有左右摆动,并根据上下颌模型咬合高度调整上下颌 体间距螺丝并固定紧。 调拌适量石膏,将上下颌模型按颌位记录位置分别固定 于颌架的上下颌体之间。
精选可编辑ppt
9
5. 脱模
脱模时,应先用工作刀修去托盘周围的石膏,使托盘边 缘不被石膏包埋,然后,根据不同的印模材料采取相应 的脱模方法。
弹性印模材料印模脱模比较简单,一手拿住模型底座, 一手持托盘,顺着牙长轴方向,轻轻用力,使印模和模 型分离;
如遇有牙齿倾斜、缺牙造成的间隙较多或有孤立牙等情 况,脱模时先去掉托盘,将弹性印模料破成碎块,取出 模型。
精选可编辑ppt
28
四、制取模型易出现的问题及 处理方法
1. 模型内气泡形成
模型内气泡形成通常是模型灌注过程中材料内 空气未充分排出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①不 恰当的水粉比例;②模型材料未充分搅拌均匀; ③灌注前印模内的唾液等污染物未冲洗或冲洗 不净;④灌注时方法不当,如灌注初始直接把 模型材料置于印模低凹处;⑤震动强度过小等。
02、印模技术-文稿

印模技术一、印模技术(一)概述印模(impression):是物体的阴模。
印模技术(impression technique):是通过印模材料和印模托盘(impression tray)来预备口腔有关组织的阴模。
它反映了与修复有关的口腔软、硬组织的情况。
印模及模型质量的好坏是制作质量优良修复体的首要和重要的前提。
(二)印模的分类1.按取印模的次数分类(1)一次印模法(primary impression method):指用成品托盘和相应的印模材料一次完成工作印模。
临床上:多用于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修复。
所用材料多为藻酸盐印模材料。
优点:操作简便缺点:当成品托盘不合适时,印模不易取全,影响质量。
(2)二次印模法(secondary impression method):指通过取两次印模完成工作印模。
分初印模(primary impression)和终印模(final impression)。
个别托盘(individual tray)临床上:多用于全口义齿、某些固定修复及游离端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优点:准确缺点:繁琐2.按取印模时患者张口或闭口分类(1)开口式印模(open-mouth impression)肌功能修整(muscle functional trimming)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此方法。
(2)闭口式印模(closed-mouth impression)一般以旧义齿或过渡义齿作个别托盘预备印模;或用于全口义齿重衬。
3.按取印模时是否进行肌功能修整分类(1)解剖式印模(anatomic impression):不做肌功能修整。
一般取对颌模。
(2)功能性印模(functional impression):取印模时进行软组织功能性修整。
4.按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分类(1)压力式印模(pressure impression):对组织施加一定压力。
多用于:游离端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模的分类
根据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分类 根据印模材料黏度分类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分类
分层印模法 分区印模法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藻酸盐水胶体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弹性体材料印模:冠、桥印模
✓ 双黏度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 将带有基托的支架放入口内试戴,修整托盘边缘,使之 比黏膜转折处短2~3mm,但要盖过磨牙后垫。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 将印模膏烤软后放在基托组织面上,形成薄薄一层。用 火焰枪烤软印模膏,浸入热水中,再放入患者口中,反 复进行边缘整塑,直到基托下方的组织有选择性地变形 和支架完全就位,此时的基托已形成印模稳定托盘。
第五章 印模与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一节 印模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定义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膏
印模材料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托盘
托盘的种类
✓ 金属托盘 ✓ 塑料托盘 ✓ 金属-塑料联合托盘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阴模表面是否存在气泡、皱褶。非工作区域小缺陷
印模材料是否与托盘分离,是印模发生变形产生的常见
原因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上颌 下颌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消毒
印模自患者口腔取出后,要立即用水冲洗并用气 枪吹干,应用合适的化学试剂消毒。
聚醚印模材料或亲水性加成型硅橡胶印模材料必 须使用喷雾剂消毒,并储存于塑料包装中。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弹性体材料印模:冠、桥印模
✓ 单黏度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弹性体材料印模:根管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局部可摘义齿印模:
✓ 解剖式印模:弹性印模材一次取得 ✓ 选择性压力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 将托盘开孔中的印模膏去除,并用弹性印模材完成终印 模。
✓ 去掉模型的无牙区。切割面开出沟槽增加固位形。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 支架和印模重新放回模型,用黏蜡固定以防止包埋盒和 灌模型过程中支架移位。
托盘
托盘的选择
✓ 固定修复印模范围应包括所有基牙、邻牙、 对颌牙、缺牙区牙槽嵴及相关软组织。最好 能选择全牙列托盘。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托盘
制作个别托盘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分类
根据印模次数分类 根据患者张口或闭口分类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分类
根据是否进行肌功能整塑分类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模型的灌注方法及操作要求
个别托盘制作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个别托盘 边缘整塑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初印模:成品托盘 +藻酸盐印模材
石膏模型 自凝塑料个别托盘
加终印模材
终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初印模:成品托盘 + 印模膏
60-70℃
印模膏个别托盘
终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 步骤: 4.取终印模: 5.印模清洗: 6.检查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二节 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概念
用模型材料灌注于阴模内,得到的阳模称 为模型。
用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称为工作模型,用 于研究、制订治疗方案和记录口腔情况的 模型称为研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结构,要求尺寸稳定、 精确度高、模型清晰、无表面缺陷等。
✓ 用解剖式印模灌注的石膏模型,制作义齿支架,并 在口内试戴,确定其在口内和模型上的位置一致。
✓ 铅笔画基托边缘线。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选择性压力印模:
✓ 在基托边缘线内铺一层蜡板。将支架加热,并就位在模 型上。
✓ 模型上所有接触自凝树脂的区域都涂上模型分离剂。将 自凝树脂用手指按压在基托边缘线内的模型和支架上, 多余的材料用锐刀修整掉。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取终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注意事项
调整体位:椅位调整到,使患者舒适,取下颌印模时头 稍后仰
选择托盘:根据颌弓形状、牙槽嵴的宽度、高度选择托 盘
根据修复方法选择印模材料 制取印模时,两侧压力要均匀 在印模材料可塑期内进行肌功能整塑
托盘在口腔中保持正确和稳定的位置,避免移动或颤动 材料是否混合均匀
模型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 ✓ 模型的最薄厚度应在10mm以上。 ✓ 模型的基底面要与假想咬合平面相平行。 ✓ 模型的后面及各侧面要与基底面垂直。 ✓ 模型的边缘宽度以3~5mm为宜。 模型表面应光滑,硬度高,能经受修复体制作时
的磨损。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模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超硬石膏 硬石膏 普通石膏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肌功能修整方法:
✓ 1)主动肌功能整塑: 嘬唇、咧嘴 抬舌、舔上唇、舔两侧口角 大张口、下颌左右侧方运动、闭口咬合
✓ 2)被动肌功能整塑: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 步骤: 3.制作个别托盘: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 置换好的矫正工作模型的颊棚区记录在功能状态,其他 区域记录在解剖状态。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 步骤: 1.选择托盘: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全口义齿印模:
✓ 步骤: 2.取初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取初印模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第五章印模和模型技术
印模的操作步骤
弹性体材料印模:冠、桥印模
✓ 外层接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