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送别诗和怀古诗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
(完整版)送别诗鉴赏离歌一曲情依依——送别诗鉴赏一、初识送别诗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主题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并咏唱友情。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吴伟业的《送友人出塞》等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如王昌龄,“天生贤才”终未被“君王”所用,虽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胸怀大志,仍想建功立业:“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
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
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第一篇:隋朝民歌《送别》全诗赏析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赏析: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通天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刻痕迹。
但是稍作剖析,便发现词性、腔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反常工丽的对偶句。
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最初之所以不必“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
改用“柳树”,“柳”是仄声,却未能体现“柳条”。
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示于读者眼前。
“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野由树梢引向地上。
“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
“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刻。
柳色由鹅黄而淡绿而“青青”,则时刻不断消逝,当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
杨花非常轻盈,若是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若是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
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现象。
“漫漫”,写杨花飘扬,一望无垠;“搅天”,写仰视所见。
天空都被扰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
由此联络上句,便知“青青”柳树,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
所以,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
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充满于整个空间。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触目惊心的转机:“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天然规律。
而万树柳丝,即便每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经过时刻的推移,体现分开之苦、怀人之切。
联络第四句,则无限情形,都可于幻想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临“行人”提出的。
怎见得?首要,榜首、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清楚有一段时刻间隔。
送别之时,即便俄延好久,也不行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行能一向比及“漫漫搅天”的“杨花”悉数“飞尽”。
经典的送别诗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送别诗古诗词鉴赏(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经典的送别诗古诗词鉴赏从古至今,送别都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谁都无法避免,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送别的古诗词有哪些?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经典的送别诗古诗词鉴赏_著名的送别诗有哪些,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鉴赏诗歌的内容送别诗、写景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 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 因此产生了大量的送别诗。唐代较 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 都写过送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 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 乡旅、归隐等。
(一)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2、慷慨豁达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 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 的真诚情谊。
(四)送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 “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 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 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 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 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 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3、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 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 别之曲。
1、送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隋代: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飘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送别诗》解释著地:遇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送别诗》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日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风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外表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由于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诗》鉴赏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
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唐代时期有不少著名诗人都曾写过送别诗,那么,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几首唐代送别诗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送灵澈上人》年代: 唐作者: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是描写作者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作者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描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描写灵澈归去,作者目送。
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描写作者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后二句即描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作者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
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作者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
中国古典诗歌100首评析
中国古典诗歌100首评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春宫曲》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送别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送别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送别诗大全三十首古代的中国,由于交通不便,一次分离可能意味着永别,因此诗人们对于送别有着特别深的感受,形诸于笔端,则化作一首首或怅惘、或激昂、或悲伤的送别诗。
以下这30首送别诗,来自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有的大名鼎鼎,有的不为人知,但它们都是古人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每一首都饱含无尽的深情厚谊。
1、《秋别》唐·罗邺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2、《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3、《劳劳亭》唐·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相送》南北朝·何逊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5、《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6、《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7、《夜送赵纵》唐·杨炯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8、《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9、《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11、《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12、《送人》唐·杜牧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13、《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4、《送别诗》隋·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5、《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分类鉴赏
常见感情:
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建功立业 的决心。(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破楼兰:平定边患。穿金甲:金甲磨穿。 表现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辛苦。 将士们不畏艰苦,杀敌报国的壮志和豪情。
灞陵行送别 (断肠别曲)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 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 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古诗鉴赏
(一)
古代诗歌分类
我国诗歌类型众多,按内容 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送别诗 2.山水田园诗 3.边塞诗 4.咏物诗 5.咏史怀古诗 6.羁旅行役诗 7.闺怨诗 8.悼亡游仙诗 9.谈禅说理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送 别 诗
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 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为了求仕而不得不暂离家园,为 了从军服役而不得不辞亲别友,为了赴任迁谪而不得 不别妻离子,为了躲避战祸灾荒而不得不背井离乡。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 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二句: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 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 离别的难堪。乐景衬哀情。
4.想象(或虚实结合) 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或想象分 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或虚拟所到之地的民情风 俗,或设想未来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或设想其别 后的行旅之景和愁苦心境。(实质表达自己对朋友 的留恋和关切)
高考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送别诗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 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 分)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 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 表达得更为深切。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 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 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 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 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 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 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 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接着“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借景抒 情。先写江中之水:翘首遥望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 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写这些和设想别后的行人行程及 个人的境遇有关。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 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写这些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 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描写的景物凄凉、迷茫、压抑, 寄寓的是凄迷、沉郁之情,既有离别之伤感,又有壮志 难酬之郁闷。
送别诗古诗鉴赏
送别诗古诗鉴赏送别诗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对友人的祝福。
以下是对一首送别诗的鉴赏示例:《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氛围。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城外青山横亘、白水环绕的景色,为送别场景奠定了背景。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出离别主题,用“孤蓬”比喻友人远行,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遥远。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浮云飘荡比喻游子的心意,落日缓缓西沉则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这一联情景交融,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感慨。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写了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马嘶声在萧瑟的氛围中更显得离情别绪的深沉。
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不舍。
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为送别增添了一抹悠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对于送别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意境营造: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烘托送别氛围,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 情感表达: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离情别绪,感受其中的深情厚意和真挚情感。
- 修辞手法:注意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以及它们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诗歌艺术效果的作用。
- 语言风格: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含蓄深沉、豪放洒脱等,以及其对传达情感的影响。
-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表达和诗歌的意义。
当然,具体的鉴赏还需要根据每首送别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品味,同时结合个人的感受和理解,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如果你对其他送别诗或具体的鉴赏方法有更多的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
十首经典《送别诗》诗词赏析古代《送别诗》名篇撷拾赏析枯木古人诗词当中,送别诗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通信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常常设酒饯别,或折柳攀杨,或赠物送银,有时还要吟诗作赋,以表深情。
古人外出,有的访亲寻友,有的贩运经商,有的进京赶考,有的从军戍边,有的异地为官,有的告老归乡,贬谪升迁,生离死别,难以一一,然而,无一例外的是离别愁绪,积郁悱恻,忧思愁苦,感慨万千。
何以解忧,唯有诗酒,酒可助兴,诗以寄情。
或感伤,或激昂;或抒情,或向往;或激励,或劝勉;境遇差别,感受迥异,因此诗词表达的意境自然不同。
送别诗第一高手当属诗仙李白,各种情形的送别诗在他那里信手拈来,或者酣畅淋漓,豪放洒脱,或者饱含热情,意境开阔。
篇篇经典,句句绝妙,如有神灵之助,不愧“诗仙”称号。
譬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年轻之时,喜欢结交,仗义疏财,豪放洒脱,气吞如虎,“少年不知愁滋味”,“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使得送别犹如英雄会。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此首送别,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告别故乡,梦想建功立业,雄心壮志,志在千里,想象瑰丽,意境高远,思乡之情,深藏心底。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年李白,与友相别,虽然依依惜别,依然志向不改,即便是犹如孤蓬漂泊不定,也有朋友默默惦念之情,当以自勉。
李白东游归来,寓居安陆,岁月蹉跎,结识孟浩然,当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闻友出游,不能随往,以诗寄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送别诗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 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喻离别的愁 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乐府《相和歌辞 饮马长城窟行》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诗歌按题材主要包括:
1、思乡怀人诗
2、送别诗
3、山水田园诗 4、边塞诗
5、怀古咏史诗
6、咏物诗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专 题
送别诗鉴赏
名句默写
1、 ,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海内存知己,
3、 莫见长安行乐处, 4、洛阳亲友如相问, 》
5、 今宵酒醒何处? 6、 ,
高考体验
高考体验
2007年江苏卷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
。李颀《送魏万之京》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柳永《雨霖铃》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 《送魏万之京》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送别诗鉴赏(12首)
•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 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 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 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 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 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 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 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 有十二年之久。
• 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 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 此诗作于 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 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 (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 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 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 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 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 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 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 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 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 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 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 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 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 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 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 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别韦郎中
张 谓 星轺①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 歌。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 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灏 堆边起白波。不辞郎中桑落酒②, 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①星轺(yáo):使者所乘的 车。②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颔联、颈联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的八大题材如下:
1.怀古诗题材:以凭吊古迹、缅怀古人、感慨昔盛今衰、抒发壮志等为主要内
容,多以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
2.咏物诗题材:以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
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
3.山水田园诗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行旅诗题材:以抒发旅途感受、描绘旅途风光等为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旅
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5.闺怨诗题材:以描写女性闺怨、表达女性情感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
特定社会下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6.送别诗题材:以送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
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7.谈禅说理诗题材:以阐述哲理、表达禅意为主要内容,反映诗人对人生、世
界的思考和领悟。
8.爱情怨女诗题材:以描写爱情和女性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感
情生活中的地位和遭遇,表达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不满。
1/ 1。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别离:离别,分别。
创作背景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赏析“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
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
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两句是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
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
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
后两句看似平淡,仔细咀嚼,意味深长,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
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2西江月·送别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翻译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
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人评价这两支散曲都慨叹人生无常,有遁世的消极思想。请 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两支散曲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 《山坡羊· 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 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 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 规律性的概括。《山坡羊· 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 着作者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含 有消极遁世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 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 都变做了土! 2.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个历代古 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与后文“秦宫隋 苑”“唐阙汉陵”等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虞 美 人[注] 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 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 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1.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 魂无主而独自东还。情感:作者对项羽(或虞姬与项羽的爱情) 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并借此抒发了 英雄无奈的感慨。
送李端 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解】: 1、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韵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评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 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 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 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 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 基调悲凉。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 题。(11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8、颔联的景物描写对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路好像伸 出寒云之外一般。“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 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友人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 了烘托作用。诗人回转身时,又逢暮雪霏霏,烘托出 诗人送别友人后归家时有增无减的孤寂之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魏颢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①客中过。 关城②曙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况是〕何况是。 ②〔关城〕指潼关。 ③〔御苑〕皇 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 题。(11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颈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 要分析。(6分) 颈联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 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泊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 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表达了惜别 和感世、伤怀的情感,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抒发的高 潮。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 虞 美 人[注] 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 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 雄又唤奈虞何。 【注】〔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2.“无风亦向朱栏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虞美人怎 样的特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虞美人这种花轻柔、妩媚的特 点。但实质是以花喻人,表现虞姬的柔美多情。
10.(1)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愁绪和谆谆告诫。“ 鸿雁不堪愁里听”,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怅 惘凄切;“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对 方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魏颢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①客中过。 关城②曙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况是〕何况是。 ②〔关城〕指潼关。 ③〔御苑〕皇 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 (2)有人评价此诗较好地“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请 结合颔联具体说明。(6分)
送李端 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解】: 1、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韵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评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 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 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 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 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 基调悲凉。
(2)颔联中的“鸿雁”“云山”,写感官接触到的物象 ,是写景;“愁里听”“客中过”,由景生情,抒发忧愁 情绪。全联同时又是叙述旅途的孤寂,也是叙事。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xiù) ,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 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ū ,至今遗 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