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1.1导学案
1.1人口的数量变更导学案命制人:宁亚清审批人:一.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 了解不同国家应依据实际实行相应的人口政策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二. 学问记忆学问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确定因素:(二)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更特点:(1)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探究一] 小组活动1、读图1. 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回答问题:2页2、完成3页的活动(三)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分布特点:(1)大洲之间的差异读图思索:①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②随意选择两个大洲或地区,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同等方面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缘由。
(四)人口政策(图1. 5)读图思索: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实行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学问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1)划分依据:(2)划分:三种类型(图1. 6)。
读图思索:分析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3)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的转变过程:学问点三、我国的人口政策及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政策:2、人口增长模式:【探究二】小组活动案例1(6页)1.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芬兰(从18世纪80年头到20世纪70年头的变更状况分析)2. 了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缘由。
(1)前工业化时期——18世纪中期,芬兰在一般农夫中实行土地私有制,自由建立小农场,这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那时劳动力须要量大,人口诞生率高,但是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也高。
(2)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化起先后,芬兰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1825~1830年期间,死亡率下降至2.4%,诞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使得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4%,人口增长以高诞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37)
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①沿海地区②沿河流两岸③地势低洼处④地势高峻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影响连接甲、乙两城铁路修建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有
①地形崎岖②多沼泽③跨越河流多④多火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联系世界范围内地域大分工的主要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
C.河流运输D.海洋运输
4.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
5.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 )
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地理导学案高中
地理导学案高中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地理导学案高中”为主题,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与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探究欲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貌类型等;(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4)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能从空间、时间、地域等多角度分析问题;(5)具备一定的地理创新能力,能对地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地理研究;(5)通过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差异和联系;(4)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观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地球;(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6)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高一班姓名学号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能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2、运用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通过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基础知识1、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物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3、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4、阅读材料,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自西向东朝一个方向绕太阳公转。
是围绕恒星行动且本身不发光的天体。
而且大多数行星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一致;它们的公转轨道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只有水星的轨道倾角较大);它们的轨道虽然都是椭圆,但除水星外,都与正圆相差无几。
特征:比较:5、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6、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分自身和外部条件)⑴外部条件:①一直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八大行星,处于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⑵内部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最近国际天文学界投票决定不再把太阳系中的哪颗星列为行星?( ) A.天王星 B.冥王星 C.海王星 D.土星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3.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4.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5.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地球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6.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星属于远日行星 B.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C.太阳系和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D.太阳系的主体是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7.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8.小行星带位于(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9.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 B.25岁 C.30岁 D.90岁10.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地理导学案高一
地理导学案高一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地理导学案”为主题,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经过初中的地理学习,他们对地理学科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将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环境等;(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4)提高地理图表的阅读和绘制能力;(5)培养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图像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地理世界的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他们对我国地理国情的了解和热爱;(5)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全球环境变化,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导学案:2
2022-2023 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生物圈与植被新课程标准地理核心素养2.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读课本P41—P44文字及图表,完成以下任务。
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岩石圈的和整个。
2.生物圈的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各种生物通过,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
(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二、识别植被类型类型分布特点常见树种常绿阔叶林温暖湿润的、气候区由常绿的组成,树冠浑圆,叶面多呈,表面光滑、无,质地较硬樟树、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的温带气候区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宽而薄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针叶林分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由组成,叶子、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云杉、冷杉、落叶松等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特点热带草原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大陆上年降水量500~1 000 mm,集中在、干季几乎没有雨水植物具有很强的,成片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温带草原温带、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 mm,且主要集中在温带草原群落,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特征3.荒漠植被班级:姓名:小组:(1)含义:指植被覆盖稀疏、 的地面景观。
(2)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 的 气候区。
(3)特点:①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减少水分 。
②有的植物具有肉质茎或叶,以贮存 。
③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 。
④多数植物根系 ,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⑤植被 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
这份导学案主要涵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全册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重要概念都被详细列出,并配以相关题和实践活动。
该文档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提供给教师备课时参考。
全书分为以下八个单元:
1. 地球与地图
2. 人口与城市
3.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
5. 区域差异及其调整
6.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7. 人文地理环境
8. 全球环境问题
每个单元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导学:
-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问题激起学生对即将研究内容的兴趣;
- 精讲知识点,详细介绍该单元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并配以样例图示,对于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 运用知识,通过各种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 自主探究,提供大量的题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自主研究。
总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是一份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共同进步。
师说高中同步导学案高一地理
师说高中同步导学案高一地理
第一课时:地理学科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理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了解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3. 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1. 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2.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地理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同时引出本课时的话题。
二、讲解
1. 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人类和自然现象的学科,起源于古代,现代地理学起源于欧洲,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2. 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内容
地理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空间上的活动和影响,如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
3.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实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模拟仿真等。
地图是地理学家的主要工具之一,同时还有遥感、GIS等技术相辅相成。
三、小结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概述,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学科的分类和研究内容,以及其研究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作业
1. 阅读地理学科相关资料,了解地理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搜索并阅读一篇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高一地理必修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系统统、太阳系概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点。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二、骨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地点1.天体观点:常有的天体:中各样物质的存在形式。
、、、、、等。
2.天系统统观点:宇宙中运动着的各样天体之间互相、,形整天系统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1.九大行星的地点:距太阳由近到远挨次为、、、、、、。
2.运动特色:、、。
3.按、、等特色,往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独一拥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由有:1.适中:温度适合,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合适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停产生:逸出、凝固,形成地带,形成了。
:聚集到地表低洼三、读课文,查地图——打破要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天体互相,互相,构整天系统统。
[ 难点研究1]读P4图1-1-6:天系统统的级别从小到大力例挨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很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 难点研究2] 读图1-1-11 :( 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色:、、。
(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含、、、,巨行星包含、,远日行星包含、。
(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转周期是年。
(二)地球[ 难点研究3]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由:( 1)外面原由: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搅乱;②稳固的太阳光照。
( 2)自己原由: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门——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日最高温度可达 127℃,夜晚最低温度 -183 ℃。
请剖析月球表面温度日夜变化大的主要原由?2.20XX 年 7 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情景。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1 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班级:姓名:【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运动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理解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4、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结合示意图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影响风形成的作用力难点: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使用说明:1.所有题目分为三级:简单用“*”标志,一般用“**”作标志,较难用“***”标志。
2根据各班老师要求分层布置。
预习检测:一、知识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阅读教材P38-P40内容)知识梳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1、热力环流过程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气压差)。
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特点(画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即风向也_______________于等压线。
4、地转偏向力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不影响风速。
5、近地面的风还受到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不仅影响风的____________,也减小____________。
高一地理教案 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
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各样的天体、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分析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课前预习】1、天体的类型有、、、、、等,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总星系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观察太阳系构成图,按顺序说出各大行星的名称。
6、认真读取图1和表1,归纳行星的运动特征:、、。
7、读图回答:太阳系各大行星分为哪三类?、、。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
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课内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1、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还有尘埃、气体等星际物质,还有黑洞等,这些都是自然天体。
稠密大气层以外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是人造天体,但普通飞机不是。
2、天体系统有一个绕转核心,至少有两颗天体组成,如八大行星绕太阳转形成太阳系。
注意星座是对天空的简单划分,不是天体系统。
【当堂检测】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
现在,天文学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已经到来。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大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
阅读材料,完成1、2题。
1.行星与恒星的最大区别在于A.质量大小 B.发光强度 C.密度大小 D.有无卫星2.材料中所提的天体系统从级别上看包括几个层次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4.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有机体,下列与生命存在无关的是A.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适当的体积和质量C.适当的日地距离 D.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1 / 3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课题 人口增长模式学案编号______主备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使用人________学习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 掌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4、 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影响某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确定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一、人口增长1阅读教材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J ”形曲线)回答:①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②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2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4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根本原因是 。
5是不是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迅速?为什么?二、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历史时期 生产力水平 (经济活动方式) 特 点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 问题思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产生原因及分布2思考: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一定低于发展中国家吗?讨论: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增长慢的利弊。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及人口政策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型向 型过渡。
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 ,二是 ,三是 。
补充:一、人口金字塔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图1所示):年轻型、成年型和年老型。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1)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3)老年型——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
从发展来看,上述三种类型相应地为:⑴增长型;⑵稳定型;⑶衰退型。
这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是稳定人口类型,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业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并完成P44活动题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并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当堂检测】(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海南岛一年三熟___________。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
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平原地区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陡坡地区适宜发展:丘陵缓坡地区适宜发展: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发展:小结: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途径:(1)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反思】谈谈你通过这节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是怎样?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重点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法指导】运用案例,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P45第一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案例探究: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思考: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合作探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实质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归纳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1~3题。
1.该果业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04~2005年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A.珠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D.山东丘陵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薯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一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B.5千米C.12千米D.20千米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①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③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②①B.③④C.②③D.①④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2005年春季北京,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
Ⅰ处应发展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12.读“浙江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
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参考答案1.C2.B3.D解析:陕西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4.A5.C6.D解析:珠江三角洲盛产稻米,蔬菜花卉。
稻米的市场距离最远。
7:A解析:双季稻与积温、热量有直接关系;宁夏平原处在干旱区,故其水稻种植影响因素为水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夏季光照强,利于糖分的积累;上海市人口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8:B解析:松嫩平原一带应大力种植中温带作物而非亚热带、热带作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避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9:C解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降水少,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发展耗水多而又污染环境的造纸工业。
10.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粮食安全涉及到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产量两个方面。
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图中Ι处地价高,可以发展单产较高的乳畜业;Ⅱ处可发展单产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Ⅲ处距城远,面积大,可以发展粮食生产。
乳畜业主要考虑市场条件,该城市市场上可见南方产品,说明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12.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粮、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与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2)农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 B(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
(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