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高中优秀教案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章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要深刻地理解并运用它们,必需以有关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学问作基础。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包括分析简洁化合物的形成等都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则,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把握有关原子结构的学问,是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和运用元素周期表必不行少的。
另外,复习有关这部分内容时,因概念较多,单纯的叙述、整理和归纳会因内容的抽象而显得有些枯燥。
为此,本节课主要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并讲练结合,使所授内容和练习互为补充。
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一、二、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把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了解键的极性。
过程与方法1.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量、抽象思维力量、科学的分析推理力量。
2.学会运用所学学问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使同学初步意识到物质的结构打算物质的性质。
2.科学地、辩证地看问题。
要点提示教学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2.把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教学难点: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哪种粒子打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 由质子数打算。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接上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师]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粒子打算?[生] 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打算。
接上板书:打算元素种类[师]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粒子打算?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 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打算。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
期性变化,认Leabharlann 元素周期律。2、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理论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
3、能总结归纳出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4、能总结归纳出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
知识解释。
5、学会利用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提高分析、处
理数据的能力。
6、通过介绍化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体验科
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教
学教师活动
过程
引展示元素周期表
入这张周期表你只会用它查相新对原子质量,其实这张表中课隐藏着许多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和发现这些规律。
2、明确学习
目标
通过生活中的例 子 解 释周 期 性 变化 , 易 于学 生 理 解和 接 受 , 为 下 面 的探 究 活 动
做铺垫
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学生上一节学习情况的总结;另外学生亲自在完成表格的同时会发现一些规律,为下面的活动
探究做铺垫。通过观察、分
解释一:周期性变化:三张图片
解释二:原子序数
探 【指导】完成P11元素周期究 律初探表格。
前热身
活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
学生活动
观看,思考,倾听。
理解周期性变化
明确原子序数的含义
1、独立完成学案表格一
2、小组互相交流完善表格
学生分组完成
设计意图
1、以学生很熟 悉 的 元素周期表激 发 学 生探究兴趣引入新课。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素周期表的优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是对元素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内容的需要,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重点难点1、使学生们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2、使学生们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这幅表格包括了人类发现的所有元素。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这幅表格里面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2、内容组织:复习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初中学习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提问:原子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学生们回答,教师投影:原子的组成讲解:初中时学过,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用“A”表示,“Z”“N”分别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即Z+N=A,在化学中我们用AZX表示某原子。
除了这种表示原子的方法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们回答:还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练习:对照元素周期表,画出前三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投影前三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问题1:这种排列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横行按什么顺序排列;纵行按什么顺序排列)学生们讨论总结:横行: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行,这样形成的横行称为周期。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的分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中一些特殊现象的解释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发现过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分布规律。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及特殊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元素周期表挂图或PPT3. 相关化学实验器材4. 教学参考资料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 第二课时:主族元素的分布及性质过渡元素的分布及性质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现象小组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发现4. 第四课时:练习与应用: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总结与复习5. 第五课时:教学反馈与评价布置作业:研究某一族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的关系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探讨元素周期律内在联系和特殊现象时的表现,以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
2. 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元素周期律的。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2)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包括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和规律。
2、教学难点(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元素的图片或实物,如钠、镁、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和族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周期表中横行和纵行的排列规律,理解周期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族则是根据元素的性质相似性进行划分的。
(2)详细讲解周期的分类,包括短周期、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并举例说明每个周期中包含的元素种类。
(3)介绍主族和副族的区别,以及零族和第Ⅷ族的特点。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
《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全套教案1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讨论总结;第二课时:问题式教学;第三课时:讲授、阅读。
【教学用品】坩埚、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酒精灯、培养皿、试管、胶头滴管、钾、氯水、 NaBr 溶液、 KI 溶液、溴水、四氯化碳、投影仪、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
(导入)正如我们外出旅游离不开交通图、外出探险离不开指南针一样,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板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实践活动汇报)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将元素依次排列,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直到 20 世纪原子结构理论有了发展之后,元素排列的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才发展成课本后的形式。
(阅读) P4了解原子序数的概念。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投影并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采用 Flash 动画形式,每一板块点击出现)〖板书〗一、元素周期表(一)编排原则:(横七竖十八)将元素: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横行;②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2 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 课时学习目标: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学习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回顾·预习】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原子序数=2、完成课本11---12 页的内容。
对于第二小题学习小组中1 号2 号利用柱状图完成,3 号4 号,利用折线图完成。
总结规律:1、2、3、【自主﹒合作﹒探究】探究二、交流讨论仔细观察所给表格,完成表的填空;并请相互讨论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有何规律,总结如下。
结论:。
[拓展]1、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2、当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元素的原子半径:3、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与对应的原子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半径大小比较,r(Na) r(Na+),r(Cl) r(Cl-),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原子序数为11~17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
原子序数为11~17 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
总结:元素周期律:【当堂达标】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 )A.元素的原子量逐渐增大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2、原子序数11~17 号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变小的是(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半径D.元素最高化合价3、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A. Na、Mg、AlB. O、N、FC. P、Si、AlD. C、Si、P4、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 的是( )A.r(K+)/r(K) B.r(Ca)/r(Mg) C.r(S)/r(P) D.r(Cl)/r(Cl-)5、某元素X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6 个电子B.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巩固练习】1、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Li B 、F C 、Na D 、Cl2.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Na、Mg、Al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C、N、O 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依次增大D、Li、Na、K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3、原子半径由小到大,且最高正价依次降低的是( )A. Al、Mg、NaB. N、O、FC. Ar、Cl、SD. Cl、P、Si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B. 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 电子层多一层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少一层的元素的原子半径大D、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原子(稀有气体除外)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5、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 顺序增大。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门捷列夫的贡献,引导学生关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 讲解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实质和意义。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排列规律和特点。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
2.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2. 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3.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族和周期:讲解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划分依据,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 分析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等概念;(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划分;(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信息、分析元素性质等。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对周期表中特殊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直观感受;3. 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4.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相关资料,如图片、图表等;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 准备实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4. 划分学生为小组,便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结构;(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周期、族的划分;(3)让学生尝试查找元素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生活中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每组选取一个特殊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教案「篇一」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讨论】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讲述】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一、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理解记忆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讨论】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说明】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②化合物:分析、讨论得出: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③氧化物:分析、讨论理解记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做练习二巩固概念【阅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深入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将围绕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和运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1.2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能够阐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与元素相关的实际问题;2.2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3. 情感目标:3.1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全面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扩展(5分钟)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或展示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建(15分钟)通过展示以下几个重要科学家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构建的历史:2.1 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法则;2.2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2.3 亨利·莫塞里的化合价概念;2.4 亨利·莫塞里的周期表;2.5 亨利·莫塞里的八族法则。
3.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查询元素周期表中常见元素的基本信息,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并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学习和讨论。
4. 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主族元素、过渡元素等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主族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4. 过渡元素:铁、钴、镍、铂、金、铜、锌、银、铂、钯。
5.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4. 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化学史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阐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介绍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族、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4. 分析主族元素:以氢、氦等元素为例,讲解主族元素的性质。
5. 讲解过渡元素:以铁、钴等元素为例,讲解过渡元素的性质。
6. 练习与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
2. 教材:提供详细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讲解。
3. 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元素的化学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4. 网络资源:查阅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最新研究成果。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的横行(周期)与纵列(族)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短周期与长周期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寻找新元素和合成新材料4. 元素周期表中的空白与待解决的问题周期表中的“八、九、十”族元素周期表的极限与超重元素5. 我国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贡献我国发现的元素我国在元素周期表研究中的地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周期律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在该领域的成就。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和测试题。
2. 安排实验室,准备进行元素性质实验的器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性质,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原子序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演示:用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5.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元素的性质。
七、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预测元素性质的趋势、解释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性质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教案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与周期表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3.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
1.化学元素与周期表的关系。
2.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周期、族的概念。
3.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周期、族的概念。
难点: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黑板。
2.投影仪及PPT。
3.化学周期表模型。
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分类。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的排序游戏。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故事导入-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2.讲授新课(40分钟):详细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与族的概念、元素周
期律。
3.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元素,让学生将其填入周期表中合适的位
置,并说明理由。
4.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回顾。
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2.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改进方法。
作业布置:
1.阅读相关课文。
2.将指定的元素填入元素周期表中合适的位置。
3.总结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4.与同学讨论周期表的结构及其意义。
5.收集有关元素周期表应用的案例或新闻报道。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 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中有很多横行和纵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张表呢?现在同学们分组讨论5 分钟,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4 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 、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 B 到Ⅱ B 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8、主族序数与什么有关?9 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教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期表中有18 个纵行16 个族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 B 族到Ⅱ B 族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六十多种元素,通称为过渡元素。
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所以又把它们叫做过渡金属。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节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2.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二、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如水是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数,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为什么?。
元素: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总称。
(二)、温故知新:
1、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⑵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两个元素。
⑶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⑷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⑸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的
2、填上合适的元素: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⑵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⑷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联系生活: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哪个是合理的解释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4、5 题见课件。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课本46-47 页,完成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二。
知识点一:元素的种类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元素:
3. 非金属元素:.
知识点二:元素的表示---国际通用(元素符号)
1.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
2. 元素符号的读法:
3 .元素符号的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3)有些还表示一种物质。
注意: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计量数后,就只能表示若干原子,不再表示某元素。
如:3H 只表示三个氢原子。
阅读课本48-49 页完成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
2、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两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元素?
3、从元素周期表中,你能发现的哪些规律?
小结:
1、绿色表示非金属,橙黄色表示金属。
2、在元素周期表中,(1)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质子数依次增加。
(2)同一横行中,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左向右由1---8
逐渐递增。
(3)每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等。
思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由:决定。
族由决定。
(三)我能行:
1、实验室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1)一定是单质
(2)一定是纯净物
(3)一定是混合物
(4)一定不是化合物
2、用“原子”、“元素” 、”分子”填空:
氧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锰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氧。
氧气是由氧构成的。
1 个二氧化硫
中含有一个硫和2 个氧。
3.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
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4.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5.
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A.碘原子
B.碘离子
C.碘元素
D.碘分子
9.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是
C20H14O4,它是由种元素组成的,每个分
子中共有个原子。
(四)提升训练:
1. 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2.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
● ● ● ● ○ ○●○ ○●○ ○●○ ○ ○ ○●○ 是(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 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1 Cl
2 2Fe
5.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 ●
○ ● ○●○ ○●○ ○●○ ● A
B C D 其中A 表示的是 ,B 表示的是
,C 表示的是 ,D 表示的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是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
7. 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 Hg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80
D .相对原子质量是 200.6g
(五)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取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与同学交流一下。
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帮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