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污染场地风险评价(4学时)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污染修复工程》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 of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了解、学习、掌握污染土壤诊断及其方法,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管理,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污染土壤修复标准,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等。

— 1 —(二)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针对不同的土壤污染问题制定修复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对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对土壤环境专业领域的兴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继续深造或采用土壤污染修复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类型、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生态危害。

(二)理解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

(三)掌握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的编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土壤污染概述2学时第一节土壤环境污染知识点:土壤环境污染的概念、特点、危害第二节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知识点:土壤环境背景值、环境自净作用、土壤环境容量第三节土壤污染物与污染源知识点: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源、土壤污染类型第四节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知识点:土壤环境污染发生的机制、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本章小结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土壤污染源、有机和无机— 2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难点:土壤环境容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思考题:何谓土壤背景值及其应用? 简述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行为。

作业:查阅资料总结山东省的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建议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第二章土壤环境的无机污染4学时第一节土壤重金属污染知识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第二节土壤的非金属污染知识点:土壤非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非金属污染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第三节土壤的放射性元素污染知识点: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放射性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本章小结重点:土壤重金属和非金属的生态环境效应、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难点: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思考题:土壤中Hg的主要存在形态? 土壤中Hg的迁移转化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作业:土壤中重金属镉的主要来源及生态环境效应?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第三章土壤环境的有机污染4学时第一节土壤的农药污染知识点:农药的种类及性质、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的生态效应第二节土壤的石油污染— 3 —知识点:石油污染物的组成及危害;石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第三节土壤的POPs污染知识点:主要的POPs及危害、POP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本章小结重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难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思考题: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式有哪些?作业:减少农药对农产品污染的措施有哪些?建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第四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4学时第一节概述知识点:植物修复的概念、超积累植物、植物修复的基本类型、植物修复的优势与特点、植物修复的局限性第二节植物根际圈及根分泌物的作用知识点: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根系分泌物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第三节修复植物的筛选与性能改进知识点:筛选条件与过程、植物修复性能改进第四节重金属的植物修复知识点:重金属污染的特点、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与机理、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重金属的提取修复、重金属的挥发修复、重金属的稳定修复第五节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知识点:有机污染物的植物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本章小结重点:植物修复的类型、优势与局限性;修复植物的筛选;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

广东省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

广东省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

污染场地修复、调查与评估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189-3394-6343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的工业产业如采掘业、冶炼、石油、化工、皮革、金属加工等都会造成污染问题。

另外,化学品(如杀虫剂)的不当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带来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污染。

污染场地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地价值的降低,农业用地或城市用地的减少,污染场地引发的严重的责任纠纷问题,巨额的处理经费支出,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场地污染有很大隐蔽性、滞后性和持久性,污染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过土壤转移,变化和移动非常缓慢(几年甚至几十年),污染只有触及受体时才可能会被发现。

发达国家对污染场地管理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形成各自的污染场地的管理模式,模式的共同之处都是经过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疑似污染场地的发现,场地的初步调查、初步筛选确定优先管理名单,场地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管理措施——修复或其他措施。

各国支持这样一个管理流程的法律体系、技术文件体系等有所不同,但风险评估方面的技术文件是必不可少的。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分为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是指针对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条件,评价场地上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可能性的技术方法;染场地生态风险评估是评价场地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大小。

场地受到污染后,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削减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人群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考虑到多种污染物可能同时存在于场地不同的介质之中,如土壤、空气、水、食物和尘埃等,通过分析与受体相关的多种暴露途径,实现对多介质的健康风险评估;以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为出发点,提出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修复目标值。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是进行污染修复和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分析和比较多种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为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污染治理计划提供依据,有效地规避场地污染风险。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述评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述评

引 言
场 地指 某 一 地 块 范 围 内 的 土壤 、 下 水 、 表 地 地 水、 大气 和 生物 的总 和 ¨ 。场 地 污染 是 过 去 或现 在
合组织 ( E D) 同建 立 了人体 健 康风 险 和 生态 风 OC 共 险 的框 架 。欧盟 于 1 9 9 6年完 成 了污 染 场地 风 险 评 价协 商指 南 。加 拿 大 、 大利 亚 和 芬 兰等 国均 澳
作者简介 : 孙金华( 96 , , 18一) 女 河南虞城人 , 硕士研究生 , 要从事土壤污染与防治研究. m i mh eu eu C E-al j@hn ・ d・ H :
孙金 华 ,马建 华
( . 南 大学 资源 与 环 境 研 究 所 , 南 开 封 4 50 1河 河 7 04: 2 河 南 省高 校 重 点 学 科 环境 变化 与水 土 污 染 防 治 开 放 实 验 室 , . 河南 开 封 45 0 ) 7 0 4
摘 要 :首 先 介 绍 了污 染 场地 ( 地 是 一定 范 围 内的 土壤 、 下 水 、 表 水 、 气 和 生 物 的 总和 ) 康 风 险评 价 场 地 地 大 健
收 稿 1期 :0 1— 9— 0 修 订 1期 :0 1—1 1 3 21 0 2 ; 3 21 O一 3
1 污 染场 地 健 康 风 险 评价 理论 和 方 法 研 究
开 展污 染场地健 康 风险评价 是一项 错综 复杂 的
基 金 项 目 : 等学 校 博 士 学 科 点 专项 科 研 基 金 (00 13 10 1 ; 育 部 和 河 南 省 共 建 河南 大学 项 目 (B J9 1 1 资 助 高 2 14 0 100 ) 教 S G 00 0 )
则》 北京 市环境保 护 局 ,0 7 尚未颁 布 实施 , 多 ( 20 ) 许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以介绍和应用国外
研究成果为主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但大部分集中 在事前风险评价。 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也只对规 划和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规定,尚未 涉及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内容。
健康风险评价基础理论
健康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估算污染物进入人体 的数量、评估剂量与负面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
规章
国 家 石油和 有 毒 有害 物 质污 染应 急 计 划
导则
超 级 基金 风 险 评价导 则
人体健 康评 估手 册 环境评 估手 册
超 级 基金 暴 露 评价手 册
欧盟 1994年成立欧盟污染场地公共论坛; 1996年完成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协商行动指南,指 南拟解决7大问题。
荷兰 1987年颁布《土壤保护法》; 80年代设立了“国家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研究院” 和“土壤保护技术委员会”。
➢人体污染物摄取方式和机制 ➢剂量-反应关系 ➢毒性评估 ➢风险表征
人体污染物摄取方式和机制
人体摄取污染物质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 口、呼吸和皮肤接触。
通常采用不同类型剂量来表示污染物质进入人体 各个阶段的数量
无论通过
何种途径,
污染物质
大气
只有最终 进入到人
呼吸途径
体血液中
才会对人 体健康产
污 染
生影响。

因此,原
土壤 水

皮肤接触
体 器

则上估计
人体污染
食入途径
物摄取量 应以内部
食物链
剂量或吸
收剂量为
依据
污染物暴露途径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数 据收 集和分析
收 集 和 分析 相 关 场 地 数据 识 别 潜 在污 染 物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场地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污染”,一旦污染,其修复既费时间又耗费大量资金。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核心依然是污染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的难点在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查和修复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场地调查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一、场地调查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的基础,不合适的概念模型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才能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

现阶段我国场地污染调查阶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修复轻调查现象。

场地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

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等。

搜集场地有关文件、历史档案、照片等资料,有助于了解场地污染的历史情况;现场踏勘目的在于核实已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污染现状,包括周边敏感点等;人员访问是为了进一步考证已有资料。

而后,制定采样计划并现场采样,分析整理监测结果,最后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和详细调查报告。

如果缺乏细致的场地调查数据,复杂场地的修复效果可能收效甚微。

目前美国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基于决策的场地调查、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传统的调查方式是透过有限的钻孔取样或MIP来推测可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点和点之间的结果的关联来推估污染分布的范围、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孔的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

这些传统的探矿方法用于场地环境调查可以实现:(1)查明工作区地下管线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基本情况;(2)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及感应电磁法可以有效的初步查清土壤污染羽,垂直分布范围及深度等信息,确定可能的高浓度污染物区域;(3)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结果能准确分辨出地表附近地层结构以及潜水面的位置;(4)利用微地震和大地电阻法可以探测深层污染的分布,如石油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等。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组二一〇年一月〇项目名称: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项目统一编号:1230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编制组主要成员:邵春岩、陈辉、张广鑫、孙俊、王鑫、陈刚等 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武婷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谷雪景目录1 项目背景 (1)1.1 任务来源 (1)1.2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1.3 编制过程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3 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3.1 基本原则 (3)3.2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3)3.3 技术路线 (3)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5)4.1 国外场地监测相关标准概况 (5)4.2 国内与场地相关的监测标准概况 (5)5 主要技术内容解释 (7)5.1 适用范围 (7)5.2 术语和定义 (7)5.3 监测目的、原则、内容及工作程序 (7)5.4 监测计划 (8)5.5 采样点布设 (9)5.6 样品采集 (10)5.7 样品分析 (11)5.8 监测报告编制 (11)6 参考文献 (11)《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其中标准名录包括编制《污染场地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场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场地环境管理与监督,规范场地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的环境监测,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9]221号)下达了制定《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的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1230,项目承担单位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与本标准同时开展编制工作的系列标准还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4学时)

污染场地风险评价(4学时)
谢谢
污染场地法律法规与政策
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污染场地的管理责任和义务,规范修复和治理活 动。
政策引导
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开展污染场地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同时 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实践
风险评估
对污染场地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健康影响,
积极参与国际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领域的合 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总结国内成功案例
总结国内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的成功案例, 提炼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3
促进技术推广和应用
推动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和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我国污染场地管 理和治理水平。
THANKS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土壤污染
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无 机物等污染物含量,以及土壤
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特性等。
水体污染
地表水、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种 类、浓度、分布和扩散情况等 。
大气污染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和扩散 情况等。
生态影响
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 素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 如挖掘、热解吸、生物堆肥等,
旨在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
水质净化技术
包括吸附、沉淀、过滤、氧化还原 等手段,用于改善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特性,达到水质净化和恢 复的目的。
生态恢复技术
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和水资源调控等手段,恢 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等。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数学模型
风险评估软件
利用数学公式和算法,模拟污染物的 迁移转化过程,预测其对环境和生态 的影响。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特种加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特种加工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各种非传统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水射流加工、超声波加工等。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先进的加工技术,提高机械制造领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课程目标1、掌握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2、理解各种特种加工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3、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特种加工方法;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特种加工概述:介绍特种加工的定义、分类和发展趋势;2、激光加工:讲解激光加工的基本原理、激光器类型、激光加工工艺和方法等;3、电子束加工:介绍电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类型、工艺和方法等;4、水射流加工:讲解水射流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类型、工艺和方法等;5、超声波加工:介绍超声波加工的基本原理、设备类型、工艺和方法等;6、其他特种加工方法:如离子束加工、电化学加工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特种加工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项目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定;4、项目实践成绩: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撰写等评定;5、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通过考试成绩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通过项目实践报告评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2、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和资料下载,方便学生自主学习;3、实验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4、项目实践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实践。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1.引言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1.引言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1.引言场地指某一地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大气和生物的总和。

污染场地是指因人类活动使土壤或包气带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或标准规定浓度,并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场地。

污染场地种类繁多,按照污染物的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生物污染及放射性污染。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基于人体健康的场地风险评价是指在场地开发之前,对存在于场地中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评价,以保证人体健康为目的确定污染物的修复目标。

健康风险评价理念在场地管理中的引入,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环境标准治理模式仅针对污染物的共性,而使得治理目标要求过高导致治理费用高昂、治理周期漫长等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环境标准的评价和治理模式,健康风险评价模式有其广泛的优越性。

工业企业遗留的污染场地可对后续用地的土壤、地下水等造成一定影响,并可能危害到居民的健康,因此开展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并没有在受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中实现有效管理,缺乏在现场的预防和控制污染,难以抵御预防事故和应急处理各方面的风险,以及管理和预防实现目标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

正是存在这方面的原因,我国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而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取得的只是不尽如人意的工作效果,管理工作进展比较迟缓。

另外,我国在污染场地基础情况数据收集、基础评估方法缺乏、治理方法比较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基础性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够更是导致污染场地的评价体系研究毫无起色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2.健康风险评价的发展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健康风险评估中多采用国外方法。

在污染场地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20~30年的历史,而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中国污染场地分类机制必须立足于国情。

目前,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主要处于五种状态:(1)部分污染场地未经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已用作居住地和商业用地开发利用;(2)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空间规划调整,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后或已经停产的污染场地正面临再开发利用,或未经过风险评估与修复正在开发利用;(3)由于企业倒闭、破产等原因部分企业遗留或搬迁后的污染场地处于污染监管的状态;(4)部分污染场地仍然处于原来的利用方式;(5)只有极少量场地经过简单的风险评估和治理后,开发为居住用地。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

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发布稿)
ICS 10.020.30 Z04
DB3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892—201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2013 - 05 - 17 发布
2013 - 06 - 1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a) b) c)
暴露情景 暴露情景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确定。三个方面的因素包括: 场地内污染源的相关信息,包括关注污染物的浓度、毒性及理化性质等; 污染的迁移模式及场地的特征信息,包括污染物通过空气、水体及土壤迁移的可能性,场地的 土地利用方式,场地内土壤及地下水的特征信息等; 场地内敏感人群的相关信息,包括敏感人群组成、场地内的活动时间及频率等。
db33t8922013基于致癌风险基于非致癌风险提出场地修复建议目标值评估结束基于致癌风险基于非致癌风险计算土壤修复限值计算地下水修复限值评估开始场地环境调查资料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物相关资关注污染物污染空间分布暴露人群计算暴露确定暴露情景暴露途径模型参数暴露模型非致癌效应致癌效应分析健康效应计算所有污染物所有途径总风计算单一污染物所有途径风险计算单一污染物单一途径风险db33t8922013危害识别51危害识别工作内容根据场地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场地土地的规划利用方式确定污染场地的关注污染物场地内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可能的敏感受体如儿童成人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在危害识别的工作基础上, 分析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场地土壤 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 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 确定与场 地污染状况、土壤性质、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关注污染物性质等相关的模型参数值,根据暴露模型 和相应的参数计算敏感人群在不同暴露情景下对应的暴露量。 6.2 6.2.1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
(原创版)
目录
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概念和意义
2.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方法和技术
3.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应用案例
4.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概念和意义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是指在环境风险评价过程中,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风险进行评价,并筛选出需要优先关注和治理的污染物。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方法和技术
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采样和监测: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取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2.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分布、环境条件等因素,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风险。

3.筛选值确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筛选出需要优先关注和治理的污染物,并确定相应的筛选值。

三、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应用案例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土壤风险评价筛选值技术
文件采购项目,就是为了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调查和土壤风险评价,筛选
出需要优先关注和治理的污染物,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更加准确地评价污染物的风险,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

《矿山生态恢复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矿山生态恢复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矿山生态恢复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矿山生态恢复课程设计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64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矿山生态恢复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矿山存在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掌握矿山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过程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本技术,具备矿山典型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方案设计、方案撰写等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矿山生态恢复环保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矿山存在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掌握矿山生态恢复及环境治理过程矿山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本技术,具备矿山典型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方案设计、方案撰写等基本能力。

三、先修课程
恢复生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矿山废弃场地生态恢复设计、矸石山生态恢复设计、不稳定边坡生态恢复设计、矿区宜林地生态恢复设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撰写。

教学难点: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设计、矿区宜林地生态恢复设计、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撰写。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专题设计。

六、课程教学内容
设计专题一: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设计(8学时)
设计专题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设计(8学时)
设计专题三:矿山废弃场地生态恢复设计(8学时)
设计专题四:矸石山生态恢复设计(8学时)
设计专题五:矿山不稳定边坡生态恢复设计(8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
7.1 技术导则
7.1.4 风险识别 • 按《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和《场地环境监测技 术导则》HJ25.2进行环境调查及污染识别,获得:
较为详尽的场地相关资料及历史信息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等样品中污染物的浓度数据
场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数据 场地所在地气候、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
4
7.1 技术导则
7.1.2 相关术语 • 危害指数:人群经多种途径暴露于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 之和,表征人体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受到危害的水平。 • 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 应的风险水平,本标准中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 水平为10-6,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危害商为1。 •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本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暴 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本标准规定的风险评估 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 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11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非敏感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 M 、物流仓 储用地W、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公用设施用地U等。 • 非敏感用地方式下,成人的暴露期长、暴露频率高,一 般根据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 效应。 • 其它城市建设用地,应分析特定场地人群暴露的可能性、 暴露频率和暴露周期等情况,参照敏感用地或非敏感用 地情景进行评估或构建适合于特定场地的暴露情景进行 风险评估。
26
7.2 土壤等介质多氯联苯与镉环境风险评价
7.2.1 问题背景 • 电子垃 圾 的回收 处 理、电 镀、合金制造等工业向环 境中排放大量的Cd。 • Cd 对人体既有非致癌效应 又有致癌效应,致癌性主 要表现在经呼吸吸入 Cd 引 起的肺 癌 及前列腺癌,其 它暴露途径的致癌性尚存 在不同看法。
• 需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参数是对风险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 参数,如人群相关参数(体重、暴露期、暴露频率等)、 与暴露途径相关的参数(每日摄入土壤量、皮肤表面土 壤粘附系数、每日吸入空气体积、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 入渗面积比等)。
•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可用敏感性比值来表示,即模型参数 值的变化(从P1变化到P2)与致癌风险或危害商(从X1 变化到X2)发生变化的比值。
25
7.2 土壤等介质多氯联苯与镉环境风险评价
7.2.1 问题背景 • PCBs具有亲脂性、难降解性和高富集性,一旦进入生物 体内很难排出体外,在生物体内富集到一定浓度就会对 生物体产生毒性,所以其急性毒性不明显,而主要是亚 急性、慢性毒害作用。 • 尽管 1970s 后,各国逐渐禁止 PCBs 生产,但存在于全世 界海洋、土壤、大气中的PCB总量仍有25~30万吨,污染 范围很广,可经动物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为机体 所吸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口摄入量的 90%可被迅 速吸收。
场地及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方式、敏感人群及建筑物
• 根据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 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关注污染物。
10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分析暴露情景:场地污染物经由不同暴露路径迁移和到 达受体人群的情况。典型的包括以住宅用地为代表的敏 感用地和以工业用地为代表的非敏感用地的暴露情景。 • 敏感用地包括GB50137规定的居住用地R、文化设施用地 A2 、中小学用地 A33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A6 中的孤儿院 等。此情形下,对于致癌效应,考虑人群的终生暴露危 害,一般根据儿童期和成人期的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终 生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效应,儿童体重较轻、暴露量 较高,一般根据儿童期暴露来评估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 效应。
15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计算敏感用地暴露量 • 皮肤接触土壤途径,致癌效应
• 非致癌效应
16
7.1 技术导则
DCSERca-皮肤接触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SAEc-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cm2,参见计算公式 SAEa-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cm2,参见计算公式 SSARc-儿童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推荐值0.2; SSARa-成人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2;推荐值0.07; ABSd-皮肤接触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不同化学物不一样,查表; Ev-每日皮肤接触事件频率,次/d;推荐值1。
• 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 场地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
• 可以计算不同暴露途径、不同污染物的贡献率,从而开 展针对性的工作
20
7.1 技术导则
7.1.8 不确定性分析 • 敏感性分析:单一暴露途径风险贡献率超过 20%时,应 进行人群和与该途径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21
7.1 技术导则
7.1.9 风险控制值 • 以致癌风险值10-6或危害商1进行倒推,提出相应的土壤 污染或地下水污染控制浓度限值。
• 比较上述计算得到的基于致癌效应和基于非致癌效应的 土壤风险控制值,以及基于致癌效应和基于非致癌风险 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选择较小值作为污染场地的风险 控制值。
• 如场地及周边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则应充分考虑到对 地下水的保护,提出保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
13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计算敏感用地暴露量 • 经口摄入土壤途径,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
• 非致癌效应,考虑儿童期暴露
14
7.1 技术导则
OISERca -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OISERnc-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OSIRc -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mg/d,推荐值200; OSIRa -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mg/d,推荐值100; EDc -儿童暴露期,a,推荐值6; EDa -成人暴露期,a;推荐值24(非敏感用地25); EFc -儿童暴露频率,d/a;推荐值350; EFa -成人暴露频率,d/a;推荐值350; BWc -儿童体重,kg,推荐值16.9; BWa -成人体重,kg,推荐值56.8; ABSo -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推荐值1; ATca -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26280(72a); ATnc-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2190(6a)
6
7.1 技术导则
7.1.3 工作程序 • 毒性评估: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 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 与关注污染物相关的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 致癌斜率因子和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等。 • 风险表征: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风险 评估模型计算土壤和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单一途径的 致癌风险和
第七章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案例
•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 典型案例:台州某镇土壤等多介质中多氯联苯与镉的
风险评价(邓绍坡等, 2014) • 典型案例:基于用地规划的大型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 估(张丽娜等, 2015;北京环科院、中科鼎实等) •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概要
22
7.1 技术导则
7.1.10 进一步思考 • 土壤污染?新增暴露途径(食物链)? • 生态风险?
23
7.2 土壤等介质多氯联苯与镉环境风险评价
7.2.1 问题背景 • 多氯联苯(PCBs)热传导性好、绝缘性好、不易燃烧, 广泛用于绝缘油(电容器、变压器)、油漆添加剂等, 但其具有生物蓄积性和环境持久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 系统具有潜在威胁。 • PCBs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确 定需要消除的POPs之一。1977年后各国陆续停产PCBs, 我国生产时间在 1965-1974年,总产量约 10000 t ,其中 三氯联苯占9000 t,而五氯联苯占1000 t左右。
7
7.1 技术导则
7.1.3 工作程序 • 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在风险表征的基础上, 判断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是否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
• 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未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结 束风险评估工作。
• 如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则计算 土壤、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值;如调查结果 表明,土壤中关注污染物可迁移进入地下水,则计算保 护地下水的土壤风险控制值;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关注 污染物的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24
7.2 土壤等介质多氯联苯与镉环境风险评价
7.2.1 问题背景 • PCBs结构十分稳定,与多溴联苯(PBDEs)相似,氯原子数 量的增加,其水中溶解度减小而疏水性增加。
• PCBs很难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降解、在土壤或底 泥等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 • PCBs可以通过饮食、呼吸、皮肤接触进行人体,具有致 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 • 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消化道吸收因子、皮肤吸收因子 和经口摄入吸收因子
19
7.1 技术导则
7.1.7 风险表征 • 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 如关注污染物检测数据呈正态分布,可根据平均值、平 均值置信区间上限值或最大值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 不同暴露途径、不同污染物的致癌风险或危险商进行加 和,作为确定场地污染范围的重要依据。
12
7.1 技术导则
7.1.5 暴露评估 • 确定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 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 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 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共6种土壤污染 物暴露途径和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 共3种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 • 特定用地方式下的主要暴露途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 定,模型参数应尽可能根据现场调查获得。地下水受到 污染时,应在风险评估时考虑地下水相关暴露途径。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