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脉类脉象-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辅导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1.下列何证的脉象为左寸脉洪数A.心火亢盛B.表热C.肺热壅滞D.肝阳上亢E.大肠湿热正确答案:A解析:左寸侯心,脉洪数主气分热盛,所以左寸脉洪数说明心火亢盛,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2.下列哪一种脉象只能做病脉出现A.滑脉B.弦脉C.数脉D.迟脉E.短脉正确答案:E解析: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妇女妊娠期,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脉象,正常人脉滑而冲和,足营卫充实之象,亦属平脉。

生理性弦脉可见于春季,脉象外应生发之气,故脉微而柔和。

牛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和婴儿,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

生理性迟脉可见于久经锻炼的运动员。

短脉指首尾俱短,不能达于三部。

脉短有力为气滞,脉短无力为气虚。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E。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3.食积化热,常见的脉象是A.滑数B.弦数C.洪数D.弦滑E.弦细正确答案:A解析:滑数脉主痰热、痰火、湿热或食积化热。

弦数脉主肝热证,常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等病证。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

弦滑脉见丁肝郁夹痰,风阳上扰或痰饮内停等证。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血虚肝郁或者肝郁脾虚。

所以此题证确答案是A。

此题足历年高频考点,在复习时要注意归纳总结掌握28部脉以及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4.下列除哪项外,均需重按始得A.沉脉B.牢脉C.弱脉D.革脉E.伏脉正确答案:D解析:沉脉类脉象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而革脉是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主精血亏少。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5.观察小儿脉象的主要内容,应除下列哪项外A.迟数B.强弱C.长短D.缓紧E.浮沉正确答案:C解析:小儿脉象三岁以下的,一息七八至为平脉;五六岁的,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为数脉,四五至为迟脉。

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急,以辨别阴阳寒热表里,邪正盛衰。

中医脉的分类

中医脉的分类

中医脉的分类中医脉的分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中医脉可以分为正常脉象和异常脉象两大类。

一、正常脉象1. 缓脉:脉搏跳动缓慢,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缓慢,常见于气血不足、阳虚等情况。

2. 数脉:脉搏跳动较快,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过快,常见于热病、肝火旺盛等情况。

3. 弦脉:脉搏跳动有力,节律规律,类似琴弦振动,代表人体气血充盈,常见于体力充沛、阳气旺盛等情况。

4. 滑脉:脉搏跳动柔和而滑利,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顺畅,常见于健康人群和体质良好的人。

5. 虚脉:脉搏跳动弱无力,节律不规律,代表人体气血不足,常见于虚劳、阴虚等情况。

二、异常脉象1. 洪脉:脉搏跳动强有力,节律不规律,代表阳气亢盛,常见于高热、怒气冲动等情况。

2. 小脉:脉搏跳动弱无力,节律不规律,代表阴气亢盛,常见于虚症、阴虚等情况。

3. 细脉:脉搏跳动细弱,节律不规律,代表气血运行不畅,常见于气血不足、血瘀等情况。

4. 线脉:脉搏跳动细弱如线,节律不规律,代表气血不足,常见于虚寒、阳虚等情况。

5. 濡脉:脉搏跳动滑利而沉缓,代表人体湿邪内盛,常见于湿热、湿寒等情况。

三、其他特殊脉象1. 双脉:即两根脉搏同时出现,代表一些特殊的疾病情况,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异常脉象:即非正常脉象中的其他脉象表现,代表某些特殊的疾病情况,如鼓脉、吐脉等。

中医脉象的分类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脉象的判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观察技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对待。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中医脉象的分类和意义,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象分类与主病之迟脉类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象分类与主病之迟脉类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象分类与主病之迟脉类迟脉类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

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

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

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

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缓脉:【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主病】湿证,脾胃虚弱。

【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

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涩脉:【脉象】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主病】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脉理】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结脉:【脉象】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理】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

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脉象分类与主病之沉脉类沉脉类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

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证。

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伏脉:【脉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常见脉象鉴别是每一个中医都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一个中医开展医疗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今天小编为你汇总了6种常见脉象,最后还有测试题,可以检验一下你学的怎么样!1.浮脉类:共同特点为轻取即得。

浮脉脉象特点: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洪脉脉象特点: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主热盛。

濡脉脉象特点:浮细无力而软,主虚证,湿困。

散脉脉象特点:浮取散漫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

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脉脉象特点: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之际。

革脉脉象特点:浮而搏指,中空边坚,主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2.沉脉类:共同特点为重按始得。

沉脉脉象特点: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脉脉象特点:重按推至筋骨始得,主邪闭、厥病、痛极。

弱脉脉象特点:沉细无力而软,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牢脉脉象特点:沉按实大弦长,主阴寒内积、疝气、癥积。

3.迟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不足四至。

迟脉脉象特点: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缓脉脉象特点:一息四至,脉来怠缓,主湿病,脾胃虚弱,亦见于平人。

涩脉脉象特点: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脉脉象特点: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

4.数脉类:共同特点为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脉象特点: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主热证,亦主里虚证。

疾脉脉象特点: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气欲脱。

促脉脉象特点: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积,脏气衰败。

动脉脉象特点:脉短如豆,滑数有力,主疼痛,惊恐。

每个中医都要掌握的脉象:6种常见脉象汇总!(内含测试题)5.虚脉类:共同特点为应指无力。

虚脉脉象特点:举按无力,应指松软,主气血两虚。

细脉脉象特点: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俱虚,湿证。

微脉脉象特点: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主气血大虚,阳气暴脱。

【考点资料】2018年浙江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资料:迟脉

【考点资料】2018年浙江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资料:迟脉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考点资料】2018年浙江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资料:迟脉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
《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
脉率分类迟脉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

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
“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
脉率分类迟脉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

(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
《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

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

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
“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

以免误诊”刘冠军。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迟脉、缓脉、涩脉和结脉四种脉象,为您分析各代表了什么身体状况

迟脉、缓脉、涩脉和结脉四种脉象,为您分析各代表了什么身体状况

迟脉、缓脉、涩脉和结脉四种脉象,为您分析各代表了什么身体状况迟脉类包括迟脉、缓脉、涩脉和结脉四种脉象,他们的其共同特点是脉来迟缓。

迟脉【脉象特点】脉来迟慢(脉搏跳动慢),一息(呼吸一次)三至(脉搏跳三次),不足四至(四次)(每分钟脉搏搏动50~60次)。

【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寒证、实热证、湿热蕴结肝、胆证(急性黄疸性肝炎、梗阻性黄疸等)。

亦可见于某些健康人。

【脉象特点分析】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所以脉来迟慢(脉搏跳动慢);邪热结聚,壅滞气机,血行不畅,致脉迟而有力;湿热蕴结肝胆,因湿性黏腻,能黏滞气机,加之肝失疏泄,使血行不畅,而导致脉迟(慢)。

某些健康人,因心搏有力,每次心搏射血量多,反射性地使心跳减慢而脉迟有力。

另外、脑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导致于颅内压增高,压迫心跳中枢,使心跳减慢而脉迟有力;萝芙木、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奎尼丁等类药物亦可以引起心动过缓导致脉迟(脉率减慢)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因主动脉瓣狭窄,心血排出受阻用而迟缓,可以导致脉迟(脉率减慢)而细。

致脉迟而细。

【个人分析愚见】历代脉学著作都说迟脉多见于寒证。

然而根据工作中观察,实寒证脉象非迟脉。

寒邪侵入人体,机体的正气随即作出反应,与之斗争,欲祛邪外出,此时脉率皆快而非迟,又由于寒性收引,使脉道拘急,从而使脉气紧张,致脉形有绷急之状,而形成脉率快而脉形绷急之脉象称为紧脉。

实寒证又有表寒证和里寒证之分。

表寒证,其脉浮紧而非迟;这一脉象已得到中医界的共识。

里实寒证是寒邪直犯脏腑,正邪交争所产生的证候,其脉亦非迟脉而是紧脉。

如寒邪客肺,正邪交争,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症见咳嗽气喘,寒痰壅盛,畏寒肢冷,苔白滑,脉数而绷急;寒邪犯胃,胃络拘急,症见胃院冷痛剧烈,喜暖拒按,恶心呕吐,畏寒肢冷,脉也数而绷急。

寒邪侵入人体一旦出现迟脉,不管有力与否,疾病证候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实寒证了,我们不妨从冻僵病人脉象的变化来研究这个问题。

中医脉象之迟脉的介绍汇总

中医脉象之迟脉的介绍汇总

中医脉象之迟脉的介绍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 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慢。

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 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 (《素问·三部九候论》但《内经》对迟数等脉的定义没有提出明确的条件, 还是个概念性的, 脉来比正常的频率慢就算迟,比正常的频率快当然就算是数了,博粹堂中医介绍。

《医学探骊》说:“迟与数对, 以至数盲。

” 《医述》说:“迟以至数不及为义。

” 所以说迟脉的性质只是频率的问题, 而不应当含有其他性质。

这是迟脉的“界限” , 这个界限清楚了,其要有关频率变化的脉象如数、缓等的概念亦就都便于理清。

迟脉亦是具有独立素质的脉, 它又是一个具有纲领意义的脉, 将它的概念、定义分辨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历代脉学书籍对迟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脉经》的“呼吸三至”最为标准。

这是根据《内经》的说法提出的:“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闺以太息, 命日平人。

人一呼脉动, 一吸脉一动, 曰少气。

” (《素问·平人气象论》“一呼再至曰平……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日夺精,三呼一至日死,四呼一至日命绝,此损之脉也。

” (《难经·十四难》上常人一息脉动在四五至之间,一息二至属于非常缓慢的脉,大约每分钟不到 40次是少见的情况 (《难经》所说的再慢的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而呼吸三至则为每分钟脉来约 50次,定为迟脉是合理的,历代脉学书一般都采用《脉经》的“呼吸三至”的观点和方法。

例如, 《千金方》、《活人书》、《崔氏脉诀》、《察病指南》、《诊家枢要》、《难经集注》、《外科精义》、《脉诀刊误》、《丹溪手镜》、《医经小学》、《医学入门》、《太索脉秘诀》、《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语》、《通雅》、《医宗说约》、《脉诀汇辨》、《医宗必读》、《诊家正眼》、《新着四言脉诀》、《四诊抉微》、《医学心悟》、《医宗金鉴》、《脉诀启悟注释》、《脉确》、《医碥》、《医灯续焰》、《沈氏尊生书》、舒诏《辨脉篇》、《脉法统宗》、《三指禅》、《医醇剩义》、《医述》、《医悟》、《医学探骊》等都持是说,可以认为一息三至已经成为迟脉的“通说”了。

中医诊断:迟脉类脉象

中医诊断:迟脉类脉象

迟脉类脉象包括迟、缓、涩、结等4种脉象。

迟脉 [脉象特征]迟脉脉来迟慢,⼀息不⾜四⾄(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明显⼩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迟脉多见于寒证,迟⽽有⼒为实寒;迟⽽⽆⼒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锻炼的⼈,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和缓;正常⼈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理性迟脉。

迟脉作为六纲脉之⼀,是脉搏跳动次数缓慢脉类的象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有赖于阳⽓的推动。

寒邪侵袭⼈体,困遏阳⽓,或阳⽓亏损,均可导致⼼动迟缓,⽓⾎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

若为阴寒内盛⽽正⽓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有⼒;医学教育整理若⼼阳不振,⽆⼒⿎运⽓⾎,则脉来迟⽽⽆⼒。

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壅滞不通,⽓⾎运⾏受阻,经隧阻滞,脉道不利,故必迟⽽有⼒。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有⼆:⼀是脉来和缓,⼀息四⾄,应指均匀,是脉有胃⽓的⼀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

⼆是脉来怠缓⽆⼒,弛纵不⿎的病脉。

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的患者,亦可见于正常⼈。

[机理分析]:因为脾胃为⽓⾎⽣化之源,脾胃虚弱,⽓⾎不⾜,则脉管不充,亦⽆⼒⿎动,其脉必见怠缓⽆⼒之象。

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

涩脉 [脉象特征]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刮⽵”,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数较缓⽽不匀,脉⼒⼤⼩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涩脉多见于⽓滞、⾎瘀、痰⾷内停和精伤、⾎少。

[机理分析]涩脉有有⼒和⽆⼒之分,脉涩⽽有⼒者,为实证;脉涩⽽⽆⼒者,为虚证。

⽓滞、⾎瘀、痰浊等邪⽓内停,阻滞脉道,⾎脉被遏,以致脉⽓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未衰,故脉涩⽽有⼒。

精⾎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脉管失去濡润,⾎⾏不畅,以致脉⽓往来艰涩⽽⽆⼒。

中医脉诊之迟脉类:迟、缓、涩、结

中医脉诊之迟脉类:迟、缓、涩、结

中医脉诊之迟脉类:迟、缓、涩、结迟脉类:迟、缓、涩、结一、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去来极慢。

主寒证。

二、缓脉,去来稍快于迟,一息四至。

如果缓和有力,体宽,为正常。

无力为病脉。

(脾胃虚寒或湿证)鉴别:与迟脉。

主病: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营弱卫强)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在上为颈项强硬,在下为腰脚痿痹)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风邪外袭所致项背拘急。

风邪袭表,风性开泄,善动,肌腠疏松,脉管弛缓,脉来怠缓而浮。

在关部,则为风邪所致眩晕,脾胃虚弱,脾气虚,不能化生水谷,气血不足,脉道失充,鼓动乏力,故脉缓。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尺部脉缓,为湿盛。

湿性粘腻,困阻气机,则脉缓。

)三、涩脉,形细而脉缓,往来不流畅,无力而不匀。

(脉律和脉力不匀)为细、迟、短、软的复合脉。

涩脉主病一为滞(气血痰食之阻滞)一为少(精血之亏少)鉴别:微脉,形极细,力极软,按时模糊不清。

细脉,仅脉形细。

濡脉,浮而细软,浮取应指明显。

弱脉,沉而细软,沉取才有脉形,但又细而无力。

以上脉都无涩脉之迟,短,脉律不均匀的表现。

主病: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心血虚及胸痹而痛)胃虚胁胀察关中。

(右关为脾胃虚弱,左关为肝郁胁胀)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尺部脉涩为精血亏损,或大便干结,或小便淋漓,或便血,崩漏)四、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浮而结,为气滞。

沉而结,为积聚。

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脉诊八要素简述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脉诊八要素简述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脉诊八要素
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

脉位表浅为浮脉;脉位深沉为沉脉。

脉率(至数):指脉搏的频率。

中医以一个呼吸周期为脉搏的计量单位。

一呼一吸为“一息二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

脉长: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

即脉动范围超越寸、关、尺三部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均称为短脉。

脉势(脉力):指脉搏的强弱。

脉搏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

脉宽: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即手指感觉到脉道的粗细(不等于血管的粗细)。

医学教育网I搜集整理脉道宽大的为大脉,狭小的为细脉。

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

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来势艰难,不流利者为涩脉。

紧张度: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

脉管绷紧为弦脉; 弛缓为缓脉。

均匀度: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脉动节律是否均匀, 脉律不均匀,脉搏搏动无规律可见于散脉、微脉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

二是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致,一致为均匀,不一致为参差不齐。

中医脉诊:迟脉虽慢,亦可主热,迟脉主病与方剂。

中医脉诊:迟脉虽慢,亦可主热,迟脉主病与方剂。

中医脉诊:迟脉虽慢,亦可主热,迟脉主病与方剂。

迟脉主病
属性:迟脉主脏,阳气伏潜。

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迟为阴脉。

五脏为阴,故主脏。

《难经》九难曰∶迟者藏也。

又曰∶迟则为寒。

《伤寒论》亦曰∶迟为在脏。

以阳气伏潜,不能健行,故至数迟耳。

迟而有力,有壅实不通利之意,痛可想见。

(宜温而行,和剂苏合香丸、四七汤之类。

)迟云阳伏,而又无力焉,虚
寒必矣。

(宜温而补,四君子汤姜桂附子之类。


附方
属性:和剂苏合香丸疗传尸,骨蒸,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瘀血月闭,癖,疔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又治中风卒仆,九窍闭塞,并百邪暴乘,腹痛下利,开关避邪之药也。

白术(炒)青木香乌犀角(屑)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
取皮)白檀香安息香(另末,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两)
龙脑(研)薰陆香(另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

每服旋丸如梧子大。

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

老人、小儿化服一丸。

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
服之。

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今则俱用蜡壳,可久藏备用。

脉的虚实,以沉取为主,且要如上图一样,按到筋骨。

编者按:脉虽迟到,有力为阴中之阳,为实证,可以是热,可以是寒,可以是郁淤;无力为阴中之阴,为虚为寒。

脉眼在于有力无力。

迟脉——一般主寒,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迟脉——一般主寒,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迟脉——一般主寒,有力实寒,无力虚寒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博在60次以下)。

其脉象特征是脉管博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脉经》言: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

迟脉多见于寒症。

迟而有力是实寒证,迟而无力是虚寒证;有时也见于热邪结聚的实热证。

那么迟脉是怎么形成的呢?迟脉属于阴脉类,脉之所以会迟,是因为气机不能通达造成之象。

是什么原因使气机不能通达呢?就是阳气不足了。

我们知道阳为功能,阴为物质。

阳气(功能)不足,或者有阴邪(痰、瘀、湿、寒)所阻,也会导致脉不能通达。

如果是动力不足,脉必然没有力量,如浮迟无力,浮迟无力之脉一般是表阳虚了。

如果沉迟无力,这可是元阳虚衰了。

如果迟而有力,则为阳气虚而未至衰竭,加之阴邪闭郁于内。

寒性收引,瘀血滞涩,湿邪濡缓,都会导致脉迟。

有人质疑,迟脉既然说的是至数,那么三部脉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是数脉,就当三部同数,如果是迟脉,就当三部同为迟脉。

怎么可能只有某部脉迟呢?其实这是可以的,三部脉,寸关尺都有可以单独一部迟,因为气机卡住了,脉象是身体的一个窗口,最直观的反应。

哪儿迟就是对应的部位出现问题了。

《伤寒论》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里说的就是有独部脉迟的说明了。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这里更是迟与数同见,可见迟以是独部的,不是脉迟就三部都迟,脉数就三部都数的。

这都是要习练得通达才行,指下的感觉要灵敏,才能判断这其中的微小区别,但医者不可不察呀。

如果医者不细心诊察,就容易遗漏重要信息,辨证就会错,如果医者不懂诊察就是指下的功夫不到家了。

以下摘自《濒湖脉学》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常听到的“迟脉”到底是什么样的?此文带你读懂读通

常听到的“迟脉”到底是什么样的?此文带你读懂读通

常听到的“迟脉”到底是什么样的?此文带你读懂读通前几年有一部电视非常的有名,那就是大长今,大长今讲的是韩国的故事,其实中医在我国也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人,也有着非常多的名医,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扁鹊华佗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中的一个术语,它叫做迟脉,那么究竟什么是迟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脉象是中医临床诊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学习脉诊的难度又是业界所公认的,就连脉学的开山祖师王叔和也发出“胸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叹。

要学好脉学,不背一些脉诀怎么行?然而古今脉诀以歌诀体裁写成,犹怪世夐文隐,年移代革,其中隐藏的深意并非浅学所能窥造,因此,详细注解、翻译、阐发脉诀,对于后学者大有裨益。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细细学习迟(阴)脉象,相信小编,本篇内容一点都不难懂,快学起来——迟脉一般属于阴证,脉象的频率比正常脉搏的一息四至要低,脉搏的起落极为缓慢,在一呼一吸之间仅有三次。

迟,有缓慢之意。

迟脉是指脉率较慢,低于正常。

但迟脉亦可见于常人,在常人中某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或体质健壮的青壮年人可见到迟脉,是健康的表现。

但病理性的迟脉多见于寒证。

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气尤其是肾阳的温煦和推动。

而寒性凝滞,一旦阴寒之邪侵入经脉,损遏阳气,即可致气血凝滞而行缓;或阳气虚衰,推动无力,可致血运不畅而迟缓。

故《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难经·九难》曰:“迟则为寒。

”李中梓曰:“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

脉以一息四至为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也。

阴性多滞,故阴寒之证,脉必见迟也……脉之至数愈迟,则证之阴寒益甚矣。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左寸迟者,心痛停凝。

迟在左关,癥①结挛筋②。

左尺得迟,肾虚便浊,女子不月③。

右寸迟者,肺寒痰积。

迟在右关,胃伤冷物。

右尺得迟,脏寒泄泻,小腹冷痛。

五脏为阴,迟亦为阴,是以主脏。

迟脉的出现,一般见于五脏的病变,其病的性质多属寒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迟脉类脉象-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辅导
迟脉类脉象是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的内容之一,现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迟脉类脉象包括迟、缓、涩、结等4种脉象。

迟脉
【脉象特征】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其具体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明显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迟脉作为六纲脉之一,是脉搏跳动次数缓慢脉类的象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有赖于阳气的推动。

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

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

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亢盛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滞不通,气血运行受阻,经隧阻滞,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

缓脉
【脉象特征】:缓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

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

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缓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的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无力之象。

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怠缓不振,脉管弛缓。

涩脉
【脉象特征】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其具体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涩脉有有力和无力之分,脉涩而有力者,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

气滞、血瘀、痰浊等邪气内停,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

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

结脉
【脉象特征】结脉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其具体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结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此外正常人也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机理分析】因阴寒偏盛,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有力;若久病气血衰弱,尤其是心气、心阳虚衰,脉气不续,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