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细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增长之后也开始步入以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时期。市场容量的扩大、需求的多层次性、工资差距的变动以及“消费断层”的存在促使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还是在投资类型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1.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1.1.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看,2002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171项,是1983年的54倍、1990年的约5倍;其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规模看,200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达827.68亿美元,分别是1983年和1990年的约43倍和13倍;最后,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看,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1990年的15倍。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和纳税分别已经占全国的30%和21%,占出口的比重高达55%,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4500万,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在中国投资的达到480家。截至2009年5月底,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9000亿美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增长速度持续稳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批准项目数、合同外资额,还是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上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1984-2002年全国批准外商
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增长率为24.91%,其中,1984-1998年均增长率更高达59.4% 。合同外资额增长率总体上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1984-2002年均增长率为21.4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99年出现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1983-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5%。近几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调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7年,中国企业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190亿美元,是2004年的3.4倍,2008年又增长到410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仍持续稳定并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
1.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2.1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过去主要集中于以轻纺为主的传统工业,近年来开始转向重工业方面投资,逐步投向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和飞机等工业。另外,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持续大幅增长,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也迅速增加,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新增外商投资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得外商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近几年外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投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基地转变。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中国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也开始形成。以往许多跨国公司不愿意向中国转移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这种状况最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日本企业正在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转移到在华投资企业。例如东芝在华投资已由以往集中于家电、机电、能源领域转向信息技术及软件领域,并将在今后加大IT业方面的投资。阿尔卡特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在华合资企业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将全面获得阿尔卡特开发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柯达公司已经将全球的Easyshare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上海。医药行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其最新产品,将中国列入全世界其新药上市首批名单等等。
2
1.2.2外商投资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北老工业基地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东部继续保持主体地位,中部增势强劲,西部相对增长较弱,东中西差距依然明显。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增长9%,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4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78%。东部地区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金额的增幅均略低于全国增幅;中部地区吸收外资全面增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金额增幅强劲,同比分别增长19%和37%;西部地区合同外资金额增幅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6个百分点,但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
1.2.3我国主要引资来源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投资均呈增长态势
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德国等为对华投资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亚洲十国/地区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24%和10%;原欧盟十五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同比增长17%,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长4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8%;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开曼群岛、新加坡、萨摩亚和德国,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
1.2.4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不断增加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而且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基础型、创新型本地化研究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作为其亚太区研发总部,甚至升级为全球技术研发中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截至2009年底,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独立法人形式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共465家,投资总额128亿美元,注册资本7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交通化工、软件设计等行业。
3
势来获取长期超额利润,近期“杜邦”莱卡技术成功进军我国内农产品行业便是典型的实例。
2.3单位要素成本差距缩小
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技术创新及其在设备改造的应用,使美、日、欧跨国企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其全球性生产、营销体系的建立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实际效率工资也随之相应降低;新能源及新型替代原材料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资源缺口”,促使原料成本大幅下降,从而缩小了与我国的单位要素成本差距。这种由于专利技术和高生产效率而产生的垄断利润促使了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纷纷投向适应我国国内消费水平的电子通讯产品,以及单价低、倾向于靠近消费市场生产的洗涤用品、食品、餐饮和旅游等不可贸易产品或等级低的产品,对华展开以抢占潜在市场份额为目标的进攻性市场开发型直接投资。
2.4投资的软环境
从制度因素方面分析,以韩、日外资企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直接投资更关注与成本节约有关的加工贸易原料、设备进口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变动以及影响交易成本的地理距离、运输便利性等区位因素。摘自领硕学术网:由于该类投资在东道国多数仅仅是处于熟练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生产链短,原料以进口为主、产品多销往国外,前/后向关联效应较差,与东道国外部联系少,因此意识形态及文化亲和力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对比而言,以开拓和占领东道国市场份额为主要投资动机的欧美国家跨国公司则更注重市场体制的健全、政策法规实施的透明性和一致性、企业运营环境的稳定性、政府的重新定位以及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等投资软环境。除此之外,具备较强的当地需求水平调研能力及适应性产品技术研发能力的餐饮、旅游、保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