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
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系别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班级12级06班学号20姓名丁香浅析英汉禁忌语文化摘要:禁忌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它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禁忌语存在较大的差别。
本文着重介绍中西方禁忌语的相似与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完美地掌握交流用语,不至于说出一些对方反感的言语。
关键词:禁忌语相似差异一、英汉禁忌语的概况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不能涉及到的特有的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在英语中,“禁忌”(Taboos)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
夏威夷语指导禁忌读作“卡普”(Kapu)。
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禁忌是指“任何与帝王有关的而普通百姓接触后会有危险的事,或者帝王碰过后,从而变得具有威力的任何事”。
甚至帝王的影子对他来说也是危险的。
除此之外,波利尼西亚人还对其他一些显示力量的地方和事物用禁忌予以表示,例如某些食物、山脉或泉水。
“禁忌”这个词历史悠久,在各类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令名,惧门之不坚而为铁枢,卒其所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崇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尔。
”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
”《后汉书·郎顗传》:“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唐苏拯《明禁忌》诗:“阴阳家有书,卜筑多禁忌。
”随着社会的发展,禁忌语在发展变化。
比如在中国人的俗信中,以为人的影子既和人的身体相像又和人的身体相关。
身体为阳,影像为阴,觉得影子大约就是自己的灵魂,所以古代有禁忌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而现在,这种说法已经少为人所知了。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禁忌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导致了不同的语言禁忌。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是指因为特定原因而被视为不适当或不礼貌的言辞或用语。
这些禁忌语言可以包括对特定人群的称谓、特定事物的称呼、以及对某些话题的谈论等。
本文将对中西方的禁忌语进行对比,探讨其不同之处。
中西方在对待称呼的禁忌上有着不同的标准。
在西方文化中,称呼他人时通常会避免使用过于亲昵的称呼,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
直呼对方姓氏或称呼对方为先生、女士等都是很普遍的。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称呼对方通常会更加注重亲热和尊敬。
在称呼长辈或客人时,通常会加上尊称词如“阿姨”、“叔叔”等。
在亲密关系中,也常使用昵称来称呼对方,这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太常见的。
在谈论某些特殊话题时,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禁忌。
在西方文化中,谈论个人隐私、金钱、宗教信仰等话题都是比较敏感的。
在社交场合中,很少会有人主动谈论这些话题,通常会避免触及。
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谈论个人隐私相对更加私人化,一般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不会主动提及。
谈论金钱、宗教等问题在中国文化中通常并不是严格的禁忌,有时候人们之间也会就这些话题进行交流。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称呼禁忌。
在西方文化中,谈论他人的年龄、财富等属于隐私问题,通常不会在公众场合涉及这些话题。
而在中国文化中,对于长辈、领导等身份的人,通常会特别尊敬对待,避免直呼其名。
在西方,通常会使用尊称词如“sir”、“madam”等,而在中国,称呼长辈或领导时通常会使用尊称词如“老师”、“领导”等。
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言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称呼、谈论话题、对待不同身份人群等方面,中西方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禁忌,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中西方的禁忌语言差异,并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更加得体。
中英语言禁忌的不点及文化对比
二中英语言禁忌的不同点及文化对比1.隐私禁忌差异。
英语国的人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对于他人的工资收入、年龄、体重、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都不能随便过问, 否则会被看作是对别人私生活的侵犯,是极为不尊重的行为。
英语中的“Mind your own business”(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少管闲事.) 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 在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 应注意以下语言禁忌: What is your income? (你的收入是多少?) How much did the hat cost you? (你的帽子花了多少钱?) 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年纪?) Are you married single?? (你结婚了吗) How many kids do you have? (你有几个孩子?) 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 (你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 What is your religion? (你信什么教) 相反,中国人对待隐私却并非如此看重。
中国文化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 一个中国人不是一个个体, 而是群体中的一个成员。
中国人重视亲情,友情, 同时追求宽广坦荡的胸襟, 认为‘事无不可与人言’对中国人来说,问他人个人问题, 如你多大了?你在哪里工作?你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你去哪里了?你吃饭了吗?是聊天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友好关心的表示。
这与英语国家完全不同中英文化对待年龄问题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在中国“老”是智慧、经验的象征。
如:老马识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都是对老的赞赏之词。
人们称呼上了年纪的人为老教授、老寿星、老太太以表达尊敬、敬仰之情。
而在英语国家“老”就意味着不中用了、能力下降了。
所以老的甚至是“中年的”这样的词,也就成middle- aged(中年的)这样的词。
也就成了他们的语言禁忌。
在言谈中,对年龄有所暗示,如:You are sostrong at that age ! (按你的年纪, 你可真健康! ) 之类的话都将引起对方的不快。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人们提升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英语比较1 引言Taboo(禁忌、禁忌语)一词来自太平洋群岛波利尼西亚(Poynesia)的汤加语(Tongan),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
禁忌是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因此,了解中西文化中的语言禁忌的异同,做到入乡随俗十分重要。
2 数字方面的禁忌语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0,73和84。
传说是因为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而且在中国古文中“七十古来稀”,说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对好多老人来说,七十岁是一道坎,如果能迈过去就能多活几年,否则就到头了。
汉语中还对4忌讳,因为它与死偕音。
对7也一样,选电话号码时带有7和4的要的人也少。
英语国家避讳13和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号,星期五。
另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
中国人偏爱偶数,好事成双,六六大顺,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3 生老病死的禁忌语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大不一样。
他们对“old”没有赋予肯定的联想,而是忌讳提到它,因而与之有关的禁忌语、委婉语比汉语多得多。
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于是就有“年长者”、“成熟”(the elderly, mature, )等委婉语。
老人不叫“the old”或“old people”,而叫“a senior citizen”,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人被分别委婉地称为“a grandma dame”或“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3、功能
英汉禁忌语均具有维护社会秩序、遵循社会规范的功能。通过使用禁忌语, 人们可以避免谈论令人尴尬或冒犯的话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此外, 禁忌语还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醒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保持适当的言 谈举止。例如,在汉语中,“妄议中央”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禁忌语,旨在引导人 们不要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地,英语中的“鞭打禁锢”等禁忌语也旨在维护 社会道德和秩序。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的应用
1、语言教学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汉 禁忌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 能力。
2、翻译实践
在翻译实践中,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同样具有指导作用。译者需要具备跨 文化意识,了解两种语言中的禁忌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忠 实原文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信息。例如,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关于 “死亡”的禁忌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
英汉禁忌语在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英语中的禁忌语多 采用委婉语和替代词,以避免直接提及禁忌话题,如用“pass away”代替 “die”。而汉语中的禁忌语则更多地体现为避讳和省略,如对年长者的称呼中 会避免使用不吉利的字眼。
四、应用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 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十分重要。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应 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言辞。同时,掌握相应的交流技巧,如 采用间接、委婉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充分考虑原文中的禁忌语,确保译文准确、得体。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
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
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
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
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
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
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
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
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
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
)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
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
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
跨文化交际之中英禁忌语比较
• 尊称 •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惠:惠存、惠临、惠顾、惠赠 •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 2) 西方受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体 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 的态度,面对赞扬与恭维,大多趋于接受 ,并表示高兴与感谢。
中西方禁忌语差异比较
Taboo
引言
• 在经济和信息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和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是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日常交际中也不是什么话 题都可以涉及,在一定的文化中,参与交际的人 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对某些话题和某些词汇有意回 避,因为人们不愿或不敢随便谈论这些话题和词 汇,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禁忌语。
• 4)五与星期五 • 在中国,“五”是个和谐、优美的数字,表示 “圆满、完全”,特别受人喜爱。如“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等。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五 ”没有特别的涵义,却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祥 的日子,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一种说法是,星期 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还有人认为,据《 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 园也是星期五这一天。含有“Friday”的习语也说 明了这一点,如: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发 生灾难事件的星期五)
• •
3)六与七 在中国,“6”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最为吉祥。俗语“六 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号 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 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然而由于宗 教的影响,在西方“6”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 凶数,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如: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hit sb. for six/knock sb. Six (给敌人/某人以毁灭性打击) 、six of the best (以藤 鞭击六———一种惩罚手段)、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差不多)等 。在西方“666”一直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数字”,因为在 《圣经》中,恶魔撒旦的代表符号便是“666”,所以在基 督教中6 代表了浑沌不堪。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禁忌语在各个国家和文化中都有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禁忌语。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禁忌语也是有很多不同的。
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虽然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中,却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讨论一下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吧。
首先,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在敬称方面就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称呼对方的时候,不用加上其他限定词,例如 Mr.或 Ms.。
而在中文中,我们称呼对方时则通常会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所以,在某些场合中,如果没有加上敬称,会显得不礼貌或者有点失礼。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不一样,要强制要求对方使用敬称通常不是一种常规行为。
其次,在言语语调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存在差异。
用中文进行交流时,通常需要避免使用刺耳或尖锐的语调,因为这种说话方式会显得不友善或者有攻击性。
因此,在进行交流时,我们通常会更注重控制语调,避免说话过于激烈或者不礼貌。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语调多变不被认为是有问题的。
另外,在讨论话题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政治、宗教和种族等话题通常是很敏感的话题,而且很容易引发争议。
因此,在进行交流时,通常要避免讨论这些话题。
而在中文中,虽然也存在这些禁忌话题,但还应该注意到一些其他的话题,例如感情、家庭、性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公开谈论。
所以在中文交流中,我们也应该更加谨慎地选择话题和对话。
最后,在礼仪方面,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重视独立和自主,因此在礼仪方面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在西方的婚礼上,新娘通常不会选择红色婚纱,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性欲,并不适合当做婚礼的主题色。
而在中文文化中,红色则通常代表着喜庆和福气,并且婚礼上的红色装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礼仪方面,中西方也存在不同的禁忌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禁忌语对比虽然有很多差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不同的地域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知识。
由于中西方人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禁忌语(verbal taboos)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和思想,被禁止的某些词汇就是禁忌语。
禁忌有两种解释:一为“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及,久积成禁忌”,二为“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引起不愉快的字眼”,禁忌的一般都是崇高、神圣而凛然不可侵犯的,或被社会认为是神秘、罪恶、肮脏的事物或内容。
在中英两国的交际中间,因为历史与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了解。
一、数字禁忌对于数字的禁忌,中国人通常用谐音和典故来解释数字的意思,就像中国人大都喜欢2、6、8、9等数字,2表示好事成双,6表示六六大顺,8表示发财,9是长久,7和8在一起就是“七上八下”,1、6、8在一起就是一路发……最明显的还有4,4与“死”谐音,所以4无形中也就成了一种禁忌,在选电话号码时也会优先2、6、7、8、9这样的数字。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因典故形成的数字禁忌也普遍存在。
就如数字 13 在英国就是禁忌。
据《圣经》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对他的十二门徒弟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结果出卖耶稣,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的卑鄙小人就是第13位,犹大.从此,13就成了不吉祥、不道义的代名词。
因此,酒店不设13号房;重要的活动避开每月13号;请客人吃饭时,一桌的客人若满了12人,就不会再加人,因为他们认为第十三个人会给他们带来厄运。
5也是英国人所禁忌的,耶稣死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当星期五和十三号遇到一起时,就会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
英国人还不喜欢数字六,因为人是在第六天上帝被造出来的,拥有很多缺点。
二、称谓避讳制度中国,从商代开始就有“生名死讳”的制度,秦汉以后这种忌讳扩大到了活人身上,逐渐形成了“称谓避讳制度”。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禁忌语是某些语言和文化中被认为不应该被说出来的话语,往往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
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性方面在中西方文化中,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但在禁忌语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中,谈论性是比较普遍的,因此禁忌语相对较少。
不过,在家庭教育方面,禁忌语仍然存在。
例如,孩子通常被告知不要使用粗俗的性词汇,并将性指向浪漫与爱情。
而在中国文化中,性问题则被视为一种不可谈论的话题,关于性的禁忌语非常丰富。
由于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较强的私人性和神秘色彩,因此相关禁忌也较多。
一些常见的禁忌词汇包括“危言耸听”、“风凉话”、“不三不四”等等。
二、食品方面在中西方文化中,食品禁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
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些食品被视为禁忌食品。
例如,猪肉、鸡肉、牛肉等肉类在某些文化中是被视为禁忌的。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厨具和调味品也被认为是禁忌的,例如刀子、大蒜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禁忌食品相对较少。
但近些年来,一些新的禁忌话题涌现,例如食品的营养成分、动物权利和环保问题等,使得食品禁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三、宗教方面宗教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宗教相关的禁忌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天主教和基督教往往被认为是主流宗教。
这些宗教有一些关于禁忌语的规定。
例如,在天主教传统中,上帝的名字不应该被随意使用或滥用。
另外,在基督教中,说谎、盗窃、杀戮等渎犯神的禁忌行为也被雕刻在了“十诫”中。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和道教是较为重要的宗教,这些宗教同样有大量的禁忌语。
例如,在佛教中,杀戮、妄语、淫欲等禁忌行为被视为违背佛教原则的有罪行为。
综上所述,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并非单一的从语言角度出发,而是涉及到文化、宗教、食品和性等多个维度。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区别,为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文化对禁忌语的态度存在着一些差异。
禁忌语是指一些与道德、宗教、文化传统等有关的敏感词汇或词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禁忌语的种类和使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将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比较。
中西方在对待性方面的禁忌语存在差异。
在西方社会,性话题相对开放,很多性器官的名称、性行为等词汇都可以被直接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对性的相关词汇有很强的禁忌感。
许多性别敏感的词汇在社交场合很少直接提及,而会通过变换词义或使用委婉语来代替。
西方人可能会直接使用“penis”或“vagina”等词汇,而中国人可能会使用“那个地方”、“阴茎”和“阴道”等委婉的词汇来替代。
中西方在对待宗教方面的禁忌语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对于宗教的讨论相对开放,许多宗教词汇可以直接提及。
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宗教的讨论往往被视为敏感话题。
在社交场合,人们不太愿意直接讨论宗教信仰或过于具体的宗教仪式等内容,而会选择使用委婉的措辞或避免提及。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中西方在对待死亡方面的禁忌语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对于死亡的讨论和相关词汇相对开放。
人们可以直接使用“die”、“death”等词汇来表达死亡的概念。
而在中国文化中,对于死亡有着一定的忌讳。
人们在社交场合往往避免直接讨论死亡,而会使用委婉的措辞或比喻来避免直接碰触到这个话题。
这也是由于中国文化对于死亡有着一定程度的敬畏心态。
中西方在对待疾病方面的禁忌语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社会,疾病不被视为禁忌话题,人们可以公开讨论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可以使用直接的词汇来描述疾病。
而在中国文化中,疾病通常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人们在社交场合不太会直接提及自己的疾病问题,也不太愿意使用直接的词汇来描述疾病。
中西方在对待禁忌语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而禁忌语的使用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称谓方面的差异由于汉英文化背景的差异, 使得两种语言在称谓和礼貌方面的表达截然不同。
西方人大多喜欢别人直呼其名,不论职位、年龄的差异如何悬殊, 他们认为这样的称呼很亲切。
如果称他们先生、夫人或小姐, 他们总觉得过于郑重其事, 不利于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西方人为了表示对前辈的尊敬, 晚辈可与长辈同名, 在外国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 中国人则觉得不可理解。
对长辈或年龄大的人直呼其名或者取与之相同的名字, 被认为是大不敬或没教养的表现。
在中国, 人们用师傅、同志来代替不同的称谓, 而西方人经常用“Hi, hello”与别人打招呼, 或轻微发音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4.2 私人话题方面的禁忌西方人很看重个人隐私, 对于他们来说, 年龄、金钱、婚姻状况, 一个人在政治上的见解和宗教上的信仰都属于他们的私事, 别人无权过问。
询问这些方面的问题会被看作是干涉他人隐私, 不礼貌、无教养的行为。
然而此类的禁忌在中国并不存在。
因为中国人热衷于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关心。
一个人的事情也常常是所属大范围内的人们共同关心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询问在外国人看来是禁忌的问题, 中国人则认为这是密切人际关系,联络感情的表现,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 所谓个人隐私几乎是不存在了。
4.3 数字方面的禁忌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例如,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3 和84。
传说是因为孔子73 岁死, 孟子84 岁死。
英语国家避讳13 和星期五, 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 号, 星期五。
另外,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
中国人偏爱偶数, 好事成双, 六六大顺, 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 除外) 当作幸运的象征。
4.4 动物方面的禁忌在中国, 人们认为猫头鹰是倒霉、晦气的象征, 汉语中夜猫子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而在西方, 猫头鹰则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 中国人对蝙蝠很有好感, 认为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通常与寿字连在一起出现, 如“五蝠拜寿”。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禁忌观念,因而在语言表达中会有不同的敏感词和禁忌语。
本文将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对比,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和沟通。
一、中西方禁忌语的定义和特点中西方禁忌语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因为社会、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因素,被视为不合适或有冒犯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禁忌语都具有以下特点:1.表达意思不当会引起冒犯或不适感。
2.禁忌语会随着时间、地域、文化差异而变化,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禁忌规则。
3.禁忌语与特定的语境和对象有关,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1.宗教和信仰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因而在表达上存在一些禁忌。
在西方社会中,对上帝或圣洁之物的亵渎是严格禁止的。
例如,在基督教社会中,不应该使用“Jesus Christ”等敬称做代名词或发誓。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禁忌“神”和“少林寺”等字眼,因为这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关。
2.种族和肤色西方社会非常注重种族平等和反歧视,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涉及到种族或肤色的话题时,需要格外慎重。
而在中国社会中,对于少数民族,应以尊重为主,避免使用歧视性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3.性别和性行为性别和性行为是另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在西方,对LGBT群体的歧视属于禁忌话题,不应以任何方式在公共场合中提起。
而在中国则有类似的禁忌,例如将女性形容为“娘们”或提起私人的性行为等话题。
4.死亡和疾病死亡和疾病也是普遍存在的禁忌话题。
在西方文化中,涉及到疾病和死亡时,应以关爱和同情为先,避免使用任何带有侮辱或贬低意味的语言。
而在中国社会中,则禁忌用直接的词语描述死亡或疾病,而是对生命和健康表示尊重和祝福。
5.政治和国际关系政治和国际关系是另类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在西方国家中,针对其他国家、领袖或政治体系的侮辱和攻击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而在中国,夸大政治成就或带有贬低国家形象的言论同样被视为禁忌话题。
三、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方禁忌语为了不冒犯他人或让他人产生不适,正确处理中西方禁忌语是非常重要的。
中英禁忌语的比较研究.doc
中英禁忌语的比较研究:禁忌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两种语言在语言禁忌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关键词:中英;禁忌语;比较1、引语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总和,不同国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影,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与发展。
学习外语不仅是学习语言,而且是要了解一种文化。
"Taboo"直译为"塔布",意译为"禁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能随便使用,二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作交际的工具,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为什么人们会崇拜语言?为什么会出现语言的禁用和代用?从人们对语言的最初认识中我们可以找到语言禁忌产生的基础。
但在远古的蛮荒时代,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不知道语言为何物,以为语言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一样,具有超自然的神力,认为语言中的音和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对应关系",那么语言和所指物之间就是一种等同的关系。
这样一来,语言就变成了具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假如行船之人说了"翻(帆)、陈(沉)"之类的字眼,那么就会不幸言中为了避免语言禁忌带来的危害,委婉语(euphemism)随之产生。
委婉语是指在正式场合或日常交流中,人们常用一些温和的、委婉的、吉利的、间接的词语来替代一些让人听起来感到粗俗的、不便直说的、忌讳的、不吉利或失礼的词语。
2、英汉相同禁忌话题英语和汉语中,在正式场合,除了在医生诊所之外,以下话题都属于禁忌:(1)人体的性器官;(2)性活动;(3)卫生间里的活动;(4)大便;(5)令人作呕之事,如呕吐、抠鼻子等;(6)令人难过之事,如患了癌症,死亡等。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禁忌语是指在某种文化、环境、场合等情景下,被认为不得不侵犯的语言规范。
在不
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禁忌语也会存在差异。
中西方作为不同文化的代表,其禁忌语的特
点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中西方禁忌语的定义、类型、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定义对比
在中文中,禁忌语通常是一种文化习惯,而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
在中文中,禁忌语常常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不得撒谎、不得说脏话、不得诅咒等规定。
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往往涉及到禁止提到神明、忌讳神圣物品等方面。
类型对比
在中文中,禁忌语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禁止谈论病死人,忌讳祖先、吃禁忌食物等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禁忌语主要包括禁止提到神明、禁止亵渎神圣物品等。
文化背景对比
中西方禁忌语的不同来源于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在中文文化中,道德规范经常出现,
尤其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非常流行,道德约束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信仰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中西方禁忌语不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我们应该在了解不同文化
的基础上,遵守当地的文化规范,尊重文化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握好它。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
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对比择要禁忌是天下各民族之间遍及存在的一种文化征象,禁忌范例了人们的言语举动与社会外交。
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
所以,无论是在英语照旧汉语中,我们都市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差异,会引起对方猛烈反感,效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制止使用,便是禁忌语。
跨文化外交是当代外交的重要组成部门,相识语言禁忌征象可以使跨文化外交越发得体。
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响在社会生存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外交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要分析了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配合性和差异性,总结出了三条配合的禁用原则并对汉英文学作品、动物习语以及称谓语等方面的禁忌语语用差异举行分析。
实验从语形遮掩和语义遮掩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究汉英禁忌语的语用表达,议决语用的艺术办理跨文化外交中的禁忌标题。
要害词: 禁忌语;外交;语用;相比Abstract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ople’s language and soci 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taboo can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appropriate. Taboo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 every corner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life, so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can be of great help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community and the otherness of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e thesis summar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using the taboos and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angles of literature, animal idioms and the addressing words,trying to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agmatic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taboos.Key word: taboo;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mparison语言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门。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汉英禁忌语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语言之中。
禁忌语的存在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还体现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敬畏和回避。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各有特色,反映了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因此,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使用和表达形式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
文章首先将对禁忌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词汇、语法、语用等层面对汉英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讨其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有益的语言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汉语禁忌语概述禁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中。
在汉语中,禁忌语的使用尤为丰富和复杂,这既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汉语禁忌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死亡、疾病、灾难等负面事件相关的禁忌语,这类词语通常被视为不吉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
例如,“死”“亡”“病”“丧”等词,在汉语中往往被视为禁忌,人们在交谈时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词语,而是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
另一类禁忌语则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尊重权威等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在汉语中,与这些观念相悖的词语也成为了禁忌语。
例如,直接称呼长辈或权威的姓名被视为不敬,因此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尊称或敬称来代替。
汉语禁忌语还体现在对特定事物或行为的禁忌上。
例如,数字“4”在汉语中与“死”谐音,因此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在一些场合中会被避免使用。
另外,对于某些动物或植物,由于与某些负面事件或观念相关联,也会成为禁忌语。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禁忌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反映,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观念,因此在表达中会有一些禁忌语涉及到的内容也会不同。
本文就中西方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一、言辞直率与严肃性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言辞直率程度和严肃性上。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禁忌语的使用相对来说会更加自由和宽松。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带有性暗示或粗俗语言的表达方式,而这在中国文化中是禁忌的。
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中的性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所不同,西方社会更加开放和进步,对性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高,因此涉及到性话题的禁忌语也相对较少。
在严肃性方面,西方社会更加倾向于幽默和调侃,对于一些严肃话题也会采用一些幽默和调侃的方式进行表达。
西方人在开会或讨论一些敏感话题时可能会用一些讽刺和讥讽的语言,来缓解紧张的氛围。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尊重和庄重,对于一些严肃话题会采用更加谨慎和谦虚的方式进行表达,禁忌语的使用相对会较为严格。
二、尊重和礼貌的不同观念三、宗教信仰对禁忌语的影响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禁忌语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西方社会中,基督教是主要宗教之一,而基督教中强调的爱、宽容和谦逊等价值观念对西方人的行为方式有深远影响。
西方社会中对于一些与宗教相关的话题,如神灵、圣经等的讨论通常会更加谨慎和尊重。
与此相反,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宗教是佛教和道教,这两者对于禁忌语的定义并没有那么明确,因此在中西方禁忌语中对于宗教话题的限制也会有所不同。
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言辞直率程度、严肃性、尊重和礼貌观念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
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念,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禁忌。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十分重要的,避免因为禁忌语的使用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中西方禁忌语是由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念所塑造的,反映了不同文化间对某些话题的敏感度和对个人尊严、社会和谐的追求。
尽管中西方禁忌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方禁忌语进行对比分析。
中西方禁忌语在性话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性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通常被视为隐私的一部分。
中国人往往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与陌生人之间谈论性话题,甚至连简单的性别暗示也会被视为不文雅。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在性话题上较为开放和宽容。
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可以在公共场合自由地谈论性相关的话题,甚至在电视、电影中表现出较为直接的性暗示和描写。
在宗教与政治话题上,中西方禁忌语也存在差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尽管宗教信仰自由,但对于在公共场合谈论宗教话题存在一定限制。
在中国社会,以及许多东方社会中,政治话题也常常被视为敏感的禁忌,公众对于谈论政治会存在一定的担忧。
而在西方社会,宗教和政治话题相对较为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讨论和表达政治观点,这体现了西方社会对言论自由的重视和宪法保障。
中西方社交礼仪也存在一些不同,涉及到禁忌语的使用。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维护面子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文社交场合中,人们往往避免使用直接的批评或否定性的语言。
相对而言,西方社交中更注重直接和坦率的沟通,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对他人的评价。
这种直接和坦率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失礼和冒犯。
中西方禁忌语在对待敏感话题时也有不同的观念。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的权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年长者或上级交流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更加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质问或批评。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更强调平等和个人权利,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这也体现了中西方社会在价值观和权力结构方面的差异。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
浅论中西方禁忌语对比在不同的文化中,禁忌语是一种被广泛遵守的规则或准则,用于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禁忌语通常是因为文化、宗教、社会价值观等原因而产生的,对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比中西方的禁忌语,可以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人们在交流中的差异。
中西方的禁忌语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一些对粗俗、下流和不雅的话题或用语往往被视为禁忌。
谈论性行为和生殖器官等话题在中国文化中是不被认可的,被视为不礼貌和猥亵的。
同样地,在西方文化中,对于谈论性行为和生殖器官等话题,虽然不被视为禁忌,但是在正式场合和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也会被视为不适当和不礼貌的。
对于一些敏感而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中西方的禁忌语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政治、宗教和敏感的历史事件等话题往往被视为禁忌,并被认为是不得讨论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价值观念对于这些话题有着特殊的敏感性。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容易对政治、宗教和敏感的历史事件等话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言辞激烈和争议性的讨论是西方文化中思想自由和民主的一部分。
中西方禁忌语在礼貌和尊重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长辈、上级和学者被视为有权威的人,人们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要尊重和遵守。
在与这些人交流时,人们通常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并避免使用冒犯或不尊重的语言。
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
在交流中,个体的言辞和态度更受到保护,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批评。
西方禁忌语往往更注重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
中西方禁忌语在内容、表达方式,敏感话题和礼貌尊重上存在差异。
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中的禁忌语对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应该注意并遵守相应的禁忌语,以避免冒犯和误解。
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以促进和谐的跨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2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5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6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7 中美鬼节文化的对比研究
8
9 伍尔夫的悲剧—电影《时时刻刻》观后
10
11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13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1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18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
19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20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21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22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23 从托妮莫里森透析世纪黑人民族意识演变
24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5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2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他们眼望上苍》
27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2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9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30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爱情观
31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3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33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34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
35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3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艾丽丝门罗《逃离》中女性人物命运
37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
38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39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40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41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42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
43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两次选择
44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
45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辛普森一家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46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47 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与民族主义风格的平衡
48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
49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50
51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52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
53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54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
55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57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58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59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60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
61 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2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63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64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65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
66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
67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方法
68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
69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70 英国湖畔派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
71 [毕业论文](日语系毕业论文)从《菊与刀》看日本人的情义
72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73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74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75 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及对策
76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77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78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
79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80 词块理论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应用
81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82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83 On the Causes of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84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
85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86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87 浅析《蝇王》的人物及其象征意义
88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9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1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92 如何有效做好交替传译笔记
9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9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5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96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97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98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99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
100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