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亚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校园亚文化对德育的消极影响与对策探析(修正)
校园亚文化对德育的消极影响与对策探析校园亚文化是指游离于主流的校园文化之外并不为主流校园文化所接纳的校园文化形式。
校园亚文化存在于部分学生小团体之中,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校园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
因此,在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正视并处理好学校中存在的亚文化现象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校园亚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但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所有的校园亚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以展现青少年的个性为特征,充满了叛逆与颠覆,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强烈的好奇,充满了对享乐生活无限憧憬。
①课桌文化在中小学生的课桌上,形形色色的图画、文字往往充斥其中,年龄较小的学生往往把自己的“创作”得意得镌刻的课桌之上,并以此为荣,稍大些的学生则往往刻写自己喜欢或暗恋的异性名字,或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名字,也有不少学生会在课桌上刻写一些自我激励的语言。
多种形式的“小创作”让课桌疲惫不堪,也让老师头疼不已。
②厕所文化厕所文化多出现在厕所的墙壁上,充满各种性暗示,五花八门的图案以及各种脏话。
③服饰文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个性化追求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衣着上追求新鲜与时尚,并以穿校服为丑。
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拒绝穿校服上学,即使穿校服也会是以自己个性的方式穿在身上。
此外,所谓“非主流“小饰品、”“非主流”妆容也是学生追逐的方向。
④口头文化在校园亚文化群体中,学生的语言要么脏话连篇,要么暴力成性,要么就是似是而非的网络语言,要么是娇滴滴嗲声嗲气的蛮横公主腔……总之,怎么说话有个性怎么说,从来不会考虑语言的文明与健康。
各种庸俗无聊的新童谣也流行在很多学生的口中,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排成队,四年级的女生真可爱,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⑤非正式小团体文化学生中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他们崇拜暴力、张扬个性、渲染色情,惟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不思进取,厌学情绪严重。
浅议青少年亚文化及其对青少年道德、心理的影响
于 青少年充 满活 力和生机 。 于想 象和尝试 。 敢 他们 的价值观 念和 行 为方式就 更会富于 变化 。 尽管这 些观念 和行 为仍 不够成 熟 , 但也 常 能成 为社会 主文 化的先 导。这样 , 社会 中就 出现 了“ 化反哺 ”即 文 。 成 年人 以青少年 为模仿 对象 的文化作用 方式 。 比如 , 牛仔裤最 先是 由青少年 穿着 的 , 流行歌 曲最先 是由青 少年欣赏 的 , 随后 被成人 社 会 接受 。诸如 “ 争合理 ” 求 自我实 现”“ 扬个性 ”“ 受生 竞 、追 、张 、享 活” 等价 值观念也 常 由青 少年率 先接受 。而且 , 青少年 文化 的超 前
( 中学生语 ) 一 。这体现 了青 少年 的 自主性 、 时代性 和不墨 守成规 。 比如 , 青少年 在生活 方式方 面强 烈地追 求个 性 , 穿戴青 少年 中流行 的服 饰 , 用他们 自己的语 言进行 交流等 。 运
自己的文化创造 , 在总体上形成 了与社会主 文化有别 的青 少年亚 文 化。 当前中国的青少年亚文化承认社会主文化中道德、 习俗 等深层 次 内容 的合理或基本合理 , 而只在包括 闲暇 、 交际 、 消费 、 就业等 的生活 方式 和相 应的价 值观念 方面有所改变。这样 的改变 , 不同性别、 在 不 同年级、 不同地 区的青少年群体 中仍有差异。就我们 的调 查发现 , 在 消费观念 上 , 男生的虚荣心 比女生更强 ; 低年级 中学 生倾 向于考虑国
一
、
青少年 亚文化 的特征
在 不同 的时代 , 少年亚 文化有 着不同 的表现和 特征 。当前 , 青
青少年 亚文化 的特征可 归纳如 下 : 独立性 :青少年 亚文化是 在社会 主文化 内与社 会主 文化有一 定偏 离率 的文化表现 形式 ,是 体现 青少年 与众不 同的选择 的一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成因与对策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成因与对策[摘要]格调低下的新童谣、泛滥成灾的卡通漫画及日益弥漫的消极混世、金钱至上的思潮,这些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产生,缘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
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化;要重构德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丰富文化生活;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亚文化德育价值观校园文化作为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渗透性、持久性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些不良文化倾向以其“新奇”、“趣味”、“好玩”等独特“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一些格调低下,含有不健康成分,庸俗无聊的新童谣在校园内广为流行。
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交了学费学不成,不如……”,什么“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排成队,四年级的女生真可爱,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什么“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爱上了夏紫薇;摸你的头,真温柔,好想和你手拉手。
”什么“考试作弊,齐心合力,谁要告密,下课暴力。
”等等,不一而足。
又如,一些学校集卡热走入误区,内容不健康的卡通卡片在校园内“风起云涌”,对孩子有误导之嫌。
日本版的漫画类小人书泛滥成灾,渲染色情、暴力等的作品屡禁不绝,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同时,消极混世、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的腐化观念正逐渐蔓延,花钱买作业、大办生日宴、哥们义气、攀比争阔、偷盗违纪等不良现象比以前明显增多。
再加上港台“殖民地文化”对学生日积月累的熏染,使学生媚外心理严重,起洋名、穿洋装、过洋节渐成时髦。
种种现象表明,校园文化已失去了往日的清纯,不良倾向的影响愈加严重,这给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他们的思想观念十分脆弱,易受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影响。
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前行的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问题一:课程设置单一、枯燥乏味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存在着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和枯燥乏味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学习方式的缺乏创新。
大部分学校的思政课程设置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内容囿于教科书的框架,缺乏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课程设置的单一还表现在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缺乏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探讨和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必然会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思政课程进行多样化的设置,引入更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拓宽思政教育的视野和内容范围。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创新教学方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
2.2 问题二: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往往较为薄弱。
重视隐性课程 提高德育实效——论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所 谓 同辈 群 体 亚 文 化 , 指 同 辈 群 体 中 共 有 的 是
价值观念 、 为方式 等 。青少 年群 体是 同辈群体 的 行 组成部分 , 青少年亚文化 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 。 由于青少年群体年 龄相近 、 志趣 相投 、 系融 、 关 地
教研视 点
德 育 隐 性 课 程 与 亚 文 化 的 基 本 内涵 美 国 教 育 社会 学 家 杰克 逊 在 其 专 著 《 级 生 活 》 班 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 的概念 。他认为 ,隐性课程乃 “ 是一 种真正的道德 教育课 程 , 是一种 比其他 的任何 正式课 程更有影 响的课程 ” 。笔者认 为 , 隐性德育课 程 是 相 对 于显 性 德 育 课 程 而 广 泛 存 在 于 课 内外 、 校 内外 , 藏 的 、 隐 的 , 教 育 的 物 质环 境 、 神 氛 围 潜 内 以 精 等方 式 存 在 的 , 明 显 陈 述 的课 程 , 通 过 学 生 无 意 未 是 识 、 特 定 的 心 理 反 应 起 作 用 的德 育影 响 因 素 。 非 亚 文 化 作 为 隐性 德 育 课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与主 文 化 相 对 而 言 的 。主 文 化 指 的 是 整 个 社 会 成 员 共 同具有 的文化 , 而亚文 化则是指 由特定 社会 群体 发 明、 信奉 和推行 的一种特有 的文化价值体 系、 思维 模式和生活方式 。群体和群体内成员共同认同的特 有 的文 化 意 识 , 构 成 亚 文化 不 可 缺 少 的基 本 条 件 , 是 以相 同的年龄 、 身份 、 阶层 、 职业甚 至是兴 趣 、 爱好 、 信仰为标 志 性特 征 , 以构 成 形形 色 色 的亚 文 化 可 群体 。 二 、 思想 政 治 教 育相 关 的亚 文化 形 态 与
浅论青年亚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括不少青少年工作者和媒体文化从业者, 由此带来 了对此类 青年亚文化 的批判和反 思。这档节 目之后,全 国各类选秀节 目纷 纷上档,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何正确面 对青年亚文化对高等教育带来 的冲击,应 当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 视 ,并 由此推进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上 的 转变。
秀娱乐节 目 ‘ 国偶像 >的电视节 目 ‘ 美 超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 曾指出,青少年时 期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 中处于 自我同一性 混乱、 不断寻找和形成 自我同一感 的时期,
偶像崇拜正是青少年求 同心理的反映。在 这一过程中,模仿的对象非常重要 ,青少 年的偶像崇拜心理成为当前青少年工作研 究中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 。在校大学生年 龄 一般 在 l—2周岁 左右 ,正处 于生理和 82
人们对 于主 流 文化 之外 的文 化形 态也 大多
二、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的影响 首先 ,从 内容上 来讲 ,青 年亚文化 直 接影 响着大 学 生价值 观 的建 立 。 近些 年来 , 越来 越 多的高 校思 政工 作者 反映 :现 在 的 学 生越 来越难 管 了 。 目前在校 的大 学生大 多 是 在 宽 松 多 元 的文 化 背 景 下成 长 起 来 的,他们 的成 长过 程深 深 的烙上 了亚文 化 的痕迹 。20 04年 1 0月至 1 ,共青 团中 2月 央与 中 国青 少年研 究 中心在 北京 、上海 、 福 建 、湖南 、辽宁和 陕西 等六省 ( )2 市 0
的文化 标准 ,甚 至产 生心 理上 的逆 反 性和
所高校联合开展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 ,其 中对 大学生 思想 政 治教育素 质 的 评价中: 可以看出,集体观念、 心理素质、 艰苦 奋 斗精神 和奉献 精 神 四个 方面 是师生 普遍 认 为得分 较低 的 ,这些 项 目特 别值得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和飞速发展,网络亚文化也在不断壮大。
这些亚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困境。
本文将从影响、困境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亚文化的影响网络亚文化是指在网络中形成的、有一定人数和共同特征的、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文化。
它们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在网络上团结一致,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
在现今社会中,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亚文化更是盛极一时。
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亚文化对其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受困于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大学生会寻求某些亚文化作为情感寄托,从而加入某个社群,接受他们的思想和方式。
而一些亚文化中也存在着危险的思想观念,如极端思想、暴力思想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偏激和行为的偏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来传递,这种方法在今天的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难度。
大学生渴望真实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而课堂上机械的知识灌输很难引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导致了信息传播的便利和快速,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渠道受到限制。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了困境。
三、对策研究针对以上困境,我们需要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实际情境。
下面介绍几点解决方案:1. 建立互动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真实情境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构建网络亚文化。
学校可建立自己的网络亚文化社群,注重学生思想倾向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同时积极引导他们融入校园文化中。
3. 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为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在传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学校可以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将传统教育方式引入网络中,开展网上思政教育。
当代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an’t understand
crazy to the network,singers,movie stars and some idols.
Since the 1 950s,the youth subculture has appeared in Europe and become popular,Various subculture florms and ideas come into the public society.Because of its unique style, it
2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及其成因………………………………………………………………….5 2.1青年亚文化的内涵………………………………………………………………………5 2.1.1文化………………………………………………………………………………….5
2.1.2主流文化和亚文化…………………………………………………………….6
ef托cts the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rst, it analyses some problem about the
youth subculture.Then it analyses that the youth subculture innuences the youth
2.3.2从青年自身视角来看………………………………………………………。12 3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17
youth
subculture
innuence
Chinese
people,
it
has
spawned
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
张海帆‘ 唐
( 1.华南理工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摘 要 : 当前 文 化 多元 化 的 趋 势 既 给 我 国高校 的
媛“
510632 )
5 10640 ; 2.暨南大学 学生处 , 广东 广州
多 元 文 化 冲 突 中 的各 种 新 的社 会 思 潮 为 社 会 大
一代 。
个看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它的确也反映了客观存 在 的某些现象 。现在我们在处理 国家关系时 , 也不 以意 识形态论亲疏 , 而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是 , 只要 世界上存在剥削和压迫 ,就不能笼统地谈什么意识形
态 的“ 淡化 ” 问题 。在 “ 化 意识 形 态 ” 为一 种 流行思 淡 成
从事 。 要么一味崇拜西方文化 , 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 、 民主 观 、 自由观不 加 取舍 地 接 受 , 从 行 动 中释放 出 并 来 , 处 为西方 生活辩 护 , 处 以西方事 务为优 ; 要 么一 味 拒 斥 西 方 文化 , 西 方 文 化 如 洪 水 猛 兽 , 现 出一 种 视 表
狭 隘 的爱 国主 义 和 民族 主义 情 绪 , 至是 更 为激烈 的 甚 民族 主 义 。 5.不稳 定性 、 中心 、 无 多样 化
来 的诸 多 问题解决之前 ,人们尤其是 当代大学生思想 上难 免 出现 困惑 与仿 徨 。
2 .冷 淡 与 漠 然
冷战后 , 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以后 , 意识形态和社
4 .盲 目与 浮躁
当代 中国大学生 习惯 于在 历史 给定 的价值体 系 中 选择 自己的行 为 目标 和行 为方式 。现 在 , 一 固有 的 目标 和
在 多元 文 化 的相 互 激 荡 中 , 分 人 失 去 了价值 选 部
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2020年第33期(总第879期)丈敖冬‘科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郭一丁(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51)摘要:在泛文化时代,青年身处文化漩涡之中,容易受到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
大多数青年有鲜明的立场,能够分辨是非,从而坚定主文化。
但也有极小部分青年囿于各种亚文化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主体应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发挥主动性,积极引导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适应,发挥最大功能,势力消解不良影响。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如今,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技术不断成熟,大众文化随之呈现出异彩纷呈态势。
“镇魂女孩”“现男友”“锦衣奶奶”频频登上热搜,粉丝文化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现象级事件,“我太难了”,“人间不值得”等网络流行语以戏谑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压力的吐槽,展现出丧文化影响下的部分年轻人的社会心态。
丧文化的文化2018年网络热词,“都行”“无所谓”成为一些佛系青年的口头禅%然而信小呆、杨超越等以好运符号为代表的锦鲤文化,在重事又体现出青年的状态。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走红,不仅使短视频迎来了发展的风口,而且使土味文化、嘻哈文化、cosplay等小众文 化大了%之,b文化主流%文化,文化,一文化体的成的值信、行式等活的体现,是属于部分的的文化现象%青年亚文化顾名思,以年,青年体造的,以表达我值、对主导文化进行挑战的各种文化实践和生活方式,它是社总体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内涵丰富,型多样。
一、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一)抵抗性青年亚文化最鲜明的特点是抵抗,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流文化内容、表现形式等的抵抗。
根据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看法,亚文化沟的产物,社会结构矛盾的产物叫如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了许多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问题,青年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需欲望不断增长%青年文化试图解决父辈社会中悬之未决的社会问题,以戏谑的方式对各种不公正现象进行符号层面的挑战。
政治社会学论文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政治社会学论文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异质化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并探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特征1. 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与国外的亚文化相比,中国的青年亚文化明显受到了本土化的制约。
中国的亚文化常常通过本土元素的融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表达方式。
2. 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的背景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文化的转型也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形成。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的生活条件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物质条件,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
3. 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年轻人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和思潮,形成个性化的文化认同和亚文化圈子。
二、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 挑战传统价值观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以其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而引起关注。
青年亚文化倾向于追求个性和自由,对传统的权威和规范进行质疑。
这种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育者思考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2. 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注重自我表达和个性的发挥,鼓励年轻人发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影响,促使教育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也承载着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期待。
年轻人通过亚文化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不满的情绪,倡导平等、公正与多元化。
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反思,教育者需要更加注重社会问题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进步。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校园亚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现在的高校思政教育必然面对校园亚文化影响的语境,在校园亚文化的审视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每一位教育者也应当进行反思并寻找更完善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校园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自媒体平台的火速蔓延,当代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可谓说是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冲击、震撼和蜕变。
大学生虽然生活在相对单纯的大学校园中,但是当前高校的开放程度已经相当高,各类文化和思想交流也日益频繁,多元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与校内信息发生着置换,各种的价值观念不断渗透,逐渐形成了校园亚文化。
校园亚文化源头甚广、种类甚多,近年来在校园文化的组成中所占据的比重不断增大、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增加,成为了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1.校园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校园亚文化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校园亚文化。
健康的、好的亚文化能够有效地补充校园主流文化,并且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不健康的、不良的亚文化则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反作用,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健康的校园亚文化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拓宽个人眼界、舒缓心理压力。
其实当前的在校大学生面临着很多不同的压力,有的人担心自己的学业,有的人感觉自己十分孤单无助,有的人承受着来自就业、考研的压力,他们也希望能够遇见知音、能够碰到懂得自己的人。
健康的校园亚文化以其昂扬向上、兼容并包的独特姿态和风格,满足了来自不同环境、性格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就仿佛让伯牙可以找到钟子期。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压力得到了释放、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可以依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去选择自己想要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展露内心真实的情感、展现真实的自我,与他人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而不是一种硬性的、受约束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感受不同价值观念、思想理念的冲刷和碰撞,在一种放松的氛围中丰富了课余生活、陶冶了个人情操、愉悦了身心,在缓解和释放内心压力的同时,找到了心灵的平衡与和谐,得以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网络亚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摘要: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阵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还需要守好网络阵地。
守好网络阵地离不开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网络亚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因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反叛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本文通过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亚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作为一种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网络文化形式,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而存在的文化形式,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由于网络空间的相对隐匿性,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中发泄负面情绪,从中寻求所谓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导致他们疏离现实生活的情感交流,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心理精神疾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高度重视、高度警惕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与特征1.1网络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一个概念。
“亚文化”一词最早见于Milton·M·Gordon《亚文化概念及其应用》,将“亚文化”表述为:“亚文化是一种基于种族、经济、宗教和地区等不同社会要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文化。
”胡疆锋在《亚文化读本》中提出,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方式挑战主导文化权威而产生的一种附属性文化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自身认同的文化。
因此,可以认为,亚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为形成社会认同而形成的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的且具有颠覆性边缘性的文化。
校园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及对策
色 。国内学 者周宗 伟指 出 ,这 是 现代 青 年人 的社 会 化 过程 “
的‘ 隐忍 ’ ‘ 与 释放 ” 。 中学 校 园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无 疑 是建 构 ’ 中学 生思想 以及 价值 观 的主 流 文 化 阵地 , 校 园 亚 文化 用 而
一
种 戏弄和 颠覆 的 姿态 挑 战 思 想 道 德教 育 , 过 对 经典 话 通
其次, 外来 文化 的 影 响 。西 方 信 息 技 术 与 电子 时 代 的 到来 , 文化消 费提供 了条 件 。改革 开 放后 , 为 中学 生 对 现代
可见 一斑 ,s b 意 味 着 “ 缘 、 “u ” 边 附属 、 要 的 ” 义 。《 次 含 中华 文 化辞典 》 中认 为“ 文化 ” “ 体 文化 ( 指 民族 文化 ) 亚 是 群 尤 中 与主文化 具有 价值 歧 异 并 居 于从 属 地 位 的 各 种 文化 成 分 。 如 中 国古 代 的道 家文 化 区 别 于儒 家 文 化 、 国古 代 商 业 文 中
语秩 序 的解 构 , 解传 统 经 典 话语 秩 序背 后 的道 德 伦 理 和 消 文化 秩序 , 这确 实 对 我 国 中学 的 道德 教育 提 出 了一 定 的 挑 战 。需 要我 们从 中学校 园亚 文化 产生 的原 因及 其带 来 的 消
解作 用和应 对策 略 两个 层 面分 析 , 找 中学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寻
化 区别 于农业 文化 等” 。 在中国, 中学 校 园 的 亚 文 化集 中 表 现在 “ O后 ” 上 , 9 身
传媒 文化传 播方 式的盲 目追求 适应 了社会 娱 乐性 的文 化需 求 。尤其 随着 互 联 网 的发 展 , 中学 生 的 价 值 观 念 、 德 取 道
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作者:张善禹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应对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希望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年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既具备着显著的创新性与时代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边缘性与反叛性。
因此,在充分尊重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其负面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極为必要的。
一、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正面影响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由于青年亚文化通常具备着显著的创新性与多元性,且通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应该与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因此,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与创新,使高校的思想教育内容可以更为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形式,通常是以教师单方向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积极性严重不足。
而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带动了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QQ、微信、微博等被学生们广泛使用,进而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
(二)负面影响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与传播,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作者:廖幸儿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摘要:高校校园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是并存的,其是一种特有的行为形态与价值观念,对培育大学生高尚素养、健全人格十分重要。
因高校校园亚文化会冲击大学生思政教育,削弱思政教育话语权利。
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对校园亚文化进行包容,加强指导与约束大学生,进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内涵,论述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提出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校园亚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一、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内涵高校校园亚文化也被称之为集体文化,其是相当于高校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局部、非主流文化现象。
校园亚文化发展在主导文化之间,不仅具有与主导文化相通的价值因素,还具有专属于自身特有的思想观念因素。
校园亚文化是形成于大学生群体之间,其对主流文化是一种颠覆,具有颠覆性、边缘性、批判性。
校园亚文化并不是一种恶性文化,其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力,诸如宿舍文化、商业文化等,但也存在负面的文化现象,如偶像文化、暴力文化等。
可见,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
二、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一)削弱主流文化影响力度素质教育理念下,环境育人被提上日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带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为大学生带来精神理论与智慧力量。
然而,由于校园不良亚文化的生成,尤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文化机械能传播,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使大学生出现理想淡化的消极人生态度。
例如:在校园亚文化背景下,衍生替服务、替课,甚至是替考等不良文化,使大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唯金钱论”,不利于大学生长期发展,更不利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急需大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大学生。
(二)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形成一定的挑战当前高校大学生多数都是“00”后,他们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下长大,具有个性、鲜明的特性,热衷于享乐,害怕吃苦、劳动,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
高校不良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高校不良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刘青春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2)004
【摘要】校园亚文化作为一定观念支配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优秀、健康、积极的校园亚文化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发展,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而不良亚文化则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主
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和兴趣追求,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和效果.本文在深入剖析不良亚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对青年大学
生的危害等基础上,阐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影响,提出了消除不良亚文化的建议、策略和有效措施.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刘青春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区,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J], 华梅
2.高校不良亚文化产生的原因、消极影响与对策研究 [J], 姜玉齐;徐和平
3.网络舆情的难控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J], 吴萍;陈山源
4.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J], 李轶
5.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J], 张善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孙银玉;伍旭中;谈丽娟
【期刊名称】《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文章主要对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扬弃并存,加大力度优化网络空间环境、合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应对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
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要充分了解青年亚文化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正面作用和反面作用,积极倡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核心观念与青年亚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总页数】3页(P151-153)
【作者】孙银玉;伍旭中;谈丽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3.青年亚文化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研究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外来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分析——基于17名研究对象的扎根理论研究5.青年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亚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分析校园亚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低俗的网络信息、拜金主义及个人享乐主义思潮等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产生,来源于很多因素,比如传统文化的变迁、现代人价值形态的转变等,但更突出地暴露了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要求学校要大力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合力作用,有效控制不良亚文化的产生。
标签:校园亚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对策一、中学校园亚文化的含义社会中文化的主流我们称之为主文化,它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文化标准,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儒家文化,虽经无数岁月的洗刷,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社会公认的文化意识,这是一种占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文化。
亚文化则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级次群体的成员共同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成为其大部分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而在校园中某一部分群体特有的文化,也就是校园一族的另类文化,我们称之为校园亚文化。
二、中学校园亚文化现象(一)教室文化教室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整洁优雅的教室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而现今的中学教室墙壁上的涂鸦、脚印,桌面上的各类“墨宝”随处可见,同时教室还充当着一些情侣约会的场所,上课纸条交流,下课卿卿我我,这些不良亚文化的萦绕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腐蚀性的作用。
(二)语言服饰文化现今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接触到外界各类新鲜事物,中学生总是很有创造力的,他们充满活力的思维将新事物通过别的角度展现出来,创出同龄人都认可的流行歌、流行诗,一些正语反说的省略语在他们很快成为一致认可的暗语,这些无不体现出学生消极负面的心理。
受潮流时尚新观念的影响,不少学生盲目追求时髦,以此吸引别人眼球。
因此,涂鸦文字、夸张图案在她们的衣裤上随处可见,绚丽首饰、奇异发型在他们的身上屡见不鲜,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时尚、个性的展现。
(三)宿舍娱乐文化由于升学压力,很多中学生都选择在学校寄宿,除了在教室,他们所在最多的地方就是宿舍,宿舍原本是供大家休息的地方,可不良的宿舍文化却把它变成了一个娱乐场所。
女生宿舍通常是讨论言情小说,美容化妆,许多女生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去织一条围巾或者绣一个十字绣,男生宿舍更多的则是三五成群围着下象棋,共同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或者几个围成一圈开始打牌,无拘无束,边打边调侃,屋子里通常乌烟瘴气,整条楼道不得安宁。
这样的宿舍娱乐文化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低级趣味的影响。
(四)校园暴力文化随着中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受社会环境影响,帮派江湖意识、贪图享乐意识等不良思想不断增强,他们讲究江湖道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以“大哥”为荣,在校园里耀武扬威、飞扬跋扈,为所谓的江湖义气发生暴力冲突,还有一些中学生他们讲究“金钱至上,享受至上”“有钱就有一切”,当家庭、朋友提供的钱财不够挥霍时,他们往往通过偷盗抢劫、敲诈勒索等暴力方式满足需求,从而造成中学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升,犯罪不断低龄化发展。
(五)网络低俗文化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各类资源得到极大的共享,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中各类游戏、网上交友、色情网站等一些低俗文化盛行,运营商利用青少年对一切充满好奇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其在游戏等级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体验所谓的“成就感使”,在虚拟的自由天地满足其对异性充满的好奇,其结果是使青少年的心灵发生扭曲。
除此之外,留言文化、厕所文化、小说文化、短信文化大多都呈现出消极颓废的情绪,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校园亚文化产生的原因(一)传统文化的变迁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它强调教育训导功能,加之统治阶级对文化的控制,使得人们意识形态单一,在相对落后封闭的社会中,亚文化并没有滋生的土壤,而当今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日新月异,为中学校园亚文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顺应而生的文娱结合、消费主义文化盛行,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恶性膨胀,贫富差距不断分化,旧的社会规范开始弱化,新的社会规范还不完善,在面对新旧交错的社会规范时,辨别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无所适从,这为亚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价值形态的转变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不仅缺乏理性思考的头脑,而且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然而社会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铺天盖地地将学生包圍起来,这些因素给学生纯洁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对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
同时,他们一方面在学校接受奉献、乐业、诚实、守信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从社会和家长身上受到金钱、逐利、欺诈、贪欲的“活教育”,这种交织的矛盾中使得一些青少年在价值观的塑造上出现迷茫、困惑、思想混乱。
(三)中学德育的失效网络时代为中学生的选择提供了自由狂欢的舞台,他们对新兴传媒的热衷和对传统识读教育的排斥,阻碍了传统教育的实施。
同时,现今中学教育制度存在弊端,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重视升学考试,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致使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严重偏斜。
另外,吞噬个性的教育方式与现在中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德育教育不能适应当今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变化。
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致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亚文化的引导和控制面对亚文化的存在以及不良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消极等待和观望,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完善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利用健康的亚文化引导不良亚文化,创建文明健康、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改善环境,完善校园主流文化的营造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弘扬主旋律,用主流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
首先,建立制度,科学管理。
制度是文化的保障,学校要弘扬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领袖气质等主流文化中积极精神必须靠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其次,改善学校物质环境,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温馨自由的教室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报刊亭等的育人作用,提升校园主流文化的品位和层次,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人文环境建设,如营造民主平等、团结互信的师生关系,协调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弘扬主流文化,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参与热情,提升中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使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亚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不良亚文化也是必然存在的事物,我们对于校园亚文化不能压制或者排斥,而应该改善传统的德育方式,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
首先,要充实和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突出本校的文化特色,努力发掘校园亚文化的积极因素,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其次,要优化德育形式,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各类活动,将学校主流文化贯穿到社团文化、宿舍文化等亚文化中去,如开展宿舍文化节、文明和谐宿舍创建活动、社团文明共建活动等。
最后,努力改造、合理疏导不良亚文化。
针对部分不良亚文化现象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简单粗暴,可以采取“个案化引导”,润物于无声之中,将不良亚文化向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引导发展,如对不良的网络文化,可采取学生座谈、讨论等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个别情节严重的,可采取约见家长、帮助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自觉接受教育。
(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合力控制不良亚文化青少年的成长关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优势,学校可以成立社区教育工会、家长教育委员会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中学生到当地文化宫、科技馆、博物馆、德育基地、人文古迹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德育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辨别鉴赏能力,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化建设。
针对受到不良亚文化影响的中学生,学校和家长可以配合形成德育网络,对他们的德育思想进行监督指导,发挥德育教育的合力作用,避免其受不良亚文化更大程度的影响。
总之,校园亚文化的营造要以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学生组织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阵地,将教育思想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寓教于主流文化活动之中。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特色,调整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形式,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努力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亚文化,从而有效地克服校园不良亚文化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1]袁小武.试论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巢湖学院学报,2004,(6).[2]张玉茹.校园亚文化与青年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4,(1).[3]王邦虎.校園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欧红梅.校园亚文化现状剖析及应对措施[C].全国教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5]李萍,钟明华,著.伦理的嬗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林滨,贺希荣,著.全球化视野中的伦理批判与道德教育的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程红兵,著.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书生校长的教育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