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合集下载

危险废物贮存间设置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间设置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库设置一、基本要求根据公司实际,设置贮存库用来贮存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贮存库面积,贮存能力。

公司危险废物为废矿物油、油墨罐、粘油墨的布和塑料、废水处理污泥,具体如下:根据危险废物种类贮存库需设置四个贮存分区。

二、贮存库设置要求:(一)选址1、贮存设施选址应满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要求,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集中贮存设施不应选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应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

3、贮存设施不应选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及其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贮存危险废物的其他地点。

4、贮存设施场址的位置以及其与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二)一般规定1、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2、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

3、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4、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 1 m 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 10 -7 cm/s),或至少2 mm 厚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 10 -10 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5、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1、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要密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地面应做好硬化及“三防”措施.(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存放危废为液体的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例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存放危废为具有挥发性气体的仓库内必须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2、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边长是40cm)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袋装危险废物包装物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3、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

(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
4、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张贴危废名称,液态危废需将成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5、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危废间内,危废间要有台秤,转入及转出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6、危废库内要张贴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工艺流程、危险废物责任制度、危险废物安全责任结构图、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7、危险废物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教学文案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教学文案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1、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要密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地面应做好硬化及“三防”措施。

(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存放危废为液体的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例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存放危废为具有挥发性气体的仓库内必须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2、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边长是40cm)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袋装危险废物包装物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3、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

(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
4、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张贴危废名称,液态危废需将成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5、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危废间内,危废间要有台秤,转入及转出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6、危废库内要张贴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工艺流程、危险废物责任制度、危险废物安全责任结构图、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7、危险废物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设方案及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设方案及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建设方案及要求一、引言危险废物是指因其毒性、腐蚀性、可燃性、感染性或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废弃物。

为了安全和有效地管理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是必要且重要的。

二、场所选址1.距离居民区和敏感地点的距离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确保居民和环境的安全。

2.应选择离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以便运输危险废物时能够快速、安全地进出。

三、建筑设计1.建筑物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工程标准,确保建筑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应配置适当数量和大小的贮存容器,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和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3.建筑内设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的要求,例如通风设施、防火设施、泄漏防护设备等。

4.室内应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并设立明确的防火通道和消防设施。

四、贮存要求1.贮存区域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分类贮存,避免不同类别的废物混合。

2.应设置防漏设备和防漏底板,以确保废物不会泄漏到环境中。

3.应按照危险废物的特性,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废物与空气、水、其他化学物质等发生作用产生化学反应。

4.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贮存设备和设施,确保其完好可用。

5.应建立健全的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废物登记、标识、分类、封存等内容,以确保废物的追踪和管理。

五、安全管理1.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日常管理工作。

2.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培训贮存人员并定期进行演练。

3.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六、环境监测1.应定期对贮存场所周边的土壤、空气和水进行监测,确保没有危害性物质的泄漏和扩散。

2.应建立废物处理记录,并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七、废物处理1.应与有资质和经验的废物处理企业合作,确保废物得到合规、安全的处理。

2.应建立合适的废物运输和交接程序,确保废物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结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建设方案及要求是确保危险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要求建筑、贮存设备和设施等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并与专业废物处理企业合作,以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1、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要密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地面应做好硬化及“三防”措施。

(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存放危废为液体的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例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存放危废为具有挥发性气体的仓库内必须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2、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边长是40cm)说明1.文赴賈疣帝舌性电塩垂录皑形理岂琴红三;t妙,40 Cffl 駅苣$賢是亦賛色*百序?7薑岂2.廿皆梅恵弊轉2. 5cm竈黛闍亍吐龙隆存说義弟房屋旳,謹痕至坯盖巧护怪惟,且需麦裔于1 OOCM?i;岳孑总匕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说明K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顔色尺寸* 40X^0cm 底色=醒目的樞苗邑字体*黑体字字体顔色’黒鱼2.危险类别*按危险废物种类选择。

気使用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为房屋的:或建有囤墙或防护榜栏' 且?§;度窩于100C・时F粘贴于袋装危险废物包装物上的危险废物标签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说明1.龟社麦牧那荃弋寸衣色尺寸;】OX】Ocm,.t 包,曜目的疇貰色宇隹:臺強字字穽杲色:黨隹2、老宜类割:按逼亡童打弊其迭择°3、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

(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4、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张贴危废名称,液态危废需将成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5、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危废间内,危废间要有台秤,转入及转出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6、危废库内要张贴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工艺流程、危险废物责任制度、危险废物安全责任结构图、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应急预案7、危险废物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是用于储存和暂时保存危险废物的设施。

它的设置要求与管理规定密切相关,旨在确保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下面是一些危险废物暂存间设置的常见要求。

1.地点选择: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地点选择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食品生产区等敏感区域,并处于防火安全区域内。

同时,还应避免设置在易受冲击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区。

2.布局和建筑:危险废物暂存间通常应具备单一进入口和出口,这有助于控制出入废物的流量。

建筑物还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减少危险废物挥发物的积累。

3.容器和封装要求:存储设施应提供合适的容器和封装,以确保危险废物不会泄漏或扩散到环境中。

容器的选择应考虑废物的性质、体积和负荷能力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清洁和处理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以保持清洁和处理废物。

这包括配备泄漏处理设备、清洗设备、灭火器材等,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事故。

5.标识和标志: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筑物应明显标识,并配备必要的警示标志和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标识应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储存期限、相关清洁和安全措施等信息。

6.安全培训和操作要求:存储场所的经营者应确保工作人员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熟悉设施和操作程序,并具备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危险废物储存和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7.应急响应和溢出处理:危险废物暂存间应制定适当的紧急情况和溢出处理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设备和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包括设置泄漏收集器、防渗漏设备、抗衡装置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

总之,危险废物暂存间的设置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点选择、布局设计、容器封装、设施设备、标识标志、安全操作等。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规定这些要求,以确保对危险废物的储存和处理工作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实验室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实验室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实验室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实验室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选址与布局:危废暂存间应远离生产区域,尽量选择在通风良好且便于操作的地方。

同时,危废暂存间需要设置在非人员密集区,且不能位于地下或低洼处,以防止水患和渗漏。

2. 建筑材料:应采用坚固、防渗的建筑材料,确保结构牢固,能够承受重物和压力。

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应进行防水、防潮和防腐处理,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渗透和扩散。

3. 安全设施:危废暂存间应配备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以及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

同时,危废暂存间的门必须向外开启,并配备锁具,以确保安全。

4. 消防设施:危废暂存间应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灭火器材,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工具及设备,如消防沙桶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5. 标识与记录:危废暂存间内应设立明显的标识牌,标明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存放时间和负责人员等信息。

同时,应建立危废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危废的出入库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6. 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应有专人管理,严禁非本企业人员进入危险废物贮存场所。

存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或包装袋上要有明显标志和警示语,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废物暂存间内。

对暂时不能处置的危险废弃物要设立标识牌。

总的来说,实验室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需要从选址与布局、建筑材料、安全设施、消防设施、标识与记录和管理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以确保危废的安全存放和处理。

危废暂存间的八个要求

危废暂存间的八个要求

危废暂存间的八个要求危险废物是指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废弃物质,其处理需要特殊的措施和设施。

而危废暂存间则是用于临时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为确保危废暂存间的安全和有效运行,有以下八个要求:一、合理布局:危废暂存间应按照工艺流程和安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不同类别的危废应分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发生。

二、防火防爆:危废暂存间应具备防火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火材料建造、设置灭火器材和防爆设备等,以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三、通风设施:危废暂存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

四、温湿度控制:危废暂存间应具备适宜的温湿度控制设施,以防止危废受潮、变质或产生有害气体,可利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进行调节。

五、光照条件:危废暂存间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以便于操作人员对危废进行观察和管理,可通过合理设置门窗、照明设备等来实现。

六、安全标识:危废暂存间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包括禁止吸烟、禁止乱丢废弃物、危险品存放区等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七、设备设施:危废暂存间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如称重设备、密封容器、防漏装置等,以确保危废的准确计量和安全存放。

八、定期检查:危废暂存间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发生危险和事故。

危废暂存间的八个要求是为了保障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操作,才能有效避免危害和事故的发生。

危废暂存间是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合理布局、防火防爆、通风设施、温湿度控制、光照条件、安全标识、设备设施和定期检查等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危废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我们在使用危废暂存间时,要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危废的安全存放和处置,同时也要加强对危废管理的宣传和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是指因其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放射性等特性,可能对人体健康和
环境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气体或其它物质。

危废暂存间是对危险废物进行临时存放和处理的场所,其建设标准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首先,危废暂存间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文物保护单位等敏感区域,
同时要考虑周边交通便利和紧急救援通道。

建设时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确保场地平整、排水顺畅、通风良好。

其次,危废暂存间的建筑结构要坚固耐用,采用防火、防爆材料进行装修,设
有防火墙和防火门,以及紧急照明和安全疏散设施。

建筑物内部应设置防腐蚀、防渗漏的设施,确保危废不会泄漏或污染环境。

另外,危废暂存间的设备设施也至关重要。

应配备专业的危废收集容器和标识,对不同类型的危废进行分类存放。

此外,还需要安装监测设备,对危废的储存温度、湿度、气味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环境和人员安全。

在危废暂存间的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业的管
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

对危废进行定期检测和清理,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最后,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还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应急预案,对于危险废物
的长期储存和处置进行科学规划和预防措施,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灾害。

总之,危废暂存间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必须严格按照
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危废的安全存放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危废暂存间

标准危废暂存间

标准危废暂存间标准危废暂存间是指用于存放危险废物的专门场所,其设计、建设、使用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危废的安全暂存和后续处置。

标准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和管理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建设要求、管理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设要求。

1.选址,标准危废暂存间应选址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且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划、环保、消防等相关规定。

2.场地布局,应根据危废种类和数量确定场地面积,设置卸货区、暂存区、装卸设施、防渗设施等功能区域,并保证通风、排水和防火要求。

3.建筑结构,暂存间建筑应采用耐腐蚀、防火、防爆材料,结构稳固,设有通风、排气系统,以及泄漏、溢出应急处理设施。

二、管理措施。

1.人员管理,设立专门的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负责危废的接收、暂存、装卸和处置工作,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危废管理培训和证书。

2.记录管理,建立完善的危废暂存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危废来源、种类、数量、暂存时间等信息的记录和报备,确保危废的溯源和去向。

3.安全监控,安装监控摄像头、火灾报警器、气体检测仪等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设施检测,确保危废暂存间的安全运行。

三、安全注意事项。

1.禁止混存,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危废应分别暂存,严禁混存;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危险废物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防渗防漏,加强地面、墙面的防渗防漏措施,避免危废暂存间的废液渗漏和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

3.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危废暂存间,及时清除废物堆放区的积水、杂物,保持场地整洁,避免危废交叉污染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标准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危废的安全暂存和后续处置,为环境保护和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清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危险废物暂存间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标准危险废物暂存间是用于存储危险废物的设施,它的设计和运营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与危险废物暂存间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1. 设计与结构要求:- 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该具备防爆、防火、防漏、防尘、防辐射等特性,以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 废物存放区域应该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危险性等级进行分隔,以防止不同类型的废物相互污染和反应。

- 废物暂存间应该配备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以防止废物在存储过程中发生变化。

- 废物暂存间的建筑材料应该具备耐腐蚀、耐高温、耐酸碱等特性,以确保设施的持久稳固。

2. 安全设施要求:- 废物暂存间应该配备相应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设施应该配备紧急停电、防火、应急照明等安全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安全。

- 废物暂存间应该配备安全警示标识和应急处理指南,以帮助使用人员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故。

3. 管理要求:- 废物暂存间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危险废物的特性以及处理和运输的相关法规。

- 废物暂存间应该定期进行设备和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遵守相关法规。

- 废物暂存间应该记录废物的存储和转移情况,并及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4. 废物处理要求:- 废物暂存间应该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废物分类、包装、标识和标记,并确保正确的存储方式。

- 废物暂存间应该建立废物的跟踪管理系统,追踪废物的去向,并与符合要求的废物处理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5. 应急响应要求:- 废物暂存在应急情况下应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和设备,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对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

- 废物暂存间应该配备相应的应急响应人员,具备应急救援能力和技能。

以上,是与危险废物暂存间标准相关的一些参考内容。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确保危险废物的存储过程安全可靠,减小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同时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审查和监察。

危废间的建设标准

危废间的建设标准

危废间的建设标准
危废间的建设标准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996)中有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规定。

具体标准如下:
1.危废暂存间的设置应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996)中有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规定。

2.危废暂存间宜设置于车间或仓库内,其总容积不宜大于300m³,且应与产生源相隔离。

3.应在厂区外单独设置危废临时堆放场地并设立标识牌。

4.在厂区内设置的危废临时存放点不得影响生产、生活设施的安全运行及周围环境安全。

5.当有足够空间用于建设大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场所时,可在该场所内就近分散布置若干小型集中式危险废物贮存装置,但每个装置的占地面积不宜小于100 m²。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险废物暂存间的设置要求如下:
1.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采用密闭建设,并在门口内侧设置围堰。

地面应采取硬化和“三防”措施(防止扬散、流失和渗漏)。

存放液态危废的地方必须配备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如托盘、导流沟和收集池),存放具有挥发性气体的危废的仓库内必须有导出口和气体净化装置。

2.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必须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

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边长为40cm)应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危险废物标签应粘贴于袋装危险废物包装物和危险废物储存上。

3.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

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由一人管理。

4.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应张贴危废名称。

液态危废应将成装放置于防泄漏托盘内,并在上粘
贴危险废物标签。

固态危废包装应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按要求填写。

5.危险废物贮存间应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内部。

危废间必须配备台秤,转入和转出时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和负责人员姓名。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危险废物是指因其毒性、腐蚀性、燃烧性、爆炸性、感染性等性质,或者有害于人类身体健康及其他生物环境保护的物质、物体。

危险废物的处理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危险废物暂存间作为危废处理的一环,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要求和设施。

首先,危险废物暂存间要有以下基本设施:1.施工材料和结构: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筑、构件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具有耐腐蚀、防火、抗压和密封性能。

2.排水系统: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沉淀池等设施,能够有效收集和处理废水和污泥。

3.通风系统: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有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气体积聚和扩散。

4.防火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等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

5.防爆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置防爆设施,包括防爆灯具、防爆电气设备等,以预防和降低爆炸事故的发生。

6.安全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有安全标志、警示标志,以提醒工作人员和访客注意安全事项。

7.管理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应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包括监控设备、记录系统、管理软件等,以便进行危废的追踪和管理。

除了基本设施外,危险废物暂存间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分区管理: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根据危害性和特性对不同类别的危险废物进行分区管理,以防止交叉污染和事故发生。

2.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废物暂存间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3.废物包装和标识:危险废物暂存间应配备相应的废物包装容器和标识,以确保废物能够正确包装和储存,并能够被识别和追溯。

4.废物运输和装卸: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有专门的装卸区域和设备,用于危废的运输和装卸作业,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5.定期检查和维护:危险废物暂存间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的安全和可靠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设施的故障和缺陷。

6.废物监测和排放控制:危险废物暂存间应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和控制措施,定期对废物的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影响。

危废暂存间规范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规范设置要求

危废暂存间规范设置要求一、危险废物贮存间相关标准规范标准:危险废物贮存间的建设标准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

规范:危废收集、贮存涉及的规范:《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指南:涉及危险废物的环评内容评价指南——《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危废转移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产生危废企业管理要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环办〔2015〕99号)二、危险废物贮存间选址要求危险废物贮存间选址要求(来自《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6.1.1 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6.1.2 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6.1.3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可作为规划控制的依据。

”在对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的产生与扩散以及可能的事故风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以及其他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6.1.4 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6.1.5 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6.1.6 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6.1.7 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6.3.1款要求。

、三、危险废物贮存间建设和检查要点①危废间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

②危废间应有完善的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防渗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6.3.1防渗要求,防渗要求:6.3.1 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渗漏收集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要求。

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是废物经处理装运前的暂存点,主要是收集、暂时存放可能释放的有害的或有毒的废物,有时需要混合废物,使其安全地安放和运输。

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设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理位置。

危险废物暂存间应建设在具有良好的通风、无污染源或出口水体的地区,以确保危险废物不会进入水体或气体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结构安全。

暂存间应设置有强度、密实、不起应力的外墙与内墙,以防止危险废物外溢,应有良好的防污染等措施,并采用国家认可的耐腐蚀装饰材料;
三是室内平整。

危险废物暂存间室内原地应平整、无错落,以免废物渗漏;
四是放置的物品。

危险废物暂存间放置的物品,应有严格的包装要求,防止外溢;
五是防火安全。

要在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安装防火设施,并设置有合理的安全疏散措施;
六是废物处理方式。

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有合理的废物处理方式,必要时可采用可回收材料或耐腐蚀材料,使废物无害化,减少环境污染。

以上是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的一般要求,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时,必须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安全稳定,保护环境。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废暂存间建设标准
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是指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设和使用应符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设计:危险废物暂存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如耐火等级、防水、防爆等方面的要求。

2. 消防安全:危险废物暂存间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如设置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设施。

3. 通风系统: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置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环境良好。

4. 环保要求:危险废物暂存间应符合环保要求,如废水处理、排放标准等。

5. 物料储存: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置储物架、储物柜等设施,保证危险废物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6. 安全通道:危险废物暂存间应设置安全通道,以便在发生危险时人员能够及时疏散。

7. 设备管理:危险废物暂存间应建立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总之,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标准是为了保证危险废物储存的安全和环保,同时也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在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安全和可靠性。

危废暂存间标准规范

危废暂存间标准规范

危废暂存间标准规范一、危废间要求:1、危废间地面有水,请清理污水,修补漏雨部分,地面和墙面刷绿色环氧漆;2、墙上红色标识牌内骷髅头错误,应为1根骨头;3、危废标签内容错误,请按实际情况填写,若写防倾倒、防渗漏,请用防渗漏托盘将危废装入;4、危险废物未设置托盘,请放置托盘/铁箱/塑料箱,将危险废物放置其中;5、危废间内窗户请尽量遮盖,避光,避免危险废物经照射发生反应;6、危废间门口无围堰,请于大门外建设10公分高围堰;7、危废间内无台账,请将危废转移台账放置危废间内,便于填写二、危废间及排污口标识整改规范1、危废间①危废间地面与墙壁之间必须是密封的,要做到防渗、防腐、防泄漏,门口做围堰。

①地面可涂绿色环氧漆,然后用黄色环氧漆将危废间分区,便于存放不同种类的危废。

①废油桶下面再做防渗漏托盘。

①门口需要张贴危废暂存间标识牌和危废标志。

示范图①危废间内制度上墙,台账也需要放置在危废间内(悬挂或放桌子上)做好台账转运记录。

①不同危废应制作对应的危废标签(废矿物油、矿物油桶、过硫酸铵废包装袋)。

示范图①在危废间设置消防设施。

①危废间门上需要上双锁,由两人保管钥匙。

①设置通风设施(例如排风扇),必要的还需设置危废应急池。

2、排污口标识(提示标志:底和立柱为绿色,图案、边框、支架和文字为白色;警告标志:底和立柱为黄色,图案、边框、支架和文字为黑色)若为平面固定式标志牌,尺寸30cm×48cm;若为立式固定式标志牌,尺寸42cm×42cm,标志牌最上端距地面2m,地下0.3m。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污染物排放口,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15562.1-95)与GB15562.2-95 的规定,设置国家环保总局统一制作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①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置在靠近排放点的醒目处,标志牌设置高度为其上缘距地面约2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废暂存间设置要求
1、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要密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地面应做好硬化及“三防”措施。

(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存放危废为液体的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例如托盘、导流沟、收集池),存放危废为具有挥发性气体的仓库内必须有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

2、危险废物贮存间门口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和危废信息板。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边长是40cm)
粘贴于危险废物贮存间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袋装危险废物包装物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的危险废物标签
3、危险废物贮存间需按照“双人双锁”制度管理。

(两把钥匙分别由两个危废负责人管理,不得一人管理)
4、不同种类危险废物应有明显的过道划分,墙上张贴危废名称,液态危废需将成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5、建立台账并悬挂于危废间内,危废间要有台秤,转入及转出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6、危废库内要张贴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危险废物产生工艺流程、危险废物责任制度、危险废物安全责任结构图、危险废物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7、危险废物贮存间内禁止存放除危险废物及应急工具以外的其他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