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

一、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1.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淡薄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以致在决策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是相当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在利益驱动下,在防治污染上消极对待,有的甚至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搞偷排。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农村环保力量薄弱,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县市级环保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环保考核机制,但乡镇基本上未配备专门的环保队伍,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环保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农业生产污染严重。一是化肥、农药的流失渗漏。由于农民盲目追求农产品单产数量,超量或不科学使用化肥,使农产品质量降低,个别地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偏高,部分蔬菜含硝酸盐超标;由于过量或滥用农药,使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受到污染,同时还影响到有益生物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致使生态失去平衡。二是农用地膜污染严重。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临时效益,大量使用地膜或塑料大棚,使棉花、果蔬早种植,早结果,早上市,提高单价以增加收入,但不容忽视的是,大量使用地膜,又不进行清理或科学处理,长期使用,对土壤十分有害,终将导致粮食、蔬菜减产。有资料报道,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残膜每公顷达37—45公斤时,小麦、蔬菜将分别减产7%、10%。

4.生活垃圾和畜禽粪处理不当。在农村没有垃圾处理场,也没有必要的处理方法,生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成为新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加剧。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含有多种致病病菌和寄生虫卵,直接作为肥料,或一遇大雨,粪便污水随地表径流入水体,导致疾病传播,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合力。归根结底,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重视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环保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通过反面案例,使广大干群众受到震动和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净化、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倡导购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活消费品,选购减量包装的商品,促使生活垃圾实施减量、无害和资源化。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强化政府监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树立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3.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整治力度。突出以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结合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对新建产业,要切实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新建重污染企业。逐步对乡镇企业发展进行布局调整,以便污染集中治理。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全面推进镇村“清洁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乱搭乱建,对违章建设及有碍观瞻的建筑物要按规划要求拆除。整治村容村貌,搞好卫生,美化环境,生活垃圾做好分类处理。门前不乱堆杂物,不乱倒垃圾。搞好房前屋后和道旁植树工作,做到绿树成荫,风景秀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成立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体负责对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监督工作,制定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积极推进“一建三改”,综合利用能源,减少大气和水污染。

5.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的现象。通过设置环保投诉举报热线、信箱等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享受良好环境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环境管理,清查污染源,确保农民的饮水安全。

6.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物耗少、污染轻、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实用治理技术、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