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现代政治经济学导论
中国古代的食货思想和政策
管子的经济增长思想 整个经济的产出(这里指粮食)取决于土地和劳动力两
个生产要素。而且随土地和劳动力的增加而增加。 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的思想。
范蠡、计然的价格调节思想 处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范蠡和计然对于政府运用价格政策
调节经济的运行有非常深刻的分析。通过政府买卖粮食,在 谷价过高时,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卖粮食,在谷价过低时在 市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这样一来,市场上货物就 不会缺乏。这是“治国之道”。
三 、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进
古希腊思想家姓名 色诺芬
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
亚当斯密
李嘉图 斯穆勒
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 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包括政治经济 学和各个部门及各个领域的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社 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政治经济学 是其他各个经济科学的理论基础(因而有时也简称经济 学)。
汉语中“经济”一词用法的演变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 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 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 是指 “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贫 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 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日本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 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古希腊(色诺芬)
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
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4、节约
政治经济学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的含义,一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四是指节约。
2:古希腊色诺芬于公元前384~前371年间写成的《经济论》,最早使用“经济”一词3: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逐步形成的。
4:使政治经济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斯密花10年时间完成的《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这是人类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
5:马克思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创立工人阶级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正是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实现其全部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全面变革,实现政治经济学革命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最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
6:本书就是一本主要阐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理论经济学或经济学。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3: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实体性要素,而科学技术渗透在各个实体性要素之中。
4: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的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计,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能够。
6: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实际上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7: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以物质和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发点,重点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涵盖资源配置、经济运行、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人的福利等基本层面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导论【精选】
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 法国重商主义代表 人物安·德·蒙克莱 田在1615年出版的 《献给国王和王后 的政治经济学》一 书中,首先使用了 “政治经济学”一 词。
亨利四世
• 政治:国家的,社会的,城邦的
• 政治经济学: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和 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了以往研究 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 的格局。
• 为政治家或立法家服务的科学分支
• 两个目标:
1. 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收入或生计,更恰 当地说,是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 厚的收入或生计
2. 为国家或社会提供足以提供公共服务 的收入
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
• 财富由金银构成;没有金银矿产的国家,只 有通过贸易顺差才能带来金银。
• 尽可能减少供本国消费的外国商品的进口, 尽可能增加国内产品的出口。
• 如果购买一样东西的代价比 自己在家制造所需的成本小 的话,你会选择在家里生产 吗?
• 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 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雇裁缝和鞋匠 去做。他们都觉得,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把 全部精力集中到比别人更有优势的方面,而以 自己劳动生产的一部分东西来购买他们所需的 其他物品。
• 同理,如果外国能够提供比我们自己制造还要 便宜的商品,我们最好就用自己较有优势的产 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
• 通过嵌玻璃、设温床、建温壁, 苏格兰也能栽种极好的葡萄, 并酿造极好的葡萄酒பைடு நூலகம்其费用 大约是从国外购进同样品质葡 萄酒的30倍。仅仅为了鼓励苏 格兰酿造红葡萄酒,就以法律 禁止进口一切外国葡萄酒,这 难道是合理的吗?
政治经济学要点全精编版
【第一章】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得;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3.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第二.劳动资料;第三.劳动对象。
(2)劳动对象有两类:第一.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的物品;第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生产物,即原料或材料。
(3)劳动资料包括:第一.生产工具;第二.劳动过程中所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容器、厂房、仓库、的道路、土地等。
(4)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过程的新要素:科技、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4.生产力构成因素及其作用(1)生产力构成:人的因素---劳动者;物的因素---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象)。
(2)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2)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变化,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第一.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
政治经济学-导论(龚)-366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 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生产关系:
含义: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 料的所有制形式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其中,生产资 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 2、研究方法不同
• 总的来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用哲 学的方法,而西方经济学主要用的是数学等实证 方法。具体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用的是辩证 唯物主义方法,将研究的主体和客体统一,将思 维概念运动和其他的形式与客观的经济矛盾运动 相统一,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总结。 而西方经济学 主要用的是实证法,只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客观规 律,而回避“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采用大量的
溯源释义
• (1).经世济民 • 《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
济。” 唐 袁郊《甘泽谣·陶岘》:“ 岘 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 脱,不谋宦游。” 宋 梅尧臣《汴渠》诗:“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 宜。”《红楼梦》第三二回:“ 宝玉 听了,大觉逆耳,便道:‘姑 娘请别的屋里坐坐罢,我这里仔细腌臢了你这样知经济的人!’” • (2).指治国的才干 •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与参由明经高第为沁源令,吏 治明敏,清节著闻,秩满擢新宁守,才品经济尤为世重。”清 孔尚 任《桃花扇·修札》:“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 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一:“﹝ 施彦士﹞所著有《海运刍言》,论海运始末利害甚悉,儒生之有真实 经济者。”《老残游记》第三回:“听说 补残先生 学问经济都出众 的很。”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 经济的含义 二 经济思想的产生 三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导言》是怎样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
《导言》是怎样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的?
《导言》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从抽象到详尽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个统统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相连而又互相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详尽到抽象和从抽象到详尽(详尽-抽象-详尽)。
马克思在这里说:“在第一条道路上,统统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详尽的再现”。
第一种是从详尽到抽象的方法。
这种方法所说的“统统的表象”,是指感性的“详尽”和经验的“实在”。
它从感性的“详尽”出发,经过分析,把直观和表象中的详尽变为越来越稀疏的抽象,直到得出一些最简单的规定。
这种感性详尽到抽象的道路,是科学认识时经验的认识阶段,它处于直观和表象的初级加工阶段,尚未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统统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产生时所走的仅仅是“第一条道路”,仅限于把直观的表象中的详尽简化为简单与抽象的规定。
第二种是从抽象到详尽的方法,这是马克思视为科学上的正确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不否定从感性详尽到抽象的方法,而且应该有目的地把表象中的详尽加工成抽象的规定,使从抽象上升到详尽认识获得正确的起点。
例外的是,从抽象到详尽的方法,它是指把从感性详尽到抽象加工成简单的规定,按照其内在的固有联系在思维中再现详尽的整体。
这里的详尽不再是感性的详尽,而是思维的详尽。
1/ 1。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的含义中国古代:经国济民、经邦济世(生计、理财)古希腊(色诺芬3000多年前,《经济论》):家庭生产活动、家庭财产管理现代含义:1、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以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如经济增长等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如人的经济地位,人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3、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总和。
如国民经济4、经济办法——节约、合算、划算。
节约什么?5、指一个人、家庭、单位、地区的收入状况。
如:某某经济状况不错二、经济思想的产生西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的产生: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古希腊思想家姓名色诺芬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马尔萨斯卡尔马克思詹姆斯穆勒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三要素:人的劳动(主导要素)、劳动对象(两类)、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是客观物质条件,人的劳动是主观条件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过程(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现实生产力得以形成的过程生产力: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
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2)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得以形成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既包含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
只有当人们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与自然界发生关系。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政治、经济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问。
本文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是对政治和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它揭示了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的交融与共生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阶级、国家权力、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等。
政治经济学主要有两个分支学科,即传统政治经济学和现代政治经济学。
传统政治经济学强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现代政治经济学则更加注重了全球化、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变迁对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社会阶级和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关注社会阶级的形成、演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研究了不同阶级在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地位和利益,以及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国家与经济:政治经济学分析了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对经济的调控和干预。
同时,它也研究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挑战和影响。
3. 经济体制和资源配置: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同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等。
它讨论了私有制和公有制对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公平的影响。
4. 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以丰富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如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研究者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政治经济现象的框架和方法。
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对人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政治和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
同时,政治经济学也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学术进步。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政治、经济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政治经济学述要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 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 刀……”
可见经济学的方法是以假定前提为出发点, 但是,马 克思的经济学的方法论则更为独特。
在生物学或化 学中常用的分 析工具是什么?
现代政治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 学
现主代讲政教师治:经马济艳学
编审:程恩富 编制:马艳 齐新宇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方法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的含义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和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
1、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 发挥作用 2、人们不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2、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人们的物质利 益。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所 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 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二、经济规律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
政治经济学概念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一、概念题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称社会生产力。
2.劳动对象: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力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4.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5.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第一章商品一、概念题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培养与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第二章货币一、概念题1.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产物。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一、概念题1.生产力2.劳动对象3.劳动资料4.生产关系5.经济规律二、判断题1.人们的劳动能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是指人们直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3. 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一个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和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9.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10.存在对立阶级情形下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客观内容就是表现为阶级性。
三、选择题1.经济的基本含义是指:(1)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4)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5)节约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实体性要素是:⑴劳动者的劳动⑵劳动管理⑶劳动资料⑷劳动对象⑸劳动方式3.生产力:(1)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5)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4.生产关系:(1)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2)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3)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5)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5.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生产⑵分配⑶交换⑷消费⑸服务6.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说明:⑴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⑵人们不能违反经济规律⑶人们不能消灭经济规律⑷人们不能改造经济规律⑸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7.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要区别在于:(1)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2)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西方经济学重点研究人与物或人与人的表象关系(3)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与社会制度无关的自然现象(4)马克思经济学认为经济运行的方式是变化发展的,西方经济学缺乏这种历史高度和辨证思维(5)马克思经济学阐释的主要是制度和理论层面,西方经济学阐释的主要是技术和应用层面8.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差别在于:(1)表现为某种阶级性(2)表现为一定的国度性(3)表现为积极的实践性(4)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5)表现为鲜明的“人文”特征四、辨析题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导论 大一政治经济学
主讲:严金强 2012年9月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 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首 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丁伯根也指出,“ 人类幸福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而经济政策 则依靠经济学形成了它的洞察力。”理论经济 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是很深远的。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由于对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经济范畴、理论体系等进行了 全面的变革,从而成为完整、严密、科学的理 论经济学。
•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同时,既要联系 生产力,又要联系上层建筑,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和变化 的规律性。
• 社会生产再生产总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 • 经济规律的分类: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 2、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一特定社会形态中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正统派、宇野学派、市民
社会派与数理学派。
古希腊思想家
色 诺 芬 (前 430-355)
重 商 主 义 的 代 表 蒙 克 莱 田 ( 1 5 7 5 -1 6 2 2 )
重 农 主 义 的 代 表 魁 奈 ( 1 6 9 4 -1 7 7 4 )
亚 当 · 斯 密 ( 1 7 2 3 -1 7 9 0 )
李 嘉 图 ( 1 7 7 2 -1 8 2 3 )
萨 伊 ( 1 7 6 7 -1 8 3 2 )
马 尔 萨 斯 ( 1 7 6 6 -1 8 3 4 )
詹 姆 斯 · 穆 勒 ( 1 7 7 3 -1 8 3 6 )
卡 尔 · 马 克 思 ( 1 8 1 8 -1 8 8 3 ) 约 翰 · 穆 勒 ( 1 8 0 6 -1 8 7 3 )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二. 来源与形成
来源
理论来源(价值判断)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圣西门、傅里叶)
历史渊源
工人阶级的生存与工作状况(国际共运)
(格拉.丹东、左拉、李扑克内西、克鲁泡特金)
二、来源与形成
形成:1883年《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是
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和经济学理论的最后形成。
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崩溃(腐朽垂死) 资本主义的现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以历史(场景)的观点看待政治经济学 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政治经济学—危机还会延续?
基本方法
马克思: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主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什么 科学研究法:逻辑和理论结论与检验
结论
马克思: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和市场。 主流经济学:完善私有制,促进自由竞争。
研究对象-经济社会运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生产关系—与所有制有关的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流经济学:生产力—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 配,也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入门知识
研究目的
马克思: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均等化。 主流经济学:如何实现效率,实现最大化。
研究框架
马克思:价值-剩余价值-根本矛盾-经济危机 主流经济学:价格-最大化-GDP-政府干预
政治经济学概论 Political Economy
中国政治经济学导论
中国政治经济学导论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治经济学在国内外学术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中国政治经济学进行导论性探讨,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
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历史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经济时期。
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强调社会和谐与秩序,提倡以孝道和仁爱为基础的治理理念。
此外,儒家思想还将个人道德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经济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治经济学逐渐发展为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内的多元经济体系。
二、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这个模式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相对紧密。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政府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大规模发展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减贫和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中国政治经济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政治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巨大。
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平衡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全球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国的崛起为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流通提供了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政治经济中的体制与问题也需要解决。
例如,制度创新、政府治理、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四、中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主要归结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时,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和借鉴。
中国政治经济学导论至此结束。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体制、挑战和机遇进行简要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中国政治经济学导论
中国政治经济学导论中国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学科,旨在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经济措施来实现国家目标,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中国政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理论与观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改革与开放使中国政府面临着新的政治经济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矛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因此,中国政治经济学在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主要理论与观点中国政治经济学涉及多种理论和观点,其中包含了一些传统的理论,如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的对比,以及资源配置与社会公平的权衡等。
此外,中国政治经济学还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为基础,探索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
在实际研究中,中国政治经济学关注以下重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社会公平与福利保障的平衡等。
这些问题使中国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未来发展方向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稳定。
这需要深入研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处理潜在的经济风险。
同时,政府还需关注外部环境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跨国合作等。
此外,中国政治经济学还需关注创新和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将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中国政治经济学需要对这些新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政府制定相应政策。
总结中国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关于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其研究对象、任务、方法、性质和意义。
通过导论的学习,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领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识马克是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经济的含义中国古代“经济”的原义是“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意指治理国家和拯救贫民。
西方“经济”最早是指“家庭管理”,即奴隶主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管理。
而我国在20世纪初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中国古代和近代均有着内涵丰富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思想从古希腊色诺芬到亚里士多德由“家庭管理”扩展为“国家管理”范围。
色诺芬于公元前387-371年间写成的《经济论》,以记录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收入与支出、财富与管理、农业及其管理、分工等问题。
《雅典的收入》是他探讨雅典国家财政的论著,具体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应该如何管理经济。
亚里士多德发展了上述思想,并将家庭管理置于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并在《政治论》中把经济论当作广义政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神学泰斗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也反映了当时有关商业、借贷业和教会的经济思想。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的。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初经历了由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背景资料: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14、15世纪,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使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出现。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它以流通为对象,主要研究商业和海外贸易,对于推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大作用。
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词汇的,便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安徒万·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
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course/zzjjx/案例内容:“宁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这是二千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言。
公元前73年,在古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一所角斗训练所里,发生了一次暴动。
角斗奴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尖刺的木棒,杀死了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训练所,向城南的维苏威火山奔去。
组织这次暴动的,就是古罗马史上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同罗马作战时被俘,被卖为奴,并且被送到卡普亚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受训。
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经常遭受拷打,而且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迫在角斗场上互相角斗、互相残杀,供灭绝人性的奴隶主哄笑取乐。
他们对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忍无可忍。
公元前73年,有200多人密谋逃亡,由于密谋泄漏,结果只有78名奴隶及时拿了菜刀和铁叉等武器潜逃成功,来到维苏威火山上造反。
他们推出三名领袖,斯巴达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
起义军极盛时期曾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
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消灭。
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
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
公元前71年,奉命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
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苏。
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十字架上。
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继续蔓延,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案例评析:案例讨论:1、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如何?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案例来源:(1)李纯武、寿纪瑜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案例内容: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
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
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故事近乎可笑,但包含着重要的哲理。
它说明经济学家分析问题时总是从“假设如何如何”开始的,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案例评析:案例讨论:1、在经济学研究中,可以任意使用假设吗?2、废料进废料出与经济学假设有什么关系?案例内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范围很广。
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
在对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分析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方法对反映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过程进行量的分析,将有助于认识的深化,有助于理论的应用。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
各种数学方法的采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
目前,数学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发展,一方面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的研究领域还在扩大;另一方面,对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还不断运用更深奥的数学方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
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
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经济事物的质的方面。
有人指出,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
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西方有些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采用很深奥的数学方法,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倾向。
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激烈的争论。
(1)肯定经济学数学化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早在经济学处于初创时期,就有一批经济学家以数学公式来表示经济中的数量关系。
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1623-1687年)就是这批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著《政治算术》就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于1758年发表的著名的《经济表》,也使用数学图式的方法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评价。
法国A.A.库尔诺(一译古诺,1801-1877年)则是西方较早系统地把数学运用于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他于1838年发表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一书常被当做数理经济学的开端。
随着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的发生,数学在经济学中更加重要了。
英国著名的边际经济学派经济学家杰文斯甚至说“经济学为快乐的与痛苦的微积分”。
经过慎重评选的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在经济计量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挪威经济学家费瑞希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
以后获奖的经济学家中有1/3以上是在经济学数学化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20世纪经济学的重大进展都与数学相关。
经济学数学化的内容之一是运用数学工具表述、研究与论证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数理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以许多现代数学的分支(如博弈论、概率论、组合论、拓扑学等)为工具来准确、简明地表述经济概念,论证并发展经济理论,对经济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分析手段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人类经济行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不确定与风险,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使无数经济学家耗费了毕生心血。
但只有在运用了博弈论之后,对不确定行为的分析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博弈论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更加全面而完整地分析参与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理性决策的过程,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经济学数学化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经济计量学的建立。
经济计量学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编制经济模型,即用数学来表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然后代入统计数据,得出结论,或用于经济预测,或用于政策分析。
它的建立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起了重大的作用。
例如,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经济预测和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采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侧重于从宏观总量出发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大量运用数学工具,用严格的数学理论来描绘各种经济现象,形成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增长模型等多种经济增长模型。
19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aul Romer)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更多地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
由此观之,经济学数学化应该是当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2)否定经济学数学化数学化不能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这是因为,经济的运行总是在一定的制度之下,离开了对具体生产关系的定性分析,数学化的定量分析意义并不大。
而且,经济中的问题也决不仅仅是数量关系,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都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出错综复杂而又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
一味强调经济学的数学化会使经济学走入歧途。
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工具被当作了目标,简单明了的经济思想披上了烦琐的数学外衣,增大了认知费用,理论经济学有被数学主宰。
西方学者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形式主义,它所追求的只是数学形式。
甚至有人认为只有使用数学工具的文章才是具有理论创新的文章,否则就属于“垃圾”。
可是,在经济学中,数学形式的正确决不能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
给错误的经济理论装配一套数学公式,其作用是给错误的内容以貌似科学的包装。
詹姆斯·布坎南指出:“不管当代的学者如何想尽各种办法使问题复杂化,来掩盖自己理论上的不可靠,经济学的主要原理仍然是根本的原理。
我们不需要用现代数学这种多余的‘超重行李’”去掌握和传播亚当·斯密实现的、并由他的继承者所强调的原理。
”[1]经济学日益数学化的趋势早已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本是学数学的,后来改行研究经济学。
他对他们自己圈子内的人在经济学中滥用数学的情况相当熟悉,并对此提出了可以说是中肯的批评。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讽刺当时兴起的数理经济学时说:那些作者,“在神气十足但毫无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之复杂与息息相通性置诸脑后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里昂惕夫在《科学》杂志上撰文,对西方经济学滥用数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专业经济学杂志上连篇累牍地充满了数学公式。
这将读者从一套似乎有理而完全是任意的假说引到精确的但是却是无关的理论结论。
”他把“经济理论家不停地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经济计量学家把大体上相同的一套一套的数据和具有一切可能形式的代数函数相拟合”称为“一场沉闷的演出”。
这种批评出自一个对经济学数学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之口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总之,滥用数学是经济学研究的误区。
当前西方经济学比以往更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经济学的工具箱一天比一天沉重了。
可是,科学形式并没有也不可能给经济学增添多少科学内容。
案例评析:案例讨论:1、有人认为,数学化是21世纪经济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你的看法如何?2、你是否认为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没有意义了?案例内容: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
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
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到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