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战役

合集下载

二战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经典战役

二战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经典战役

二战世界最著名的五大经典战役作者:来源:《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7年第05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整整持续了16年,今天为大家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五大经典战役。

波兰闪击战:波蘭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

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

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不列颠空战:二战期间,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

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

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将军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

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

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

这次战役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

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苏捷斯卡战役简介

苏捷斯卡战役简介

苏捷斯卡战役简介
1苏捷斯卡战役
苏捷斯卡战役是1708年为了维护皇室权益,国王路德维希在波兰的半个世纪长期战斗的最后一站,也是他在波兰的统治的最后一支军队。

此战主要是由沙俄军队领导进行的,由于当时国王路德维希在波兰的统治,因此沙俄军队决定结束他们在波兰的统治。

于是,在沙皇彼得大帝的指挥下,沙俄军队率领着120,000士兵进入波兰,在波兰的拉巴阿市(Lubaczów)附近展开了战役。

当时,波兰的反对派军队由英国、瑞典和奥地利军队支持,有25,000名士兵组成,领头的是波兰国王路德维希亲自参战。

比赛开始后,双方都采取了谨慎的作战策略,双方军队曾多次结成各自的线圈,互相射击,上演一场壮志凌云的冲锋陷阵大战,最后,双方僵持了一天,而沙俄军队凭借地形优势获得了胜利。

整场比赛中,波兰士兵以顽强的将领和高超的军事技巧硬拼沙俄军队十分出色,值得颂扬。

此番战役的胜利,最终确定沙皇彼得大帝建立沙俄帝国在波兰的统治,也开启了沙皇们在东欧50多年的统治。

今天,苏捷斯卡的战役对欧洲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引起了新一轮欧洲发展历史上新的动荡,改变了欧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秩序。

波兰闪击战: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

波兰闪击战: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

波兰闪击战: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从西、南、北三路大举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16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被遗弃的守军和人民进行顽强的抵抗,但落后的波军根本无力与现代化装备的德国战车进行抗衡。

波军节节败退,在德军强大的攻势下,很快便溃不成军。

9月27日,波兰首都华沙失守;9月30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0月2日,残存的零星抵抗被粉碎;波兰灭亡。

至此,波兰历史上最为黑暗、悲惨的时期到来了!在纳粹统治区,厄运与死亡降临到无数的犹太人、知识分子、教士、贵族和抵抗人士的头上。

在苏军占领区,几十万战俘被押往前苏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永远消失在“卡廷”森林……波兰上空的滚滚硝烟,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人类惨剧的帷幕。

睡梦沉沉,“签约”醒来大势已去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攫取了德国政权,这是波兰民族大祸临头的第一个不祥征兆。

而此时的波兰,国家命运掌握在一群目光短浅、毫无远见的“上校”们的手中。

他们头脑僵化,冥顽不灵,使波兰在错综复杂的欧洲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当德国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时,鼠目寸光的波兰政府竟趁火打劫,企图趁机参与瓜分,殊不知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等到德国正式提出收回但泽(波兰称格但斯克)时,这些“上校”们方才如梦初醒,而此时占领捷克的德军已从北、西、南三方面将波兰包围了起来。

为消灭英、法在中欧的主要盟国波兰,解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提高自己的战略地位,增加军事经济来源和建立进攻前苏联的战略基地,1939年3月21日,德国向波兰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割让但泽(格但斯克),并赋予其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

对于这些无理要求,波兰予以拒绝。

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承诺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

这使波兰态度更加坚决。

4月3日,德军统帅部颁发《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

战争之初,德军指挥部为袭击波兰,预先隐蔽地展开了军队部署。

波兰战役介绍资料

波兰战役介绍资料

波兰战役介绍资料
1939年9月1日04:45,纳粹德国联合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1921年签订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占领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苏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战役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波兰战役结果

波兰战役结果

波兰战役结果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之一,于1939年9月1日爆发,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开始。

本文将就波兰战役的结果进行探讨。

1. 战役背景波兰战役之前,纳粹德国一直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与波兰达成协议,但未能达成一致。

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大批军队向波兰边境发动进攻,正式挑起了波兰战役。

2. 德军优势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占据了技术、兵力和战术上的优势。

他们采用了新颖的闪电战战术,集结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力量。

而波兰军队则在装备和战术上相对较弱。

3. 波兰军队抵抗尽管波兰军队在装备和战术上不如德军,但他们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波兰军队沿着边境展开了抵抗,他们采取了阵地战术和游击战术,试图阻挡德军的进攻。

4. 德军迅速推进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的强大火力和机动性,他们很快就突破了波兰防线,并迅速向波兰境内推进。

德军的闪电战战术使得波兰军队很难有效组织抵抗,并造成了波兰的混乱。

5. 波兰投降在波兰境内,德军占据了重要的城市和战略位置,波兰军队在士气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波兰政府于1939年9月27日正式投降。

6. 结果分析波兰战役的结果对于波兰来说是毁灭性的。

战争爆发仅仅几周之后,波兰就失去了独立,并被德国分割为苏德两个占领区。

此后的几年里,波兰遭受了沉重的压迫和残酷的统治。

7. 全球影响波兰战役的结果对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

波兰的投降使得纳粹德国获得了在东欧扩张的机会,并揭示了其侵略意图。

同时,波兰战役也引发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导致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破坏。

8. 后续事件波兰战役之后,波兰地下抵抗组织依然持续抵抗纳粹德国的统治。

而且在战争后期,波兰军队还参与了盟军的战斗,并对重夺波兰独立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结:波兰战役的结果对波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使得波兰失去独立,并且成为二战中纳粹德国侵略的起点。

波兰遭受了长期的压迫和残酷统治,但波兰人民的抵抗精神始终没有熄灭,他们为重夺独立而战斗到了战争的最后一刻。

波兰战役纳粹德国的闪电战

波兰战役纳粹德国的闪电战

波兰战役纳粹德国的闪电战1940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进攻,这个战争成为了二战的开端,也被称为波兰战役。

纳粹德国以其运用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战术,即所谓的“闪电战”,使得波兰军队难以抵挡,不久便被德国占领。

本文将探讨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采用的闪电战战术的详细过程和效果。

第一阶段:波兰的准备不足波兰战役前,波兰军队长期以来担心与德国发生冲突,但对德军的实力似乎心存侥幸。

相比之下,纳粹德国则在军事装备、筹划和战略思维等方面做足了功课。

纳粹德国的军队具备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机枪、战斗轰炸机等。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新颖的装甲战术和机动作战战略,这为他们在波兰战役中的闪电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阶段:德国的闪电战展开9月1日,纳粹德国向波兰境内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德国凭借强大的空军控制了战场的制空权,其战机不断轰炸并瘫痪了波兰的重要交通枢纽。

德军还大规模使用了装甲车辆和坦克,迅速突破了波兰的防线。

这种闪电战战术使得波兰军队措手不及,无法有效抵御德国的进攻。

第三阶段:波兰尝试抵抗尽管波兰军队在装备和战略层面上明显不敌纳粹德国,但他们仍然尽力进行了抵抗。

波兰军队利用自己熟悉的极地地形设置了一系列防线,并采取了游击战等非常规战术,力图消耗德军的实力。

但是,由于德国的快速机动和军事优势,波兰军队的抵抗很快被德国所摧毁。

第四阶段:波兰的投降与影响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在1940年9月27日正式投降。

波兰战役的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闪电战的胜利,也奠定了德国在二战初期的强大地位。

这场战役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关注,世界各国更加意识到纳粹德国的军事实力和侵略野心。

结论波兰战役中,纳粹德国采用的闪电战战术显示了其在战争中的优势。

德国军队的快速机动、精确打击和空中优势为他们在波兰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同时,波兰军队的不足以及缺乏对德国闪电战战术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处于被动和劣势的境地。

波兰战役始末

波兰战役始末

波兰战役始末1939年,波兰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斗的重要战场。

在这场历时一个月的波兰战役中,波兰军队与德国军队激烈对抗,最终不敌敌人的强大实力,被迫投降。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叙述波兰战役的始末。

9月1日,德国侵略者不顾一切地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

德国军队依托强大的装备和士气,在短时间内就击溃了波兰边界防线。

尽管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在数量、装备和训练上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波兰军队无法有效阻止德军的推进。

随着战事的升级,波兰军队在城市防线中进行顽强的抵抗。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军备不足和战术上的困扰,战斗很快就转化为波兰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波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人员伤亡。

10月2日,苏联军队趁机进攻波兰东部。

这一行动为波兰雪上加霜,使波兰军队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

波兰被分割成两部分,即由德国占领的西部地区和由苏联接管的东部地区。

在西部地区,波兰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战斗,但没有得到外国援助,他们渐渐溃败。

9月17日,苏联军队开始进攻东部波兰。

尽管波兰军队采取了有效的抵抗,然而面对数量和装备上的巨大差距,波兰军队无法长时间坚持。

波兰战役的结果几乎是注定的。

9月28日,波兰国防军总司令伏尔特发布投降令,波兰战役正式结束。

波兰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部分,并直接受到希特勒统治。

波兰战役是一场极为悲惨的战役,对于波兰而言,这是一个国家的沦陷,一个民族的不幸。

然而,波兰战役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揭示了德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并警示世界其他国家应警惕纳粹的侵略野心。

波兰战役的经验教训对其他国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它促使其他国家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和坚定的抵抗才能有效阻止侵略。

波兰战役也促使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態度发生重大变化,并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德国侵略的开始,并揭示了纳粹政权的野心。

尽管波兰在战役中战胜,并最终沦陷于德国,但它鼓舞了世界各国共同抵抗侵略的勇气,为日后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中学教育]波兰战役

[中学教育]波兰战役

•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 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 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 《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 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 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 克兰方面军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 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 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 之前拿下华沙。
•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屈 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 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于布格河会师。波兰侵略 战大致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 苏联投降。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 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班级 你的名字
• 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 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这场战争在波兰 被称为1939年波兰保卫战,在德国则被称为波 兰战役,行动代号为“白色方案”。1939年9 月1日0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 队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于纳粹德国48小时 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 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 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 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 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 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 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 效的压力。”我认为这次战争波兰战败的 是因为它们没有重视德国,德国因为有着 详细周全的计划,所以能打败的波兰。

波兰独立战争

波兰独立战争

波兰独立战争波兰独立战争是指在1918年至1920年期间,波兰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而展开的一系列战斗。

这场战争对于波兰而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标志着波兰重新获得独立的里程碑,也对整个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战争起因、主要战役和国际援助等方面,探讨波兰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

一、战争起因波兰独立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这场战争中,波兰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分别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占领。

然而,随着大战局势的转变,这些帝国的势力开始衰落,为波兰争取独立创造了机会。

二、主要战役1. 菲朗卡起义1918年,波兰独立军事组织菲朗卡在乌克兰地区发动了起义,成为波兰独立战争的开端。

他们在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冲突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并夺取了重要城市利沃夫。

2. 格利维采战役1919年,波兰军队在与苏维埃俄国红军的战役中,成功夺取了格利维采,并确保了对乌克兰的边界安全。

这场战役提升了波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并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独立立场。

3. 比托姆战役1920年,苏联红军进攻波兰,试图将波兰重新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在比托姆战役中,波兰军队成功抵抗苏联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挫败了苏联的军事行动,也为波兰的独立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三、国际援助波兰独立战争期间,波兰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援助。

例如,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向波兰提供了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

此外,波兰人民也得到了乌克兰和立陶宛等欧洲邻国的支持,这为他们争取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战争结果波兰独立战争结束后,波兰成功地恢复了独立,并于1921年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

这次战争的胜利为波兰奠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波兰独立战争是波兰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争使波兰重新获得了独立,并对整个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文对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国际援助等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波兰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进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这是德国法西斯悍然向波兰发动入侵、后来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的一场战役。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波兰拒绝割让但泽土地和转让“波兰走廊”为借口,集中60多个师、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2000架飞机,总兵力160多万,同时从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两个方向向波兰首都华沙发动钳形攻势。

这是希特勒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以英法为首的西欧国家事先全对他的企图产生了误判。

而以骑兵著称的波军在军事理论、技术装备和兵力上远不如德军,又没有来得及进行战争动员,各战线都呈一边倒的失败态势;装备落后的波兰士兵尽管顽强抵抗,却显得力不从心,很快边境部队被摧毁殆尽,只得且战且退;波兰的“普里索”集团军甚至奋勇地以血肉之躯的骑兵部队抵御坦克,直至全军覆没。

在悲壮和压抑的气氛下,波兰政府无奈请求英法等盟友出兵支援,但后者只知道龟缩在马其诺防线后面,不思突破对面的齐格菲防线,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然而由于形势所迫,英法还是于9月3日对希特勒德国宣战,法国还于9月9日,象征性地尝试攻击了齐格菲防线。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德国的激烈拼杀让法军畏缩不前,西线很快形成了“假战争”——双方默契地互不进攻的局面。

再回到惨烈的德波战场。

波兰继“普里索”集团军后,“波兹南”集团军也实施了对来犯之敌的反突击,仍旧未能取胜。

9月16日,德国粉碎波军抵抗逼近华沙,波兰政府逃亡到罗马尼亚;9月22日,华沙陷落,波军有12万人被迫投降。

这时候的苏军一见波兰这个主权国家已不存在,为了不坐失向西扩张的良机,也越过边界推进了两三百公里,把许多波兰军人缴械。

波兰,这个原欧洲的骑兵强国,终于率先亡国,同时也标志着骑兵这个古老兵种的没落。

在这场战争中,让人记忆忧新的并不是冒死冲锋的波兰骑兵,而是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德国名将策划下的“闪电战”。

奉行机动作战原则的德军彻底摧毁了曾经纵横无敌的波兰骑兵,尽管后者也以机动著称,但火力和防御力远不是前者坦克的对手,速度更不能和俯冲轰炸机相比。

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

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

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波兰战役: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以其“闪电战计划”闻名于世。

其中,波兰战役是其计划的重要一环,成为纳粹德国快速扩张势力的起点。

本文将就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以及其在波兰战役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简介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也被称为“布鲁塞尔纲领”,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制定的战略计划。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快速、集中的军事力量,突破敌方防线、迅速占领关键地区,以达到迅速战胜敌人、牢固控制领土的目的。

这一计划深受孙子兵法中的“以少胜多”战略思想的启发,并在战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波兰战役中的闪电战计划运用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展开的军事行动之一,也是闪电战计划在实战中的首次应用。

纳粹德国通过对波兰的迅速攻击,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执行能力。

以下是希特勒在波兰战役中采取的一些重要战略和战术:1. 谨慎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波兰战役前,充分准备了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以及后勤保障措施。

通过充足的物资储备和对军事装备的提前保养,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展现了高度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2. 突袭式进攻波兰战役中,纳粹德国采取了突袭式进攻的战术。

他们利用空中和装甲部队的优势,迅速突破波兰的防线,从而打乱波兰军队的指挥系统和防守部署。

这种突袭式的战术不仅使纳粹德国能够快速占领战略要点,而且使波兰军队失去了反击的机会。

3. 信息战和心理战纳粹德国在波兰战役中善于运用信息战和心理战手段,通过对波兰境内的广播、传单等媒体进行宣传,瓦解了波兰民众和军队的士气,削弱了其抵抗意志。

4. 敌后战略破坏为了削弱波兰的摇摆政府和抵抗力量,纳粹德国派遣特工进行敌后战略破坏。

他们在波兰各地策动起义、破坏交通设施和关键设施,并与波兰政府进行恶性斗争,进一步加速了波兰政府的溃败。

三、闪电战计划的影响纳粹德国通过波兰战役成功地展示了他们的闪电战计划。

二战中的军事战役

二战中的军事战役

二战中的军事战役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涵盖了全球范围。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展开了许多军事战役。

本文将介绍二战中一些重要的军事战役,以揭示二战的宏观历史进程和战争格局。

1. 波兰防御战(1939年9月1日-9月29日)波兰防御战是二战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纳粹德国在1939年9月1日发起了对波兰的入侵,随后苏联也加入战争,从西部和东部分割波兰。

尽管波兰军队表现出色,但面对德国的军事冲击和苏联的入侵,最终无法持久抵挡,导致波兰战败。

波兰防御战揭示了纳粹德国冲击欧洲的野心,也标志着二战正式开始。

2.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在欧洲战场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目的是突破德军的防线,进入欧洲大陆。

诺曼底登陆被视为二战中最成功的登陆行动之一,奠定了盟军在欧洲的胜利基础,最终导致德国战败。

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8月23日-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东线战场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成功地抵挡了德国军队的攻势,并将其迫使到了全军覆灭的境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战争转折点之一,标志着德国在东线的进攻受挫,苏联开始逐渐反攻。

4. 北非战役(1940年6月-1943年5月)北非战役是盟军对德军在北非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

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迫使德军从北非撤离,解放北非地区。

经过一系列的激烈战斗,盟军最终在1943年5月成功地击败了德军,北非战役的胜利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进一步行动打下了基础。

5. 曼岛战役(1940年5月26日-6月4日)曼岛战役是二战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盟军撤退到法国的敦刻尔克,被德国军队包围。

然而,在一系列英法军队与德军的激烈战斗中,盟军成功撤退到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曼岛,并最终回到英国本土。

曼岛战役虽然是一次撤退行动,但却振奋了盟军的士气,为后来对抗德国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波兰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波兰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

波兰战役的历史背景介绍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入侵波兰的一次行动,那么你了解波兰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波兰战役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波兰战役的背景波兰战役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波兰战役的爆发,有着相当复杂的背景。

第一是“法尔赛”体系的影响。

德国受一战的制裁,被迫接受《法尔赛条约》,失去了大片领土。

但泽也被划归波兰,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东普鲁士远离了德国本土,极大地制约了德国的发展。

因此德国怀恨在心,对波兰虎视眈眈。

第二个原因是波兰为英法的同盟国。

德国有称霸欧洲进军世界的野心,英法两国是他必须要消灭的。

而波兰作为英法在东欧的盟国,一旦向英法开战,波兰会从背后攻击,使德国腹背受敌,进入两线作战。

因此,进攻波兰,是为了扫除进攻英法前的障碍。

第三个原因是为进攻苏联做好准备。

德国对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仇恨是不言而喻的。

希特勒上台之后,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扩张理论。

欲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一个泛德意志国家。

然而苏联跟德国在领土上并不接壤。

要想进攻苏联,就必须拿下波兰。

这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第四个原因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

为了祸水东移,英法两国对德国逐步解除“法尔赛体系”的做法视而不见。

纵容德国的军事实力增强,使得德国为“闪击”波兰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

波兰战役的第五个背景原因,就是德国想要取得波兰境内的军事经济资源,为战争的可持续性奠定物质基础。

因为波兰是除英法苏外欧洲军事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

占领波兰,就能获得大量的军事资源。

这就是波兰战役开始前的背景。

波兰战役的影响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德国法西斯搅乱世界的开端。

那么波兰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波兰战役第一个影响是进一步激发了德国的野心。

自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国内整军备战。

取得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之后,更是大力发展军工业,使德军机械化程度提高,军事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希特勒重用古德里安等名将,改变了传统军事观念。

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二战中的重大战役

二战重大战役介绍
罗金收集
1.波兰战役:波兰战役是二战的起点。

德军采用闪电战的作战方式,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打垮了波兰。

此战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
余万人。

德军仅亡1.06万人,伤3.3万人。

2.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会战结束后,苏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爆发
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德军首尝败绩损失人员50余万,坦克1300
余辆。

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

3.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
苏军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

4.库尔斯克战役:苏德战场决定性战役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大
的坦克战,参战坦克数量超过5000辆。

5.诺曼底登陆:登陆前盟军先后调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

6.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虽获取了战术胜利,但却导致美
国加入二战,从而彻底扭转了二战局面。

7.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美国海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沉了日军
4艘主力航空母舰,夺得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

因此中途岛战役
也成了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8.柏林战役:这是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它成功地消灭了德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完成了对德国最后的攻击,也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毁灭。

波兰战役简介

波兰战役简介

波兰战役简介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开始,同时也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十分著名的“闪电战”。

战斗打响的一个多月后(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境,波兰战役就此结束。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波兰战役简介,希望你喜欢。

波兰战役分析中文名称:波兰战役参战部队:德国、波兰、苏联、斯洛伐克战争结果:德国、苏联完全胜利,二战爆发时间:1939年9月1日~10月6日地点:波兰西部人物:古德里安博克伦德施泰特希米格波兰战役详情战斗开始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

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

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

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

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

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

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

”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

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

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

”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

波兰战役与二战爆发

波兰战役与二战爆发

波兰战役与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在波兰点燃。

这场被称为波兰战役的冲突成为整场世界大战的开端,也标志着纳粹德国对欧洲的侵略行动正式展开。

本文将以波兰战役与二战爆发的关系为主题,探究这场冲突对全球局势的重要性。

一、背景二战爆发之前,欧洲的政治局势紧张。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对邻国的侵略行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同时,英国与法国这两个主要大国为了遏制德国的侵略采取了软弱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德国对波兰的侵略行动。

二、纳粹德国的侵略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出动大规模军队进攻波兰,这是以疯狂轰炸华沙为标志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德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战术战备占据了波兰,并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结束了波兰战役。

三、波兰战役的意义1. 提示二战的爆发波兰战役的失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震动,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二战的开始。

波兰沦陷不仅即将迎来整个欧洲的动荡时期,也揭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

2. 暴露了盟国的软弱与对纳粹的让步政策波兰战役的失败暴露了英法等国对纳粹的软弱态度和让步政策的荒谬之处。

他们对德国的不断侵略采取了违背联盟承诺的被动回应,这对整个欧洲的稳定与和平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3. 引发全球的战火波兰战役的爆发引起了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宣战,这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波兰战役的影响力超越了地理边界,迅速波及到全球范围,成为二战的起点。

四、波兰战役对世界大战的影响1. 激励其他国家的抵抗意志波兰战役的惨败普遍被视为其他国家的警示,激励了更多国家对纳粹德国的抵抗意志。

各国开始加强军备建设,并与德国形成对抗态势。

这种全球范围的团结抵抗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常态。

2. 形成二战的大格局波兰战役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情报和战略经验,这对于未来的战场布局和军事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国能够通过研究波兰战役中的错误教训,避免同样的失败,使得全球战局更加复杂与严峻。

3. 重塑国际关系格局波兰战役的冲击使得国际社会意识到了欧洲通过和平手段无法解决问题的现实。

波兰战役

波兰战役

巴黎和会签字仪式
一战后的德国
1939年,波兰军队拥有七八百辆坦克,单就坦克装备数量看, 排在苏、 德、法、英和意大利之后,居世界第六位,远远超过居于第七位的美国(470 辆)和第八位的日本(450辆)。 同时,波兰陆军有兵力150万,一线兵力100多万,由39个步兵师(含9 个预备师)、11个骑兵旅、2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一些步兵旅组成。步兵师有3 个步兵团和一个轻型炮团以及师勤务部队。少部分现役师装备有重型炮团 (105mm和155mm榴弹炮)。 波兰军的特点是骑兵的规模和声望。210个中队组成的3个轻骑兵团、27 个矛骑兵团和10个马枪团编为11个骑兵旅,被寄予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在 现代化的战争机器前,骑兵的英勇已经不起作用。4个团满编制的骑兵旅有 官兵7200,主要支援武器为16门75mm炮、18门37mm反坦克炮、2门40mm高炮、 2门81mm迫击炮和9门50mm炮击炮。
人类空前浩劫的序幕······ 一场鹰击羔羊的悬殊对决······ 一场仅有40天的“闪电”战争······ 短短的1个多月, 100余万波兰大军伤亡20万,被俘70万······ 一个中欧大国被德军的铁蹄相劳合· 乔治、意大利首相奥 兰多、法国总统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

闪击波兰

闪击波兰

战争结果
战争期间,波军亡6.63万人,伤 13.37万人,被俘近42万人;德军 亡1.06万人,伤3.03万人,失踪3400人。在这次战争中,德军首次 成功地使用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快速突击 的威力。
• 德国的闪电战是一种大回旋式钳形运动战术,主力装甲攻击力量 集中在敌人相对薄弱的防御点,而且往往将攻击阵型排列为楔形, 当装甲部队开始突破敌人防线的时候,火炮和飞机将协同开始攻 击 。一旦敌军的防御阵线被突破,装甲部队就会持续不停地发 动高强度的、以坦克部队为核心的冲锋式攻击(保证有150-200公 里运动战的必要物资及3天的弹药和其他补给),快速深入到敌后 方,破坏敌人的补给线,并切断敌军部队之间的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战争爆发前夕,集结在德波边境待命出击的德军坦克机械化。
• 波兰方面
• 陆军:拥有2800门火炮,500辆坦克和装甲车、共计100万人 • 空军:400余架飞机。 • 海军:十余艘老式战列舰
开赴前线的波兰步兵
德军与波兰军队的鲜明对比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 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 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 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 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 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 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 人的指挥系统瘫痪。而后以空 中火力与纵深机降配合高速坦 克集群迅速推进战线。
闪击波兰
白色方案”
•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 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 问题,遭到波兰拒绝。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 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 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 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 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波兰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波兰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波兰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推荐文章波兰战役德军失败热度:柏林战役的经过是什么热度:波兰战役闪电战相关知识热度:白山战役的经过是什么热度:关于柏林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热度:波兰战役,是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一场快速闪电战,让波兰迅速灭亡。

那么波兰战役的经过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波兰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波兰战役的经过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随着一声令下,数千架轰炸机朝波兰境内飞去,波德边境上的数千门大炮齐发。

空中和边境火炮的双重攻击,让波兰瞬间陷入地狱。

在轰炸持续一个小时以后,德军地面装甲部队北、西、西南三面向波兰发起进攻。

波兰被打得猝不及防,唯一的空中力量---500多架飞机,也在德军炮火下在未起飞便被摧毁。

德军在装甲坦克开路下,迅速地突破波军防线,并且每天以50-6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波军面对德军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却只能用马刀和长矛向坦克还击。

即使英勇无比,但装备的劣势让波兰军队在瞬间覆灭。

9月3号,英国和法国向德宣战。

分别派出军队,但却“宣而不战”,出现了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观。

与此同时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从西面南面两个方向向维斯瓦河中游前进。

包克上将率领的北路集团军群直入“波兰走廊”。

屈希勒尔带领的第3集团军包抄华沙后方,切断波军后路。

到4日,波军被包围在波兰希维兹以北以及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

9月6日,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下令波军撤到维斯瓦河东部,组成维斯瓦河至桑河线防御,然而这已经无济于事。

波兰政府也在当日离开华沙,撤往卢布林。

到7日,南集团军以及占领了波兰的工业重镇罗兹,并且同时攻占了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

切断了“波兹南”军团退路,战领了德军梦寐以求的“波兰走廊”。

隔一天后,北方集团军从北和西北方向开始向华沙方向进攻。

至17日,北方集团军和南方集团军进军途中扫除了抵抗的波军后,与华沙会师,合围了波兰首都。

而波兰的政府和军队统帅部与16日早已逃亡了罗马尼亚。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

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二次世界大战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NO.1 波兰闪击战性质:骑兵对坦克的二战揭幕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0月6日地点:波兰境内对抗方:波兰VS德国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对波兰进行合围,并首次使用了威力巨大的“闪电战”作战思想。

在德军的强大攻击下,波兰军队迅速溃败,10月6日,波军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

评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在此次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战马的血肉之躯与坦克的钢铁之身的碰撞,是一种落后与先进、愚昧与文明的失衡撞击。

这一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再次昭示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睿智。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NO.2 敦刻尔克大撤退性质:奠定胜局的“大逃亡”时间:1940年5月26日—6月4日地点:法国境内的敦刻尔克港对抗方:英法联军VS德军由于德军的连战连捷,英法联军应急其它盟国的军队被逼到了敦刻尔克港,三十多万名将士的生命岌岌可危。

26日,英国政府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

在英国众多船主的冒险配合下,整个撤退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蒙哥马利率领全师分乘600辆军车,经过长途奔袭,成功跳出德军合围,组织起坚固防线,有力保障了敦刻尔克的安全。

从5月26日直到6月4日33.8万名英法及其它盟军的士兵成功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

评论:准确地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

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战役:NO.3 大不列颠空战性质:空地一体战的鼻祖时间:1940年7月—1940年10月对抗双方:英空军VS德空军希特勒并没因占领了欧洲大陆而停止战争,他把魔爪又伸向大不列颠的英吉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兰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

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

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战争概述战争背景1.凡尔赛体系2.德、波、苏之关系3.希特勒上台后4.德、苏的妥协5.最后通牒战争过程1.德国方面出动2.波兰方面出动3.苏联方面具体内容1.部署2.作战计划3.签订条约4.战斗开始5.突破防线6.陷入被动7.重创波军8.背后阴谋战争结果战后总结战略失误展开战争概述波兰战役,亦可叫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这场战争在波兰被称为Wojna obronna 1939 roku(1939年波兰保卫战),在德国则被称为Polenfeldzug(波兰战役),行动代号Fall Weiss(白色方案)。

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战争背景凡尔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三大欧洲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解体,原本其领地内的少数民族纷纷独立为民族国家,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三小国、芬兰、南斯拉夫以及波兰,这些国家形成的欧洲态势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其中,波兰第二共和国人口约2,700万,领土面积为388,000平方千米(排于全欧洲第六位),是东欧最大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德国与苏联逐渐自一战与内战的创伤恢复,这些独立出来的新兴小国感受到两欧陆强权国的威胁,同时其本身国力又不足以对抗,遂开始寻找盟国以保障其本身安全,波兰便寻求英国与法国的协助。

英国与法国虽为传统盟国,在一战中对抗德国和武装干涉俄国内战时皆并肩作战,但面对波兰的要求则有了不同的回应。

英国为保持欧洲的均势,不愿过份削弱德国而令法国变得过强,因此在20年代波兰请求帮助时皆予以拒绝。

英国认为,波兰是法国的盟友,对于英国本身并无利益,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甚至连波兰领土西里西亚在哪里都不知道,还曾说过:“波兰人民从未在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有能力维持长久的独立。

[18]”外相奥斯丁·张伯伦爵士也曾于1925年2月表示:“任何英国政府都不会、也永远不会为保护波兰走廊而牺牲一名英国掷弹兵的性命。

[19]”法国则是波兰的盟国,希望后者能取代俄国的作用,因此在德波领土问题上总是站在后者一边。

然而在另一方面,法国与波兰间的关系又并非对等,法国有时会因为本身目的而损害波兰的利益,而波兰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肘吋。

换句话说,倘若法国背弃波兰,后者在欧陆上即会丧失唯一的有力盟友,将陷入军事上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陆上其他的小型国家,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三国组成了所谓的“小协约国”,波兰在寻求邻国盟友的过程中也想加入其联盟,但遭到捷国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

两国间又彼此煽动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冲突,捷国煽动波兰内的乌克兰人,波兰则鼓励捷国的斯洛伐克人反对捷克人。

在波兰领土四周,仅有罗马尼亚始终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21年3月还曾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俄国的威胁。

虽然到了1939年该条约已经过期,但罗马尼亚仍对后来波兰政府、士兵与难民的逃亡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德、波、苏之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战败,被迫接受协约国的《凡尔赛条约》,放弃东部历史上曾属于波兰的大量领土,而俄罗斯帝国崩溃、苏联成立后,波兰趁此机会独立,并与后者发生了波苏战争,结果波兰在华沙战役中扭转局势,让苏联无法将其并吞。

在整个1920年代,德国与苏联于国际上备受孤立,两国反而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互助关系[23],1922年4月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后者将提供德国武器试验的场所,许多未来发迹的技术都在此时获得宝贵的测试经验,如坦克;而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令百废待兴的苏联红军可以更快地抵御波兰的威胁。

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且并无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德国军队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共同于未来将波兰毁灭[23][24]。

在此时期,德国对于波兰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英法等国,原因包括英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法国军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且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作为败战之惩罚)、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该市超过95%的人都讲德语),在名义上成为独立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

大战结束后,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之比例[27]。

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

并灌输军队中“毁灭波兰”之信念,后来此主张也同样为柏林的高级官员所接受[25],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Joseph Wirth)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20],而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George Lloyd)也曾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

[27]”1925年6月起,德国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28]。

苏联刚从战争中结束时与波兰的关系也同样紧张,尤其是《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后者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德苏两国军队未来可能发动向华沙进攻的巨大箝形攻势。

但实际上,苏联这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不愿在国际事务上发生冲突,故对外采和平外交。

波兰提出除了维护其现有的《里加条约》规定的边界外,在其他领土上已无所求,加上面对逐渐壮大且不友善的德国,波兰无力再抽身对付苏联,苏联尽管对现行边界不满意,但还是愿意与其重修关系。

1922年6月,波兰与苏联签订《波苏友好条约》,有了一定的改善[29],但两国间仍存有相当的不信任。

1926年9月,苏联向波兰外长提交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波兰同意,并建议苏联同波罗的海三小国都签订相同的条约,苏联亦答应。

然而两国间的谈判又因为领土问题而陷入胶着,苏联认为立陶宛应拥有波兰领内的维尔诺省,而波兰认为这违反了《里加条约》,双方关系急速恶化[30],甚至在1927年6月,苏联大使遭到波兰的白俄罗斯侨民刺杀身亡。

一直到1929年,苏联与波兰签订《白里安-凯洛格条约》,双方协议不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执行工具后,波苏关系才解冻。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亚洲发生了战事,苏联为抽出兵力顾及该区,于1932年7月与波兰签订了《波苏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时间为10年。

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与其领导的纳粹党获得了政权,一反先前德国与苏联交好的关系,提出了纳粹主义向东方扩张的“生存空间”理念,并宣称将建立一个在欧陆拥有霸权的泛德意志国家,德国最终将对苏联展开战争。

为达到此目的,希特勒将在德国的周围建立其反共战争的同盟国、卫星国或傀儡国。

希特勒执政之初,德国与波兰关系急速恶化,1933年2月,希特勒接受英国《星期日快报》记者谈话时曾扬言:“要求波兰将走廊还给德国,并要在…短时间内‟。

”还策动了德波边境的反波兰游行示威运动,如宣称将“解放”在但泽与走廊地区的德意志少数民族,并声称但泽将德国领土隔为两地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

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则以武装部队驻于边境,施加军事压力,令希特勒收手[33]。

德国与苏联的交恶,反而促使苏联与波兰改善,希特勒便改变方针,表示愿意修补两国的关系,停止了20年代以来的关税战和攻击性的宣传。

1933年11月,德波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称:“将以外交手段解决两国间的纷争。

”1934年,两国签订了为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36]。

1935年后,继任毕苏斯基职务的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将军察觉到德国的威胁,该国正违反《凡尔赛条约》,积极的重整军备。

但波兰外交部长、同时也是毕苏斯基内阁成员的约瑟夫·贝可勒尔则继续奉行亲德政策,从“德奥合并”到支解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危机事件”时,波兰都表示支持德国。

同时,波兰也仿效德国以武力威胁他国—出兵立陶宛、强迫后者承认维尔诺属波兰领土,以及施压捷国、成功吞并了捷欣一地[38],这些侵略作为都令波兰在欧洲的形象恶化,国际地位更为孤立。

完成吞并捷国后,希特勒开始正式拉拢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如同后来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芬兰和日本帝国的联合战线,1938年,新任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波兰大使会晤,提出其联盟必须以但泽划归给德国、并在走廊地区建立一条高速公路来连结德国领土为前提,倘若波兰答应,希特勒将会未来给予波兰乌克兰北方的领土,并将德波条约将延长25年作为补偿。

然而波兰认为,若加入了德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将会沦落为一个卫星国,甚至最终其国家地位将受到威胁,如同捷国被德国所吞并,因此贝可勒尔拒绝其提议,波兰外交部与军事领导人的看法也走向一致,波兰政府领导人亦不信任希特勒。

3月21日,贝可勒尔前往柏林与希特勒会晤,后者强硬地要求其接受德国的条件,但遭到拒绝,双方不欢而散。

希特勒即命令军方拟定入侵波兰的计划—《白色方案》,并于4月3日予以批准。

英国也意识到德国与波兰关系的改变,1939年3月31日,波兰得到英国的保证,将维护前者领土的完整;4月6日,贝可勒尔前往伦敦签署《英国-波兰安全保证条约》;5月19日,波兰又与法国签订类似的议定书,表示当波兰受到攻击时,法军将攻击德国,同样地,当法国与比利时受到德国攻击时,波兰也会进攻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