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探索国家出路的再思考(优质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

合集下载

PPT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PPT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
四、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军事上,以“自强”为目标,仿效西方 建立新式军事工业,创办海军,装备、 编练新式陆军。 经济上,以“求富”为内涵,建立以官 办和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的新式民用企 业,“稍分洋商之利”。 文化教育上,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 语言、科技、军事,派遣留学生。



语言学校:同文馆(1862)、上海广方言馆 (1863)、 广东同文馆 (1864) 、上海留美预备学堂 (1871) 、南京 同 文 馆 (1883) 、 新 疆 俄 文 馆 (1887) 、 台 湾 西 学 馆 (1887)、珲春俄文馆(1888)、湖北自强学堂(1893)。 军事学校:建船政学堂 (1866) 、天津水师学堂 (1880) 、 天津武备学堂 (1885) 、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 (1888) 、 广东水陆师学堂 (1887) 、江南水师学堂 (1890 年 ) 、广 东黄埔鱼雷学堂 (1884)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1890) 、 北洋旅顺口鱼雷学堂(1890) 科技学校:上海机器学堂(1867)、福州电报学堂(1876)、 广东实学馆(1881)、天津电报学堂(1880)、上海电报学 堂(1882年)、金陵同文电学馆(1883)、两广电报学堂 (1887年)、台湾电报学堂(1890年)、湖北矿务工程学堂 (1892)、天津医学堂(1894)、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 南京陆军学堂附设铁路学堂(1896)。
我中华且将为天下万国所鱼肉。 ——冯桂芬 “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 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船坚炮利不如夷, 有进无退不如夷。” ——冯桂芬
内须变法
2.主张学习西方,自强、自立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 ——李鸿章 立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 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西洋军火日新月异,不惜工费,而精利独绝,故能横 行于数万里之外。中国若不认真取法,终无法自强。 窃谓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 ——李鸿章

统编版《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优秀课件1

统编版《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优秀课件1

拓展一: 为什么《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给日本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
领土完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1864年) 外国资本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客观上也促进民族资本发展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1851-1864年) 1、工具 1879,日本吞并琉球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农 民 不 能 领 导 民 主 革




6、 运动意义:
① ②
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中央权力下移,地方崛起。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 2.目的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内外交困。
记忆知识点:
1.洪秀全以“拜上帝”为工具,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南京,改为天京, 后发生内讧,由盛转衰,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枪队的联合进攻下失败。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湘淮集 团兴起,中央权力下移。 2.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资本主义)两 个纲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 3.经过鸦片战争的打击,为了“自强”、“求富”,地主阶级代表 等人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以“自强”为目的的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求富” 为目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民用企业;开办翻译学校、军事学校;创建新式海军北洋舰队。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是没有实现其目的,结果失败。 5.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严重的边疆危机。西北方向: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南方向:1883,法国控制越南,发动中法战争,1885,镇南关大捷后,签订《越南条 款》,越南独立。1885年台湾建省。东北方向: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中涌现民族英雄有邓 世昌、林永升。1895年日军摧毁了威海卫军港, 北洋舰队覆灭。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东 南方向: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6. 《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 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条约进一步将中国推向半 封建半殖民深渊。台湾被日本占领后,义勇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展开抗日斗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勒索3000万“赎辽费”。 7.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 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③争取夺利导致“自毁长城”的内讧 定都天京,洪不思进取,把权交给杨, 杨则“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逼封万 岁,北王韦“阴险奸诈”,不满意于杨 大权独揽,导致“天京事变”元气大伤。

④任人唯亲,滥封王爵 洪大搞家天下,子洪天贵为幼主,石出走后, 洪曾宣布永不封王,但马上又封洪仁玕为干王, 引起将士不服,于是又封英王(陈玉成)忠王 (李秀成),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后期为了收 拾人心,大肆封王,共封王2700多,当时民谣: 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各王拥兵自重,称 霸一方,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 挥军旅的局面。
2.几个主要军工企业
(1)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 (2)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3)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 建。 (4)天津机器局:1867年崇厚创建。 (5)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创建。
上图为天津机器局
左图为福州船政局
办厂形式
资金来源 生产目的 产品去向 管理方式 企业性质


政府拨款 不计利润 配给军队 封建衙门式 封建性质
绅商入股 (主) 追求利润 与市场联系密切 以雇佣为主 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四)其他洋务事业
(1)创办新式学堂 (2)派遣留学生
(3)翻译和出版西学书籍
开平矿务局 开平
•军事工业
(纯属封建工业)


④整个农村社会,则按军事组织体系建立,一 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为一军,下为师、旅、卒、 两司马。每家设一人为伍卒,平时立足农业生 产,战时从事军事活动,“军”实际成为兵农 合一的行政单位。 ⑤文化教育,25家子弟到礼拜堂,由两司马教 读遗诏圣书、真命诏旨。礼拜日,两中男女到 礼拜堂听讲圣书。由师帅、旅帅、卒长更番至 所统属两司马礼拜堂讲圣书教化民。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6
洪秀全简介(二)
1850年夏,他通知各地信徒到桂平金田村会合。 半年间会集万人,编组成军。1851 年(咸丰元 年)1月11日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同年, 设官封王,建立各项制度。1852~1853年,统 帅所编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入湖南进湖北,沿 长江攻占南京建都(号天京),统治长江中下 游广大地区。
10
背景资料二、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六年(1856年),杨秀清又玩起“天 父附体”的把戏,对洪秀全表示了夺位的野心: “你和东王都是我的儿子,东王有这么大的功 劳,怎么只能称九千岁呢?”洪秀全赶忙回答: “东王打江山,也该是万岁。”“天父”又问: “东王的世子岂止是千岁?”洪秀全答:“东 王既然是万岁,东王的世子也就是万岁,而且 世世代代都是万岁。”“天父”这才喜滋滋地 说道;“好!那我就回天了!”洪秀全遭此逼 迫,断然决定解决杨秀清问题,他秘密命令在 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武昌督师的石达开,在 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意 义及失败原因
2
太平天国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


结 构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指导思想及阵营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维新运动的发动 百日维新的内容
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二、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9
背景资料一: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南京为天京。在革命 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 的矛盾斗争却日趋激烈。太平天国三年(1853 年)十一月,洪秀全安排4个天王府女官在雨 雪寒冻的天气下凿池挖塘,不得休息。杨秀清 假托天父附体,要洪秀全免除天王府这4个女 官的劳役,并斥责他对待有功姊妹太苛刻,要 罚打40杖。洪秀全以“天王”之尊,只得俯伏 在地,准备受杖。杨秀清对在前线统兵作战的 韦昌辉、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人的态度也十 分粗暴跋扈。韦昌辉对杨秀清心怀不满,但表 面上又竭力谄媚逢迎。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 5.两个“阶段”:学“器物”到学“制度”
局限性
目录
夯 提培 实 升育 必 关学 备 键科 知 能素 识 力养
返回
夯 必备知识

主干知识要记牢
自主盘点
返回
知识点 1 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清朝封闭、愚昧与腐朽。 (2)鸦片战争的影响。 2.代表 (1)林则徐:开译馆,汇译成《四洲志》。 (2)魏源:《海国图志》,被誉为“百科全书”,提出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思 想。 (3)徐继畬:《瀛寰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地主阶级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2.过程 (1)序幕:1895 年 “公车上书”。 (2)高潮:1898 年百日维新。 ①颁布“明定国是 ”等上百道诏令。 ②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举措。 (3)失败:戊戌政变。 3.历史意义 (1)推动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2)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 体制。
——摘自义和团歌谣 [探究] 根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提示] 特点:具有反帝爱国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
返回
共研主题 2 从“器物”到 “制度”的累进——“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 1860 年代开始,推行了洋务运 动,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而主要 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 习,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 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 也要求改革。
返回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PPT课件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PPT课件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关键词】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仁人志士;民族独立;国家 富强;启示
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中国人民除了 继续遭受残酷的本国封建压迫以外,还遭受了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 民族压迫。为了救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2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七个阶级
启示: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 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 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悔之道。但是由于实践 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6
l9世纪后半期,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 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以“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提出“自 强”、“求富”的主张,发动了洋务运动, 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近代企业, 建立了新式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 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 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7
启示:
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尽管地主阶级引进 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只是从器物层 面上学习西方,本质上仍是地主阶级的自 救运动,虽然有些微的成效,但是从本质 和实际进程来看,洋务运动不可能承担起 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不可能真正使中 国实现近代化。
8
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新的民族危机下,以康 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 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 开展了百曰维新。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 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 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是由于维新 派在政治上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 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等自身的局限和封 建势力的过于强大,从而最终导致了失败。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年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年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提能升华]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兴办的民用企 经济上 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政治上 与发展和无产阶级成长
三、洋务运动 1.背景:清政府面临___内_忧__外__患____的困境。 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__自__强____”“求富”。 3.代表及主张 (1)代表:奕 、曾国藩、___李_鸿__章____、左宗棠、张之洞等。
(2)主张: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
4.主要活动
创办官办的军 江南___机_器__制_造__总__局_____、福 引进西方的工__厂__制
选官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加设经济 制度 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链接选择性必修 1 第 7 课】
创办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教育 和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链接选择
性必修 3 第 14 课】 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链接选择性必修 1 思想 第 4 课】
经 事工业
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度,进行机器大生
济 开办官督商办 上海__轮_船__招_商__局____、上海机 产【链接选择性必
的民用企业 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 修 2 第 5 课】
创 办 培 养 ___翻_译__和_军__事_____人 才 的 学 校 。 如 1862 年 , 设 立 __京__师_同__文__馆_____;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办江南机器 教育 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西方书籍。这些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并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链接选择性必修 3 第 2 课】 军事 建成了以__北__洋__舰_队___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同步优质课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同步优质课

李 鸿 章









8
4.内容:
(1) “自强”旗号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天津机械制造局。 (2)求富”旗号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上海轮 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3)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 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4)筹划海防,创办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 5. 结局: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
结果
未能实施
4. 失败原因
材料一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
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
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
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
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 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 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 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清政府中央权 力下移。
(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 1.背景:
60年代—90年代)
(1)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 击了封建统治者。
逃往承德,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 (2)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优秀课件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优秀课件

(1)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剥削, 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地主 阶级
(4)西方宗教的影响(创拜上帝教)
外国侵略
加 剧
阶级 矛盾
激 化
农民 阶级
自然灾害
及时总结
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民族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 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彰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对太平天 国的评价显示出多元评价,这是非常正常的。
但作为历史学习者,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们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做出最基本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除了鸦片战争这个大背景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道光十三年(1843年),桂平蝗。 十四年夏,浔州蝗,复大水。十五 年,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 年丁酉,浔州雹,大如斗。
——《浔州府志》
广西山多田少,地皆硗确,物产甚稀,居 民谋生无计,十室九空,冻馁难堪,盗心易 动;林峦太密,盗迹易藏;得、梧二郡,界 连东粤,伏莽尤多。
《资政新篇》体现了近代化的要求,客观上激发了洋务运动。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高中新教材历史必修上册课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高中新教材历史必修上册课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 立、相互制衡。同时实行责任内阁制,由国会选举产生的内阁对国会负 责。
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的建立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 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变法措施急于求成,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
历史意义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变法图强 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维新变法运动为辛亥革命打 下了思想基础。
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人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等,生产新式武器和装备。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 行君主立宪制,建立议 会制度,实现民主政治

经济方面
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鼓励民间投资, 兴办实业,促进国家经
济现代化。
文化教育方面
主张废除八股文,改革 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
堂,培养新型人才。Fra bibliotek军事方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2.从70到90年代分别建成:
福建水师
广东水师
南洋水师
北洋水师
2021/4/8
41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60到90年代创办以 下三种新式学堂:
(1)翻译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最早创 办的翻译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 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 京大学)。
2021/4/8
3
教学重点:
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 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 动 )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2021/4/8
4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 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 和国家富强的原因。
2021/4/8
5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021/4/8
6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曾国藩
左宗棠
2021/4/8
李鸿章
张之洞
34
二、洋务事业的内容:
(一)兴办近代企业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用工业
2021/4/8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35
五大军工局厂
企业名称
创办 时间
地址 创办人
特点
江南制造 总局
金陵机器 局
1865年 1865年
上海 南京
20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 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的方案
2021/4/8
21
历史评价:
1.《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 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 它根本没有付诸实施。

专题01 探索国家出路的再思考(优质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

专题01 探索国家出路的再思考(优质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新教材(上)
东,学习日本,开始了自己的维新 ——保国会——百日维新。这一连
路径。 串事件,前后相接,构成了一场社
——马勇《觉醒:甲午战争中国历史转折》.
新星出版社:P1 会变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P166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1898年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维新运动正式展开 。运动共持续了 103 天 ,史称 “百日维新”。
从“义和团”到“议和谈”
从“闹剧”到“悲剧”
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从“闹剧”到“悲剧”
八国联军,各怀鬼胎的国际武装大拼盘,从护卫使馆转为进军北
京,奸掳焚杀,人头滚滚,掀起一次世界文明史上的罕见浩劫。虽
有李鸿章巧手斡旋,瓜分之祸可免,但丧权辱国难逃……
结合以及教材内容思考: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P352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戊戌维新试图从制度变革入手,解 决中国社会面临的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 近代化的历史课题。由于各方面条件的 局限而未能成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P332
戊戌维新特点 :
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深入到制度变革; 将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近代化相结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 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①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位高权重的帝师 、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两人都提倡以“中体西用”的方式,进行一场以有 限行政改组为基础的保守改革。②第三派激进势力由理想主义思想家康有 为领导,他提倡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剧烈的制度性 变革。③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改革的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最终也被精悍的康有为拉拢过去。④另一方面,视激进改革为威胁其权 势的慈禧太后,则动用她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反对改革。

最新《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教学课件[统编]高中历史1

最新《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PPT教学课件[统编]高中历史1

1894.7 丰岛海战
3、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 承认朝鲜独立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
列岛甲给日午本;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赔款2亿两白银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 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
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虎添翼,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
时[命也题不特是点一] 种向市场的妥协。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三)如何审题立意
②游记:是一性种描质写旅行见闻地的散主文体阶裁。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评价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未达到目的
所革得命者性十之:七反八映,了平民农所民得要者求十之废二除三封”即建地土主占地有所耕有地制的百,分获之七八 十得,土自地耕农的只强有烈余愿下的望百,分是之几二三千十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材思料想二结:凡晶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
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
鸦片战争
魏源
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 略的加剧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识记太平天平运 动的过程,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2、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识记洋务运动内容, 评价洋务运动。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 影响。
目录
1.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 3.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4.瓜分中国的狂潮
• (2)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和拉丁美
洲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租借土地的主权不

第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届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轮复习共张(1)

第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届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轮复习共张(1)

第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届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轮复习共张(1)第十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课。

在届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轮复习中,该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一、国家出路的探索“国家出路”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寻求自身的发展与前进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探索国家出路的尝试。

比如,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清时期的海外开拓,以及近现代的拯救中华之苦等等。

而在上一轮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晚清时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也提到了一些探索国家出路的尝试。

这些尝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形势下,有着各自的优劣和局限性,但都充满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挽救民族危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届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轮复习中,我们学习了晚清时期引发的“百日维新”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民族危亡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比如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发动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等。

这些斗争带给中国人民新的信心和希望,激励他们为了民族利益和社会正义而奋斗。

三、与历史对接,深刻领会回顾总结学习的内容,除了了解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更重要的是追求对历史的深刻领会。

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多维的,要真正理解历史,我们必须全面、客观、科学地来看待历史。

同时,我们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死记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是厘清这些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本质、意义和启示。

只有这样,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体会。

总之,本文回顾了第十讲《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与历史对接,深刻领会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 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①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位高权重的帝师 、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两人都提倡以“中体西用”的方式,进行一场以有 限行政改组为基础的保守改革。②第三派激进势力由理想主义思想家康有 为领导,他提倡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剧烈的制度性 变革。③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改革的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最终也被精悍的康有为拉拢过去。④另一方面,视激进改革为威胁其权 势的慈禧太后,则动用她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反对改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 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①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位高权重的帝师 、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两人都提倡以“中体西用”的方式,进行一场以有 限行政改组为基础的保守改革。②第三派激进势力由理想主义思想家康有 为领导,他提倡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剧烈的制度性 变革。③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改革的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最终也被精悍的康有为拉拢过去。④另一方面,视激进改革为威胁其权 势的慈禧太后,则动用她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反对改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宣统退位
二、义和团运动——“扶清”与“灭洋”
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民族矛盾的激化 促成了民族对抗意识的强化。于是,“灭洋”作为一个口号引人注 目地同时出现于中国南北,表现了民众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深化 。在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形成之前,民众的自发认识并不能产 生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但是,这个口号已经超越了个人命运、家 族命运、乡土命运则是一种明显的事实。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7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 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①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位高权重的帝师 、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两人都提倡以“中体西用”的方式,进行一场以有 限行政改组为基础的保守改革。②第三派激进势力由理想主义思想家康有 为领导,他提倡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剧烈的制度性 变革。③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改革的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最终也被精悍的康有为拉拢过去。④另一方面,视激进改革为威胁其权 势的慈禧太后,则动用她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反对改革。
鸦片战争后, 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 中国历史进入百年艰苦磨难的近代时期。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各阶级艰难探索……
地上天国梦难圆 ,洋务Fra bibliotek强甲午殇 ,列强瓜分如潮涌 ,
国家出路在何方
甲午战争改变了中 甲午一战,变局急转而为“世变
国的历史方向,中国不再沿着畸形 之亟”。于是,出现了公车上书—
的洋务新政继续前行,而是转身向 —强学会——康有为历次上皇帝书
东,学习日本,开始了自己的维新 ——保国会——百日维新。这一连
路径。 串事件,前后相接,构成了一场社
——马勇《觉醒:甲午战争中国历史转折》.
新星出版社:P1 会变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P166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1898年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书,维新运动正式展开 。运动共持续了 103 天 ,史称 “百日维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戊戌维新试图从制度变革入手,解 决中国社会面临的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 近代化的历史课题。由于各方面条件的 局限而未能成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P332
戊戌维新特点 :
由学习西方器物技术深入到制度变革; 将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近代化相结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P263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两人进行 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谈活。以下为摘录: 康: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今岁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 必至无功……皇上之圣既见及此,何为久而不举? 帝:乃擎肘何? 康: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 国矣。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甲午战争的失败,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 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 、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①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位高权重的帝师 、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两人都提倡以“中体西用”的方式,进行一场以有 限行政改组为基础的保守改革。②第三派激进势力由理想主义思想家康有 为领导,他提倡效法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模式,进行一场剧烈的制度性 变革。③最初在翁同龢的指导下进行保守改革的光绪皇帝(1875-1908年) ,最终也被精悍的康有为拉拢过去。④另一方面,视激进改革为威胁其权 势的慈禧太后,则动用她至高无上的权威来反对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所学知识思考: 康梁的改革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 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什么? 戊戌维新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戊戌维新运动——“变政”到“国变”
1898年,清帝国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一场成功的改革可 能会延缓它的崩溃,而失败只能预示着王朝的覆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