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山行 增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后同步课时练习作业课件7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5a01eebed5b9f3f80f1c2a.png)
4古诗三首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二.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意思。
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乘、搭B.因为C.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
A.qíngB.qín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的意思是()。
把下面含有颜色的词语补充完整。
万()千()姹()嫣()桃()柳()()山()水(4)“一年好景须君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②诗句中“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三、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81b3514a7302768e9939d7.png)
橘子青绿
第3课时
夜书①所见
注释 ————— ①【书】写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有《游园 不值》《嘉兴界》《四朝闻 见录》等。
品读诗文
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夜书Fra bibliotek见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品读诗意:
山路绵长 点明深秋季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相呼应,写出了山 势的高而缓。
品读诗文 使人联想到炊烟
白云生处有人家 袅袅,鸡鸣犬吠,一
一个“生”字形 驱寒山清冷之意。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各种动 态美,也说明山很高。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菊 jú
结构:上下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下边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
分写在“勹”的外面,使整个字 重心更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残 cán
结构:左右 部首:歹 书写指导:左边的“歹”不要多一点,起笔横的
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斜钩 要写得舒展,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诗文解读
荷尽①已无擎②雨盖③, 菊残④犹⑤有傲霜⑥枝。
径 jìnɡ
左窄右宽,书写时注 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
霜
上下结构,书写 “霜” 时“雨”扁宽, 下部“木”“目”等分。
斜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
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看到“斜”可以联想到弯弯曲曲的 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 思就是弯曲不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习——4、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同步练习——4、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0e19f52852458fb770b5654.png)
第4 课古诗三首一、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t iāo tiǎo1、蚕吃桑叶的样子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2、挑.()食可不是个好习惯。
二、减一减,加一加,组成新字在组词。
经-+=()浅-+=()雨++=()抖-+=()三、用“/”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中的前两句写诗人之情;后两句描绘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所以感情略显舒缓。
(2)《山行》中展现深秋生机盎然景色的句子是:五、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判断下列说法,错的打“×”,对的打“√”。
(1)《山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人织布。
()(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展现了深秋的生机景象。
()七、课外阅读。
枫桥①夜泊②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③渔火④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枫桥:桥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②夜泊:夜间把船靠在岸边。
③江枫:江边的枫树。
④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七言诗,通过描写夜晚停船在岸边的夜景,抒发了诗人。
(2)诗人所见有:(3)请你写出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参考答案:一、tiǎo t iāo二、纟彳径小径氵歹残残破木目霜白霜扌余斜斜阳三、(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四、(1)思乡念亲(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1)荷花凋零,连那遮风挡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花朵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
(2)夜深了,篱笆深处灯光闪烁,料想是孩子们在忘情地捉蟋蟀。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420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作业(部编版)(有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XXX(XXX)cánjú(残局)XXXɡyè(XXX)zènɡsònɡ(增送)chénɡsèjìnɡ(成色精良)(饧)shí2.辨字组词。
XXX对军首(留军道)(对军首)(XXX)(XXX)(留君首)(留军首)增桃赠挑径(赠桃增挑)(赠桃赠径)(增桃赠径)经(径)(经)(赠径)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háng)银行(háng)步行(xíng)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chǔ)到处(chù)处理(chǔ)4.品读诗句,完成练。
1)远上寒山石径斜,XXX处有人家。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山”字点明深秋季节;“石径斜”字写出了山路的陡峭;“有人家”使人联想到山中的居民。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抓住荷花和菊花两处景物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荷尽”与“菊残”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做霜斗寒的形象。
二、诗歌鉴赏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行【唐】牡丹亭·XXX远上寒山石径斜,XXX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默写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XXX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诗,诗中共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六种景物。
3)这首诗中,最能表现秋天的诗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赠XXX【宋】XXX荷尽已无擎雨盖,水漫金山如画里。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稀。
1)默写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水漫金山如画里。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稀。
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荷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及课后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2de2c7915f804d2a16c1da.png)
第4课《古诗三首》3,把下列生字书写两遍,注意笔顺。
寒斜橙赠菊残送君①”送”的里面是”关”,最后一捺改为”点”。
②”菊”的里面是”米”,最后一捺改为”点”。
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3.《山行》的作者是朝。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文中代表季节的词语有、。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综合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jìngxiéyáng gài jūn zǐ C héng zi膝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桃( )灯( )子( )起( )花2.残浅( )缺凶( )深( ) ( )色三,划掉不正确的读音。
1,我愿做一名更夫,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在黑夜里行(hánɡ xínɡ)走,去追逐影子。
2,秋处露秋寒霜(shuānɡ suānɡ)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那黄澄澄(D ēng C hénɡ)的橙(D ēng C hénɡ)子挂满了枝头,漂亮极了!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7d49c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b.png)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 jìng xié yá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径________ 霜________ 残________ 斜________ 挑________经________ 露________ 浅________ 抖________ 跳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坐:①坐下;②(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③瓜果等植物结果实;④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⑤因为。
Ⅰ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
________Ⅱ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________Ⅲ这座房子坐北朝南。
________Ⅳ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
________Ⅴ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5.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A.出生。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2d409d0d233d4b04e6942.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训练、作业设计附答案:4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训练、作业设计附答案:4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dd058dbd6294dd88d1d26b29.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背景资料2.作者资料周而复:(1914年—2004年1月8日),原名周祖式,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古诗三首 同步课时练 【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古诗三首 同步课时练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2e3de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b.png)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第四课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hán fāng zèng sòng shí jìng jān zāshuāng yè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2.荷尽已无擎雨盖()3.菊残犹有傲霜枝()4.夜书所见()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红于”与“红如”相比较,()A.意思相同。
B.意思不同。
(2)诗人停下车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到诗人()A.辛苦劳累。
B.流连忘返,不舍得离去。
四、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2.“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人名)。
(2)“橙黄橘绿”说明()A.秋天色彩丰富,很美。
B.作者喜爱这两种水果。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诗人。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之情,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可以看出。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描写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儿童夜捉促织,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本课的三首诗描写的季节都是________,可以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了解到。
七、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__________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八、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含答案)(统编版教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4古诗三首(含答案)(统编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c9935f7bb4cf7ec4afed0db.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犹有傲霜..枝。
...,菊残..已无擎雨盖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课时练(全册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课时练(全册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24e874bb4cf7ec4afed0cd.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4、古诗三首(必背)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精华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及答案 (2)-新版
![【精华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及答案 (2)-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9bf0fd76eeaeaad1f33091.png)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犹有傲霜..枝。
..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时练《古诗三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5f9f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4.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课时练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________)cán jú(________)shuānɡyè(________)zènɡsònɡ(________)chénɡsè(________)shíjìnɡ(________)2.辨字组词。
首(________)刘(________)君(________)道(________)对(________)军(________)径(________)增(________)桃(________)经(________)赠(________)挑(________)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行”读音:①háng ②xíng 人行.道(_____)银行.(_____)步行.(______)(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到处.(_____)处.理(_____)4.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 寒山: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 荷尽: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 傲霜: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5.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您要记住啊,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就是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初冬时节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阵阵飒飒的梧桐叶响,传送着秋的声音;江面上凄冷的秋风,引起我无尽的思乡愁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118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f.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4古诗三首学生版第一课时课前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读准拼音▶(把正确的读音打“√”)擎雨盖(qínɡqín)挑促织(tiāotiǎo)赠刘景文(zēnɡzènɡ)▏静心练字▶(按照笔画顺序写一写)寒笔顺:斜笔顺:送笔顺:▏词语解释▶(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产生、生出。
:举,向上托。
◎整体感知▏初知内容▶(读课文填空)《山行》写了山路、、、,赞颂了秋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
《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中导学导练◎随堂测评一、书法展示。
(读拼音,写词语)shíjìnɡshuānɡyèjúhuājūnzi()()()()二、汉字魔术。
(照样子加偏旁,变新字组词)兆挑()曾赠()登橙()桃()僧()澄()三、精挑细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选项)1.夜书所见()A.著作B.书写C.文件2.夜深篱落一灯明()A.明白B.公开C.亮3.远上寒山石径斜()A.地名B.深秋时节的山四、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红于:句意: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句意: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句意:五、小小法官。
(判断句子,对的打“√”,错的打“×”)1.《古诗三首》都是写秋天景物的诗。
()2.“促织”是一种叫声好听的小虫,又叫蟋蟀。
()3.《古诗三首》的三位诗人都是宋朝的。
()4.《夜书所见》全诗四句均是写景,一二句写生活场景,三四句写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六、课内阅读。
(一)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2.首句由下而上,“”字点明深秋季节;“”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3.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4.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习题.docx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4.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习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fbbae3ecaaedd3383c4d39f.png)
4古诗三首课后作业思维创新大拓展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傲霜: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重点段落品析。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吗?为什么?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
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五、《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xié shuānɡ yóu ào qínɡ xiāo lí tiāo二、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经过比赛增加年糕唱戏三、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
![部编三上《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与同步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31679d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1.png)
《4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斜()赠()擎()萧()挑()二、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chē fēng lín shuāng yè qiū fēng cù zhī()()()()()三、填空。
1.苏轼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2.《山行》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描写的人有。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
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
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
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
课时2一、课文理解。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我是从“”两句诗中看出来的。
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
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
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
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
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
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课课练】练习题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课课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b3dcdb9b89680203d82563.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课课练】练习题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4古诗三首》【课课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3bd81b0722192e4536f66c.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019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及答案
![(2019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e15055bb68a98271fefa78.png)
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第二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课时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三课时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