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赤 壁赤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壁
战
前之 的 形战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幻灯片
Hale Waihona Puke 5万军队势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翦伯赞
袁绍
官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战
延津
前之
的战
形
曹操
势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曹
万 军
操
队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 “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 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 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 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 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
课堂小结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三
曹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国 鼎
立
孙权刘备联军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名校课堂)部编版《三国鼎立》ppt P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
1.“心 有 一 团 火 ,温 暖众人 心”这 一标题 意蕴丰 富,含 意深刻 。表层 意思是 说张秉 贵业务 熟练, 服务热 情似火 ,市民 被他的 真诚和 一心一 意为大 家服务 的行为 所感动 ;
(名校课堂)部编版《三国鼎立》ppt P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国经济的发展
⑴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 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 产,大力兴修水利。
(名校课堂)部编版《三国鼎立》ppt P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部编版《三国鼎立》ppt P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
4.在 火 热 的 社 会主 义建设 和改革 开放的 伟大实 践中, 涌现出 一批又 一批杰 出的先 进模范 人物。 在平凡 的售货 员岗位 上,张 秉贵成 为新中 国商业 战线上 的一面 旗帜, 被誉为 “燕京 第九景 ”。
•
5 . 简 爱 讲述 了贫苦 女简爱 为寻求 人格独 立、爱 情和尊 严而挣 扎奋斗 的故事 ,成功 地塑造 了英国 文学史 上第一 个对爱 情、生 活、社 会以及 宗教都 采取了 独立自 主的积 极进取 态度和 敢于斗 争、敢 于争取 自由平 等地位 的女性 形象。
•
6 . 小 说 以第 一人称 叙述, 是一部 带有自 传色彩 的长篇 小说, 也是英 国十九 世纪现 实主义 文学代 表作之 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 教学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 四川、云贵 地区。 (3)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 范围。
第16课 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奉天子以令不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挟天子以令诸侯”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同一历史事件一定会有不同史实记载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具有模糊性,无法还原历史真实
第16课 三国鼎立
2.东汉末期,曹操与袁绍之间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进 行了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第16课 三国鼎立
单元综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在此期间,北 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北方人民大量南 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技术也取得很大进步;科技 文化领域更是成就璀璨。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三国鼎 立局面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三国 鼎立,实现了短暂统一。历时十几年的八王之乱,不仅使西晋衰落,也导 致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 徙高潮。随后,我国历史相继进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自西晋末年 到东晋后期,南迁的北方人口数量巨大,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 的大交融。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时代特征。
(部编)《三国鼎立》ppt公开课课件
221年,刘备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 业。
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魏
220年
洛阳
蜀汉
221年
成都
吴
229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
曹魏重视
国
兴修水利
的
治
蜀 锦 销 往
理 与 开 发
参战方兵力
官
袁绍——约10万人
曹操——2万人
渡
之
曹操赤脚迎许攸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官渡 之战
曹操
夜袭乌巢,烧毁 袁军粮草
乌巢
二、赤壁之战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
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争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三
吴国造船业发达,
国
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3张PPT)
1.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1)政治上,面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取得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地位。
(2)农业生产上,他招募流民屯田,有组织地把战乱中荒 废的土地重新开垦耕种,发展农业生产,使曹军的军粮有了 保证,力量不断壮大。 (3)军事上,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乌巢,将袁军 军粮全部烧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
官渡之战形势图
乱。曹操全军出击,大获全胜。官渡之
战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方法技巧 编写歌谣记忆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政局乱,军阀盘踞并混战。 河南曹操有计谋,挟持皇帝名义占。 招揽人才施屯田,组织流民从生产。
黄河以北有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
赤壁之战形势图
方法技巧 编写歌谣记忆赤壁之战。 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
孙刘联军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
三国鼎立 1.天下三分 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 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占取四川、 云贵地区 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了刘备在湖北、 湖南的势力范围
军不习水战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的原因有哪些?
项目
曹军
孙刘联军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水战 政治因素 荆州初并,统治未稳
长期经营,统治稳固 凭借天堑,巧用火攻
战略战术 船舰相连,战略失误
官渡之战后,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
地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军 阀割据局面暂时结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政权。相对 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2)从经济上看,由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优秀课件
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中取 得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骄兵必败!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和曹操 以少胜多 战胜曹操 鼎立局面
的基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权名称 魏
汉(史称蜀汉) 吴
建国年代
(1)请在左图的三个方 框中,填出大致方位上 的三个国家的名称。
(2)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吴
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权名称 魏
汉(史称蜀汉)
建国年代 220年 221年
吴
229年
(1)请在左图的三个方 框中,填出大致方位上 的三个国家的名称。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
——《隆中对》Biblioteka 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对策中,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 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 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 政治局面。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 提 升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2】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劳师据远《1征、三,官国士兵志卒来》疲自记惫北载;方,北,诸人不葛不习亮习水分水战析战,出…水曹土…操不的服劣势: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
退……2瑜、部孙将刘黄联盖军曰制:定“了…正…确观的操战军术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曹操
骄傲自满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
孙、刘
发言人:诸葛亮
正确的战术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奠定了基础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孙权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5 万 刘备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 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 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三国演义》毕 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 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 《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况 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三国志》 便尊曹魏为正统。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 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 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 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现“三国”风云 辨认“三国”真 假 感悟“三国”情 怀
再现“三国”风云——民不聊生
结合材料,当时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 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骄傲自满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
孙、刘
发言人:诸葛亮
正确的战术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官渡 奠定了基础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孙权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5 万 刘备
感悟“三国”情怀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志》——陈寿的三国 《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的三国 我的三国……
感悟“三国”情怀
《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 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 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三国演义》毕 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 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三国志》是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 《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况 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三国志》 便尊曹魏为正统。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 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 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 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再现“三国”风云 辨认“三国”真 假 感悟“三国”情 怀
再现“三国”风云——民不聊生
结合材料,当时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 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 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图示小结
(部编版)三国鼎立PPT课件1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B、208年 D、222年
)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胜 利 就 在 前 方 !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 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州
轻松闯三关
相信自己!
一、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A、220年 C、221年
B、昆阳之战 D、巨鹿之战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图中的人物 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 了一个什么成语 故事?
三顾茅庐
二 、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08年,曹军同孙权和刘备联军 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 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 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今名)
魏 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pī)
洛阳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实用课件1
汉 末
魏
年 军 阀
孙权 赤壁之战(208年) 蜀
联合抗曹
吴
混 战
刘备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 立(共23 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 立(共23 张PPT)
课堂练习
1.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__A__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骄兵必败,要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等。
探究: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 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曹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 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
6.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 要事迹 ,简要 了解拉 美其他 国家和 地区的 独立运 动。
7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模仿 中国文 明的史 实,懂 得善于 学习和 模仿他 人是提 高自身 素质的 一种重 要途径 。
•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 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 州后,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ppt课件1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 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粉白脸 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 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 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第二篇
一战成名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官
公元200年
袁绍
10万人
渡
之
战
官渡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曹操
3~4万人
以少胜多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闯A、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B、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关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 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 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第四篇 曹丕封帝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 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 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第二篇
一战成名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经过、结果)
官
公元200年
袁绍
10万人
渡
之
战
官渡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曹操
3~4万人
以少胜多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闯A、
A、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B、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关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 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 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第四篇 曹丕封帝
人 教 部 编 版 历史《 三国鼎 立》pp t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课件1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以强败弱?
提示:从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 孙刘联军计策等方面探讨。
15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赤壁之战
曹
操
卧
龙
出
山
曹军不习水战
三 分
曹操的骄傲自满
天 下
孙刘使用正确的战术
孙刘利用天时、地利
16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卧 龙 出 山 三 分 天 下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曹 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诗中的“壮心”指的是
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
1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卧 龙 出 山 三 分 天 下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赤壁之战
自主学习 时间: 地点: 双方兵力: 采用的计策: 结果: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少年时期 历经战乱 颠沛流离
历 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战
——曹操
乱
颠
沛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离
青年时期 隐居隆中 心怀天下
曹
袁
操
绍
隐
居
隆 中
自学官渡之战:
心 1、战前双方的兵力各是怎样?
怀 2、官渡之战的结果如何?
天 下
3、曹操用什么计策战胜袁绍?
梦想成真 鞠躬尽瘁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三国鼎自立三主局学国面习的正式开形发成与治理
三国鼎立
灌溉工具——翻车
梦 想想 成真成真 鞠鞠躬 躬尽
提示:从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 孙刘联军计策等方面探讨。
15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赤壁之战
曹
操
卧
龙
出
山
曹军不习水战
三 分
曹操的骄傲自满
天 下
孙刘使用正确的战术
孙刘利用天时、地利
16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卧 龙 出 山 三 分 天 下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曹 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诗中的“壮心”指的是
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
1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卧 龙 出 山 三 分 天 下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赤壁之战
自主学习 时间: 地点: 双方兵力: 采用的计策: 结果: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少年时期 历经战乱 颠沛流离
历 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战
——曹操
乱
颠
沛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离
青年时期 隐居隆中 心怀天下
曹
袁
操
绍
隐
居
隆 中
自学官渡之战:
心 1、战前双方的兵力各是怎样?
怀 2、官渡之战的结果如何?
天 下
3、曹操用什么计策战胜袁绍?
梦想成真 鞠躬尽瘁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_ 课件1
三国鼎自立三主局学国面习的正式开形发成与治理
三国鼎立
灌溉工具——翻车
梦 想想 成真成真 鞠鞠躬 躬尽
部编版《三国鼎立》全文课件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 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 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 先主。
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
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后依附曹 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于赤 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 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东吴所害,不 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 兵败夷陵。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 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于惠陵。
曹操举孝廉出身,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
后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 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 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 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216年,被 封为魏王。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谥 号武,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 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 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2、赤壁之战
(1)战争时间:208年。 (2)地点:赤壁 (3)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4)战争结果:曹操失败,孙刘联 军胜利 (5)战役特点:以少胜多。 (6)战争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绘画
火
烧
赤 壁
赤壁
之战
形势 图
试分析: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影视剧中的曹操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
有“四世三公”之称。其早年任中军 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 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 军首领。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 青、并二州,并于199年击败了割据幽 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 点。但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 操。202年,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优质课件1
•
为臣须敬,为子须孝……物物各具此 理…… 三纲五 常终变 不得。
•
——【宋】朱熹《朱子语类》
•
人但率性而为……人能自治……条教 禁约, 皆不必用
•
——【明】李贽《李氏文集》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缘 夫天下 之大, 非一人 之所能 治,而 分治之 以群工 。
•
——【明】黄宗羲《原君》
•
材料七:
刘备简介
刘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但到
备
刘备时已经没落,幼年贫困,
曾以贩鞋织席为业。
东汉末年,刘备曾起兵参加镇 压黄巾起义。
在荆州投奔刘表时,三顾茅庐 而得到诸葛亮相助。
孙权简介
孙
孙权:东汉末,继其父兄孙
权
坚、孙策基业而据有江东六
郡。
他在张昭、周瑜的支持下,
团结旧部,多方面延揽人才,
使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战
以少胜多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分析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 政治 取得政治主动权
袁
操 胜 经济
采用屯田措施 发展经济
利
原 因
军事
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的战术
绍
失
不听取他人意见 骄傲轻敌
败
原
因
用人 招揽人才
统一全国
《
壮 心
不 已
烈 士 暮 年
志 在 千 里
老 骥 伏
曹 操
龟 虽
枥寿
。 ,。, 》
是( B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下列人物在三国时期中最先
称帝的是( D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42张PPT)
隋 朝
局
必分。 南朝
统 一
部 统 一
统 一
——《三国演义》第一回
分裂
统 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和历史的发展。
界功 定过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肃鲁
瑜周
赤 壁 之 战
公元208年,曹 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 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刘军备在率长兵坂东追逃上, 刘败曹备退操。至前樊往口江。
陵。
最终曹军败退,孙 刘联军乘胜追击。
5万孙刘联军行至 赤壁,与正在渡江 刘备派诸葛亮 的曹操水军相遇。 前周往瑜联率合3万孙权。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为东其汉中镇末,压年“起,黄朝巾义廷起,腐义汉败”,规灵天模帝灾最允频大发许,各各州地起郡义自不行断…招… 募兵马……
2021/2/3
东汉袁末绍年出军身于阀世割家据大形族,势图
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
在地镇位压和黄势巾力起,成为当时最大 义的的军过阀程。中占,有今河北、山西 形和成山群东雄东并部起,兵多粮足,有 的局面,在10这万兵力 些割据势力的 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 大集团逐步壮曹操在镇压黄巾 大起来。起 己义的中力,量不,断曹发操展占自据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部编版)PPT课件1
•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军事行动。( 右图)
突袭粮仓,战术机敏
材料五:“……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
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
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摔倒)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
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指刘
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诸葛
马昭利用蜀国
曹奂,自立为帝,
内部混乱的机
国号“晋”,定都
会,灭蜀。
洛阳,史称西晋。
这得“一分为二”,用辩 证的角度来看。
参考建议
一方面从统一与分 裂的角度看,三国 鼎立是一种历史的 退步,因为它导致 了其后三百多年分 裂局面的出现,给 社会经济和人民生 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国鼎立(部编版)PPT课件1
曹 刘
赤壁
之战
208年
孙
孙、刘联军
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 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 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 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 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220年,曹丕自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袁绍与曹操进行的一场关键战争是什么?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 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你说我说大家说
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 史的进步……
曹丕
不,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退步……
魏
220 洛阳
刘备
蜀
221 成都
222 建业
吴
孙权
你是如何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
我认为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时间与过程?
课文76页最后两段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 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魏
刘备
▪蜀
孙权
▪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隆中对” “经营江东”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 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曹 刘
赤壁
208年
之战
孙
孙、刘联军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 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 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 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 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 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 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 都挡不住,那怎么办?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三国演义》主题曲欣赏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所谓天下大势,分 久必合,合久必分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楼塔镇中陈信云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读课文74-75页内容思考
1.东汉末年形势如何? 2.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
你说我说大家说
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 史的进步……
曹丕
魏
220 洛阳
不,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退步……
蜀 刘备
221
成都
222
吴 建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孙权
你是如何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 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 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 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220年,曹丕自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3.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4.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 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 所没有的优势。
袁绍与曹操进行的一场关键战争是什么?官渡之战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从大规模的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 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魏、蜀、吴都在 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 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课文76页最后两段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 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魏
刘备
▪蜀
孙权
▪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隆中对” “经营江东”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起来,组成孙刘联军,与 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此展开。
曹 刘
赤壁
208年
之战
孙
孙、刘联军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经过赤壁之战后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 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 刘备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 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并不像三国演义里讲的完全是个反面人物)。 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样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 他的壮心是统一天下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然后碰到孙权。 刘备与孙权挡得住曹操吗? 都挡不住,那怎么办?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三国演义》主题曲欣赏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所谓天下大势,分 久必合,合久必分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楼塔镇中陈信云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读课文74-75页内容思考
1.东汉末年形势如何? 2.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哪两个人的实力最强?
你说我说大家说
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 史的进步……
曹丕
魏
220 洛阳
不,我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退步……
蜀 刘备
221
成都
222
吴 建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孙权
你是如何认识这种历史现象的?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 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官渡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三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
曹操
说说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 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大家是否知道三国是指哪三国,分别是什 么时候由谁建立的?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220年,曹丕自称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222年,孙权称王, 国号吴,定都建业。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3.袁绍盘踞在哪里?曹操盘踞在哪里?
4.结合75页资料分析曹操取胜的关键在哪里?
袁绍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能以诚心待人,能 宽容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 所没有的优势。
袁绍与曹操进行的一场关键战争是什么?官渡之战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从大规模的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 立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 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魏、蜀、吴都在 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 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
部编版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课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