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5fee9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a.png)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
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齐读词语。
深渊肖邦消逝概念蜡烛疾驰特殊勉励抗争四处奔波悲愤欲绝与世长辞雾霭催人奋起盛[chéng]满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388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2.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资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与理解。
2.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
2.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3.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思念”等,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朗读、解析和分享。
2.教师挑选几组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五、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要求用具体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家人的诗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的重要性吗?它有什么作用?2.引导:诗人把心脏与祖国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祖国的诗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等。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第二课时一、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节、诗行、韵律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心脏”、“祖国”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a263f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d.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183bb8e81ed9ad51f01df299.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品析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爱国情怀。
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这些词语,相信你能读正确,读出词的情义。
2.出示:悲愤悲愤欲绝忧愤不得不彻夜长眠四处奔波3.指名读。
要求:正确有感情4.你能用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文章的内容吗?5.再读词语,体会情感。
(意图:这组词语,不但是文本内容高度浓缩,而且体现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此环节既复习词语,又回顾文本,同时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走近肖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探究激动原因。
1.默读第二段,谁能把这段话读成两个字?(离别送别等)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许多送别诗,你能背一背吗?3.汪伦借踏歌表达对李白不舍深情,高适以敬酒表达厚重的义。
埃斯内尔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心中真情?默读第二段,思考。
(咏唱送别曲言语叮嘱赠送银杯)4.感情朗读本段。
(扣“特殊”“紧紧”“深情”指点,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送别诗,联系旧知,唤醒学生情感体验,抓住“特殊”“紧紧”“深情”等词语诵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深情和期望。
“泪水溢满眼眶”的原因水到渠成。
一个情真意切的肖邦走进学生的心田。
](二)扣“疾驰”,悟报国志。
1.上勾下连,悟“疾驰”内涵。
⑴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不舍、留恋之情在同学们读中涌动,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疾驰”似乎不合情理呀。
⑵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段。
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⑶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⑷这看似不合情理的“疾驰”还告诉我们什么?(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等)⑸那在“回首”和“疾驰”之间你现在感受到什么?(肖邦对祖国和亲人的爱,为国而战的志向、决心。
2023最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
![2023最新-《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770a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8.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壶知道为您整理了7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一、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①,解释辞。
(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
(永远离开人世)(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精彩创意搜索信息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1、讨论记忆线索: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1、仿照第2段分场景的写法,写一段自己与别人的告别场面。
2、欣赏肖邦的作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320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1.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3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2、咏唱送别曲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3、赠银杯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二、学习第五节(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b、肖邦爱国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1、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
(看书中插图)(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板书:起义失败—— 一腔热血化音符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
(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导读(悲愤)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四、练习说话,人物精神升华。
肖邦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3465a0172ded630a1cb63a.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课型阅读本课题课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初读指导二、精读指导四、指导书写一、揭示课题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指导分段二、精读指导三、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补充介绍: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07dc8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1.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8篇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
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__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课文内容。
3、过渡语。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汇报交流。
2、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⑴默读文段,找出反映肖邦情感变化的句子。
(“感动地点了点头”——“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⑵那么他感动的是什么呢?⑶品读体会,交流。
(感动于师生都来送行;感动于咏唱老师特地谱写的送别曲;感动于老师的深情叮嘱。
)⑷自由读,体会肖邦的感动。
⑸肖邦又为何激动呢?⑹交流朗读。
1、选择部分内容练习背诵。
检查。
2、品读肖邦“离去”的句子。
3、过渡。
三、研读三、四自然段。
1、浏览课文,找有关词语填空。
这是个的18年。
2、交流。
3、理解第三自然段。
⑴这是个悲愤的18年,他悲的是(),愤的是()。
⑵听音乐,老师朗诵,学生朗读。
4.出示第四节。
⑴读,文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全部、彻夜……)⑵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⑶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的工作?⑷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加深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情感动力。
⑸齐读。
四、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师过渡引出句子。
2、指导读:“喃喃”的语气。
3、理解“紧紧”,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得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4、齐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精选7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b74f7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4.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精选7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详细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胜利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二、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的详细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胜利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民族骄傲感。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详细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今日,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非常思念、喜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状况下说这话的?)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诞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2)画诞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状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奔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把握状况。
雾霭:雾气。
奔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逝。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索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让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加深同学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而且能熬炼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8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13327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7.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自读课文: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读后交流: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2、出示投影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一)、理解第一自然段1、简介肖邦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与学生情感教育的结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与学生情感教育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adf838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f.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与学生情感教育的结合。
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并且能够对祖国充满感激和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体会生命的宝贵3)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3.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3)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对我们的重要性4.教学过程:1)预测教學,引导生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关注情绪转变和生命观的表达和变化。
3)分析生命的宝贵和祖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折射的是多么无比的珍贵,我们的祖国又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庇护和温暖。
5.教学后记: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非常热烈。
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主人公生命的坎坷经历感同身受,他们开始意识到感恩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们也深刻认识到了我们离开了祖国,就像是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因为祖国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庇护和温暖。
这也是情感教育中所追求的最终结果。
二.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与学生情感教育的结合1)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在生死之间选择时的感慨和决绝,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的祖国如同我们的家一样,我们要时刻关心、爱护、疼惜我们的祖国。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体现了崇高的人道精神和民族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更具有人文素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作为情感教育的优秀教材之一,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中,通过我们的引导和帮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情绪,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深刻体验,学生们还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人格提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138d9a32d7375a5178075.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
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
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
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
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
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
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
(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
(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
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指名读这句话。
评价。
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
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db1ac4a8114431b80dd8b3.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篇1一、检查预习昨天同学们已经回去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读长句子。
?)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
)默写,订正,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巴黎、肺结核)肖邦悲愤咏唱一腔热血忧虑巴黎肺结核蜡烛二、出示课题。
指读课题,今年老师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来。
”文字是会说话的,透过文字,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看看你有哪些发现?1、我——肖邦。
(简介肖邦)板书:钢琴家2、肖邦现在不在国内,在国外。
(可以追问,从哪儿看出来的?正确吗,我们说话,要言之有据,能从课文中找出证据吗?)3、这是肖邦说的一句话。
转到课文的结尾,出示那句话。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指名读,(找一小组,开火车,反复读)问,你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什么?(肖邦的爱国)板书,爱国。
(同意吗?好,我们六一班的同学非常棒,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核心问题。
那么,你们能从课文的其他文字中来证明你们的结论吗?默读课文,画出文章中能够体会到肖邦爱国情感的词语来。
)三、默读课文,体会爱国。
(10)A,悲愤。
年轻的……肖邦得知……理解:悲愤欲绝。
这里有个词语,悲愤欲绝,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分别理解四个字的意思,然后合起来,说明痛苦愤怒到了极点,甚至不想活了,以前我们课文里学到过,当司马迁受到酷刑的时候,他也曾经悲愤欲绝。
这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就是先理解……)B,留恋不得不回首C,思念第四自然段D,四处奔波生计祖国F致死不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相机理解:与世长辞,辞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告辞,对,故人西辞黄鹤楼。
辞就是离开的意思,与世长辞就是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人世。
通过联系相近的词来理解词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小结:四、回顾欣赏这就是肖邦,一个致死不忘祖国的爱国钢琴家,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的忧虑全部倾注在他的音乐之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体会他的心声。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_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01f9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4.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通用5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通用5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篇1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1册)的第一单元第3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15-17页的2至3小节。
设计思想: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是其它学科的基础。
同时,也蕴含多门学科的知识,其知识覆盖面之广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学习语文,就要使学生受到多方面地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入情入景,感受肖邦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肖邦对祖国得深深热爱,并能理解相关的词语。
3、自己深有感悟,明白爱国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去更好地理解“爱国”的概念。
教学准备:1、小黑板。
2、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关爱国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那些爱国的故事?看谁讲得好。
那他们是用什么行动(怎么)来表达对祖国地热爱的?可见爱国的方式有很多,那肖邦是怎样来热爱自己祖国的?二、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段。
1、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地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不得不离开波兰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让人难忘。
2、学生自由读文,讨论交流文中写了哪几个场景?(1)、指名说,看谁的语言最简洁。
(2)、师生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练习朗读这三个场景,看谁读的最有感情并让学生进行点评(注重读时的表情和语气)4、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5、朗读全段,进一步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老师的叮嘱,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早异国他乡,他做了什么?三、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悲愤欲绝”的意思为什么“悲愤欲绝”?从中你还可以体会到什么?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从肖邦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2、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3、交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11f49d1ed9ad51f11df226.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经过详细的语言资料,领会肖邦激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课要点、难点:1、理解:泥土为何是特别的礼品,肖邦为何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二者之间有什么必需的联系。
2、深刻领会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教课准备:小黑板摘抄两段话:一是肖邦的遗嘱,二是老师的临别叮嘱。
教课时间:两教时1、审题自学,初步了然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肖邦出门原由。
(是战斗仍是躲避)——(英豪—胆小鬼)2、深入领会老师对肖邦的叮嘱,“泥土”为何是特别礼品,肖邦在外国的工作有无价值?为何要把心脏带回祖国?教课方案:一、初读课文,认识大义1、自学生字新词,联合上下文理解:疾弛、鼓励、特别、悲愤欲绝、四周奔走、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异国异乡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
3、分节读课文,在概括节意的基础上,练习分段、归并段意。
( 1)不得不走开祖国(2)带着泥土,走开祖国(3)想念祖国,忘我工作( 4)溘然长逝,恳求将心脏带回祖国。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波兰被列强侵犯(沧陷),音乐家肖邦漂泊异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以奋工作,弥留之际恳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激烈的爱。
5、默读怀疑(疑是学习进度的推动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经过怀疑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
)(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走开,究竟是英豪仍是胆小鬼?(2)埃斯内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别的礼品,究竟是什么意图?(3)肖邦弥留之际,为何恳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二、环绕小专题,睁开学习议论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走开,这是为何呢?(1)列强分割十分之九堕入深渊(2)满怀悲忿不得不简介肖邦。
他是怎样发挥才干,为祖国工作的经历。
2、老师为何把“泥土”作为特别的礼品赠予给肖邦呢?(1)通读第二自然段,区分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予泥土——接受礼品——登车奔驰(2)理解老师的话“孩子,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掉祖国呀!”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别礼品,请收下吧!”(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现是什么呢?——肖邦感人地址了点头。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39f23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d.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贡献的想法。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并带入本课的主题。
2. 导入课文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们对课文的预测和思考,例如:“根据标题,你们猜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猜测。
3. 阅读理解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教师可以提供课前阅读问题或者让学生们自己设想问题,然后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解答问题。
4. 词汇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进行解释和搭配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通过互动活动,例如卡片配对让学生巩固记忆。
5. 口头练习和扩展利用课文中的对话句子和问题,进行口头练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们多角度思考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贡献。
6. 书面表达教师布置一个书面表达的作业,要求学生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题目,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贡献的想法。
六、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歌曲,让学生们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七、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们继续关注祖国发展,并落实自己对祖国的爱。
以上就是本节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bc2af27284b73f3425011.png)
(4)着名的《革命练习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诞生的。(播放《革命练习曲》)从乐曲中,能让人听到什么乐曲的旋律催人奋进,仿佛听到荷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都浸透着他满腔的爱国情怀!肖邦想通过乐曲告诉人们什么浪漫派大事舒曼称肖邦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这期间,肖邦创作了许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反映出他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故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肖邦的音乐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
(1)埃斯内尔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指名说)知道埃斯内尔吗(教师简介)
(2)不仅是老师舍不得肖邦离开,同学们也是依依不舍。他们咏唱着送别曲为肖邦道别,他们想告诉肖邦什么?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指名说。
(3)虽然课文中没有写,但是我们却读懂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此时此刻,肖邦的内心又怎能不受到震颤呢?再来看看老师对肖邦说的话出示: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读出老师的期待和叮嘱。齐读。
3.(播放音乐)1849年10月,39岁的肖邦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遵照肖邦的遗嘱,他的朋友取出18年前从波兰带回的银杯,把杯子里保存了18年的泥土撒在了他的棺木上。他的心脏也运回了波兰。肖邦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心永远在祖国人民心中跳动,他的音乐也成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世界人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范文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21c82f705cc1754270925.png)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
(第一段)
2.默读第一段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范读、指名读、齐读。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文章背后有一个很大背景,对于文章背景的理解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需要对课文的背景做详细的介绍,创设一个学习的氛围。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雾雹:雾气。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堵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聂耳、洗星海等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指名读。
聚积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425ebc767f5acfa0c7cd42.png)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精读课文三、四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肖邦弥留之际“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剖析,以及3、4节肖邦的爱国行动的感悟,体会肖邦是一个爱国者。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读,感悟肖邦强烈的爱国感情。
2、让学生体会到肖邦的爱国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离开祖国——满怀悲愤2、咏唱送别曲告别2、无论……都……不要忘记祖国3、赠银杯4、指名背背诵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后集体背诵)二、学习第五节(肖邦这一去不知能不能记住老师的话,能不能回到祖国?)(不能,为什么?为了祖国,为了生计……)真的回不去了吗?1、弥留之际,为什么要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他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讨论)(死了也要回故乡……)a、老师的叮嘱,同学的期望。
、b、肖邦爱国表达了肖邦怎样的思想感情?(爱国)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点题)肖邦这么爱国,大家能把肖邦爱国情怀读出来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节1、肖邦爱国吧,他在国外到底为祖国做了哪些事情?听到起义失败悲痛欲绝。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化悲痛为力量,将一腔热血化成催人奋起的旋律和音符。
(看书中插图)(多媒体:播放《革命练习曲》)板书:起义失败——一腔热血化音符指导看图,指导有感情地读书。
2、他日夜思念祖国。
(心系祖国的人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工作、工作、再工作指导读(悲愤)3、最后一节:一个人这么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比较:肖邦就这样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的“死”:为国而死,;他还年轻,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指导读:声音缓慢、低沉、惋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溧城黄秋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2)指名试读课文。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3、指导朗读。
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四、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提问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
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学生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
溧城黄秋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什么?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学3、交流并指导朗读。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4、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
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
(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7)思考:为什么这么做?看插图,(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三、试背第二段。
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 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学生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1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2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指读第3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肖邦的悲愤。
让学生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自由读、指名读。
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
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
重读带点的词。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资料提供者:黄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