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的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
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
罗辛,达莎和卡佳。
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
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
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
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
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读后感一、《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爱情固然美好,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爱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
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爱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
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起。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_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_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也是一部于1959年拍摄的,由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
关于《苦难的历程》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乃是在其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他国文学。
在读列夫托尔斯泰,托斯随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是,你不得不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他们总是在书中严肃的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
总是在探索者人生的价值。
在俄罗斯文学中,苦难的气质异常的鲜明,这无疑与他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
东正教的强烈的忏悔意识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之中。
他们从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们总是一生在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在俄罗斯文学中,主人公可能大都并不可爱,但他们却是善良的,有尊严的。
《苦难的历程》也当然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
作品通过两对恋人达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罗欣在战争年代的动荡历程,展示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带给俄罗斯民族的全景式变化。
作者虽然在处处描写战争,但是,他所要表现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在于描绘战争对每个阶层的俄罗斯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因此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战争的布局及经过,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主要将战争作为一个背景场,在这特定的场合中去细致观察人们在时刻面对苦难乃至死亡的威胁下的种种反应。
而正是在这些艰苦条件下每一个俄罗斯人的种种反应中,集中体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坚毅乐观的民族品质,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去着力展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做到了。
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苦难历程》,不想说其社会性和思想性的问题,感想最多的,主要是对于战争。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场景。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600字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传世佳作。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读后感频道!【篇一】《苦难的历程》读后感600字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
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军任职,一九一八年流亡国外。
大部分时间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时开始创作《苦难的历程》的第一部《两姊妹》。
和高尔基的交往坚定了他回到祖国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粮食》、《伊凡雷帝》、《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等。
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认可,获列宁勋章。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一九二○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读完《苦难的历程》,我深感作者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进程的独到见解。
书中通过描述不同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遭遇,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勇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作品中的苦难,既有个体命运的悲惨,也有民族命运的挣扎。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苦难的沉重,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们在苦难中坚守信仰、追求理想的力量。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人物的命运起伏而揪心,为他们的坚韧不屈而感动。
《苦难的历程》还深刻地揭示了苦难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矛盾。
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苦难的源头,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解决根本问题,才能消除苦难。
这使得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他们的命运波折让人感慨万千。
我尤为敬佩的是他们在苦难中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懈追求。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苦难,走向幸福。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俄国作家阿克萨柯夫的一部描写俄国历史上动荡时期的鸿篇巨制。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们的命运和心灵历程,展现了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在苦难的历史背景下,人性的脆弱和坚韧并存,而苦难正是人类历史前行的动力。
小说中,主人公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战争的残酷、革命的动荡、生活的艰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人选择了背叛,有人选择了坚守,有人则在苦难中失去了生命。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苦难对人性的考验。
在苦难的历程中,人性的脆弱和坚韧同时显现。
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些人选择了妥协和背叛,而有些人则坚守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理想的追求。
这使我认识到,在苦难面前,人性的选择是复杂的,而坚守信念、勇敢面对苦难的人们,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
作品还通过描绘主人公们的心灵历程,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成长和蜕变。
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他们经历了痛苦、挣扎和反思,最终在苦难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这使我明白,苦难不仅是生活的考验,更是人类心灵成长的催化剂。
读完《苦难的历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苦难对人性的重塑作用。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类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而这些苦难正是人类历史前行的动力。
只有在苦难中坚守信念、勇敢面对的人们,才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
这部作品还让我思考了苦难与人生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如何面对这些苦难,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正如小说中所展现的,只有在苦难中不断成长、坚守信念,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俄国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俄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的几组人物的生活经历。
这部作品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变迁,展现了个人与时代、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
阅读《苦难的历程》,我被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描绘所打动。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阿廖沙、卡捷琳娜和达里娅,都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成长和变化。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苦难,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品中,索尔仁尼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俄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时期,社会充满了变革和矛盾,人们的命运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和制约。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俄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苦难有了更深的体会。
此外,索尔仁尼琴在作品中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难中面临着各种道德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人物的道德抉择,作者引发了读者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反思在苦难中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阿·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苏联革命中的遭遇和成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被其卓越的文学风格所感染。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他在革命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主人公既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又有着自私和贪婪的一面。
他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了社会和个人的制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如革命、压迫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弊端,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探索和改变。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5篇
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5篇“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下面是推荐的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精选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 (一)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乃是在其表现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他国文学。
在读列夫托尔斯泰,托斯随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是,你不得不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他们总是在书中严肃的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
总是在探索者人生的价值。
在俄罗斯文学中,苦难的气质异常的鲜明,这无疑与他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
东正教的强烈的忏悔意识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之中。
他们从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们总是一生在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在俄罗斯文学中,主人公可能大都并不可爱,但他们却是善良的,有尊严的。
《苦难的历程》也当然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
作品通过两对恋人达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罗欣在战争年代的动荡历程,展示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带给俄罗斯民族的全景式变化。
作者虽然在处处描写战争,但是,他所要表现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在于描绘战争对每个阶层的俄罗斯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因此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战争的布局及经过,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主要将战争作为一个背景场,在这特定的场合中去细致观察人们在时刻面对苦难乃至死亡的威胁下的种种反应。
而正是在这些艰苦条件下每一个俄罗斯人的种种反应中,集中体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坚毅乐观的民族品质,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去着力展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做到了。
参考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二)在读书馆小说区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肯定被很多人借过,因为它已经被翻得坏掉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绍了,我想说,他真的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国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国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列克谢·鲍罗廷在俄国革命和内战时期的经历,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中的心灵历程。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苦难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细腻刻画。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列克谢·鲍罗廷,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
在革命和内战的浪潮中,他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磨难,见证了社会的剧变和人性的复杂。
他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苦难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思。
帕斯捷尔纳克在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
他通过阿列克谢·鲍罗廷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们在苦难面前的精神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还通过其他角色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冲突。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而感到震撼。
帕斯捷尔纳克通过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在革命和内战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这种反映使我更加关注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失去声音的普通人,同时也让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左右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的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
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
罗辛,达莎和卡佳。
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
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
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
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
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延伸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其他作品读后感一、《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爱情固然美好,就像绚烂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拥有一个人一生的快乐和幸福,但在不轻易间它却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在爱情中灰飞烟灭。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伦斯基过着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气,对她来说他就是希望和寄托,而弗伦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种征服感,就像猎人战胜猛兽一样,这种爱谈不上伟大。
安娜对爱情的渴望让她忘却了苦恼,爱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让她冲破世俗。
安娜才决定投入新生活-----和弗伦斯基在一起。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苦难的历程读后感1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
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
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
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
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
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
”正是他们那一代的牺牲换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2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
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苦难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一】此书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巨著之一,内容是表现出身中上知识份子的四个男女通过不同的人生经历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其主要表现地在乌克兰顿河地区。
这片地区是苏俄国内战争最错综复杂以及最残酷的地区,经过多种势力的反复争夺,所以也是出产巨著之地,除了此书还有就是肖霍洛夫的《静静地顿河》布尔加科夫的《白卫军》等等。
作品有着作者阿·托尔斯泰的自我历程之路。
小说分三部,第一部“两姐妹”有相当篇幅表现着一战前的俄国知识份子社会,其表现的令人眼花缭乱,颇与索尔仁尼琴的《红轮》类似。
只不过《红轮》需要掌握的是历史知识,而此书则是需要理解知识界。
对于俄罗斯来说,那是个出产丰盛但苦闷的时代,各种艺术流派纷纷兴起,被称之为俄罗斯的“白银时代”。
这一方面受到西欧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有着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味道。
其流派绝大多数是灰暗、隐晦、颓废的。
而就是此时迎来的一战,也难怪除去下层工人农民外一切阶层都欢迎战争,因为生活太“无聊”了,需要一新不一样的东西来改变它。
可是一战的结果是迎来了“1918年”,此部开头时的描写非常有现代感,那凌乱的片言只语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以及变幻莫测,另外也有着人们内心的彷徨。
而此书中的达莎、卡嘉和罗欣也陷入了相同的心境,甚至达莎还派去刺杀列宁。
终于时代和个人都渐渐迈入新时期,“阴暗的早晨”开始了,虽然早晨还比较阴暗,人们还面临着许多的苦难,可是太阳已经来临,新的事件和生活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
四个男女也已经看清了未来的道路,将坚定地走下去。
如果说中国的知识份子改造是战争结束后的话,那么俄罗斯知识份子们是在战争中改造着自我。
这也是作者自身的经历。
我以前还以为作者是与列夫·托尔斯泰是亲戚,是他的儿子太“不幸”了。
此书是他的代表作。
以前我是比较喜欢的。
书中有吸引我的东西,战争、革命与胜利。
全文的内容就是不同的知识份子在俄国大革命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走到革命队伍中来。
最新读后感-高中《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精品
高中《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读书至少可以增长我们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精神。
总之,读一本好书,能让人受益无穷!每部*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
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军任职,一九一八年*国外。
大部分时间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时开始创作《苦难的历程》的第一部《两姊妹》。
和高尔基的交往坚定了他回到祖国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粮食》、《伊凡雷帝》、《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等。
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认可,获列宁勋章。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这部小说还多方面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技艺。
作者善于结合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
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和表现爱情、欢乐、痛苦、探索的情景交错出现,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丰满,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细腻而清晰。
倒叙、插叙的恰当运用,书信、笔记、历史资料的适当安排,使这部小说的结构显得轻松自如。
尽管《苦难的历程》中尤其是后两部不时表现出对斯大林的*,但瑕不掩瑜,《苦难的历程》仍是托尔斯泰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秀的长篇巨着之一。
苦难的历程心得体会五篇样文分享
苦难的历程心得体会五篇样文分享此书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巨著之一,内容是表现出身中上知识份子的四个男女(军官罗欣,工人知识份子捷列金以及他们的妻子两姐妹卡嘉和达莎),通过不同的人生经历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苦难的历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剧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文学上的光芒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
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开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
故事的情季节人信服地说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剧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文学上的光芒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
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开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
读《苦难的历程》有感阿.托尔斯泰的《苦难历程》,又称为自传小说三部曲,也是反应俄国十月革命的战争史。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苦难的历程》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
以外国作家为例,我知道前苏联的高尔基,我知道《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我还知道《钢铁是怎样练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以为前苏联的名作家也就这些人了。
可是,我竟然不知道还有个托尔斯泰也一样的不朽。
当然,我的无知还将被继续放大。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年代,还有一个比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伟大作家也姓托尔斯泰,那就是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他作为十月革命的革命者,见证者,用饱含热情的笔墨,描述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
这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作者以较为写实的方法描述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在近代所经受的深重灾难。
作者从最基层的市民、百姓、知识分子入手,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整个俄国土地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里既包括资产阶级,也包括无产阶级,既包括工人,也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
一、冲动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平的久了,就容易陷入麻痹和狂妄之中。
俄国也是如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家就步入了极度奢靡颓废的状态之中,这种颓废表现在国民的纵欲和奢侈。
表现在国民的狂妄与无知。
就像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几乎所有的南方年轻人都争着上战场,以为放不了几枪就可以凯旋一样,因为他们想象战争会让他们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
会给他们的生活以更好的调节。
俄罗斯也是如此,当沙皇对德宣战,无数的年轻人高喊着“为了祖国”,争先恐后的去了战场,而后就充当了国家机要大臣泄密的炮灰,无论他们队伍走到那里,德国的炮弹就落到那里。
自己还没有见到敌人的样子,就匆忙去见了上帝!国有内奸,百姓无知,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这是多么深重的苦难!二、混乱在我们所学习的历史学中,往往知道十月革命带给我们了什么,我们的共产党人在向俄国共产党人学习什么。
度米文库汇编之高中《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度米文库汇编之高中《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1】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
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军任职,一九一八年*国外。
大部分时间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时开始创作《苦难的历程》的第一部《两姊妹》。
和高尔基的交往坚定了他回到祖国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粮食》、《伊凡雷帝》、《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等。
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认可,获列宁勋章。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这部小说还多方面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技艺。
作者善于结合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发展。
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和表现爱情、欢乐、痛苦、探索的情景交错出现,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丰满,人物的深层心理刻画细腻而清晰。
倒叙、插叙的恰当运用,书信、笔记、历史资料的适当安排,使这部小说的结构显得轻松自如。
尽管《苦难的历程》中(尤其是后两部)不时表现出对斯大林的*,但瑕不掩瑜,《苦难的历程》仍是托尔斯泰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秀的长篇巨着之一。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部人生的哲理教师!【2】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一】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
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
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丑小鸭》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丑小鸭的故事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二】这部书使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凡的生活,什么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我想,自己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部书,想起书里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
《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一九二○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苦难的历程读后感800字请关注苦难的历程读后感圈子。
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
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
罗辛,达莎和卡佳。
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
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
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
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
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
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
每部传世名着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
《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出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曾三次荣获斯大林奖金。
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科学院院士。
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不缀是分不开的。
阿·托尔斯泰出生于萨马拉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早年就读于彼得堡学院,中途退学,开始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到过英、法等国家。
他拥护二月革命,对十月革命感到困惑,一度在白军任职,一九一八年流亡国外。
大部分时间他住在巴黎,在柏林时开始创作《苦难的历程》的第一部《两姊妹》。
和高尔基的交往坚定了他回到祖国的信念,一九二三年,他返回莫斯科,开始了新的创作阶段,完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粮食》、《伊凡雷帝》、《苦难的历程》后两部《一九一八》、
《阴暗的早晨》等。
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
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认可,获列宁勋章。
苦难辉煌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一九二○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
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