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荡秋千》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荡秋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仡佬族风格的童谣,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它生动地反映了仡佬族小朋友欢快、活泼、团结的生活情景。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本节课为了体现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这一理念,针对学生不爱唱民歌这一现象,采取了趣味游戏,表演、唱、舞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歌《荡秋千》的喜爱。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都清楚,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感受音乐要素,主动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自主探究、发现、合作表现音乐意境的过程,基于以上的理念及本节课的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荡秋千》,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节奏表现的“荡秋千”形象,并唱出荡秋千感觉。2、乐于参与歌曲学唱活动,愿意尝试用歌声与律动表现歌曲情绪与意境,愿意了解和探索与仡佬族相关文化。
3、初步了解五声调式,唱准几处大跳音程,学习用简单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形成二声部合唱效果。我设计了四大环节。
第一部分,激趣导入,在《童年》歌曲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童年趣事”导入童心,并以玩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不够放松,导入稍显平淡。
第二部分,熟悉、学唱曲调。引导学生在玩纱巾、舞纱巾等趣味游戏中,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并进一步熟悉歌曲曲调及节拍的强弱。接下来,学生找并唱相同乐句,解决本节课难点,大跳音程。五声调式的引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初步了解。优点:学生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不足:声音表现不够。
第三部分,了解仡佬族,学唱歌曲。通过展示仡佬族视频、图片、音乐,帮助学生亲近了解仡佬族文化,从而更加理解“荡秋千”这项运动在仡佬族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有了上面的层层铺垫,再加上有节奏的读歌词,学生学起歌来就很轻松,以不同形式练唱,表演唱,让学生把歌曲表现的更好。优点:学生对歌曲演唱很熟练。不足:声音指导不够,仡佬族介绍可以在延续。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以游戏形式给歌曲加入一个固定伴奏音型的低音声部,形成二声部合唱效果,又创设荡秋千情景。此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为以后学习做铺垫。优点:有新意,学生很喜欢。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不足:第一次尝试,时间不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方法上还应在斟酌。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唱歌曲《荡秋千》,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整节课从始至终以游戏形式学习歌曲,体现了我们音乐课在玩中学,在乐中学的理念。反思整节课有以下优点:1、教学准备充分。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3、多媒体课件应用准确、恰当。4、教学组织能力强。
但也有很多不足: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声音指导不够,教学节奏把握不准确。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