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最新前沿【精品】
配位化学——精选推荐
第六章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一门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现代配位化学不仅和化学学科中的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密切融合,而且通过材料科学及生命科学,进而与物理学和生物学等一级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国配位化学研究水平大为提高,一些方向逐渐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本章将对我国化学工作者近年在配位化学领域研究前沿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进行论述。
6.1配位化学中的新反应及方法学研究配位化学中的新反应和合成方法研究是进行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配合物最传统的合成方法是溶液法将反应物在溶剂中搅拌,或者缓慢扩散(包括分层扩散,蒸汽扩散,U型管缓慢扩散)通过直接、交换、氧化还原反应等方法,一般适用于反应物(金属盐和配体)溶解性比较好的,在温度不太高就可以反应的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而对于金属盐以及有机配体都难于溶解的体系,传统的溶液法往往无能为力。
无机化学家除了继续发展传统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外,对发现新合成反应或建立新合成方法的研究都从来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在利用这些新反应、新方法来制备、合成具有新颖结构或特殊功能的配位化合物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利用水热和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包括一些新颖的原位金属/配体反应,被誉为“连接配位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桥梁”[1];而模板合成技术也被成功得用于配合物以及其聚集体的可控组装中;一些特殊的合成技术和方法如离子热、微波辅助、固相反应等也将在本节介绍。
6.1.1溶剂(水)热条件下原位金属/配体反应作为配位化学和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原位金属/配体反应已被广泛地用于新型有机反应的发现,反应机理的阐述以及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尤其是用于合成那些利用有机配体直接反应难以得到的配合物。
传统的合成反应一般是在敞开体系而且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在溶剂热或水热反应条件下,利用原位金属/配体反应法制备配位化合物是十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合成方法,这一源于无机材料,特别是多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配位化合物,尤其是难溶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1, 2]。
配位化学
1929年贝特(Bethe)和1932年范弗里克(VanVleck)的 提出了晶体场理论 (CFT) 。这个理论是在静电理论的基础 上考虑了中心原子的轨道在配体静电场中的分裂, 后来这 个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晶体场理论认为配位键 完全具有离子键性质而无共价键成分, 因此模型过于简单, 不能解释电子云伸展效应
1935 年, 范弗里克把分子轨道理论 (MOT) 用于 配合物化学键的研究中 , 补充了晶体场理论的不 足 , 因此将分子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相互配合 起来处理配合物 , 称为配位场理论 (LFT) 。配位 场理论认为金属所有的原子轨道以及配位体的轨 道在成键中处于相同的地位。由于配位场理论既 保留了晶体场理论的具体模型而使计算简捷 , 又 吸收了分子轨道理论 , 因而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性 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上 , 配位化学的 蓬勃发展是在量子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 论等的确立以后。
21 世纪的配位化学是研究广义配体与广义中 心原子结合的“配位分子片”, 及由分子片组成 的单核、多核配合物、簇合物、功能复合配合物 及其组装器件、超分子、 Lock and Key 复合物 , 一维、二维、三维配位空腔及其组装器件等的合 成和反应, 制备、剪裁和组装 , 分离和分析 , 结 构和构象, 粒度和形貌 , 物理和化学性能 , 各种 功能性质, 生理和生物活性及其输运和调控的作 用机制 , 以及上述各方面的规律 , 相互关系和应 用的化学。简言之, 配位化学是研究具有广义配 位作用的泛分子的化学。
1923 年 , 英 国 化 学 家 西 奇 维 克 (Sidgwick) 提 出 有 效 原 子 序 数 法 则 (EAN), 揭示了中心原子电子数与配位 数之间的关系 , 如果配合物的有效原 子序数等于中心原子同一周期的稀有 气体原子的序数 , 则该配合物是稳定 的。该法则只能解释部分配合物的实 验事实 , 也有许多例外 , 因此不是一个 普遍的法则
配位化学研究进展3次
(3)配位化学理论在指导材料的分子设计中 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30页/共85页
• 3.1 导电配合物 • 3.2 磁性配合物 • 3.3 非线性光学配合物 • 3.4 发光配合物 • 3.5 分子筛型配合物 • 3.6 手性拆分配合物 • 3.7 多孔储气配合物 • 3.8 光电转换配合物
铁在细胞内的解离
进入细胞内的铁必须向其他配体活蛋白质 进行释放,首先被生物还原剂还原成Fe(II), 因为二价铁结合较不牢固K=108. 然后微生 物水解铁载体配体,达到释放的目的。
第14页/共85页
铁的输运-运铁蛋白
第15页/共85页
铁的储存-铁蛋白
第16页/共85页
输氧-血红蛋白
第17页/共85页
大自然中的铁量相当丰富,但溶液中 的自由铁离子却相当低, 在中性条件 下 约为 10-18 mol/L。
Fe3+ + 3OH- = Fe(OH)3 K sp=10-39
第12页/共85页
铁从环境中的吸收
作用:捕获大自然中的铁(III)元 素,稳定常数K=1050,能够将铁运 入细胞膜内。
第13页/共85页
内容纲要
• 配位化学的创立和发展历史 • 配位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 配位化学在材料科学的作用 • 配位化学的发展前景-分子机器
第1页/共85页
1配位化学的创立和发展历史
(1)最早的配合物是1878年法国 Tassert 报导的 CoCl3.6NH3 (2)配位化学的开创标志:1893年Werner 发表第一篇配位化学的博士论文 《无机化 学新概念》。首次从立体的角度系统地考 察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了配位学说。
配位化学现状及发展
配位化学现状及发展第一篇:配位化学现状及发展配位化学的现状及发展专业班级:化学(师范类)一班姓名:刘楠楠课程名称:配位化学摘要:配位化学已成为当代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它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界线。
其新奇的特殊性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了重大的应用,花样繁多的价健理论及空间结构引起了结构化学和理论化学家的深切关注。
它和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环境化学相互渗透,使其成为贯通众多学科的交叉点。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在近几年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配位化学;现状;发展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50年代以来配位化学以其与有机合成化学和结构化学相结合为特点,开始了无机化学的复兴时期,从而在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无机、有机和物理化学间的界限,进而成为各化学分支的结合点。
配合物以其花样繁多的价键和空间结构促进了基础化学的发展,又以其特殊的性质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的应用。
配位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具有很多生长点的前沿学科之一,它的近期发展趋势如下。
1.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结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各种大环、夹心、多核、簇状、非常氧化态、非常配位数、混合价态及各种罕见构型配合物的合成、结构、热力学、动力学和反应性的研究正在深入。
其中巨型原子簇的研究已成为阐明金属原子化学和固体金属化学异同的桥梁;新型球型大环,聚邻苯酚脂大环配体对某些金属离子具有特殊高的选择性;在CO,CO2,H2和CH4等小分子配合物及活化方面,已发现用Co+,Li+ 双核配合物不仅可与CO2配位,并使其活化,而形成C—C键;此外H2的配合物研究及H2的活化亦在深入。
配合物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近年来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是配位化学和固体化学的交叉[1]。
一系列具有链状、层片状和层柱状特殊结构的配合物已经合成。
对它们的性质和结构,正在进行系统研究。
2.溶液配位化学研究溶液配位化学研究正在继续深入,但已具有新的内容。
配位化学中的络合能力和配位数
配位环境的影响
配位环境的性质如溶 剂、温度等会对金属 配合物的形成和稳定 性产生重要影响。在 不同的配位环境下, 同一种金属与不同的 配体可能形成不同性 质的络合物,这提供 了控制金属配合物性 质的途径。
总结
配位能力
指导金属配合物 的合成与性质研
究
硬软酸碱理 论
为理解金属配合 物形成机制提供
探讨金属与配体的配位方 式 分析配位数对配合物性质
的影响
为配体和金属配合物的设 计提供参考意见 引领新型金属配合物的研
究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金属配合物在材料科 学和催化领域的新应用 促进金属配合物的跨学科 研究
展望
未来的配位化学研究 将会更加注重与其他 学科的交叉,如生物 学、材料科学等,以 期进一步拓展金属配 合物在各个领域的应 用。通过与不同领域 的合作,不断创新, 将推动配位化学的发 展,并为未来科学研 究开拓更广阔的道路。
四面体构型
01 结构稳定
四面体构型的几何结构稳定性较高,能够形 成紧密排列的配体结构
02 角度特点
四面体构型中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键角度 约为109.5度,具有特殊的空间排布
03 性质分析
四面体构型在金属配位化合物中具有广泛的 存在,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活性
六配位构型
构型介绍
应用领域
实验研究
六配位构型是一种中间状 态的构型,介于四面体和 八面体之间 在配位化学中,六配位构
01 药物化学
金属络合物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
02 催化剂
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
03
● 02
第2章 配位能力与配体选择
配位能力的定义
配位能力
配体与金属离子 形成配位键的能
配位化学进展
配位化学在生 命科学中的作 用
配位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2.1 履行生命的功能
人类发现的首例含锌蛋白,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能够可以的 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
CO2 H2O HCO3 H
叶绿素 ( chlorophylls a) 是 镁的大环配合物,作为配位体 的卟啉环与 Mg 2+ 离子的配位是 通过4个环氮原子实现的。叶绿 素分子中涉及包括Mg原子在内
3.4 发光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 Tang 采用超薄膜技术,用导电玻璃作正极, 8- 羟基喹啉铝做 发光层,三芳胺做空穴传输层,Mg/Ag合金做负极,制作工作 电压10伏,亮度高,效率高的双层发光器件。
检测物质
(ZnCl2 )3 (TPDPB)
有机EL具有无机EL无法比拟的优点: (1)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选范围广,容易得到全色显示,尤 其可以得到无机材料很难得到的蓝色; ( 2 )亮度大,效率高;直流驱动电压低 3-7 伏,能耗少,可 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3)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4)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视觉宽; (5)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容易做成不同形状等;
3.2 磁性配合物 3.3 非线性光学配合物 3.4 发光配合物 3.5 分子筛型配合物
3.6手性拆分配合物
3.7 多孔储气配合物 3.8 光电转换配合物
3.1 导电配合物
3.2 磁性功能配合物
(1)高密度信息储存器件的发展推动了新型磁性材料的研究。 (2)小粒子可以用来制造高密度的信息储存材料,但是这个 过程进行到一定极限大小。就不再具有原来的磁效应。 (3)1986年前苏联科学家Ovchinnikov,美国科学教Torrance 及Miler等人几乎同时报道了具有铁磁性的分子化合物,单分 子磁体可以摆脱其困境。
配位化学教材全文最新版
第1章配位化学导论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有时称络合物complex)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配位化学的研究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仅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分离技术、配位催化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
它已广泛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其他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目前,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国防和航天等领域。
1.1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配合物是普鲁士蓝。
它是1704年由柏林的普鲁士人迪斯巴赫(Diesbach)制得,它是一种无机颜料,其化学组成为Fe4[Fe(CN)6]3·nH2O。
但是对配位化学的了解和研究的开始一般认为是1798年法国化学家塔萨厄尔(B.M.Tassaert)报道的化合物CoCl3·6NH3,他随后又发现了CoCl3·5NH3、CoCl3·5NH3·H2O、CoCl3·4NH3以及其他铬、铁、钴、镍、铂等元素的其他许多配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在当时难于理解。
因为根据经典的化合价理论,两个独立存在而且都稳定的分子化合物CoCl3和NH3为什么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相互结合生成更为稳定的“复杂化合物”无法解释,于是科学家们先后提出多种理论,例如,布隆斯特兰德(W.Blomstrand)在1869年、约尔更生(S.M.Jørgensen)在1885年分别对“复杂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如“链式理论”等),但由于这些假设均不能圆满地说明实验事实而失败。
1893年,年仅27岁的瑞士科学家维尔纳(A.Werner)发表了一篇研究分子加合物的论文“关于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改变了此前人们一直从平面角度认识配合物结构的思路,首次从立体角度系统地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了配位学说,常称Werner配位理论,其基本要点如下:(1) 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即主价和副价;(2) 每一元素倾向于既要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它的副价;(3) 副价具有方向性,指向空间的确定位置。
医药学配位化合物的发展
医药学配位化合物的发展摘要:药物⼀直是研究者重视的领域,也是⼈们关⼼的事情,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最新试验成功的药物治愈,尤其是配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给医学研究的突破带来曙光,也为⼈类的命运播下希望的种⼦。
⼀下是关于配位药物的最新研究境况。
关键字:⾦属配合物、钒化合物、胺类与铂(II)络合、⾦属酶在上世纪中期,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主导思路是活性与结构:“⼀种药物⼀种靶”,研究模式则是合成与筛选,⾼通量、组合化学。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Rosenberg等发现顺铂对睾丸癌、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癌及⽩⾎病均有抑制作⽤,呈现⼴谱的抗癌活性。
⾦属配合物,特别是多元⾦属配合物在⽣命过程中起着⼗分重要的作⽤,如酶与底物形成超分⼦配合物;⾎红素、叶绿素分别是Fe2+和Mg2+与卟啉及蛋⽩质相互作⽤形成的多组分配合物来实现⽣物化学功能。
⼀、⾦属药物的设计⾦属配合物对⼈体产⽣作⽤主要是通过有机药物分⼦进⼊⼈体后,与⼈体内的微量元素、细菌、病毒或者癌细胞中的⾦属蛋⽩、⾦属酶与核酸之间相互作⽤,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的恢复或破坏病原体的正常代谢,所以⾦属药物在设计时主要以蛋⽩质和核酸为靶点。
1.以蛋⽩质为靶点。
以蛋⽩质为作⽤靶点的⾦属药物主要有:钒化合物的抗糖尿病作⽤、砷化合物治疗⽩⾎病、锑化合物治疗利什曼⾍寄⽣病、铋化合物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硒蛋⽩的抗氧化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是利⽤这些⾦属合成⼀些相应的配合物,能够与病原体选择性的结合,从⽽起到抑制病原体增加以及灭杀病原体的作⽤。
如阿尔海滋默病(⽼年痴呆症),其发病的⼀个主要原因有tau蛋⽩的聚集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细胞外的淀粉样多肽沉积。
⽽Cu2+过量则会促进tau蛋⽩和Aβ多肽的聚集。
利⽤这⼀点就可以设计相应的⾦属配合物,使之于Cu2+结合。
氯碘羟喹(clioquinol , CQ) 是⼀种可以顺利通过⾎脑屏障并对Cu2+和其他⾦属离⼦都有较强亲合⼒的双齿配体。
配位化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2. 配位化学的发展
• 配位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发展有赖于有机化 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提供有益的理论观点和研 究方法。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940年后配位化学才 有了新的跃进。 化学键理论的发展。L.Pauling的著作《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Bond》于1939年出版,为阐明配合物 中化学键的性质及其构型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适合于研究配位化学的物理化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 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结配位化学的发展 以巨大的推动力。近40年来,配位化学在社会需要 的推动下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 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对于配 离子化合物,酸根为简单阴离子时,称为某化某; 酸根为复杂阴离子时,称为某酸某。若配合物外界 只有氢离子,则称为酸。 配位个体的命名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原子之前,不 同配体名称之间以,圆点(.)分开,每种配体的个 数,以倍数词头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在最后 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合”字。 • 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常用写在括号内的罗马数字(如 Cu(1)、Fe(11)等)来表示,也可以带园括号的阿拉 伯数字(如(1-)、或(1+)等)来表示配离子的电荷数。 例如。
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
• 配位数为四的配合物较为常见.它主要有两种构型, 即正四面体和平面正方形构型.当第一过渡系金属与 碱性饺弱或体积较大的配体配位时, 由于配体间的 斥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易形成正四面体构型.第二、 第三过渡系的金属离子,等易形成平面正方形配合物。
第10章 配位化学前沿
16-Crown-5
18-Crown-6
21-Crown-7
A D + M+
-
D M
+
A
-
D M D
+
D M
+
D
2).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环糊精是由淀粉经酶促水解而生成的一 类由6~14个吡喃式α-D-葡萄糖所构成的环状
多糖。环状六员多糖称α-环糊精;环状七员多糖 称β-环糊精;环状八员多糖称γ-环糊精.三者的构 象都是圆锥体。
结构测定表明:
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面围成的 球体。60个C原子处于32面体的顶点上,可 看作一截顶20面体(B12H122-),属于Ih点群对 称性。所有的C原子都是等价的。每个C原子 以近似与sp2.28方式杂化,分别与周围3个C原 子相连,形成3个σ键,剩余的轨道和电子共 同组成离域π键。 C70分子具有D5h对称性, 它是由两个类似于C60的半球体通过一组额外 的10个C原子桥联而成。富勒烯分子属于柏 拉图体结构,故服从Euler公式: F(面数), V(顶点数),E(棱边数) F+V=E+2
二. 金属原子簇合物
金属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金属键 形成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例如 Re2Cl82-, Re3Cl123-, Nb6Cl122+, Mo6Cl84+ and H2Ru6(CO)18 1。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 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中也存在着 M-M 键,故也属于金属羰基化合物。
OC OC Mn OC
诊断的重要工具。因而获得2003年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但单纯水质子共振成像 灵敏度低,故需加入某种顺磁性造影剂, 以缩短弛豫时间T1, T2,提高成像对比度 和清晰度。其中Gd-L配合物是最好的造 影剂。例如
配位化学理论的发展与前景
配位化学理论的发展与前景摘要:自从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创立配位化学已来,配位化学理论得到不断发展,逐渐完善。
经过化学家们100多年的努力,由传统经典的配合物,发展到今天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并显示出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特性,成为现代无机化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本论文先对各配位理论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再总结其中的规律,最后根据发展的规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893 . 100 ,'s a . , , .关键词:配位化学理论1.配位化学的几种理论1.1价键理论( )首先将分子结构的价键理论应用于配合物,后经他人修正补充,逐渐形成近代配合价键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是根据配位化合物的性质,按杂化轨道理论用共价配键和电价配键解释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间的结合力。
价键理论能简明地解释许多配位化合物的几何构型、配位数和配位化合物的磁性、稳定性等性质;可以解释 ()46ˉ存在高能态电子,非常容易氧化,是很强的还原剂,能把水中的还原为H2。
价键理论是个定性理论,没有涉及反键轨道,也不涉及激发态,不能说明高低自旋产生的原因,不能满意地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光谱数据,有些配位化合物的磁性、几何构型和稳定性也不能满意地得到说明。
优点:简单、直观,能解释几何构型及磁性缺点:先天不足,只是定性理论。
1.2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由H.在1929年提出。
到1953年成功地解释了[ (H2O)6]3+的光谱特性和过渡金属配合物其他性质之后,才受到化学界的普遍重视。
晶体场理论是静电作用模型,把中心离子(M)和配位体(L)的相互作用看作类似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
当L接近M时,M中的d轨道受到L负电荷的静电微扰作用,使原来能级简并的d轨道发生分裂。
按微扰理论可计算分裂能的大小,因计算较繁,定性地将配位体看作按一定对称性排布的点电荷与M的d轨道电子云产生排斥作用。
由于d轨道分布的特点,在晶体场中原来5个能级简并的d 轨道能级发生分裂,引起电子排布及其他一系列配合物结构、光谱、磁性以及热力学性质等的变化,据此可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各种性质。
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2. 顺铂抗癌作用的机理
• 许多间接和直接的证据表明,铂配合物使癌细胞DNA复制发生障碍是 它抑制癌细胞分裂的关键。但对铂和DNA键合的位置未有确定的认识。
• 为了确定顺铂在体内进攻的目标,早期研究了在顺铂引起线状生长的 大肠杆菌中铂的分布。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铂与大肠杆菌细 胞代谢中间产物结合,其中与核酸结合量占总铂的34%。同样方法测 定顺铂与Hela细胞蛋白质、RNA及DNA的结合量,DNA所占比例最 高。
• 用同位素标记研究顺铂对腹水癌细胞合成蛋白质、RNA及DNA的影响。 当用顺铂处理后4~6小时,癌细胞对14C标记的亮氨酸(合成蛋白质的 前体)、3H标记的尿嘧啶(合成RNA的前体)3H标记的胸腺嘧啶(合 成DNA的前体)的结合量下降,12~14小时后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功 能逐渐恢复,74小时后重新达到正常水平。而DNA合成一直受抑制, 96小时后仍未恢复。
(2) Pd + 2CuCl2 PdCl2 + 2CuCl
(3) 2CuCl + 1/2O2 + 2HCl 2CuCl2 + H2O
(1) + (2) + (3)
C2H4 + 1/2 O2 CH3CHO
例:TiCl4-AlEt3体系催化下的Ziegler-Natta 反应 nCH2=CH2 (CH2CH2) n
二、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2.1 离子的鉴定
形成有色配离子: 例如在溶液中NH3与Cu 2+能形 成深蓝色的[Cu(NH3)4] 2+,藉此配位反应可鉴定 Cu 2+ 。而[Fe(SCN)6]3-呈现血红色
配位化学中的新发展和应用
配位化学中的新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配位化学在新发展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了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以及在催化、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在新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几个重要领域。
首先,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配位化学中的应用获得了广泛关注。
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接形成的二维或三维结构。
MOFs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多样性,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金属离子和配体来调控其化学性质和结构。
由于其大孔道结构和高比表面积,MOFs在气体储存、催化、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MOFs来储存和释放氢气,从而解决氢能源存储和转换的挑战。
此外,MOFs还可用于吸附和分离气体、液体和离子,具有潜在的应用于环境治理和能源领域。
除了MOFs,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Ms)是近年来配位化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MOMs与MOFs相似,也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装而成。
不同之处在于,MOMs具有更大的孔道结构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使其在气体存储、催化和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碳捕捉和储存方面,MOMs材料可以通过与CO2的高度选择性吸附来帮助减缓全球变暖。
此外,配位化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药物的活性成分或生物传感器的组成部分。
例如,铂配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的开发。
铂配合物能与DNA结合,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复制和生长。
另外,镍、铜、锌等金属离子也被用作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
这些应用展示了配位化学在生物医药和生物传感领域的潜力。
最后,配位化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转化废弃物或可再生资源。
例如,钼、钨等金属配合物可以催化生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配位化学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开发更高效、环境友好的化学过程。
配位化学新突破
配位化学新突破近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突破,这源自于配位化学本身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在无机化学领域中,配位化合物是最为重要的一类化合物,是研究电子转移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关键物质。
因此,人们对其研究始终充满兴趣。
在配位化学中,金属离子作为中心原子,有机配体作为外层配体,构成的配位化合物,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配位体系。
近年来,配位化学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配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异常价态的研究;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等。
随着先进的合成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配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已成为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新的配体,可以改变金属离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状态,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性质。
研究人员通常通过设计不同的配体,来实现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控制。
其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种新型配位化合物,在气体吸附、储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MOFs具有孔道结构,可以将小分子、气体物质吸附,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与传统固体吸附材料相比,MOFs 具有较好的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因此在气体分离、传感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同时,研究人员在MOFs基础上引入不同的金属和有机配体,设计出一系列具有特殊能力和性质的新型材料。
研究人员还将MOFs合成和拓扑学材料相结合,开发出新型具有高稳定性和选择性的MOFs材料。
异常价态的研究是配位化学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通常情况下,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的价态为+2或+3。
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金属离子也可能出现不同的价态,例如+1、+4或者高于+4。
研究人员通常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实现金属离子的异常价态化学反应,并探究相关的反应机理。
光、电化学性质的研究也是近年来配位化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
通过对配位化合物在光、电场下的行为和性质进行研究,可以为新型光电器件、传感器等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例如,新型配体的引入可以改变金属离子的能级结构,从而影响光谱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的应用
络合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
络合反应机理的分类和特点
络合反应机理在物质合成中的应用
络合反应机理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络合反应机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配位化学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探索
配位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配位化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利用配位反应制备新型功能材料,如光电器件、磁性材料和能源存储材料等
X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的应用
汇报人:XX
目录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的基本概念
01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02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03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04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在分离和纯化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络合反应的选择性,提高分离和纯化的效果
络合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加速金属离子的分离和纯化过程
络合剂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实现金属离子的分离和纯化
合成新的化合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络合反应可以控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从而优化其性能。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在工业中用于合成新的化合物,如药物、染料和催化剂等。
配位化学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通过配位键将药物与载体结合,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释放。
络合反应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利用络合反应将敏感元件与生物分子结合,实现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Part Five
配位化学和络合反应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新型络合物的设计和合成
添加标题
现代配位化学研究的领域及其配位学的应用
现代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及配位化学的应用现代配位化学既有理论又有事实,它把最新的量子力学成就作为自己阐述配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 也力图用热力学、动力学的知识去揭示配位反应的方向和历程。
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发展阶段的现代配位化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从宏观到微观现代配位化学进入到物质内部层次的研究阶段,也即进入了微观水平的研究阶段。
现在不只研究配位化合物的宏观性质,而且更重视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即原子、分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分子中电子的行为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从而建立了以现代化学键理论为基础的化学结构理论体系。
现代配位化学是既有翔实的实验资料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完全科学。
●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发展现代配位化学特别是结构配位化学已普遍应用线性代数、群论、矢量分析、拓扑学、数学物理等现代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了,并且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对许多反映结构信息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物理量进行数学处理。
这种数学计算又与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多功能的定量实验测定方法相结合,使对配位化合物性质和结构的研究达到了精确定量的水平。
●既分化又综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现代配位化学一方面是加速分化,另一方面却又是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综合、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配位化学的地位一、现代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现代配位化学主要有七大活跃领域部分,分别为超分子化学、兀酸配休及小分子配体络合物、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金属原子簇络合物、络合催化、生物配位化学、富勒烯化学-老元素新发现(纳米材料)。
(一)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结而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
简而言之,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处于化学学科与物理、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的前沿学科。
它的发展不仅与大环化学(冠醚、穴醚、环糊精、杯芳烃、富勒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分子器件和新颖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 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中也存在着 M-M
键,故也属于金属羰基化合物。
OC
CO
CO CO
OC Mn Mn CO
OC CO OC CO
O OC C CO OC Co Co CO OC C CO
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分子器件和新颖有机材料的 研究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分子化学将 四大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和物理化学)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A
多分子
B
分
识别
子
合成 共价键合
受体
配位 分子间结合 超分子
转换
组 装 分子器件
超分子器件
C
底物
传输
D
2. 分子识别
所谓分子识别是指主体(受体)对客体(底物) 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是分子 组装及超分子功能的基础 (锁与钥匙的关系)。
诊断的重要工具。因而获得2003年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但单纯水质子共振成像 灵敏度低,故需加入某种顺磁性造影剂, 以缩短弛豫时间T1, T2,提高成像对比度 和清晰度。其中Gd-L配合物是最好的造 影剂。例如
Gd-DTPA, Gd-DOTA 及其衍生物。
DTPA: 二乙三胺五乙酸;
DOTA: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 1,4,7,10-四乙酸。
结构测定表明:
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面围成的 球体。60个C原子处于32面体的顶点上,可 看作一截顶20面体(B12H122-),属于Ih点群对 称性。所有的C原子都是等价的。每个C原子 以近似与sp2.28方式杂化,分别与周围3个C原 子相连,形成3个σ键,剩余的轨道和电子共 同组成离域π键。 C70分子具有D5h对称性, 它是由两个类似于C60的半球体通过一组额外 的10个C原子桥联而成。富勒烯分子属于柏 拉图体结构,故服从Euler公式: F(面数), V(顶点数),E(棱边数)
3. 分子组装
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目标是研究组装过程以 及组装体,并且通过分子组装形成超分子 功能体系,以仿效自然,去开发与创造新 的、功能可与天然体系媲美甚至优于天然 体系的人工体系。研究开发智能分子器件 与分子机器、DNA芯片、靶向药物、程控药 物释放、高选择性催化剂等。
分子组装一般是通过模板效应、自组装、 自组织来实现。
碳酸酐酶的分子量达到 30000 D(道尔顿). 它由 259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每个碳酸酐酶分子仅含有 一个锌离子。
该锌离子结合3个组氨酸残基,第四个配位位 置开放给水分子和羟基阴离子.
N 94
N
N 119N
N 96 N ZZnn
H2O
碳酸酐酶的活性中心
该酶系中一个研究得较充分的例子是牛羧肽酶。 它是一个含有307个残基的蛋肽链结合与一个 Zn2+的金属酶,分子量大34300 D. Zn2+ 处 于四面体配位环境中,结合2个组氨酸的N原子, 一个谷氨酸的O原子,而第四个配位位置为水 占据。
配位化学前沿
一. 有机金属化合物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含有至少一个金属-碳(M-C) 键的 化合物称作“金属有机化合物”(也 有译作“有机金属化合物”的). 例如
Li-C4H9(1), Pb(C2H5)4(2), Ni(CO)4(3), Fe(C5H5)2(4), [PtCl3(C2H4)]-(5), [Fe4(CO)13]2-(6).
Z
CH 2
Cl
Cl X
Pt
CH 2
Cl
Ru
OC
CO
CO
+ Ru 3(CO) 12
OC COCO Ru
+
Ru OC CO CO
. 夹心结构化合物 (Sandwich Compounds)
Fe
Mn
Cr
U
Ni
Mo
Ni
OC
CO
CO
Cl Ta Cl
Cl
二. 金属原子簇合物
金属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金属键 形成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例如
CO [Fe4(CO)13]2-
CO
2. 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简史
K[PtCl3(C2H4)]·H2O, W. C. Zeise, 1827;
Ni(CO)4, L. Mond, 1890; [Fe4(CO)13]2-, Walter Hieber, 1930s ;
Fe(C5H5)2, E. Fisher and G. Wilkinson, 1954.
血蓝蛋白存在于蜗牛(软体动物)和 螃蟹 (节足动物)中。 O2 结合部位含有两个 Cu+ 离子,直接与蛋白质相连。氧合血 蓝蛋白具有特征的2深 蓝色。 b). 超氧化物歧化酶2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SOD 是由 McCord 和 Fridovich 在 1968年发现的.它是一个含铜和锌的金 属酶。晶体结构测定显示,Cu2+ 和 Zn2+离子配位于一个组氨酸残基的同一 个咪唑环上。(见下页图)
据研究超氧离子 •O2- 或由它产生的某些其他产 物(如 •OH) 对细胞是有毒害的。而 SOD 能有 效地催化超氧离子的歧化反应,使其转化为过氧 化氢和氧气:
2 •O2- + 2H+
H2O2 + O2
由牛肝 中分离得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人体组 织的2消腫、消炎特别有效。并发现在治疗骨关节
C60S2Fe2 (CO)6
(η2-C60)Pt(PPh3)2
碳纳米管 日本学者Iijima发现
碳纳米管是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由单层或多 层石墨层卷曲形成的无缝管子,管子的两端由两个 碳半园球体封接而成。
在高科技领域 有更为广泛的 应用前景,如 作隧道扫描电 镜的探针;碳 纳米管电子枪, 用于笔记本电 脑等微电子产 品。
2NH3+ 16 MgADP + 16Pi + H2 该过程的特征,也是最诱人的地方是它可以在常温、 常压的温和条件下进行。这一过程就是靠一种叫 “固氮酶”的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四.富勒烯化学
--老元素新发现
1985年,H. W. Kroto (U.K.) 和R. E. Smalley (U.S.A.) 用激光蒸发石墨所得产物, 通过质谱仪发现C60 和C70 等Cn碳原子簇。 对于其结构,先是预言,后经X-射线衍射 法和电子衍射法测得其特殊的球形结构。 称之为Buckminster fullerene, 富勒烯,巴基 球,足球烯。
TTA: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DBM: 二苯甲酰甲烷。
2. 稀土配合物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核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项基于核磁共 振原理的先进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利 用生物体不同组织中水分子质子在外磁 场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共振信号来成像。 MRI技术无辐射损伤、无试剂侵入、分 辨率高等,具有明显的优点。成为临床
1. 什么是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元素(尤 其是金属离子)在生命体中的存在 形态,主要功能,代谢过程,某些 天然配体,重要的金属酶及金属蛋 白等生命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生物 功能。
2. 生命体中某些重要的痕量过渡金属元素
1). Zn
人体中锌的含量在 1.4~2.3 g. 现已在生命体中发现 200多种含 Zn2+金属酶. 在人体中确认有 18 种锌酶 和 14种锌离子激活酶. a). 碳酸酐酶
1). 冠醚的离子/分子识别
O
O
O
O
12-Crown-4
OO
O
O
O
16-Crown-5
O
O
O
O
14-Crown-4
O
O
O
O
O
O
18-Crown-6
O
O
O
OO
15-Crown-5
O
O
O
O O
O O
21-Crown-7
D A-
D
+ M+
M+
A-
D
DD
M+
M+
D
2). 环糊精的分子识别 环糊精是由淀粉经酶促水解而生成的一 类由6~14个吡喃式α-D-葡萄糖所构成的环状
F+V=E+2
富勒烯的氧化还原 反应:
3K(蒸气) +烟炱
(C60)
K3C60
超导体, Tc = 18K
另有 La@C82; Sc2@C80 ; C60F60 化合物。 C60的二聚体
分子桥:乙炔,亚 苯基,氧桥,也可 无桥。
富勒烯的无机化学反应
与无机化合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反应,生成多种 衍生物:
多糖。环状六员多糖称α-环糊精;环状七员多糖 称β-环糊精;环状八员多糖称γ-环糊精.三者的构 象都是圆锥体。
3). 杯芳烃的分子识别
杯芳烃是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 邻位连接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物。由于其 环状四聚体的DPK分子模型在形状上与称 作calix crater的希腊式酒杯相似,因此将 这类化合物称之为“杯芳烃”(calixarene).
• 该定义还可扩展为能包括硼、硅、磷和 砷的金属化合物.
•
C2H5
CO
C2H5
Pb—C2H5 C2H5
Fe
Ni
OC
CO
CO
Pb(C2H5)4
Cl
C
Pt C Cl Cl
Fe(C5H5)2
H
H
H
H
OC
[PtCl3(C2H4)]-
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