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地层学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划分地震层序 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分析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预测油气藏的部位和类型
海平面相对变化分析
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反映了构造运动,也控制了水体中各种沉积环 境和岩相的分布。海岸线附近的岩相分布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带:① 高潮面与有效波浪底面之间是滨海相带;②由滨海相带向海洋方向 为海相带;③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的陆相沉积是海岸相带。这个带面 积相当广阔,构成了现今的海岸平原。这个相带对下伏老地层超覆 的最远点称为上超点,


划分地震层序
划分地震层序
2.地震层序的划分 根据上述四种接触关系的特征,在时间剖面上确定不整合面,划分 出各地震层序。 下图中,AB和CD分别是从地震剖面解释出的地震层序的顶界和底界 。在地震层序内部各地层间都是互相整合的连续沉积。 地震层序的顶部和底部,可以有三种接触关系:顶界AB,其中E处 是整合,F处是顶超,G处是侵蚀。底界CD,其中H和I处是上超,J处 是整合,K处是下超。
2).地震相分析的理论基础
① 地震地层参数 地质上划分沉积相是根据沉积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特征,地震 上划分相主要是根据地震反射的系数。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所谓地震相分析,就是由测线到平面分析地震地层参数的变化。把同 一地震层序中具有相似参数的地层单元连接起来,作出地震相的平面 分布图,然后对它进行解释,把它转化成沉积相,从而发现有意义的 含油气沉积相带。 地震地层参数:除物理参数外,还包括地震反射外形、反射内部结构 、顶底接触关系等几何参数。 ② 沉积体系(岩相的分布关系)

从上超点到海岸线的垂直距离称为海岸沉积量; 从上超点到海岸线的水平距离叫做海岸进侵量。
海平面相对变化分析
决定海进与海退的是海岸线位置的进侵和退出; 决定海平面升降的却是上超点的前进和后退。 当海平面上升时,上超点不断向陆地方向推进,但海岸线却随 沉积物供应多寡不同而出现海进、海退和海岸线停滞不动等三种 情况。 当海平面不动时,上超点维持不动,沉积基准面维持不动,而 海岸线却因沉积物的不断补充而海退,在不同时期沉积的地层顶 部,出现一个水平的顶超现象。 当海平面下降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海平面迅速下降 ,老的沉积物来不及全部侵蚀,从而出现上超点的向下转移。另 一种是海平面下降缓慢,处于新海平面以上的沉积物全部遭到侵 蚀,则可能出现斜坡型削蚀的地层模式。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划分地震层序 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分析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预测油气藏的部位和类型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1、地震相分析概述
1) 地震相的概念 沉积相:在一定的沉积环境里形成一定的沉积物,沉 积物的特征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地质上把沉积物 特征的总和称为沉积相。 地震相:把沉积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所反映的主要特 征的总和叫做地震相。 岩相的变化会引起反射波的一些物理参数的改变。因 此,地震相可以一定程度地表现岩相的特征; 把同一地震层序中,具有相似地震地层参数的单元, 划为同一地震相。


在图中,界面AB之间为一个地震层序。 由左往右,界线B两边沉积的地层由不整合过渡到整合,界线A两边地 层的接触关系则为:不整合—整合—不整合。 图b是表示图a的地层剖面存在沉积间断的情况,纵坐标代表地质时间, 层序年龄反映了层序中最老到最新的沉积之间的全部历史。
划分地震层序
b. 地震层序的空间分布与规模
划分地震层序
③上超

上超是一套水平(或微倾斜)的地层逆原始沉积面向 上的超覆尖灭,它代表水域不断扩大逐步超覆的沉积 现象。
划分地震层序
④ 下超 下超是一套地层沿原始沉积面向下超覆,代表一股携带沉积物 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的前积作用,其下伏不整合面在早期可能 有一部分是侵蚀面,或原是无沉积面,后来又变成携带沉积物 的水流的沉积表面。

划分地震层序
①.侵蚀削截(削蚀) 在不整合面形成之前,下伏地层发生过激烈构造运动 ,之后遭到剥蚀,形成成侵蚀型间断(图18-56e、f)。
划分地震层序
②.顶超 地层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与上覆地层相接触,它和削截并无截然 界线。 顶超代表一种时间不长的与沉积作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侵蚀间断,也 称作冲蚀不整合,其实质是一种退复接触关系

划分地震层序 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分析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预测油气藏的部位和类型
划分地震层序
一、地震层序的概念 a.什么是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 是由一套互相整合的、成因上有关连的地层所 组成的,这套地层的顶界和底界都是不整合面以及 和它相连接的整合面。 即在地震剖面中找出两个相邻的不整合面,分 别追踪到变成整合面的地方,则在这两个变成整合 面之间的全部地层,就是一个完整的地震层序,这 两个整合面之间的地质时间间隔叫作层序年龄。
划分地震层序
3、界面接触关系图的编制

通常采用分式编码方式在平面上标出某一界面的接触关系,分母代表界 上超 下超 面下的接触关系;分子代表界面上的接触关系。例如 上超 、 、
平行 削截 平行

根据各条剖面所划分的地震层序,把一个层序顶部和底部的各种接触关 系的分布范围分别标在两张平面图上。通过这两张图可了解该区的沉积 环境及其发展史。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④ 频率 按相位排列稀疏程度分高、中、低三级。频率横向变化速度快说 明岩性变化大,属高能沉积环境,频率变化不大,属低能沉积环境 。 振幅、频率、连续性的分类综合如图(18-64)所示。各地区可以 根据本区特点确定其分类标准。 几何和物理两类参数在划分地震相中的作用,各地区可以是不同 的: 一般在斜坡和陆棚边缘地区,几何参数起主要作用; 在平坦部位,物理参数起主要作用。 通常是先分析地震相的几何参数,识别各地震相所处的不同沉积 环境,弄清各时期沉积物的来源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各地震相的物理参数及其横向变化,把各地震相的具体界限划分出 来。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2、地震相划分标志 地震相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各种地震地层参数,所反映的沉积相特 征叙述如下: 1)几何参数 ①内部反射结构:把地震剖面上层序内反射波之间的延伸情况和相互 关系称为内部反射结构。 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是指反射层呈水平延伸或微微倾斜,它是 在均匀沉降的陆棚或均匀沉降的盆地中,由匀速的沉积作用形成。 发散反射结构:往往出现在楔形单元中,相邻两个反射层的间距向 同一方向逐渐倾斜,它反映在下陷中的不均衡沉积。 前积反射结构:前积结构反映某种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向前推进 过程中,由前积作用产生的反射结构。一般可分顶积层、前积层和 底积层。前积层上部反射振幅很强,往往由砂岩组成,它的每个反 射都随着振幅的改变延伸到中间部分。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地震相单元和地质相单元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其原因是: ① 地震记录受到分辨率的限制,往往不能象地质上那样分辨出过 细的变化特征; ② 地质上相的变化因素,有些在地震上并不能反映出来,如岩石 的颜色、所含的化石等等。 ③ 地震资料还会受到采集、处理和物理等非地质因素的影响。因 此,用于做地震相分析的地震剖面,还应是“三高”剖面。
Biblioteka Baidu
地震相在顶界和底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沉积周期和沉积物的流 向。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2)物理参数 ① 振幅 振幅直接与波阻抗差有关,因此振幅会随波阻抗差的大小发生变化。根据 振幅的大小可分为强、中、弱三级。 振幅的快速变化说明二组地层之中的一层或二组地层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它往往发生在高能沉积环境中。相反,振幅在大面积内是稳定的,说明地层 和上覆、下伏地层岩性之间连续性良好;往往产生在低能沉积环境中。 ② 连续性 连续性直接与地层本身的连续性有关,连续性愈高,沉积的能量愈低,沉 积条件就愈是与相对低的能级有关。按同相轴连续排列的长短为好、中、差 三类: 连续性好:同相轴连续性长度大于一个叠加段; 连续性中:同相轴连续长度接近1/2叠加段; 连续性差:同相轴连续性长度小于1/3叠加段。
划分地震层序

在一个盆地范围内,沉积作用并不是任何地点都是均匀 沉积的:
靠岸边接近物源处经常有较多的沉积物输入; 离岸较远处,物源供应不足;更远处可能完全没有沉积作用发生, 形成“饥饿地带”。 因此,上超又可分为近端上超和远端上超。 在上超、下超发生尖灭的地方,分别又称为上超点和下超点。 上超点和下超点有时难以区分,统称底超。



划分地震层序

地震层序的厚度一般几十米至几百米,按层序规模可分三级:

超层序:从水域最大到最低的位置,往往是区域性的,可包 括几个层序; 层序:次一级单元,由水域相对扩大和缩小引起的,可是局 部或区域的; 亚层序:是最小一级单元,分布式局部的;


划分地震层序
二、地震层序的划分方法
构造解释选择层位是着眼于反射的连续性,而地震地层 解释的分层着眼点则是寻找不整合面。
1.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地震地层学把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一关系(协调关系 )和不整一关系(不协调关系)两类。前者相当地质上的 整合关系,后者是指界面上下反射出现终止,并且有一定 角度关系。 在不整一关系中,地层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又为分削截 或顶超两种;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又分为上超和下 超两种。
划分地震层序

实际划分地震层序时,除应选择一些典型剖面和建立 压缩剖面的骨干测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应从沉积中心向边缘扩展,以比较全面反映地层接触关系。 ② 应可能避开断层,避开沉积过薄的隆起区或剥蚀区。 ③ 当有几个沉积中心时,在每个沉积中心选一二测线进行分析,以 查清各凹陷沉积历史的差异。 ④ 逐条剖面对比地震层序,并做到交点的闭合。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3、地震相图的编绘和解释 a.编绘地震相图的方法 编绘地震相图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 分别制作出每个地震层序的所有地震相参数图件,如:振幅强 度变化图、连续性品质图、频率变化图、层速度变化图、内部反射 结构类型分区图、顶底界面接触类型图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② 选择最能反映沉积特征的主要参数进行编图,所用参数在同一 图面的不同相区中不必统一; ③ 在层序划分基础上,主要用地震相几何参数,分出不同相区。 采用的地震地层标志方式为:A-B/C; 利用上述的任一种方法,对每一个地震层序沿水平方向划分出地 震相单元。然后沿测网进行对比,在相交的剖面上,地震相单元应 做到闭合。
高连续平行地震相
高频、中低连续平行地震相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③ 波形(同相轴的形状) 按同相轴排列组合的形状分杂乱,波状,平行及复合波形。 • 杂乱:同相轴短而无规律; • 波状:同相轴排列呈波状; • 平行:相邻同相轴排列接近平行; • 复合形:上部波状下部平行。 波形形状稳定或变化缓慢,说明地层稳定,往往产生在低能沉积 环境之中。 如果波形快速变化,说明地层变化迅速,往往产生在高能沉积环 境中,如河道沉积,夹带“砂坝”和裂隙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和接 近于浊流和浊流中间的沉积都可以见到这种情况。

一个地震层序的全部地层是在特定的地质时代沉积形成的,其成 因与构造运动有关; 一个沉积层序可以包含若干个岩相,层序空间分布有一定范围, 向陆的一边由于侵蚀或位于沉积基准面之上,产生沉积物的间断 或缺失;向盆地中心的一边,由于沉积物供应不足而造成“饥饿 性”间断。 每一层序在开始时沉积物分布面积较小,随后逐渐扩大;大部分 沉积物是在沉积基准面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沉积的; 水位上升时,沉积物的分布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展;水位下降时, 沉积物向盆地方向转移。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杂乱状结构:是不连续、不规则的反射结构。 无反射:反映了沉积的连续性,如:厚度较大、快速和均匀的泥 岩沉积、或均质的、无层理、高度扭曲的砂岩、泥岩、岩盐、礁 和火成岩体等。
②外部几何形态:是指地震相单元的外形,它对了解单元的生成环 境、沉积物源、地质背景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外部几何形态可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状、透镜状、滩 状、透镜状、丘形充填型等。 ③ 顶界和底界接触关系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地震剖面的地层学解释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地震地层学是提高石油勘探成功率的有力 工具,不但能用来确定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 还可以直接预示含油气部位。包括以下方面:

划分地震层序; 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分析; 地震相和沉积环境分析; 预测油气藏的部位和类型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