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假设
摘要:在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些问题是任何人格理论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表达了他们的核心思想,树立其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问题就是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而对于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成为人格理论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人格理论基本问题基本设想
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格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人格理论肩负着的主要任务是:(1)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对所有人来说,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以及相同程度如何?(2)人与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人们在社会上的个体差异有哪些主要的维度?(3)如何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即如何把生物学的、认知的、情感的、学习的、发展的和社会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对一个现实的人进行描述和解释?
吉尔和齐格勒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九个基本问题及对其回答产生的九个基本假设如下:
(1)自由意志—决定论。其维度表现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内部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有的人格理论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自主的,他能在某种程度上超脱环境对他的各种影响,这种人格理论居于自由意志设想的一端。持这一观点的人格理论学派当属人本主义。在人本主义心
理学阵营中,以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为代表,在现象学的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一种生活哲学的形式出现,强调个人价值和经验独特性,把人视为一种自由的力量,认为人具有实现自己潜能、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他们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整体的人上,坚持人类本质的完善和完整。
有的人格理论者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生活、情绪活动和全部行为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和偶然产生的,而是由已知的、未知的各种原因或力量所引起的,如无意识动机、外部刺激、早期经验、生理过程、文化影响等。在这一端的主要是生物决定论的持有者,比如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他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叫做心灵或灵魂,它的作用就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其适应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它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再比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三个类型或基本维度组成,即内倾—外倾(E)、神经质(N)和精神质(P)。这三个基本的维度又有三个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的生物学基础、神经质的生物学基础和精神质的生物学基础。
(2)理性—非理性。一个人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他的理智改变自己的行为?在维度的理性这端,主张人主要是有理性的个体,能够用理智指导自己的行为。比如凯利的个人构建理论,他认为,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及个人的经验、思想观念是影响人格形成、发展以致导致变态的主要因素。该理论强调认知在人格形成中和发展中的作用,重视个体对世界的独特见解。他用“人是科学家”这样一个概念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本来就是运动的组合体,所以无须去探究人类行为的本源。
在维度的非理性一端主张人主要是受非理性力量支配的。像人格理论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他提出以无意识为核心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他主张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是指那些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在他看来,不存在任何自由意志的行为,有些行为表面上似乎出自我们的意识和自由意志,但实际上都是受无意识力量所驱使的,它们只不过是无意识过程的外部标志。有意识的心理现象往往是虚假的、表面的和象征的,它们的真面目、真实原因和真正动机隐藏在无意识之中。
(3)整体说—原素说。整体的设想是强调行为要从全体来研究,人只能是完整的实体,对机体越加分析,则越成为抽象的和不真实的人。处于这一端的有格式塔学派的理论,这一学派强调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理论,他们认为“整体不决定于部分,而部分决定于整体”。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
原素的设想则认为要从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成分来逐个探讨,人格的科学研究必须从其组织的部分着手,必须掌握特殊的确切材料,必须以完全可验证的元素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有效揭示人格的本质与规律。这一维度的主要代表学派是构造主义学派。
(4)素质论—环境论。这一维度是说,人的基本特性有多少是由躯体或素质决定的,有多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
素质论者认为,人格是依赖或固定于人体素质而遗传下来的。比如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气质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不同的液体,而依据这四种不同的液体可以将人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还有弗洛伊德的本我概念,他认为本我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欲望所组成的。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力比多,人类的原始欲望均是受力比多的支配。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非理智的,它唯一的目标是追求快乐。
环境论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由于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环境通过它来塑造人的行为。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通过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斯金纳等人所创立发展的。该理论认为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都是有机体在遇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而复杂的行为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系单位的联合。模仿论认为,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5)主观性—客观性。这一维度表现人是否存在个人的、主观世界的经验,它对行为具有多大的影响,或者对行为的影响是否主要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
偏于主观性维度的人格理论认为,经验科学研究是心理学的首要
任务。在罗杰斯的人格学说中,自我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自我的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为自己所意识的、与自己有关的知觉整体。罗杰斯认为人的内部世界比外部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更大。
偏于客观维度的人格理论主张,人格就是由这些外部客观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形成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S和反应R。斯金纳强调对行为进行严格的科学分析,人的行为和特点只不过是人类发展条件和个体生活条件都有联系的物质系统。
(6)前动性—反应性。这一维度涉及产生行为的诱发性,即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活动的真正原因应该到哪里去找?行为是内部活动本身,还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应?
偏于前动的理论认为,一切行为根源在于人的内部而不在外部,人是主动地,并且是前动的,因为人有自己的目标、期望与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地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的,且会引导人的所有行为。
偏于反应的理论认为,行为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人的内部并不产生活动,活动是对外部因素的反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基于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