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音调、响度、和音色;复习音调产生的原因,响度的影响因素;能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复习声音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构建本章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形成体

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构建本章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产生的。

2、把正在发生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这说明,水的作用是,此实验用到了法。

3、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说明了,用到了法或称为法。

4、航天员在太空中能通过电进行交流。

5、利用声波与水波的相似性来学习声波,用到了法。

6、“桌子可以传声”实验中,说明可以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分为,,。

7、在真空中,声音(填“能”或“不能”)传播。

8、声速的定义:。

9、声速的大小与和有关;空气中的声速V= 。(150C)

10、要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至少应比原声晚 S,即多少米?(写出计算过程)

13、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1)(2)。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音调是指声音的,与有关,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的定义:,单位,简称,符号。

4、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做,频率范围为。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

都听见(填“能”或“不能”)。将、、统称为声。

5、响度是指声音的;与和有关;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增大响度的方法:(1)

(2)(3)

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

7、下图“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在此用来反映音叉振幅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8、音色是指声音的,由和决定的。

9、波形图中,形状相同,说明相同;相同时间振动次数相同,说明相同;振幅相同,说明相同。

10、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

观察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波形,如

右图三者音调;响度;

音色是的(选填“相同”或

“不同”)。

11、男高音、女高音指:;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指:;震耳欲聋、声音洪亮。

12、将一把刚尺紧按在桌面上,使其一端伸出桌边,进行如下实验(写出操作步骤):(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三)声音的利用

1、利用声音可以,利用声音也可以。

2、人们把蝙蝠根据回声探测目标的方法称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的可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帮助盲人出行;汽车上的也应用了此原理。根据此原理科学家还发明了,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3、超声波可以把碎石击成碎片,说明了。

4、超声波可以检测身体疾病,说明了。

5、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是利用声音诊病的例子。(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噪声是;

从环保角度分析,噪声是。

2、0dB是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

3、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1)(2)(3)

4、给汽车和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在减弱噪声。植树造林,是在减弱噪声。

构建本章思维导图:

二、预习检测: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一定是不同的

B.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C.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填

“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

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改变了。

3、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球迷主要是依据声音的辨别出解说员是谁,夜深人

静的时候,电视机传出过大的比赛声音,对正在休息的人来说是。请提出一条合理的措施,以减弱电视机传出的声音对休息的人的影响。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

答:。

5、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这一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实验结论: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

播需要。

(5)小明还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将同一个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

中进行比较

6、“伏地听声”利用的是和的道理。

7、人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录音,感觉不是自己的声音,为什么?

8、小丽拿一个空的饮料瓶,截去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丽可以观察到

的现象是。这个实验说明声可

以。

三、小组合作

1、如图所示,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相距一定距离把棉线绷直,一名同学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看能否通过

棉线听到声音,说明什么?

(2)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听的一方

再看能否通过棉线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3)在用“土电话”时,线不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听的一方再看能否通

过棉线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这又是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