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赏析

七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

“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翻译与赏析(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听说翻译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资料简介: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一共十首,是同学们课外学习和了解古诗词的补充,但是仅凭课本上的注释还不能让同学们较好地理解和赏析这些古诗词,该整理材料则可以让同学们节省宝贵的时间提高效率掌握和赏析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

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

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

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

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

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
地晃动。 •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
成了活水!
思考一下:诗歌表面上 批评了谁?实际上呢?
本诗表面上批评的是歌女,实际上抨击了醉梦 生死、不问国事的享乐者 。
1.两个“笼”字有什么妙用,写出了景物的 什么特点?
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 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 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渲染了朦胧 淡雅、冷清愁寂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是实写,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 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 愁的写照,长夜难眠。
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在诗人的想象中和记忆中(虚写), 营造出了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 首,促膝长谈的愿望【“巴山夜雨”的重复运用,构思巧妙,体现了 时间、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友人)聚首,促膝长 谈的愿望,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长夜难眠,仕途失意的怅惘。】
1、春晖易逝,读罢本词,我们能感受到一缕淡淡 闲愁,词中哪些词汇包蕴了这种哀愁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 工整,浑然天成,你从中读到了怎样的哲理?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但同时仍然会有新的美 好的事物再现。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
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部分古诗词的赏析: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描绘了大海的壮阔和吞吐日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为王湾在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

“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主旨】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表达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诗词赏析】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

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对“思君不见”的“君”,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

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不可即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诗词赏析】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

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主旨】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诗词赏析】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

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

枥,马槽。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怡,调养身心。

永年,长寿。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就:靠近、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

七年级上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带注解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部分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其注解: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解:此诗描绘了曹操站在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的景象。

诗中“澹澹”形容水面平静,“竦峙”形容山岛高耸,“星汉”指银河。

2.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解:这是陶渊明表达隐居生活情趣的诗。

“结庐”指建造简陋的房屋,“心远”指心境超脱,“东篱”是诗人的园地,“南山”指远处的山。

3.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杜甫在这首诗中赞美了春天的及时雨。

“好雨”指适时的雨,“潜入夜”形容雨在夜晚悄然降临,“润物”指雨滋润万物,“锦官城”是成都的古称。

4.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这是一首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龙城”指边塞的城池,“飞将”指勇猛的将领,“胡马”指北方的游牧民族。

5.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解:杜牧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赤壁之战。

“折戟”指折断的兵器,“东风”指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东风,“周郎”指周瑜,“铜雀”是曹操的宫殿。

6.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景色。

“三山”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二水”指长江和秦淮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这里用来比喻远方的家乡。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词人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上阕写梅花的困难处境极其遭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馆的外面,靠近断桥的旁边,有一枝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既没人去欣赏,也没人来呵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已到了暮色沉沉的时候,她感觉到自己十分孤独,有说不尽的感伤与愁苦,更何况又有凄风苦雨呢。

下阕,托梅寄志,揭示梅花的品格:“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我却无意去争芳斗艳,独占春光,一意听凭那些凡花俗卉去中伤嫉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天生的本质就是芬芳高洁,对那些庸俗行为自然不屑一顾。

纵然零落凋残成泥成土,那谈谈的清香依然如故。

这首词以梅喻人,托梅言志,通过梅花来咏赞诗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在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我们看到了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领略了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境界。

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民族气节。

曾任镇江通判、夔州通判、四川制置司及成都府安抚署参议等官职。

中年曾经一度入蜀抗金,到过南郑前线。

军事生涯丰富了他的诗词创作,爱国主义思想是他作品的主旋律,存诗九千余首。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

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十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十首

雪宋.陆游一夕山阴道,真成白玉京。

衰残失壮观,拥被听窗声。

【注释】①山阴道,是一条石板铺砌的驿道。

在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溪道),这一带风光无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

【鉴赏】这是诗人去世那年的冬天写的,诗中前两句说大雪覆盖的山阴大道,犹如天上神仙居住的白玉砌成的京城,当出于想象,因为诗人那时已只能睡在被窝中听大雪扑打门窗的声音了。

越女词五首(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①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②棹歌:一边划桨一边唱歌。

③佯:假装。

【翻译】若耶溪中采莲的少女,见到行客,唱着歌儿把船划回。

嘻笑着藏入荷花丛,假装怕羞不出来。

【鉴赏】李白用一种近乎白话文的形式,描写了一幅如水墨画一样的美景。

采莲女江南采莲,莲歌飘散,突然在层层绿叶红莲中有客乘舟而来,赶紧转变船楫,躲进密密麻麻的碧波之后,仿佛是因为怕羞而不敢见客一般。

西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鉴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句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句赏析

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思想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也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名句赏析】①“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一套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远方,远处花木扶疏,一座禅房在花木丛中若隐若现。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出大自然万物和谐的景象,一个“悦”字,“使……欢悦”,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

“使……空”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潭影空人心”更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赏析(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七(上)课外古诗赏析(完整版)

谈谈最后一句“还”的表达效果。 【解析】 “还”是“再”的意思,作者深深为农 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 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回 归自然的情怀。
【全诗主旨】 诗歌通过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 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 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 了乐趣,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 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 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
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 感》你们同意吗?
观 书 有 感 比 喻 读 书 的 感 受 。
[南宋]

熹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
半亩方塘一鉴开, 池塘里的“水”:比
天光云影共徘徊。 喻书本中的知识、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思想。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比喻读书
通过描绘深山禅院的幽静
抒发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停地在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清风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 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议 论),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借陈后主之事, 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1. 两个“笼”字有什么妙用,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试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以赏析。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原诗照录】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聚焦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一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青莲乡。

一说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

李白一生喜好云游四方,由于一生中在青莲此地居住时间最久,在青莲的生活也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之为青莲居士。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享年61岁。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

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与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沙 溪浣。利犀刻深�淫荒的贵权笞鞭 �尸之主后陈借�调曲的”花庭后“出推”恨国亡“由�沉深蓄含�色声于溺沉贵权绅豪击抨� ”恨国亡知 不“出牵�靡靡之曲歌由�脱洒然自�妓歌有多家酒�歌之女商出引”家酒近“由�怀感句四、三�点地 泊夜明点�事叙句二�雅素淡清的色夜边水染渲力竭先�景写句首。伤感限无�辙覆朝六蹈重要免不�淫 荒庸昏者权当�衰日势国朝唐的今如睹目。时一华繁�城都朝六是曾陵金�的怀感景即是诗首这 。花庭后着唱还�边那岸在 们她�恨之国亡知那�乐作人为女歌。家酒边岸近靠�淮秦泊夜船小�沙白罩笼光月�水秋漫弥雾烟 �文译
》北寄雨夜《
。因原正真的力魅术艺的久长有以所之》寄此 有遥标龙迁左龄昌王闻《是也这�性个术艺的白李出示显地分充�动灵势笔�逸超概气�人惊像想
-4-
力动和 泉源的展发物事喻比以用� ”水活头源“语成用常为缩凝已诗句两这。流长水新�断不思才能 方�容包泛广�识知的活鲜、想思的同不种种受接�襟胸的阔宽明开以�跃活远永想思有只 �发启到得中诗首这从以可也们我。源渊的厚深其有自�就成的术艺或问学的人个一美赞来诗 句两这用也们人。界境新到达能才�识知新习学断不喻比来用常常们人此因。知新充补时时 �书读真认得就�明澄灵心要人喻暗�入注断不水活头源有为因是�澈清之水借�句两”来水 活头源有为�许如清得那渠问“是别特。解理的泛广做以可�富丰涵内�刻深意寓却�言而 书读就仅然虽受感种这的达表所中诗。受感书读的身切的家问学大位一为作者作是正�界境 的在自得自而泼活新清神精、畅明路思、动流气灵种那的时得有、悟有书读的现表所诗首这 。似相为颇形情的时识认高提、益收有大而知新得获、题问通搞中书读在人个一同�景情种这 。影云光天着照映�底见澈清�样一镜明像此因�入注水活有常是而�水死泓一是不并塘池 。受感书读的言难妙微种一了达表地象形�比作塘方以诗全。诗名的理喻景借首一是这 。理哲含暗�受感书读的特独而切深人诗了达表地象 形�答一问一。论议句两后�景写句两前。来流断不头源从水活有为因�澈清样这会么怎水 的塘方那问。容内的中书喻比� ”影云“ ”光天“ 。致景好美的映倒中塘方澈清写。动晃地停不 �塘水入映齐一影云和光天�徊徘共影云光天。澈清其极塘方容形�比作子镜以� ”开鉴一“ 。 ”塘方亩半“说以所�的形方长是书。塘方亩半作比书将。开打被子镜面一像塘方亩半

人教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修订精简版)

人教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修订精简版)

《龟虽寿》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

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

这四句看似消沉颓伤,却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这恰恰是一种人生感悟。

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

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

一个人体悟到人生易逝后,只剩哀伤和痛苦,并用他人的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就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的话,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

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

曹操的这一份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之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善于调养,也可延年益寿。

这一句承上文“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合而为一,耐人寻味。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关。

本诗是一首慷慨豪迈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个性。

不仅如此,这首情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不讲虚礼的招待,心扉才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VIP专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VIP专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 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 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及文言文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君)直到夜郎西。

背景及作者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词语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古地名,在今洪。

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3、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省西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桐梓和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雨寄北(唐)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注释①选自《义山诗集》。

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生[1],又号樊南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龟虽寿》【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

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

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

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

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

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张铁明)《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

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

“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

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

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所以,梁钟嵘评其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认为这是不足之处,所以将操诗排于下卷之中,这是不对的。

而清刘熙载则评价说:“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说。

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

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

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

“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

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

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

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

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

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

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

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

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

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

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

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

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

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

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

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

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

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

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