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0578524b35eefdc9d33349.png)
11《<论语>十二章》课时训练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请根据以下提示,从课文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1)孔子认为学习要时常复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3)孔子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谁填的对。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面对不义之财,孔子的态度是(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句子是4.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
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
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
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
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5.翻译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温故而知新。
6.选择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 ) 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B.表示多数 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 B.一定 C.必然7.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ef3a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4.《论语》中许多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依次写出源自下列各章中的成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2)(3)5.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2)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0《论语》十二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7f6d6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3.png)
⼈教版七年级上册语⽂10《论语》⼗⼆章(含答案)⾃我⼩测1.根据拼⾳写汉字。
⼈不知⽽不yùn()为⼈móu()学⽽不思则wǎng()思⽽不学则dài()曲ɡōnɡ()⽽枕之博学⽽dǔ()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朋友交⽽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从.之()3.⽂学常识填空。
(1)孔⼦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是我国古代伟⼤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是⼀部记录__________及其弟⼦的__________的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4.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风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阅读下⾯的⽂字,完成第5~9题。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论语·学⽽》)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贤哉,回也!⼀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622d9831b765ce04081451.png)
10.《论语》十二章测试题班级姓名一、注音。
(1x11 = 11 分)论语()愠()三省吾身()逾矩()()罔( ) 殆()箪()肱()逝者如斯夫()笃( )二、说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x2=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解释加点的字(2x18=36分)时习:愠:三省:传:立:天命:耳顺:、厶罔:殆:不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饭疏食:焉:川:斯:不舍昼夜:笃志:10.《论语》十一章测试题班级姓名、注首O(1x11=11分)论语()愠()三省吾身()逾矩()()罔( ) 殆()箪()肱()逝者如斯夫()笃( )二、说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x2二4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解释加点的字(2x18=36分)时习:愠:三省:传:立:天命:耳顺: 逾:罔:殆:不堪: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焉川:斯:不舍昼夜:笃志:四、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4x5=20分)1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今义: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疏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4 .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五、翻译(5x5=25分)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4x5=20分)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今义: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疏古义:今义:水古义:今义:4 .三军可夺帅也古义:今义:五、翻译(5x5=25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5.知Z者不如好Z者,好Z者不如乐Z者。
我的写字心得体会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几年来我认认真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写字。
以前练习写字,大多是在印有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进行。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fb0db8b0717fd5360cdc1b.png)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学而不思则罔.()(6)思而不学则殆.()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2)四十而不惑()(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逝者如斯夫()(6)吾日三省吾身()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七年语文《论语》十二章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论语》十二章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791f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c.png)
第10课《论语》十二章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不逾矩()(3)人不堪其忧()(4)不舍昼夜()2.按要求用原文句子填空。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亦有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5.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ed2d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9.png)
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由XXX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言行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XXX(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XXX,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国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XXX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XXX与XXX并称“XXX”。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Lúnyǔ)不亦说乎?XXX(xuàn)三省吾身(shěn)传不……乎?不惑(huò),不逾矩(jǔ),不思则罔(wǎng),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shí)曲肱而枕(zhěn)之,……好之者(zhě),笃志(dǔ zhì)……。
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之(xué ér shí xí zhī):研究后要时常复巩固。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yǒu péng zì XXX fāng XXX,bù yì lè hū?):朋友从远方来,不感到快乐吗?3.人不知而不愠(xuàn):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
4.不亦君子乎?(bù yì jūn zǐ hū?):这不是真正的君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shěn):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ù xìn hū?):与朋友交往却不信任,难道不是吗?7.传不乎?(chuán bù xí hū?):只传不研究,这不是很危险吗?8.三十而立(sān shí ér lì):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一定立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12719b6bd97f192279e999.png)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dài)人不知而不愠(wēn)B.学而不思则罔(wǎng)不亦说乎(y uè)C.知之者不如好知者(hào)曲肱而枕(gōng)D.匹夫不可夺志也(pǐ)博学而笃志(dǔ)2.下面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学而时习之(时常)B.不逾矩(越过,超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C.饭疏食饮水(饭食)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D.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B.匹夫/不可夺志/也C.择其善者/而从之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
(2)《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默写填空。
(1)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方嘉宾的欢迎之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0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c6ca5e60912a216147929e5.png)
《论语》十二章合格练习一、双基堆集1.解说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2.吾日三省吾身()3.学而不思则罔()(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四十而不惑()(6)择其善者而从之()(7)人不堪其忧()(8)传不习乎()(9)博学而笃志()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2)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告,南京市取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行权。
到时喜迎各国嘉宾,能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高兴:,?(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由此咱们能够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3)孔子感叹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爱惜时刻肄业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览(2012·山西中考)阅览《论语》榜首、四、五、七章,完结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6.解说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译文: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全国”的说法,今日咱们阅览它相同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讲义“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三、美文品析(2010·吉林中考)阅览文言文,完结9~15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正人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33417bb68a98271fefaa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含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d0f3fcc941ea76e59fa042f.png)
《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455f0869eae009581bec9c.png)
11 《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曲肱.而枕之肱:胳膊(7)逝者如斯.夫斯:这,指河水(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6.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01600eba0d4a7303763ae2.png)
《论语》十二章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 分)(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2)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3)饭疏食,饮.水饭:___________(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则语录是第_____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而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第_____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f211476c85ec3a86c2c50b.png)
《论语十二章》练习姓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逾.矩()罔.()殆.()一箪.()曲肱.()不亦说.乎()笃.志()三省.()吾身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三十而立.()可以..为师矣()()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人不堪.其忧()饭.疏食饮水()()博学而笃.志()3、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
(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为为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5)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4、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语言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
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8586784254b35effd34a9.png)
《<论语>十二章》同步经典练第一部分:基础经典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4)温故而知新.新:(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7)曲肱.而枕之肱:(8)博学而笃.志笃: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填空。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共篇。
孔子,我国(朝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第二部分:能力经典5. 选出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 精美文段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97ce4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c.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题 附加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题 附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f30e2c77da26924c5b033.png)
《论语》十二章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四十而不惑.(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人不堪.其忧( )(8)传.不习乎( )(9)博学而笃.志(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
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三、美文品析(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03532d84254b35effd340c.png)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bc5fbe0312b3169a451a4d6.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34题)1.《论语》是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2.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诗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文言文翻译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四十而不惑.(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人不堪.其忧( )
(8)传.不习乎( )
(9)博学而笃.志(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
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
三、美文品析
(2010·吉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2)自我检查,反省(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真诚,诚实,诚信(5)迷惑,疑惑(6)跟从,学习(7)忍受
(8)老师传授的知识(9)忠实,坚守
2.【解析】选A。
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的“而”表转折。
3.答案:(1)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2)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答案:(1)wǎnɡ(2)dài
6.答案:(1)通“悦”,愉快(2)学过的知识
7.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8.答案(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
9.答案:儒
10.【解析】选D。
前一个读音是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zhī,“学到”的意思。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指这句话后面的几件事情。
答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
答案: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
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
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