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网络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其作品表现形式很
多,但共同特点是使用者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并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换——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其最鲜明的特质为联结性与互动性。了解其创作需要经过5个阶段:联接、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联接,并全身融入其中,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
2、绘画派摄影:作品题材大多较有宗教色彩,拍摄时,作者预先有准备,然
后以摆拍为主,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这种拍摄追求照片画面上的绘画效果,随后其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扔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旧没有脱离学院派法则。当其发展到画意阶段时,就注意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多脱离生活,加上创意上的被动,后来随着摄影器材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不断变化,又受到自然主义的冲击,失去了它的绝对统治地位,但对非纪实性的摄影艺术思想的发展起到启蒙作用。
3、立体主义:以破坏真实,驱动幻想的方式,开启绘画的自由空间的概念,完成造型的彻底革命。
4、光效应艺术:又译作视觉派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主
要的非具象派艺术运动,其特点是利用几何图案或几何形象制造各种光,色彩效果,运用色度和色彩排列和运用形式与线条之间的张力,产生各种运动幻觉的抽象派艺术。
5、偶发艺术
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术流派。以表现偶发性的事件或不期而至的机遇为手段,重现人的行动过程。
6、后印象派
出自印象派,但有与之完全相反的艺术主张,反对印象派忠实地描绘自然物体“外在”形式的做法而力求通过画揭示自然物体“内在的真实”,即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
7、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Visuc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包括"视觉符号"和"传达"这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城市建筑以及各种科学、文字,也包括舞台设计、音乐、纹章
学、古钱币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
所谓传达,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如所有的生物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等。它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程序。
8、蒙太奇
文学音乐或美术的组合体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1、简述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
①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数字媒体艺术称为CG艺术,即计算机生成的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从广义上看,数字艺术,计算机图形艺术、电脑艺术设计和CG艺术同义都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或平台根据艺术创作规律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②数字艺术作品的交互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受众对网络艺术的参与和交互体现在两个方面:a网络艺术作品是在受众的交互控制下而逐步展开的;b由于受众交互控制的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网络艺术作品永远处于动态之中。
③数字艺术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④数字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2、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在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等方式。
3、简述数字技术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并简要归纳数字技术与电影业的联姻经历的发展阶段。
数字电影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影本身的“现实性”和“时空连续性”。计算机将传统电影的剪辑手法发展成为数字影像的非线性编辑,而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将主观时间体验物理化,通过改变时间的速度,使均匀时间变为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由钟表时间过度到主观的时间感。
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注重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致力于创造视觉奇观,给观众以视觉刺激为主要目的,
代表作品《星球大战》、《终结者II》;
第二阶段:注重看不见的特效,观众已不知不觉感受到一切是真实的,代表作品《泰坦尼克号》;
第三阶段:成为影片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代表作品《美国美人》、《精灵鼠小弟》;
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并行的阶段,数字技术由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介入开始全方位走向电影制作领域,已深入每一领域,包括剧本创作、故事板设计、形象化预审视、
三维场景模拟、演员、场景数据库。实际拍摄中的运动捕捉、道具摄像机控制、
后期的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图像合成、传播领域的数字传输与播映。
4、简述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
二者都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有先天带有“技术的美学”的特点,离开照相机和摄像的洗印过程,就谈不上摄影技术。同样,离开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核心创作手段——计算机和软件,也同样不可能实现数字艺术。摄影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均带有“机械时代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典型特征:它们均可以被复制、修改、扭曲、变形,也都可以存储、删除和重现。
二者都属于大众文化并都具有更普遍的娱乐文化的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摄影和摄影艺术的延续。
5、简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涵义及其创作方式,并列举作品(至少3个)。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达达派摄影没落时期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领域中的流派。超现实主义摄影试图描述动荡不安的20世纪,有意识地设计场景和通过暗房后期制作来揭示主题。其作品所表现的形象,虽然是超现实的,与客观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都是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的,所以能被人们所接受。作品表现的形象,都有点离奇或怪异,并不是现实中人们经常看到的一般形象,正因为如此,就显得更有魅力,更能吸引人。
超现实主义摄影可以通过多种创作方式,主要有剪辑、摆布、抓拍三种。
作品举例:曼雷《安格尔的小提琴》、《静物》
哈尔斯曼《红粉骷髅》、《达里的胡子》、《原子的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