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分析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B.知与不知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德育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德育3.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D.保证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德育4.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德育5.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发展功能正确答案:C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知识模块:德育6.“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功能。
A.个体性B.教育性C.文化性D.社会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德育7.李某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李某,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某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人手对李某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德育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德育9.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德育10.依据教育内容的分类,法制教育属于()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德育11.5~8岁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这时期儿童的道德叫作()A.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权威道德D.公众道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德育1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05)《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师2、学校教育3、潜在课程4、教育目的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2、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4、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
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的过程。
(2)、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
课程轮第四次做作业
课程轮第四次做作业1-12题一、简述课程受到影响的因素有那些.二、简述施瓦布认为课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三、简答课程评价比较典型的取向有那些。
四、美国学者乔伊斯与韦尔把各种教学模式归纳为那四类。
五、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六、试述自然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七、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趋势。
八、简答泰勒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
九、简答认知发展学派的学习观及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十、简答课程理论的研究范围和作用。
十一、简答古代课程的特点。
十二、简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
提示:请同学们务必将已经做好的作业,建立一个文档,待本次全部作业做好之后,一次性提交!!!否则无成绩!!!一、简述课程受到影响的因素有那些.影响新课程实施因素本人认为:1、教师的知识陈旧,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2、校领导素质低,他们只会上面布置下面执行,对上负责,对下吼叫。
下车伊始者多,太官僚者多;3、以校为单位缺少长远规划,五年、十年或十五年规划等。
4、关键是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大,因而导致领导不敢大步实施。
本人认为无论怎样改革,学生应知、应会的问题解决了,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就得让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
二、简述施瓦布认为课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施瓦布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包含四个方面:实践性课程的目标、实践性课程的主体、实践性课程的决策以及实践性课程的研究方法等。
基于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反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得失,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而且对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具有适切意义的借鉴。
施瓦布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课程理论专家,在上个世纪60 年代与布鲁纳共同领导了美国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是基于苏联在1957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发的美国朝野震惊,从而导致对国家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反思,由政府领导的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
由于改革的设计基本出自学科专家,广大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广泛地参与,因此其成效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0575)《健康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75)《健康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论述题]1、什么是心肺复苏术?怎样实施心肺复苏术?2、简述学校健康教育的原则及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参考答案:1、想要建立与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并非易事,因为人际交往并无章法可循,但在与人交往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除了主动接触外,还必须努力提高交往的水平,互相之间要不断增加交往的频率、广度和深度,促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加深相互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②要建立与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交往双方的信念与价值观必须一致。
③友谊是在交际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一定情感为纽带的有组织的人际关系。
④要建立与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待人处事的时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⑤健康的人际交往,必须注意交往过程中的礼仪。
2、预防传染病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进行的,即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3、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流行性④有地方性⑤有季节性⑥有免疫性1:[论述题]1、怎样建立与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2、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是什么?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1、(一)自然环境的因素1)化学性因素 2)物理性因素 3)生物性因素(二)社会环境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 2)社会交往因素 3)社会道德因素2、1)循序渐进原则 2)坚持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3、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大众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相对明显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在偏离个人、他人以至社会所期望的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确定的行为。
1:[论述题]1、从自然、社会两个角度谈谈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简述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3、什么是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参考答案:1、(一)自然环境的因素1)化学性因素 2)物理性因素 3)生物性因素(二)社会环境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 2)社会交往因素 3)社会道德因素2、1)循序渐进原则 2)坚持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安全性原则3、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大众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相对明显的一组行为。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四次练习题含答案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第四次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选对每题得一分,没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参考答案】:A【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参考答案】:A【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主要决定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参考答案】:B【解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上课的依据。
4、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A、熟练型教师B、科研型教师C、奉献型教师D、勤奋型教师【参考答案】:B【解析】: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科研型教师。
5、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参考答案】:A【解析】: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B、内部分组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参考答案】:A【解析】: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7、()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A、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B、教育实体的出现C、学校的产生D、学制的建立;【参考答案】:D【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社会学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二、参考答案要点: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2、提供专业服务3、具有专业自主4、接受专业教育4、接受专业教育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参考答案:答案要点: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3、进行比较: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学校校阅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的关系3、列举一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论述题]一、请运用教育社会学课程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对现代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调查(调查问题与调查范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四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4一、单选题1、最早的研究所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B)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2、在中国,高等教育从萌牙走向雏型的标志是:(D)A.殷商时期的“ 辟雍”B. 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C.汉代的“太学” D.唐宋时期的“书院教育”3、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D )A.法国巴黎大学 B.英国剑桥大学 C.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D.德国柏林大学4、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C)A. 美国斯坦福大学B.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美国康乃尔大学D.美国哈佛大学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20世纪:(D)A.5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6、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7、在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设副学士(协士)级的国家是:(A)A.美国 B.英国 C. 法国 D.德国8、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D)。
A.校长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党委集体领导制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9、确定高校德育目标的关键依据是(A) 。
A.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B.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格C.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邓小平思想和理论10、下列不属于高校制度文化的是(B) 。
A.学校的领导体制 B.校园绿化C.人事管理制度 D.教学管理制度11、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
A.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12、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13、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14、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0133)《物理教育学》(方法论)网上作业题答案
(0133)《物理教育学》(方法论)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五次作业5:第四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多选题]7、国外理科课程改革的特点:A:目标的智能化发展B: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C:注意教学活动的多样化D:加强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参考答案:ABCD2:[单选题]10、我国物理教材的特点有:A:开始强调科学探究B:开始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C:教材弹性化、多样化D:文字表述严谨、规范,具有较高质量参考答案:D3:[多选题]9、关于PSSC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分显示出纯理科的特点B: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C:反映了发现学习的教学观D:关注学生个人和个性发展参考答案:ABC4:[多选题]8、我国物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A:未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起的重大深远影响B:为反映物理学新成就和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C:为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D:未将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选入参考答案:ABD5:[多选题]6、英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特点:A: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B:注重科学探究,强调个性化教学C:综合化的课程类型D:多元化评价体系参考答案:ABCD6:[多选题]5、日本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特点有:A:重视培养学生提高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关心和探究;B: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C:重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D: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参考答案:AD7:[单选题]4、现代美国中学教育的四大基本任务没有:A: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借助语言进行有效交际;B:帮助全体学生认识自我、人类文化遗产和他们生活的世界C:帮助学生准备接受终身教育和劳动就业D: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参考答案:D8:[多选题]3、自二战以来,美国所进行的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实践有:A: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结构”改革运动B:70年代中期的“回归基础”运动C:70年代初的“生计教育”运动D:80年代的教育改革参考答案:ABCD9:[单选题]2、研究性学习的挑战有:A: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太多B:关于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太复杂C: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的开设没有太多的经验D: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参考答案:D10:[单选题]1、美国学者乔伊斯、韦尔罗列的4类教学模式有:A: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教学B:概念获得、归纳思维、探究训练、现行组织概念C:直率性训练、群体调查研究、法理学探究、研究室训练D:生物科学探究模式、非指导性教学、信息处理,个人发展参考答案:A1:[单选题]4、我国高中物理的基本结构是:A:力、热、电、光、原B:力、电、热、光、原C:电、力、热、光D:力、热、电、光参考答案:A2:[多选题]10、日本的综合理科在内容上有哪几部分?A:自然的探究B:自然界及其变化C:人和自然D:课题研究参考答案:ABCD3:[单选题]3、"用专业的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小学教育学第四次作业
1、善待学生的提问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敢于提问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学生好奇心和判断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的精神,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对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候看起来特别可笑,丝毫不会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有的甚至遭到了我们老师的打击讥讽,教师的言行不仅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就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但片段中的教师以他的智睿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智慧地分析了谁是马克思的依据,让其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令人震撼。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发展发展的今天,这样一种理念要落实在教学行为上,需要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探究者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发问。
德国的阿明?克伦茨《风不吹,它睡了吗?》一书,有两句话:"孩子的问题不存在重要不重要之分。
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他的原因,每一个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说明的它的重要性。
”"孩子的问题没有一个是愚蠢的!如果问题真的多余,孩子也不会提出来。
”2."四颗糖的故事” 答:批评学生也是一门艺术。
陶先生给的四块糖果,并不是普通的"糖果”,这糖果倾注了陶先生的爱心,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较高的教师智慧。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练习试卷 附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A.行动实践B.批评研讨C.更新改进D.指导提高2、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
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B.行为核查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轶事描述记录法3、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4、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5、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6、“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
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A.细心玩味B.融会贯通C.敬守此意D.收敛此心7、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8、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A.武学B.医学C.阴阳学D.社学9、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10、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A.文法学校B.弦琴学校C.体操学校D.修辞学校11、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1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1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年级C.小学高年级D.初中14、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15、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16、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17、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18、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4(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宋代由( )主管地方教育。
(分数:2.00)A.学政B.提举学事司√C.地方官员D.教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宋代教育制度的史实。
伴随着北宋地方学校教育传播范围由点到面的扩大,崇宁二年(1103)在地方诸路创制提举学事司专职负责地方的教育管理与教育传播,这是中国古代教育传播史上设立最早的专管州县教育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宋史.职官志七》:“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员之勤惰,而专举刺之事。
崇宁二年(1103)置,宣和三年(1121)罢。
”因此,本题选B。
3.下列不属于北宋“三次兴学”的领导者的是( )。
(分数:2.00)A.司马光√B.范仲淹C.王安石D.蔡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三次兴学的有关内容,考查的角度为三次兴学的主要领导者。
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
因此,本题选A。
4.“三年大比”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固定制度形成于( )。
(分数:2.00)A.唐太宗B.宋神宗C.明太祖√D.武则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史实。
洪武十七年(1384),明王朝正式确立“三年大比”的制度,即每隔三年举行整个一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规定每逢子、午、卯、酉年的秋季,举行乡试,称“秋闱”;每逢丑、辰、未、戌年的春季,举行会试,称“春闱”。
乡试八月举行,会试二月举行,乡、会试都是在初九日为第一场,又三日为第二场,又三日举行第三场。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丽芳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4.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5.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16.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教育学 第四次 作业
一、名词解释1.教学答: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从广义上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2.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学校教育的目的,它规定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
3.校本课程答: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又称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2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正式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突出的特点是改班级上课为个别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学研究为主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教育属性的内容:教育属性是在教育本质基础上对"什么是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对教育本质是什么的进一步阐述。
根据对现有的研究材料总结发现,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即指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
教育是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将永远存在,只不过不同时期的教育其具体的形态结构、内容与方法手段有差异而已。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的生产性是指出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是关于人类智能与人类文化的再生产:一是把人类智能内化为受教者的智能,使受教者由生物实体转化为社会实体,成为社会所期望的成熟成员;二是在教育过程中传递、传播、发展、交流与整合文化,实现人类文化的再生产,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文化区别能够保持与延续下去。
电大《教育学》(汉专汉本)网考题
《教育学》网考题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依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可以把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A. 正规教育B. 学校教育C. 虚拟教育D. 社会教育2.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的是A. 心理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生物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3. 下列不属于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的是.A. 勒图尔诺B. 桑代克C. 沛西能D. 孟禄4. 智力发展的双因素说的提出者是A. 皮亚杰B. 斯皮尔曼C. 塞斯顿D. 吉尔福特5. 提出三阶段六水平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皮亚杰B. 斯皮尔曼C. 柯尔伯格D. 吉尔福特6.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按顺序依次是A.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B.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C.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 人的素质从人的社会本性来分不包括'A. 道德素质B. 知识素质C. 情绪情感D. 智力素质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人需要通过教育实现个体的完善B. 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C. 教育的对象是整个动物界D. 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的人9. 以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以计算机为手段,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教育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新的教育形态是.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远程教育D. 虚拟教育10. 从作用的对象上看,教育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A. 基本功能B. 个体功能C. 衍生功能D. 经济功能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独特作用体现在A.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B. 提供个体发展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C. 唤醒个体发展意识,挖掘发展潜能D. 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2.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包括A. 个体享受功能B. 个体社会化功能C. 经济发展功能D. 个体个性化功能>3. 下列属于教育起源观点的是A. 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D. 以上都不对4. 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同化B. 顺应C. 改变D. 平衡:5.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A.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B.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C.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与受教育权D.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6.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手段%7. 依据教育活动的范围,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正规教育D. 社会教育8.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A. 文化传承功能B. 文化选择功能C. 文化交流功能D. 文化创新功能|9.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A.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 入学者与年长一代人口质量制约教育C. 人口的年龄结构制约着教育发展D. 人口的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发展10. 下列属于古代社会教育特点的是A.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B. 教育具有阶级性与等级性C.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D. 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
教育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由于教育形态多样可以把它分成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是根据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广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是推动教育学和教育问题发展的动力,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8)3、教育功能:有两点.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2、教育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P8)4、素质:对素质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指人的生理解剖的生理性特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素质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二、简答题1、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答;有四个特点。
1、平等性。
所谓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及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二是要平等地教育广大青少年一代,即教育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平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2、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在生产劳动上.3、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年长一代对青少年的教育祝主要是在生产劳动以及政事、宗教、艺术等活动中进行。
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原始社会既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2、简述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答: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设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改革,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0302)《学前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02)《学前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6:第六次作业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学前教育3.家庭4.家庭教育5.教育环境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3.简述教师的作用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三、论述题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2.谈谈如何管理幼儿园班级生活参考答案: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关于形象思维,文艺界和学术界至今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
通过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的比较。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二者各自的特点。
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而形象思维则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忠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2、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一般来讲,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它是一种哲理或诗情,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内在的意蕴。
许多情况下,对作品的艺术意蕴的阐释,都只能接近它,而无法穷尽它3、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
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9、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10、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
第五、教育的相对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
此外,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2、简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答: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基本要素不可或缺:总的来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是合理课程结构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2)要素之间协调互补: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互补的关系,这样可以提高课程的效能。
(3)各要素组织有序;课程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是有一定的层次和序列的。
(4)各因素的质与量的统一:课程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应该对各个要素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其做出准确而又合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答: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首先,导向功能。
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其次,选择功能。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
再次,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
最后,协调功能。
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
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
5、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答: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6、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
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7、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
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8、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答: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1)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面进行了变革,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多项化,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
(2)课程实施的相对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3)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改革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
其次,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4)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9、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1)诊断功能。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关键只所在。
(2)指导功能。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指导,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
(4)导向功能。
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目和评价标准,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
10、简述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⑶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
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⑸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
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面:敏锐的观察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三、论述题答: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前景,它把人和人、人和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正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改变了人类传播文明的方式一样,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了人们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同时影响着我们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悄然开始。
比尔.盖茨描述了未来网络时代教育将出现的一些特点,例如,教育机会将可能对全球所有的人**,任何地方的学生都能学到最出色的老师教的最好的课程,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教育水平;信息高速公路使家庭学校变得更简单,允许学生从一系列具有各种质量的课程中挑选内容;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己获取信息并进行交互活动……事实上,不仅是比尔?F/盖茨,更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在世纪之交预测和展望21世纪的教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