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济理论发展述评(一)
发展经济学评述
《经 济 学动 态 》2 0 0 0 . 4
发展经济学评述`
郭熙保
一都需 要 发 展 , 但 作为 一 门 学科 的发 展经 济学是 专 门 以发 展 中国家 即后 进 国家 的经济 发展 问题作 为研究 对 象 的。 发 展 经济学 虽然 是 研 究 发 展 中 国家 经 济问题 , 但主要 是 由发 达 国 家的 经 济学 家创立 起 来 的 。 这 些经济学家受西 方正统经 济学熏陶 , 常常把 正统 经 济 学 ( 常 被称 为 是 新古 典 经 济 学 ) 的基 本 原理 和方 法 运 用 于 发展 中 国家 的 经济发展 问题分 析 。 因此 , 有人认 为 , 发展经 济学 不是一 门独 立 的学 科 , 而只 是把 西方 经 济学 或经 济学分 支 ( 如宏观 经济学 、 微 观经济 学 、 劳动 经济学 、 国际经济 学 、 公 共财政 学等 ) 的基 本 原 理 在 不 同发 展 中 国 家 加 以 具 体 运 用 。 但是 , 尽 管发 展 经 济 学 吸 收 了西 方 正 统 经济学 的一 些基 本 原 理 和 方法 , 但 它 是 一 门 独立 的学科 , 它 有 自己 独特 的研 究对 象和研 究方 法 , 有 自己 的理论体 系。
( 3) 提倡 外 向型 发 展 战 略。 50 年代 很 多 发 展中 国家奉行 的进 口 替 代工业 化 战 略 ( 通 过 限制进 口 来加 速 国 内工业 部 门扩张 和 平衡 国际收支 ) , 由于 资 源 利用 效 率低 下 , 瓶 颈 的 制 约 , 并 没有使发展 中国家工业 发展起来 , 反 而造成 了 国际收支 恶化 , 外债沉 重 , 引发 了外 债危机 。 于是 , 这一 时期 发展 经 济 学 家 同抨 击计划 化一 样 , 也 极 力反 对 内向 型 的发 展 战 略 , 而针 锋相对地 强调 外 向型发展 战略 , 即出 口 鼓 励 的工业化 战略 。 这一 战略 的提 出是 基 于传统 的国 际 贸 易 理论 , 特别 是 比较 优 势 学 说 。 根据 这一 理论 , 发展 中 国家 出 口 初 级 产 品和劳动 密 集 型产 品 、 进 口 工业 品和 资本 密
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新增长理论发展述评
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新增长理论发展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并对新增长理论进行述评。
我们将首先概述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传统增长理论对于技术进步的处理方式,进而引出内生增长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新增长理论如何内生化技术进步,以及这一理论框架如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解释和预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将揭示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争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经济增长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我们将简要介绍技术进步的定义和衡量方法,以及它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
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传统增长理论往往将技术进步视为外生变量,无法解释其来源和动态变化。
接着,我们将回顾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该理论试图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从而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投资、研发创新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构建了一系列数学模型来刻画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我们将对新增长理论进行述评,总结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分析存在的争议和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技术进步与经济内生增长关系的视角,为经济增长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二、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核心观点新增长理论,也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的框架,提出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的观点,强调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力量推动的,而是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特别是内生技术进步和创新所驱动的。
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进步、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R&D)等。
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新增长理论的核心要素,为解释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问题研究述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问题研究述评【摘要】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述评。
在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理论的启示。
在展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对其理论进行了展望,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问题与前景,以及对该理论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问题、内涵、特征、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启示、发展前景、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问题研究述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系。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涉及到许多基本问题,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理论的启示等。
本文旨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述评,探讨其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该理论的全面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 正文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体制。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允许和鼓励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经济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保障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开始 。银行作 为重要 的金融 中介 ,从一诞生就发挥 着重要 的金融体 系功能 。关 于银行 作用 的阐述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Sh m e r( 9 2 c u pt 1 1 )对 创 新 的研 究 。 e
他描述 了银行 通过鉴别好 的产业进行投资 ,积极推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 长 ;银行 ;市场 中图分类号 :F 6 文献标 识码 :A 01 文章 编号 :10 — 5 X( 0 2)4 0 2 — 5 0 3 8 4 2 1 0 — 0 7 0
产业结构调整 的动因之一是技 术进 步 ,技术进 步对金融创新带来 明显的促 进作用 ,金 融创新促进 经济 增 长 的表现 之 一也 是产 业 结构 调 整 的升级 优
为 垄断性 银行 和竞争性 银行 。 R jn( 9 5 a a 19 )强调 了垄 断性 银行在搜集信 息 、对借款者进 行筛选和监 督 方面具有更强 的激励动机 ,更 易与借款者形 成长 期 合作关 系 ;对 于竞争性银行 ,由于搭便车行 为和 信 息溢出效应 的存 在 ,不能对投 资项 目进行有效 的 筛选 .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 。传 统产业组织理 论则 认 为 ,垄 断性银 行会 产生 x 非效 率 ,容 易导 致信 一 贷配给 、支付较低 利率给储 蓄者 以及 向企业收 取过 度租金等 问题 .对经 济产生 消极 影响 :但是也有研
化 。 自G ls i (9 9 o mt 16 )的经典之作 《 d h 金融结构 和
金融发展》 问世 以来 ,金融结构 与经济增长 的关 系
成为金 融领域研究 的重点① 07年 由美 国次贷危 。2 0 机演化 的全球 金融危 机导致 实体 经济 的严重 衰退 , 再次引发学者对金融体 系结构与实体经 济关系 的讨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述 评
张 明
(山西 财 经 大 学 ,山 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 文章对经济增长经典理论和 新经济增长理论 的发展进行 了一个梳理 ,对相关理论做 出一个 简要评论 ; 并在 此基础上对国 内外经济增长理论 的实证研 究进 行一个简要介 绍。
(二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内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新古 典经济增 长理论 和拉姆 齐模型 在解释长 期经济增 长 源泉方 面存在缺 陷 ,在缺乏技 术进步 的情况下 ,所 有 的经 济都 将汇集 于零增 长。运用这两个分析框 架 ,不 能阐明技 术进步 的 决定 ,难 以解释拥有相 同技术的不同 国家间增长的 巨大差异 。 1.新增 长模 型的第一 个阶段 。 自20世 纪 80年代 中后期 以 来 ,美 国经济 学家罗默与卢卡斯等人在对新 古典增长理论反思 的基础 上 ,形成 了新增长理论 。所谓新增长理论 ,是指用规模收 益递 增和 内生技术 进步来说 明一 国长期经济 增长和各 国经济 增 长率差 异而展 开的研究 成果 的总称 。第一 阶段 的新增长理
寻求拉动下 一波经 济增长 的核心动 力 。经 济增长理论 发展 由 路 ,来考察 内生技 术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影 响。在该模 型 中,罗 默
来 已久 ,其 中许 多理论 深入地讨 论 了经 济增长 的动力源 泉 ,对 强调 了知识 的“溢 出效应”和知识 的“部分排 他性 ”对 经济增 长
个社会的生产才具有 收益 递增的特征 ,进而经济的持续增 长才 能得以实现。卢卡斯则在宇泽模 型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两部 门 的人力资本模型。他将社会经济系统划分为物质资本生产部 门 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 。人力资本生产可 以弥补物质资本边际报 酬递减 ,在人力 资本生产作用下 ,显示出收益递增的发展态势 。
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验述评
收 稿 日 期 : 2 0 —1 01 0—2 0
作 者 简 介 :周 培 奇 f 9 6 ) 1 8 一 ,男 ,安 徽 滁 卅 人 ,北 京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财 政学 硕 一 , 宅 要研 究方 向 为 财政 学 、公 共 经 济 学 。 i { :
衰 落 的 过 程 。 增 长 理 论 给 中 国 、印度 这 样 的 ~ 直 背 负 人 口压 力 的 发 展 中 大 吲希 望 , 因为 人 【增 长 是 经 = = = 『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来 源 。提 高 人 口素 质 、推 进 技 术 创 新 则 成 为 有 实 际 意 义 的 国 策 导 向 , 因为 技 术 进 步 是 增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与 中 国经验 述评
周 培 奇
( 京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北 京 10 7 ) 北 0 8 1
摘 要 :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围 绕 着 解 释 增 长 , 分 析 发 展 的 方 向 而 不 断 演 变 。 新 古 典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经 历
了2 0世 纪 5 0年 代 的 兴起 之 后 便 逐 步 衰 落 , 并 在 2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以新 的 形 式 逐 渐 复 兴 。 文 章 梳 理 了增 长 理 论 的 演 化 ,并 讨 论 了作 为 当 今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热 点 的 内 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的 理 论 内 涵 , 并 对 中 国 学 者 解 释 中 国 经 济 增 长之 谜 中 涉 及 的 财 政 支 出 、财 政 分 权 等 问题 的 进 行 分 析 , 最 后 给 出一
些 关于经 济增 长分析 的看 法 。 关 键 词 : 内 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中 国 经 验 ;财 政 支 出 ; 经 济 增 长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述评对国外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及绿色GDP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对国内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述评。
标签:经济增长;质量;述评人类历史上长期极度的物质匮乏使得人类特别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然而现代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不幸与灾难。
那种单纯追逐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日益引起人们的质疑和批评,人们开始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希望经济增长在给人类带来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带来生活品质的改善,带来社会的和谐,带来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对来说,国内研究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要多于国外,国外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是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的一些课题。
1 国外研究述评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批判、反思和总结。
发展经济学家迈耶(1984)认为:“发展经济学家不再朝拜于GNP 的圣坛,而是全神贯注于经济发展过程的质量。
”巴基斯坦政府的一位官员说:发展问题必须定义为对最恶劣的贫困形式的一种选择性进攻,发展目标必须根据疾病、文盲、贫穷和不均等不断的减少和最终消除来确定。
萨缪尔森(1999)认为,经济增长代表一国潜在GDP或者国民产出的增加,是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PPF)的向外推移。
这是对经济增长这个概念最初的定义,从量的角度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定义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1971)是这样定义“经济增长”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
”这一定义不仅规定了经济增长的内容、基础和条件,包含量和质的因素,而且把制度、思想意识等社会条件的改变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这有些接近于经济发展的概念。
苏联经济学家卡马耶夫(1977)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是:“物质生产资源变化过程的总和,以及由此而增加了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通常被称为这一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增长”,并强调“在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中,不仅应该包括生产资源的增加,生产量的增长,而且也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消费品的消费效果的增长。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_陈刚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陈 刚1,金 通2(11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1浙江财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文摘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C A摘 要: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包括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二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内容。
本文对学术界在这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内容中图分类号:F1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03COMMENTAR Y ON THE STU DIES IN THE DIVISION THEOR Y OFECON OMIC DEVE LOPMENT PHASESCHE N G ang 1,J I N T ong 2(11Zhejiang Normal Univer sity Jinhua 321004;21Zhenjiang college o f Finance and Economy Hangzhou 310012)Abstract I D :1005-913X (2005)04-0012-E AAbstract :The division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is an im portant s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I t theory has tow aspects :the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The paper makes a commentary on the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tw o in academic field.K ey w 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division ;standard ;content收稿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陈刚(1973-),男,浙江金华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讲师。
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
( ui s Sho a t g U i rt, ins a tn 2 0 9 C ia B s es colfN n n nv sy J guN nog2 6 1 , hn ) n o o ei a
Absr c I du ty cu tr n is se e i n f isiu ina ra g me fd vso o a o n o p r to t a t:n sr lse s i t e s nc s a kid o n t to la r n e nto iii n f lb r a d c o e ain, i i t t s c n tu td o h a i fa c ran a e h o h r go a ut r s ca ewok b t e m b r ft e i tr cie,a d o sr ce n t e b ss o e ti r a tr ug e in lc lu e, o iln t r ewe n me e so h ne a tv n i mbe e n rg o a p cfc c lurlc t ms,v l rt ro nd fih newo k o t r e e s Ths p p ra ay se dd d i e i n s e i u t a uso l i auec e in a at t r fnewo k m mb r . i i a e n l—
产业集群 的概念 相关 。而作 为一 个正 式概念 ,产 业集 群 ” “ (n uta c s r) 由 P r r 19 ) 其 著 作 《 家 竞 争 优 i s i l t 是 d rl u e s ot (9 0 在 e 国
z s c ne to h me g n e a d d v lp n fn w c n mi o il g e o tx ft e e r e c n e eo me to e e o o c s c oo y,a d i —d p h a a y i te c r o c p s a d n n e t n l ss h o e c n e t n
国内外产业转移理论研究述评
到 价优 链层 而 。
程 的有机 体 ;在年 轻期 , 市场 扩 张和要 素集
本 文主要 致 力 于对 国内外 产 业 转移 理 论 研 究现 状进 行 梳 理 、 归 纳和 评 述 ,并对 理 论 研 究发展 方 向提 出一 些 看 法 , 以期
界 通过 考 察 产业 转 移 现 状 归纳 其 特 点 。魏 后凯 (0 3 为 产、 转移 具有 以 20 )认 I 下特 点:发达 幽家 向 发展 中国家 转移 速度 加 快 、范 围和 规模增 加 ,技 水 次提 升 ;制 造 转移扩展到包括研究与_= 设计等牛产 =发、 L } 经营环 内的产业链转移; i 了 城乡产业转移 成为大l城市产业转移丰流。 + J 胡俊l 2 0 ) 殳(0 4 从微 观视 角总 结产 业转 移持 :通过 价值链 拆 分实现 “ 头脑 业”和 “ 干产 、 同 际 分 _;通过 外 包 方式 将 品牌经 营和 加工 制造 r 舒 离;f用前后 …生 产和 关联 市场 形 成产 、 J . l I , 集科 。赵楠 (0 7 20 )从产 业演 进 的角 度总结 H 产业转 侈 发展 趋势 , 为转移 客 体遵 循 认 从卡 级 产 列 T业 制 成 品 再 到 服 务业 的 规 玎 伴; 之 十 术路 遵 循 从技术 垄断 到标 准 化技术 转 到 边 技 术转移 到研 发投 资 的转变 ; 投 资方式 经 历 从直接 投 资 向服 务外 包 的转变 。 } 武 (0 9 研 究 表明 人世 后 中困产 业转 20 ) 移 发生 大 变化 , 产业 承接 制度环 境更 优 即 化 、 、承接 动 力机 制更依 赖市 场 、歧府 行 产『 为 更规 范 、 同 公一对 华研 发投 入增 j以及 跨 j j 口 重 新探 索 中国产 业 外移 。 刈‘ 圈际 产 l转 移 的特 点 沦界 已基奉 I I , 达 成 识 , 而对 际产业 转 移特 点研 究较 稀 缺 , 一 是 广为 当 自产 业 i要 是跨 国 界转 这。要 大 1 干, j 而一 国 内部 的 区际 J业 转移 厄 沦是规模 ; 。 : 还是影 响都 九法 与以国 际 易 投资 为途径 的 国际产 业转 移相 比。此外 , 理论 研 究还 没 有 深 化到 _业 链 、价值链 s节 ,利用 价值链 产 4 , 的相 关理 沦 , 价值 链的 视 角 纳 其特 点和 F I 从 D 无法街 释 。 犁 卢 鑫 (9 4 研究认 为 “ 19 ) 重 发展 趋势 的 文献 更 为匮 乏 。 合产业 ”是 产业 转移 基础 条件 ,随着 贸易与 投 资 发展 ,重 台产业 不断 成 和演 变 ,发展 三 、 动 因研 究 中国家 有 成本 优势 , 发达 国家必 须通 过 重台 沦 界时 丁 产业 转 干 动 囚研 究 ,呈 现 产 、转 移 来摆 8成 本劣 势 , 现重 合产 业价 j ; I l , 兑 实 r l 从宏 观层 面 ( 罔家 和 域 )发展 中观层 值增 值 。V ro ・ (96 e1 1 R 19 )产 晶 命 蒯期 ]] 叫 ( 业 和 品 )最 后至 微 观层 面 ( 业 ) 论认 为产 业转移 足介 、为顺 应产品生 命同期 企 I 的趋势 , 成具 有代表 的解释 产业 转 移现 变 化 ,回避 比较 劣势 的被迫 性 行为 ,产 业转 形 象 学说 。 移始 于产 品和技 术完全 标准化 以及 国内市场 M E NB SN S 坝 代 商 业 OD R U IE S
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研究述评
素 。这些 假 设 和分 析 方法 , 于一 直 处于 变 分析和制度学派的奠基石。 对 熊彼特在阐述他 联结来提高学习和创造能 力, 强调创新激励
化状态的技术和制度而言 , 是不符合实际和 的创新理论时 始终是将技术创新作为一新 制度和政策 的作用在于创造 良好的创新环 不科学的。 引导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效率 。 的独立变量来考察其 对经济增长 以至社 会 境 , 变迁 的影响作用 , 但是却把与企业紧密相关
提
架所遗漏的所有 因素, 包括制度 、 产权 、 国家 成的 制度是如何演化的 新古典经济学虽 和意识形态等。
然 关注 技 术与 创 新 的重 要 性 但 是 .只能 得
不 同经济 学流派有 关制 度与技术的理 论
一
、
新古典经济学
出” 需求拉动” 这样的简单结论 即用市场扩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理 论 是 以西 方 社 会 为 背 大 的 需要 来解 释 技 术 进步 的动 因 。 种结 论 这
景, 把西方社会现有的市场制度和生产技术 不 能说 明推动 技 术 进 步 的 内在原 因 因为 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作给定的外生条件 , 以此制度和技术为 完全 忽略 了影 响技术进步的制度和其他 因 并
维普资讯
RESE ARCH
术 经济 理 论 发展 的脉 络 , 为研 究在 我 国 转型 密切的联系;二是技术与制度相互依存 相 象进 行 静 态和 比较 静态 研 究 。 它只 研 究均 衡
经济环境下 如何通过制度条件 的完善 激 互促进 , 同时对 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 状 态 的制 度 分 析 均 衡 制 度是 如 何 运 行 的 马克思的分析框架包含 了新古典分析框 是否符合效率标准 . 而不研究均衡是如何形 励科技创新 、促 进科技发展提供 了必要前 用 。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简明述评
经 济增 长是 全世 界都关 注 的问题 ,是人类 社会 发展
史 中永恒的话题。自 1 7 7 6 年亚当・ 斯密的《 国民财富的性
质及原 因 的研 究》 一 书问世 以来 , 关 于经 济增 长 的理 论研 究 就一 直不 断创新 , 先 后 出现 了一系列 经典 的理 论模 型 。 这 些理论 模 型研究 和解 释 的问题包 括 :经济增 长 的源泉 和动力 、经济 增长 的 内在 机制 和外 部影 响 以及 经济 增长 持 续性 等 。 经 济理论 是对经 济现 象的研究 , 同时经 济理论 研 究 的发 展推 动 了经济 的发展 。获 得持续 的经 济增 长是 各 国政府 制定 和 实施 各 项经 济政 策 的 主要 目标 之 一 , 而 有 关经 济增长 的理 论研究 为各 国政 府在不 同时期制 定相 应 经济政 策提 供理 论依 据 ,保 证所 制定 的经济 政策 具有 科 学性 、 有 效性 。因此 , 对 经济 增长 理论每 个不 同时期 的
第2 0 1 3 年第 2 期 ( 总第 4 1 5 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GY E J I N G J I
NO . 2. 2 01 3 T o t a l No . 41 5
[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6 0 4 3 ( 2 0 1 3 ) 0 2 — 0 o 0 9 — 0 3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 的简 明述评
郑 予 洪
( 上海 理工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上海 2 0 0 0 9 0 )
【 摘 要 】 经济增 长理论 的发展 经历 了古典、 新古典和新增长理论三个阶段 。 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的理论模型
“现代化理论”述评
代 化 理论是西方 社会 在对 自己 的制度 的绝 对信仰 和 对 社会 主义 的极端 仇视这 两 种心 态 的相 互
作 用 下 在美 国 首 先产生 的。 因此 它除 了 上 面的 目的外 , 还 有一 个 目的就是 通过 现代化 理论 的 宣 传 , 使得 非西 方不 发 达国 家接 受西 方的 社会制 度 , ` 把 它 们纳 入资本 主义 世界体 系 中去 。
资本 主 义 经 济 的高速 成 长 , 出现 了 20 世 纪 上半 叶西 方 资本 主 义世 界所 未 曾有过 的 持续性 经 济 增 长现 象。 特 别是 通 过 第 二 次世 界 大战 , 美 国 一 跃成 了西 方 资本主 义 的 中心 和领 导 者 , 包括美 国 自己 的 许许多 多 的西方 学者 都对美 国充 满 了 新奇 和 崇拜 , 就连帕 森斯 也不 自觉 地 陷入 了 “ 美 国 第 一 ” 的幻 觉 之 中 。 现 代化 理论 就是在 这种 背景 下在美 国兴 起 的 , 其 目的 之 一 就是 论证西 方 社 会 制度 的优越性 和 合理性 , 满 足西 方 社会特别是美 国 的 自我陶醉 心理 和 “ 救 世 主” 心 态。
为 “ 传 统” 和 “ 现 代” 两个 阶段 , 并 以 此 展开 它 的 全 部理 论。 宾德 (L e on ar d iB n d e r) 说 : “ 在 历史 过程 中 , 有一 个 中心 点 , 自此 以 后 , 事 物才有 歧异发 生 。 此 点可 称之 为 起点 , 它 可
{以 是 一 个单 一 事件 或一 大堆 事件 。 透过 历史 , 不 同的 国 家在不 同 的时 点经 过 此 点 , 有些 国家
新中国党的经济理论与思想发展评析_卫兴华
第3期(总第232期) 2003年3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Number3(General Seri al No1232)M arch,2003#理论研究#新中国党的经济理论与思想发展评析¹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理论上的主要失误和经验教训,回顾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评析了我们正在实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认清当前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3)03-0003-07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经济理论,总的来说,是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摆脱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具有自己特点的经济理论。
同时,也曾出现过经济理论方面的失误。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理论上的主要失误与经验教训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得失成败。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总的说来,虽然经历了挫折和困难,还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反映了指导思想的正确。
但是,另一方面,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也有不少失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事业造成严重损失,有些教训值得总结。
关于一些全局性的失误与错误,比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扩大化、反右倾、/文化大革命0等,虽然也涉及经济理论问题,但更主要的是属于政治路线和政治运动范畴,我们这里不再评论。
现在就有关经济理论方面的某些重要失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简要述评。
11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说成是马克思所讲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马克思在5哥达纲领批判6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述评(一)
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述评(一)罗伯特.奥曼(RobertJ.Aumann)1930年6月出生于法兰克福,1950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
之后,又于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
1966年,罗伯特.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
他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数学和博弈和经济行为的SIAM杂志》等。
罗伯特.奥曼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对博弈论和其他许多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他于1983年获得了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1994年获得了以色列颁发的经济学奖。
本文就他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以及相关思想作一评析。
一、弈论: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一般认为,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
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rn)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概括了经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策略型与广义型(扩展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经济博弈论大厦的基石,也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创立。
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奥曼认为,较具描述性的名称应是“交互的决策论”。
可以看到,奥曼对博弈论的定义是十分简洁凝练的。
因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就是说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将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所以用“交互的决策”来描述博弈论是再简洁不过的了。
奥曼还以经济主体的理性为分析的出发点,认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得最大的满足。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演进一个理论方法述评
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演进:一个理论方法述评赵天荣(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 710061)摘 要: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将从方法论角度对相关文献加以梳理,旨在对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作一个透彻的了解,以期对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作出恰当的评价,为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准备。
关键词: 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83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8)07-0094-03 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金融已有了巨大变化。
然而农村地区自然禀赋差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层次不一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滞后,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日趋突出,农村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临诸多难题,这使得农村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本文将从方法论角度对相关文献加以梳理,旨在对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状况作一个透彻的了解,以期对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方法论作出恰当的评价,为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准备。
一、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传统方法1980年代初期,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弥补了原有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的缺陷,使得濒临崩溃边缘的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得以重建,农村金融有了极大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围绕着农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农村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这一时期,传统的金融理论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既定的理论约束下,政策报告式的研究方法,即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的逻辑思维成为了主流模式,众多的研究是为政府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服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卢阳春
内容提 要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经济发展 理论是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是 总结 中国
经济发展规律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重要理论。在研 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演
二、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的奠基 阶段
1 邓 小 平经 济发 展理 论 对构 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
义经 济发 展理 论体 系奠 定了基础
该阶段 国内关于经济发展 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搬 用马克思《 资本论》 中的某些思想 , 受原苏联理论界影
响很大。主要包括 : 关于以赶超战略实现国家工业化 的 理论 ; 于优 先 发展 重 工业 的 理论 , 关 以赶超 战略 为 核心 ; 关于依靠 内部积 累实现工业化的理论 : 关于农 业为基础 , 工业为主导的理论 ; 关于有计划按 比例 , 正 确处理速度 、 比例 、 效益之间关系的理论: 关于两大部 类、 农轻重三个部门的产业划分理论 。 以及重视物质
改革开放 以来 ,以邓小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 的第 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 主义 初级 阶段 , 在此 基础 上 回答 了“ 么 是社 会 主 什
义初级阶段经济、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经济” 问题 。邓小平同志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谋求发 展中大 国的经济发展 ,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 展 ,打破了此前发展经济学家只注重研究 中小 国家 和地 区.回避对发展中社会主义 国家研究的封闭局 面, 鲜明地提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并 紧扣“ , 发展” 这
时代主题 , 从发展 目的 、 战略 、 动力 、 地位和手段等
发展理论述评
发展理论述评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主题.发展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从二战以来出现的各种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但是都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和问题.借鉴已有的发展理论,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探寻我国现实条件下的发展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益探索.关键词:发展理论;趋势;借鉴一、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发展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其本义是指生物个体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后来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中.明确提出发展问题,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情.二战以后,大批亚非拉国家相继宣告独立.独立了的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不发达国家提供资源和市场,但亚非拉一大批国家由于经济落后,难以满足其要求.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停滞不前,势必拖发达国家的后腿.所以二战后,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发达与不发达关系的研究,把发展作为理论热点,各种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在战后的最初阶段,所谓发展就是指经济增长而言.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发展目的,即只有明显的生产的量的增长,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明显进步和质的提高.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很快受到普遍的批评.熊彼特在其名着经济发展理论中就提出了辩证发展的思想,他指出:“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在熊彼特看来,发展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在量上的增长,而且是一种质变.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不能称做是发展过程,这种思想可以视为对单纯注重经济增长观念的扬弃,同时在肯定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注意到发展中质的变化,注意到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多维变化过程.与此相类似,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一种新观点,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这一广为流行的观点反映了发展理论学者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不只是GNP的增长,而且包括整个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的上升运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因此,应该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与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发展是一个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人的态度的变化过程相呼应,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和哲学家也从不同领域开始对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发展就是“表示与从相对贫穷的乡村农业状态向富裕的都市工业状态转变的社会运动相联系的社会、经济、心智、政治和文化变迁的总过程.”由亚当卡伯和杰西卡卡伯主编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在概括发展理论研究的这种趋向时就指出:“在许多人的眼里,不管是专家们还是外行们都渐渐地公认: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运动,是一种朝向更现代化、更科技化和更经济化的先进社会形式的运动,例如工业国家.”我国学者对“发展”也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探讨.着名学者罗荣渠先生就主张,应当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框架来看待发展,把发展理解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大过渡,虽然这一过渡对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就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加快向现代化社会的有序转变;对发达国家而言,是探索现代社会的自身完善与持续发展.二、发展理论研究的范围在国外,发展理论也称着发展研究.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学科: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实现从不发达的经济形态到现代化经济形态的理论体系.如刘易斯费拉尼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发展经济学的“拉丁美洲派”,新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等.发展政治学是从比较政治学发轫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比较政治学研究趋于分化,形成了专门从事发展中国家研究和专门从事发达国家研究两种不同方向.1975年,亨廷顿和约吉多明格茨合撰的“政治发展”一文对政治发展的含义作了系统解释.政治学家从三个方面来使用这一概念:1派生的,政治发展被认为是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方面和后果,即把政治发展看作现代化的政治后果.2目的论的.政治发展被定义为朝向一个或多个目标的运动.3功能的.政治发展被看作朝着现代工业社会所特有的政治的一种运动.“多元论”和“结构论”是发展政治学的两个重要派别.发展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及其途径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关系;工业化、城市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大众生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和模式;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研究与社会变迁理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等.发展文化学作为发展理论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与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及其规律问题.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旧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与调和问题,即文化调适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概念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和承认.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己以前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和反思.发展哲学缘起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代哲学家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二是发展理论学者对发展问题在哲学层面的思考.三、发展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发展理论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从对发展中国家的专门研究转向不同发展程度各类社会形态的研究,从实证科学的研究转向更具综合性、抽象性的哲学层面的研究,成为发展理论的基本走势.1.转换视角,从物到人,把人的发展确定为发展的根本目标.早期发展理论如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物、产品.70年代以后,西方发展理论家对早期发展理论进行反思,转换视角,从物转向人.法国着名学者佩鲁批评增长论是一种唯经济经济主义的观点,具有相当大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佩鲁强调要从“人的活动及其能力”来研究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发展的目的是“以促进该共同体每个个别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普遍地重视人则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MA西纳索说:”发展远远超出了满足人类需要这一简单的道德要求.”人是沉浸于一定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的,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已故罗马俱乐部主席贝切伊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美国现代化专家阿历克斯英格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也认为,人的现代化首先是观念的现代化,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以及创造能力的现代化.2.发展观念不断更新,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发展、综合发展.按早期西方传统发展观念,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实践证明,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模式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宏观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变革和调整.美国学者西尔斯在发展的含义一文中,区分了“增长”与“发展”两个不同的范畴,认为增长不一定意味着发展.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必须在减少不平等、失业和贫困方面都要取得进展.到了80年代,西方学者对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总体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出综合发展观.托达罗认为,“应该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除了收入和产品的提高外,发展显然还包括制度、社会和管理结构的基本变化及人的态度,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有人们的习惯和信仰的基本变化.”综合发展观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发展观.3.突破欧洲中心论,强调发展道路多样化.从50-7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家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两分法出发,认为美国社会是整合最高的“一般社会”、“现代社会”,而第三世界国家则属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是传统社会未来追踪的发展模式.艾森斯塔德在社会进化与发展一书中说:“从历史上看,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于17-19世纪就在欧美各国完成了.70年代以后,欧洲中心论受到多方的批判.不少学者主张放弃追踪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从不发达国家的实际出发来考虑发展问题.美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指出:“现代化不再意味着美国化或者西方化,虽然还可从西方学到许多东西.......每个国家将寻求自己的道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主任西里尔布莱克在现代化动力一书中否定了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的观点,极力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每个国家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及其演变过程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遗产,因而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具有自身特色.从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出发来探索发展问题,这是对欧洲中心论的重大超越、突破,拓展了探索不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改变了一系列传统的陈旧观念.4.转变以往以物为主的发展模式,将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人类在世纪之交出现了一次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即知识发展战略的形成,主要特点是人们第一次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手段,而这种转变将直接极大地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在此以前,人类经历的根本上还是以物为本的发展,尽管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而对于发展的手段或者驱动力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物的层面上,或者认为土地是财富的根本源泉,或者认为资本是财富的源泉.世界银行1998-1999年度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研究了知识与发展的关系,指出知识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必须促进知识为经济服务.卡尔达尔曼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就是更加密集地使用知识.经济和制度体系能够对现有知识加以高效利用,对新知识的创造和企业家精神提供激励机制;人口受过教育、具备技能,能够创造和利用知识;基础设施充满活力,能够推动信息的高效传递、传播和处理;创新体系富有成效,在这个体系中,企业、研究中心、大学和其他组织有效地相互作用,利用不断扩大的国内、全球知识存量,创造和传播知识.世界银行的报告强调知识促进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包括:急剧下降的通讯费用使知识的传播和转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宜,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可借此摆脱贫困,而且为了追赶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不需要重新发明车轮,也不需要重新发明计算机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它们可以直接获取和使用知识.报告还指出缩小知识差距和解决信息问题很重要,但都不容易.首先的挑战是世界各国的政府必须认识到知识差距和信息问题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另一个挑战是来自各地的知识的结合问题.同时,由于知识为发展服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研究知识的度量问题等.四、理论借鉴与我国发展道路选择面对发展理论自身的发展变化,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我国发展之路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和整合.1.以效益为中心.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计划经济条件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供给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特征,政治影响重于经济效益的观念严重束缚我国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迅速改变了我国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经济增长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强调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讲求效益的观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经济一体化意味着竞争的国际化,没有全面的效益观念,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持久性都将难以保证.2.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当代和未来的发展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顾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现象,竭泽而渔的事情比比皆是.在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巨大破坏的同时,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逐渐下降.可持续发展对中国这个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贫乏的人口大国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加快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加强资源的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后代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3.以绿色环保为中心.绿色环保是时代的主题,是人们对自然破坏后的道歉,是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未充分利用的反思.频繁的自然灾害、沙漠化以及过度的工业化给我们造成的环境破坏,自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人类进行了惩罚.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建设绿色家园为目标.4.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最重要因素.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创新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赶超战略,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加强与知识有关的教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入手,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资源,为实现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经济理论发展述评(一)
摘要:转型经济学(或称转轨经济学、过渡经济学),是指一种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包括前苏联、东欧和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开始的经济体制转型。
以前苏联和东欧为代表的激进式变革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变革,取得不同的经济绩效,形成巨大反差。
关键词:转型经济渐进式演化激进式变革制度变迁
一引言
转型经济学是指一种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转型经济学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研究主题和追求目标的一些理论文献以及撰写这些文献的经济学家(盛洪,1996)。
目前,关于转型经济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很难说谁是转型经济学家,因为还没有专门从事这一理论研究的人。
关于其理论体系,我们只能从现在构成这一经济学流派的一些理论文献,以及撰写这些文献的经济学家的文献、研究思路来寻找一条线索,理清其脉络。
本文首先介绍转型经济学的内涵,然后简述一下各个学派关于转型经济的理论要点,最后简要回顾中国经济奇迹并作以简要评述。
二转型内涵
关于转型概念的理解,比较经典与普遍的定义是热若尔·罗兰的表述:转型即一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过程或者说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
从目前国内的文献来看,从三个层面上使用转型的概念:第一种含义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种含义是在包括了第一种含义外,还包括那些过去实行广泛管制的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型;第三钟含义是在前两种理解基础上还包括了所有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市场化,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
实际上许多人把转型经济学看作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原因正是由于把转型理解成为一种制度的变迁过程,只是描述了转型的一般的特点。
不错,转型的确主要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但转型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仅依靠制度变迁是不能够真实的描述,更别说来解决这些问题。
鉴于以上理论实践中三个层面使用转型概念的事实,笔者个人比较赞成转型的第一种含义,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当然,后两种转型概念的理解当然没错,但关键是其不符合概念提出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更不适合建立新的独立的研究学科。
对于第二种理解,放松政府管制,实行经济自由化,其实这在传统的主流经济学框架内可以得到解释;对于第三种发展经济学范畴内使用的转型概念,现有的发展经济学就有了相应的解答与分析框架。
转型(或者转轨、过渡)概念的提出应该来说主要发源于二十世纪上半期全球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实践中遇到困难并探索其解决办法的历史事实。
三几种转型理论范式
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前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开始了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将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一起称之为“二十世纪两项最伟大的经济实验”。
毫无疑问,这场涉及多达15亿人口的重大变革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目光,他们应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以及比较经济学等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从不同侧面对这一变革加以研究。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相关文献数量迅猛增长,从而在主流经济学中赢得了巩固的学术地位,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催生出了一门新的学科—转型经济学,来专门研究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1、主流经济学的激进主义转型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系统化。
按照新古典理论的理解,市场机制不过是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核心是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
在转型之初,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在转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
根据华盛顿共识:严厉的需求紧缩,加上放松管制、贸易自由化和私有化,就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向市场经济
过渡的核心就是“管住货币,放开价格”,实行以宏观经济稳定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式的“休克疗法”。
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大幅度缩减货币供应量,实行高利率;保留少数重要商品的国家定价,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全面放开;消除预算赤字,减少价格的国家补贴;取消对企业工资的限制;全面改革财税体制等措施。
2、演进主义的渐进式转型理论
随着俄罗斯等国的激进式改革的受挫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演进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力的扩大是转型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演进主义理论核心思想可概括为:知识和信息是有限和主观的,并以分散的状态为个人拥有,因此,人们根本无法认识和控制社会生活,最好的社会就是顺其自然。
想通过理性设计而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必然造成社会的灾难。
渐进式改革实际上是社会不断的积累、加工信息,而且知识与信息是具有连续性的,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来强制使其中断是不可取的。
经济体制本身是一个具有自我强化机制的复杂系统,在演进过程中会不断吸取旧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因而,渐进式改革更可取。
3、新制度经济学转型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把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市场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制度现象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内,扩展了经济学的视野,对于我们研究制度现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根据这种理论,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寻求成本最小的最优改革路径。
经济学家热若尔·罗兰曾指出:“如果转型的经验给了我们任何启示的话,那便是,没有以适当的制度为基础的自由化、稳定化和私有化政策,不大可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指出市场制度是自由交易的制度,这些制度结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另外,科尔内、萨克斯都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转型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4、凯恩斯主义转型理论
与新古典主义理论相比,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和内在机理的认识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现实,他们对于转型经济中产权改革、宏观经济、转轨速度和次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值得重视。
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一书中,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转型经济理论提出批评。
认为在决定选择哪种市场经济模式时,一定要牢牢记住实际的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不是去记住毫不相干的完全竞争范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竞争远比私有化重要得多;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私有企业和公有企业一样都会出现激励问题,因此,建立一种集中与分散、公有因素与私有因素相结合的混合体制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正确选择。
马克·奈尔(MarkKnell)等人认为激进式改革对自由市场的崇拜是盲目的。
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方案往往忽视了这样几个重要因素: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生产关系;企业是生产组织,市场是交易机构,企业与市场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价格机制不仅是一种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同时还有金融功能、战略功能等,在满足这些功能上越是成功,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就越难以实现;私有化对于提高效率并不是必要的;国有企业也可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
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