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新闻传播重点知识详解集合

议程设置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五大问题上入手:五大问题:主体(谁)、环境(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机制(通过什么机制)、对谁(客体是什么)、效果问题(传播学研究的核心)1、主体(1)首先我们必须强调,议程设置研究中的“因变量”是媒介议程而非特定媒介或者特定媒介的行为,我们可以说某一媒体或者利益集团、意见领袖“影响”、媒体上的某一篇报道影响了媒介议程,但是说他们直接进行“议程设置”,学术上是不严谨的;并且,议程设置是一个长期的影响过程,对于一些短期的问题,例如短时间的新闻热点,我们可以借用议程设置过程中的某些名词,例如“大众传媒与自媒体的集中报道使得某些议题的显著性‘凸显’”,比如说在解析短期事件的过程中用铺垫(priming)/属性议程设置(但是用框架仍然会更合适)概念,但是如果在短期热点事件中直接用议程设置的母概念,事实上是不妥的。
(2)议程是指某一个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传播的一系列问题。
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宏观的社会问题,如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外交问题等,并不是某个具体话题(topic)。
议程中某个问题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称为问题的显著性。
回到原始的议程设置研究的关注:越南、青年吸毒、经济、校车、苏联/中国、水门事件、环境。
(所以雷洋案不是议程设置)(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也就是说,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应,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传播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出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方式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秩序结构,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在现代社会,由于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代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
2、影响媒介的因素(1)谁在设置议程?议程设置的主体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郭庆光老师的表述——这个问题首先会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媒介内部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过程。
(完整)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
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
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
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舆论的本质和特点:(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①公共性。
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
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⑤评价性。
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一功能(一)、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
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
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控制作用体现在:1、体现在:(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
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
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
新传必考理论知识精讲

新传必考理论知识精讲| 控制研究<摘要>如果把考研比作盖大厦,那理论知识绝对是地基——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你的初试复试成绩。
之前有很多同学来找胡师姐诉苦说理论太艰深、看不懂,新年伊始,胡师姐公号特地为大家推出“新传必考理论知识精讲”栏目,带着大家把基础理论一个一个地梳理清楚、消化到位。
本栏目最先推出的几篇文章,将按照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的顺序,将每个模块的重点理论作横向比较、内容扩充,也会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进行思辨,并适当的添加关于传播学史和学者的趣闻,希望小伙伴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加深记忆。
控制研究总的来说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展开,具体情况如下:● 微观层面:把关● 中观层面:潜网、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职业伦理(议程设置、框架、启动、产权、受众调查、媒介的集团化、媒介融合)● 宏观层面:经验学派控制观(宏观控制、传播制度、媒介规范、媒介公信力、媒介伦理、舆论监督、媒介批评);批判学派控制观(意识形态控制、政治经济控制、文化控制、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上一节我们阐释了控制研究的微观层面:把关,本节我们将阐释控制研究的中观层面:潜网理论:(1)代表人物:布里德,控制问题研究专家,其《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研究了传播学控制分析。
(2)背景:编辑部里新来的年轻记者充满理想朝气蓬勃,但不久就会感到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网所束缚,难以随意施展,个性受到打压。
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逐渐融入所谓的体制。
这张无形而有力的潜网,便是布里德探究的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
(3)分析:布里德指出,任何社会的主要问题都在于维护秩序和加强凝聚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保持价值体系的一致与完整。
由此说来,媒介组织的潜网实际上乃是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4)结论:任何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这类控制往往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
新闻专业传播学万能考试复习资料[只要这些会了一切OK]
![新闻专业传播学万能考试复习资料[只要这些会了一切OK]](https://img.taocdn.com/s3/m/38a7641d59eef8c75fbfb3c3.png)
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内容测试学生对传播学基本知识、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分析各种传播现象与传播实务的能力。
(二)必须掌握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传播与社会学传统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传播的三个要素P32、传播与信息信息科学的主要贡献是把信息概念引入了传播学。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5、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7、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5、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6、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7、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8、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9、信息社会的概念P3510、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哪些知识点

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哪些知识点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哪些知识点准备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朋友们,要把这个专业的重点知识点掌握好。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新闻传播学专业要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1.统治阶级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采取的手段:(1)法律的控制①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②严禁利用媒介诽谤他人;③不得侵犯他的隐私权;④严禁传播淫秽下流、污染精神的内容。
(2)政策和纪律控制政府或政党通过制定新闻政策和宣传纪律控制新闻传播。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和《记者行为原则宣言》我国《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3)新闻来源控制新闻事业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以后,出现了专为各种新闻媒介提供信息的专门机构——通讯社、专稿社等。
而这些通讯社又大多处于特定阶级、政党和利益集团的控制之下,从而使宣传基调和宣传口径得以统一。
政府还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吹风会、新闻例会等方式直接向新闻媒介提供各种消息。
(4)制度和人事控制制度的控制是指通过法律确定新闻事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方式,确保新闻事业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
制度控制方法:追惩制/检查制/批准制/保证金制。
人事控制是指在新闻媒介配备统治阶级信赖的领导人员,确保自己的意志能得到贯彻。
人事的控制主要对媒介负责人进行控制,或由国家任命,或由财团或垄断集团委任,他们要对国家或财团负责。
在我国,则是通过同级党委任命。
2.新闻事业的微观控制相对于政府的宏观控制而言,经济控制属于微观控制。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产业所有权的控制。
或以国家占用的方式,或以资本作后盾,通过创办、购买、兼并、控股等方式,拥有新闻媒体的产权或股权。
②广告的控制。
即通过刊播广告的方式影响新闻媒体的经济来源,迫使新闻媒介就范。
3、新闻事业的民族文化控制(1)新闻活动必须发扬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
(2)新闻活动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传统习惯。
考研传播学重点知识梳理

考研传播学重点知识梳理一、传播学高频考点分析1.关注沉默的螺旋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沉默的螺旋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沉默的螺旋;简答题——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念,如何理解沉默的螺旋理论等;论述题——在新媒介环境下的适应性,沉默的双螺旋。
2.关注议程设置理论的周边议程设置理论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议程设置、属性议程设置等;简答题——议程设置的作用机制问题,重点在于考察对议程设置理论内涵的全面把握;论述题——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系,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和受到的冲击等。
3.与符号相关的外延内涵都容易考到符号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符号、非语言符号、符号互动论等;简答题——符号与采访实践、商标等相结合;论述题——详细考察符号的内涵外延、考察符号的表征性问题,考察较深入,四川大学的小伙伴要特别重视这部分。
4.三波麦克卢汉研究热的到来,关于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是考试热点麦克卢汉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麦克卢汉;简答题——考察麦克卢汉的技术观,关于麦克卢汉思想的主要内容等;论述题——结合新媒介环境考察麦克卢汉的思想、与媒介环境学派圈子的其他任务思想结合考察。
5.受众是个简单的概念,但其与传播学的各领域都有勾连受众在考题中常见的形式有名词解释——受众、受众的定位、受众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相联系考察;简答题——结合受众即市场观点谈自媒体乱像、考察对受众的进一步理解、考察受众的权利;论述题——结合品牌营销考察受众、考察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观等。
二、热点考察1.名词解释:1)媒介进化论媒介进化论由北美媒介环境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提出,他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在整体媒介史观的引导下,莱文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媒介进化观点: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和“补救媒介”理论、媒介演进三阶段(玩具—镜子—艺术),这三个理论也成为其媒介进化理论的奠基石。
在其理论中强调人和人的理性对媒介发展的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现实人文关怀。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总结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将对新闻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一、传播的类型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这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思考问题、回忆过去、自我反思时,都是在进行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它是最常见、最直接、最丰富的传播方式,比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沟通等。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传播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归属感,会形成特定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前者又可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大众传播的媒介。
二、传播模式1、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2)香农—韦弗模式该模式引入了“噪音”的概念,说明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干扰。
2、循环互动模式(1)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直线模式,认为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2)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并且认为传播过程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研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点总结

考研新闻传播学热点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热点知识点是备考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将对一些重要的热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新媒体的发展是当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趋势。
新媒体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互动性为主要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机遇。
社交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在考研中,关于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其传播特点、影响、社会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例如,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点,这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但也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扩散。
此外,社交媒体在社会动员、舆论形成、公共事务参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暴力、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等问题。
二、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新闻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受众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和内容定制。
同时,大数据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分析视角,有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然而,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偏差、算法偏见等。
考研中可能会涉及到如何在利用大数据优势的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保障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公共利益。
三、短视频与直播短视频和直播的迅速崛起成为当下新闻传播领域的热门现象。
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直播则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强的优势,能够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果。
在考研知识点中,需要关注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创作、传播模式、盈利方式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例如,短视频的创作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有效信息,直播中的互动如何增强用户粘性和参与度,以及短视频和直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融合等。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

考研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点详解在考研的众多学科中,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挑战的领域。
新闻传播学理论作为其核心内容,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的本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
一、传播的定义与类型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它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传播形式,比如我们日常的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
这种传播方式具有互动性强、反馈及时的特点。
群体传播则发生在具有共同目标和身份认同的群体内部,如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
组织传播常见于企业、政府等机构内部,通过正式的渠道和规则进行信息传递。
大众传播则是借助大众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
二、传播模式在研究传播过程时,有多种传播模式帮助我们理解信息的流动和互动。
香农韦弗模式强调了信息传播中的噪音干扰,提醒我们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的五个要素:谁( Who )、说什么( 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In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
这为我们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突出了传播过程中双方的角色转换和互动,表明传播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动态的过程。
三、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指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把关人”。
他们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传播渠道,哪些信息被排除在外。
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等充当着重要的把关人角色。
而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但平台的算法、管理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把关人的存在,既保证了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也可能导致信息的偏向和局限。
2018新传真题整理

2018真题整理南方地区一、中山大学学硕上午卷新闻传播理论(一)简答题(20*4=80分)1、新闻和舆论的区别,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怎么进行?(20天20题涉及)2、为什么说新闻是选择的结果,新闻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3、麦克卢汉提出了什么理论,结合微信讨论一下在当代的适用性。
(20天20题)4、当前媒介越来越集中,传播和跨国媒介集团在政治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你怎么看到这一现象。
分别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影响?(二)论述(35*2=70分)1、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融合时代媒介从业者、政府机构、受众的媒介素养应该在哪些方面提升?(20天20题涉及)2、试论述人工智能时代给新闻业带来了什么影响?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20天20题)学硕下午卷实务及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认知偏差2、框架理论(20天20题)3、刻板印象(20天20题涉及)4、类社会关系5、策略传播6、多重共线性(二)简答题1、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你怎么理解“媒介融合”。
(20天20题)2、第三人效果是什么?什么原因产生的?(20天20题)3、为什么说PPS抽样是等概率抽样?(三)材料分析材料:有关王者荣耀。
1、网络游戏什么特征使其可以吸引众多用户?(20天20题)2、从风险沟通的角度看王者荣耀运营团队应该怎样应对质疑与批评?(20天20题)(四)论述题1、结合实例谈谈你认为的网络欺凌有哪些?2、设计一个研究方法研究网络欺凌的影响。
二、复旦大学学硕上午卷714新闻与基础(一)名词解释1、报刊的有机运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2、信息茧房(今日头条,20天20题)3、王韬(20天20题)4、每周评论5、《人民日报》社论《致读者》(二)简答1、人民性与党性。
(20天20题)2、美国于1984年,2017年,退出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理解。
3、新闻界在"真理标准讨论"中的表现。
(往年有些学校如华科考过)(三)论述1、材料:大概是真人秀节目火爆,市场很好,也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问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前必会的50道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前必会的50道题新闻传播学必会50题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
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
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
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
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的黄色新闻之争对美国新闻业的影响。
47、“扒粪运动”的含义、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8、“新新闻主义”(普利策)、“新式新闻”(20世纪60年代,非虚构但是加入了文学的创作手法)、“精确新闻”的含义。
49、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结合历史与现实,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作一简要评价。
50、何看待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现象。
当代“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之争的本质和意义。
2018复旦大学考研:新闻传播 学必考49题

2018复旦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必考49题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考研会涉及到的一部分内容,鸿知复旦考研网整理了传播学须知的49题,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
1、美国传播学产生的学科和历史背景、早期思想来源(芝加哥学派、早期新闻学、宣传学等)。
2、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库利、帕克、米德、李普曼、施拉姆提出的四大奠基人等)及其主要成就与观点。
3、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等)。
4、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人物(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马尔库塞、威廉斯、霍尔、菲斯克、席勒等)及其主要观点5、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的主要概念(文化霸权、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编码-解码理论、媒介帝国主义等)。
6、美国经验学派与欧洲批判学派之比较及其冲突与融合的历史考察。
7、传播的技术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英尼斯、麦克卢汉、梅洛维茨、贝尼格、莱文森等)。
8、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等)9、传播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民族志方法、话语分析等)。
10、人类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传播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大众传播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电子网络媒体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之崛起)。
11、美国经验学派对传播模式研究的三个阶段(线性、控制论、系统论)及其代表性模式。
12、"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信息、熵、反馈、系统及其规律)、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13、不同的传播类型及其互动关系(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4、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功能理论。
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同角度分析大众传播的具体功能。
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当前热点问题(禽流感与新闻报道、政务公开与信息透明、知情权与民主发展、社会危机与政府公关等、创意经济与信息传播产业改革等)。
15、宣传、舆论、新闻、广告及其关系辨析。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334考研真题

2018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334和440考研真题(精华) 334:
一、简答
1.简述传播仪式观
2.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3.简述媒介素养理论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
2.请论述你对批判学派关于“传播与大众文化”的观点的理解
三、案例分析: 谈谈你对社交媒体规制的看法
材料的大致内容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外宣布明年会聘请3000名员工处理网络上的不良内容,光靠自动软件是不够的,公司必须聘请员工才能提高内容的监管水平。
目前已有500名员工在参与此项工作,团队还需要继续扩大。
mjc440
名词解释
1.新闻批评
2.新闻职业道德
3.中央广播电台
4.新生事件
5.马拉的《人民之友》报
简述题
1.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2.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论述题
1.论述我国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2.论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新闻事业的斗争
3.试述新的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应用的新变化
材料题先写140字的微评论再写一千字左右的评论员时评
材料是关于厕所革命。
《传播学》重要必背知识点100条

《传播学》重要必背知识点100条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人类社会中传播和影响的学科。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媒体、技术、公众等。
传播学可以分为多个分支领域,如传媒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传统媒介理论、计算机媒介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验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传播学理论对于媒体行业、公共关系、政治宣传等领域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视角包括发送者视角、媒介视角、接受者视角等。
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接受、反馈等。
传播学中的信息可以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内容。
传播学中的传播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两种形式。
单向传播是指信息由发送者传到接收者,没有反馈的过程。
双向传播是指信息由发送者传到接收者,并且接收者也会产生反馈的过程。
传播学中的媒介包括传统媒介和新媒介两种形式。
传统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渠道。
新媒介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新型传播渠道。
传播学中的接受可以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两种形式。
主动接受是指接收者主动寻求信息的过程。
被动接受是指接收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的过程。
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接收者对发送者的信息进行回应的过程。
反馈可以帮助发送者了解接收者的需求和反应,进而调整信息的传播策略。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效果可以包括认知效果、态度效果、行为效果等。
认知效果是指接收者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态度效果是指信息对接收者的态度产生的影响,如态度变化、态度巩固等。
行为效果是指信息对接收者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如购买行为、参与行为等。
传播学中的传播者可以包括个人、组织、政府、媒体等多种形式。
传播者的角色包括信息源、信息编码者、信息传递者等。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考研新闻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考研新闻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考研新闻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舆论监督「参考答案」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称之为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2、新闻客观性「参考答案」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
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根据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其二是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
二、简答题(15分)如何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参考答案」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
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言论自由、广播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展开批评的自由。
新闻自由这个概念产生于阶级社会,因而它本身也是一个阶级的概念,事实上也总是为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所占有。
当然,被统治阶级也总是利用这一手段来争取自己的解放和权利。
因此,超阶级的新闻自由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不受任何限制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在阶级社会中从来是不存在的。
任何社会的言论、新闻出版自由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要受到当时的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受到各个国家统治阶级利益的制约。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在阶级社会中,“人”不是超越阶级国界的,而是属于一定阶级和国家的人。
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新闻学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归纳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201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专硕

2018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专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50分)
1.传媒产业集群效应
2.整合营销传播
3.传播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4.传媒治理模式
5.传媒创新与创业
二、简述题(40分)
1.如何理解“IP化”风潮
2.随着传统媒体的原创报道和深度报道能力的下降,自媒体在公众舆论的能力逐渐显现,如何理解这个现象?
三、论述题(60分)
1.倒融合现象出现,请列举倒融合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理论阐述。
2.我国生态群体性事件频发,如宁波px项目等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如何?如果政府和企业希望畅通与民众的交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请结合案例和理论分析。
新闻系传播学重点考试内容

简答题:1、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2、“炉边谈话”----1932年,在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恢复民众的信心,争取民众的支持,1933年罗斯福在总统办公室的壁炉旁以聊天的形式发表了多次广播演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炉边谈话”.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实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广播也借助“炉边谈话”展示了自身的魅力,提高了广播在公众心中的地位.罗斯福是“炉边谈话”的主角3、“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个专业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它采用主持人中心制、节目板块制、开通热线直播。
其做法拓展了广播媒介的功能与发展空间,带动了全国广播新闻事业的整体性结构性改革。
专家将珠江台的做法称为“珠江模式”。
4、《60分钟》开创了电视新闻杂志的新的理念《60分钟》的特点:①结构形态上呈板块式结构②节目内容上呈现深度报道特征③在报道形式上呈现的是一种故事化的叙事方式④明星主持人的优秀表现彰显了节目的魅力5、电视有声语言的作用(重点探讨解说词):①揭示主题,阐明意义②补充画面的不足③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④画龙点睛的升华画面内容⑤对画面形象起显影和放大作用⑤转场起纽带作用6、电视画面的特性:连续性再现性现场性选择性多义性(单个画面含义的不确定性,既为画面传播信息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歪曲事实打开了方便之门.)7、电视画面的传播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有较强的感染力)直接传播8、广播电视采访的特殊性(人本化的采访方式):人本化的采访方式:在电视采访中,人不仅是采访的直接手段,也构成了采访的内容.具体表现是:①.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交流直接构成采访内容.②.记者的言行举止乃至服饰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③.记者在新闻现场中的表现及其对现场的驾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传播的成败.9、广播电视的功能:新闻传播舆论宣传信息服务文化娱乐10、广播电视的任务: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11、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国家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私营商业型12、节目音乐的作用:①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②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③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④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⑥填充时间空档13、实况音响的作用:①增强报道的真切感和说服力②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③增强节目的感染力④构成音响蒙太奇14、采访前的准备工作:①选题就是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中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对象,然后加以报道的过程.②确定选题的标准(电视新闻):(新闻价值五大要素5W)+现场性具体可感性(形象性)15、微观策划的内容:①加强预见②对现场提问、现场播报、现场述评要有充分的准备③确定摄制组对采访现场的介入方式④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16、突发事件如何采访?①第一时间赶到现场②拍摄好新闻现场③尽可能对新闻事实做现场报道④采访当事人⑤尽快发稿17、几种特殊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组织拍摄真实再现隐性采访18、隐性采访需要注意的事项:①采用隐性采访应该具备强烈的法制意识②禁区:.国家机密未成年人犯罪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隐性采访③在报道中要体现人文关怀④记者要注意保护自己和设备⑤隐性采访最好与公安、工商、海关等执法部门配合19、补拍的局限性:①补拍的场景再逼真、效果再好,也不等同于真实的第一次.第一次中曾出现的细节、情感、氛围等永远不可能再②对补拍的依赖会使记者逐渐丧失敏锐、快捷的品质3.补拍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有时还会使观众产生误解.20、摆拍的历史及存在原因:①一些记者对新闻理论了解不够,对新闻真实性原则认识不深,不具备基本的新闻真实理念②采访的基本功不到位,记者不会用“心”去采访③责任心不强,急功近利是一些记者依赖摆拍的主要原因④对新闻娱乐化的过度追求,怂恿了一些记者为追求所谓的理想化效果而不惜摆拍造假21、摆拍的负面影响:①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②摆拍不利于提高记者的观察力,不利于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③摆拍使采访对象及观众失去信任,降低新闻的公信力22、记者出镜的作用:①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②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③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23、提问的氛围①把设备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②记者自身的状态是确定提问氛围的先决条件.③为采访对象进行因人而异的细节设计24、设计细节的作用:①消除他的紧张感陌生感②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③激发他的情感④勾起他的回忆25、寻找与采访对象的情感联系的纽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①以采访对象的个人爱好为突破口②以采访对象的某种经历入手③从作者的采访表白入手26、提问的方式方法①正问法也叫开门见山法,就是记者直截了当的从正面提出问题,让采访对象清楚的知道回答的内容②反问法即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迫使采访对象作出回答27、现场述评的内容:①播报新闻导语②介绍新闻由头③记者选择现场感比较强的新闻事实进行解说式介绍④记者将采访现场的所见所闻直接告诉观众,形成直播状态⑤总结报道内容,为追踪报道打下伏笔⑥现场评论发表见解28、电视消息的导语:电视消息经常使用的导语形式有概括式导语、描写式导语、议论式导语、提问式导语和引导式导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2018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必会50个专题
一、新闻学复习应该掌握的50个重点知识点: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
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
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
如何看待新闻的 本质真实 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
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0、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与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精神实质以及两者的演变过程。
11、新闻自由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异同。
12、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职能及其实施方式。
结合当前实际分析,在我国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前健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如何在 正面宣传为主 的报道方针下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我国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3、9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的 公共新闻 (或称 市民新闻 )理论。
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及其实践?14、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评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特征)。
15、新闻工作的自律(行业协会、组织规章等)与他律(社会监督、法律等)机制及其关系。
我国新闻业自律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新闻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新闻腐败、虚假新闻等)。
16、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重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行为,维护新闻界的良好形象,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合新闻职业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上述规定出台的现实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