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计算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一

预应力计算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 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 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µθ)}/(KL+µθ) (2) 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 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µ: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 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 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 µ=0.15; k=0.001 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µθ)}/(KL+µθ) =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 =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预应力施工工艺)6)6)6)波纹管铺设波纹管铺设波纹管铺设波纹管铺设、、、、锚垫板安装工艺锚垫板安装工艺锚垫板安装工艺锚垫板安装工艺①波纹管要逐根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预应力张拉详细的钢绞线计算公式及说明

ΔL=2*(ΔL1+ΔΔL=《公路桥P—预应精确计算法简化计算法x—从张 k—孔道每束 μ—预精确计算法简化计算法精确计算法简化计算法3.44344E-05精确计算法简化计算法精确计算法简化计算法):数(1) 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36281E-05数2、弧度=弧长/半径,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算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3、1Mpa(兆帕)=10^6 N/m^2积) )7.07348E-067.07348E-061.3624E-051.37369E-053.99789E-056.88239E-06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
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cosα×cosβ)。
(注:1、图纸设计参数中,T表示切线预应力筋弯起点的距离;E表示偏心距1.37369E-053.99791E-056.88258E-06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6.88239E-06 6.88258E-06角之和,对于圆曲线,为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双向弯曲角为β,则θ=Arccos(cosα×cos。
公式:(mm);拉力(N););););示切线长:即自预应力筋延伸交点至筋弯起点的距离;E表示偏心距半径,1rad(弧度)=180°/πN/m^2 是压力的单位(力除以单位面积) )。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范本 1: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1. 引言预应力钢绞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在现代建造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参数、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步骤等内容。
2. 预应力钢绞线的基本知识2.1 预应力钢绞线的定义和特点2.2 预应力钢绞线的分类2.3 预应力钢绞线的材料力学性能3.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参数3.1 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等级3.2 预应力钢绞线的直径和截面积3.3 预应力钢绞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3.4 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4.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公式4.1 预应力钢绞线的抗拉能力计算4.2 预应力钢绞线的挠度计算4.3 预应力钢绞线的疲劳寿命计算5.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步骤5.1 确定工程需求和设计参数5.2 计算所需的预应力钢绞线数量5.3 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设计5.4 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力学计算5.5 进行预应力钢绞线的稳定性计算6. 示例计算本章节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展示预应力钢绞线计算方法的应用。
7.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准确的计算方法能够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罗列出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等级表附件2:预应力钢绞线的抗拉计算示例2、罗列出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预应力:通过在材料受力前施加预先创造的应力,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抗拉强度:材料在受拉应力作用下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范本 2: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1. 前言预应力钢绞线是现代建造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包括步骤、公式以及参数等内容。
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重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的理论重量计算?
1-5Φs15.2--1*7 那这个标示表示:一束由5根直径为 15.2(1*7标准钢绞线)组成的钢绞线。
理论重量就是1.101KG/M*7*5吗?
1.101 是表示单根的理论重量还是7根的理论重量?
钢绞线的计量单位要弄清楚(1)一根钢丝从你说的信息看你的钢丝的直径是5mm的(15mm/3=5mm)单根钢丝重量计算0.00617*5*5=0.15425kg/m (2)一股钢绞线 7根钢丝缠绕,组成一股钢绞线其中中间1根,周围6根环绕,呈正六边形分布,这样一股钢绞线直径就是3根钢丝直径1股钢绞线的重量为: 0.15425*7=1.08kg/m 实际上因为钢绞线是缠绕的,缠绕钢丝实际长度大于中心钢丝长度,因此实际重量大于理论重量,实际重量取1.101kg/m; (3)一束钢绞线根据需要,配置锚具。
锚具有3孔、4孔、5孔。
多的有20多孔吧;每个孔穿1股钢绞线,看你的题意,应该配5孔锚具,即每束钢绞线每米重量为1.101*5=5.505kg/m 套定额时,要根据钢绞线的长度计算每束钢绞线的重量。
假如该钢绞线为21m长,则该束钢绞线重量为5.505*21=115.6kg/束倒数一下,就可以求出该钢绞线为1000/115.6=8.65束/吨这个数据表明每吨钢绞线的束数。
由于每束要单独张拉,因此也表示张拉的次数。
数值越大,张拉次数越多,费用也越高。
注意:在套定额时,定额数据和实际常常不符,要抽换锚具。
如不如实换算,可能影响到钢绞线的预算价达到1000元/吨以上。
钢绞线越短,锚具孔数差距越大,影响结果越大。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p p=(p(1-e-(kx+µØ)))/kx+µØ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µ-----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L =(p p *L)/A p*Ep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²)。
附表G-8 系数K及µ值表注意事项: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一、概念1、根(或丝):指一根钢丝;2、股:指由几根钢丝组成一股钢绞线;3、束:预应力构件截面中见到的钢绞线束数量,每一束配两个锚具;4、束长:一次张拉的长度;5、每吨XX束:指在标准张拉长度内,每吨钢绞线折合成多少束;所以说它不一定是整数。
二、钢绞线规格1、15Φs15.2表示什么意思?解释:Φs 表示钢绞线,15表示15孔的群锚,即一个孔道中同时布设15根钢绞线;15.2是钢绞线的规格,表明采用公称直径15.2mm。
2、17-Φj15.2中17表示什么?15.2表示什么?解释:17表示一束钢绞线里面有17根;15.2表示钢绞线的直径,钢绞线每延米直接可以查到不用计算。
3、钢绞线5Φs15.2(S是上角标),锚具BM15-5,各个数表达什么意思?解释:5Φs15.2是5组公称直径为15.2的钢绞线,它的理论重量是每米1.101Kg。
锚具BM15是一种扁锚的型号,-5表示5孔。
4、预应力钢绞线2-6Φs15.2表示什么意思?解释:2代表有粘结预应力孔道数,6代表每孔的根数,15.2代表预应力筋直径。
三、钢绞线重量计算1、2、钢绞线理论重量怎么计算?计算公式:单根直径(毫米)的平方*0.785*根数*1.0186(绞入系数)*7.8单位为:公斤/公里四、关于钢绞线定额的选择与调整:1、束长、孔数要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实际张拉长度和锚具孔数;2、计算设计钢绞线的束数:图纸给定的重量/长度=束数,根据计算的束数套用相近的定额,如果计算的束数与定额的束数不同时,则需要进行定额调整;3、每吨束数要调整为设计图纸给定的束数,例如:设计某根钢绞线长16m,采用直径=15.24mm(7Φ5)的钢绞线及7孔锚具,钢绞线单位重量为1.102Kg/m,则:1000Kg/(7*16*1.102)=8.102束,套用定额4068022(钢绞线束长20m7孔每t11.65束),11.65-8.102=3.448束,故需将定额调整为:4068022-4068023*3.448;4、X大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为φ15.24-19,即每束19股,每股7丝,共240束。
钢绞线主要计算公式

一、主要计算公式1.伸长量计算公式:△L=(P平×L)/(E×A)(1)△L:钢绞线伸长量,㎝P平: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钢绞线长度,㎝E:钢绞线弹性模量,MPa 一般图纸中有说明,但以试验室实测数据为准;A:钢绞线截面积,单根φ15.24钢绞线有效截面积为140㎜22.平均张拉力P平=P×{1-e-(kL+μθ)}/(KL+μθ) (2)P:张拉端张拉力,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1860×0.75×140=195.3KNK:孔道摩擦影响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μ:钢绞线与孔道的摩擦系数,图纸中有说明,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切线转角之和,当有平弯时同样参与计算, Rad(弧度)二、示例图中L1=5米,L2=8,L3=10;θ1=10.30,θ2=8.10,θ3=5.60 钢绞线为15束,弹性模量E=2.0×105MPa, μ=0.15;k=0.001计算过程如下:1.θ=(10.3+8.1+5.6)/180×π=0.419(Rad);2.根据P平=P×{1-e-(kL+μθ)}/(KL+μθ)=195.3×15×{1-e-(0.001×23+0.15×0.419)}/(0.001×23+0.15×0.419) =2807.3KN3.根据△L=(P平×L)/(E×A)=(2807.3×23)/(2.0×105×140×15)=15.3㎝三、其它1.一般估计时每米钢绞线按伸长0.6㎝考虑,2.两端张拉时算出一半×2,3.根据校顶报告计算张拉力时采用内差法;4.有平弯时也要参与计算。
5.因为误差极小,所以,可用钢绞线的切线长可代替钢绞线长。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如果还不会算的话我这里有做好的EXCEL表格,你可以直接输入各种数进行计算。
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θ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预应力筋种类k u有粘结钢绞线(预埋波纹管)无粘结钢绞线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管理提醒:本帖被6 从【桥梁隧道】移动到本区(2007-10-25)CK0+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05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 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39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05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860×139=193905NX直=;X曲=θ=×180=KX曲+uθ=×+×=Pp=193905×()/=187644N△L曲=PpL/(ApEp)=187644×(139××105)=△L直=PpL/(ApEp)=187644×(139××105)=△L曲+△L直=+=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1860×139=193905NX直=;X曲=θ=×π/180=KX曲+uθ=×+×=Pp=193905×(1-)/=187653N△L曲=PpL/(ApEp)=187653×(139××105)=△L直=PpL/(ApEp)=187653×(139××105)=(△L曲+△L直)*2=(+)*2=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2、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3、A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39mm24、E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05N/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1860=1395N/mm26、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7、千斤顶计算长度:60cm8、工具锚长度:7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以N1束钢绞线为例:N1束一端的伸长量:式中:P—油压表读数(MPa)F—千斤顶拉力(KN)P=P1时,(1)15%σcon=时:P=-+=-+×=(3)30%σcon=时:P=-+=-+×=(4)100%σcon=时:P=-+=-+×=(5)103%σcon=时:P=-+=-+×=P=P2时,(1)15%σcon=时:P=-+=-+×203. 6= (3)30%σcon=时:P=-+=-+×=(4)100%σcon=时:P=-+=-+×=(5)103%σcon=时:。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如果还不会算的话我这里有做好的EXCEL表格,你可以直接输入各种数进行计算。
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 △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θ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 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预应力筋种类k u有粘结钢绞线(预埋波纹管)0.0015 0.25无粘结钢绞线0.004 0.09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管理提醒:本帖被120241126 从【桥梁隧道】移动到本区(2007-10-25)CK0+667.275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 计算理论伸长量:首先需要将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力转化为应力,再根据弹性模量、长度和面积计算出理论伸长量。
2. 考虑应力松弛对伸长量的影响:由于预应力钢绞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松弛,因此在实际测量中,伸长量会比理论计算值稍小。
3. 实际伸长量测量:通过千斤顶等工具实际测量出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量。
具体公式如下:
ΔL = L0 - L1 + ΔL1 + ΔL2
其中,ΔL为理论伸长量或实际伸长量,L0为张拉锚固后测得的钢绞线全长,L1为钢绞线未经张拉锚固前的原始长度,ΔL1为弹性回缩对伸长量的影响,ΔL2为张拉应力松弛对伸长量的影响。
具体解释如下:
1. L0和L1的测量:L0和L1的测量是通过千斤顶等工具在张拉前和张拉后分别测得的。
L1是钢绞线未经张拉锚固前的原始长度,需要通过精确测量得到。
2. 弹性回缩对伸长量的影响:ΔL1是由于钢绞线有弹性回缩而引起的伸长量的变化,一般可以通过实验得到。
3. 张拉应力松弛的影响:ΔL2是由于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松弛而引起的伸长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
4. 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温度变化对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影响,因为预应力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和应力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总之,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公式涉及多个因素和步骤,需要精确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到准确的伸长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和安全性。
【精品】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word文本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作者------------------------------------------日期預應力鋼絞線參數及計算公式匯總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為2.5%,公稱直徑¢s=15.2mm,鋼絞線面積A=140mm2,管道采用預埋金屬波紋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
預應力筋平均張拉力按下式計算:p p=(p(1-e-(kx+μ?)))/kx+μ?式中:p p---預應力筋平均張力(N)。
p-----預應力筋張拉端的張拉力(N)。
X-----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m)。
?-----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參見附表G-8。
μ-----預應力筋與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數,參見附表G-8。
注:e=2.71828,當預應力筋為直線時p p= p。
預應力筋的理論伸長值△L(mm)可按下式計算;△L =(p p *L)/A p*Ep式中:p p-----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直線筋取張拉端的拉力,兩端張拉的曲線筋,計算方法見上式。
L-------預應力筋的長度(mm)。
A p-----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2)。
Ep------預應力筋的彈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數K及μ值表注意事項:預應力筋張拉時,應先調整到初應力σ0該初應力宜為張拉控制應力σcom的10%~15%。
伸長值應從初應力時開始量測。
力筋的實際伸長值除量測的伸長值外,必須加上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
對后張法構件,在張拉過程中產生的彈性壓縮值一般可省略。
預應力張拉實際伸長值△L(mm)=△L1+△L2式中:△L1-從預應力至最大張拉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1、以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内的长度计算理论伸长量ΔL理为基准时:(1)当采用“行程法”测量伸长量: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具锚–ΔL工作锚⑺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L20%——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0%——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张拉应力为10%б0时(即初张应力,规范推荐可取10%-25%),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ΔL工作长度——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取理论计算值;ΔL工作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工艺试验实测值;ΔL工具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实测值;(2)当采用“直接法”测量伸长量: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作锚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实际伸长量ΔL,应建立在初应力后开台量测,测得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的推算值。
ΔL=ΔL1+ΔL2式中Δ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力间的最大伸长值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关于初应力的取值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
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1、按理论计算伸长值△L:NjL LN(1-e-(kx+μθ))/(kx+μθ)△L= =ApEs ApEs从《桥规》查得k=0.0015,μ=0.20,计算得θ1=(3+3.7+8.8+5.1)×2×0.0175=0.721rad1-e-(kx+μθ)=0.176kx+μθ=0.194θ2=(3+5.1+10.3+5.1)×2×0.0175=0.8225rad1-e-(kx+μθ)=0.193kx+μθ=0.214N=1395×140.1×15=2931592.5NL1=32310mm+850 mm =33160mm,L2 =32300mm+850mm=33150mmAp=140.1×15=2101.5 mm2Es=1.96×105计算得:△L1=214.11×2=428.22 mm,△L2=212.79×2=425.58mm2、根据试验室对张拉机压力表校验结果,进行拉力与表读数的换算:设计张拉力为0.75Ryb=0.75×1860×140.1×15=2931592.5N 利用内插法算得拉力如下:①表号029 y=0.0079x-1.3515②表号059 y=0.0078x-0.7561设计拉力百分比拉力(KN表读数20% 586.32 3.28 3.8240% 1172.64 7.91 8.39 60% 1758.96 12.54 12.96 100% 2931.6 21.81 22.11 105% 3078.2 22.97 23.253、张拉记录: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拉力百分比及相应的拉力进行操作并准确记录伸长值。
即先拉20%(б设),记下伸长值A,再拉至40%(б设),记下伸长值B(利用B-A,记作20%的伸长值),然后拉到100%(б设)持荷2分钟后,将其锚固,记下其伸长值C。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电子表格

Pp(N) 193556 192484 189748 185649 183527 181437 179274 177144 175119 173124 169868 166706 164644
PA(N) 193207 191762 187747 183567 183487 179402 179146 175157 175081 171183 168560 164866 164423
k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L(mm)
θ(弧度)
μ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e-(kx+μθ) 0.9956729 0.9814122 0.9859383 0.9631712 0.9955459 0.9631712 0.9993567 0.9704269 0.9932787 0.9704265 0.9930642 0.9777371 0.9973141 226.71
Pp(N) 193485 191266 188142 183351 179532 175812 172479 169861 166761 163730 160724 158376 156390
k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0.0015
L(mm) 2891 873 9441 1745 2976 1745 429 1396 4496 1396 4640 1047 1793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公式1.张拉力计算: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所受到的张拉力通常通过杠杆原理进行计算。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T=F×L/L1其中,T为钢绞线的张拉力,F为应力发生器施加的力,L为应力发生器的行程,L1为杠杆臂长。
2.钢绞线的力学性能计算: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包括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参数。
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参考国家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来获取。
钢绞线的截面面积(A)可以通过测量钢绞线的直径(d)或计算其截面积公式来获得。
弹性模量(E)通常在工程中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
屈服强度(fy)通常也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国家标准或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来获取。
3.钢绞线预应力计算:钢绞线的预应力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荷载条件和预应力的设计要求。
预应力计算的目标是确定所施加的预应力的大小,以满足结构的设计要求。
预应力计算可以根据结构的荷载条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几何形状等因素来确定。
通常,预应力计算可以根据设计规范和公式来进行。
4.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计算: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钢绞线的预应力会因为预应力损失而降低。
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材料的弹性变形、开裂损失、摩擦损失和局部附加应力等。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传统的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模拟法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钢绞线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结构的荷载条件:结构的荷载条件是进行预应力计算的基础,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等。
2.钢绞线的力学性能: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对预应力计算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材料的应变硬化等。
3.钢绞线的材料特性:钢绞线的材料特性也会影响到预应力计算,包括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材料的应变硬化等。
4.预应力损失的计算:预应力损失是预应力计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开裂损失、摩擦损失和局部附加应力等因素。
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
摘要:
1.预应力钢绞线的概述
2.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影响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的因素
4.结论
正文:
一、预应力钢绞线的概述
预应力钢绞线是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强度钢绞线,它通常由多股钢丝绞合而成,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应力钢绞线被用来承受混凝土的拉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二、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截面面积= π×(直径/2) ×根数
其中,直径为钢绞线的直径,根数为钢绞线的股数。
例如,对于直径为15.2mm、由7 根钢丝组成的预应力钢绞线,其截面面积约为140 平方毫米。
三、影响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的因素
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钢绞线的直径、股数和钢丝的密度。
直径和股数越大,截面面积越大;钢丝密度越高,截面面积也越大。
四、结论
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是计算其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的重要参数。
通过
以上公式和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预应力钢绞线的截面面积,从而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µØ)))/kx+µØ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µ-----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²)。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²)。
附表G-8 系数K及µ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