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清塘荷韵》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清塘荷韵》赏析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

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一、关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主题

关于荷塘,早已不乏名篇佳作。朱自清的月下荷塘,是作者消解郁闷的避难之所,郑伯琛笔下的荷叶成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的象征,荷塘的一物一景要么仅被当作观赏消遣的客体对象,要么就被一味地拔高、强加和赋予人的主观意志,尽管也算美文佳作,却很难激起读者的共鸣。而季老的《清塘荷韵》既没有愁肠百转,也没有激昂赞颂,却能以波澜不惊的文字,更深入地走进读者的心灵。究其原因,就在于全篇传达的关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主题。

全文始终把荷花、荷叶当作生命的主体,从播种开始,就倾注所有的关爱去关注生命的萌动和生长,阅读整篇文章

的过程,就好比一次体验生命的历程,每一个细节都牵动读者去体验生命的每一次悸动。“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淤泥中”;“有校外的农民来捞水草,我总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这些在旁人看来近乎痴傻的行为,不正传达出对自然生命的深切关爱吗?再从整体内容看,全篇写作者对荷花播种之后的切切翘盼,到荷叶萌生之后的哲理之思,再到荷花盛开之后的闲情逸趣,及至对冬日残荷的殷殷祝福,通体流动着对生命的关注、呵护和挚爱。这一主题显示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而非肆意的践踏,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二、以情为线的心理文脉

初读本文,时间线索一目了然,细细吟味,你会摸索到潜藏的情感暗流,只有把准了心理动态构筑的文脉,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蕴。

开篇面对数亩清塘,娓娓叙述原有荷花、没有荷花、该有荷花,从而落下心病,这郁结不开的“荷花情结”为下文情感的勃发作好了蓄势铺垫;接着写对荷花的漫长期待,历经了四年失望与希望,终于等到生命的萌动,坦露“关爱自然”的诚挚情感;面对荷花顽强的生命力,由衷地发表对生命的感慨,理智地“解读自然”;花叶繁茂之时,悠然抒写

在荷塘边生活的情趣和韵致,阐释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充分地“享受自然”;时序推移,面对冬日残荷,写出对自然美永存的希望,“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坚定信念,真诚地“祝福自然”。

作者在播种之后以切切翘盼关爱自然,生命萌动时以哲理思考解读自然,生机盎然时以闲情逸致享受自然,繁华落尽后仍以殷殷冀望祝福自然,对自然生命的关爱贯穿了整个心理动态的过程,也使全文在结构上气韵流动,一脉贯通。这种以情为线的构思,其好处就在于自然。由于它的结构线,就是作者感情的流动线,因而给我们的感觉,似乎作者不是在做文章,而是在展露自己的心灵。真有观行云舒卷,看流水蜿蜒之妙趣。

三、写景状物的美学韵致

本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清塘荷景是全文的主角,也是作者的审美对象,只有用审美的视角去描摹景物,才更能传达颂赞生命的主题。作者巧妙运思下的几组意象组合,别有审美情韵。

看那荷叶和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淤泥中

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作者以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刻划了荷叶的“勇”与荷花的“傲”,活化了生命的本体,完成了意象的巧妙构筑。

写夏日赏荷,先以色块组合大笔泼墨――“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继而抓拍“池花对影落”的特写――“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象小船似的飘在那里”。一写意一工笔,宏观视象的“大气”与局部特写的“细腻”相映成趣。

写夏夜纳凉,不吝笔墨地描摹小白波斯猫“扑月”的憨态――“她大概以为水中有白玉盘,想扑上去抓住。她一入水,大概就觉得不对头,连忙矫捷地回到岸上,把月亮的倒影打得粉碎,好久才恢复了原形。”小猫的活泼动感与月夜的安宁静谧相映衬,充溢着自然生命的和谐之美。

为体现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作者极力描绘的多是自然景象,但也刻意地穿插描写人的活动,如写邻人对满池荷花痴恋到竟天天去“数荷”,使客体对象的“意”与主体活动的“趣”相融合,为全文平添了几许情趣和韵致,更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对话。

四、清雅淡远的写作风格

写作风格往往是作家人格的呈现,季老待人处世的谦和平易、生活追求的质朴清淡、历尽沧桑之后的仁厚博爱、饱读诗书的气定神闲,都酿成为一种清雅淡远的写作风格,流露在作品的整体气韵中。这种风格,自有一种简洁、朴素的“本色美”,尤似不施丹绿的水墨画、无伴奏的清唱,让读者在一种清澈、简洁、浑朴的艺术境界里,去领略事物复杂、丰富、微妙的内涵。本文写景无浓墨重彩,叙事不渲染造势,抒情不汹涌澎湃,议理不玄妙晦涩,呈现出一种高贵而单纯的静穆之美。

张中行在季老散文集《清塘荷韵》序言中说,季先生一身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的确,“繁华落尽见真淳”,洗尽铅华的从容和淡定是必须由真情打底的。读季老的文字,每每会感动于他对生命中的一切际遇投放的浓浓真情,那是因为他对每一份进入情感的生命都报以了最虔敬的尊重。读季老的散文,宛若聆听自然音诗,展阅人间画卷,吟诵生命礼赞。他教人懂得生命,善待情感。

姜葵,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