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地理备考策略:高考地理备考讲座-关键能力及其培养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教育 上旬刊19高中学生个体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新高考的“选择性”原则。
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对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内容,实施相应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主要以海南新高考改革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地理选课走班教学为例,分析选课的人数、原因、成绩情况等,指出了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选考地理学科现状1.选考人数情况海南新高考为“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海南的新高考模式为考生提供了20种选考科目组合,多数市县学校选考地理的学生人数占比较大,2022年全省选考地理的比例超过67%。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新高考改革以来,历年选考地理的学生人数均达70%以上,近年略有下降趋势。
如2021级学生(现为高二年级)6门科目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地理科目,年级学生总数为980人,其中选考地理的学生人数为701人,占比达71.5%,共分13个教学班级,其中9个班级为大走班,4个班级为不走班。
2.选考原因分析针对学生选考地理的现状,笔者对选考地理学生(152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选考地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地理学科知识易懂,与生活联系紧密,学习轻松;是擅长的科目,初中地理会考成绩较好;自己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甚至还有喜欢地理老师等原因。
可见,很多学生愿意选地理,主要是觉得地理学习难度小、有趣,自己的该科成绩相对较好,期望将来能有较高的高考分数,高三毕业能考到更好的大学,而没有较多考虑大学的专业选择、未来的就业需要和家庭就业资源等其他因素。
3.地理成绩情况海南省自2017级高中学生正式开启选课走班教学模式,2020年为首届高考毕业生,对比新模式前后高考分数情况,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以来,历年总分平均分呈下降趋势,与2019年相比2022年高考地理平均分下降了11.2分,2022年高考地理试卷综合题分值由原先的40分调整到了55分,但是得分却与历年分数相近,可见综合题得分比例下降更明显。
高考地理备考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地理备考的经验和心得。
高考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既考察了我们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备考经验。
一、基础知识要扎实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繁多,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打好基础。
我们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核心知识的掌握。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系统复习课本知识,做好笔记。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反复阅读、记忆,确保理解透彻。
2. 关注地理热点问题,拓宽知识面。
平时多关注国内外地理新闻,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做好错题集,总结经验教训。
在平时的练习中,遇到错题要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二、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不仅要求我们掌握知识,还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涉及大量的地图知识,我们要学会看图、识图、用图,提高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
2.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地理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练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做题。
四、积极参与模拟考试,查漏补缺1.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
通过模拟考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备考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2. 分析模拟考试中的错题,查漏补缺。
针对错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在高考中再次犯错。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1.明确考纲和重点:了解高考地理的考试大纲和重点,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考点和考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可以参考教材和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分析。
2.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地理的基础知识是备考的基础,要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定义、特点、原理和应用。
可以通过背诵基础知识点、做练习题、参加地理竞赛等方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4.做题练习和模拟考试:通过做题练习和模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提高解题速度和技巧。
可以选择高考真题、模拟试卷和习题集进行练习,同时要注重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5.多阅读地理相关文章和实地考察: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多读地理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地理现象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积极参加地理考察活动,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实践,增强综合素质。
6.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
可以将高考地理的知识点分成不同的模块,每天复习一个模块,定时进行复习总结和回顾,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
7.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地理是一门需要运用理论进行解答的学科,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解答,可以采用因果关系、对比分析、综合运用等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8.多做地理试卷并查漏补缺: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地理试卷,并及时查漏补缺。
通过试卷的练习,可以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情况,适时进行反思和调整备考策略。
9.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考地理要求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会将地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题的综合素质。
10.积极参加高考冲刺班或辅导:如果自学备考困难,可以积极参加高考地理的冲刺班或找专门的辅导老师进行辅导。
这样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问题解答,提高备考效果。
素养立意背景下的地理学科备考策略初探——以高考地理全国卷为例
素养立意背景下的地理学科备考策略初探——以高考地理全国卷为例摘要:2022年全国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卷地理试题贯彻素养立意理念,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关注时事热点,突出辩证思维和综合思维,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试题较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的目的。
教师深入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准确把握命题趋势,可显著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素养立意;地理学科;备考策略;初探;一、高考(全国卷)地理学科备考中的困惑1.“教考分离”现象较严重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改革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总要求,自此,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逐步转向素养立意。
全国卷地理试题则趋于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设置复杂地理问题,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试题难度较大,每次考试后,考生们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的都不考、考的总是新的,新的都不会”,究其原因,就是高考命题已经转向素养立意,而一线教学仍然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与高考命题趋势有较大差距。
2.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精准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件明确了课程标准在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老师们也深知其对教学的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课程标准是对教学要求的一种高度概括性表达,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
例如课标“1.4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必修一,2017版2020年修订)。
对于这条课标就存在明显不同的解读,识别3~4种地貌,是较大尺度的几种地貌,如流水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等,还是较小尺度的几种地貌,如冲积扇、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由于教师对每条课标的要求理解不够精准,导致教学过程也就千差万别,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教师培训课件:地理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
• 对应的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
• 划出一块地方,通过空间定位,分析相关要素空间配 置与组合状况,推理其可能的影响;读图技能
关键能力
• • • • 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观察、概括、表征空间格局的能力 分析、概括、比较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 描述、分析、归纳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规律 的能力 • 说明、分析、推理、评估地理联系及其影 响的能力
关键能力之一: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 能力
•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 分布的位置关系的观察、分析与归纳。
对地理位置关系的辨识
• 显性辨识——以高考试题为例 • 隐性辨识——以高考试题为例 • 如何辨识?有无“要领”可资遵循?
显性辨识
• 指直接要求考生描述一地地理位置的特 点。
2014年安徽卷: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 区域——认识人们如何通过组织区域实现对地
球表层复杂性的认识。
《地理知识的性质》一文的概括
• 在地理知识被建构时,认识具体的地方、区 位、时间、距离、边界就成为主要的内容。 最初推导出的概念包括:分布、排列、区域 、参考框架、方向、空间的等级等。较高层 次的概念包括格局、联系、传播、空间协作 、 密度和距离衰减等。
核心概念
涵盖的内容
选修Ⅰ-1自然地理基础: 陆地水体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 地理联系 选修Ⅰ-2区域发展: 大都市区的区域辐射功能; 之 空间关系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综合治理与保护 措施;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选修Ⅰ-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国际水资源共同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领土安全的影响;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固体废弃物跨国流动对中国环境安全的影响;
高三复习地理高考备考策略和复习方法PPT课件
B.尼罗河进D入丰水期
C.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第25页/共76页
(2010年全国大纲甲卷)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
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B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C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第26页/共76页
(2011大纲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
最大,对流最旺盛。第2题,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乙区域有湖泊分布, 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运动;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 气会强烈对流下升,产生强对流天气。
第28页/共76页
(2012年)图4示意长江中 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 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 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 11题。
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区域产业 活动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 点布局的影响
(1)一波流 梳理主干第12页/共76页
人文地理部分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路径及备考策略
素分析区域工业的区位条件,能透析不同区域工业区
位条件的差异,能基于不同的时空条件合理选择交通
图5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
质作用过程。
参考答案:略。
运输方式,
决问题的综合品质[3]。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地理学科
素养,必然是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具体的承载体的。结
合高考评价体系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
素养的基本内涵归纳如图 1 所示。
文在梳理地理学科素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
试题,对地理学科素养在高考中考查的路径和方式进
行探讨,
以期为高考备考提供建议。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
备考纵览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素养考查路径及备考策略
唐永强 1 ,刘树材 1 ,陈延松 2
(1.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山东 临沂 276700;
2. 山东省临沭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临沂 276700)
摘
要:学科素养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之一,其地位是“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
第 9~11 题)如图 3 所示,乌拉尔山脉
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
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
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
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
森林、
森林草原
图1
后的空间因素,
根据具体空间背景考虑问题,
包括空间
位置、
空间格局、
空间联系、
空间演变等考查维度[8]。
例 1(
. 2020 年高考全国文综 I 卷第 1~3 题)治沟
2024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
2024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2024年高三地理复习备考总策略一、把握知识线索,掌握主干知识强化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
高三地理内容多,知识面广,这给复习带来一定难度,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知识线索,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主干知识,然后整合、充实具体的知识点,对本部分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与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相适应。
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重在智能训练。
二、明确学科重点,学会举一反三毫无疑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试的重点。
不回避重点,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有些考点的重现率很高,对这些考点,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复习,反复训练,做到系统掌握,熟练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地理图像,归纳总结规律地图既是学习的工具,也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地理知识的考查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
以最新资料为背景进行试题设计,一些既能表现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分布、规律与动态变化,又能进行“图与数的转化”的地理等值线图、坐标图、结构图、平面图组合等,已成为近年高考地理命题的主要形式。
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凸现信息的获取和判断能力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色。
学习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典型图表类的专题训练,充分利用各种地理图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读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应进一步分析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成因。
地理图像不仅能反映地理事物的现象和分布,还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树立牢固的地理空间概念,达到获取地理知识的目的。
高考地理注重培养十大能力
高考地理注重培养十大能力1.印象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印象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明白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2.评释和区分地理概念的能力[能力要求]地理概念是反应地理事物本质特性和本质关联的知识。
是理解地理原理,剖析地理特性,总结地理纪律的条件条件。
弄明白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最为要害的。
3.描述和概括地理事物空间布局与成长变化的能力。
[能力要求]概括是描述的条件,概括要善于抓住地理事物中的本质与要害。
描述则要善于运用地理述语与具体事象的有机连合,表达要简洁、准确与范例。
4.判读和填绘各种舆图及示意图的能力[能力要求]能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舆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路线或漫衍区。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和剖面图等。
5.剖析和使用各种文字、数据、图表信息的能力。
[能力要求]能使用和剖析各种文字、数据标记、统计图表等各种资料、举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鉴别、推理与评价。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略的地理图表的能力。
6.掌握我国地区特性,理解国情,国策及国土整治措施的能力。
[能力要求]要求在熟悉我国各地区的地区特性与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以及相应的地理国策,明确我国各地区的成长优势与偏向,及相应的国土开辟与整治措施。
7.掌握世界地区和主要国度的能力[能力要求]要求考生剖析掌握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典范国度的地理特性。
8.掌握基本的地理谋略与逻辑推理要领。
[能力要求]能举行简略的地理谋略和逻辑推理,并能举行文字准确、条理明白、逻辑严密的表述。
9.运用地理原理与纪律,举行简洁的推导剖析和定性说明的能力。
[能力要求]能理解地理基本纪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标题举行综合剖析;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看法,比较和剖析地理事实质料,简洁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纪律和原理。
10.正确剖析评价人地干系,并尝试创造性地评释和办理地理标题的能力。
[能力要求]要求能正确地运用地理学阐明的生齿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成长的看法,剖析和评价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历程中取得的成功阅历与失误之处,并发起相符科学理念和人文物质的办理办法。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
备考纵览
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 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该试题属于地理过程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辨识 过程顺序、分析过程成因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读图 析图水平,即从试题所给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 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该试题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 藏玄机。试题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地理信息。 通过提供区域图,同时也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考查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成因、金沙江中沙金形 成的地质作用过程。隐含考查了水文水系及地形地 质等特征。对地理事物间的关联性(板块运动—断裂 —河流—矿产出露)、地质作用的过程(矿石—外力作 用—流水搬运、磨蚀—沉积、富集)考查得淋漓尽致, 以时空综合的地理视角考查地理事象的变化及成因, 关注了考生的过程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指令词用 到了“解释”“简述”“说明”等,中心词主要是“原因” “过程”,考查方向明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 维、综合思维的考查要求较高。
①并列排布
②横向错列排布
③自由排布
④纵向错列排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 I 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 春季盛行风 B. 夏季盛行风
2021 年第 8 期
25
备考纵览
分论证或深入探究,从而形成合乎逻辑、客观理性的 结论。
例 4(. 2020 年 高 考 全 国 文 综 Ⅲ 卷 第 37 题 第 4 小题)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 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 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
研究高考试题,务实高效备考——高三地理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高三地理备课组在县教科所的安排下,全县高三地理全体老师于8月6日参加了高三第一轮复习高考备考研讨会。
在这次研讨会上,孙文华专家同二中生物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试题命题特点、2022年高考命题方向,介绍了一些有价值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为我们指导迷津,受益匪浅。
体会如下:一、收获与思考1.对高考试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关注国家发展,落实立德树人。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典型案例;要在课堂教学和练习试题的选择上,体现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2)加强地理实践,解决生产问题。
弥补学生生活体验差、缺乏劳动的缺点,在教学中多举实际生产的例子,如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能学以致用,解决真实性的生产问题,体现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
(3)重视地理过程,提升思维水平。
地理过程是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科的逻辑推理,还原、再现地理现象、反映地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无结构思维到多点、关联结构思维发展的内容依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地理推理的训练。
(4)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呈现出开放、综合、灵活、多样的特点,要减少死记硬背、猜题押题、要避免题海战术“机械刷题”。
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发性思维,对于新的地理问题,要鼓励学生用创新的观点去解决。
(5)重视基础学习,厘清学科概念。
地理的基础主要指地理的必备知识,是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情境或学术问题情境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和素养都是空中楼阁,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准确记忆,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本套试卷中“产业”、“企业”概念不清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理清学科概念,掌握学术术语。
2020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
2020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2020高三地理高考备考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大检阅,考前复习的质量是决定考试成绩的关键。
考前复习与平时的学习相比,是查缺补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的过程。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大检阅,考前复习的质量是决定考试成绩的关键。
考前复习与平时的学习相比,是查缺补漏、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主次分明地进行复习的过程。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1、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
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特别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老师可以对每一类型的区位因素构建模式,学生先记忆强化模式,再结合似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
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复习时间安排具体如下:7.1——9.30复习中国地理10.1——111地图,等值线和地球11.1——12.1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2.1——12.10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差异12.10——12.20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12.20——1.1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1.1——1.10城市空间结构变化1.10——2.10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2.20——3.1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3.1——3.5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理信息技术3.5——3.15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2、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高考备考地理的复习建议及策略
高考备考地理的复习建议及策略高考来了,地理科目的备考做好预备了吗?地理的复习建议能关怀大家更有效率的复习。
下面由学习啦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备考地理的复习建议及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关怀!高考备考地理复习建议一、充分利用地图及地理图表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奇异,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学问。
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特殊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育,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学问体系,通过地理学问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育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育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把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学问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育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学问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爱惜、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进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索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地图是地理学习中一种特殊的教科书,考生可以从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学问,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图有很多种类:①地理分布图,这是地理图像系统中所占比例最大、类型也很冗杂的一种。
主要有政区图、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工业基地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图(如北方地区矿产、铁路和城市分布图)。
②地理统计图表,包括等值线图、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③示意图,地理示意图多种多样,用简明形象或直观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进展演化规律,一般包括地理原理图、地理过程图、地理关联图、地理模式图等。
2024届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3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 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必备知识: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
本方法
13
“四层”——考什么?(考查内容)
价值引领 素养导向
指明考查的方向和 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决定考查的深度与 广度
要求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 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使高考考 查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契合。
14
高考评价体系内在的三条逻辑线
核心价值金线——“无价值,不入题”
绕立德树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2、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3、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核心素养区分功能
4、核心价值引领,增强合格公民责任感
5、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生成性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 为呈现解题 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 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
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
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2023在高考的备考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复习感到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开始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复习备考高考地理的方法策略,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的方法一、读图、析图法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关键,地理复习中的图包括各种地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统计图表、系统联系图、综合景观图、原理示意图、地理模式图、地理漫画等等,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地图的分析方法。
地图是地理的第一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说,其重要性要胜过文字的描述。
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抓住了地图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应用,就抓住了地理复习的关键。
(一)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在复习中,凡是能够在图上找到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如:地形、气候、河流、物产、城市规划、工业区布局等等),都应该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来掌握,并把相应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变记文字为记图,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的图形。
使记忆更牢固、更持久。
(二)掌握地图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研究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首先要分析这个地理事物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
如果是点状的地理事物,我们就着重从它的归属来分析,如一个工业城市是一个点状的地理事物,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分析它属于哪个国家、哪个大的工业区或工业带、哪些交通线的交汇处、哪个地形区、气候区、布局模式等等,从归属的角度来分析它;如果是线状的地理事物,我们侧重分析它做为边界的特征及意义,它具有界定地理事物的功能,如太行山是山西省、河北省两省的分界、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秦岭-淮河界线更是典型:温度带、干湿区、南北方、水旱地等等,还可以从延伸的角度来进行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某铁路线上有哪几个特大城市、工业区、地形区、气候的干湿区等等;如果是面状的地理事物,主要从相邻或包含关系考查其相互关系。
这样,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层层分析、点点联系,就能迅速形成心中地图,巩固相应知识。
新课标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新课标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1.明确考纲和重点在备考之前,首先要熟悉高考地理的考纲和重点,明确知识点的范围以及重要性。
可以通读教材,了解每一章节的内容,同时可以参考往年高考的试题,分析哪些知识点经常被考查,哪些知识点与其他学科有交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明确备考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建立复习计划明确目标之后,就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复习计划。
可以先根据考纲和重点知识点,制定一个整体的复习计划,确定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复习方法和复习内容。
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逐步细化为每日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
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点的再次理解和梳理,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3.多维度学习除了课本外,考生还需要多方位获取信息。
这包括查阅参考书籍、参加各类地理知识培训班、积极参与地理类学术讨论等,以增加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通过观看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和节目,如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大型纪录片制作的地理记录片等,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拓宽知识的范围。
4.灵活使用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记忆,还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可以尝试多种复习方法,如归纳总结、绘制思维导图、模拟考试、讲解给他人听等,以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
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和资源,如地理题库、地理在线课程等,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5.经常自测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经常进行自我测试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定期进行模拟考试,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
要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梳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不仅有助于复习效果的提升,也有利于在考试中更加从容应对各种题型。
6.注重实践应用新课标高考地理备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要有清晰的复习目标和规划。
希望以上的备考复习策略能帮助到正在备考的学子,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复习策略
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复习策略作者:***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21年第10期[摘要]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紧紧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实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有进”的目标。
文章针对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复习,提出如下策略:落实高考评价体系;重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夯实基础,建构主干知识体系;强化应用性,提升关键能力;遵循知识脉络,编制思维导图;手不释图,重视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复习;山东卷[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8-0095-022017年,山东省成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是山东省实施新的高考制度的第一年。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相比全国卷有很大变化,由山东省自主命题,由原先的文综卷地理部分到单独成卷,另外试题结构、内容比重、试题风格、试题难度以及考试时间等都有所变化。
一、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的特点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精心选材、创设情境、巧妙设问,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了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立德树人理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例如3、4题涉及“农地杨树化”,土地流转代表着我国农村土地的改革方向;5、6题涉及“同城化”,体现了我国城镇化的伟大成就;8、9题涉及“珠峰测量”,体现了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11、12题涉及“上汽集团发展”,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19题涉及“黃土丘陵沟壑区沙土治理”,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立足地理学科本质,聚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1、2题涉及“滑坡体”,考查了地理事物的时空演化规律;12题本质上考查了经济因素对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影响;16题中的永昌盆地内湿地与下游水库的关系问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13—15题给出了两类不同山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综合考查两区域的地理差异;17(2)题对“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的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对锋面系统产生降水的原理的应用;18题“可可种植”和19题“沙土治理”等则从实践的视角,要求考生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发展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较小尺度上的山风和谷风;中国北方山区阴 坡和阳坡的热力差异产生了因蒸发差异导致的 水分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植物组合和长势。
上位一点儿的“关联”
把世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 ——区域认知
对区域认知应如何理解?
• “区域认知”,应包含“用区域的 方式认识”和“对区域本身的认识 ”两个方面的涵义。
• 如何“组织区域” 呢?
对区域本身的认识
• 筛选区域的特征,比较和揭示区域差异与地域 分异规律,发现区域之间的关联,评价区域开 发的条件与方式,探讨区域协作和交流的机制 ,总结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与空间规 律。
• 需要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加以认识 。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
【核心素养】
2020-2021年新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先锋】
2020-2021年新高考专题研究
【独门秘籍】
2020-2021年新高考满分指导
【原创领军】
2020-2021年新高考命题预测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突出问题
• 选择材料,设置情境展开教学 • 这是命题方式,不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 该方式的突出弊病在于其“避重就轻”,未抓
热力、水分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
• 地表热量、水分平衡是地理环境中一切 自然过程的驱动力。
• 在一定热量条件下,地理环境中自然过 程的形式和强度取决于辐射平衡及其与 降水量相互关系。
热力差异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地理 尺度,并出现在不同的地理现象中
• 在全球尺度上,比如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引致的 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由六大地理问题衍生出的核心概念
• 地理位置与分布 • 地理特征与差异 • 地理因果关系 • 地理过程 • 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联系) • 人与环境的关系
微观一些的论述
• 法国地理学者马东尼提出地理研究的原则,包括: • 分布的原则:即地理研究的现象,应能在地表找寻其分布。
即:找寻分布是“看空间”的重要内容 • 调合的原则:地理现象非孤立的,必须明了其与整个空间的
如何梳理地理核心概念? 路径:
从地理学思想出发进行梳理
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 根本思想方法
地理都从空间看什么? 地理如何看空间?
地理都从“空间”看什么
• 它在哪里? • 它是什么样子的? • 它为什么在那里? •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它产生了什么作用? • 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
跨海大桥的建设问题。在哪里建设?那里的自 然(人文)地理特征或条件导致建设成本高?
安徽2015
• 图9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 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 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 温-4.7℃。
• 简析巴音布 • 鲁克湿地的 • 形成条件。 • (14分)
白昼短一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怎样的 如何分析、推理影响一地自然 环境特征的因素?显然,学会 如何分析、推理是关键。
分析、推理是以基本地理原理、规律、方法的灵活 运用为保障的。启示:地理原理、规律方法才是教 学的最关键之点。
本本题题实实质质是是白白令令海海峡峡的的自自 然然地地理理特特征征对对人人类类活活动动影影
用区域的方式认识
• 将“区域认知” 理解为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 的一种策略和视角,即:面对极其复杂的地球表 面,将其“分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分”——组 织为区域。(区域是“地球上显示了重要元素的 内部一致性与周围地域的外部差异的地方” )
• 组织区域是为了方便进行空间概括,进而使“地 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井然有序”。
2014年43题(课标2卷自然灾害)
• 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 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 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 然原因。
地理知识丰富而“驳杂”,但绝不是杂 乱无章的。知识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 必须高度关注地理知识关联性与结构化的 梳理。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响以响的徒的分分步析析跨。。越白令 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 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 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 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调和与配合。看个体与整体之相关——空间联系(地理联系 ) • 互关的原则:此现象与其它现象间之相互关系,必须找寻。 • 看要素间、人地间相互关系(地理联系) • 因果的原则:即现象之因素。看因果关系(地理联系) • 演变的原则:即现象的动态过程。看地理过程
例如,地球表面极其复杂多样,有“地 球表面没有两个地方是完全相同的” 的说 法。可用“地表差异” 对此加以概括。
?
?
?
地表差异
?
?
热力(水分)差异
地质作用
地表差异
距离
对地方的创造 与发展人口源自移 产品贸易梁进社教授的总结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
• 热力差异是三大自然地理过程的主要驱 动力。
• 热力差异是形成地表多样性景观的主导 因素。——热力差异的作用可以发生在 不同地理尺度,并出现在不同的地理现 象中。
住教学的最关键之点 • 教学要善于抓住“关联性与结构化”这个关键
。
2017年文综2 37题
•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 ,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 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 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 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 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 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地球如此之大: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393千米
组织成区域以认识复杂的 地球表层
组织成区域以认识复杂的 地球表层
具体案例:新疆自然地理特征的认识
组织区域 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
地理内容的关联性与结构化 的路径是什么?
通过梳理地理核心概念 把握某类内容认识的“方法论” 由此进一步确定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