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
单 元
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 导
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 语
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
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学 习 目 标
一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字词, 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句。训 练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 2.分析文意,把握文中的人 物形象,更好地理解孔子 “礼治”的思想。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
古代有地位的人除了有名有字外,还有号。 号有人号和自号之别。人号,是由他人对己的称呼。 但要值得别人称号,必须具备受人特别尊敬的条件。先 秦时男子的尊称常用伯仲或公、翁、子、父、甫等等。 称伯仲是有区别的:二十称伯仲是敬而不尊;五十称伯 仲,既表示恭敬,又表示尊重。公、翁、父是对尊老的 敬称。子是对男子的美称。甫即傅,犹如今天的师傅、 先生。自号,多以各人的性情、志趣、爱好和处境而定, 可以随时随地增加。
曾皙:姓曾, 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 西,名赤,字
子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姓仲, 名由,字子路,
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 名求,字子
有。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
中国古人的姓名包括姓、名、字、号四项。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它产生于母 系氏族社会。那时,婚姻只在不同的母系氏族之间进行, 一个氏族内部不能通婚。因此,为了“别婚姻”、“明 世系”、“别种族”,就出现了姓的概念。后来,由于 子孙繁衍,原来的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 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便是氏。在奴隶社会,只 有贵族男子才可称氏,而女子和贫贱者不得称氏。战国 以后,姓氏融合为一,平民百姓都有了姓氏。
文化常识
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 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 “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诗》、《书》、《礼》、《乐》、《易》 、 《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哂之(其言 不让)
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 以哉?” 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年长;乎,于。 ③毋吾以也:毋,不要;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以,用。 ④居则曰:居,平日、平时;则,就。 ⑤不吾知:不知吾。知,了解。 ⑥如或:如果有人。如:假如。或:无定代词,有人 ⑦则:连词,那么,就 ⑧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动词,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 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 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 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 《春秋》。)
文化常识
冠礼
冠礼在古代礼仪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礼也叫 “成丁礼”或者“成人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 一项重大典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被称为“礼之 始也”。冠礼之所以被称为“礼之始”是因为其表示青 年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人而存在,其表现为具有了可以 继承父业,拥有婚丧嫁娶、掌管家族的资格,言行举止 都需要以“礼”为准则,正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步 入礼制社会之中。所以冠礼是青年进入社会的标识,是 “成人之道”,被称为“礼之始”。加冠的年龄一般在 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所以以"弱冠"代称20岁。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
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古人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 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 女子十五岁许婚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因而有 “幼名冠字”的说法。
字由名演化而来,且与名的意思有机相联。命字方 法有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与义相反(如公 孙黑,字子皙)、连义推想(如朱张,字子弓)、以物 连类(如孔鲤,字伯鱼)等。
初朗 步读 感课 知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思考: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 或 知 尔, 则 何 以 哉?
子路:“千乘之国”,“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பைடு நூலகம்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 同”,“愿为小相”
文化常识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弟子和 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 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 想的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 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 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 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 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侍奉。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①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 ②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 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③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乎:于,在。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④加之以师旅:有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 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⑤因之以饥馑: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为,治。比及:等到。 ⑦且:连词,并且。 ⑧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