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对仗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唐·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颈联)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唐· 崔颢《题潼关楼》颔联)
• 郭锡良:“古人没有现在的词类概念,讲 究的是虚对虚,实对实,虚词和实词分辨 得比较清楚。实词和虚词内部则常有变通 之处。用今天的语法术语来解释,那就是: 凡用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成名词; 凡用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成 一类;凡用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 词看成一类;凡用作状语的,一般都可以 看成是副词。”
格律诗的对仗
• 对仗,也叫对偶。这是一种把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安排在一起,来表现 一定意义,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 汉民族追求一种对称的审美情趣. • 讲究对仗,成为格律诗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显著特点。 袁枚《诗学全书· 卷一· 论近体》:“近体 有律诗。调平仄,拘对偶,严如法律也。”
• • • • • • •
偏正结构:
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
(卢纶《夜中得循州司马侍郎》颔联)
王孙草上悠扬蝶,少女风前烂漫花。
(薛逢《长安春日》)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沈佺期《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颔联)
• • • • • • •
主谓结构相对者: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孟浩然《裴司士见寻》颈联)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颔联)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王諲《除夜》颔联)
• 一般来说,律诗和排律十分讲究对仗,绝 句对仗的要求并不严格。 • 诗歌讲究对仗,是从南北朝开始的。 • 赵翼《瓯北诗话· 卷十二· 七言律》:“自古 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于是 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然汉魏以来,多尚 散行,不尚对偶。自谢灵运辈始以对属为 工,已为律诗开端。”
一、对仗的位置
•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 (杜甫《南邻》颔联) • 格律诗对仗,还要求句子成分相同。要求 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 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 •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工对与宽对
• 格律诗十分注重词语的对仗,尤以名词的 对仗最为讲究。往往要求对仗的名词必须 同类。名词又分为许多门类。这里介绍王 力先生划分的十四个小类。 •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器物 • 6、衣饰 7、饮食 8、文具 9、文学 • 10、草木花果 11、鸟兽虫鱼 12、形体13、 人事 14、人伦
• 一般说来,在格律诗的四联之中,中间两 联讲究对仗。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没有 严格的要求。 • 岑参《高冠谷口招郑鄠》 •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 崔颢《行经华阴》 •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 • • • • • • •
动宾结构相对者: 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 (李商隐《北青萝》颈联)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杜甫《将赴荆州寄别李剑州》颔联) 复句相对者: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张均《岳阳晚景》颈联)
•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 (刘禹锡《荆州怀古道》) • 以上举例,是就整句的结构而言的,但是, 这种情况下是比较少见的。如果就一句之 中的局部结构而言,其要求也是一样的。 • 所谓相同的结构形式对仗的要求也不是绝 对的。有时候,不同的结构方式也可以相 对。
•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 有时候,颔联也可以不对仗。就这样,全 诗就只有颈联对仗了。 • 孟浩然《早寒有怀》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 • • • •
有时候,首联也有对仗的。 杜甫《遣意二首》(之二)
• • • • • •
也有全诗四联都不用对仗的。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二、对仗的要求
•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字面相对,基本规则是 实对实,虚对虚: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 对虚词。 • 许浑《金陵怀古》 •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三、对仗的句式
• 就对仗的句式而言,其基本要求是利用结 构相同的句式来构成对仗。即并列结构对 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 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 • 并列结构相对: •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 (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也能赊。
• • • • • •
有的尾联也用对仗。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 • • • •
有时候也有全诗四联都对仗的。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 •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颔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首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颔联)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刘方平《秋夜呈皇甫冉、郑丰》颔联)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赠别严士元》颔联)
特殊的对仗技巧
• 古代诗人为了追求对仗工整,还创造了一 些特殊的对仗技巧。 • 这里主要介绍“借对”和“流水对”。 • 借对:是利用汉字所具有的一字多义或者 二字同音的特点而构成的对仗。又分为借 义对和借音对两种情况。 • 借义对:是利用汉字的多义性的特点而构 成的对仗。一字有两义,诗句中表义是用 甲义,而借其乙义(另一意义)来对仗。
• • • •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余晖。 牧人驱犊归,猎马带禽归。 (唐· 王绩《野望》中二联)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唐· 吴融《闲望》首联) • 凤驾北归山寂寂,龙旗西幸水滔滔。 (唐· 许浑《骊山》颈联)
• 古人所谓的实词、虚词,都有一定的变通 之处。只要它们在句中的作用相同,往往 也就可以相对。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 (唐· 杜甫《春宿左省》颔联) • 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 • (刘禹锡《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中别墅》 颈联)
• • • • •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不见》颈联) 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元稹《赠严童子》颔联) 如果是句中自对同时又两句相对,也被认 为是工对。 •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 (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 临眺》颔联) • 工对的情况毕竟是比较难得的,更多的是 宽对。宽对相对于工对而言。要求是:只 要用来对仗的词语词性相同,就可以了。 •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 (张渭《送裴侍御归上都》颈联)
• 此外,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也自成 一类,很少与其他词语相对。
• • • • • 同类的词语相对,通常称为“工对”。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沈佺期《杂诗》之三颔联)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白居易《余杭形胜》颔联)
• • • • •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颈联)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之一颔联) 此外,被人们平列并称的词语,如“诗” 与“酒”、“兵”与“马”、“金”与 “玉”、“人”与“物”等等,虽不属于 同一小类,也视为“工对”。
•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孟浩然《归终南山》颈联)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 • • • •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颔联) 黄陵:黄陵庙,又称二妃庙。 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 (白居易《尝黄醅新忆微之》)
• 借音对:利用汉语中的同音现象所构成的 一种对仗。一般多见于颜色对。 • 借“清”为“青”: •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 (马戴《送人游蜀》颔联) • 西山白雪三城戎,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野望》首联)
• • • • • • • • •
借“沧”为“苍”: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州。 (刘长卿《松江独宿》) 借“皇”为“黄”: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 (刘长卿《新安奉送穆谕德》颔联) 借“下”为“夏”: 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张乔《试月中桂》第二联)
• 流水对:这是诗人巧妙地把一句话分成两 句,出句与对句在意思上是相承而连贯的, 必须联系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但同时却又在字面上形成对仗。这两个条 件同时兼备,便是流水对。 • 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李白《春思》颔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