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三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语文网为你整理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1、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元初,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1. 融合:元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元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学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创作出了很多融合了北方与南方文化特点的作品。

2. 戏剧:元代的戏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戏剧主要有元曲和皮影戏两种形式。

元曲以剧情曲折、音乐优美、表演生动而著称,其表演形式也对后世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享有盛誉。

3. 小说:元代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代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元代小说主要有民间故事、宫廷传奇、史话等,这些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曲:《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爱情传奇戏剧,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在元代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珍品。

2. 皮影戏:元代的皮影戏以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独特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打白骨精》是元代著名的皮影戏剧,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皮影和声乐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神怪传奇故事。

3. 小说:元代的小说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聊斋志异》是元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以神怪、鬼怪为题材,富有超自然的想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写义士抗暴的故事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 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绪论)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

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

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

”(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

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P187-188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

2031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

元代文学备课笔记

元代文学备课笔记

第一部分元代文学绪论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可以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十四年。

元代的历史是比较短暂的,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三段。

在这一段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作家与下层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文学创作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同时,群众的接受情况,又制约着文学的创作,促进了作家审美观念的变化。

凡此种种,都表明元初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民族压迫与融合文化的沟通都市繁荣思想活跃儒生不幸的遭际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统率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两洲。

其后,窝阔台灭金,忽必烈灭宋,以大都(今北京)为政治中心,建立起以蒙族贵族为统治主体的大一统政权。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国土空前辽阔。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它对广大汉族地区的占据和统治,明显具有民族掠夺性质。

例如元军南下攻宋,官兵嗜杀,大肆抢掠,“财货子女则入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

据《元史·食货志》载:京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这说明元代的统治者最大限度地依赖江南汉族人民所创造的财富,以维持其享受和统治。

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蒙古人最尊,南人最贱。

政府中军政大权,由蒙古人独揽。

元朝的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

”(《元史·刑法志四》)终元之世,民族对立的情绪未见缓和,加上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因此,社会一直激烈动荡。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名词解释: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

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
1.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

2.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

3.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

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

4.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

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元代文学整理

元代文学整理

古代文学(元代部分)名词解释1.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说佛书。

讲史,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2.讲史话本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取经诗话》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名卷分若干段,数量不等,凡17段。

每段均有标题;其末尾必有诗一首或二、三首,总括该段故事内容,揭示佛法无边、信佛则逢凶化吉的宗旨。

就“诗”与“话”的关系看,“话”是主体,演说蕴含佛理的故事;“诗”是一种辅助手段,便于听众或读者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取经诗话》叙述唐僧一行六人,往西天求请大乘佛法。

取经队伍由六人增至七人,但除唐僧、猴行者外,其馀诸人并无名姓称谓。

猴行者神通广大,已成为故事的主角。

各段故事有详有略,其中不乏精彩的片段。

《取经诗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说经话本的风貌,也反映出中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交流、融会的情况。

4.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是相对于有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

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宫调的特点。

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5.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白马郑”(出自周德清《中原音韵》)。

关汉卿杂剧内容丰富,揭露黑暗,歌颂斗争和历史英雄,个性鲜明,结构巧妙,语言本色,风格激越奔放。

元代文学诸论知识点罗列

元代文学诸论知识点罗列

元代文学诸论知识点罗列一、元朝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零六年至一二三四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蒙古王朝灭金、统一中国北方。

第二阶段,一二三四年至一二七六年,蒙古统治中国北方的时期:由灭金再到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第三阶段,一二七六至一三六八年,蒙古统治整个中国:由灭南宋至明王朝的建立。

元代文学主要指的是后两个阶段的130多年间,包括各民族人士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

二、元代的社会与文学民族压迫与融合(一方面,汉族受到外族的压迫,一方面外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合流),都市的繁荣,培养出思想活跃的文学。

三、民族压迫与融合在元朝,人被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蒙古人第二等级为色目人,西夏人西北各族,各种西域的商人第三等级为汉人,长江以北原来处于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和女真人等第四等级为南人,原南宋的汉人四、由于民族的压迫,所造就了读书人的不幸1元朝建立后近八十年中,几乎停止科举考试。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才重新恢复了科举考试。

三年一次,但50年中只考了7次2儒生地位下降,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3结识并认同了同样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即杂剧演员),组成了书会——书会里的文人便被称为“书会才人”五、叙事文学尽管在民族矛盾上没有化解,但是在叙事文学上仍然兴盛,逐渐让叙事文学成为主流。

叙事文学的兴盛的原因:1话本小说的兴盛2戏剧的繁荣3戏剧的演出和体制4北方戏剧圈5南方戏剧圈六、元代文学常态1元杂剧的兴盛,作品(存目):600余种;作品(有剧本流传): 162种2元散曲的繁荣,别集流传:张养浩、乔吉、张可久、汤式隋树森《全元散曲》: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

3诗文创作丰富,《全元文》:作者3200余人,作品35000多篇,字数2800万左右。

《全元诗》中收录的诗人有4000多个,收集的诗约12万首。

为何繁荣;叙事文学杂剧引领元代文学发展,抒情文学诗词文退居二线。

元代文学笔记

元代文学笔记

第四章话本小说一、基本知识1、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2、话本:就是宋代说话人说话(说书)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1、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宋代的讲史话本主要有《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等。

2、宋代小说话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宋代小说话本一般为短篇故事,多表现现实生活,其中爱情和公案题材比较多。

作品人物多为下层百姓中的平凡人物,形象鲜明,颇具个性色彩,善于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女性形象塑造尤为成功,如《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等。

情节安排曲折生动,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基本运用白话,通俗简明,生动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3、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参考答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展开故事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模式后来成了白话小说的经典叙述方式。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明清小说、白话小说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名词解释国朝文派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部分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部分重点整理

元绪论:1.元代历史: 1271——1368 元代文学:1234——13682.元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①从元代文学开始,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取代传统的抒情性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②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也因此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由“温柔敦厚”转向“自然酣畅”。

3.元代的叙事文学主要包括说话、戏曲、说唱等三种主要形式。

元代的抒情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曲三种。

4.关于“说话”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侯白的笑话集《启颜录》。

5.宋代耐得翁《都城记胜·瓦舍众伎》中,将宋代的“说话”分为四种:小说(以讲说爱情、鬼怪、公案传奇故事为主)、说经(以讲说佛经故事为主)、讲史(以讲说历史兴衰战争故事为主)、说合生(以即席指物为说解的一种滑稽技艺)。

6.现存主要的宋元话本代表作:小说话本:《西湖三塔记》、《错斩崔宁》、《碾玉观音》、《包龙图断冤》等。

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经话本: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7.宋元话本的思想内容:(1)以爱情为题材,肯定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渴慕,并赞扬他们的坚贞。

(2)以公案为题材,揭露官员的腐败无能,同时也对百姓所受的苦难寄予同情。

(3)以历史兴衰为题材,借古喻今。

(4)揭露社会现实,表现女性对男女平等与个性自由的强烈要求。

8.盛行于金元时期的说唱形式是诸宫调,又叫“搊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的首创者是宋代的孔三传。

诸宫调是将多种宫调的曲牌连缀成一套来演说一个故事,中间往往插入说白,是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说唱。

现存宋元“诸宫调”文本,全本只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残本是《刘知远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

9.元代戏曲形式包括杂剧和南戏两种。

戏曲创作和演出分为南北两个戏曲圈。

北方戏曲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南方戏曲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等,延及到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中国古代文学之元明清文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之元明清文学笔记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二章关汉卿一、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的领袖。

二、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种。

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社会剧,有《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第二类是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颂扬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的爱情风月剧,有《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第三类是采用历史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的历史剧,有《单刀会》、《西蜀梦》等。

一、《窦娥冤》的思想内容《窦娥冤》是关汉卿最为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作者直接把《搜神记•东海孝妇》这个故事移植到吏治腐败的现实社会之中,但摆脱了一般公案剧或清官戏的窠臼,包容了更丰厚的思想内涵,具有了更强烈的批判功能。

此剧主要写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纯洁善良的普通妇女的悲剧命运。

通过窦娥这位无辜女子被封建礼教、泼皮无赖、贪官污吏戕害致死的悲惨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和官吏的凶残贪酷,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勇敢不屈的抗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复杂矛盾及真实面貌。

二、《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 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

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

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

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

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2. 作者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营造出浓郁的悲剧氛围,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窦娥冤》深刻地揭示了窦娥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与必然性,反映了封建社会具有本质意义的重大问题,主题鲜明,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而窦娥在刑场上的三桩誓愿竟然一一应验,以及结尾的鬼魂诉冤与清官断案,显然是超现实的幻想性描写,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美好愿望,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深化了主题,使作品的悲剧气氛更加浓重。

金元明清文学史笔记

金元明清文学史笔记

第三本第六编元代文学(公元1279-1368年)1、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类作品。

从配乐曲词的角度来说,它们可以统称为I曲,而且同属于北曲系统的乐曲;从文学分类原则来说,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是诗歌——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关系密切,字句更为参差的自由诗。

元曲内容:元曲在内容上大多代表中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散曲风格明快活泼,杂剧风格多样,因此成为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

2、元曲:①杂剧:戏剧②散曲:新兴的诗歌体裁3、特点:一般都可以合乐而歌,一般指的是北曲第一章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第一节一、中国戏曲的久远渊源1、以先秦俳优、唐参军戏为代表的滑稽戏俳优、伶优、倡优(滑稽戏谑、乐器、舞蹈)2、以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歌舞、唐宋元曲为代表的歌舞戏唐代的歌舞戏:唐代带历史性的歌舞表演有了很大的发展,演员自演自舞,反映了歌舞戏有叙述体想代言体发展。

3、以六朝俗讲、唐变文、宋诸宫调为代表的讲唱文学。

总之,上述的各种戏曲形式,都对戏曲的发展成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元杂剧的产生和元末南戏的成熟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过最早的戏剧雏形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固定的演出场所:1、互瓦舍(互肆):宋元大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2、勾栏:古代戏剧演出的舞台和剧场二、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1、是在南北宋之交,在南方兴起的南戏2、是金末流行于北方的北杂剧(元杂剧)---成熟与山西河北一带,12-13世纪第二节一、元杂剧兴盛情况1、作家作品多,名家名作多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六大家:王实甫、乔吉)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西厢记》王实甫、《倩女离魂》郑光祖2、演出遍及全国南北的许多城市3、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员二、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1、经济恢复,城市繁荣提供了戏剧繁荣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2、尖锐的社会矛盾,丰富了元杂剧深刻的思想内容;3、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形成了有较好文学素养而又极为贴近人民的杂剧创作队伍;4、国家统一,交通发达,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杂剧的发展;5、杂剧是新兴的文艺形式,在当时是反应复杂斗争,使人民娱乐的一种更好的艺术形式。

元代文学笔记

元代文学笔记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说一、几个时间节点1、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

2、1234年,窝阔台灭金。

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4、1279年,元灭南宋。

5、1368年,元朝灭亡。

元朝时间:90年左右,短命的朝代。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1234—1368,约130多年二、元代社会简况1、疆域辽阔。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横跨亚欧,国力强盛;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2、经济繁荣。

忽必烈恢复农业、重视手工业,交通发达(漕运、海运)、商业发展,都市繁荣(大都、杭州、泉州、温州),市民阶层扩大。

3、政治特征。

民族压迫:将国民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歧视、压迫、不平等;阶级压迫: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地租、高利贷、赋税,吏治腐败、贪赃枉法、社会混乱。

民族情绪、反抗意识强烈。

4、思想文化特征。

提倡各种宗教:佛、道、回、基督;儒学、理学削弱。

儒学失去精神统治地位。

科举长期废止(1315年恢复),知识分子失去仕进机会,沦落社会底层。

促进俗文学发展。

三、元代文学形式1、元曲:杂剧、散曲。

杂剧:北曲流行区域北方大都一带;前期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后期作家郑光祖、乔吉。

元曲四大家:关、马、白、郑。

南戏流行南方,最初流行温州一带,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著名作家:高明(《琵琶记》)散曲: 元代出现的新诗体。

分小令、套数两类。

小令:单支曲;套数: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组曲。

散曲前期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散曲后期作家:张可久、乔吉、睢景臣。

2、元代诗词文总体走向衰落诗:宗唐,受宋诗影响。

作家前期:刘因、卢挚、赵孟頫;后期:萨都剌、杨维桢、王冕。

词:宗宋词。

宗苏轼、辛弃疾;宗周邦彦、姜夔。

前者:刘因、萨都剌;后者张翥。

散文:以唐宋韩愈、欧阳修为学习对象。

代表作家:姚燧、虞集。

四、元杂剧的渊源、形式和体制(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形。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爱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爱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爱情剧较为优秀,如《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铁崖体:元代后期的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元代文学 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笔记整理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 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第二节 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 叙事文学
1、 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1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
(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
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 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之元代文学要点归纳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之元代文学要点归纳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幻灯片4元代文学概况●元曲●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幻灯片5●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幻灯片6●关于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

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选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

●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金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200多人,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

幻灯片7●南北方戏剧圈:●(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

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

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幻灯片8●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元代文学史读书笔记一、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的特点•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学形式的创新与演变1.2 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朝的建立与背景•蒙古族的文化传统•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元代散文与词章2.1 元代散文的特点•形式多样性•体裁丰富•内容思想的表达2.2 赵孟頫与元代书画•赵孟頫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元代书画的发展特点2.3 元代词章的发展•元曲的繁荣与兴盛•先秦诗学与元代词章的关系•代表作家与作品赏析三、元代戏曲与传奇3.1 元代戏曲的兴起•元代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文献价值与意义3.2 元代传奇剧本的特点•传奇剧本的结构与形式•传奇剧本的艺术魅力•典型作品的分析与解读3.3 元曲与元杂剧的比较•元曲的特点与风格•元杂剧的演变与创新四、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4.1 文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元代文学思想的特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4.2 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元代文学对明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在后世的意义与价值五、元代文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5.1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历程•早期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近年来的研究进展5.2 元代文学史研究的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学术界的关注与合作情况以上是对元代文学史的一个概览,我们深入探索了元代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元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形式特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元代文学史仍将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启示和文化价值。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摘要:
1.元代文学概述
2.元代戏剧的发展
3.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
4.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
5.总结
正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元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文化交融,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元代戏剧的发展】
元代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

杂剧以北方曲艺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民间性和喜剧色彩;南戏则以南方曲艺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文人气息和悲剧色彩。

【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
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多样,有露天演出、剧场演出等。

其中,露天演出为主要形式,剧场演出则较为少见。

此外,元代戏剧的演出还伴有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

【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
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曲艺为基础,注重音乐性和表演性;二是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强调真实性和生活性;三是以喜剧和悲剧为主要类型,突出情感表达和戏剧冲突。

【总结】
元代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出形式和体质特点都为后世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元朝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元朝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元朝,文人墨客纷纷著书立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元朝的读书笔记摘抄入手,对元朝的文化特点进行探讨。

二、元朝读书笔记摘抄1. 《元史·地理志》摘抄一:元朝疆域辽阔,北至北海,南至南海,东至日本海,西至中亚。

元朝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使边疆地区得以稳定。

摘抄二:元朝实行行省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行省,由中书省管辖。

行省制度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更加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 《元史·食货志》摘抄一:元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农业生产,禁止民间私铸货币。

这使得元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摘抄二:元朝对盐、铁、茶等商品实行专卖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 《元史·选举志》摘抄一:元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科目分为经义、词赋、策问、论、诗、书、算等,选拔出的官员多为儒生。

摘抄二:元朝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乡试、会试、殿试等环节,直接选拔举人。

4. 《元史·刑法志》摘抄一:元朝实行“法从轻”的原则,对犯罪分子实行宽大处理。

这使得元朝的刑罚较为宽松。

摘抄二:元朝对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5. 《元史·天文志》摘抄一: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精确计算了地球公转周期,为后世天文观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抄二:元朝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为后世天文观测提供了重要工具。

6. 《元史·音乐志》摘抄一:元朝音乐家马致远创作了《汉宫秋》,描绘了汉武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成为元曲的代表作。

摘抄二:元朝音乐家关汉卿创作了《窦娥冤》,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元朝文化特点探讨1. 民族融合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宽容政策,使得各族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二,韵部的区分和诗词不同,口语发生变化;
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四,对仗的变化较多,有三句对、四句之间两两相对;
五,句式变化大,更加层次不齐
六,可以添加衬字,字数从一字到十字不等。
总的来说,其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比词来的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又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散曲的语言特点:
1.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呀之类的语气词;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的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元杂剧和金院本等毕竟有质的区别,到了元杂曲,才成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
代言体是成熟的戏剧的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但却具有真实感的戏剧场景。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的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到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绪论)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

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

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

”(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

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P187-188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

2031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原地区都得到发展,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局面。

第二节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一、叙事文学1、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

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

因此在他们为自己的才能谋出路的时候,找到了书会。

在书会中,他们接受两宋以来讲唱文学的传统,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写各种讲唱文学脚本。

因此元代的知识分子地位都比较低下,他们熟悉大众的日常生活,了解百姓的情感,又由于他们大都饱经苦难,对社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思考。

因此他们的创作,能够代表一个时期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而他们毕竟是饱学之士,创作水平要高于一般的民众。

由于“书会才人”参与到讲唱文学的创作,在作品中展示了他们的才学、思考和真感情,因此使元代的叙事文学很快就大放异彩,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超越传统的抒情文学,成为了一个时代标志性文学。

中国文学史在此时完成了它的转型。

2、叙事文学兴盛的表现元代最有成就的文学创作是杂剧,不但杂剧家大多是“书会才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而且他们创作的作品多,社会影响力巨大,同时这些作品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窦娥冤》《西厢记》等即使在今天,也几乎是家喻户晓)。

除了杂剧,南戏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元代形成的戏剧传统,对明、清两大的戏剧影响深远。

二、抒情文学元代的抒情文学也在继唐宋有所发展,表现是散曲的出现。

散曲是比诗词更为灵活的韵文抒情体,它的出现,给文坛带来了一定的新气象。

但传统的诗词,尽管在元代也有创作,其成就不可与唐宋同日而语,显出了寂寥的总体倾向。

第三节元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元代文学的总体倾向是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评北曲(散曲和杂剧)的审美风尚是“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有文采又不晦涩,通俗又不流于粗俗),徐渭评南戏“句句是本色语”(《南词叙录》),余阙《柳待制文集序》评元代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况周颐评元词“伉爽清疏,自成格调”,这些评语,是从各种文体出发,说的都是元代文学自然本色的特点。

元代文学显示出一种朴素美,这是元代文学非常鲜明的审美特征。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一、说话艺术1、说话:是唐宋以来一种表演艺术的专用名称,始见于唐代。

“说话”就是口传故事,它向上可以上追溯到神话时代,近年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东汉后期汉灵帝的“击鼓俑”(满面笑容,张口扬枹fu2——鼓槌,栩栩如生)是表演时的生动形象。

隋代和唐代都有文献记载有说话艺术的存在。

到了宋代,说话艺术空前发达,在大城市里都设有专供表演用的瓦舍、勾栏(据记载,东京东南角就有三处瓦舍和五十多处勾栏,勾栏中最大的表演棚可容纳数千人),还出现了专门说某种“好话”(故事)的专业艺人(说《三分》的事霍四究,讲《五代史》的是尹常卖),宋代的说话呈现出鲜明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的特点。

2、说话四家:四家的名目,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是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为主;说经就是演说佛书;讲史就是演说前代兴废征战之事;这三种都是以叙事取胜,合生以表演敏捷见长。

说话的家数,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3、话本:通常认为说话人的底本就是“话本”。

这个名称也可能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除了说话人的底本,话本还有两个来源:一是以说话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整理人一般是比说话人有更多的知识和学养,整理出来的故事往往文字更通顺,情节更合理,内涵更丰富,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二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改编的通俗故事,如《大宋宣和遗事》。

根据鲁迅的提法,文人按照话本小说的体制,自编的故事,被称为拟话本,如《二拍》中的大部分故事。

根据说话四家的划分,话本可分为小说话本、讲史话本、说经话本三种。

二、小说话本1、现存的小说话本:教材202。

主要见于《熊龙峰小说四种》、《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等书。

其中我们要学习的是《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2、小说话本的体制:文体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构成部分。

入话是小说的开端部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相联系,如《崔待诏生死冤家》(《碾玉观音》见《警世通言》卷八)以春归诗词开篇,引出郡王因惜春带着家眷游春,遇到秀秀,并买她为奴,主人公登场,故事就正式开始了。

二是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题旨有关系的小故事,行话说:“权做个‘得胜回头’”。

(《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入话的设计,是说话人为了安抚早来的观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技巧;当然也有引导观众领会题旨的目的。

正话是话本的主体,优秀的作品都具有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的特征。

结尾是在正话之后,以一首诗总结故事的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收场”之类的套话作结。

3、小说话本的分类:(1).爱情小说,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

(2).社会问题小说,其中以公案小说为主,如《错斩崔宁》。

(3).豪侠小说(4).神怪小说4、小说话本的艺术特色:第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是小说话本的突出特点。

小说话本非常重视故事情节的安排,在展开叙述故事时,努力做到有层次的介绍,并随时有益地为以后情节的发展进行铺垫,使情节发展自然而又井然有序,尽管头绪繁多,却能将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

善于使用伏笔,造成悬念,增加情节的曲折性,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二、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

小说话本中许多优秀的篇章,都成功地做到了用白话来描写社会日常生活,叙述骇人听闻的奇闻逸事,并用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它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叙述社会日常生活,对当时社会上的人情世态,做出生动的描绘。

《错》作者对错斩崔宁的一番议论: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

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

冥冥之中,积了阴骘,远在儿孙近在身。

他两个冤魂,也须放你不过。

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

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第三、小说话本还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描写人物时,善于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言行来刻画表现人物,如《闹》周胜仙初遇范二郎:心里暗暗地喜欢,自思量道:“若是我嫁得一个似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当面挫过,再来那里去讨?”正思量道:“如何着个道理和他说话?问他曾娶妻也不曾?”……你道好巧!只听得外面水盏响。

女孩儿眉头一纵,计上心来,便叫:“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

”那人倾一盏糖水在铜盂儿里,递与那女子。

那女子接得在手,才上口一呷,便把那个铜盂儿望空打一丢,便叫:“好好!你却来暗算我!你道我是兀谁?”那范二听得道:“我且听那女子说。

”那女孩儿道:“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作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

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

”这范二自思量道:“这言语跷蹊,分明是说与我听。

”……随即也叫:“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糖水来。

”卖水的便倾一盏糖水在手,递与范二郎。

二郎接着盏子,吃一口水,也把盏子望空一丢,大叫起来道:“好好!你这个人真个要暗算人!你道我是兀谁?我哥哥是樊楼开酒店的,唤作范大郎,我便唤作范二郎,年登一十九岁,未曾吃人暗算。

我射得好弩,打得好弹,兼我不曾娶浑家。

”卖水的道:“你不是风!是甚意思,说与我知道?指望我与你作媒?你便告到官司,我是卖水,怎敢暗算人!”作品分析:小说话本中以爱情小说和公案小说最受欢迎。

①《碾玉观音》中的人物分析:★秀秀:是宋代小说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新的表现:△行为上——大胆泼辣地追求爱情。

爱憎分明,对所爱的,爱得火热,致死不变;对所恨者,会恨彻骨髓,必欲报仇而后快。

△审美上——秀秀身上,有一种让人感到痛快的淋漓尽致的美,她出身下层,大胆泼辣,对自己向往的,一点也不含蓄的直白地表现出来。

对自己追求的东西,十分强烈顽强,即使做了鬼魂也不放弃。

这是此前的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的。

(文学史中为爱情奋斗做出牺牲的女性如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渝,但却十分懦弱;霍小玉——向往不切实际的爱情,尽管执著,却没有办法和能力保全爱情)★崔宁:与秀秀相比,崔宁展现了另外一种性格特征。

他是民众中老实忠厚的代表。

他和秀秀一样,向往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但他表现得不够大胆、主动,甚至十分怯懦、畏首畏尾。

其原因大致有三:第一、与人物性格有关,任何时代都会有这一类型的人。

第二、与处境有关,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只能服从于命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