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塘江大桥75年不塌说开去

合集下载

申论热点:塌掉的是桥还是良心

申论热点:塌掉的是桥还是良心

申论热点:塌掉的是桥还是良心【背景链接】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

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

但是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网友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神马道理?试题预测:杭州钱塘江大桥74年不倒,而钱江三桥引桥通车才14年就塌了,你怎么看?【参考解析】修桥铺路向来是人间美德,每座横跨两岸的桥梁,不仅给人们带来出行的便利,更多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交通事业发展最快,桥梁工程的投入年年递增,技术水平也突飞猛进,按常理讲,现在的桥梁不说外观设计,单表质量也应该比几十年前的要好吧,但是事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

最近,钱江三桥引桥倒塌了,它才通车不到14年,而同处一江之上的钱塘江大桥,经历74年风雨,依然岿然不动,我想这不是资金、技术问题,但也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而是企业良知问题,更是部门监管的不到位。

首先,急功近利、利欲熏心,使一些企业只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仅忽视建筑的文明意义,连最基本的桥梁安全都要排在成本后面。

房屋如此,路桥也如此。

其次,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不愿意用心去做一件事。

茅以升将修桥当做百年基业去做,建造出了一座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质桥梁,而现今中国不乏优秀的桥梁建设者,但却很少有人将修桥当做事业,设计寿命百年的桥梁,实际质量标准连20年都不到,这一对比,对比出了老一辈桥梁建造者对桥梁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对比出了当下一些“塌桥公司”良知和责任的缺失。

另外,此现象不仅反映出一些桥梁修建者良心和素质的问题,也反映出我国桥梁质量监管体系的缺失。

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以及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监管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桥梁工程事关民生安全,事关子孙后代,无论是负责具体实施的修建者,还是起着监督管理作用的国家职能部门,都应当格外重视,并真正用心去设计和建造一座座利国利民的“坚强”的桥梁。

钱塘潮涌带不走的故事

钱塘潮涌带不走的故事

COLUMN专栏小康 INSIGHT CHINA69出于一种不可言说的预感,茅以升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

钱塘潮涌带不走的故事好读书,不求甚解;喜说文,不激不随。

为保证大桥质量,茅以升对每一道工序都无比苛刻,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座桥上的28万颗螺钉,颗颗都能承载千斤。

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建造的现代化大桥绝不比外国人的差。

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大桥正式通车。

在苦难和战火中,钱塘江上崛起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根钢铁脊梁。

据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的89天里,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就可以再建5座大桥。

最繁忙的一天,铁路机车运行达300多辆次,公路汽车通过2000多辆次。

更是通过大桥,疏散了近百万难民。

“七七事变”后,出于一种不可言说的预感,茅以升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他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

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

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自己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

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

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标示出来。

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

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

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挨的一天。

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

钱塘江大桥读后感受

钱塘江大桥读后感受

钱塘江大桥读后感受
今天我们学了《钱塘江大桥》的课文,哇塞,我觉得特儿感动!这座桥呀,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课文里说,设计师茅以升爷爷和工人叔叔们一起克服了好多困难儿,比如海水拍打桥墩,“哗啦啦”地超级大声,工人们都得站稳才不被冲下去。

我想,他们可真勇敢!
还有呀,茅爷爷说,咱们中国人就得自己动手建大桥,不能总靠外国人。

我觉得他说得太棒了!造桥的叔叔们顶着太阳,“呼啦啦”地挥着锤子和铁锹,“叮叮当当”地干活,连休息都不多。

我要是也能帮忙就好了!
最让我难过的是,抗战的时候,大桥被炸了,但茅爷爷说,那是为了保护国家,我觉得特别舍不得,但也特别佩服他们!
现在钱塘江大桥修好了,每次我看到桥,我都觉得它特别坚强,就像一个守护我们的英雄。

我以后也要像这些人一样,勇敢又厉害!哼哼,长大我也要造大桥!
—— 1。

2013年长沙政法干警面试模拟题(一)

2013年长沙政法干警面试模拟题(一)

2013年长沙政法干警面试模拟题(一)文章来源:/html/zhengfaganjing/1、钱塘江大桥建成至今75年仍在使用,而另外两座桥,其中一座正在修建的桥,不到一年便倒塌了,另外一座使用两年也倒塌了。

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名师深度解析】1、钱塘江大桥建成至今75年仍在使用,而另外两座桥,其中一座正在修建的桥,不到一年便倒塌了,另外一座使用两年也倒塌了。

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综合分析类【核心考点】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近几年我国倒塌桥梁的频发原因的正确理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答题要点】1. 钱塘江大桥的屹立不倒和不到一年便倒塌的桥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 分析桥梁坍塌的原因以及负面影响;3. 提出解决对策,例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监督,健全问责机制等。

【参考答案】从战乱到和平年代,钱塘江大桥经历了半个世纪后仍然屹立不倒,75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

与钱塘江大桥相比,近几年来屡屡发生的桥梁垮塌事故似乎更凸显这座75岁老桥的伟大,让倒塌的“豆腐渣”桥梁无地自容,也让我们开始关注和怀疑这些桥梁的质量问题。

桥梁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们的存在不仅使得交通变得通畅,在很多情况下,更是经济交流和发展的命脉。

钱塘江大桥经历岁月沧桑、战火纷飞,依旧伫立不倒,如今还超期服役。

但近几年因车辆超载和洪水暴雨而垮塌的大桥,却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通车仅仅几年就出现桥梁垮塌的情况,致使车辆坠落,造成人员伤亡,让群众出行成了问题,也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未能摆脱公众对这些大桥是“豆腐渣工程”的怀疑。

近几年来,在GDP理念的感召下,各地方政府开足马力修建各项基础设施,盲目的求发展却常常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城市管理者在建设中的冒进,建设部门在规划和建筑中的短视,工程建设时滋生腐败,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成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

这些坍塌的桥梁冲击着群众的眼球,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

对于事故的频发,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管理部门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更严厉的问责。

中国铁路桥梁的里程碑——钱塘江大桥..

中国铁路桥梁的里程碑——钱塘江大桥..

中国铁路桥梁的里程碑——钱塘江大桥“桥梁工程”选修课已经结束!老师留下论文作业,内容是自选古今中外任意一座桥梁,对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以及论述!在课堂上老师介绍了很多古今中外典型,且别具特点的各种类型的著名桥梁,而对我最具吸引力的还当属我国的“钱塘江大桥”,其中的缘由是以前在课堂之外对“钱塘江大桥”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本人特别崇拜该桥设计者茅以升老先生。

五一假期期间我又对“钱塘江大桥”进行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使自己近乎又热血沸腾一次!还有一年的时间自己即将大学毕业,如果有幸从事桥梁专业方向的工作,我想这次对“钱塘江大桥”深入的了解将会对我以后的工作有一定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对“钱塘江大桥”进行全面介绍和论述。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

截至2012年9月26日,“75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1870天,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一)建桥背景钱塘江自古就是一条凶险之江。

上游时有山洪暴发,下游常有海浪涌入,若遇台风过境,浊浪排空,势不可挡;提及高达5至7米的钱塘江大潮,更令人生畏,这是其一;再者,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钱塘江无底,当然它不会是无底的,但是,江底石层上有极细的流沙,深达40余米,在上面打桩,十分困难。

故而在早年,杭州人若说起某件事绝对办不成时,就会说:除非钱塘江上架起一座大桥。

在黑暗的旧中国,有几座现代化的大桥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造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造的,蚌埠淮河大桥是英国人造的,沈阳的浑河大桥是日本人造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造的……难道中国人真的不能自己造现代化的桥梁吗?茅以升在蓄势待发中,机遇终于等来了。

2013年公务员考试备考:热点速递0930

2013年公务员考试备考:热点速递0930

2013年公务员考试备考:热点速递0930一、幼儿园为防男孩女性化,设“父亲会所”造纯爷们【热点概述】针对“男孩女性化”问题,某幼儿园专门成立“父亲会所”,希望引入父亲的力量,在男孩成长中注入阳刚之气,打造一批纯爷们儿。

据该园欧园长介绍,由于家庭的生活环境中常年以女性带养者为主,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生活以女性教师居多,由此生活模式而引发的“男孩女性化”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根据该园的规划,下一步他们将组建父亲足球俱乐部,父亲踢球,孩子当球童,感受父亲的阳光帅气。

此外,园方还会要求父亲们每月至少来接送孩子四五次。

“父亲要和孩子建立密切关系,才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老吴点评】自2010年《拯救男孩》一书出版以来,“男孩女性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所以男孩女性化,大致有三层含义:身体上,男孩不再皮实,素质下降;心理上,男孩不再坚强,变得脆弱敏感;学习上,男孩成绩不再拔尖,“阴盛阳衰”很普遍。

结论是:必须要拯救男孩了!我倒是觉得:男孩女性化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是男权主义思维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其潜台词是:男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学习上,就是要比女人强!男人当自强,女人当自强,人人当自强,男女要平等!二、杭州钱塘江大桥服役75年,炸药不放对都炸不掉【热点概述】昨天,茅以升设计的杭州钱塘江大桥度过75岁生日。

它已超龄服役25年,近60年桥体零事故,其坚强让人感慨。

大桥养护员说,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仍能正常使用。

【老吴点评】毛主席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两个字。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里写道:“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相比于阳明滩大桥等“其生也勃,其亡也忽”的豆腐渣大桥,钱塘江大桥屹立75年而不倒的秘诀,恐怕就是“敬业”这两个字!三、南京纪委书记:用900多项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热点概述】昨天上午9点,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龙翔走进人民网“反腐倡廉在线访谈”演播厅,详解反腐倡廉“南京模式”,坦露30年反腐经历背后的真实心声。

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茅以升和中国建桥事业负笈苦学矢志建桥儿时的茅以升,一叶扁舟辞别故乡镇江,来到南京求学。

10岁那年的端午节,秦淮河赛龙舟,观者挤塌文德桥,溺死多人。

时在南京思益学堂读书的茅以升闻之,心中萌生建桥之愿。

1911年,16岁的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预科。

是年秋,辛亥革命席卷华夏,不少同学投笔从戎的壮举,使得血气方刚的茅以升在教室里再也坐不住了。

1912年秋,孙中山先生亲临唐山路矿学堂,在演说中谆谆告诫同学们,中国革命的成功,决不是仅仅需要一支武装大军,而是同时需要武装和建设这两路大军。

从那以后,茅以升暗暗立下誓言,当一个中国的桥梁专家!为了这个誓言,他朝夕苦读,大学4年的总成绩名列全校榜首,为了这个誓言,他苦读一年就攻下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学位。

毕业前夕,康乃尔大学名教授贾柯贝邀他留校做助教,茅以升推辞了。

他告诉教授,他想去学习造桥的真本领,将来好报效祖国。

面对茅以升的婉拒,贾柯贝教授不但没有生气,甚至还更喜欢这位学生了,因为他轻名利而重事业,始终把祖国放在心里。

于是,教授亲自推荐茅以升到匹兹堡桥梁公司去实习。

茅以升喜出望外,这个公司无论在桥梁工程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实力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每天白天,茅以升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学习绘图、设计、木工、钣金、油漆等各种工种的造桥所必需的全部知识。

晚上,他又赶到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桥梁系去上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19年10月,茅以升的30万字的博士论文《桥梁框架之次应力》被全票通过,获得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首名工学博士。

1919年12月,茅以升博士满载知识和荣誉,登上远洋轮船,毅然返回自己的祖国。

历经艰险建桥钱塘然而,学成归国以后,由于客观上种种因素,茅以升只能在学校里讲造桥、教造桥。

整整13年没能接触到大的工程。

这令茅以升痛心不已!机遇终于等来了。

1933年3月,茅以升接到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的杜镇远和时任浙江公路局局长的陈体诚两位老同学的电函,请他主持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

毛概论文(精品)-桥坚强何以复制

毛概论文(精品)-桥坚强何以复制

桥坚强何以复制从钱江大桥76岁生日谈起理性分析之前我们先来感性的看一些最近发生的事件日前,钱塘江大桥迎来了75岁生日,杭州举行了“钱塘江大桥通车75周年纪念大会”。

以四次被炸而修复、超龄服役25年、近60年桥体零事故、至今每天通行汽车过万辆等傲人纪录,钱塘江大桥写下了现代桥梁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无愧于网友们给予的“桥坚强”称号。

其实不仅仅是钱江大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今1400年的赵州桥、桥龄54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桥龄43的年南京长江大桥、桥龄110年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桥龄75年由德国公司设计的宁波奉化江上灵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放心好桥,甚至小到一个乡芦山县宝盛乡境内一座叫做宝盛大桥的桥也经受住了地震与爆炸的洗礼。

据报道“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大桥的主拱圈基本完好,只是在山上滚落的巨石的冲击下,主拱圈的腹拱出现了几条裂缝。

尽管如此,这座桥还能承受普通车辆的通行压力。

当施工人员用烈性炸药爆破挡在桥面的巨石时,巨大的爆炸力依然未对大桥造成实质性伤害。

“巨石被炸成碎石,但下面的大桥纹丝不动,非常牢固。

”然而在充满复杂的中国大地上,既出矗立着经千百年风雨而弥坚的“桥坚强”,但也不乏触目惊心的“桥脆脆”“桥塌塌”。

有媒体统计,自2007年起,全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桥梁发生事故,共致182人丧生,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不到两个月就有一起事故发生。

特别是近日哈尔滨一座通车刚一年的桥梁发生坍塌,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讨论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近年来的桥坍塌事件。

2012年8月24日晨5点30分许,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发生坍塌,四辆大型货车坠桥,3人遇难5人受伤。

完工于2011年11月6日,总投资18.82亿元2012年3月12日晚上9点45分左右,娄底最大的一座桥——三大桥,位于涟水河河面的部分出现下塌此桥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2011年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馆大桥北端发生垮塌事故,一辆旅游大巴车(闽H30953)坠入桥下,当场造成1人死亡,22人受伤。

钱塘江桥—茅以升

钱塘江桥—茅以升

钱塘江桥—茅以升“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话就是我国第一代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说。

1937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大桥——钱江大桥的铁路桥通车。

建造此桥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水流湍急,打桩困难;江面宽阔,搬运困难,而且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日军多次狂轰滥炸,但是茅以升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工程始终没有停止,反而加快了。

铁路桥的提前通车为支援上海保卫战作出贡献。

11月17日,公路桥又正式开通,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公路两用桥诞生。

然而,就在开通的前一天,茅以升接到密令,最高当局要炸钱塘江大桥。

12月23日傍晚,“轰”一声巨响,建成仅89天的钱塘桥腾起缕缕冲天烟柱,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通途瘫痪。

看完此记录片,我感慨万千!来杭州读书快两年了,原来钱塘江桥有如此的历史背景。

同时,我非常佩服茅以升的建桥才能和他的果断。

是他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座现代大桥,使外国人不敢轻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而且节约了国家大量聘请外国桥梁专家消耗的财力。

在面临杭州人民生死存亡之际,他毅然选择了炸掉费尽艰辛刚建成才89天的钱塘江大桥。

数万人的心血就这么毁于一旦,怎能不让人痛惜啊!而且铁路桥通车才仅仅三个月暇,他饱含泪花、心如刀绞地说:“这真比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还不忍下手啊!”的确,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但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茅以升知道,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造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炸桥为阻挡日寇的侵略铁蹄。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茅以升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他充满的霸气,“不复原桥不丈夫”一语点出了他内心的澎湃,充满了中华男儿的满腔热血。

他这么说,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1949年5月,杭州解放,茅以升又来到杭州,翻修大桥。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桥历经战火,又傲然屹立钱塘江上。

如今钱塘江桥仍然横跨在钱塘江上,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重要交通要道。

如今交通便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桥梁快速的崛起。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_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_

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攻打 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 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 备工作全部就绪。但过桥的难民众多, 因此直到傍晚5时,日军骑兵扬起的尘 烟已然隐隐可见,茅以升才命令关闭 大桥,禁止通行,实施爆破。
你们看右图,钱 塘江大桥桥头远 远走来日军骑兵 队,茅以升下令 炸桥。
• 上图:日军在炸断的大桥边警备
• 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 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 天。 •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 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并赋诗一首: •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方涵宇
茅以升
江苏镇江人,是我国著名 的桥梁专家、教育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 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钱塘江大桥
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造这么坚固的大桥吗?
一年一度,端午节到来的时候,秦 淮河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茅以 升9岁那年,他也想去看龙舟比赛。可是 当天晚上,茅以升突然肚子疼,没法去 看比赛。可就在那天晚上,站在文德桥 上的观众太多了,桥身无法承载,突然 之间竟轰隆隆地一下子坍塌下来。好多 好多的人就这样跌落在河里,有些人下 去了就没有再上来……
躺在床上的茅以升被这惊天动地的 祸事震惊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 理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 造非常非常结实的大桥。从此以后,茅 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他只要见到桥 总是注意观察桥面桥桩, 久久不肯离去。 母亲有些后怕:要是儿子去了,他可能 也会挤上那座文德桥,可能也会掉进河 里,甚至可能……
让我们高兴地告诉茅以升爷爷: 现在,钱塘江上又建起了许多新的 现代化大桥。

茅以升所造钱塘江大桥屹立74不倒 从未大修过(整理精校版)

茅以升所造钱塘江大桥屹立74不倒 从未大修过(整理精校版)

茅以升所造钱塘江大桥屹立74年不倒从未大修过素材汇编0724 1755据新华社电钱江三桥引桥塌了。

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

但是与它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网友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神马道理?设计时速20公里,如今跑到百公里钱塘江大桥连接风景区和钱江南岸,是一座双向车道双层钢桥。

沿着人行道走一走,就能看出大桥已经上了岁数,桥墩上和护栏底部,弹痕随处可见———它被大规模炸过三次。

现在钱塘江大桥日通行超过一万辆,火车超过150辆。

“茅以升修桥的时候,是按照20公里的时速设计的,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

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

”研究钱塘江大桥史的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钟光明说,“70多年过去了,在这座桥上,动车可以跑到时速120公里,汽车也可以跑到时速100公里,40吨、甚至60吨重的汽车也在桥上跑,的确是非常神奇。

”钟光明说,放到今天的标准来看,钱塘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

“工程班子每次为大桥做完评估,都肃然起敬,当年是真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在做。

”“炸药放不对位置就炸不掉的桥”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

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刷一层漆。

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

“我说一件事,你就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牢固。

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

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钟光明说。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只留下残存的桥墩。

人生之桥 名为奋斗

人生之桥 名为奋斗

人生之桥名为奋斗作者: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0年第41期滔滔钱塘江上,矗立着多座大桥,最早一座是钱塘江大桥。

该桥建于1937年,毁于战火,1948年修复,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实现了“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豪言。

它的设计者,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的茅以昇。

茅以昇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时,仅用一年就取得硕士学位。

在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时,挤时间到桥梁公司实习。

其博士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中的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1920年,茅以昇回到祖国,在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执教……之后于1933年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地理环境复杂,杭州有句歇后语:“钱塘江造桥——办不到。

”这里江涛汹涌,每月都有大潮水。

遇到狂风、暴雨、大潮“三碰头”时,狂风巨浪,极为凶险。

工程之难难以想象:江底淤泥又滑又厚,木桩一打就裂;600吨重的沉箱一入激流,犹如脱缰野马乱窜;日军飞机也空袭不断。

茅以昇毫不退缩,他说:“钱塘江大桥的成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能不能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事!”1937年9月26日清晨4时,一列火车从钱塘江大桥上隆隆驶过,两岸一片沸腾。

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打破了外国桥梁专家“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的谬论。

通车不久,茅以昇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昇忍痛执行了命令。

抗战胜利后,茅以昇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昇又参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如今,武汉长江大桥虽已超过设计时限,但仍然能正常通车,安全无恙。

千百年来,历代人民辛勤而聪慧地在水深风急、波涛激荡的河流上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美观的大桥。

对我国有记载以来修建的各种桥梁,茅先生作过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著成《桥梁史话》。

他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文笔清新朴实,字里行间,我国古代桥梁悠久的历史、卓越的成就、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在世界桥梁史中的崇高地位跃然纸上。

2023年《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_4

2023年《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_4

2023年《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2023年《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1在浩瀚的历史长空,那些熠熠生辉的似乎都是些大名人、大英雄。

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辛勤地劳作着,成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浙江南部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

他脚踏实地,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了人民的好支书,受到人民的尊重而家喻户晓。

请看:当他由于劳累过度,生命危在旦夕时,村民们一天内自发筹集了近7万元手术费挽救他快要被死神夺走的生命;当他动手术时,村民们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赶到医院,并在手术室门口整整等候了9个小时;当他康复出院回家时,所有村民到村口迎接,就像过年一样放起了鞭炮。

一个穷山村的村民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他们的村支书记呢?真使感到敬佩不已。

村民刘光淼秋天开拖拉机压坏了脚,郑九万不但为他垫付了几百元的医疗费,而且帮他家收土豆,补种冬麦,还送给他50元买补品。

刘松雨说起支书也是禁不住哽咽了起来:“21年前,我家房子遭了火灾,支书把我们一家安排到住房宽敞人家里住,还送粮食,然后支书亲自上山砍柴,下窑烧砖,平地基,帮我家盖房子。

在我家整整忙了28天啊,可直到我们住进新家,支书也没有吃过我家一口饭。

”刘良仁当年撇下两老外出谋生,一天傍晚,家里老父亲突然发高烧,老郑背着老人赶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把他送到镇卫生院救治,使他脱离了危险。

刘良理在山西亏了本,老郑就劝他回家靠种养致富。

为了给刘良理凑一笔启动资金,老郑卖掉了他家里养的一头大肥猪。

那一年台风毁掉了鸡棚,老郑再一次站出来,替他家担保贷款3000元,帮他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郑九万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他人而忙碌,真不愧是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读了这本《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后,使我们学会了要爱身边的每一位人,学会全心全意地为人们服务。

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把我们那纯洁的爱心和快乐献给人们,为人民做个小小勤务员。

2023年《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读后感2人生中也有北斗星吗?有,是它,带领我们找准人生的北斗星。

关于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通用7篇)

关于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通用7篇)

关于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通用7篇)关于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通用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的关于钱塘江大桥的作文(通用7篇),欢送大家分享。

每天上学,我都要经过六和塔、经过钱塘江大桥,就是钱江一桥。

听爸爸说,钱塘江大桥已经有77岁了,它是一位叫茅以升的爷爷在1937年建成通车的,而且还是公铁一体的双层钢结构桁梁桥。

整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局部,正桥十六孔,架设在十五座桥墩之上。

桥梁下层通火车,上层通汽车及行人。

它的建成,连接了钱塘江南北两岸,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也促进了南北两岸的经济交流。

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现代化大桥,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建成后第89天,由于日寇的侵略,为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爷爷亲手炸毁了钱塘江大桥并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8个字,直到抗战胜利才得以修复,1953年,大桥重新恢复使用。

经历80年的风风雨雨,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

它见证了日寇的铁蹄、见证了杭州的解放、见证了经济的增长,见证了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正生机勃勃地大步迈进!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

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钱塘江大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为贯穿钱塘江南北交通,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八日开工,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

桥长一千四百五十三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局部。

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

古稀老桥的75年坚守

古稀老桥的75年坚守

古稀老桥的75年坚守
陈楠枰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预期承受火车承载轴重50吨,汽车载重15吨,通行时速20公里,使用期限50年。

75年过去,这个年逾古稀的“老翁”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仍坚强超期服役。

“老翁”每日扛起的不仅是数万奔驰的汽车、时速超100公里甚至200公里呼啸而过的百余辆火车。

更是扛起了中国人“钱塘江上能架桥”的自主尊严,扛起了中华民族“我能行”【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陈楠枰
【作者单位】《交通建设与管理》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3.33
【相关文献】
1.坚守军事医学研究前沿阵地的古稀"士兵"——记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王德文 [J], 吴志军;郝成涛
2.“老桥精神”的坚守与延续——评张承志小说《老桥》 [J], 邱桐
3.潜心修志多彩生活古稀老人的追求与坚守——记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退休干部韩刚 [J], 张网;
4.老桥拆除吊车支腿集中力作用于实心梁板分布方式的可靠度分析——以东流港老
桥拆除施工为例 [J], 方向升
5.老桥拆除吊车支腿集中力作用于实心梁板分布方式的可靠度分析——以东流港老桥拆除施工为例 [J], 方向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谁最该向“炸不坏”的大桥致敬

内蒙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谁最该向“炸不坏”的大桥致敬

内蒙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谁最该向“炸不坏”的大桥致敬今年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的75岁生日。

杭州举行了隆重的“钱塘江大桥通车75周年纪念大会”,纪念这座75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的经典桥梁。

国内航天、桥梁、铁路、公路、建筑等方面的院士、顶级专家等500余人举办了相关专题报告会;杭州图书馆还专门创作出版了《钱塘江大桥1937》一书,向那些为了国家桥梁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前辈们致敬。

(9月27日《今日早报》)一座桥梁,受到如此兴师动众的礼遇,不是桥梁专家们闲得无聊,实在因为它契合了当下时代的一种饥渴:在用不了几年就问题迭出的“桥脆脆”大量存在的今天,在五年里37座桥梁垮塌、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吞噬人命的当下,在一个月前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垮塌事故原因还揪扯不清的背景下,一座“桥坚强”犹如一面“照妖镜”,让林林总总的豆腐渣桥、问题桥无法藏身。

所以,“桥坚强”的生日,更应是“桥脆脆”们的耻辱日,每年大家都要致敬一回桥坚强、祭奠一回桥脆脆,这是人心所向。

今时今日,科学技术更发达了,建设工具更先进了,建筑材料更多样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可咋就造就了那么多“骨质疏松”的桥梁?而钱塘江大桥建造的那个年代,啥条件都不好,还经历过多次炮火轰炸,怎么就能经历数十年风雨而屹立不倒?在这样一座“良心桥”面前,所有的托辞都羸弱如薄纸,放不上桌面:看看这几年那些垮塌的桥梁,有说被车辆超载压坏的,有说暴雨洪水冲垮的,有说年久失修导致的(其实不过十来年),还有的运沙船碰一下就塌掉了……这问题那问题,从来不愿承认桥梁本身设计的问题、建筑质量的问题,也没有人真正被追究责任。

真该把那些为桥脆脆们做调查结论的人都拉到钱塘江大桥面前,让他们问问自己的良心。

知耻而后勇。

在75年的桥坚强面前,设计者应该感到羞愧,茅以升昔日为了质量,现场调查精心设计历时数载,现在专家们为了配合建设单位的进度,多大程度上还能坚守专业精神,视设计如生命,恪守“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的信念?在75年的桥坚强面前,建设者应该感到羞愧,费用不少,却层层发包,层层剥皮,抢时间、省材料,千方百计自肥,出了事连责任人都找不到。

2019高考语文备考作文素材:“为国捐躯”的“桥坚强”

2019高考语文备考作文素材:“为国捐躯”的“桥坚强”

2019高考语文备考作文素材:“为国捐躯”的“桥坚强”
素材运用一座经历数十年风雨仍然坚固的“桥坚强”,在开国大业中能够粉身碎骨,为国捐躯;在建国征程中,也能够默默奉献,甘之如饴。

话题拓展牺牲精神、重塑、能屈能伸
2017年夏天,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坍塌,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

但是同处于钱塘江上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所建的这座著名的钱塘江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仍然正常通行,且从未大修过。

然而,这座大桥在建成第89天时,曾由茅以升先生协助炸毁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大桥初建时,设计者在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了个埋炸药的长方形大洞。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

11月17日,钱塘江大桥开通,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从炸药上走过。

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可谓空前。

1937年12月23日这一天,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

下午5点,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

当晚,茅以升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了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的这愿望终于在1953年得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钱塘江大桥75年不塌说开去2012-10-27 14一、钱塘江大桥设计的基本资料与力学假定钱塘江大桥进行整体结构计算的时候,是单跨简支梁模型,跨度约65.8米,跨高约10米,跨高比6.5左右。

不同意“简支梁”的同学莫急,请看节点的放大图:看看节点上方的上弦杆构造,这不是一个连续节点哦。

So,简支梁。

铁路部分的设计荷载是轴重50吨,这是什么概念呢。

那个年代的火车动力来自蒸汽机车,重量巨大,一般是20轴,按这么算机车有1000吨;后面挂的火车车皮,一般是每节车皮4轴,如果按照10节车厢计算,就是2000吨;整车重量共计3000吨。

当然,实际上没有这么重的机车,世界最大的机车整备质量244吨,加上煤水车披挂上阵也就三四百吨。

因此可以看到,所谓设计荷载50吨轴重,是用于桥梁计算的荷载,并非真实的荷载。

你要每一跨的具体荷载多大,我告诉你我不知道。

这个数字也没有意义,荷载要讲究作用的位置。

比如机车和后面的货车,单位长度的重量差别很大,我举的不恰当的换算重量的例子中,一台机车的重量都抵上5个满载的车皮了。

要说让单跨上的总重量最大,当然车刚好走完这一跨的时候,车头在一端,车皮沿着该跨排满。

但,这是最不利的情况吗?要知道大荷载越靠近跨中就越不利。

最重的车头部分放在一端,肯定不是最不利的情况。

如果火车刚好开过一半的跨度,沉重的车头压在跨中间,这种情况也相当不利,甚至比上一种还要不利。

具体的最不利荷载一般是当车开过大半个桥跨的时候,具体在哪个点上还不好说。

公路嘛,情况不太一样,按照15吨设计,是一个很低的标准,比起今天的城-B级车辆的30吨只有一半。

参照30吨的原则,15吨在设计时可以简化为每车道每米5.5kN+每隔18米附加集中力80kN。

这个下文会有阐述。

二、钱江大桥“浪费”材料吗你看我说了半天还是没说“总设计荷载”是多少吧,算了,再弯腰捡个节操吧……桥跨的设计上不应该用“总设计荷载”这么一个概念哦。

除了车辆的竖向荷载,刹车力和风力也是很主要的两种荷载。

这两种荷载,其较精确估算模型是近几十年才有的;特别是风荷载,其实到现在还不能算的很精确。

原帖回复中有位同学(我懒,不去翻是谁了,拿我怎么样吧)提到了一点:当时的计算不如今天精确,工程中遇到无法算精确的情况总是保守地取大值。

所谓取大值,就是让超越概率足够小。

当然,连算都算不清楚,就更无所谓概率了,具体怎么取值,全看老茅怎么想。

这个值说是根据“丰富的经验”,其实严格地说还是拍脑袋,没有Hard Evidence做支撑,这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

为啥?因为当时没有近似概率设计方法,老茅只能依靠经验。

原帖中还有一位同学(……never mind)指出,老茅的设计是很浪费材料的,于是他被楼下好多同学推到了,还推的很基情。

我这里还是冒着被推倒的风险出来说一句:确实很浪费材料。

不过这不是说老茅没水平,也绝不是说我很有水平,这是时代的限制。

老茅的设计比外国公司给出的方案更加节约,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老茅不但没浪费,省材料的功夫还是一流的。

能做到这点,说明老茅对荷载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和系统的认识,而且是领先时代的,但是领先的不多。

因为工程学这东西不是神学,更不是独孤九剑,不是一个大神级人物就可以领先时代几十年的,而是要依靠整个行业不断的积累和进步,正如节操是要一片一片捡起来。

因此,老茅当时相对的“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浪费,还浪费的不少。

看到很多同学说,百年大计,多用一点材料是应该的。

没错,是应该的,土木工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多用一点材料。

做过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今天其实多也用了很多,一般混凝土结构短期超载一两倍没什么问题。

但即使以这个为标准,钱江大桥依然比今天的结构更“浪费”。

那啥百年大计呢,怎么考虑呢。

工程师考虑这个问题有两个落脚点,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破坏的后果。

在我国的标准体系中,建设时不考虑经济效益导向的,破坏后会造成严重社会和政治影响的,设计裕量就会取的很高,比如神舟飞船的船箭总吊装车间,比如用于战争状况的三军总指挥部,比如国家主干级的卫星地面站……举这些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按今天的建设标准看待钱江大桥,其实接近这个安全等级。

在近似概率设计方法推广之前,工程设计普遍是用经验法,如苏联的做法就被称为“大老K”法,给定一个荷载,全靠一个安全系数K来确定最终的抗力,可能是1.5,可能是2,非常粗糙,拍脑袋的成分很多。

在那个年代,K值很能体现一个工程师的水平,茅以升绝对是个高手。

有一个说法是老茅的方案比外国公司的方案节省了200万银元,最后总造价是540万银元。

民国政府最后采纳老茅的方案,不是因为当时就知道他厉害,便宜还是主要因素,毕竟工程界缺钱是常态(即使是4万亿下的中国)。

所以,说百年大计一定比实际需求多用很多材料上去的那些同学,连茅以升和民国政府都不会同意你们的观点,他们自己就是省钱省材料的高手啊。

再多说一句,如果钱不够,“大计”连影儿都没有,还谈何“百年”呢。

三、今天的结构是怎样“浪费”材料的近几十年来土木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的最大进步之一,是近似概率设计方法。

工程师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简单的例子:两根柱子+一根大梁,做成一座简易的桥,上面用于行走。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任何对象都是不确定的。

首先是材料,比如我买来一批钢材,标注的屈服强度是360MPa,但事实上每一根钢材都会有自己的屈服强度,可能是320,可能是410,基本上是正态分布,工程上的标称数值一般是取95%保证率。

也就是说,一批标注了360的钢材,只有5%的钢材达不到360的要求。

当然,熟悉正态分布的同学估计也能想到,除了这个控制条件,还有一个标准差控制条件。

比如360的钢材,平均强度400的那一批,要好过平均强度500的那一批。

这里脑筋要转个弯才能理解:400的那批,测试结果更加集中,360~440的范围里聚集了90%的样本,可以预测,最差的5%里面,绝大多数都是335以上。

而500的那批,样本就很发散了,最后的5%也许会出现很多300,280的。

其次是人,多少人,多重,多块,步伐整齐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桥的受力。

不能简单的说我们按照站满人来计算,如果这些是重装大兵呢,如果是一队推着满载的独轮车的劳工呢,如果是一队骑兵呢……因此这个问题应该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比如10人是最常见的,负重的队列是偶尔有,骑兵很罕见等等。

但这需要长年累月的数据积累,取值很不容易。

其实几十年来中国的荷载标准编制水平一直是比较高的,确实值得骄傲。

这不是风光无限的航天工程和两弹一星,这是后台默默无闻的行业基石,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基础数据积累一样,是整个工业社会得以运行的保证。

还有一些相对复杂的作用,如地震、强风、偶然撞击、地基冲蚀、极端情况等。

很多领域中海无法完全开展概率设计,因此今天的设计只是近似的概率设计,尽管是近似,已经比五六十年前的经验设计要可靠的多了。

整个设计过程中,到处遵循着95%(depends…有98%)的保证率的思路来确定调整系数;遇到算不准的问题,如应力复杂区、剪应力问题、三轴不利应力、疲劳状态、冲击荷载、抖振和驰振等问题,系数就偏向于取大,比如1.2,1.45什么的(这倆栗子是瞎举,调整系数巨多啊……),最终换算荷载与抗力,还要有各自的分项系数,最终还有个重要度系数,细细算来,承载能力多算了1倍的并不罕见,甚至是量大面广的情况。

对比当年的“大老K”,今天整个计算过程中拥有多如牛毛的调整系数,大多数是通过概率方法得到的,当然少部分还是有拍脑袋。

见一斑而窥全豹,可以看出,今天设计的精细程度是过去不能比拟的。

这样子还“浪费”到一倍左右,过去的结构呢。

写完这一段估计不少基友想把我推倒了,你们排个队,让姑娘们先来好么^_^四、超载,到底能超多少钱江大桥到底是否长期超负荷运作?答案是没有。

铁路设计轴重50吨这个标准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了,而今天的情况也许很多人想不到,设计轴重没有这么大,特级铁路荷载都只有25吨轴重间隔1.6米布置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五六十年前的火车车头是烧煤的,是重型的蒸汽机车。

想想,带蒸汽锅炉的机车+煤水车至少三四百吨。

这个值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容许轴重是铁路网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天已经不需要这么大的轴重了,让整个铁路网满足50吨的需求,成本会是天文数字。

至于“动车在桥上可以开到120码”,这听起来似乎很是那么回事儿,其实中国的动车最大轴重是17吨,对,你可以揉揉眼睛再看,17吨。

动车对轨道要求高,主要是质量高,要无缝铁轨,要轨面有很高的平整度,而承载力反而不用很高。

钱江大桥的轨道是经过无缝化改造,轨枕系统全都是现代化的,桥上的轨面平整度本来就无需担心。

对动车熟悉的同学会知道,动车的需求关键其实还不在铁轨,而是电气化和信号系统等这些,这不是我的专业,我就不说开去了。

-----------------------------------------------------------------------------------此处感谢@学术失败同学的贡献,原文曾提到机车20轴计1000吨,该说法不严谨,可参看9楼、12楼、15楼。

不存在这么重的车头,1000吨只是为了形象的表达“设计荷载”的概念。

原文提到机车可重达五六百吨,数字有误。

蒸汽机车时代最大的车头整备重量244吨(指空车出厂交付时),加上煤水车、水和燃料等,应是三四百吨。

------------------------------------------------------------------------------------再说轴重,今天有专门从事铁路特大、特重运输方案研究的机构,比如神华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这几年对30吨轴重的运输方案搞得比较熟,还有学位论文专门研究货车普及30吨轴重的可行性。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开时代的倒车”的意思,其实问题没这么简单。

在蒸汽机车退役前,由于机车轴重大,铁路是相当重型化的,你看钱塘江大桥,跨度只有区区65.8米,而且离水面很近(没记错是7.2米,钱塘江水位的确定方法不详),整体很“粗犷”。

蒸汽机车大规模退役的年代,也正好赶上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的时代,那时候起新建的铁路都是25吨轴重为标准。

因为货车的轴重很好控制,只要机车的需求下降了,整个铁路系统就不再有50吨的需求了。

以至于今天30吨轴重的列车要通过铁路网,需要专门的研究。

因此钱江大桥跑今天的火车,绰绰有余。

再来说说汽车,那个年代的汽车15吨确实听起来寒碜,今天的重型卡车动不动就60吨100吨。

但是,要知道这是铁路桥。

我们以量大面广的55吨大型土方车为例,一般认为车间距18米(指两个车头的间距,非头尾),折算约3吨/米。

15吨的年代的车普遍小,按12米计算是1.25吨/米,得到了“超载1.75吨/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