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栅栏图片34张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品老胡同的老故事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品老胡同的老故事胡同,北京人最熟悉的景观,它们的嬗变犹如这座城市一样,底蕴绵长昨日,在首都博物馆,460余件首次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配合130 件文物和100 余张照片,向世人再现了曾经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老照片中的胡同:“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从展厅门口往里看,一堵磨砖对缝的灰墙仿佛四合院的影壁一样,挡住视线。
观众参观展览,要拐个弯,先走上一段10 米长的“胡同”。
在胡同里漫步,两侧挂着十余张老照片,一片儿一景一趣。
比如一张照片上,天空飘着牛毛细雨,一人顶风撑伞走在胡同里,路面一片泥泞。
这反映的是老北京的一句胡同俗语——“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另一张照片上,狭窄的胡同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幌子,有一些西式的广告牌也偶尔掺杂其间。
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粮食胡同,其热闹的商业气氛丝毫不亚于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
“乍一看,北京胡同都是灰色调的,其实细品每一条都有故事。
”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北京市档案馆专家王兰顺介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北京城就像是一座放大的四合院,顺着中轴线左右对称,正阳门就好比是垂花门,紫禁城相当于正宅。
在1300 平方米的展厅里,如何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还原“有名胡同3600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城市?策展人员耗时1 年多,从55 卷档案资料里精选了160 件实体档案、300 余件数字化档案、100 余张图片,加上130 件文物,在展厅里浓缩千余条胡同情韵。
老地图上的胡同:内城胡同曾多达3000 余条穿过“胡同”,展厅里,4 张硕大的地图挺显眼。
从左往右,分别是1750 年完成的乾隆京城全图、民国七年绘制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1949 年版的北平地图和1982 年版的北京城区街道胡同图。
对比发现,胡同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朝代更替,胡同布局、数量都有改变。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看图讲史:“长安街往北到德胜门的区域,胡同最规矩,横平竖直。
北京前门大栅栏片区更新保护规划历史篇
北京前门大栅栏片区更新保护规划2003.3.1付蓓蓉调研及综合分析报告之历史篇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概况▼历史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特征▼现状问题分析▼改造更新对策▼历史文化环境与景观环境特征概况大栅栏片区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前门外大街西侧,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繁华街区。
片区内分布有规整的传统街巷胡同、大量的文物古迹,同时,与前门关系密切,具有较为重要的交通和景观地位。
大部分胡同街巷保持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尺度,虽然部分街区经过一些改建,但仍具有较好的传统风貌。
城市街区的生活内容具有较鲜明的传统社区生活模式,只是生活的基本设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完善。
▼历史文化环境1.前门建筑与前门外大街大栅栏片区的历史文化环境要从前门说起。
(1)前门建筑:前门的城楼、箭楼、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及五牌楼,这是北京城最雄伟壮观的一组建筑群。
现在虽然瓮城、关帝庙、观音庙、正阳桥和五牌楼都不见了,但城楼和箭楼始终是屹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最有力的景观建筑。
正阳门全景:城楼、箭楼、瓮城与大栅栏片区相对的是箭楼,于1988年1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
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
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明、清时期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
1915年改建后的正阳门及京奉铁路北京火车站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门与北京胡同街巷名称(图)过去,北京不少胡同名称是人们根据其比较有特点的地标物或地标性建筑,约定俗成叫起来的,含有“门”字的胡同街巷名称即属此类。
在民国初期的地图上,大门巷的地界儿曾标的是“破大门”,1934年出版的《北平全市详图》始见“大门巷”三字,直到1986年拆迁,这里一直称大门巷。
从大门巷往南走,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和象来街之间,还有一条胡同叫月台大门,1965年改成了月台胡同。
其他含有“门”字的胡同还有:陡山门街——位于景山西街和北海公园东门之间,因北海公园东门陡山门而得名;铁门胡同——位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西草厂街南面,因明代设有圈虎的铁栅栏门而得名;山门胡同——位于太平桥大街西侧、武定侯胡同南面,因明代显灵宫山门而得名;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和廊房头条之间,因在狭细的胡同中建有一座供奉财神的“过街楼”很像门框而得名;穿堂门胡同——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和马相胡同之间,因胡同有穿堂院落与其他胡同相通而得名;门楼胡同——位于东直门内海运仓南面,因明代一大户家门建有一高大门楼而得名;黄化门街——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东面,因地处皇城、门洞顶部覆有黄色琉璃瓦而得名黄瓦门,后讹称为黄化门街;东华门大街——位于东安门大街西面,因紫禁城的东华门而得名;西华门大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含“门”字的胡同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多条胡同以其命名。
比如,位于东直门内,因元、明、清三代储粮仓库而得名的北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西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东门仓横胡同;位于府右街西面,因明代御苑兔儿山的红色大门而得名的东红门胡同、西红门胡同和南红门胡同;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白塔寺西北面,因明代朝臣演习礼仪及皇家打醮的朝天宫而得名的宫门口头条至五条、宫门口东岔、宫门口西岔等。
说到含“门”字的胡同街巷,其实还要数以城门命名的为最多。
过去,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每个城门都有多条以其命名的街道。
北京大栅栏介绍文案
北京大栅栏介绍文案在北京的心脏地带,前门大栅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光芒。
这里,历史和现代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在北京大栅栏,沉浸在古老与现代交融的氛围中。
北京大栅栏,古老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展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繁荣的现代风貌。
前门大栅栏的夜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当夜幕降临,这里的古建筑被华灯初上,与现代的霓虹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
北京大栅栏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还有各种美食和购物中心,让你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享受现代都市的便利。
大栅栏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这里不仅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还有充满活力的商业街和美食街,是游客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绝佳去处。
在北京大栅栏,尽享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不论您是来自何方游客,前门大栅栏都是一个感受北京文化、历史和美食的好去处。
让我们在前门大栅栏的古老与现代之间,找寻属于您的故事。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街区,前门大栅栏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
您可以在此品尝各种地道的北京小吃,如炸酱面、北京烤鸭和豆汁儿炸果子,尽享中国传统美食的魅力。
前门大栅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这里汇集了各种各样的老字号商铺、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让您尽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漫步在北京大栅栏,你会被其独特的胡同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所吸引,领略京城的风土人情和独特魅力。
漫步在前门大栅栏的古街小巷,您将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这里的胡同、四合院和传统的商业街,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北京大栅栏,古老而繁华的商业街区,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
在大栅栏,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北京的历史。
大栅栏,一个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带您穿越时空,感受古都的魅力。
大栅栏,一段北京历史的缩影,感受古都的魅力与底蕴。
大栅栏,探寻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古都的独特魅力。
漫步北京历史,大栅栏让您感受古都韵味。
走进大栅栏,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让心灵得到升华。
玩转北京大栅栏最新最详尽攻略
2014皇城老北京风情胡同游玩转北京大栅栏最新最详尽攻略时间:2014-07-11 来源:作者: [字号:]首都,这辈子必须要去一次!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纸,从小就对这片皇城根下的土地充满向往。
尤其是北京的胡同,作为老北京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点,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
这次放自己大假,准备好好体会帝都的古意新貌。
第一站必须是有吃有玩有格调的大栅栏!作为路痴,我的旅游行程必备两样法宝:一是攻略,二是手机地图。
因为时间太紧没提前做功课,只能在网上科普了下大栅栏的相关介绍,然后带着刚刚下载的地图,愉快出发!帝都的堵车程度全国都知道,所以特地选在下午的时候去游览。
过去时候居然赶上了腾讯在大栅栏做活动,“拔卡上路,从0出发”,听着好高大上,意外收获啊!和我下载的离线地图一样,都是腾讯零流量地图,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作为资深Q民,看见亲人一样泪奔有木有。
得知他们也要游览大栅栏后,不钻研攻略的心虚感顿时化为乌有。
麻利跟上,大栅栏我来啦!通过零流量地图地点查询,定位到大栅栏,从景点评论里才搞明白这三个字是要怎么读,请跟我读(dashilaner),千万不要读(dazhalan)。
下午去大栅栏的路上就因为不会读闹了笑话,好尴尬。
因为吃了人家送的一根冰棍,请允许我为腾讯零流量地图做个广告啊,从外地到北京玩还担心费流量的同学一定要下载一个啊。
零流量地图可以实现零流量导航,就算我在地铁里,手机频繁处于没信号、无服务状态也丝毫不影响使用。
当然啦,关闭零流量模式流量开关后还有360°街景图可以浏览,功能强大到直接被震懵。
第一站:正乙祠戏楼听京剧进入大栅栏,大家跟随零流量地图步行导航,首先来到了正乙祠戏楼。
大家主要看地图截图就好,路线和景点图都很详细。
我的拍照技术不精,室内图捎带看看就好了,别拍砖。
正乙祠戏楼被誉为中国戏楼文化史的活化石。
但是因为不太懂,所以我从来没现场听过京剧,而且除了电视节目以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今天参观,正好遇上有演出。
北京胡同文化浅析
北京胡同文化浅析胡同印象直到现在只要闻到一股淡淡的电烤箱烤肉的味道还有身边闷热的天气再加上拥挤的人群还有一股让人又爱又恨的京腔就以为自己身在北京。
那时候的北京没有眼花缭乱的高架桥,轰鸣的车流和灯火辉煌直上云霄的高楼大厦,人们出门都还骑自行车,地铁也没有现在这样四通八达,只要不下雨天就是蓝色的不过冬树就是绿的。
早晨如果愿意起的早点出门总是能听到“嗡嗡”的鸽群飞过的声音。
这时候行人总是抬头看看这个鸽群大不大,飞的整齐否。
那时候的北京大片大片的老房子,小胡同还依旧还在。
那时候的北京人似乎还是“群居动物”。
那时候的北京……国家发展带来的阵痛最大的体现在了对传统文化的遗弃,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排斥。
虽然近几年保护传统文化等等一系列说辞不断的提醒大家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汉文化是我们最强大精神武器。
但就北京而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已经拆除已经破坏的恰恰就是我们最强大武器的最好载体。
胡同是北京居住文化的代表。
胡同里的年轻人总是一起住了几年几十年老街坊的最好劳力,有事就招呼。
老人们总是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年轻人最好的朋友都是自己的街坊,你家有事我来帮忙,我家请客你来吃饭等等一切被替换的则是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上下楼住了几年都不认识,甚至没有见过面,对门的人家一天一个,什么时候只有叫自己的亲戚朋友从老远过来帮忙。
胡同带给人们的太多,胡同的消逝带走的也太多。
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
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
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条九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拐13个弯。
北京大栅栏介绍文案
北京大栅栏介绍文案1.北京大栅栏是北京市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2.北京大栅栏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3.大栅栏历史悠久,建于明朝永乐年间4.大栅栏是一个保留完好的明清时期商业街区5.这里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6.大栅栏的建筑风格典雅,是北京市区内难得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7.大栅栏内的店铺琳琅满目,是购物的好去处8.大栅栏每天都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9.在大栅栏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10.大栅栏周边有着独特的胡同文化11.大栅栏是北京市的旅游胜地之一12.大栅栏内的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13.大栅栏附近交通便利,是游客选择的理想目的地14.大栅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所在15.大栅栏是北京的一张历史名片16.大栅栏所在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17.大栅栏被誉为北京的文化之窗18.大栅栏的街道宽阔整洁,让游人流连忘返19.大栅栏内的古建筑被精心保护和修缮20.大栅栏周边环境宜人,适合闲逛和休憩21.北京大栅栏是一处保存完整明清风貌的历史景区22.大栅栏位于北京市西城区23.大栅栏又称南大栅24.大栅栏北端紧邻天安门25.大栅栏南端接北京康庄大街26.大栅栏是北京古代商业的集中地27.大栅栏曾是清朝皇家禁卫军/28.大栅栏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29.大栅栏周边还有很多有名的景点30.大栅栏是北京重要的人文景观31.大栅栏有很多有名的传统小吃32.大栅栏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33.大栅栏是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34.大栅栏每年吸引大量游客35.大栅栏有丰富的文化底蕴36.大栅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37.大栅栏曾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商业区38.大栅栏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39.大栅栏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0.大栅栏是北京市区保留下来的少数商业街之一41.北京大栅栏是北京著名的古代城墙之一,被誉为北京的历史之根。
42.大栅栏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一片保存了明清时期城墙、城门和街巷格局的历史街区。
43.大栅栏是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胡同之一,其石砌街道、青瓦房屋、古朴民居给人以重重叠叠的印象。
大栅栏导游词
大栅栏导游词前门大栅栏导游词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参观前门大栅栏。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张煜茜,你们可以叫我张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街就是前门大栅栏。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
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
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人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
到1928年前门商业区开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栅栏一带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此,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500年大栅栏昨重张开市老字号纷纷“内部升级”,在北京前门大街西侧有条266米长的胡同。
若提起它最初的名字——廊房四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提起它后来的名字——大栅栏,却几乎无人不晓。
这里原本密密麻麻地分布着60多家商铺,很多是百年老字号,有着响当当的名头。
老北京有句俗语形容这里: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历经2个月大规模修缮改造、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大栅栏商业街重张迎客。
改建后的商业街完全仿建民国初年风格,店铺、牌匾和街道透着浓浓的京味。
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晚上吃好喝好。
第二篇:大栅栏导游词前门大栅栏导游词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参观前门大栅栏。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张煜茜,你们可以叫我张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街就是前门大栅栏。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
大栅栏——独具特色的老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作者:黄宗汉来源:《北京档案》2010年第07期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城,汇集了中国帝都建设之大成。
它以规划布局之严整、气势之宏大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人类文明之一大杰作”。
随着北京旧城危房改造的加速进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街巷胡同和四合院正在逐渐消失。
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大栅栏、琉璃厂一带划定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北京外城有一片街巷胡同得以幸存,实属难得。
大栅栏是以京都为背景而孕育、生成、发展起来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众多的街巷胡同中,大栅栏的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多彩。
大栅栏的前身是廊房胡同。
距今58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那时北京久经战乱,人口稀少,商业萧条。
据《永乐大典顺天府志》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整个顺天府只有14900余户48000余人。
因此,永乐皇帝决定在北京城关厢建廊房,从外地移民居住,或招商经营。
自此之后,现今正阳门外的西部也就有了廊房一、二、三、四条胡同。
据《北京历史纪年》记载,到了康熙九年(1670年),为加强治安管理,谕示外城也要像内城一样,在胡同口修建栅栏,昼启夜闭,实行“宵禁”。
因廊房四条集中了许多大商家,栅栏修得比别处要高大,因此,老百姓就习惯称这条胡同为“大栅栏”。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编制的《京城全图》上原来的廊房四条,便已正式更名为“大栅栏”。
这样,“大栅栏”地名就被官方所认定。
这时,清政府已明令禁止在内城设市场、开戏院。
大栅栏及其周边地区虽在外城,但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靠近皇城衙署,便日渐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方。
人们又习惯地把附近一带统称为“大栅栏”。
1958年市政府划定约1.3平方公里范围为大栅栏辖区,并设置了大栅栏街道办事处。
由此,大栅栏便正式成为一个区域的名称。
1990年北京市政府編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大栅栏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大致为0.7平方公里,涉及60条胡同,具体整治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前门大栅栏周边的北京老字号
前门大栅栏周边的北京老字号如果有人问起北京老字号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哪儿?恐怕莫过于北京前门大街大栅栏周边一带了。
曾经听一个老北京的朋友得意地说:“不是八辈儿的北京人,那算不上真正的老北京北京前门的北平火车站旧址你要想体会一下老北京尚存的一些商业文化气息,那徜徉前门大栅栏,去看看那些历经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风雨的北京老字号商店、饭店、戏院、电影院等一些场所,那种感受绝对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大栅栏街鳞次栉比的老字号商店招牌曾有资料说:“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传统文化现象。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使“全聚德”成为北京的象征。
而京城民间“歇后语”,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等,生动地表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北京大栅栏西口进口处正是这些不同特色的“老字号”,汇聚成了京城“老字号”大商业文化的魅力。
“老字号”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创出了独特的经营之道,成为一种知名“品牌”。
这种“老字号”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它的含金量是难以估算的。
过去,北京人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之说。
可见这就是老字号品牌的独特魅力。
北京大栅栏东口入口处今天的大栅栏商业街仍然很热闹大栅栏儿”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
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两侧店铺、商号麟次栉比,终日人流于此,热闹非凡。
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
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
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大栅栏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大栅栏老字号背后的故事作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3期民国初年,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描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受欢迎程度: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大栅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其经营方式、商铺格局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并涌现出了一批老字号。
民国初年,老百姓有一句俗语描述了这些老字号的受欢迎程度: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如今,这些老字号依然以独特而精湛的技艺为人们提供服务,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八大祥”之首瑞蚨祥清末,北京绸布业有八大家绸布店最为有名,因每家字号上都有“祥”字而被称为“八大祥”。
它们是谦祥益、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瑞蚨祥、益和祥、东升祥与丽丰祥。
后两家分别在东四与西四外,前六家均在前门大栅栏。
瑞蚨祥绸布店位于大栅栏5号,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山东章丘孟雒川出资开设,其堂弟孟觐侯经营。
“瑞蚨祥”的牌匾是清末翰林李林庠所书,深厚质朴,苍劲有力。
在名号中,“瑞”、“祥”都好理解,“蚨”字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个典故。
晋代《搜神记》载,南方有一种虫名青蚨。
形似蝉而稍大,母子永不分离,无论飞至多远,都会飞到原地相会。
因而古人把铜钱称为青蚨,意指只聚不散,财源滚滚。
瑞蚨祥开业后由于经营有方,货真价实,买卖十分兴旺。
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使大栅栏成为一片火海,瑞蚨祥也几成废墟。
面对严重的损失,孟觐侯不气馁。
他利用自己与商界、金融界的关系,奔波磋商,终于筹到资金。
重新建设,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瑞蚨祥重新开业。
新开业的瑞蚨祥为一南北向矩形建筑,南立面临街,是一堵高二层的大墙,中间开门,两边呈弧状“八“字形,分为两层,均有大理石雕刻饰面,图案为牡丹花与荷花。
入口两侧为独立石柱,门楣上方有松鹤延年图案的大理石雕刻花墙,墙头上设铸铁叉形栏杆。
瑞蚨祥店堂至今保存完好,是大栅栏地区唯一保持老字号原貌的店堂,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栅栏景点介绍
北京大栅栏景点介绍
北京大栅栏是北京市内最著名的老城区之一,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区。
大栅栏地区自元代开始便有城墙环绕,明清两代为著名商贾聚集的商业中心。
这里有很多著名的景点,例如有古老的“南门大街”,这里历史悠久,现有“民宅博物馆”和“门楼”,可以感受到北京老城区的风貌和生活方式。
此外还有一些古老的书店、特色店铺和餐饮店等等,非常有北京特色。
另外,这里还有不少景点如“东厂遗址公园”,它是代表了明朝后期东厂的遗址,还有“故宫北门垛口”,这是明朝修建的故宫北城门的城垛口。
坐拥多个古建筑群,透露着古老街里的独特气息,给游客们带来很多的惊喜。
总之,北京大栅栏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景点,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带给人们许多机会去探索和学习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大栅栏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
大栅栏: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作者:陈杨来源:《北京档案》2010年第05期从清代中叶始,北京城内最具代表性的炉房、钱庄、银号、银行大都聚集于大栅栏地区。
人们说大栅栏地区是北京历史上的“金融街”。
今天,漫步在大栅栏古老的街巷胡同中,仍然能感受到当年繁盛的金融文化氛围。
施家胡同———银号一条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煤市街的施家胡同,全长260米。
《宣南鸿雪图志》记述:胡同内除一处青阳会馆和几家旅馆、商店外,几乎全是银号,现在能查到名称的银号就有11家。
胡同中有多家银号遗迹,其外表与住宅相同,但还保留着老银号的风貌。
其中裕兴中银号建于20年代初,前后门临施家、蔡家两条胡同,三层砖木结构,内有两个中庭,周围廊坊,与旅馆相似。
还有,著名的华威银行、殖边银行、河北省银行、泉通银行等也在施家胡同。
珠宝市———炉房一条街据《北京志·金融志》记述:炉房是中国旧时铸造宝银的机构。
炉房原本是为解决交易中付银的方便,加工熔炼碎银而设立的。
清朝中叶大栅栏珠宝市街便已经出现炉房。
后来,根据商家的需求又增添了存贷银两、划拨转帐的业务,具有了银行的某些职能。
因此可以说炉房是我国银行的雏形。
当年设在前门外珠宝市的炉房就有26家之多。
珠宝市街中部路西的钱市胡同,街宽仅70多厘米,是北京最窄的胡同。
长约55米,街内有九组建筑。
尽端为一庭院,上有罩棚,旁为铺房,为清代官办的银、钱交易的“钱市”遗存。
“钱市”的形成与炉行有关,炉行即官准熔铸银锭的作坊。
珠宝市街是清代炉行最集中的地段,所以同时形成钱市。
民国以后炉行萧条,钱市无市,才改建为银号铺房,形成一条窄胡同。
这条小巷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
前门西河沿街———银行一条街西河沿街曾是京城有名的金融街。
街中有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银号会馆———正乙祠。
并有交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多家银行。
银行的开设、西、东(客货)火车站的兴建使前门西河沿街迅速繁茂起来。
该街还建有金银首饰象牙珐琅店13家,货栈、旅店多达37家,还有多家药铺参茸局、饭店等等,可见当年前门西河沿街金融、商贸之盛。
大栅栏·北京坊:探秘北京古街的“翻红”之路
大栅栏·北京坊:探秘北京古街的“翻红”之路近两年,北京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非大栅栏·北京坊莫属。
北京坊位于北京城市中央,正阳门外,中轴线西,与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约100米。
属首都核心区,是二环内从前罕有、以后难有的开放式商业街区。
先给对北京不太熟悉的小伙伴儿们科普一下大栅栏的读音:大栅栏[读作dà shí lànr],地处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
自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
不过,东方君今天想跟你们聊聊大栅栏的理由,并不是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悠久历史,而是这里实在是一个有趣的“老树开花”的街区改造案例。
◐文| 许冰清简单的“拆迁改造”模式无法应用在大栅栏,它尝试走出一条新的旧城改造路径,在满足原住民、开发商、政府利益的同时,让旧街区重拾活力。
初到北京的城市探索者,他们的路线可能会不自觉地与一条宏伟的中轴线重合——由北至南,依次是奥运时期所留下的地标建筑、市井气十足的胡同保护区、集聚文化精华的古代都城,以及共和国引以为傲的广场建筑群,时空的概念、连同许多故事在这里被折叠在一起。
位于中轴线南端的前门区域,可能与上述这些地方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从元代到清代,“前门大街”的前身都是连通全国政治中心的皇宫内城、与市民阶层中心的北京外城的通衢“千步廊”,其绝佳的地理条件对于商业资源有着天然的集聚效应。
至于更吸引人的活力,则被藏在了这条街西侧的社区腹地内。
沿着前门大街上样板似的店铺走上几百米,目光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到一扇以复古花藤纹样缠绕出的墨绿色铁艺门栅上。
想象中的那种能调动所有感官的热闹,也只有在跨过这座被称为“大栅栏” 的门廊之后,才会突然复苏。
“栅栏”是明代就在北京城社区内出现的公共设施,用以辅助各条街巷胡同管理治安,“大栅栏”区域内的主要街道“廊房九条”,也是其中之一。
北京市大栅栏在哪个区_北京指南
北京市大栅栏在哪个区_北京指南〖摘要〗2015年的北京周边,也像以往热闹,清新,美丽。
而一样曾经老字号聚集的一条商业街,现已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用全新的面貌迎来八方四海的宾朋。
地址:西城区路线:20、203、59、5、66等公交前门站,地铁2号线前门站开放时间:旺季:全天淡季:全天最佳旅游时间:5-10月大约浏览时间:1小时“大栅栏”的历史由来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
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商业闹市区,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20多万人。
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
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
”“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
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现代气息的大栅栏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自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
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万人,节假日20多万人。
特有的京味商文化——漫话北京大栅栏
特有的京味商文化——漫话北京大栅栏
袁家方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1995(000)007
【摘要】北京前门大栅栏,京城人把它念做大栅(shi)栏儿(La er),而不是大栅(shan)栏(Lan)或大栅(zha)栏。
听那语音儿,透着亲近。
大栅栏是条中外闻名的古商街,同时,它又是前门商业街区的代称,所以一提大栅栏,人们总要说“前门大栅栏”,似乎这才更准确。
前门大栅栏,那可是好大一片棋盘街加斜街拐巷,那多铺号商店作坊会馆
旧址名人故居,那里的传说故事珍闻掌故,就附在早年间的商品和老牌匾古楹联门面
店堂阁楼加狭街窄巷里,说不清,数不尽,道不完。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袁家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7
【相关文献】
1.漫话[大栅栏] [J], 袁家方
2.琉璃厂:京味商文化遗产地 [J], 袁家方
3.相似的北京城,别样的“京味儿”——《城南旧事》与《正红旗下》的“京味儿”比较 [J], 靳晓霞;李欣莲
4.探秘晋商成功原因及特有的商业文化——北京科技大学晋商文化社会调查组的调
查和思考 [J], 张阿阳
5.北京大栅栏商业街大栅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