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物质的采集、运输、存放管理 PPT
合集下载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管理流程不严密
缺乏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机制。
针对性解决方案提
0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完善设备设施
提供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确保标本质量。
03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标
标本标识不清
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标本来源和 采集时间,影响后续检测和诊 断。
运送条件不符合要求
如温度控制不当、运送时间过 长等,可能导致标本中微生物
的死亡或增殖。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缺乏专业培训或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 中的问题。
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乏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 降。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 集运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 微生物标本运送与保存 • 微生物标本处理与检测 •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REPORTING
采集目的与意义
01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铁锹或土壤钻进行土壤采 集,将土壤样品装入无菌袋中并标 记相关信息。
人体微生物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皮肤、口腔、肠道等。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进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擦拭;或使用无菌粪便收集器进行 肠道微生物的收集。注意避免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标本处理
缺乏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机制。
针对性解决方案提
0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完善设备设施
提供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确保标本质量。
03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标
标本标识不清
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标本来源和 采集时间,影响后续检测和诊 断。
运送条件不符合要求
如温度控制不当、运送时间过 长等,可能导致标本中微生物
的死亡或增殖。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缺乏专业培训或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 中的问题。
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乏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 降。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 集运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 微生物标本运送与保存 • 微生物标本处理与检测 •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REPORTING
采集目的与意义
01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铁锹或土壤钻进行土壤采 集,将土壤样品装入无菌袋中并标 记相关信息。
人体微生物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皮肤、口腔、肠道等。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进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擦拭;或使用无菌粪便收集器进行 肠道微生物的收集。注意避免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标本处理
人感染H7N9禽流感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ppt课件
.
12
1.采集物品包
装好病毒采样液的样 品采集管
聚酯纤维拭子 痰或粘液吸取管 压舌板 采样杯或平皿 吸管
冰袋 个人防护设备 防水记号笔
.
13
(1)病毒采样液
Eagle's 、DMEM PH 7.4-7.6 Hank’s 在病毒采样管(无菌的带螺旋塑料
管)分装3ml病毒采样液。 储存在–20℃及以下,4℃可放48–
检表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 案调查表等。 标本采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
8
(二)采集对象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的定义: ✓ 需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
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96h。
.
14
病毒采样盒
咽拭子. 器具
15
螺旋管
.
16
2. 如何采集标本
.
17
.
18
咽拭子
.
19
例子
correct
wrong
.
20
鼻拭子
.
21
鼻咽抽取物
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粘 液。
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接通负压,旋 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
收集抽取的粘液,并用3-5ml采样液刷洗收 集器3次。
或泄露的防护用品
.
50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52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感染物质的采集、运输、存放管理 PPT
4. 标本(菌毒种)的保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四、十六条规定
第十四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 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 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第十六条 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 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SARS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氏菌、立克次体、荚膜组织胞浆菌 • 三类:肠道病毒71型、流感病毒、其他细菌和真菌 • 四类: 6种第四类病毒,缺陷病毒( AAV 1-4 )
弱毒与减毒的菌苗与疫苗株 (BCG) 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 (E.coli K12 )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收录380种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验室所需生物安全级别 • 运输包装分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380种
目的采集可疑标本 妥善处理:注意温度、药物、消毒剂和射线等因
素的影响,及时送检 注意安全:注意个人防护,不得使感染性材料外
泄,不得病原微生物较多,易于分离,需在发病早期治疗前 取样。
• 不耐热的菌毒种,需立即放入冰箱防止病菌死亡。
• 鼻,咽,眼拭子等标本量少易干,需用带有培养基的试管取 样,
3.标本的运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传染病病例标本采集和运输PPT课件
▪ A类之外,仅具有一般危险性,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少的感 染性物质感染性物质为B类(联合国编号UN3373),采用 P650包装要求。
精选PPT课件
20
A类包装和B类包装区别1
定义 运输专用名称 英文运输专用名
UN编号 运输对象
UN专用标记
A类包装
对人或动物致死或永久性致残
B类包装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精选PPT课件
10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 禽流感环境标本采集 ▪ 采样液: ▪ 可使用 PH 7.4-7.6 Hank‘s或Eagle’s等培养液加入以下抗菌素和
0.5%BSA(也可以使用MEM、EMEM、DMEM,价格相对较高 ):采 样液最好现配现用
▪ 氨苄青霉素 (2 x 106 IU/L):主要对G+菌作用强 ▪ 链霉素 (200 mg/L) :主要对G-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人员指导下采集。 ▪ 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 2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
平相适应的设备,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 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材料、器材 和防护设施等; ▪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 4)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 脑膜炎球菌等应在35˚C~37˚C保温运送。
血液标本用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分离时,需低 温保存,不能冷冻。
▪ 用冰块而不是干冰运送。做立克次体类微生物的全血 标本要求干冰保存和冷冻运送。
检测核酸样品的运送要求低温快速。
▪ 从标本采集到检测的间隔时间要尽可能短,并尽可能 将标本处于冷藏状态。检测前保存时间较长时则需冷 冻标本防止核酸降解。
精选PPT课件
20
A类包装和B类包装区别1
定义 运输专用名称 英文运输专用名
UN编号 运输对象
UN专用标记
A类包装
对人或动物致死或永久性致残
B类包装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精选PPT课件
10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 禽流感环境标本采集 ▪ 采样液: ▪ 可使用 PH 7.4-7.6 Hank‘s或Eagle’s等培养液加入以下抗菌素和
0.5%BSA(也可以使用MEM、EMEM、DMEM,价格相对较高 ):采 样液最好现配现用
▪ 氨苄青霉素 (2 x 106 IU/L):主要对G+菌作用强 ▪ 链霉素 (200 mg/L) :主要对G-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人员指导下采集。 ▪ 密切接触者标本由当地疾控机构负责采集。 ▪ 2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
平相适应的设备,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 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材料、器材 和防护设施等; ▪ 3)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 4)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 脑膜炎球菌等应在35˚C~37˚C保温运送。
血液标本用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分离时,需低 温保存,不能冷冻。
▪ 用冰块而不是干冰运送。做立克次体类微生物的全血 标本要求干冰保存和冷冻运送。
检测核酸样品的运送要求低温快速。
▪ 从标本采集到检测的间隔时间要尽可能短,并尽可能 将标本处于冷藏状态。检测前保存时间较长时则需冷 冻标本防止核酸降解。
完整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05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采集方法不当导致的问题
采集量不足
采集的微生物标本量过 少,可能导致检测结果
不准确或无法检测。
采集部位不准确
采集的部位与感染病灶 不符,导致检测结果不
准确。
采集时机不当
在感染病灶未形成或已 消退时采集,可能导致
检测结果为阴性。
采集工具污染
采集工具未经过严格消毒 或污染,可能导致交叉感 染或检测结果不准确。
防止污染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防 止标本受到污染,确保其 无菌性。
03 微生物标本的运送
运送工具的选择
密封容器
冷藏设备
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以防止微生物 泄漏和交叉污染。
如果需要冷藏,应使用适当的冷藏设 备,以确保微生物活性。
防漏容器
使用防漏容器,以避免在运送过程中 发生泄漏。
运送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完整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步骤 • 微生物标本的运送 • 微生物标本的质量保证 • 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结论
01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和背景
微生物标本采集是诊断和治疗感染性 疾病的关键步骤,正确的采集和运送 方法对于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运送时间过长
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停留时 间过长,可能导致微生物死亡或
繁殖,影响检测结果。
温度控制不当
微生物标本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 下保存和运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 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保护措施不当
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未得到适 当的保护,可能导致标本受到污染 或损坏。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ppt课件
定》
第七条 接收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 活动资格 的实验室;
(三)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 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 种或样本保藏、生 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 件。
.
32
第六条、第七条(小结)
申请单位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 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七 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 出入境,按照卫生部和国家 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医 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疫的通知》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获得准运证书 分类包装、标识
批准
向原批准部门书面报
相关实验活动 批准文件
运输过程:不少于2人,不得通过市内公共交通 (含 城铁、地铁)
承运单位:批准文件和安全措施
.
22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
定》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 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 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保障人 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Ⅳ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Ⅲ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Ⅱ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Ⅰ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
6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第七条 接收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 活动资格 的实验室;
(三)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 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 种或样本保藏、生 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 件。
.
32
第六条、第七条(小结)
申请单位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 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七 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 出入境,按照卫生部和国家 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医 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疫的通知》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获得准运证书 分类包装、标识
批准
向原批准部门书面报
相关实验活动 批准文件
运输过程:不少于2人,不得通过市内公共交通 (含 城铁、地铁)
承运单位:批准文件和安全措施
.
22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
定》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 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 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保障人 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Ⅳ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Ⅲ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Ⅱ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Ⅰ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
6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血培养采血时机
→ 采血时机 ←
0
30
细菌浓度
体温
60(min)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尿液标本的采集运送规范
1、肥皂水清洗外阴,留取中段尿 2、膀胱穿刺法 注意:不能直接从导管袋放出尿液,因尿液在袋中潴留
时间长,容易孳生细菌 标本立即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应4℃保存,2h内
送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意义的痰标本: 1、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 2、合格痰标本有细菌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
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 3、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真空采血先有氧、再厌氧 (3)轻轻混匀,防止凝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采血量:成人8-10ml 儿童3-5ml 婴幼儿1-2ml 及时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常温保存、切忌冷藏 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抗菌药使用之前采集 2、多部位采集提高阳性率 3、已使用抗菌药治疗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血 4、发热患者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 5、注意彻底消毒 6、常规血培养不宜从静脉或静脉留置装置中采集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 ppt课件
ppt课件 33
2.创伤性取痰方法(均由医生操作):
经支气管镜抽吸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防污染样本毛刷等)
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采集高浓度的病原菌,较为安全,但不能避免咽喉部正 常菌群污染。
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导管吸痰、防污染灌洗等)
较为采用,但人工气道常有致病菌或定值菌存在,建议采集前先做细胞血筛 查。
ppt课件
31
(二)采集时间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咳痰标本应用最早且广泛,但也是最受争议的标本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 1 次,连续 2 ~ 3 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Maki 滚动法
ppt课件
28
二 、 呼吸道标本
ppt课件
29
咳痰途经口咽部
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
唾液中口咽部定植菌的浓度可达108 ~109/ml。 研究显示,国内常规痰标本中约半数存在唾液严重污染现 象。
ppt课件
30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 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周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 线检查提 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 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 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肺 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安全 防护。
ppt课件
14
。
2.创伤性取痰方法(均由医生操作):
经支气管镜抽吸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防污染样本毛刷等)
直接从肺部感染病灶采集高浓度的病原菌,较为安全,但不能避免咽喉部正 常菌群污染。
经人工气道吸引分泌物(导管吸痰、防污染灌洗等)
较为采用,但人工气道常有致病菌或定值菌存在,建议采集前先做细胞血筛 查。
ppt课件
31
(二)采集时间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咳痰标本应用最早且广泛,但也是最受争议的标本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 1 次,连续 2 ~ 3 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Maki 滚动法
ppt课件
28
二 、 呼吸道标本
ppt课件
29
咳痰途经口咽部
不可避免地受到污染
唾液中口咽部定植菌的浓度可达108 ~109/ml。 研究显示,国内常规痰标本中约半数存在唾液严重污染现 象。
ppt课件
30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 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周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 线检查提 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出现感染性 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 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肺 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安全 防护。
ppt课件
14
。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学PPT课件
.
标本质量
.
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
• 外观:观察颜色、粘度、有无血丝
或脓。若标本为水状且很明显是唾
液,则应拒收。 • 为了判定是否来自下呼吸道的痰,
需检查是否为合格的痰标本:
WBC>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 胞<10个/低倍视野为合格标本。采
集合格标本对细菌的诊断极为重要。
.
.
注意事项
•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 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形状改变 •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也可收集24h 痰液。
.
采集指征:
软组织有急性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疾病、脓肿、创伤感染等。
.
标本采集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采取病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 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开放性脓肿:尽可能抽吸或将拭子深入伤口,紧贴伤口前沿取样。从 脓肿底部或脓肿壁取样最好。 •封闭性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 最好做厌氧培养。 •采样前病灶局部应避免用抗菌药物或消毒剂。 采集量:尽可能多取
入约25ml 3-10%的无
菌盐水 4. 采集诱导的痰液放 入无菌痰杯
3. 将刷取物放入装有盐
水的无菌容器中
4. 不能取鼻后液
.
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 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非唾液),痰液直接吐 入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室所需生物安全级别A类:第一、二类感染性物质
• 运输包装分类
5种第三类感染性物质(培养物) B类:第三、四类感染性物质
《病原微生物名录》病毒类
《名录》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类
《名录》 真菌类
数据 来源
重要的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总结
• 一类: 天花病毒、Ebola virus、黄热病病毒 • 二类:汉坦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V、乙脑病毒、新城疫病毒、
Doc9284
2. 病原微生物分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 例》第七条
根据病原微生物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 群体危害程度,将其分四类:
•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原核细胞型 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
感染物质的采集、运输、存放管理 PPT
一、概念和相关法规条例
二、感染性材料的采集、运输、 存放管理
1.掌握概念 2.熟悉法规条例 3.了解方法 4. 熟练查找 5. 遵纪守法
一、 概 念、法规条例和分类
感染性(生物)物质 (infectious material):指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
微生物的生物性材料,主要指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380种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验室所需生物安全级别 • 运输包装分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380种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 危害程度分类
SARS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氏菌、立克次体、荚膜组织胞浆菌 • 三类:肠道病毒71型、流感病毒、其他细菌和真菌 • 四类: 6种第四类病毒,缺陷病毒( AAV 1-4 )
弱毒与减毒的菌苗与疫苗株 (BCG) 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 (E.coli K12 )
1. 相关法规条例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令,2006.1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
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2006.2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00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第17号主席令 ➢《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国际民航组织文件
二、标本的采集、运输 、存放管理
1.标本的采集 2.标本的处理 3.标本的运输 4.标本的保存
1. 标本(菌毒种)的采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
✓ 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 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 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 人员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 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 • 传播风险有限 •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 • 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传 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危害程度,将其分四类: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 一般不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收录380种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验室所需生物安全级别 • 运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380种
按细胞组成和化学成分将微生物分为: •非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 克次体、放线菌)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传 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危害程度,将其分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 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 • 我国尚未发现 • 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传 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危害程度,将其分四类: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 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 较易直接/间接传播
人-人 动物-人 动物-动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传 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危害程度,将其分四类: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危害程度分类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传验染室病防所治法需》 生物安全级别 将 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 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
并•根据运其输传播包方式装、速分度类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
不同分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4种(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丙类9种(流感、手足口病)
微生物标本主要包括感染者(人)的标本、感染动物的标本和含有
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材料等。
标本(specimem) 是医学生物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对 象,大多数医学生物学标本都含有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pathogen microb)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性疾病的微
生物,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理。
✓ 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 措施
✓ 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 和手段
*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 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 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 作详细记录
采集标本的要求
取材关键:无菌操作,必须保证含有活的微生物 区别取材:不同感染部位、不同病程、不同检测
目的采集可疑标本 妥善处理:注意温度、药物、消毒剂和射线等因
素的影响,及时送检 注意安全:注意个人防护,不得使感染性材料外
泄,不得丢失样品或菌毒种
其他注意事项
• 感染早期病原微生物较多,易于分离,需在发病早期治疗前 取样。
• 不耐热的菌毒种,需立即放入冰箱防止病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