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大巴山研究(2)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一、概述秦岭造山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近年来地层沉积、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我们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对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新的划分和阐述。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东西南北构造共存的复杂造山带,其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岩石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秦岭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华北南缘陆坡带、秦岭岛弧杂岩带、秦岭弧前盆地系和秦岭增生混杂带等主要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的划分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1. 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中央,横跨多个省份,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连接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关键区域,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直接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增生、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等重要的地质过程,为理解地壳动力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秦岭造山带是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包括金、银、铅、锌、铁、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等非金属矿产。
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秦岭造山带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南秦岭大巴山北缘构造变形与区域构造演化
南秦岭大巴山北缘构造变形与区域构造演化大巴山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
大巴山构造带北缘的重要边界断裂--安康断裂是南秦岭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发育的一条北西-北西西向区域性断裂,与秦岭造山带走向近于一致。
本文选取了安康断裂包络面紧闭部位的桂花乡-坝河乡地区进行详细野外构造变形特征调查工作。
通过详实的野外及室内显微镜下研究,得出大巴山北缘区域性主导的北倾南倒推覆构造、透入性叠加面理与韧性剪切带为区域内部主要变形特征。
结合研究工作区边部的平利、凤凰山以元古界火山岩系为核心抬升形成的穹窿构造,本文重点研究坳陷盆地中区域性的伸展构造和逆冲推覆构造。
研究表明,安康断裂附近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北缘地层,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
安康断裂以北的断陷盆地中发育近东西向伸展构造机制下的顺层剪切褶皱F1与透入性面理S0//S1及剥离性质的韧性剪切构造为代表的岩石构造变形(D1),于寒武-奥陶系岩层中显著发育。
伸展机制下造成复合围绕以中上元古界火山岩系为核心的穹窿构造(平利牛山、安康凤凰山)。
在安康断裂以南断陷盆地中,逆冲推覆(D2)变形主要表现在志留系梅子垭组地层前陆冲断褶皱带中发育叠瓦状逆冲断夹块阶坪式的褶皱,以及地层中千枚岩强烈挤压收缩体制下发生的纵向构造置换。
安康断裂北段夹于多条次级逆冲断层之间的挤压变形构造(D2)是北大巴山主期变形产物。
本文通过EBSD技术对构造变形岩石石英C轴组构分析和运动学涡度计算,揭示出至少存在两个阶段脆韧性变形作用的叠加。
同构造低温变质白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安康断裂在印支运动早期(约230 ±1.6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
结合前人的年代学及大巴山弧形断裂的构造演化模式模拟,推断出230Ma可能代表主期南向推覆作用的起始时间。
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大巴山的研究,探讨了南秦岭的演化历史,为区域构造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
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数值模拟的证据
S h i e t a 1 . , 2 0 1 2 ) 。另外 , 有 些学 者提 出了其 他 的成 因模 式 。何 建坤 等 ( 1 9 9 7 ) 提 出 了大陆 边缘 形态 不一
所诱 发 的 右 旋 剪 切 挤 压 动 力 学 机 制; 张 岳 桥 等
因此 , 仅靠 两 侧 隆 起 阻挡 模 式 是无 法 解 释 大 巴
的应 力 场 和 位 移 场 , 并 在 笔 者 之 前 物 理 模 拟 工 作 的 基 础 上 对 大 巴 山 弧 形 构 造 的 成 因 进 行 了探 讨 。模 拟 结 果 表 明 ,
大 巴 山地 区 印 支 燕 山 主 造 山期 的最 大 水 平 主 应 力 轨 迹 受 城 口一 房 县 弧 形 断裂 和前 缘 两 侧 隆 起 所 控 制 。大 巴 山 弧 形 构 造 是 以早 期 伸 展 背 景 下 形 成 的弧 形 断裂 边 界 、 前 缘 两 侧 隆起 的 砥 柱 作 用 和 底 部 滑 脱 作 用 为 主 要 控 制 因素 而 形 成
其产 生 的不 规则 边界 形态 对 弧形 带 的形成起 到 了决
定作 用 ; 王瑞 瑞等 ( 2 0 1 1 ) 基 于 一 系 列 的构 造 物 理 模 拟提出, 大 巴 山弧 形 构 造 是 以早 期 伸 展 背景 下 形 成 的弧形 断裂 边界 、 前 缘两 侧隆 起 的砥柱 作用 、 底 部滑
脱作 用 为 主要 因素 而形成 的。
1 地 质 背 景
大 巴山构 造 带 位 于 四川 I 盆 地 的东 北 缘 , 处 于扬 子板 块 与秦 岭造 山带 过渡 的位 置 。大 巴山构造 带 以 城 口一 房 县 弧形 断裂 为界可 划分 为两 个部 分 , 北为 归
内容提要 : 大 巴 山 弧形 构 造 位 于 秦 岭 造 山带 的 南 缘 , 以其 醒 目 的 弓 形 几 何 形 态 而 获 得 广 泛 的关 注 。大 巴 山 弧
【地理知识】秦岭简史一起来了解6亿年前的古秦岭!
【地理知识】秦岭简史一起来了解6亿年前的古秦岭!6亿年前,今天我们称之为大秦岭的地方,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即古秦岭洋。
在古秦岭洋两岸,一南一北,有两个地理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遥相呼应!4亿年前,地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构造运动。
在以苏格兰加里东山命名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开始隆起,并逐步上升为陆地。
这时,大秦岭南部的大巴山,依然沉浸在海水之中。
3.75亿年前,地球开始了新一轮造山运动。
在以德国海西山命名的“海西运动”中,大秦岭南部的大巴山隆起,并上逐步升为陆地。
至此,大秦岭全部浮出海面,呈现出完整的陆地样貌。
这时,如今称之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尚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相通,横贯欧亚大陆南部,气候温暖,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被称之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
随后,广泛发生了(1)印支运动,(2)燕山运动和(3)喜马拉雅运动,合称“阿尔卑斯造山运动”。
于是,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相继褶皱升起,沿“古地中海”形成了欧亚东西向巨大褶皱带,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阿尔卑斯造山运动”使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古地中海大大缩小,世界大陆和海洋大致形成了现今格局。
上述三大造山运动主要影响大秦岭西部,对大秦岭地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印支运动”,改变了以前“南海北陆”的基本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地理环境发展进程。
2.4亿年前,印度板块以较快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强烈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的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
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大秦岭与青藏高原结合部(四川西部、甘肃和青海南部)全部褶皱升起,海水退至新疆南部、西藏和滇西一带。
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了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大部分由浅海转为陆地。
从此,中国南北陆地连为一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地环境。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砂箱实验的认识
南地 块 和黄 陵地 块 ( 国伟 等 ,0 4 , 张 2 0 ) 而部 分学 者如
Wa g等 ( 0 3 则认 为汉 南 地块 和神 龙 架 地块 构 成 n 20)
了一 对砥 柱 。此 外 , 少数 学者 提 出 了其 他 的模 式 , 有 如何 建坤 等 ( 9 7 提 出大 陆边 缘形 态不 一所 诱发 的 19 )
④ 在 中晚 侏 罗 世 陆 内造 山 作 用 及 先 成 弧 成 边 界 、 缘 两 地 块 的 阻 挡 、 部 滑 脱 层 等 因 素 的 控 制 下 形 成 了 大 巴 弧 形 前 底
构造 ; 白垩纪后 , 巴山弧形构造受晚期走滑断层改造 。 ⑤ 大 关 键 词 :大 巴山 ; 弧形 构造 ; 箱 实 验 ; 存 边 界 ; 柱 ; 脱 层 砂 先 砥 滑
1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地 质研究 所 , 陆构造 与动 力 学 国家重 点实 验室 , 大 北京 ,0 0 7 2 1 0 3 ; )南 京 大学 地 球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京 , 1 0 3 3 南 2 0 9 ;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地 质力 学研 究所 , 北京 ,1 0 8 ; 0 0 1
所 无 法 解 释 的 : 城 口一 县 断 裂 以北 , 造 要 素 以 ① 房 构
Nw— S 向褶 皱 和逆 冲断 裂 为 特征 , E 这些 线 性 构 造 向两端 受 到呈 弧型 展 布的城 口一 县 断裂 带 限制 , 房 终
大 巴和北 大 巴两 个 构 造一 石 单 元 。北 大 巴 山逆 冲 岩
5 9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t29 1 。 背 CA ELG A IC S8N1 G C SI e o o50 p 1 1 . . .
大巴山推覆构造特征的探讨
向逆 冲断层 上 陡下缓 , 面上平 行 出现 , 面上 以叠 平 剖
O
图中粗实线 为推覆构造 区划范 围
图 1 大 巴 山 推 覆 构 造 区划 图
收 稿 1期 :0 7— 9一 5 2 0 0 叭 1
维普资讯
・
4 6・ 9
物
探
与
化探 Biblioteka 3 1卷 的太 平 洋板块 的相 互 推 挤 , 终 在 四川 结 晶地块 的 最
周缘 形成 了逆 冲推 覆 构 造 ( 巴 山推 覆构 造 是其 中 大
之一 ) 。另 一 方 面 , 巴山 推 覆 构 造 多 表 现 出 由逆 大
冲断 层造成 的 推覆现 象 , 地质 构造 特征 分析 , 推 从 该 覆构造 不是 位 于洋 壳 消 亡 的潜 没 带 , 是发 育 于 台 而 缘坳 陷 内 , 期 形 变 较 强 的 台 褶 带 及 其 邻 近地 带 。 后 逆冲 推覆构 造 方 向是 由活 动 带 ( 秦 岭 造 山带 ) 南 指
向稳定 区 ( 子地 台 区) , 就 导致 断 裂 和褶 皱 轴 扬 的 这 面 均 向活 动 区倾 斜 , 构造 样式 呈叠 瓦状 。
2 1 拉 张盆地
,
÷
_
锚≯ :
’ 毫
露
0
。 搿t “
一 ≯童
_
j一 《 -
拉张 盆地 出现 在 推 覆 构造 后 缘 , 石 泉 、 阴 、 沿 汉 安康 一线 , 串珠 状 , 窄 不 一 , 呈 宽 向西北一 东 南 方 向
维普资讯
第3 1卷第 6期
20 0 7年 1 2月
物
探
与
化
探
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2024年第4期/第45卷黄 金GOLD黄金地质西秦岭造山带早子沟金矿床金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收稿日期:2023-10-10;修回日期:2024-01-20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2YF7GA050);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16200001297)作者简介:田向盛(1984—),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E mail:274867816@qq.com通信作者:孙新春(1978—),男,正高级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勘查及管理工作;E mail:15117071709@qq.com田向盛1,2,孙新春3,4,邱昆峰5,王玉玺1,2(1.甘肃省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3.甘肃省地质调查院;4.甘肃省地矿局院士创新研究中心;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科学与资源学院)摘要: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夏河—合作地区,是夏河—合作地区乃至西秦岭造山带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床之一。
基于早子沟金矿床找矿勘探新近发现的地质现象,对早子沟金矿床地质和金矿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对微细浸染型/细脉状毒砂-黄铁矿型和脉状石英-辉锑矿-自然金型2类金矿化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二者成矿时代相差较大,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
早子沟金矿床2类金矿化分别在浅部岩体周围断裂发育部位和深部低角度断裂发育部位显示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应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
关键词:早子沟金矿床;矿床地质;矿床成因;潜力分析;深部找矿;金矿化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4-0065-06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414引 言夏河—合作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端,是秦岭造山带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
早子沟金矿床是夏河—合作地区金资源储量最大的金矿床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该地区产量最高的金矿床。
秦岭—大巴山构造地貌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秦岭—大巴山构造地貌特征及动力学意义青藏高原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以及由大陆碰撞汇聚所产生的复杂的陆内构造及其深部过程一直是当今世界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秦岭-大巴山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向北东、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该地区的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是解决青藏高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窗口。
与青藏高原的南北边界相比,秦岭-大巴山地区的现今地貌表现为弥散和不规则等特征,这种特征限制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生长的认识。
而该地区所发育的地貌和水系是高原扩展过程的地质记录,也是联系地球深部过程与地表过程的纽带。
因此,本文选择秦岭-大巴山地区的河流水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秦岭嘉陵江上游、渭河上游、秦岭北缘黑河流域、太白断裂以及大巴山地区等典型流域河流纵剖面、定量构造地貌参数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岩性和降水条件对河流裂点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有关;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
(2)渭河上游的地貌演化也处于瞬时状态;河流纵剖面的演化受到构造作用引起的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裂点的分布特征表明渭河上游整体而又有差异的基岩隆升,隆升速率较高的地区位于西秦岭北缘和六盘山地区;古河道的重建表明: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渭河上游的加权平均下切量为354±130 m,南侧支流比北侧支流的下切量高144±25 m;渭河上游的平均下切速率为0.25-0.3 m/ka,西秦岭地区的下切速率比陇中盆地和六盘山南部地区高0.1-0.12 m/ka。
(3)秦岭北缘黑河流域的地貌演化处于不同阶段,上游的地貌形成时间较长,代表了秦岭山脉隆升之前被夷平的地形,而下游地貌相对较为年轻,是伴随着秦岭山脉的伸展隆升而形成的新地貌;秦岭山脉的隆升受到地壳伸展与均衡反弹作用的共同控制;同时,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应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断裂(例如:太白断裂)作用于秦岭山脉,加速了秦岭山脉的隆升。
滑坡泥石流概率预报模型
滑坡泥石流概率预报模型*张国平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西北至东南的带状区域,将其划分为6个区划单元:黄土高原西部、秦岭山区、大巴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浙闽沿海。
通过提取并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次和雨量信息,发现对于任何一个区划单元,并不存在一个临界雨量,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水是处于一个比较大的区间,对于给定的有效降水,滑坡泥石流灾害只是存在一个发生的可能性,并不能说明一定发生或一定不发生。
进一步研究了6个区划单元内有效雨量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概率关系。
相关系数检验表明了本文计算的降水因子与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次之间服从高斯分布,可以利用密度函数曲线来定量计算有效降水为某一值情况下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
研究还表明了由我国西北至东南方向,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雨量值增大,增大的幅度可以通过6个区划单元降水因子与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斯分布的参数来定量描述。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有效雨量;概率模型;易发程度评价;区划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Landslide/debris-flow with Probabilistic ModelZHANG GuopingPublic Weather Service Center of CMA, Beijing 100081Abstract: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susceptibility degree, the geology circumstance, geographic background and climatic factors, the zonation of th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earch area is divided into 6 sub-regions: western part of Loess Plateau, QinLing Mountains, Daba Mountains, Dabie Mountains, Luoxiao Mountains and Zhejiang Fujian coast. The plotting of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landslide/debris-flow shows that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s among a certain range instead of a critical value. The probabilistic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 between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landslide/debris-f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frequency of landslide/debris-flow are normally distributed. The parameters of probabilistic model can be estimated an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can be plotted. The precipitation model indicates that for each region the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s quantita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frequency of landslide/debris-flow hazard. Moreover, the plotting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s increasing from northwest to south east of China.Keywords: landslide/debris-flow;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probabilistic model; assessment of susceptibility degree; zonation1 引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16)作者简介:张国平(1974-),男,博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条件引发地貌过程和环境灾害的分析预报工作. Email:***************.cn现有的描述雨量和泥石流发生关系的模型多为确定性模型,认为在间接前期降雨、直接前期降雨和激发雨强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泥石流,实际分析发现间接前期降雨、直接前期降雨和激发雨强远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区域内并没有大量发生泥石流[1-5]。
浅析秦岭山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 术 论 坛
浅析秦岭山地水土流失的原 因
常鹏 胡泊 自强 ( 州市环保局 2 7 O ) 滕 7 5 击打 地表土 层 来破坏土 层 结构 ,影响 地表 水 入 渗 ,容 易 形 成 超 渗 产 流或 蓄满 产 流 ,起 到加 速 水 土 流 失 的 作 用 。 () 2对水土流失的有显著影响的又一因子 是 气象 因子 . 力的 作用 , 既风 据观测 , 三级 以 上的风 力 ( 风速 大于 45 s , -m/ )小于 0 1 .mm 粒径 的细粒 就会 被场至 空中 , 发生 悬移 , 形成 土壤流失, 大风有时还会形成风沙走石, 形成 遮天 闭 目, 昏地 暗的沙 暴天 气 , 天 秦岭 中高山 极其 以北地 区 ,具 有产生风 力侵蚀 的动 力条 件。 () 3新构造 上升运 动对土壤 侵蚀 也有一 定 的影 响 ,特 别是 强 烈的相 对 差 异升 降运 动 , 会 使地 体抬高 ,侵蚀 基准面 相 对 降低 ,高 差 增 大 ,促 进沟 谷下 切和朔源 侵蚀 ,秦岭大 巴 山地 ,是 在古 老的 变质岩和 花 岗岩为 主的褶 皱 断块 掀升 作用下 形成 的中高 山地 ,新构 造 运动 以 强烈的 间歇性 上升 为主 。晚更 世纪 以 来 ,秦岭 山地 上 升约 2 0 m ,上 升速 率 为 00 2 mm/ ,大 巴 山上 升 l0 - 5 0 ,上 升 0 a 0 0 10 m 速率 为 1-5 01mm/ 。由于 山地 强 烈上升 , a 河 流 下切 形成 的峡谷 到处可 见 ,深度 由数十 米 至 三 ,四百米 。新构 造运动 对土 壤侵蚀 的影 响, 虽然 在短时 间内 表现可 能不 明显 , 但通 过 长时 间 的积 累 , 古不断 加深 加长 , 沟 使沟 地面 网和 高差 增 大 ,这对 现金土 壤侵 蚀的增 强无 疑 会起 到 重要 的促 进 作用 。 () 4 地貌 是 影 响土 壤侵 蚀 的重 要 因素 之 它是 侵蚀 的对象 和发生 侵蚀 的场所 。 它 制 约 着侵蚀 的发生 和 发展 。 地貌 条 件不 同 , 对 土壤侵 蚀的 反馈 作用不 同 ,一般 的坡 度越 大 对土壤 的侵 蚀越 强 ,因为 ,虽然坡 面水 力 侵蚀 随坡 度增 大超 过一定 限度 时有减 缓的趋 势 ,但重 力侵蚀 又随 之上升 ,总的侵蚀 度不 会减少 , 沟壑 密度越 大 , 一般侵 蚀也就 越强 , 两者 关 系成正 相关 , 地面高 差越 大 , 坡 面 斜坡 范 围越大 , 受侵 蚀 的面积也 就越 大 。 西省 的 陕 地 貌条 件从北 向南 变化较 大 ,对土壤 侵蚀 带 来 了不 同的影 响 , 陵沟 壑 区为 流水 侵蚀 , 丘 重 力侵蚀提 供 了有利 的地貌 条件 ,塬粮 沟壑 区 则更有 利于 各种重 力侵 蚀的形 成 。秦岭 地 区 基本上 为石 质山地 或者土 石 山地 , 般 山高 , 一 坡 陡 , 深 , 拔 多在 l0-00 相对 高 沟 海 O 020 m, 差 30 1 0 ,对 土壤 侵蚀起 到 了加速 作用 , 0 -0 0 不利于 水土保 持 。地面组成 物 质抗蚀 力的大 小 , 壤侵 蚀影 响很大 , 力强 的物 质不 对土 抗蚀 容 易风 化和侵 蚀 , 产沙量 小 , 蚀 力弱的物 质 抗 容易风 化和侵 蚀 , 产沙量 大 。 土 类物质被 侵 黏 蚀 多产 生细粒 泥沙 和悬移 物 质 ,而 风化物 质 受 侵蚀 后多产 生粗 沙和推 移物 质 ,地 面组 成 物 质复杂 ,给土 壤侵 蚀 带来 了 不 同的影 响 。 () 是 阻碍水 土流失 的重要 因素 , 5植被 植 被的 枝叶 可 以降 低风 速 , 消减 雨 滴的 动能 , 减缓地表径流,降低冲刷力;根系可以固结 土体 ,改 良土壤物 理化 学性 质 ,增 加土壤 抗 能蚀 力 。 因此 , 植 被 越 好 ,覆 盖 度 越 大 , 土壤侵 蚀量 也就越 小 ,根 据西 北水 土保持 研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及评价
评 价指 标 则 选取 资 源 的 自然 属性 、 可保 护属 性 与保 护管 理基础进 行结 合评价 ; 丽等运 用多层 次模糊 胡 评价 法对 三峡 旅游 景 区旅游 资源进 行 了定 量综 合分
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 , 并融合其他 自然景 观、 人文景观组合而成 的特定 区域… 。随着国家地质 公 园 的不 断建 设 , 年来 对 地 质公 园 的理论 探 讨 也 近
大 巴山 国家 地质 公 园 内地 质遗 迹 组合 系 统 , 并
且保存完好 , 特征明显 , 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
科普 教育功能 。 () 质公 园处 于 中 国大 地 地貌 二 级 阶梯 向j 1地 级 阶梯 过 渡地 带 , 地理 位 置 、 其 地貌 都具 有 独 特性 ,
伟人峰、 女岩 、 仙 神鹰岩、 南天 门、 五指山、 铸剑峰 、 掌峰、 熊 雄鸡唱天 、
鹰 咀 岩 、 门 坎 、 妻 共 枕 、 刃 峰与 断肠 谷 、 天 龟 、 雄 蝙 蝠 岩 等 铁 夫 干 南 雌 一碗水 、 阴泉 一 阳泉 ; 龙 飞 瀑 ; 战 溪 牛 轭 湖 等 二 小 龙潭河古崩塌遗迹
评价 方法对地质遗 迹景观进行定性 与定 量评价 , 结果表 明, 褶皱构造 景观 、 岩溶地 貌景观是公 园的导 向性地质遗迹 景观 。公 园旅游资源 的 自然属性得分 率较 高, 其典型性 、 稀有性 、 奇特性特征 突出, 资源 的科 学价值 、 美学价值 高 , 旅
游 开 发 潜 力大 。
盘龙洞 、 观音洞 、 鸡王洞 、 雄狮洞 、 潭子洞、 红军洞 、 何乡岩落水洞、 吊洞等
百里峡 、 龙峡、 龙峡 、 黑 飞 百里 峡一 线 天 、 里 峡 、 潭 河 峡 谷 等 十 龙 老 黄 山 、 里 峡 群 峰 等 百
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期末)地理试题
丽水市 2021 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二地理 试题卷 2022.1考生须知: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涂在试 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 I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丹霞地貌,其物质组成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砂砾 岩。
图 1 为武夷山玉女峰景观图,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 1、2 题。
第 1 题图 11. 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是图 2 中的固 沉积物结 a成岩 a a 丁b 丙 b 乙 cccd甲第 1 题图 2A.甲B.乙C.丙D.丁2.图 2 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a 冷凝作用B. b 风化作用C. c 重熔再生D.d 变质作用墨西哥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2021 年 9 月 7 日晚墨西哥西南部格雷罗州发生 7.1 级地震。
下图为墨西哥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3、4 题。
110°1. 此次地震中抗震防灾可以运用100° 第 3、4 题图90°A.GNSS 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B.RS 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C.GIS 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D.RS 和 G NSS 技术定灾区重建计划美国30°国界 1000 等高线 3000墨西哥城墨 西 哥 湾太平洋20°2.能正确表示墨西哥地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海水A.甲B.乙C.丙D.丁北京时间2021 年10 月16 日0 时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完成5、6 题。
3.火箭升空时,在纽约(西五区)的留学生收看直播的时间是A.15 日13:23B.16 日11:23C.15 日11:23D.16 日13:234.火箭升空时,与北京同处于16 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A.小于八分之一B.大于四分之一C.大于六分之一D.小于六分之一当暖湿空气遇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
天然植物基因库——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件。 植 物 资 源 珍 稀 特 有
安、 厚平 、 中、 子 、 宜等 1 明 蓼 咸 3个镇 乡的5 8个村 , 总面积 16 1 3 0 7公顷 , 占 全 县 幅 员 面 积 4 _%.其 中核 心 区 1 3
生 了重大 的学术影 响 , 的建设 与发 它
划 》 《 国 生 物 多样 性 国情 研 究 报 、中 告》 等都 已将 大 巴山列入 中国生 物多
样 性 保 护 的 关 键 地 区 和 优 先 重 点 保 护 区 域 。 为 此 , 巴 山 自然 保 护 区 在 大
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
株银杏树 高 3 4米 , 径 达 33 胸 . 4米 ; 最 大的一株南方红豆杉高 2 0米 。 径 达 胸 1 . , 罕 见 的 红 豆 杉 树 王 。 国家 二 3米 是
保 护 区 内最 高 处 为 东南 部 的光 头山 , 海拔 2 8 . 65 7米 , 最低 处 : 北 勾西
s th e e ssF a c .被 重 新 发 现 . uc u n n i rn h) 产
野生 近缘 种 , 成独 具特色 的生 物资 形
源 基 因库 。本 区在 亚 洲 乃 至 在 北 半 球
都 有 突 出 的 代 表 性 。 世 界 自然 基 金 会 、 中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保 护 行 动 计 《
四纪 冰期 曾为多种生 物 的“ 避难所 ” ,
保 留 了 众 多 占老 的 物 种 , 保 存 了 一 且 定 数 量 的 古 树 。 遗 传 资 源 丰 富 . 多 含 种 栽 培 植 物 和 家 养 动 物 的 祖 先 型 或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第16卷第3期2009年5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Earth S cien ce Frontiers (Ch 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16No.3M ay 2009收稿日期:2009-03-25;修回日期:2009-05-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314,40272097)作者简介:胡健民(1959)),男,研究员,从事构造地质学、造山带与盆地构造、南极地质研究。
E -mail:jianmin hu@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胡健民1, 施 炜1, 渠洪杰1, 陈 虹1, 武国利2, 田 蜜1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H u Jianm in 1, Shi W ei 1, Qu H ong jie 1, Chen H ong 1, Wu Guoli 2, Tian M i 111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 inese A cad emy of Ge ological S cience s,Beij ing 100081,China21Institute of Geolog y and Ge op hy sics ,Ch inese A cad emy of S ciences ,Beij ing 100029,Ch inaHu Jianmin,Shi Wei,Qu Hongjie,et al.Mesozoic deformation of Dabashan curvilinear structural belt of Qinling orogen.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9,16(3):049-068Abstract:T he Dabashan str uctural belt is a part of south Q inling M ountains,which has been regar ded as afor eland thr usting belt of the collisional belt of the no rth and so uth China plates.T he results of the r esear chessho w that the curvilinear st ructur al belt,to the south of Cheng kou -Fangx ian thrust fault in the Dabashanmount ains,has under go ne stro ng superim posed defor matio n dur ing the M eso zo ic.T he Dabashan curv ilinearstructur al belt is composed o f linear fo lds w ith cur vilinear fo ld hing es and some curv ilinear t hr ust faults (D2),which w as fo rmed during the major phase o f defo rmatio n o f so ut h Dabashan.In the wester n curv ilinear st ruc -tur al belt,the fo lds o f D2w ith fold ax es o f nearly south to nort h trending superimposed o n the early w ide foldswith axis o f near ly west to east (D1),and for med a typical cross super imposed structure.In the centr al andeast ern par ts,fo ld axes of D2w ere g radually turned to near ly east -west.T he g eo lo gica l mapping show s thatthere ex isted a phase o f defor matio n that the fold ax es wer e of no rth to near ly south to no rth directio n befo rethe for mation of the cur vilinear structur al belt.Based on the defo rmational sequence,defo rmed str ata,and r e -gio nal geo lo gy ,the autho rs believ e that t he time o f D1,both in western an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Dabashancur vilinear str uctural belt,is the late T r iassic to the early Jurassic.It is possible that the defor matio n D1wasrelated to the co llision between no rth China block and Yang tze blo ck.On the ot her hand,t he g eolog ical rela -tionship,g eo chr onolog y and A F T data show that the main defo rmatio n time of D2,is about the late Jurassic tothe ear ly Cr etaceo us(160-110M a).So t he Dabashan curv ilinear structur al belt reco rded two phases of deform -at ion w hich w ere fo rmed during dif fer ent tect onic settings.It is of gr eat sig nif icance fo r the under st anding ofthe ev olut ion of Q inling o rog en.Key words:Q inling or og en;Dabashan curvilinear str uctural belt;M esozoic defo rmation;detachment deforma -tion摘 要: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
秦巴山区及邻近地区食蚜蝇科昆虫的研究
秦巴山区及邻近地区食蚜蝇科昆虫的研究(1)通过对采自秦巴山区及其邻近区3158号食蚜蝇标本的整理,鉴定出食蚜蝇科昆虫216种,隶属于64属,18族,3亚科。
发现食蚜蝇科昆虫1新属,89新种,2中国新记录属和16中国新记录种。
名录如下:新属:平背食蚜蝇属,新属Lamellidorsum gen.nov.新种:拟突额长角蚜蝇,新种Chrysotoxum projicienfrontoides sp.nov.;红腹长角蚜蝇,新种Chrysotoxum rufabdominus sp.nov.;天台长角蚜蝇,新种Chrysotoxum tiantaiensis sp.nov.;紫柏长角蚜蝇,新种Chrysotoxum zibaiensis,sp.nov.;天台墨蚜蝇,新种Melanostoma tiantaiensis sp.nov.;叉尾宽跗蚜蝇,新种Platycherius bidentatus sp.nov.;汉中小蚜蝇,新种Paragus hanzhongensis,sp.nov.;九池小蚜蝇,新种Paragus jiuchiensis sp.nov.:黑胫异蚜蝇,新种Allograptanigritibia sp.nov.;太白异蚜蝇,新种Allograpta taibaiensis sp.nov.;普通异蚜蝇,新种Allograpta vulgaris sp.nov.;狭角毛食蚜蝇,新种Dasysyrphusangustatantennus sp.nov.;太白毛食蚜蝇,新种Dasysyrphus taibaiensis sp.nov.;郑氏直脉食蚜蝇,新种Dideodes zhengi sp.nov.;狭带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angusticincta sp.nov.;狭隔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angustinterstincta sp.nov.;双线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bicostata sp.nov.;等宽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equilata sp.nov.;线斑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gracilicincta sp.nov.;宽带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latifasciata sp.nov.;平腹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lamellata sp.nov.;秦岭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qinlingensis,sp.nov.;天台垂边食蚜蝇,新种Epistrophe tiantaiensis sp.nov.;三色密毛食蚜蝇,新种Eriozona tricolorata sp.nov.;拟大灰优食蚜蝇,新种Eupeodes similicorollae sp.nov.;横带壮食蚜蝇,新种Ischyrosyrphus transifasciatus sp.nov.;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黑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pilinigrum sp.nov.;秦岭美蓝食蚜蝇,新种Melangyna qinglinensis sp.nov.;丽狭腹食蚜蝇,新种Meliscaeva splendida sp.nov.;双钩细腹食蚜蝇,新种Sohaerophoriabiunciata sp.nov.;长安细腹食蚜蝇,新种Sphaerophoria chenganensis sp.nov.;黄色细腹食蚜蝇,新种Sphaerophoria flavescentis sp.nov;秦巴细腹食蚜蝇,新种Sphaerophoria qingbaensis sp.nov.;秦岭细腹食蚜蝇,新种Sphaerophoria叮znglinensis sp.nov.;黑条食蚜蝇,新种今,人us nigrilinearus sp.nov.;异带黄斑食蚜蝇,新种Xanthogramm“anis口m口rPhum sP.nov.;秦岭黄斑食蚜蝇,新种Xanth娜amma叮inglinense sp.nov.;六斑黄斑食蚜蝇,新种Xantho岁ammaseximaculatum sp.nov.;短嚎鼻颜蚜蝇,新种Rhi塔ia brachyrr妙ncha sp.nov.;楼观鼻颜蚜蝇,新种Rhingia louguanensis sP.nov.;黑缘鼻颜蚜蝇,新种Rhingianigrimarsina sp.nov.;南郑颜突蚜蝇,新种portevinia nanzhengensis sp.nov.;四鬃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a quardriseta sP.nov.;太白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taibaiensis,sP.nov.;透翅管蚜蝇,新种Eristalis妙aloPtera,sP.nov.;中黑条管蚜蝇,新种Helophilus melaoda‘娜sP.nov.;直带条胸蚜蝇,新种HeloPhizus rectivittatus,sP.nov.;八纹斑目蚜蝇,新种Lathyror,htalmus octomaculatus sP.nov.;双带毛管蚜蝇,新种,Mall口ta bivitta Sp.nov.;拟三色毛管蚜蝇,新种MallotaPsouditricoto;sP,nov.;紫柏毛管蚜蝇,新种Malfota zibaiensis sP.nov.;中宽墨管蚜蝇,新种Mesembriusa呷lsnterstatus sp.nov.;细条墨管蚜蝇,新种Mesembriusgracinterstatus sP.nov.;黑腹墨管蚜蝇,新种Mesembrius nigr “bdominus,sP.nov.;拟黄颜墨管蚜蝇,新种Mesembrius尸seud尹avic娜sp.nov.;库峪平颜蚜蝇,新种Eumerus瓜笋碑ensis sP.nov.;雪色平颜蚜蝇,新种Eumerus niveus sP.nov.;齿转平颜蚜蝇,新种Eumerus口dontotrochantus sP.nov.;刺跄平颜蚜蝇,新种Eumerus胡inimanus sp.nov.;小河平颜蚜蝇,新种,Eumerus xiaohensis sp.nov.;红斑齿腿蚜蝇,新种腼ro而nr幼脚acularum sp.nov.;等斑短毛蚜蝇,新种Blerae仔uimaeulasp.nov.;紫柏松村蚜蝇,新种人勿tsu柳ia zibaiensis sp.nov.;狭腹斜环蚜蝇,新种palumbiaa馆ustiabdomena sp.nov.;拟黄缘斜环蝇,新种palumbia similinova sp.nov.;循斑斑胸蚜蝇,新种SPilomyia scutimaculata sP.nov.;白纹拟木蚜蝇,新种及mnostomaa乃ostriatum sp.nov.;黄色拟木蚜蝇,新种Temnostoma加vidistriatumsP.nov.;宁陕拟木蚜蝇,新种Temnostoma ninshaanensesP‘nov.:红河缩颜蚜蝇,新种piPizah口刀g人eensis sP.nov.;肖普通缩颜蚜蝇,新种尸iPiza sPur扣miliariasP.nov.;天汉斜额蚜蝇,新种尸iPizella tianhanensis sP.nov.;弦斑缺伪蚜蝇,新种Gr叩to梢lyza semieircularia 印.nov.;大东。
陕西的大巴山、安康隆起牛山、米仓山
总结:安康隆起——展布在月河流域南北岸,面积1 723 km2。
南岸为凤凰山地区的火山岩,北为牛山地区的火山岩。
牛山穹窿即牛山地背斜,面积约700km2。
归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
月河盆地处于“牛山变质杂岩体”之间 ,西起石泉 ,往南东经汉阴 ,止于安康东侧 ,全长约 12 0km。
其西段狭窄 ,向东渐宽 ,最大低凹洼地宽度 15km ,由一系列近东西向次级洼地和相间次级凸起构成。
盆地北面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巴山山地。
汉江从盆地东南角流过,汉江的支流月河自西向东贯穿盆地。
南秦岭新生代安康月河盆地是北西向石泉—安康—竹山—房县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带西北端弯月状拉分盆地。
城口-钟宝断裂)断裂的北侧(到月河-安康断裂)为北大巴山,南侧为南大巴山。
北大巴山被认为是南秦岭造山带和上扬子地块之间的拼合带。
南大巴山在平面上成为一个弧形构造,又称之为巴山弧。
安康牛山火山岩区基础地质及金银铜的成矿条件任有祥等安康牛山地区的海相火山岩构成安康隆起的主体,出露的郧西群、耀岭河群海相火山岩系是陕西省东南部同类火山岩系分布区之一。
它与展布在月河流域南岸凤凰山地区的同质火山岩一起在地质上被称作安康隆起。
该隆起在地理上,分布于安康、汉阴、石泉三县境内,面积1723 km2。
牛山地区的火山岩位于月河流域北侧的汉阴、安康之间,西起汉阴境内的双河口,东迄安康县二里乡;北自火石街,南止恒口镇以北,平面上呈一椭圆状,长轴35 km,短轴20 km,面积约700km2。
安康区域地质:安康地区横跨秦岭地槽褶皱系和西南地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石泉饶峰—紫阳麻柳坝—镇坪钟宝区域性断裂为界,其北侧属秦岭地槽褶皱系,其南侧为扬子准地台区,均属一级构造单元。
秦岭地槽褶皱系划分为北部加里东褶皱带、中部海西—印支褶皱带及南部加里东褶皱带。
北带与中带以沙沟断裂划分,中带和南带以凤凰山—牛山复背斜为界。
其南部是扬子准地台北缘大巴山弧形过渡带的一部分。
因此,安康地区的构造,北部为东西向构造带,南部为北西向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构造带。
西秦岭构造格局及找矿方向
大中型金矿床 ; 南部赋矿地层 主要为中泥盆统西汉 水组 ( 张传林 等 将其解 体 , 分解 出元古 界 ) 和安 家 岔组 , 均是一套 海 相 细碎 屑 及碳 酸盐 建 造 。该 区为
主要铅 、 锌成 矿带 , 代表 性 矿 床 有厂 坝 、 家 庄 铅 锌 代 矿 , 拉地铅 锌银矿 等 。 下 23 南秦 岭 印支 褶皱 带 . 即临潭 一宕 昌 一凤 县 断 裂 以南 , 曲 一略 阳 一 玛
第3 4卷第 1 期 2 1 2月 02年
甘
肃
冶
金
Vo . No. 134 1
GANS U MEn LLURGY
F b 2 1 e ., 0 2
文章编号 :6 24 6 (0 2 0 -0 1 4 17 -4 12 1 )10 9 - 0
西 秦 岭 构 造 格 局 及 找 矿 方 向
Ab t a t I hs p p r s r c :n t i a e ,we sat d f m t e d e a ls a d c mb n d w t tair p i ,me a r hc fce ,ma mai tre r h e p fu t n o ie i srt a h e o h g tmop i a is g t c
带、 中秦 岭海西褶皱带 、 南秦 岭印支褶皱带 ( 又分为碌 曲一 县逆 冲推覆构造带 、 成 迭部- 武都逆 冲推覆构造带 、 曲. 玛 文
县逆 冲推覆构 造带) 及碧 口地体等构造单元 。该区几经秦岭造 山带 活动 的影 响和相邻 褶皱系 的干扰 , 形成七个成 矿区, 各区有着不 同的地层结构 , 不同的构 造特 征 , 经受 了多次不 同的地质作 用 , 而也有着各 自特殊 的成矿 专属 从
浅谈秦岭造山带的形成过程
目录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3引言31、秦岭造山带简介32 秦岭造山带的地层发育特征4 2.1 扬子板块42.2 华北板块42.3 下扬子板块43 东秦岭造山带的形成53.1 造山运动63.2 秦岭造山作用的类型63.2.1 俯冲造山作用73.2.2碰撞造山作用73 2.3 陆内造山作用73.3 东秦岭造山带的形成过程84 总结9参考文献9浅谈东秦岭造山带及其形成过程学生姓名:孙淑艳学号:20095081219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指导教师:王义民职称:教授摘要:依据相关文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并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仅是扬子和华北两个大陆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果,而实际上是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以及夹持于两者之间的秦岭地块和下扬子地块几者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它是经过三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以不同构造体制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
其主造山作用板块构造演化阶段是三个板块沿两个消减带俯冲碰撞,经历了漫长复杂的造山过程。
从裂谷构造体制转换为板块构造体制,从扩张、俯冲到碰撞,反映了秦岭长期在特提斯构造域众多陆壳块体群分离、拼合、增生的过程中发展演化而形成,也显示出是在古今地幔动力学和圈层耦合关系变动过程中发展演化的,具有重要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意义。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下扬子板块Abstract:According to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the orogenic role that rather than the past, is only the yangzi and north China two continent collision orogenic role, but in fact is the result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Yangtze plate in between these two and gripping the qinling plot and the yangzi plot under several interactions and influence of the results. It is after three various tectono-evolutionary stages, with different tectonic system evolu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ompound orogenic belts. Its main orogenic role plate tectonic evolutionary stages are three plate with two cut along the collision, experienced a long subduction of complex orogenic process. From the rift tectonic plate tectonic system for system transformation from expansion, dive the collisions, reflect the qinling long-term in tethys, many continental crust tectonic domain block group of separation and collage, hyperplasia process to develop the evolution and form, also show is in both ancient mantle dynamics and leads to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to develop the evolution of changes,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geological and continent dynamics mainland.Keywords: Qinling orogenic belt; The Yangtze plate; The north China plate; Down the Yangtze plate引言秦岭横越中国甘肃、陕西、河南诸省,是一条东西走向山链的中间地段。
秦岭、大巴山隔不断西三角
秦岭、大巴山隔不断西三角
金蓉;聂飞;谭柯
【期刊名称】《科技与经济画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重庆代表团在两会上抛出了西三角概念,建议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西安关中经济圈设为西三角,明确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并纳入十二五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王鸿举,他透露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已表示将对设立西三角经济区进行调研。
【总页数】1页(P21)
【作者】金蓉;聂飞;谭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南秦岭北大巴山造山带火山碎屑流堆积特征
2.3套遥感降水资料在秦岭大巴山区精度评估分析
3.3套遥感降水资料在秦岭大巴山区精度评估分析
4.秦岭南北共建"西三角"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5.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黑色岩系型钒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鸟类迁徙的三大通道
我国鸟类迁徙的三大通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迁徙鸟类数量众多。
但是,对我国候鸟迁徙通道的研究,长期局限于一般观察基础上。
经过二十多年的环志研究,对途经我国的候鸟迁徙通道开始有新的认识。
1985年以前,我国鸟类学界一般认为我国有三条迁徙通道:1) 西部通道包括在内蒙西部干旱草原、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干旱或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和高原草甸草原等生境中繁殖的夏候鸟,如斑头雁(Anser indicus)、渔鸥(Larus ichthyaetus)等。
它们迁飞时可沿阿尼玛卿、巴颜喀拉、邛崃等山脉向南沿横断山脉至四川盆地西部、云贵高原直至印支越冬,西藏地区候鸟除东部可沿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向东南方向迁徙外,估计大部分大中型候鸟亦可能飞越西马拉雅山脉至印度、尼泊尔等地区越冬。
2) 中部通道包括在内蒙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地区及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冬季可沿太行山、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区进入四川盆地以及经大巴山东部到华中或更的地区越冬。
3) 东部通道包括在东北地区、华北东部繁殖的候鸟,如鸳鸯、中华秋沙鸭、鸻鹬类等。
它们可能沿海岸向南迁飞至华中或华南,甚至迁到东南亚各国;或由海岸直接到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国越冬。
1995年以后,结合当时全球范围的水鸟迁徙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渔鸥的环志回收结果,提出亚太地区迁徙水鸟三条迁徙通道,分别是中亚-印度迁徙通道,东亚-澳洲迁徙通道以及西太平洋迁徙通道。
各通道之间并不完全独立,互相之间有交叉和重合(附图6-167)。
最近,结合禽流感的大规模发生,湿地国际又提出一份全球候鸟迁徙通道图。
全球8条主要迁徙通道,仍是更多地反映水鸟的迁徙。
通过我国地3条通道有所改变,分别是:东亚-澳洲迁徙通道,中亚-印度迁徙通道以及西亚-东非迁徙通道(附图6-168)。
我们认为,这三条迁徙通道基本代表我国鸟类,特别是水鸟的迁徙通道,而陆地鸟的迁徙通道比较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叠系十里墩群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砂 质板岩和石灰岩互层,分布于留坝、凤县一 带。石炭系分布于徽县以南留坝县以北地区, 呈长条带状分布,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 呈厚层至中厚层状,其中夹有含炭质页岩、
砂岩等。
凤-徽地体内出露面积大的地层是三叠系, 而且遭受轻度区域变质作用,褶皱变形亦非
常强烈,常见有地层产状陡峻的倾竖褶皱,
大巴山弧形成示意图
(贾承造,1988)
谢 谢
断层相关褶皱 及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以西秦岭大巴山区为例)
四川东部 大巴山 地理位 置图
大巴山地区主要出露地层有:
白垩系: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厚可 达5000米,与下伏地层侏罗系为不整合; 侏罗系:红色泥砂岩沉积,厚3000多 米,为我国侏罗系陆相沉 积的典型地区, 与下伏三叠系为假整合;
3、 三叠系复理石形成于低纬度区,随着扬子板块的 向北推移,在中纬度地区生成的石炭-二叠系的岩 块混杂进来,随着扬子板块向北的推挤,地层褶皱 成山,从而基本奠定了现今的构造格局。
4、沿秦岭造山带还存在其他类型相似、地层时代不同 的地体,他们应是秦岭造山带的基本成分。这些地 体,可能就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 之间的“微大陆”。
图1 凤-徽地体地质图
1 花岗岩 2 志留系 3 泥盆系 4 石炭系 5 二叠系 6 三叠系 7 第三系 8 凤-徽地体
1、 西秦岭凤-徽地体是一个位于华北和扬子板块之 间的由三叠系滑塌堆积构成的中生代地体。
2、首次报道了镶嵌于凤-徽地体三叠系复理石 之中的石灰岩含米斯蜓和黄氏珊瑚,其时代为 早二叠世。
σ1:264°∠16°;
σ3:359°∠20°
点2:酒奠沟桥北50m 背斜,由两翼产状得 枢纽产状,进一步得 出方向σ1 :
背斜北西翼A: 80°/NW∠66° 78°/NW∠71° 75°/NW∠72° 73°/NW∠88° 75°/NW∠89° 南东翼B: 280°/SW∠50° 280°/SW∠48° 284°/SW∠53° 280°/SW∠53°
有的石灰块体厚0.8m,宽4m,长不见终端;其四周的 页岩呈薄层—中薄层状,夹泥质薄层,其产状围绕石灰 岩块有强烈褶皱,褶皱呈尖棱状,褶皱轴近直立;有些 石灰岩块体的长轴方向和围岩地产状近于一致。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这些石灰岩块体中 采到Mielina(米斯蜓,早二叠世)和 Huanghyllum(黄氏珊瑚,早二叠世),表明这 些混杂于三叠系留凤关群复理石中的石灰岩 块的时代属早二叠世。上述这些混杂于三叠 系复理石中的块体除石灰岩外,还有长石石 英砂岩等,它们分别在酒奠沟、酒奠梁、江 洛镇一带分布。
南东翼B:
70°/NW∠77° 作两翼代表面,相交即为 枢纽s:267°∠53°
赤平投影统计得
北西翼法线 a: 22°∠18°
南东翼法线 b: 160°∠13°
再作与两面相 交的平面,与 两翼交于a′、 b′,作两翼角 平分线,得 σ3:93°∠38°,
σ1
:
2°∠2°
点4:国道向斜 北西翼A: 310°/SW∠58° 305°/SW∠58° 308°/SW∠57° 312°/SW∠58° 316°/SW∠56° 317°/SW∠55° 317°/SW∠56° 南东翼B: 85°/SE∠85° 87°/SE∠87° 80°/SE∠87° 80°/SE∠88 82°/SE∠85° 83°/SE∠84° 70°/SE∠85° 两翼代表法线产状 北西翼a:42°∠33° 南东翼b:353°∠4°
表1
采 样 地 点 酒奠沟 酒奠梁 留凤关 地 质 年 代 C P T1 P 江洛镇 D 采样地理坐标 纬度 33.8oN 33.9oN 33.8oN 33.9oN 33.9oN 经度 106.6oE 106.6oE 106.6oE 105.8oE 105.8oE
凤-徽地体古地磁
古地磁极位置 纬度 -8.5o -47.5o -42.9o 70.1o -7.1o 经度 60.0oE 112.0 oE 135.1 oE 156.6 oE 144.5 oE 精 参 数 (K) 217 21 33 26 33 18.2 16.2 置信园 半顶角 α 95 4.6 古 纬 度 28.9 o 8.5 o 9.0 o 20.2 o 35.0 o
凤-徽地体的古地磁特征
在酒奠沟、酒奠梁、双石铺、略阳、留 凤关和江洛镇等地采集了三十多块古地磁定 向标本,全部经过美国Schomstedt公司进口 的TSD-1热退磁仪作了系统退磁,并在DSM -2数字旋转磁力仪上测得各级磁矢量。除 去损坏的样品和无特征剩磁方向的标本外, 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古地磁(表1)。
四川盆地的构造发展史可分两大阶段:
1、以在震旦纪—早中三叠纪时期海相碳酸盐 岩夹海相碎屑沉积为代表; 2、以晚三叠纪—第三纪陆相碎屑沉积为代表;
中元古—晚元古代,上扬子区北缘经历
了地体增生型大陆边缘的演化,在增生的地体 中构成现今四川盆地边缘的地体有米仓山地体 和形成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的安康地体;晚奥 陶—三叠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拼贴奠 定了四川盆地的基本格架。
我们在对陕西凤县、甘肃两当、 徽县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古地磁特征等进 行了野外地质考察与研究后,认为凤徽地体是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 的、为早中生代晚期(晚三叠纪)由于 扬子板块不断向北推挤而形成的滑塌堆 积型地体。
凤-徽地体的划分及地质特征
凤-徽地体位于陕西省凤县南部,略阳
县北部、留坝县西北部以及甘肃省两当、徽
用赤平投影得枢纽产
状 s:240°∠56° 再作与两面垂直相交
的平面,与两翼交于
a′、b′,作两翼角 平分线,得
σ3 :
116°∠20° σ1:
15°∠26°
结论:
1、地层褶皱前受到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
σ1:264°∠16° (由点1共轭节理测量赤平投影所得)
2、使地层产生褶皱的动力来源方向是近南北向的挤压应
凤-徽地体的北部边界是北东东走向的高角度逆
冲断层。断层北侧主要为中、上泥盆统浅海相碎屑
岩-碳酸盐岩-泥质岩建造和下石炭统碳酸盐岩、
中石炭统含炭、泥碎屑岩,岩层倾斜平缓。该断层 在徽县江洛镇北2km处出露较好。凤-徽地体南侧的 泥盆系则是由浅变质的片岩、千枚岩组成。
断层北侧平缓倾斜的泥盆系石英砂岩
西秦岭凤-徽地体 构造研究
凤-徽地体位于西秦岭华北板块和扬子 板块之间,是由三叠纪的滑塌堆积组成的中 生代地体,研究表明,该地体是由形成于低 纬度区的三叠系复理石,随扬子板块向北漂
移,在漂移过程中,一些在中纬度地区形成
的石炭—二叠系的石灰岩滑塌混杂进来而形
成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地质学家在对美
南东翼代表面产状B: 284°/SW∠50°
北西翼代表面产状A: 77°/NW∠70°
两面交线得枢纽产状s: 265°∠21° 再作与两面垂直相交的 平面,与两翼交于a′、 b′,作两翼角平分线, 即为σ3:101°∠62°, 即转90°得σ1 σ1 方位:354°∠10°
点3:酒奠沟桥北50m向 斜 北西翼A: 293°/SW∠70°
国和加拿大科迪勒拉山系的研究过程中,发 现了构造地层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与 其周围完全不同的、并以断层相分隔且无过 渡相岩石可寻的地块,他们将这样的地块称
之为地体--(terrane)。
80年代以来,各国地球学家运用地体构造 理论重新对环太平洋造山带等地区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Coney,P.J等,1980; Jones,D.L等,1983;郭令智等,1984)发现, 造山带由许多大小不等、特征各异的不同时 代的地体拼帖而成的(水谷伸治郎等,1989; 卢华复等,1991;张庆龙等,1989)。这一 见解对重新认识和研究造山带提供了新的思 路。
西秦岭凤—徽地体构造研究
南京大学 张庆龙 名古屋大学 水谷伸治郎
图1 凤-徽地体地质图
1 花岗岩 2 志留系 3 泥盆系 4 石炭系 5 二叠系 6 三叠系 7 第三系 8 凤-徽地体
本区的三叠系在蜜蜂厂至榆林铺一带出 露较好,是一套复理石沉积,称留凤关群, 其中又由下而上分为西坡组(T1x)和任家 沟组(T1r)。留风关群构造复杂,厚度较 大,化石稀少且保存不佳,因而其时代长 期不能确定。据中国地质大学殷鸿福院士 研究,原来以为是早三叠世的地层中发现 了晚三叠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殷鸿福, 1988)。
地体边界断层(右为北,镜头向西) 南侧的泥盆系是由浅变质的片岩、千枚岩组成;北侧主要为 中、上泥盆统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泥质岩建造和下石炭 统碳酸盐岩、中石炭统含炭、泥碎屑岩,岩层倾斜平缓。
地体边界断层—
由此可见,凤-徽地体及其两侧三叠纪 以前的地层、构造均不相同,表明此时它 们还是彼此不相联结的不同地体。但是, 凤-徽地体及其两侧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均为 陆相的粉砂岩、砂岩和砾岩等,有时还夹 有煤层,表明该区在侏罗-白垩纪时已拼 成一体。
再线分
别为a、b,交线的 锐角平分线即为未 恢复水平的σ1方 向σ1′,在同一 平面上成90°角的 为σ3′
岩层恢复水平前: σ1′:303°∠48°; σ3′:176°∠28°
岩层面产状P:
310°/SW∠62°, 岩层恢复水平后:
力:
σ1
:354°∠10°
(由点2背斜所得)、
σ1: σ1:
2°∠2° (由点3向斜所得)、 15°∠26°(由点4向斜所得)
在凤县县城(双石铺)东南约10km的酒奠沟,发现有三 叠系巨厚的薄层页岩、砂岩和板岩互层的岩层中,嵌有大 小不一的石灰岩块体。这些石灰块体呈厚层状,表面有明 显的镜面擦痕,但方向不一,其四周均无断层发育。
同时,断裂构造也很发育。因此虽然有资料
表明该三叠系地层厚度可达4500米,但我们
认为实际厚度可能小于这一厚度。
三叠系地层中发育的倾竖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