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
第十二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空气传播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土壤传播 医源性传播
围产期传播
流感、肺结核 霍乱、血吸虫 痢疾、伤寒 淋病、疥疮 疟疾、西尼罗热 炭疽、破伤风 丙肝、艾滋病
风疹、梅毒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史简介
古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近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现代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现状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古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结核病
2004年全球新发肺结核病例890万人,死于肺 结核的人数高达170万
受感染的人 病人 病人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 如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 因是否排出病原体及排出病原体的 数量和频率不同,作为传染源的意 义也不同。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病人作为传染源分为: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临床症状期(clinical stage) 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 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 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流行特征
返回
第6版 流行Leabharlann 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期: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 第01章 绪论 Introduction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二次流行病学革命(现代流行病学) 第二次流行病学革命(现代流行病学) -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阶段 (1946-20世纪60年代中期) (1946-20世纪60年代中期 世纪60年代中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 80年代早期 世纪60年代中期- 年代早期)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至今) 世纪80年代中期-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
Richard Doll & Austin Bradford Hill
吸烟-肺癌 吸烟开创了生活方式的研究领域 开辟了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新天地
王瑞芳.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钱宇平, 王瑞芳 Doll和Hill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见:钱宇平 主编 流 和 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钱宇平 主编. 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1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生 出 版 社 第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 民 卫 p74-86.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中国: 中国: “疫” “时疫” 时疫” “疫疠” 疫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史
意大利威尼斯-最早的检疫 意大利威尼斯-
14世纪 外来船只必须在港外停留检疫 天 世纪 外来船只必须在港外停留检疫40天 quadraginta (拉丁语,意思为 拉丁语, 拉丁语 意思为40) → quarantine 1423年成立了首家传染病隔离医院 年成立了首家传染病隔离医院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史
流行病学【第六版】第1章绪论(李立明)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基本形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流行病学学科也不例外。
它是在与疾病(最初是传染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同时,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从观察开始,经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找出规律性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改变。
这也是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梳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就是帮助我们了解流行病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前期是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的流行病学学科尚未形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流行病学学科的“雏形”。
以下几个事实应予注意。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其著作涵盖领域极广,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
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在我国,“疫”、“时疫”、“疫疠”作为疾病流行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
像《说文解字》中的“疫者,民皆病也”和《素问 刺法论》中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卫生综合考研重点指导
公卫考研所有科目中以卫生综合为最难,一是需要准备的科目较多,包括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是部分课程内容比较艰深,单纯的记忆解决不了问题。
而在卫生综合的五大科目中,流行病又无疑是其中最难、复习中需要花费最多力气的。
以李立明主编的人卫六版流行病学教材为例,谈一下我在复习过程中的经验。
全书合计二十八章,包括前十八章总论,以及后十章个论;各个学校本科阶段教学目标不同,讲授的章节及侧重点也有区别,但就备考卫生综合而言,其重点是相对比较明确的,即以前十八章总论为主要考核内容,个论部分不敢说绝对不会考到,但分析历年真题可见,个论考到的概率极小。
因此,复习过程中,仅复习前十八章足够了。
而在前十八章的总论中,复习也建议有所侧重,个人建议以第一章至第七章,第九章至第十章为最重点;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为次重点,十三章至十八章再次之,第八章为末重点,复习时间参考上述重要性进行合理安排。
流行病学课本看上去很厚重,内容也比较庞杂,复习过程更应重点把握重点章节和重要知识点。
个人体会,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是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锻炼流行病学思维;流行病学方法以page10中的图1-1为准,尤其要重点领悟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优缺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生态学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优缺点、适用性、基本概念也常常作为考点。
流行病学方法,关键不在你是否把它的定义记得多牢固,而是你是不是明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在什么阶段及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记得曾经有一个论述题,“某地发生不明原因重大疫情,请你结合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释各种流行病学方法的要点。
”,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基本概念是串起各个章节的连接点,流行病学、RR、OR、类实验、监测、偏倚、生态学谬误等等,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列举,后面在讲各个章节的复习要点时,再仔细归纳和总结好久没更新过了,最近一直比较忙乱,也没有状态写东西。
最新流行病学重点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流行病学重点笔记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科学。
根据研究设计类型,流行病学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是指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
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其公式为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同期暴露人口×K。
罹患率是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其公式为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K。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其公式为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K。
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其公式为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
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家庭;地区分布包括国家间、国内、城乡和局部地区;时间分布包括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
横断面分析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易感人口增加会导致麻疹流行,原因是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原因是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例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和莱姆病等。
流病各章重点总结
流病各章重点总结红色和加黑均为重点掌握内容,其余为熟悉内容,仅供参考!第一章一、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流行病学研究重要观点:群体、比较、概率论、社会医学、多病因论四、流行病学应用: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及其分布特点2、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3、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的效果评价4、揭示疾病完整自然史5、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6、卫生决策和评价第二章一、疾病频率常用测量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使用场合。
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100%②罹患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③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100%(1)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
(2)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病死率增高,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④健康者迁入,⑤病例迁出,⑥治愈率提高。
(3)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用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4)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前者为新旧病例总和,横断面研究,静态指标;后者为新发病例、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动态指标。
④感染率:⑤续发率:一个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二代病例)占家庭或某集体成员中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称续发率。
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即二代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人数×100%用于家庭、集体单位或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时评价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性大小。
流行病学 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教案课程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流行病学概念、方法、用途。
熟悉内容:流行病学发展史。
了解内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分支。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流行病学概念;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用途;对流行病学定义的理解和含义;从流行病学发展史看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方法发放英语阅读资料采用英语幻灯片及图表资料双语教学,启发式-讲授法与提问相结合案例教学:John Snow的霍乱研究;James Lind的维生素C缺乏与坏血病的病因研究等。
教具多媒体演示新内容新知识流行病学历史发展资料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献身卫生防疫事业的精神双语内容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观察法(Observational studies):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ies)监测(Surveillance)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ies)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ies)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队列研究(Cohort studies)实验法(Experimental studies)数理法(Theoretical studies)要求自学内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2《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复习题或要点1、What is Epidemiology ?2、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is definition ?3、What is the study method of epidemiology ?4、What is the use of epidemiology ?提问:预防医学、基b) 1940-41 German measles epidemic began in army trainingcamps and spread through populationc) Saw more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ataract than usual and consulted with colleaguesd) Changed thinking about placental barriere) Subsequent findings of deafnessf) Vaccination for German measles began in Newfoundland in 19712. HILL: THE PIONEER OF MODERN EPIDEMIOLOGYa) The fir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b) The case-control study of smoking and lung cancerc) The British doctor studyd) Criteria for causal inference3. Emerging Infections o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The term “emerging infections ” refers to newly identified andpreviously unknown infectious diseases which cause public healthproblems,either locally or internationally。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第10章-病因与因果推断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机制)
疾病
图10-3
疾病因素模型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一、假设演绎法
假设演绎法的推理过程
因为假设H ,所以推出证据E
(演绎推理)
因为获得证据E ,所以反推假设H
(归纳推理)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的应用
假设H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原发性肝 癌(PHC) 根据该假设H,加上相关背景知识为前提,演绎地推出 若干具体经验证据 E1 (肝癌病例的HBV感染率高于对照) E2 (HBV感染队列肝癌发生率高于对照) E3 (控制HBV感染后,肝癌的发生率下降) 如果证据E1,E2,E3 成立,则假设H亦获得相应强度 的归纳支持。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 Lilienfeld: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 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 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 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Lilienfeld AM.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偶然 关联 非因果关联
(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
关联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课件_第18章_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及范畴
对循证医学的臵疑
难道过去医学实践不是遵循证据而行的吗? 那么过去医学实践遵循的是什么?
临床经验不是证据吗?
循证医学中临床经验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将临床研究的平均结果用于个体病人的诊治? 证据是决定病人诊治原则的唯一因素吗? 基础研究证据在循证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从科学研究到循证医学
“Science increases our power in proportion as it lowers our pride.” 当科学刺痛我们自尊的时候,也赋予了我们 更大的力量。 Bernard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从科学研究到循证医学
阿奇 . 考科伦
(Archie Cochrane, 1909-1988)
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 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阿奇.
考科伦医生看到了这些研究
证据对临床实践的巨大的潜 在意义和价值,尖锐地指出
了整个医学界对这些研究成
果的忽视,从而唤起了社会 对系统总结、传播和利用临
循证医学
依据现有最好的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的学问
循证临床实践 针对个体的实践 循证医疗卫生决策 针对群体的决策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及范畴
贯彻和实施循证医学的具体方式
医疗卫生立法 医疗卫生政策的制订 公共卫生策略制订 医疗卫生技术准入 医疗卫生组织和管理 医疗保险计划的制订 新药审批 临床指南 规范化的临床服务 临床医生自发的尝试 病人的选择 医疗法律诉讼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 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研究内容从以传染病为主扩大到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了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
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等一切疾病。
伤害包括意外、残疾、智障和身心损害等。
健康指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均处于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无病或虚弱。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主要是传染病)或分布(其它疾病、伤害与健康)的现象。
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与原因。
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导出预防或处置的策略与措施。
(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时,开展描述性工作,即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
“找出原因”,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来检验或验证所提出的病因假说。
“提供措施”,并进一步确证措施的有效性,这要用实验流行病学的工作来完成。
三个范畴的工作是由浅入深,依序步步推进。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从方法学看,有历史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思维的逻辑推理等。
但流行病学则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其中尤以观察法为最重要。
(5)流行病学的三大要素: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有自己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学科又必须到特定范围内去发挥其作用。
流行病学的内容和任务前面已作了交代,而全部流行病学内涵则可概括成原理、方法和应用三部分。
3. 基本原理如下: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其中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疾病的发病过程,其中涵盖了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疾病的生态学;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病因推断的原则;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其中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等4. 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的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制的效果评价5.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6. 流行病学特征:群体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疾病的分布是指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或发病少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掌握常用流行病学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二、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问答题计算分析题三、参考教材《流行病学》第6版主编李立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四、考试内容(一)绪论1. 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2.流行病学的实际应用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4.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二)疾病的分布1. 疾病频率测量:(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
(3)死亡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率。
(4)预期寿命及相关指标:预期寿命;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2. 疾病流行的强度:散发;暴发;流行3.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描述性研究1. 现况研究概述:基本概念;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研究特点与研究类型(普查、抽样调查)。
2.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3. 生态学研究:概念;研究类型;优点与局限。
(四)队列研究1. 概述: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类型。
2. 研究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选择);确定样本量;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
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估计(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剂量反应关系。
4.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5. 优点与局限性。
(五)病例对照研究1. 基本原理2. 研究类型3. 研究设计与实施:研究步骤;病例与对照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的来源与收集方法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均衡性检验;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1:1配对资料的分析;混杂因素作用的估计与分层分析5.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常见偏倚的种类6. 优点与局限性。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
流行病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绪论★本章重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基本特征及重要观点熟悉: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简史及我国学科成就,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级其学科展望1.流行病学的定义: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上面这张图表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结构,也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提纲,一定要重点掌握其构架以及每种研究方法的内容。
★注意:横断面研究①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出假设;②只能得出患病率,不能得出发病率。
(①②两点都是因为横断面研究是在一个时点或一个相当于时点的相当短的时间内做的研究,不能得知病因和结果谁在前谁在后)3.流行病学的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临床试验 个体试验 理论流行病学揭示现象 分析原因 验证措施★(1)群体的特征:以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2)对比的特征:通过对比调查和对比分析,发现疾病的原因和线索;★(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样本推论总体;(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本章重点:掌握: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和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意义,描述疾病任人群分布特征、地区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内容熟悉: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移民流行病学了解:某些不常用指标(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及地方性、外来性流行病学术语第一节概述1.疾病分布的定义及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分布的定义(distribution of disease) 。
(名词解释):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像特点:1. 通过观察性研究获得;2. 群体现象(个体现象----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等临床表现);3.三间分布;4.用频率指标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docx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分类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应用、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1•流行病学(eDidemioloiw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 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三个范畴:描述、分析、试验三种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数理法 三个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r 临床试验实验法一►实验流行病学{ r 个体试验I 现场试验\I 社区试验丄V 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4.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描述流行病学 分析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监测I 生态学研究r 病例对照研究I 队列研究产生假设检验假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验证假设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感染率),疾病的流行强度,疾病的三间分布。
熟悉:移民流行病学分析原则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屮某病新病出现的频率。
左症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_ 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X意义:是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种指标。
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
应用:衡量某病发生危险性大小,描述疾病、探讨发病病因、评价防治效果。
(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赛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P 惟心——同期暴露人口数—X 应用: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或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中,经常使用该指标。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复习重点+名解+简答+试卷集合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人与环境的关系;病因论;疾病推测的原则;疾病放制的原则和策略;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等。
2、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的特征:不忽略个体,但更重视群体(2)对比的特征:只有比较才能鉴别异同(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心理的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3、影响患病率的因素:(1)使患病率上升的因素:1.病程延长 2.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4.5.6 .7.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减轻或治愈⑤除人以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发同样的疾病8. 现况调查的特点:(1)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立对照组(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3)确定因果联系受限(4)对不合发生改变的暴露,可以提示因果关系9. 现况调查的优点:(1)常用抽样调查,其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2)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结果具有可比性(3)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局限性:(1)只能反映调查当时个体的疾病与暴露状况,难以确定先后因果的时相关系(2)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3)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究群体的患病水平10.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测量偏倚选择偏性的控制方法(1)严格按照抽样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取,坚持随机化原则。
(2)提高抽中对象的受检率和依从性。
(3)正确的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调查员要系统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做好资料复查和复核的工作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注意混杂因素的影响11.12.13.14.15.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选择偏倚(严格随机化原则抽样,严格规定标准选择对象)失访偏倚(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失访,提高依从性,对已经造成的失访采取补救措施,如查询失访者的结局和基线资料,对失访者和未失访者进行差异分析)信息偏倚(精确测量方法严格操作,提高诊断技术,做好调查员的培训)混杂偏倚(严格限制研究对象,对照选择采用匹配的方法,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资料分析草原合理的分析方法,尽可能的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16.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2)回顾性研究(3)时间顺序:从“果”→“因”(4)通常不能够确证因果关联(与队列研究最大的区别)9、病例选择的原则:(1)具体而明确的诊断标准(2)最好是新发病例(3)尽量大限度收集某地区医院或社区的所有病例10、对照选择的原则:(1)对照最好是全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2)对照一定是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如有可能,应尽可能排除亚临床或处于潜伏期的疾病。
[预防医学]110328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设立对照
原因
不能预知的结局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方式
安慰剂对照 自身对照 交叉对照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盲法的应用
单盲(single blind) 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 三盲(triple blind) 研究对、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连续变量样本量
为1-β水平相应 的标准正态差
N2(Za Z)22
d2
估计的 标准差
α水平相应的 标准正态差
两组连续变 量均值之差
公式适用于N≥30时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法(simple randomization) 分层随机法(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整群随机法(cluster randomization)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盲法
不盲 单盲 双盲 三盲
受试者
× √ √ √
设盲对象 观察者
× × √ √
结局评估或 数据分析者
× × × √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分析 评价实验效应的主要指标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流行病学题库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题库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第 一 节 概 述
分类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 肉瘤(sarcoma) 淋巴瘤(lymphoma)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流行概况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移民
全世界大约80%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绝大部 分集中在广东省 美国的广东移民,鼻咽癌的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 约20倍 美国白人鼻咽癌死亡率为0.57/10万;加利福尼亚 男性华侨鼻咽癌死亡率为15.4/10万 美国出生的华侨后代,鼻咽癌发病率仍显著高于 美国白人,提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关系更密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分类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肿瘤(tumor)
定义:是一类疾病的总 称,它们的基本特征 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 控,扩张性增生形成 新生物(neoplasm)。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职业
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987年颁布了12种可能引起 人类恶性肿瘤的工业生产行业
1、接触多环芳烃、石棉、芥子气、砷、氡等的职业可
引起肺癌 2、接触苯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鞋业白血病高发,大剂
量X线照射可引起白血病 3、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可导致膀胱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三大要素(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
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
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
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
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
(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罹患率疾病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也是人群新发病例数的指标。
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续发率在该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因受其感染而发病的续发病例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6.病残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二)死亡指标1.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2.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3.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二、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2.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4.大流行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的水平。
三、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1.年龄一般可分为儿童多发、青壮年多发、老年人多发以及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四种情况。
年龄分布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宿主免疫力;感染机会;疾病潜伏期;预防措施。
2.性别一般分为男性多见、女性多见、二者无明显差别三种。
与其分布有关的因素主要为男女性本身遗传和生理因素,以及接触病因的机会。
3.职业主要与接触致病因子的机会多少有关,反映了劳动条件、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以及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
4.民族反映了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社会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
(二)时间分布特征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似,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短期波动多是因为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
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可分为三种情况:严格季节性、明显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
导致季节性升高的原因可从几个方面讨论:病原体情况、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人类易感性、劳动、生活情况,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
3.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常见原因:存在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的大中城市;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病后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长期变异的原因主要有:病因发生变化;抗原变异;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人口资料的变化;登记报告制度改变。
(三)地区分布特征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或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一,各有特点。
2.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疾病在国内的分布也有差别,主要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3.疾病的城乡分布城市多见:呼吸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农村多见:肠道传染病、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4.地方性疾病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
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包括历史常规资料的分析、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和随访研究。
其中现况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1.概念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对一定人群或人群样本在某一短时间内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调查2.目的: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确定高危人群,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果。
3.类型⑴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⑵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
二、设计与实施1. 明确调查目的与类型。
2. 确定研究对象3. 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4. 资料的收集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三、抽样方法1. 单纯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均为n/N)。
2.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3. 分层抽样: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4. 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5.多阶段抽样:是指将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用。
第四章队列研究一、队列研究: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二、类型⑴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收集资料⑵历史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⑶双向性队列研究: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三.常用术语⑴结局: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包括发病、死亡和各种化验指标。
⑵观察终点: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⑶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
四、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局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①基本原则:暴露组有较高的暴露率;具有可比性;研究人群稳定,能够满足需要。
②暴露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③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
4.确定样本量(1)考虑问题:抽样方法;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失访率。
(2)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要求的显著性水平;效力。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6.质量控制五、优点和局限性⑴优点: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可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⑵局限性: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失访偏倚;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研究该疾病与某个(些)因素的关系。
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
二.类型⑴病例与对照不匹配⑵病例与对照匹配三.常用术语⑴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
⑵比值: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比。
⑶OR: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四.设计与实施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①基本原则:有代表性;有可比性。
②基本来源: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医院为基础的);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社区为基础的)。
③病例的选择要求:诊断可靠;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尽量选择新确诊的病例。
④对照的选择要求: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不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已知病因的疾病。
2.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包括: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②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③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④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3.调查表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三部分;注意调查的项目要全而精,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含义,注意调查时的艺术。
五、数据的分析1.描述性统计:均衡性检验;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2.统计性推断:计算χ2值、OR、OR的可信区间、病因分值。
六.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①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
②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③混杂偏倚:混杂所带来的偏倚。
2.偏倚控制①按照随机、多中心、新等原则选择病例;诊断方法统一、标准;收集病例时间可适当延长。
②注意指标选择,提高调查员技能,采用盲法调查。
③限制、配比、分层、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