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 人才培养是核心

合集下载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

服务社会: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兼论大学三大社会职能的内在关系陈伟;葛金国;周元宽【摘要】基于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的热门讨论:是否要打破“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大学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成为现代大学职能的核心.“一心两翼”构成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其中,人才培养是基础,发展科学是关键,服务社会是核心.【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大学职能;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一心两翼”【作者】陈伟;葛金国;周元宽【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通常认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

因为大学职能的扩充,引发了两个多世纪以来高教界两个阵营的激烈争论:是否需要打破大学“围墙”,让大学走出象牙塔。

争论说明大学各项职能的关系需要厘清和整合。

现代大学的职能,在拓展过程中已经悄悄实现“职能漂移”,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核心职能。

大学三大社会职能是“一心两翼”——现代大学职能的“新常态”——而非传统说法的“三驾马车”关系。

“职能”,通常是指事物、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

“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最适宜表述某事物由于社会分工所应发挥的社会作用。

”[1]所谓大学的职能,就是指分工赋予大学应承担的社会作用。

这种职能与社会的需要呈正相关,主要反映社会的诉求,表达为大学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的社会职能主要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支柱构成。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社会职能;以各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新的社会职能。

”[2]由于大学职能的不断拓展,产生了贯穿两个多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界最热门话题的讨论,这就是:大学是否要打破“围墙”走出象牙塔?由此,形成了“两大阵营”观点的激烈争论。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骆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

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

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

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

大学“新三大职能”说的缘起与意蕴大学职能观是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高等教育职能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在不断地扩展,从而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属性。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的传统职能不断地被改造和发展并产生出新职能,可以说,新的大学办学模式也由此而产生,大学的职能变化正是大学办学模式变革的缩影。

持什么样的职能观对大学发展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职能观意味着不同的大学发展定位。

大学如果能够预见到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趋势并进行超前的结构变革,将对大学地位的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提出大学“新三大职能”说,认为,传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说已经无法涵盖今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必须适时地补充“知识转化”、“促进就业”和“终身教育”等新三大职能。

“新三大职能”是对传统三大职能说的进一步拓展,不仅概括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而且特别是有利于引导我国大学实现科学定位和结构调整,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对“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的重新审视1993年,笔者在《论当代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一文中提出了“当代高校五大职能”说。

该假说提出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向适应市场商品经济转轨,这意味着大学功能必须进行适时地调整,随之要求大学职能观必须变化,从而引导大学工作机制的调整。

鉴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已经获得了世界公认,单纯地坚持这些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不大,为了促进大学发展从适应计划经济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笔者提出了新的两大职能,即科研成果孵化职能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职能。

这两大职能将引导大学从只重视生产转向同时重视市场对自己产品的检验,从而能够促进大学教学职能和科研职能的发挥,并进一步完善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并不需要关心自己产品的社会效益如何,也不计产品的生产成本如何,因为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即可。

大学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大学的功能: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

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

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

”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

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

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

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

所谓服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

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高等教育学小题

高等教育学小题

高等教育学小题第1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高等教育现象特殊性: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理论研究3、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创立:1919年,《新教育》创刊,蒋梦麟担任主编,专设高等教育编辑组,由蔡元培等组成,后来张伯苓也加入。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

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写了一本《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

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4、高等教育的研究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高等教育内涵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外延: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点:“高”和“专”高等教育基本特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a.学术性b.专业性c.一体d.互动e.联系密切第2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1、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标志: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

2、中世纪大学的组织与管理: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最显著特点。

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性大学。

3、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4、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任教执照”5、中世纪大学的特征: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外国近代高等教育主要指欧洲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高等教育。

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中心由意大利、法国转移到了德国,标志性事件是洪堡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大学的成立。

6、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和专门学院洪堡大学认为,对于更新国家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革来说,学术自由和促进改造是重要的。

大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

大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

【四大功能内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四大功能相互关系】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齐头并进,在学校内部只能有限程度的相对独立,不能人为制造割裂和对立。

任何有意无意单独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狭隘和有害的。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技能,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800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大学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场所。

探讨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探讨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群体消费理念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依靠自身努力和政策优势使经济条件改观的家庭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恪守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传统,而是通过消费体现自身的经济水平,这对传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而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正处于不断完善中,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固化之中,因此他们的消费心理很容易受到社会群体消费理念的影响,消费心理受到影响后也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二是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而精神水平的发展速度与物质水平的发展不相协调,随之带来的影响便是过分注重功利和物质,以功利性和物质性引领人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也以这种价值观来衡量事物,认为人的地位和尊严靠物质来衡量,人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他的消费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类消费层次呈现两极分化
大学生的发展类消费主要体现在学习类附属品、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由于消费来源的单一性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成为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据调查,在发展类消费层次大学生的消费花销可有上百倍的差距。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分化的产生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从而也导致了大学生活消费中的两极分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优化的时期,出现这样的分化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但我们应该相信在党和国家的不断努力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经济分化的局面会不断得到改善,反映在消费观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也会消除。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省高等教育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研究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高等学校学科重点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各项资源努力向教学一线倾向,提高教师教学待遇。

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强化实践培养。

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 人才培养是核心

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 人才培养是核心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

从2010年开始的10年中,大学如何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使命,落实好《纲要》的这一精神?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技能,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800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大学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场所。

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主体现代化意义

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主体现代化意义

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产生和历史演变曹艳丽(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三职能说”,即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种职能产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探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社会功能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述评(一)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职能问题是一个与高等学校这种社会机构本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同样久远的问题,因为高等学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为发达到人类一定的目的服务的。

高等学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特定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学校自身的需要,高等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社会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而现实的反映,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

尤其是对于当今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大国而言,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把握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现状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机构,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高等教育产生开始,高校自身及其职能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的。

今天,在高教界比较认同的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知识,直接为社会服务。

然而这三项职能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阐述高等学校三种社会职能产生及演变的过程,探讨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全面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不但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而且也为高等学校自身角色定位与内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的功能

大学的功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大学的功能: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服务社会——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

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

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

”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

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

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

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

所谓服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

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

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

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

高等教育学-填空

高等教育学-填空
1.1.3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1.1.4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最高阶段。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1.5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6.1.1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主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机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
6.2.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布局逐渐形成了: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1980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7.3.1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可概括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P195)
高校师生的心理关系可分为: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方面。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高校师生的
心理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之上。
8.2.1未来人应持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
3.3.2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应人口的15%时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称为通才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称为通才教育。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3高等学校的职能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3高等学校的职能

(二)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
其次,要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办学模式多样化、分层化; 二是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 三是改善毕业生就业制度; 四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五是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六是推进教学改革,确保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定位?
学校办学定位问题包括办学类型、目标、层次、 功能、质量、服务等定位。
(2)特征: 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 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经典性的知识与实
际生活相脱节。
(一)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
3.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历史演变 通(古代)→专(近代)→通(当代) 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
我国大学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学术大师匮乏。 诺贝尔奖从颁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获奖总人数
已达到五百多人,其中3/4来自大学,而我国目前拥有 107.6万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却不曾有一人问鼎诺 贝尔奖。
2007年,我国学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37篇, 而美国学者发表1193篇;我国学者在《Nature》发表 论文29篇,而美国学者发表960篇。1997—2007年间, 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为3.9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英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 大众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 普及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以上。 *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开始进入 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二)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
(2)英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面向少数人,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 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

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是核心

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是核心

.人才培养是核心现代大学有三大基本功能要在提高人》强调,2020年)(2010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才培养质量、大学如何进一步明确自年中,年开始的从201010国际竞争力。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

身的功能和使命,落实好《纲要》的这一精神?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讲解技能,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吸引了四面八方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800 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确立了大学工作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年(2010—2020单一的精英教育模逐渐摆脱了传统、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其中的佼佼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巨。

论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

论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

论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是教育、培养和发展。

这三个职能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和发展社会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大职能。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教育的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研究和实践等。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第二大职能。

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的内容包括道德、法律、公民教育、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等方面。

培养的方法包括讲授、实践、模拟和互动等。

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最后,发展是现代教育的第三大职能。

发展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的内容包括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发展的方法包括实践、研究、创新和交流等。

发展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的三大职能是教育、培养和发展。

这三个职能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发展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尚品德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骆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

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

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

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

人才培养-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人才培养-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人才培养-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人才培养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

大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有能力、有素质、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将成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力量。

因此,如何培养人才成为了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知识水平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面的广度上,大学要能够全面覆盖学科体系,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科内容;在知识面的深度上,大学要能够深刻理解和运用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国际前沿学术成果中吸收新知识。

其次,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实践。

再次,道德水准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综合能力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综合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学术、实践、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学术上的综合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习或社会服务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总之,人才培养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重点着力,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

从2010年开始的10年中,大学如何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使命,落实好《纲要》的这一精神?今天刊发的两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

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其最初的意思是教师社团或学生社团。

随着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贸易的发展和城邦建设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一些人开始聚集在一起,共同聘请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技能,这就形成了欧洲南方大学的雏形。

在欧洲北方,以法国巴黎为中心,汇聚了阿伯拉尔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生前往塞纳河畔,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欧洲北方大学模型。

现代大学制度延绵800多年,其间受到皇室、教会等各种力量的影响,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但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没有变,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大学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如何培养人才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实现了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人才培养的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

这就要求大学充分履行职能,积极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场所。

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但这一功能不能脱离人才培养而独立存在。

明确赋予大学科学研究功能始于德国。

19世纪初,一批受新人文主义影响的德国思想家、教育家如洪堡、费希特等,力图使国家从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重新崛起,着手建立柏林大学等一批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功能的新大学,强调通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获得知识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但洪堡等人并不认为科学研究是大学的最终目标。

他们继承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人是目的”的思想,认为科学研究只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基本手段,大学要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英国的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也践行了同样的理念:科学
研究之所以是大学的重要活动,是因为它能够对教学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

美国虽然继承了德国大学的模式,形成若干研究型大学,但依然保留了以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的传统。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基础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差距。

但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上,一些人还存在认识误区。

有人简单地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

在这种思想推动下,一些学校盲目地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把大量的人财物投向科研工作,同时引入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大学的重心逐渐倒向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教书育人功能反而被忽略。

事实上,世界一流大学中虽然许多是研究型大学,但也不乏优秀的教学型大学。

即使在一些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中,人才培养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学家纽曼所指出的,如果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科学研究,那为什么还要有学生呢?大学和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大学的首要功能是教书育人而不是科研。

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确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点进行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路。

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回顾大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大学服务社会早已有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克尔将这种现象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诡辩学派的学府,这些学府专门讲授修辞学等实用技能。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及赠地运动为大学增加了农业学院、工程学院、家政学院、企业管理学院等,极大地促进了大学与社会的融合。

着眼于这一新趋势,克尔指出,大学作为行会或学院联合体的时代已经结束,成为不同社会群体的联合机构、应对社会的多样诉求是大学的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渐得到了公认。

从19世纪末诞生之初,我国的大学就肩负着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使命。

100多年来,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一直是我国大学的重要功能。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学引领科技创新,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也要看到,大学不同于企业,它服务社会的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

同时还要看到,服务社会不等于一味满足社会需求,大学还肩负着社会批评的功能。

对于大学而言,社会服务和社会批评是同一功能的不同方面。

在实践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