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左翼文学的巨匠茅盾

合集下载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领读经典-现代文学(1)_山东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不包括()。

参考答案:《怀念》2.《围城》出版单行本是在()年,重印出版在()年。

参考答案:1947 19803.沈雁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参考答案:文学研究会4.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他甚至不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选自老舍《骆驼祥子》参考答案:车夫5.以下不是《雷雨》戏剧冲突特点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曲折分散6.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京派文学”所标榜的文学创作理念?参考答案:趋向市民的通俗审美趣味7.作者的父祖是一个()的老人。

参考答案:和蔼可亲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童年时代和()在一起的时光参考答案:祖父9.以下不属于“民国四大才女”的是()参考答案:林徽因10.以下选项中不是《呼兰河传》中“我”的特点的是()参考答案:迷信愚昧11.《呼兰河传》中描写“跳秧歌”是在每年的()参考答案:正月十五12.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

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参考答案:①②③13.以下哪项不属于视频中提及的沈从文文体的特点?参考答案:语言上虚词运用较多14.以下对《边城》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祖父决意多做点儿事,等他把人渡完事再回家吃饭。

现当代小说导读之第十讲(左翼)革命小说的大师茅盾

现当代小说导读之第十讲(左翼)革命小说的大师茅盾

民主主义 小说作家
(为人人写平民)
社会革命 小说作家
(阶级斗争工具)
一、中国社会革命小说的演变轨迹
• 与前面几章我们讲过的民主主义小说作家和自 由主义小说作家相比较,“社会革命小说作家 ”主要是指那些在题材及主题上对准阶级这一特殊对
象的小说作家,他们虽然也和五四存在着一定的渊源 ,但更多地是受到中国社会革命实际进程的影响。
二、茅盾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活动
• 抗战爆发后,茅盾辗转香港、桂林、新疆、延安、 重庆等地,创作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 二月花》等。 • 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写了剧本《清明前后》, 1948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锻炼》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 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 席。
三、专注于社会革命的题材和主题
(二)史诗规模背后的理性色彩:主题提炼 • 茅盾用史诗的规模来形象地反映中国社会政治革 命的重大事件,以清醒、锐利的理性对这些重大 的事件作出科学的评判,揭示事件的本质。这个 本质就是其贯彻在所有小说作品中的总主题,那 就是:用阶级分析法图解20、30、40年代的中 国各社会阶层关系,对于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 期的政策方针路线做出形象化的说明和论证,对 中国共产党(主张或是已经)建立的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合法性和真理性作出 证明,对于此相悖者进行批判和规训。
中国社会革命小说的大师:茅盾
中国现当代小说导读·第十讲(共14讲)
教学目标
一、中国社会革命小说的演变轨迹 二、茅盾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活动 三、专注于社会革命的题材和主题 四、茅盾小说的艺术特征 五、经典文本导读:《子夜》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茅盾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茅盾

xx一、开创新的文学样式茅盾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过来,加以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

茅盾通过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努力构建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

他从《蚀》(《幻灭》《动摇》《追求》)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达到的高峰。

、二、xx的小说成就(一)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1.《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2.在《虹》里,通过时代女性梅行素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大波澜中的种种挣扎、反抗,写出了中国知识青年从单纯反抗封建婚姻对个人的压迫到投身群众斗争行列的曲折历程。

3.在《子夜》里,通过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作家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力求完整地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

4.茅盾小说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必然显示出题材的强烈政治性;其爱情描写从属于青年知识分子阶层,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小说叙述人显出个人化经验的缺乏,更多以历史代言者的面目亮相。

(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并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尤其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

《蚀》三部曲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由 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组成: 《幻灭》 、《动摇》 、《追 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 名。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故 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独立。
《蚀》的价值: 真实、直接、及时而充分地投射出大革命失败
前后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软弱与追求。作品富有 历史感和时代感,具体说来: (1)从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心路历程的独特视角来透视大革命。 (2)塑造了一批独特的时代女性形象: 遵循个人价值理念,放纵自我,追求个人肉身的 愉悦和精神的瞬间欢畅。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 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3) “时代写生”的多声部结构特色: 《幻灭》的单线结构;《动摇》双线结构;《追求》 多条线平行发展。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 1896—1981 ),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 是发表小说《幻灭》时 用的笔名。 茅盾是在中国内外享有 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 为中国文艺和文化活动 奠定了基础。
文学活动与创作时期
1926 年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 留在广州,进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成为当 时担任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的秘书。 1927 年初,到武汉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 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四月担任国民党湖北省 党部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 1927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本来要去南 昌参加起义,但在江西牯岭生病,错过了参 加起义的机会。
(三)新的文学范式(茅盾的贡 献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茅盾小说数量多,样式全。他一生共有长篇小说 6部, 短篇小说7部54篇,中篇小说9部。茅盾的主要贡献 在其长篇小说。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茅盾在小说领域中建立了全 新的文学范式: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范式。 这种文学范式所包含的内容是:历史性的巨大内 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时代典型的 创造等。(社会剖析小说)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中国现代文学之六:茅盾1.生平与创作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年7 月4 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是位思想开明的医生,母亲陈爱珠知书达理,对茅盾管教甚严,在茅盾幼年时即教给他许多文学、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家庭的熏陶培养了茅盾对文学的兴趣。

茅盾说:"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幼年时读过家塾、私塾,学过《三字经》,1907年进入乌镇植材高等小学读书,接触了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以及《礼记》、《古文观止》等文章,并对绘画发生了兴趣。

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因抨击学监而被学校除名,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

那时,茅盾所读的书都是中国古籍,除了正统的经史子集外,还博览了小说、戏曲、弹词,尤其是对小说有特别强烈的兴趣,以至于写作文都有点小说的味道。

1913年茅盾中学毕业以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8 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1916至1926年,是茅盾文学活动的第一个时期。

主要从事了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是从事文学理论的建设。

他一方面正面宣传、倡导写实主义,认为" 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东西;不论它是客观的描写事物,或是主观的描写理想,总须以人生为对象" ,另一方面他对旧的文学观点" 文以载道" 进行批评,同时反对把文学当做游戏,当做消遣品。

阐述这些观点的文章很多,如《文学与人生》、《" 大转变时期" 何时到来呢?》、《社会背景与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等。

这些文章表达了他的文学观点:文学应反映人生、表现社会,文学创作应充分揭示出社会背景,文学应担负起唤起民众的重大力量的重任。

他的文学观点对新文学理论的建设,对于批判封建复古派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新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茅盾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茅盾

【初中语文】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茅盾
【—
第一天
语文总结之茅盾】,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

茅盾(1896年7月4日至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宏,字为炎兵。

浙江桐乡汉族。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创作《子夜》时,明确地提出要“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
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

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他把吴荪甫设计
成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便于“联系农村与都市”。

上海也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它成就了茅盾面向世界的开放文化心态和精湛的写作
风格。

“文革”期间,他秘密撰写了《霜叶红如二月花》的《续集》和回忆录《我走过的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去世。

总结:通观茅盾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复杂斗争,寻觅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倾向,各种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

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茅盾的人物生平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郎损、蒲牢、沈余、微明,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茅盾的人物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

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

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

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

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

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

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

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

著名作家茅盾资料介绍

著名作家茅盾资料介绍

著名作家茅盾资料介绍茅盾是中国近代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学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茅盾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茅盾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代表作茅盾是中国近代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有很多知名的代表作品,其中尤以《子夜》、《林家铺子》以及《霜叶红似二月花》等为最。

茅盾的小说《子夜》更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被人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小说”,由此可见,这部作品在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而《林家铺子》则被人们称之为“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昏天暗地的时代”,有此可见这部小说对于人们的影响力之深远。

《霜叶红似二月花》则以杜牧著名古诗《山行》作为主要的创作点,其用意之深邃可想而知。

茅盾最为人知的小说代表作便是《子夜》,其中主要描写上个世纪30年代中,人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但是最终却也以破产而告终的血泪故事。

整部小说以上海为背景,极大程度地展现出了小说中风云变幻的世界,同时也暗示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步履维艰的现实。

而在小说《林家铺子》中,茅盾则别具匠心,通过对农村经济的描写从而映射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面貌,其手法之高超可见一斑。

茅盾代表作《霜叶红似二月花》则主要描写爱情和经济危机的种种茅盾,小说的布局非常精妙。

茅盾代表作有很多,其中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有着非常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茅盾

茅盾

《林家铺子》—30年代城镇小商人的破 产史
人物:林老板,精明能干 林家铺子倒闭: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因 素剖析(战乱、钱庄催债——农村凋敝、生 意萧条——同行竞争、落井下石——官吏讹 化、军队勒索)
《子夜》——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极其演变趋势的 剖析,殖民化趋向的都市社会形态 2、民族工业命运的艺术写照,民族资产阶 级的衰败史 3、殖民化的典型人物
《子夜》人物形象
吴荪甫:30年代中国民族资办资产阶级的典型 吴老太爷:垂死的封建地主
《子夜》的艺术特色
1、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出,多线 发展,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2、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 心态和深层心理,如写到吴荪甫的睡觉做梦。
《春蚕》:30年代中国农村的丰收成灾
人物形象:新旧文化思想碰撞中的两代农民 形象。老通宝和多多头 丰收成灾:以农村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因素剖 析(帝国主义经济倾轧——民族资本家压低 茧价——农村高利贷的盘剥)
茅盾
简介
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浙江人,左翼 文学的奠基人。 生平:略 二、茅盾早期的文艺思想 1、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 2、受左拉的自然主义的影响
《蚀》《子夜》等小说
一、从人生体验小说到社会剖析小说 1、人生体验小说 《蚀》《虹》 2、社会剖析小说 代表作《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茅盾——左翼文学巨匠一、社会剖析小说: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创造时代典型。

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之上,并在理性指导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左翼文学主流。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

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0世纪上半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2、人物形象塑造A、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吴荪甫(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同时写出他的性格复杂性)茅盾的性格塑造能够显现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

B、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塑造。

有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都生活在都市,是30年代都市文学的最早作品)。

3、小说的结构方式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同时呈现一个发展过程:A、《蚀》的三部曲形式,每一部的结构也不同,《幻灭》是以静的经历为主线的单线结构;《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的两条并行线索;《追求》是以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为主的三条并行发展线索。

B、《虹》按梅行素的成都、泸州、上海的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A、B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C、《子夜》则采取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

D、《子夜》后仍在探索,部分短篇采取一种开放性结构,即作者并不交待事件的最后结果,留白。

4、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在社会关系和社会阶级中刻画心理性格。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

现代文学考研茅盾整理专章(完全版)茅盾——左翼文学巨匠一、社会剖析小说: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创造时代典型。

建筑在他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之上,并在理性指导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左翼文学主流。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

茅盾小说具有史诗性特征,即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20世纪上半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2、人物形象塑造A、注重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追求对人物行为、情感、心理的多面性和立体化的描写,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

吴荪甫(将其置于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去刻画,同时写出他的性格复杂性)茅盾的性格塑造能够显现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

B、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塑造。

有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都生活在都市,是30年代都市文学的最早作品)。

3、小说的结构方式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同时呈现一个发展过程:A、《蚀》的三部曲形式,每一部的结构也不同,《幻灭》是以静的经历为主线的单线结构;《动摇》是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的两条并行线索;《追求》是以王仲昭、张曼青、章秋柳为主的三条并行发展线索。

B、《虹》按梅行素的成都、泸州、上海的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A、B结构形式都比较简单)C、《子夜》则采取蛛网式的密集结构,适合与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

D、《子夜》后仍在探索,部分短篇采取一种开放性结构,即作者并不交待事件的最后结果,留白。

4、在艺术表现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在社会关系和社会阶级中刻画心理性格。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课件
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彻底 改变了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的最 突出的作家。他的中长篇如《幻灭》《子夜》等标志着 三十年代长篇所达到的艺术高峰。
茅盾作品的鲜明特征
即时把握时代的主题和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反 映社会现实。 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 年史 宏大严谨的结构,三点透视的聚焦方式(人物众多、 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
• 都市:革命的墓地
无论是吴荪甫的资产阶级生产 ,还是玛金他们的工人运动, 最后皆以悲剧告终。仿佛证券 交易所里的空头、多头,皆以 失败告终。
因此,各个阶级的青年都陷入 颓丧和苦闷,或追求瞬间的肉 体的欢乐,或选择回到貌似宁 静的乡村。
6 .艺术特色
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出,多线发展,形 成网络,构成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 层心理
《子夜》
1.旧中国社会性质的艺术阐释 :
用文学形式回击托派谬论,参加当 时的思想“大论战”
2.“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现代都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其演 变趋势的剖析:殖民化趋向的 都市社会形态 民族工业命运的艺术写照:民 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
3.主要茅盾
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掮客 赵伯韬之间的矛盾
4 .主要内容
以1930年5、6月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 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 写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 甫与买办资产阶级即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 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国 民党新军阀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 ,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
5.殖民化都市的典型人物
吴荪甫:从乡村走向都市 3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奉献,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茅盾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他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的重要地位。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茅以升,字体美,号盾,江苏吴县(今吴江市)人。

茅盾于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后转入文科部主修英语专业。

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基础。

毕业后,茅盾先后从事了教育工作、编辑工作以及文学创作工作。

他以扎实的写作技巧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当时文坛的璀璨之星。

茅盾的文学作品广泛涵盖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他的代表作《子夜》以真实的笔触记录了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遭遇和内心的挣扎。

这部小说以鲜明的文学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此外,茅盾还创作了许多以民族题材为主的作品,如《新人》、《秧歌》等,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场景和鲜活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茅盾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体的命运,更关注了社会阶层的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创作成就上,更在于他对文学事业的积极推动和倡导。

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为中国作家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文学界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茅盾还致力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提出的一系列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茅盾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和对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不懈奉献,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并对中国作家协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的精神和创作成就将继续激励后来的文学家,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断发展。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三章 茅盾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十三章  茅盾
思想资源 (二)吴荪甫形象及其悲剧
三、《子夜》的艺术成就
与繁复深邃的思想内容相一致,《子 夜》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第四节 《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
一、短篇小说创作概貌 在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同时,茅盾还
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从20世纪20年代 末到30年代先后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 《野蔷薇》(1929)、《宿莽》(1931)、 《春蚕》(1933)和《泡沫》(1936)等。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二、另一种艺术风格
与茅盾其他长篇一样,《霜叶红似二 月花》人物众多,结构宏大,依然具有史 诗性品格。
三、文艺理论与批评
类似的矛盾心理同样存在于他的文学 批评中。 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茅盾一直执新文学批评界牛耳,成为现代 汉语文学批评史上最有分量的大家之一。
二、《林家铺子》
《林家铺子》中的林先生是一个小市 镇的商人,从他父亲手里继承了一个小店 铺,虽然也有一般商人的唯利是图思想, 但平时除了小心翼翼地经营他的店铺以守 成保身外,并没有更多的奢望。
三、《春蚕》
《春蚕》的写作时间略后于《林家铺 子》。它以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农民老 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困苦的 事实,具象化地暗示出旧中国农民必须在 年成丰收之外,去另寻真正的出路。
一、理论批评:商务十年(1916—1926)
这是茅盾文学道路的第一阶段,主要 致力于文艺理论建设和批评。
二、早期创作:从《蚀》到《虹》(1927— 1929)
1927年,茅盾开始了他的初期创作, 进入他文学道路的第二阶段。
三、黄金时代:《子夜》、《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1930—1937)
第三节 《子夜》
《子夜》是茅盾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 阶段的代表作,也是茅盾运用社会分析方 法进行创作的典范之作,瞿秋白称之为 “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1896年-1981年),字冰心,原名茅盾,江苏高邮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其出色的文学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贡献而被世人所敬仰。

一、茅盾的生平与成就茅盾生于中国清末的一个寒微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优秀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他曾经就读于北京的私立弘文学校和北洋大学,接受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熏陶。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茅盾的创作生涯可谓辉煌。

他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塑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文论和翻译等。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生活里的朋友》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外语,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窗口。

二、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茅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始终坚持文学与社会相结合,关注人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提出了“典型”的概念,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塑造鲜明的典型形象。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民愿望的工具,应当为人民服务,关注人民生活和命运。

他的理论观点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茅盾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他不仅关注文学创作,也关注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

他的散文和评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茅盾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原名茅盾纪思道,生于1896年,逝世于1981年。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

茅盾以其优秀的写作风格、深刻的人物描写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背景、主要作品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等方面加以阐述。

茅盾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面临着饱受外国列强侵略的时代背景,这对他影响深远。

他亲历了辛亥革命的起义和旧中国的动荡时期,这些事件对他的政治和社会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茅盾是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发。

他毕生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现实,虚心汲取世界文学的精华,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蚕》、《狂人日记》等。

在《子夜》中,茅盾描绘了一个农村地主家庭的衰落和工人阶级崛起的故事。

小说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冲突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春蚕》则以女性工人的命运为切入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迫和剥削。

而《狂人日记》则以主人公狂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旧思想的批判。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茅盾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茅盾的作品不仅在揭示社会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还对于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探索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他提倡“白描”写作风格,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以及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

他的写作风格朴素而真实,语言简练而有力。

这种风格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

除了作品本身,茅盾还在文学理论和文化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文学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文学应该成为进步和正义的力量。

他关注民族文化的复兴,呼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他还曾经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重要职位,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原名茅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茅盾的早年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茅盾生于1896年,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家族的熏陶下接受了严格的教育。

茅盾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政治变革,这些经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也成为他后来创作的重要素材。

茅盾曾参加过多次革命的斗争,这些经历让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早年的经历为他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茅盾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

他的代表作品《子夜》以及《春蚕》等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茅盾的小说写作风格独特,既注重细节描写,又善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更关注了人性的复杂性。

茅盾擅长以小见大,通过小人物的形象展现社会的大问题,引发人们的深思。

他的作品既有社会现实主义的风格,又不乏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提倡以文学表达社会真实,主张文学与生活相结合。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影响,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茅盾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朴素的人格,成为了广大青年作家的楷模和榜样。

他的作品激发了无数青年的文学创作热情,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总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深入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关注了人性与命运的关系。

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与贡献,中国现代文学才得以蓬勃发展。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茅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著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小说、散文等。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茅盾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茅盾的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1916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任《小说月报》编辑、主编,《民国日报》主笔,1928年东渡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与巴金等人在上海合编《呐喊》、《烽火》,后任香港《文艺阵地》主编,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讲学,后在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194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小说月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

茅盾的文学特色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

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

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

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

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3、流畅明快、充满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 无论叙事、状物,《子夜》运用的都是流 畅明快的语言,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描 写大上海的夜景时,既形象、简练的写出了腐 败堕落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又饱含愤恨厌 恶之情。写工人运动场面时,则着力表现雄壮 的气势,语调激越而高昂。语言艺术的个性化

19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2
在第一个十年时期(或曰“新文学初期”),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
理论家;在第二个十年(或曰“30年代”)和第三个十年时期(或曰“40 年代”),他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当代文学史上(或曰 “50年代以后”),他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
3

1921年(25岁)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 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 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将《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 ”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1921年3月,他又与郑 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 民众戏剧社。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 正式党员。1925年年底,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 ,第二年年初离沪赴粤,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 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汉口《民国日报》 主编。大革命失败后,拟由武汉去南昌,受阻于江西牯岭,经上海于 1928年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重要论文《从牯岭到东京》。

五、《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伟大实绩。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显示了无


17
2、成功的人物塑造艺术

《子夜》巧妙而准确地设置了典型环境:30年代初的上海,可以使吴 荪甫的悲剧充分表演.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 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 《子夜》的人物描写很见功力。有肖像描写(吴荪甫、赵伯韬尤为突 出)、心理描写(吴荪甫、吴少奶奶等细腻而真实)、语言描写(人物语 言呈个性化)、细节描写(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吴少奶奶和《少 年维特之烦恼》等),为成功刻画人物起了重要作用。
《子夜》
月开始,至1932年 12月完稿 。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革命派:中国社会依然是 两半社会,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买办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权是当前的革命任务, 领导这一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托派观点:中国已 是资本主义社会,反帝的反封的任务由中国资产 阶级来承担,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 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学者: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共又反帝和买办 阶级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建立欧美式的资 产阶级政权。
16
四、艺术特色

艺术结构宏伟而谨严 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 1、颇具匠心的结构 《子夜》场面广阔、人物众多、故事纷繁、矛盾错杂,但作者将情节 集中于公债斗争、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三条线索;又以吴荪甫和赵伯韬之 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主线中又以吴荪甫为重点。全书内容庞大却井然有 序:吴荪甫是所有矛盾斗争的连接点和中心点。 吴老太爷到上海投奔儿子,是先展示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揭开序幕 。而老太爷的丧仪,则引出各色人物,并设下吴、赵斗争的伏线。之后, 便展开吴、赵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工人、农民与吴荪甫的矛盾冲 突,则穿插在其中。

4


2、大革命失败后至抗战爆发,创作的黄金期。 1927-1928有系列中篇小说《幻灭》《动摇》和《追求》。1929有长篇 小说《虹》。1933年前后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 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 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 ,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2、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 注重人物心理与人物性格描写的社会化,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 会关系中,写出人物面临社会矛盾时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 突出人物社会性、阶级性特征。

有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 冬》;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樊家铺》;沙汀的《在 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
6
第二节 早期小说创作:《蚀》三部曲与《虹》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展现的是 1926年至1928年大革命期间的状况,具体描绘了一部分小资产 阶级知识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 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时幻灭;(2)革命斗争激烈时的动摇;(3)幻 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虹》主人公梅行素摆脱了个人主义奋斗一的形象模式,走 上集体主义奋斗道路,她汇入社会解放的洪流中,这也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个人获得解放的必然道路。

屠维岳 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 有才干和魄力 狡诈阴险 赵伯韬 买办金融资本 阴狠而剽悍

15
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吴荪甫性格复杂 ,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 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是 一个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处于上升阶段的有进步 意义民族资本家形象,但又有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反动性 。他的悲剧命运正 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 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 永远不可能走上
一、作者简介
■文学革命时期
“人生派”文学的重要 革命家、理论家和批评家
■大革命之后 从事小说创作;《蚀》 三部曲 、《虹》、 《子夜》、《林家铺子》 “农 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冬》)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主编进步文艺刊物, 创作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12
三、人物形象

吴荪甫 :是一个有铁腕手段的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资本家, 但又与封建主义有密切联系,有着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反动 性与软弱性。 有抱负有魄力,有手腕,有才干的民族资本家,在几条战线上 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 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 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 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 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 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 成为泡影。

7
第三节“社会剖析小说”与《子夜》

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分析派小说是30年代在左翼作家的倡导下出现的一个以科学理性为
观察生活的原则,以全景式解剖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这种
小说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
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
11
一、简介写作背景 《子夜》的创作从1931年10

二、主题
《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 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革 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一、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 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30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 的斗争,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状况。 二、小说以上海为描写中心,从经济活动,资产阶级 青年的爱情,工人运动的状况反映当时中国都市的面貌。 三、小说以上海作中心,向农村辐射,以吴赵斗争为 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工人运动和农民暴动为手段, 将描写在空间上跨出城市,并涉及中国经济走向和政治状 况,蕴含着中国社会革命的消息,由此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整个发展趋势。
14
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 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 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 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 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 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 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生不逢时、失败的工业骑士 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 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1、“人生派”文学的重要革命家、理论家和批评家
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 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经朋友介绍进入 “上海商务印 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 洲文学。四年后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 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有《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 著名文章 。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的活动。
13


唯利是图的本性使他剥削工人,压榨农民.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 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 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 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 :„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 !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 的声音。 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 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 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 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 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 家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