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左翼文学的巨匠茅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维岳 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 有才干和魄力 狡诈阴险 赵伯韬 买办金融资本 阴狠而剽悍
15
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
吴荪甫性格复杂 ,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内 容,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是 一个有爱国主义情感的处于上升阶段的有进步 意义民族资本家形象,但又有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反动性 。他的悲剧命运正 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 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 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1、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 作方法。将在生活中观察分析到的思想观点,以形象方式艺术化。 (具体说来是将艺术直观上升到理性把握,用社会科学的眼光立体地透视 作者所感知的社会现象,明确回答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并外化为艺术形 象。即由艺术直观到理性思索又艺术化形象化。)
8
12
三、人物形象
吴荪甫 :是一个有铁腕手段的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资本家, 但又与封建主义有密切联系,有着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反动 性与软弱性。 有抱负有魄力,有手腕,有才干的民族资本家,在几条战线上 同时作战:他要与美帝国主义的掮客赵伯韬进行勾心斗角的 斗争;他熄灭不了工厂里风起云涌的罢工运动;他用尽心机 收买过来的许多小厂都成了自己脱不下的“湿布衫”,他和孙 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经营的益中信托公司不能不在军阀混战、 农村破产、工厂生产过剩、赵伯韬的大规模经济封锁之下一 败涂地。他们发起组织益中信托公司,时未两月,“雄图”已 成为泡影。
7
第三节“社会剖析小说”与《子夜》
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分析派小说是30年代在左翼作家的倡导下出现的一个以科学理性为
观察生活的原则,以全景式解剖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小说流派。这种
小说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
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
5
3、1937年至1949年,动荡之中的茅盾生活与创作
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年底离 沪去长沙。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 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 港编《立报》副刊《言林》。 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 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 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 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 》创刊。 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 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 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 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 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 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 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 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子夜》
月开始,至1932年 12月完稿 。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革命派:中国社会依然是 两半社会,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 买办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权是当前的革命任务, 领导这一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托派观点:中国已 是资本主义社会,反帝的反封的任务由中国资产 阶级来承担,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 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学者: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共又反帝和买办 阶级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建立欧美式的资 产阶级政权。
16
四、艺术特色
艺术结构宏伟而谨严 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 1、颇具匠心的结构 《子夜》场面广阔、人物众多、故事纷繁、矛盾错杂,但作者将情节 集中于公债斗争、工人罢工、农民运动三条线索;又以吴荪甫和赵伯韬之 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主线中又以吴荪甫为重点。全书内容庞大却井然有 序:吴荪甫是所有矛盾斗争的连接点和中心点。 吴老太爷到上海投奔儿子,是先展示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揭开序幕 。而老太爷的丧仪,则引出各色人物,并设下吴、赵斗争的伏线。之后, 便展开吴、赵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工人、农民与吴荪甫的矛盾冲 突,则穿插在其中。
3
1921年(25岁)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 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 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将《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 ”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1921年3月,他又与郑 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 民众戏剧社。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 正式党员。1925年年底,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 ,第二年年初离沪赴粤,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 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汉口《民国日报》 主编。大革命失败后,拟由武汉去南昌,受阻于江西牯岭,经上海于 1928年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重要论文《从牯岭到东京》。
18
3、流畅明快、充满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 无论叙事、状物,《子夜》运用的都是流 畅明快的语言,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描 写大上海的夜景时,既形象、简练的写出了腐 败堕落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又饱含愤恨厌 恶之情。写工人运动场面时,则着力表现雄壮 的气势,语调激越而高昂。语言艺术的个性化
19
9
3、全景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以横截面方式扩 大视觉,关注整个社会 。
(在构思方面采用以一角反映全景的方式反映正在发生的社 会现实,以横截面方式通过辐射方式扩大视觉,关注整个社 会。还常常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
相关。)
10
14
作品还从吴荪甫的家庭生活和周围人物的描写烘托出了资产阶级由贪心和 利欲所形成的冷酷无情的灵魂。他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他安排下的 失败的命运。他只能用伪装的镇静来掩饰内心的惶惧和不安,从来不让人 家看见他也有苦闷沮丧的时候,即使是他的妻子林佩瑶。他依靠强烈的刺 激来暂忘“那叫他们抖到骨髓里的时局前途的暗淡和私人事业的危机”,只 能用“死的跳舞”来排遣失败时的苦痛,并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 命运。吴荪甫是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生不逢时、失败的工业骑士 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 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2
在第一个十年时期(或曰“新文学初期”),他主要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
理论家;在第二个十年(或曰“30年代”)和第三个十年时期(或曰“40 年代”),他主要是一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当代文学史上(或曰 “50年代以后”),他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领导人。
13
Fra Baidu bibliotek
唯利是图的本性使他剥削工人,压榨农民.吴荪甫同农村封建经济之间的 密切联系和他对农民武装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而在对待工人运动的态 度上,更显露了他拚命压榨工人、仇视革命的反动面貌。当他从报纸上知 道双桥镇被起义农民占领的时候,“他狞起眼睛望着天空,忽然转为贫怒 :„我恨极了,那班混帐东西!他们干什么的?有一营人呢,两架机关枪 !他们都是不开杀戒的吗?嘿!……‟”字里行间仿佛传出了他的咬牙切齿 的声音。 他也有时不满意国民党反动政府,那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镇压革命,“因 为他的权力的铁腕不能直接达到那负责者”。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 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的企业的不振,想吸尽工人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 场上所受到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这 些地方,作品成功地揭示了一个仇视劳动人民、喝血自肥的反动工业资本 家的形象。
6
第二节 早期小说创作:《蚀》三部曲与《虹》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展现的是 1926年至1928年大革命期间的状况,具体描绘了一部分小资产 阶级知识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历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 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时幻灭;(2)革命斗争激烈时的动摇;(3)幻 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虹》主人公梅行素摆脱了个人主义奋斗一的形象模式,走 上集体主义奋斗道路,她汇入社会解放的洪流中,这也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个人获得解放的必然道路。
第十三章
左翼文学巨匠:茅盾
1
一、作者简介
■文学革命时期
“人生派”文学的重要 革命家、理论家和批评家
■大革命之后 从事小说创作;《蚀》 三部曲 、《虹》、 《子夜》、《林家铺子》 “农 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冬》)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 主编进步文艺刊物, 创作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11
一、简介写作背景 《子夜》的创作从1931年10
二、主题
《子夜》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 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环绕这条主线,《子夜》反映了1930年左右革 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的面貌。
一、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 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30年代初我国经济领域 的斗争,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状况。 二、小说以上海为描写中心,从经济活动,资产阶级 青年的爱情,工人运动的状况反映当时中国都市的面貌。 三、小说以上海作中心,向农村辐射,以吴赵斗争为 主,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工人运动和农民暴动为手段, 将描写在空间上跨出城市,并涉及中国经济走向和政治状 况,蕴含着中国社会革命的消息,由此反映了中国社会的 整个发展趋势。
2、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 注重人物心理与人物性格描写的社会化,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 会关系中,写出人物面临社会矛盾时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 突出人物社会性、阶级性特征。
有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 冬》;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樊家铺》;沙汀的《在 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
1、“人生派”文学的重要革命家、理论家和批评家
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 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经朋友介绍进入 “上海商务印 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 洲文学。四年后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 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有《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 著名文章 。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的活动。
五、《子夜》的文学史意义
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伟大实绩。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显示了无
4
2、大革命失败后至抗战爆发,创作的黄金期。 1927-1928有系列中篇小说《幻灭》《动摇》和《追求》。1929有长篇 小说《虹》。1933年前后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 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 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 ,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
17
2、成功的人物塑造艺术
《子夜》巧妙而准确地设置了典型环境:30年代初的上海,可以使吴 荪甫的悲剧充分表演.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 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 《子夜》的人物描写很见功力。有肖像描写(吴荪甫、赵伯韬尤为突 出)、心理描写(吴荪甫、吴少奶奶等细腻而真实)、语言描写(人物语 言呈个性化)、细节描写(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吴少奶奶和《少 年维特之烦恼》等),为成功刻画人物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