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绪论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逻辑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互相作用的逻辑;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互相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逻辑。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主意: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须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触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疾驰、确切、时光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异常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光长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 1 页/共 15 页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按照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举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如:排便、分娩、血液凝结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一、概述 (5分)1、机体功能与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得概念(2)稳态得概念2。

机体功能得调节 (1)机体功能调节得基本方式 (2)反射与反射弧得概念动物生理学:就是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得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得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得变化规律、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水平:①整体与环境水平;②器官与系统水平;③细胞与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就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得环境、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得各种理化因素得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得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就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得必要条件,也就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得基本条件、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就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所产生得有规律得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得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得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2。

体液调节:内分泌腺与具有内分泌功能得组织细胞产生得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得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得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3。

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得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组织、细胞本身得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得神经或体液因素得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

例如:血管平滑肌在收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就是神经与体液调节得补充。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第1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1 细胞膜的结构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经历了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几个层次,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研制、开发及其技术不断向生物科学中渗透分不开。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的细胞膜都有类似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可分为3层:膜的内外两侧,即靠细胞质侧和细胞外液侧是致密层,中间夹有透明层。

细胞膜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分子(lipid molecule)和蛋白质分子(protein molecule)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物质。

关于这几种物质的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形式及由其所决定的细胞膜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曾有多种假说,其中被较多实验事实所支持、目前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由Singer 和Nicholson (1972) 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lipid bilayer)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液态脂质双分子层基架由磷脂(占脂质总量的70%以上)和胆固醇(低于30%)组成。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能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至于破裂,即使膜的结构发生了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容易自动融合和修复。

由于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所以水和水溶性物质一般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膜的不同部分,因脂质的成分和含量不完全相同也影响到了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

如细胞膜外侧面的脂质多为磷脂酰胆碱和含胆碱的鞘脂;而细胞膜胞质一侧的脂质多为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丝氨酸;胆固醇的含量在两层脂质中差别不大,但胆固醇含量高的细胞膜,流动性差;近年来发现含量较少、与跨膜信息传递有关的磷脂酰肌醇几乎都在膜的靠胞质的一侧。

膜蛋白约占细胞膜质量的55%,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子构象和功能。

现已证明,各种细胞膜蛋白质分子,它们以α螺旋或球形结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全第一部分: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生理过程的学科。

考研动物生理学是考察学生对动物体内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学科,是研究生生命科学的必修课。

动物生理学包括细胞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生理学与行为学、循环生理学、呼吸生理学、消化生理学、泌尿生理学、免疫生理学等内容。

第二部分:复习资料概念、知识点整理动物生理学概念:是指对动物机体本身的构造、功能、调节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动物细胞生理学:研究的是动物体组织的最小单位——细胞,以及细胞内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机理,主要是讲述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生命过程与细胞分裂、运输及分化等。

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是神经系统,关注神经元、突触、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神经信号传递、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等内容。

内分泌学:研究的是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的解剖、功能、影响以及激素的合成、分泌、调节等内容。

生理学与行为学: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机能与行为间的相互关系,如感觉、学习、记忆、行为的调节和影响等。

循环生理学:主要研究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血管解剖与生理、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呼吸生理学: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的调节、呼吸和血液的关系等。

消化生理学:主要研究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胃肠动力学、胃肠分泌、吸收和转运等。

泌尿生理学:主要研究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尿的生成、排泄和调节等。

免疫生理学:主要研究免疫的机制、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免疫体和基因等方面。

重点及难点复习神经生理学神经神经的类型:有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种。

神经递质:神经元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下一神经元或靶细胞。

神经系统的分化: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与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可以使机体不由自主地进行某些情况下较大调整,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神经信号传到神经末梢,并调节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动物生理学生理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生理复习资料

1、名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动作电位内环境红细胞比容渗透脆性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有效滤过压无效腔肺牵张反射等热范围血氧饱和度胆盐的肠肝循环能量代谢热氧价呼吸熵动力定型精子获能2、大题胆汁的作用突触传递的特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脂肪吸收神经肌肉的传递作用胃液的作用腺垂体的功能降钙素的功能影响肾小管吸收的因素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旁腺素的作用微循环通路的作用瘤胃微生物生存的条件胰液的作用神经传导的特点退黑激素的作用母畜发情的特点/周期甲状腺功能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名词解释: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活动来完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体液调节:指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远隔的或者临近的特定的器官、组织或者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接收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来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4、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5、红细胞压积:离心沉淀后被压紧的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6、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周围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不大时,红细胞虽有胀大但并不破裂溶血,对低渗液的抵抗力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7、心率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相应增大的这种能力称为心率储备。

8、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额静脉压。

9、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0、肺牵张反射:有肺扩张或者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总称为肺牵张反射。

11、等热范围: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称为等热范围。

1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13、氧离曲线:血红蛋白结合氧的量与氧分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以氧分压做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即可描绘出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这一曲线习惯上称为氧离曲线。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名词解释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吸收:营养成份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 合成和释放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浓缩尿:高于血浆渗透压的尿叫做浓缩尿。

动物生理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复习资料

1.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内或从肺内呼出的气体总量,也称肺通气量(值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氧饱和度.o与Hb氧饱和度的关系曲线3.氧解离曲线:表示P2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通气量(Va)/ 每分肺血流量(Q)5.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量,又称残气量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又称黑-伯反射7.强直收缩:当冲动或刺激的频率增加到一定数值时,使许多单收缩融合在一起,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称为强直收缩8.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跨膜内流和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9.化学性突触: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10.神经递质: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并引发突触后电位产生的信息传递物质。

11.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

1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13.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14.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大的能力15.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16.代偿间隙: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正常为长的心室舒张17.窦性节律:按窦房结的节律跳动的心律称为窦性节律。

18.异位节律:心房、心室依窦房结以外的某个自律组织的节律进行跳动,称为异位节律。

19.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总量20.动作电位:以神经和骨骼肌为代表的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21.静息电位:指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22.主动运输: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2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4.胞吐作用:指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25.内环境:指细胞直接赖以生存的环境26.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血管壁的侧压力,实际上为压强。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的概念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

(捕食行为、逃离行为)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

又称为细胞生理学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

由于这种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

(假饲实验)特点: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

如有些生理问题目前仍未找到合适的手术和方法;整体条件复杂不易分析。

2.急性实验: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特点: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的在体活动情况。

4、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是机体分化出来专门执行调节作用的系统。

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指机体自发产生的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调节。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时,组织液会积聚导致水肿.20.动脉压力感受器: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

21.外周化学感受器: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动脉弓区域,或在延髓的特定区域,存在对溶液中CO2分压、pH和O2分压变化敏感的化学感受器。

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原因是:白蛋白数量不足22.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节:(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2)心肺感受器反射(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神经调节:23.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加强心脏活动心迷走神经:减弱心脏活动24.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纤维(均为交感缩血管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5.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变化?有何生理意义?A、心肌兴奋后,它的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出现对任何强度的刺激不发生反应的时期,称绝对不应期。

2、随后心肌兴奋性有所恢复,但必须用阈值以上刺激才能发生的反应,此期叫相对不应期。

3、再经过一短暂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的时期,即低于阈值的刺激也会产生兴奋的时期,称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

B、心肌主要特点是:绝对不应期长,约为0.2-0.3秒,几乎是
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的时间相同。

C、有何生理意义:心肌只有在开始舒张时才有可能接受新的刺激,它决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受到快速的连续刺激时就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有舒有缩,交替进行,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26. 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作用有何不同?1)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p型肾上腺素能。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附有书中页码)一、名词解释1、阈电位(书32页):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值,称阈电位。

局部反应:在受刺激部位出现一个较小的除极化,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2、局部电位(33):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3、动作电位(28):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动作电位。

4、渗透压(54):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称为渗透压。

它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单位是1mol/L(含6.02×1023个颗粒),称渗透摩尔(osmole,Osm/L);还可以用毫渗透摩尔(mOsm/L)表示。

5、等张溶液(58):由于不同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因此将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6、血清(64):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块发生回缩,同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7、血型(68):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8、心指数(78):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9、心力储备(78):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称为心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强的能力。

10、血压(95):是指血管内的血压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11、肺通气(116):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通气。

12、功能残气量(121):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为功能残气量。

13、肺活量(121):最大吸气时,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

14、氧离曲线(130):氧离曲线或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液中Hb氧结合量和或者Hb氧饱和度与Po2的关系的曲线。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3.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5.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其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1、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分3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实验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缺点:实验不能持久,动物通常以死亡告终。

优点:可对器官系统进行较细致的实验研究)和离体实验。

4、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5、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

6、同化作用:有机体从外界取得生活所需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变成生物体新的结构,合成新的物质并贮存在体内,这一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7、异化作用: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破坏自身衰老的结构,在分解旧物质的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并将分解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8、阈强度:能引起活体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9、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子兮第1页共3119、主动运输:逆着溶度梯度或无梯度的净移动,必须由外部供给能量,称为主动运输。

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的离子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能量来自膜外的高势能Na+,依赖于钠泵的活动)。

20、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1、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22、根据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的不同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载体运输)【特点: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通道运输【特性:选择性;门控性(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整合生理学:将整体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用分子生物学现象解释2.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过程。

3.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4.适应性:指机体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以求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5.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6.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8.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9.原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10.继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能量不由ATP直接提供,而是利用NA+泵活动形成的储备势能完成1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活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变化。

13.反极化:除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14.锋电位: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总共不超过0.5ms,形成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15.后电位:在锋电位之后还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时期,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16.阈刺激:维持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17.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18.碱贮:血液中NaHCO3的含量或浓度。

19.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得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0.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21.血液凝固:指血液中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2.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

23.自律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即可自动去极化而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细胞。

24.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

例如:血管平滑肌在收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学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实验后动物死亡①离体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以完整、正常的实验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科学的环境下做各种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部所实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转移过程。

2)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3)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

4)生殖: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殖或自我复制。

4.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7.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特点:快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8.反馈控制系统——动物生理学中主要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①兴奋性定义: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②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达到刺激产生的最短时间。

③组织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2)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3)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4)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①内外离子分布特点:外正内负,高钾低钠。

②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作用下携带正电荷外流。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

术语:①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②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害,膜内外电位差减至0③反极化:膜内外电位变正,膜外电位变负的现象。

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内环境:在多细胞动物中,由于绝大数细胞生活在直接jing浴它们的细胞外液之中,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故称为内环境。

3.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低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方式。

4.简单扩散:是一种最简单的物质转运方式,是指溶性物质由膜的高级浓度侧向低浓度扩散的现象。

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兴奋性:是指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单位的功能。

7.溶血:如果将红细胞置于低渗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入红细胞内是指膨胀,严重时红细胞因过度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出,这一现象成为溶血。

8.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9.期前收缩:相对不应期中给以或上刺激,提前产生一次心脏收缩,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次较长的舒张期。

10.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成为心脏周期。

11.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2.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又称为心输出量。

13.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14.外呼吸:又称为肺呼吸,包括肺泡气与外界空气之间气体交换的肺通气和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的肺换气两部分。

15.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

指细胞细胞通过组织液与毛系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6.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7.用力呼吸:在家畜运动时用力而加深的呼吸称为用力呼吸。

18.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19.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20.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吸出的气量。

21.补吸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阈强度: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2,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去极化到能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3,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叫做潮气量。

4,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最大通气量: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的深呼吸所得到的每分钟通气量陈伟最大通气量。

6,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量。

7,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8,基础代谢率:至少12小时没有进食,在室温20°C时,静卧休息半小时,保持清醒状态,不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等条件下测定的代谢率称为基础代谢率。

9,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10,暗适应:人由亮处进入暗处,看事实几乎都看不见物体,但几分钟后内光敏感性迅速增加,视觉改善,这种现象成为暗适应。

11,刺激:引起细胞锌粉的外界环境的变化。

12,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只对另一种特殊形式的刺激能量敏感性特别高,而对其他刺激敏感度很低或者不发生。

这种敏感度很高的刺激形式叫做适宜刺激。

1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的间隔小余单收缩的时程,后一个收缩发生在前一个收缩波的收缩相,引起收缩波发生融合的现象叫做完全强直收缩。

14,期外收缩:心房或者心室受到异位炤的兴奋作用发生的正常收缩节律之外的收缩。

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15,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顶强度:引起组织做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

18,肺牵张反射:也称黑伯二氏反射,有两部分组成,肺张反射和肺缩反射。

1向肺内吹气使肺膨胀,引起膈肌收缩的抑制,呼吸停止在呼气的位置。

2从肺内抽气使肺萎缩,引起膈肌的强烈收缩。

作用:呼气吸气不致过长过深。

19,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的收缩。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2.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6.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7.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8.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9.蒸发:体液的水分在体表及呼吸道黏膜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的过程。

10.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1.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2.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泡软化并经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胃内容物被逆呕回到口腔,再被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13.嗳气:瘤胃的中的部分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

14.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15.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16.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17.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分。

18.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19.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20.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2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全

动物生理学考研复习全

一、概述(5分)1.机体功能与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2.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及其调控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稳态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2.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

例如:血管平滑肌在收到牵拉刺激时,会发生收缩反应。

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绪论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如:排便、分娩、血液凝固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如:血压、体温、肺牵张、血钙、第一章、细胞的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指一些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方式。

如:二氧化碳、氧气易化扩散:某些物质需要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

如:Na+通道易化扩散分类:载体介导的异化扩散、离子通道介导的异化扩散。

主动转运:在细胞膜上载体的帮助下,通过消耗ATP,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特点:(1)逆浓度梯度转运(2)消耗能量(3)需要载体介导(1)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钙泵、碘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如:主动转运分类: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转运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分类:(1)由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2)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分类: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①受体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②激活与受体耦联的G蛋白③激活G蛋白效应器④产生第二信使⑤激活或抑制依赖第二信使的蛋白激酶或通道G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种与细胞内侧G蛋白的激活有关的独立的受体蛋白质分子。

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具有耦联受体和激活效应蛋白的作用。

第二信使:将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达给细胞内的靶蛋白的小分子物质。

第二信使有:cAMP、肌醇三磷酸、二酰甘油、环鸟苷酸和Ga2+等;第一信使:就是激素。

3.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的能力。

刺激: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产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发生的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刺激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细胞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完全丧失兴奋性,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相对不应期:兴奋性开始恢复,低于正常,↓较强刺激能引起反应;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较弱刺激能引↓起反应;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

↓正常细胞生物电现象:一个活的细胞无论是它处于安静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

其中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也称膜电位或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极性: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只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逆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机理:(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和电位差(2)膜选择透过性(3)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有选择通透性动作电位产生机理:(1)极化: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的电位状态(2)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的过程(3)反极化:膜两侧电位差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4)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5)超极化:膜电位绝对值高于静息电位的状态峰电位:动作电位曲线第一部分的一个迅速发生和迅速消逝的较大的电位变化;后电位:负后电位(后去极化);正后电位(后超极化)。

超射:膜电位高于零点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除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兴奋在一个细胞上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跳跃式传导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分类:经典的突触传递、接头传递、电突触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由突触的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成的许多小支,每个分支末端球状膨大而形成。

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1)突触前过程:神经冲动(动作电位)传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打开,Ca2+内流,Ca2+依赖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到突触间隙。

(2)突触后过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某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

这种电位变化又叫突触后电位。

接头传递:神经--骨骼肌接头:运动终板接头前膜:囊泡内含乙酰胆碱(ACh)接头间隙:约50--60nm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存在ACh受体、还有乙酰胆碱酯酶)经典的突触传递与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的特点:(1)单方向性(2)有时间延迟(3)易受环境和药物的影响(4)易疲劳性第二章血液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淡黄色、包括(水、血浆蛋白低分子物质)。

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5%葡萄糖、0.9%NlCl、1.9%尿素血浆的PH: 7.35~7.45。

耐受极限: 7.00 ~7.80血液的功能:1.维持内环境稳态:血液通过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实现营养、运输、参与体液调节、防御保护和酸碱缓冲等功能。

2.营养功能:血浆中的蛋白质起着营养储备作用。

3.运输功能:结合蛋白4.参与体液调节:体内个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血液运送而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其活动。

5.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对外来细菌和异物机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免疫物质都能对抗或消灭毒素或细菌;血浆内的各种凝血因子、抗凝物质和纤维系统物质等参与凝血-纤溶生理性止血过程。

白细胞:根据其细胞质中有无特殊的嗜色颗粒,将其分成粒细胞和无粒细胞。

粒细胞又依据所含颗粒对染色剂的反应特性,被区分为中性粒细胞(红色和蓝色)、嗜酸性粒细胞(红色)和嗜碱性粒细胞(蓝色);无粒细胞则可分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血小板:特性;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园盘形或杆形小体、粘附、聚集、释放反应、收缩、吸附。

生理功能;1、参与凝血 2、参与生理性止血3、保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液凝固:血液由溶胶状态凝结成血块的过程。

血液凝固过程: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变成凝血酶;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成纤维蛋白。

影响因素: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凝血因子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外,温度、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等也可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第三章:血液循环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次/min)为单位。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收缩期的开始,又称为心缩音。

“扑“,声音低沉,持续时间长。

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的开始,又称为心舒音。

“通”,声音高,持续时间短。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心肌细胞的特点:收缩性、自动节律性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异位起搏点:即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起搏点。

它们位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室性...在显著异常的情况下,普通心肌细胞也可具有自律性,而成为异位起搏点。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A、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B、心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C、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D、大动脉管壁弹性:弹性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弹性弱---→收缩压↑舒张压↓脉压↑E、循环血量:循环血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第四章:呼吸呼吸:机体同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外呼吸:生理学中将呼吸器官的通气和换气合称外呼吸。

内呼吸:组织换气称为内呼吸。

胸膜腔内的压力: 负压形成机理:吸气末、呼气末胸内压 = 肺内压–肺回缩力= 大气压–肺回缩力= –回缩力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肺容量=肺活量+余气量(指肺内容纳的气体量)氧的运输:物理溶解: 1.5 %化学结合: Hb + O2 = HbO2CO2运输:物理溶解(5%)化学结合碳酸氢盐(8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Hb-NH2 + CO2 = Hb·NHCOOH氧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S”形。

反应不同PO2下O2与Hb结合情况。

PO2 : 8.0~13.3kPa (60~100mmHg )较平缓—在高山、呼吸性疾病PO2 :5.3~8.0kPa (40~60mmHg ) 较陡—动脉血组织液PO2 :2.0~5.3kPa (15~40mmHg ) ,最陡—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氧供应影响氧离曲线位移的因素:温度的影响、pH值和PCO2的影响、DPG的影响第五章、消化与吸收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