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解放战争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某某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大战役及某某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出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某某》,这首诗是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回顾总结近代的土地政策: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③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3.提问: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材料研读思考4.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引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解放战争的近代历史,以及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本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几个课程,涉及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社会变化。

本文旨在根据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章节结构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八年级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历史上册所有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大规模斗争。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二次大规模斗争。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反对清王朝和外国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三次大规模斗争。

本单元的重要人物有:1、林则徐清朝官员,曾任两广总督,主持禁烟,领导了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被称为“禁烟第一人”。

2、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曾发起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提出“平分天下财”等主张,被称为“太平天王”。

3、杨秀清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曾任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等主张,被称为“南王”。

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为了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最终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白银,开放五口通商,实行最惠国待遇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再次奋起抵抗,但仍然失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半岛,赔款800万两白银,开放十口通商,允许传教,承认英法领事裁判权等。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

而本课时则重点展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全过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文字叙述、图片资料和史料引用,为学生呈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这段复杂的历史,他们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大致历程,包括重庆谈判、内战爆发、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2)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树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知道重庆谈判, 理解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和平民主 作出的努力认识 国民党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的本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知道中国人修建铁路的事实 和制碱的方法
知道鲁迅、齐白石、 聂耳、冼星海 等人的成就。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通过查找、补充相关历史 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象的资料,学会客观公正 的解释、评价历史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勤于思考, 善于合作、乐于交流 展示。 过程与方法
课标规定及要求
中 国 现 代 史
2、感悟近代中国人民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 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每Biblioteka 的基本结构6 7 注释和注音
8
9
10 自由阅读卡
动脑筋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
内容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 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 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知道南京大屠杀 的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 凶恶暴残的侵略本质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知识总结(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P3: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虎门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P4: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9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P5: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1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改定条约》割占中国西北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5.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P1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19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伊犁。

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P16:1894年9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壮烈牺牲。

7.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P22: 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向北京进犯。

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

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俄、英、美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8.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P5:条约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

2、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权相勾结,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的资料,认识到美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2、讨论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3、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4、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通过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对应课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和内战初期战局的演变,掌握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理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3、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重点知识梳理 背诵清单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屈辱史(列强侵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列强侵华史)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历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发展史: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时空线索1、内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建国方针有何不同?内战是哪一年爆发的?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和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2、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是怎样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开展战略反攻,发起了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单元线索:三方代表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挺进中原)、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第23课 内战爆发【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速查关键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国民党重点进攻知识点1 重庆谈判国民党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共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谈判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初中人教版_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初中人教版_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目录)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 “快蟹”走私船 P2 2.林则徐虎门销烟 P2-4 3. 鸦片战争 P4-54. 中英《南京条约》 P4-55. 从罂粟到毒品 P61. 火烧圆明园 P7-8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P8-9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P9-104. 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 P11 1. 阿古柏侵占新疆 P12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P12-143. 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 P15 1. 邓世昌 P16-172. 黄海大战(中日) P16-173. 中日《马关条约》 P17-184. 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P19 1. 山东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P20 2.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P20-21 3. 《辛丑条约》 P21-22 4. 克林德碑 P2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1. “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 P28-292.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P28-29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P30 4. 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P31 1. 戊戌六君子 P32 2. 公车上书 P32-333.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 P324. 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P335. 百日维新 P33-346. 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 P35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P36-37 2. 中国同盟会创建《民报》 P36 3. 三民主义 P36-37 4. 武昌起义 P37-39 5. 辛亥革命 P386.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P38-397. 孙中山与中山装 P39 1. 《新青年》的创办 P40-412.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P40-413.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P41-424. 新文化主义运动 P425.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P43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爱国运动 P46-47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47-483. 中共一大 P47-484. 中共二大 P485. 中国近代的公园 P49 1. 国民党一大 P50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P503. 黄埔军校的创办 P50、P534. 北伐胜利进军 P51-52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P52 1. 南昌起义 P54 2. 秋收起义 P55 3. 井冈山会师 P55 4. 三湾改编 P55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P566. 红军的衣服 P581. 长征的开始 P59-60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P60 3. 长征的胜利 P60-62 4.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P625. 黄镇在长征途中所画的漫画 P64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 P70-712. 西安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又称“双十二事变” P71-72 3.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P724. 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P731. 血染卢沟桥 P742.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P75-763. 南京大屠杀 P76-774. “红十字会”与中国抗战 P78 1. 平型关大捷 P79 2.台儿庄战役 P79-80 3. 百团大战 P80-81 4. 中共七大 P81-825. 抗日战争的胜利 P82-836. 白求恩大夫 P85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重庆谈判(双十约定) P88-89 2. 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 P89-90 3. 挺进大别山 P90 4. 革命圣地延安 P91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P92-95 2. 百万雄师过长江 P953.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P964. 邓小平不做黄包车 P97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1. 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 P100-10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P101-1023. 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 1. 淞沪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 P104 2.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P104 3. 开始建设有线电报 P1054. 近代交通通讯(轮船、火车)在中国的出现 P104-1055.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P1056.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P1057.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P1058. 在上海创办《申报》 P1069. 商务印刷馆 P106 10. 《渔光曲》 P10611. 不好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 P106 12. 早期的电话 P109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P112-1132. 侯德榜制碱 P1133. 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 P1134. 思想家严复《天演论》 P1145. 茅以昇与钱塘江大桥 P1161. 新式教育的开端 P117-1182.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P1173. 废除科举制 P1174.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 P1185. 徐悲鸿《愚公移山》 P1186.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P118-1197.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P118-1198. 郭沫若《屈原》 P1189.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P118 10.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P118 11. 中国近代的“文明戏” P120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拿破仑加冕 P782.法国大革命 P78-793.《人权宣言》 P784.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P795.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P80-826.拿破仑与奥斯特里茨战役 P831.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P882.瓦特与蒸汽机 P893.火车的诞生 P904.对工业革命的总结(影响) P915. 轮船的故事 P92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1. 英国宪章运动 P1062. 《人民宪章》 P106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1074. 马克思和恩格斯 P107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P107-1086. 巴黎公社 P1087. 国际歌 P1098. 空想社会主义 P1101.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P1112.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P111-1123. 北方的胜利P1134.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P1145. 林肯遇刺身亡 P1146. 美国领土的扩张 P1161. 俄国废除农奴制 P117-1182. 日本明治维新 P118-1203. 俄国的彼得一世 P121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1. “电气时代的”的到来 P124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P124 3. “发明大王”爱迪生 P125 4.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P126-1275. 从飞艇的发明到飞机的问世 P128 1. 费迪南大公遇刺 P1312. 帝国主义称霸世界 P131-1323.大战的爆发 P1334. “凡尔登绞肉机” P133-1345. 坦克的诞生 P135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1. 思想启蒙 P138-1392.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P138-1393. 科学的革命 P139-1404.英国科学家牛顿 P139 5.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P140 6. 爱因斯坦 P140-141 7. 居里夫妇发现镭 P142 1.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P143-1442.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P144-1453. 美术名家梵高 P1454.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P146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P2 2.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P2 3.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P34.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P3-55.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P56. 苏维埃 P6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7-8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P8-103. 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P84.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P11第二单元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 福熙车厢 P14 2. 巴黎和会 P14-163.《凡尔赛和约》 P14-16 4. 《九国公约》 P17-18 5. 华盛顿会议 P17-186.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 P19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崩溃 P20-222.罗斯福新政 P22-233.华尔街和纽约股票交易所 P241.纳粹政权的建立 P25-262.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P26-273.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P27-284.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P29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德军入侵波兰 P342.慕尼黑阴谋 P34-35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P35-374.德国的西进 P365.苏德战争爆发 P366.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P377.敦刻尔克撤退P38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P39-40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P39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P40-4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P425.中途岛海战 P43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硅谷 P482.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 P483.危机和经济调整 P494.新经济的出现 P49-505.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P511.重建柏林 P522.欧洲的联合—欧盟 P52-533.日本的崛起 P54-554.新干线列车P571.丘吉尔“铁幕演说” P842.美苏“冷战政策” P84-853.杜鲁门主义 P844.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P84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P846.华沙条约组织 P847.美苏争霸 P86-888.柏林墙的演变P891.抗议美国布什政府干涉别国内政 P902.“一超多强”的局面 P90-913.科索沃战争 P91-924.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P941.海尔大厦 P952.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P95-96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7-984.世界贸易组织 P99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P102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P102-104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P104-1054.尤里卡计划 P106。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梳理历史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人文社会学科,它具有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是传授历史学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普及历史常识是课程的基本任务,基础性和综合性是课程的基本特点。

对于八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历史课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开始。

接下来,我将从“学习重难点”、“单元概述”和“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在实际教学中参考。

1.学习重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重庆谈判及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以及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是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2.单元概述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毛泽东力挽狂澜,亲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出尔反尔,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3.教学建议第23课是内战爆发,第一部分是重庆谈判,背景方面: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

原因是: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问题,假和平,真内战。

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归纳出时间和具体代表人物,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一、重庆谈判1、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蒋介石的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4、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5、内容: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7、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8、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9、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0、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1、战术:自卫反击战。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3、结果: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14、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期末单元复习课件

5.[2018•衡阳中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6.[2018•东营中考]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
C.重庆
D.延安
2.[2018•达州由中此考可]“排愿除所A、有C的、人D从三这个张选照项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 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
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B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蒋介石阴谋发动
(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
内战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比较西安谈判和重庆谈判
项目 事件
西安谈判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毛泽东、周恩来等
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 共抗日等条件
签署“双十协定”
落实情况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定”,发动全面内战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全面内战爆发、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 各种不同的派别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国家。《新 青年》派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希望,1921年夏,他们成立了中 国共产党,(后来)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遵循马克
思和列宁的学说,但主张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在1946年爆发的内战中,共产党得到了千百万农民的支持,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回顾总结近代的土地政策: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③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的史实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兴办的实业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部编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部编版)

课堂小结


粉英国 、
碎打 全退 面重 进点 攻进

千 里 跃 进 大 别 山




解 放 东
中 下 游 以
解 放 华
北北北
辽淮平 沈海津 战战战 役役役
影响






二 中 全 会
渡 江 战 役
1946.10 1947 1947.6 1948.9
1948.11
防御
反攻
决战
1949.3 1949.4
A.转战陕英国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结千果里跃进、战略反攻
当堂检测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 解决土地问英国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B 当时,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结果”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减租减息 D.中立富农
战,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正规军 97个半旅78万人,平均每月歼敌八 个旅。国民党总兵力从430万下降 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 旅左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30 万人
430 万人
373 195 万人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材料二 解放区民谣
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对于重庆谈判,有人说成功了,有人说失败了。

下列哪一史实能说明重庆谈判的失败()A.签订“双十协定”B.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C.全面内战的爆发D.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重庆谈判的知识考查。

【解答】重庆谈判本来就是蒋介石施展的假和谈真备战的政治骗局,谈判中毫无诚意,虽然签定了《双十协定》,却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

蒋介石要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久便撕毁了《双十协定》,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

内战的爆发证明谈判无效,协定无效。

所以答案选C。

2.【答题】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哪一解放区发动进攻()A.中原解放区B.华东解放区C.华北解放区D.东北解放区【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国共内战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国内战爆发。

由此可知,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选A。

3.【答题】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的序幕()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反攻D.战略决战【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叙述的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事件,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把战争从解放区转移到国统区,就像是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心脏上插入一把尖刀,由此,各解放区相继转入战略反攻,选C。

4.【答题】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国共内战的知识考查。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1840 - 1842年)- 背景。

-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 中国处于清朝统治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经过。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林则徐被称为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影响。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 - 1864年)- 背景。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 经过。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 目的。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

-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 内容。

-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 建立新式海陆军(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如京师同文馆等)。

- 评价。

-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甲午中日战争(1894 - 1895年)-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把目标指向朝鲜和中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三大战役课件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三大战役课件
战局延伸: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 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三大战役 之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概况 意义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18课
一、大决战的时机
二、三大战役 • (1)辽沈战役 • (2)淮海战役 • (3)平津战役 • (4)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指 挥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概况
意义 使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 北全境基本解放。
张家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
天津
仪人 式民
解 放 军 举 行 入 城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辽沈战役 18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6.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 要的意义在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7.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 员是 A.林彪、罗荣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聂荣臻、谭震林

内战爆发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内战爆发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内战爆发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内战爆发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内战爆发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一、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目的: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1)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2)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3、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4、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内战: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2、国民党军队占领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3、重点进攻: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

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名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初二历史学习方法首先,作为初中学生,主要是学习历史最的基础知识,侧重于基本史实的掌握。

也就是说,历史为围绕着事件展开的,因此,应该围绕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条件)、基本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参与历史的人物)、结果或者影响或者意义来学习。

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知识也是初中历史考试最基本的内容。

其次,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为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也就是说,学习历史最终的目的是了解和把握历史的本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历史的表象来看出历史变化和发展的本质。

因此,应该着重弄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巨大影响、历史事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理解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历史人物发动某种事件的根本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年 6 月,国民党围攻
,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
开始。)
3.1947 年 3 月,国民党发动了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5.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作战方法:

为主要方式,以 为主要目标,集中
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5. 战况:(1)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撤出 ,转战陕北。(2) 率领的西北野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解放战争基础知识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 23 课 内战爆发
1.重庆谈判:(1)背景:蒋介石先后 次电邀
到另一方面想在在政治舆论上获得
主动。
(3)为了尽一切可能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4)结果: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3)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整编七十四
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7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
》,随后,各
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
运动。
2. 年夏, 、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意义:)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
的序幕。
3.三大战役是指:


战役。其中,“关门打狗”,解放了东北
全境的是 战役;歼敌最多,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的是
战役;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的是
战役。( 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
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
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 ,占领 ,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 22 年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